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北高原不同海拔高度披碱草与垂穗披碱草核型分析
1
作者 杨财容 陈文婧 +3 位作者 王小琴 祁伟亮 叶美金 刘松青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为研究不同海拔居群染色体核型变异及进化程度,为披碱草的分类及进化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以川西北高原6个海拔梯度的披碱草居群和5个海拔梯度的垂穗披碱草居群为材料,采用滴片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披碱草居群D3... 目的:为研究不同海拔居群染色体核型变异及进化程度,为披碱草的分类及进化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以川西北高原6个海拔梯度的披碱草居群和5个海拔梯度的垂穗披碱草居群为材料,采用滴片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披碱草居群D3057(海拔3057 m)、D2682(海拔2682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42m,为1B型;D2384(海拔2384 m)核型公式为2n=6x=42=42m(4sat),为1A型;D2143(海拔2143 m)、D1747(海拔1747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40m+2sm,为1B型;D1589(海拔1589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6sm,为2B型。垂穗披碱草Y2126(海拔4050 m)、Y2117(海拔3800 m)、Y2291a(4150 m)居群的核型公式为2n=6x=42m,ZY3034(海拔3200 m)的居群核型公式为2n=6x=40m+2M,Y2122(海拔4800 m)核型公式为2n=6x=40m+2sm,5个居群的核型类型均为1B型。基于核型对称性与进化指数,披碱草居群D1589(海拔1598 m)进化程度最高,垂穗披碱草居群Y2117(海拔3800 m)的进化程度最高。结论:川西北高原不同海拔披碱草居群核型存在丰富的变异,提升了其环境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垂穗披碱草 居群 海拔 核型 变异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桑树活性氧信号传导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祁伟亮 任迎虹 +4 位作者 杨财容 乔岩 曾睿 黄仁维 乔义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0,共11页
对干旱胁迫处理后的桑树幼苗(‘湖桑32’和‘德果1号’)进行ROS信号组织定位和叶的转录组测序,旨在从细胞和分子角度探究干旱胁迫后ROS信号在桑树组织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及与之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基因调控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 对干旱胁迫处理后的桑树幼苗(‘湖桑32’和‘德果1号’)进行ROS信号组织定位和叶的转录组测序,旨在从细胞和分子角度探究干旱胁迫后ROS信号在桑树组织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及与之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基因调控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桑叶组织细胞中会产生少量的O^(—·)_(2),而干旱胁迫处理后桑叶组织细胞中ROS积累增多,推测ROS作为一种动态信号分子,会向毗邻细胞或远端细胞进行信号转导,进而与多种信号组分共同完成系统响应表达以调控桑树的生长发育及抗逆性。转录组数据表明: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后‘湖桑32’有5677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多于‘德果1号’(5575),且差异显著基因(DEGs)主要富集在半乳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碳代谢等通路中,推测‘湖桑32’的抗旱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有关。同时,挑选11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其中11个DEGs的表达趋势与对应的RNA-Seq数据一致。研究也发现调控MKK 4/5和WRKY22表达的相关基因LOC 21384958和LOC21396104,在弱抗旱桑‘德果1号’中分别上调表达0.72(P<0.05)和2.16(P<0.05),而相同的基因在强抗旱桑‘湖桑32’中未显著表达,推测‘德果1号’叶片枯黄或死亡的原因可能与ROS信号参与MKK4/5、MPK3/6和WRKY22级联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干旱胁迫 活性氧 信号传导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ROS(O_(2)^(-))信号在冬小麦根系细胞中的产生及传导机理
3
作者 祁伟亮 孟建军 +14 位作者 张成 刘自成 施万喜 杨虓 乔岩 杨财容 乔义林 李金玲 陈思伟 姚来来 赖守孝 张鹏 刘文辉 王婧 袁兰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5-1335,共11页
以冬小麦品种‘陇育5号’‘陇育8号’‘陇育10号’和品系‘陇育5-2’为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pSc119.2和pTa535为探针,明确4份冬小麦均属于六倍体材料(AABBDD,2n=42)。同时对冬小麦进行正常处理(25℃)、冷胁迫(4℃)和DPI+... 以冬小麦品种‘陇育5号’‘陇育8号’‘陇育10号’和品系‘陇育5-2’为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pSc119.2和pTa535为探针,明确4份冬小麦均属于六倍体材料(AABBDD,2n=42)。同时对冬小麦进行正常处理(25℃)、冷胁迫(4℃)和DPI+冷胁迫(4℃)处理并创新结合NBT法进行ROS定位。研究发现冬小麦在正常发芽过程中根尖顶端组织细胞和根毛区域检测到少量的ROS(O-2),推测少量的ROS(O-2)在冬小麦种子发芽及根系形成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冷胁迫(4℃)处理环境下,‘陇育5号’和‘陇育5-2’(品系)的长势显著优于‘陇育8号’和‘陇育10号’,且冬小麦根系组织细胞区域发生ROS“大爆发”,其中在根尖顶端组织区域ROS信号最多,而在伸长组织区域ROS信号逐渐减少,推测ROS信号可能是一种动态传递的信号分子。同时还发现冬小麦维管束组织区域ROS信号积累较多,这也进一步暗示维管束组织可能是ROS信号产生和传导的主要通道。在DPI+冷胁迫(4℃)处理后,冬小麦根系组织细胞中的ROS信号明显减少,且以根伸长区和维管束组织细胞ROS消失最为明显,进一步说明NADPH酶是冬小麦在冷胁迫后ROS信号产生的主要来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活性氧 信号传导 冷胁迫
下载PDF
非金属元素掺杂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亚丽 李紫燕 +2 位作者 杨彩荣 黄龙 张宏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99-5309,共11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非金属光催化材料,其具有制备成本低、制备过程简单、绿色、无二次污染、带隙能可调控、热稳定性高等特点,使其成为人们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然而,g-C_(3)N_(4)还存在比表面积小、禁带...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非金属光催化材料,其具有制备成本低、制备过程简单、绿色、无二次污染、带隙能可调控、热稳定性高等特点,使其成为人们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然而,g-C_(3)N_(4)还存在比表面积小、禁带宽度较大、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过快等缺点,限制了其发展。非金属元素掺杂可以对g-C_(3)N_(4)进行改性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使其带隙减小,拓宽光谱响应范围,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光吸收能力,来提高其光催化性能。本文对非金属元素掺杂g-C_(3)N_(4)的合成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从非金属单元素掺杂(单元素自掺杂和其他单元素掺杂)、非金属多元素共掺杂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在非金属元素掺杂g-C_(3)N_(4)方面,仍需要关注g-C_(3)N_(4)产量偏低、可见光利用效率不足、回收较难等问题,并强调了非金属元素掺杂g-C_(3)N_(4)在治理环境污染和应对能源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非金属元素 掺杂改性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TPX2基因沉默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淑芳 常海平 +4 位作者 杨彩容 赵荣伟 张龙 任杰 郑健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29-334,339,共7页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TPX2基因沉默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系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4种靶向TPX2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LV-TPX2-sh RNA-1/2/3/4),同时构建阴性对照质粒,将5种质粒分别转染到293T细胞中制备慢病毒...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TPX2基因沉默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系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4种靶向TPX2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LV-TPX2-sh RNA-1/2/3/4),同时构建阴性对照质粒,将5种质粒分别转染到293T细胞中制备慢病毒。慢病毒感染宫颈癌He La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PX2 m RNA和蛋白的沉默效果。选择沉默效果最佳的重组慢病毒进行后续功能实验。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迁移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PX2-sh RNA转染前后Ki-67、cyclin B2、Aurora-A及P5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构建的靶向TPX2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均可持续稳定的抑制He La细胞TPX2基因的表达,尤其以LV-TPX2-sh RNA-1最为明显(P<0.01),故选择LV-TPX2-sh RNA-1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沉默TPX2基因的表达能降低He La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P<0.05),使G2及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且上调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Ki-67、cyclin B2及Aurora-A蛋白的表达水平(P均<0.05)。结论:沉默TPX2基因蛋白表达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可能与其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及下调Ki-67、cyclin B2、AuroraA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53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TPX2基因 慢病毒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六倍体披碱草属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财容 张海琴 +2 位作者 刘松青 沙莉娜 周永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为提供我国六倍体披碱草9个物种的核型资料。【方法】对9个六倍体披碱草属物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9个物种核型公式为:E.atratus 2n=6x=42=38m+4sm;E.breviaristatus 2n=6x=42=34m+8sm;E.cylindricus2n=6x=42=36m+6sm;E.... 【目的】为提供我国六倍体披碱草9个物种的核型资料。【方法】对9个六倍体披碱草属物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9个物种核型公式为:E.atratus 2n=6x=42=38m+4sm;E.breviaristatus 2n=6x=42=34m+8sm;E.cylindricus2n=6x=42=36m+6sm;E.dahuricus 2n=6x=42=36m+6sm;E.excelsus 2n=6x=42=34m+8sm;E.nutans 2n=6x=42=38m+4sm;E.purpuraristatus 2n=6x=42=36m+6sm;E.sinosubmuticus 2n=6x=42=36 m+6sm;E.tangutorum 2n=6x=42=36m+6sm。除了E.sinosubmuticus核型类型为2B型外,其余物种的核型类型均为2A型。【结论】六倍体披碱草属物种不同居群的核型存在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六倍体 核型 染色体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不同海拔高度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的表型性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财容 魏小萱 +3 位作者 梁福轩 刘松青 叶美金 张海琴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0年第10期14-20,共7页
目的:为分析川西北高原不同海拔高度披碱草表型性状特征,研究其表型性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在川西北高原海拔1500 m^3300 m之间采集了披碱草9个海拔共90个单株,通过测定其28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披碱草表型性状变异... 目的:为分析川西北高原不同海拔高度披碱草表型性状特征,研究其表型性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在川西北高原海拔1500 m^3300 m之间采集了披碱草9个海拔共90个单株,通过测定其28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披碱草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5.155%~54.351%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表型性状是花序顶起第2穗节的小穗小花数,变异系数为54.351%,外稃宽变异程度最小,为5.155%,各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在2以上;相关性分析显示海拔高度与株高、茎秆长、花序底部穗节小穗长、第二颖宽、外稃宽在0.05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特征值较高,能够代表变异的96.973%,其中花序中部穗节小穗长、内稃长、第一叶长、外稃芒长、第一叶宽等贡献率较高;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5作为划分标准,将9份披碱草聚成4类。结论:川西北高原披碱草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部分形态性状与海拔高度呈现出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表型性状 变异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Deep Extractive Desulfurization of Gasoline with Ionic Liquids Based on Metal Halide 被引量:3
8
作者 Wang Haojie He Jianxun +1 位作者 yang cairong Zhang H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期65-70,共6页
Ionic liquid [Et3NH]Cl-FeCl3/CuCl was synthesized by mixing [Et3NH]Cl, anhydrous FeCl3 and anhydrous CuCl, and the desulfurization activity of this ionic liquid was tested. It exhibited remarkable ability in effective... Ionic liquid [Et3NH]Cl-FeCl3/CuCl was synthesized by mixing [Et3NH]Cl, anhydrous FeCl3 and anhydrous CuCl, and the desulfurization activity of this ionic liquid was tested. It exhibited remarkable ability in effective desulfurization of model gasoline(thiophene in n-octane) and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 gasoline, and the sulfur removal of thiophene in model oil(V(IL):V(oil)=0.08) could reach 93.9% in 50 min at 50 ℃. Low-sulfur(﹤10 μg/g) FCC gasoline could be obtained after three extraction runs at an ionic liquid/oil volume ratio of 0.1, with the yield of FCC gasoline reaching 94.3%. The ionic liquid could be recycled 5 times with merely a slight decrease in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汽油机 催化裂化(FCC)汽油 金卤灯 无水三氯化铁 FCC汽油 硫基 采掘
下载PDF
活性黑染料脱色菌的分离鉴定及复合菌群培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财容 杨继鸿 +3 位作者 祁伟亮 王芳 张硕 刘松青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26-31,38,共7页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6株活性黑脱色菌,从中筛选出脱色能力最强的菌株Y1,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通过两两复配、三三复配实验探究复合菌群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培...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6株活性黑脱色菌,从中筛选出脱色能力最强的菌株Y1,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通过两两复配、三三复配实验探究复合菌群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培养后复合菌群对活性黑染料的脱色率较单一菌株培养时均有较明显的提高.部分复合菌群的脱色率在72 h后稳定在90%以上,其中复合菌株Y1+Y5的脱色率最高为95. 68%,并且其对印染工业废水也具有较强的脱色能力(脱色率为92. 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黑染料 脱色菌 分离鉴定 复合菌群
下载PDF
2010年至2013年大理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晖 杨彩蓉 +2 位作者 吴承祖 刘继政 李泽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71-74,共4页
目的:了解大理市2010年至2013年生活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水质卫生监督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大理市15个乡镇有代表辖区的监测点,每年于枯水期、丰水期采集水样2次,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 目的:了解大理市2010年至2013年生活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水质卫生监督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大理市15个乡镇有代表辖区的监测点,每年于枯水期、丰水期采集水样2次,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样的采集、检测,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卫生微生物学评价。结果:2010年至2013年总共检测水样1 996份。3种水源类型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9,P<0.05),2010年至2013年丰水期水样不合格率(43.76%)明显高于枯水期(11.64%),χ~2=81.130,P<0.05。结论:大理市2010年至2013年生活饮用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总合格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合格率并不高,水质问题亟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卫生微生物检测与评价 大理市
下载PDF
添加复合菌对黄颡鱼和中华倒刺鲃苗种培育的影响
11
作者 刘松青 伍勇 +3 位作者 祁伟亮 杨财容 张硕 王芳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96-103,共8页
在黄颡鱼和中华倒刺鲃两种苗种培育池中添加自主研制的生物制剂-复合菌剂,检测培育期间养殖水环境中各要素的变化,包括浮游生物、水化学指标变化,并统计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相比常规养殖组,实验组的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优势种群发... 在黄颡鱼和中华倒刺鲃两种苗种培育池中添加自主研制的生物制剂-复合菌剂,检测培育期间养殖水环境中各要素的变化,包括浮游生物、水化学指标变化,并统计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相比常规养殖组,实验组的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优势种群发生改变,平均多样性指数上升,水体原生动物、藻类总生物量增加,但不同苗种培育池呈现出差异,浮游植物、动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不同,黄颡鱼池中浮游植物占比高于中华倒刺鲃组;同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溶解氧增加20%以上,增加水体三氮吸收50%以上,而磷酸盐增加35%以上,养殖水环境条件改善,保持水体营养源丰富;培育对象黄颡鱼—水生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其体质健壮,规格齐整率90.4%,成活率高达93.5%,显著高于常规养殖组,同样的中华倒刺鲃齐整率89.6%,成活率91.5%,均高于对照组。因此,针对两种不同食性的鱼类,该复合菌剂的添加,能丰富养殖对象饵料生物,并优化鱼苗培育池内各要素结构,进而改善水体环境,促进苗种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生物饵料 水质 苗种质量
下载PDF
滇金丝猴肠道抗白色念珠菌微生物的筛选及药敏试验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芳 胡林 +3 位作者 张硕 祁伟亮 杨财容 刘松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51-55,共5页
分离筛选滇金丝猴肠道中抗白色念球菌效果好的菌株,并对其抑菌能力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滇金丝猴肠道优势菌株,采用滤纸片法筛选抑制白色念珠菌活性强的菌株,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鉴定其分类学地位。结... 分离筛选滇金丝猴肠道中抗白色念球菌效果好的菌株,并对其抑菌能力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滇金丝猴肠道优势菌株,采用滤纸片法筛选抑制白色念珠菌活性强的菌株,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鉴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从滇金丝猴粪便中分离筛选出抑白色念珠菌活性菌株6株,其中菌株B9抗菌效果最好,且其除对甲硝唑不敏感外,对大部分药物敏感。经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菌株B9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ohn)细菌。滇金丝猴肠道中存在抗白色念珠菌效果好且药物敏感安全性高的细菌,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肠道细菌 白色念珠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果桑品种德果1号的芽组织培养繁殖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祁伟亮 王萍 +2 位作者 杨财容 刘松青 任迎虹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552,共8页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大量保持品种优良遗传特性的种苗,故适用于以异花授粉为主的桑树优良品种的规模化繁殖与推广。以优良果桑品种德果1号的腋芽作为外植体,以MS和1/2 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6-...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大量保持品种优良遗传特性的种苗,故适用于以异花授粉为主的桑树优良品种的规模化繁殖与推广。以优良果桑品种德果1号的腋芽作为外植体,以MS和1/2 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6-benzylaminopurine)、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IBA(indole-3-butyric acid)、NAA(α-naphthylacetic acid)进行该品种的组织培养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桑芽外植体最佳灭菌条件为75%乙醇消毒30 s+20 g/L Na Cl O消毒8 min;正交试验优化的桑芽增殖培养基为MS+1.4 mg/L 6-BA+0.03 mg/L 2,4-D+0.08 mg/L 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8 mg/L NAA。上述试验结果有助于优良果桑品种徳果1号的快速繁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德果1号 组织培养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川西高原垂穗披碱草根际土壤放线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斌洋 杨旭 +2 位作者 赵德浚 杨财容 刘松青 《生物化工》 2021年第5期7-11,20,共6页
为挖掘川西高原植物微生物资源,完成微生物资源的分离及鉴定,本研究通过采集川西高原垂穗披碱草根际土壤样本,实验将对分离后的放线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扩增比对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以确定其种属情况,并通... 为挖掘川西高原植物微生物资源,完成微生物资源的分离及鉴定,本研究通过采集川西高原垂穗披碱草根际土壤样本,实验将对分离后的放线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扩增比对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以确定其种属情况,并通过牛津杯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川西高原选择的6个土壤代表区共分离纯化得到5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在抑菌活性的实验中,5株菌株表现出对病原菌有一种或者多种抑制的特性。经过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扩增比对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显示5株菌株均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放线菌 鉴定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不同浓度铅离子处理的鸡腿菇菌丝生长表现
15
作者 张思琪 冯馨仪 +3 位作者 杨财容 罗智文 祁伟亮 刘松青 《食药用菌》 2022年第6期444-450,共7页
为探究不同浓度铅胁迫下的鸡腿菇菌丝生长状态,了解鸡腿菇菌丝对铅的耐受性及富集情况,通过不同Pb^(2+)浓度处理鸡腿菇菌丝,测定菌丝生长速率,铅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 为探究不同浓度铅胁迫下的鸡腿菇菌丝生长状态,了解鸡腿菇菌丝对铅的耐受性及富集情况,通过不同Pb^(2+)浓度处理鸡腿菇菌丝,测定菌丝生长速率,铅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Pb^(2+)浓度较低(≤10 mg/L)时,能促进鸡腿菇菌丝生长,Pb^(2+)浓度较高(15~25 mg/L)时会抑制菌丝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菌丝体铅含量与培养基中的Pb^(2+)浓度呈正相关,在Pb^(2+)浓度25 mg/L时达到最大值1.45 mg/kg,超过国家限量标准;随着Pb^(2+)浓度的增大,菌丝体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一定程度解释了鸡腿菇菌丝体在铅胁迫下的防御反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铅离子富集量与多个抗氧化酶指标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铅胁迫 菌丝生长速率 铅富集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盐胁迫下PGPR菌剂对黑麦草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陈佳 杨财容 +3 位作者 祁伟亮 林鑫 李诗诗 刘松青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0,共6页
以黑麦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芽孢杆菌CP5(T1)、LM2(T2)、T3(混合菌剂,T1∶T2=1∶1)对黑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PGPR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接种T1菌剂能在较高浓度(500... 以黑麦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芽孢杆菌CP5(T1)、LM2(T2)、T3(混合菌剂,T1∶T2=1∶1)对黑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PGPR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接种T1菌剂能在较高浓度(500、700 mmol·L^(-1))盐胁迫下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接种T2菌剂后在较高盐浓度(500、700 mmol·L^(-1))胁迫下降低黑麦草MDA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SOD、CAT活性;3)不同浓度盐分胁迫下,接种T3菌剂均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Pro)含量、POD、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尤其是在300 mmol·L^(-1)盐胁迫下,接种T3植株较未接种菌剂组SOD活性显著上升44.42%,500 mmol·L^(-1)盐胁迫下,接种T3植株较未接种菌剂组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分别显著上升17.42%、100.74%、91.60%,700 mmol·L^(-1)盐胁迫下,接种T3菌剂植株较未接种菌剂组MDA含量显著下降43.83%、POD活性显著上升69.29%(P<0.05)。综上所述,接种根际促生菌芽孢杆菌有助于缓解植物生长时受到的盐胁迫,且混合菌剂缓解盐胁迫的效果显著大于单个菌剂,具有开发应用为盐胁迫环境植物生长菌剂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生理指标 黑麦草
原文传递
渐绿木霉基因组中PKS和NRPS基因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美金 郭海霞 +2 位作者 杨财容 薛飞龙 刘红玲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607-4613,共7页
为了探究渐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scens)基因组中聚酮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ase,NRPS)的多样性,为寻找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18S rDNA序... 为了探究渐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scens)基因组中聚酮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ase,NRPS)的多样性,为寻找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C-1为渐绿木霉(T.viridescens);利用兼并性引物对菌株SC-1的PKS和NRPS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菌株SC-1的PKS和NRPS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地位。结果表明,菌株SC-1基因组中含有PKS I、NRPS基因片段;经比对,PKS I基因片段与已知Trichoderma atroviride PKS序列相似度为96%,NRPS基因片段与Trichoderma gamsii NRPS序列相似度为97%。本研究结果为渐绿木霉具有产生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绿木霉 多样性 聚酮合成酶 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