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防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和粪产碱菌对奇异根串珠霉菌的防效测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双龙 余凤玉 +2 位作者 宋薇薇 杨德洁 牛晓庆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7-613,共7页
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可危害几乎所有的棕榈科植物,其中以引起的椰子泻血病最严重,且至今尚未找到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前期筛选到的生防菌中,经验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wrj-2-5和粪产碱菌(Al... 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可危害几乎所有的棕榈科植物,其中以引起的椰子泻血病最严重,且至今尚未找到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前期筛选到的生防菌中,经验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wrj-2-5和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brj-21具有抑制奇异根串珠霉菌的生防潜力。为明确其对奇异根串珠霉菌的具体抑制效果,以奇异根串珠霉菌为靶标菌,对菌株wrj-2-5和brj-21进行抑菌效果测定、室内防效测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rj-21和wrj-2-5对奇异根串珠霉菌的抑菌率均达到70%以上,离体实验发现2株菌依然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处理组病斑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接种生防菌越早其抑菌效果越好。此外,这2株菌对椰子可可毛色二孢果腐病、椰子灰斑病和椰子心腐病的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对2株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菌株wrj-2-5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转速180 r/min、温度28℃,初始pH为6.0~8.0,培养36 h;菌株brj-2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转速180 r/min、温度28~32℃,初始pH为6.0~8.0,培养24 h。综上,菌株wrj-2-5和brj-21对奇异根串珠霉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椰子泻血病和椰子奇异根串珠霉果腐病的绿色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病害 奇异根串珠霉菌 拮抗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海南万宁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和症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牛晓庆 林兆威 +3 位作者 杨德洁 孟秀利 唐庆华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73-3078,共6页
为查明海南省万宁市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2020年9—11月,对该市13个乡镇(区)的黄化槟榔园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槟榔叶片1454份。利用RT-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APV1检测,... 为查明海南省万宁市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2020年9—11月,对该市13个乡镇(区)的黄化槟榔园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槟榔叶片1454份。利用RT-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APV1检测,并对携带病毒的槟榔叶片症状进行归类整理。结果显示,由APV1引起的槟榔病毒病发生普遍,最低检出率为75%,最高检出率最达100%;进一步研究发现,感染APV1的槟榔叶片症状主要有6种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万宁市槟榔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长线形病毒 调查 症状识别
下载PDF
2013—2017年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疮痂病病原菌组成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德洁 关欢欢 +3 位作者 于秀梅 李寿如 赵伟全 刘大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77,共6页
为明确我国北方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组成情况,跟踪采集了2013—2017年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的马铃薯疮痂病典型病薯,从病斑上共分离纯化到423个链霉菌菌株,经温室盆栽柯赫氏法则验证,筛选到141个致病性较强的菌株。利用16S rDNA序列和生... 为明确我国北方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组成情况,跟踪采集了2013—2017年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的马铃薯疮痂病典型病薯,从病斑上共分离纯化到423个链霉菌菌株,经温室盆栽柯赫氏法则验证,筛选到141个致病性较强的菌株。利用16S rDNA序列和生物学特征对选取的42个不同培养特征的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 a中北方马铃薯产区疮痂病病原菌的组成具有明显多样性,获得的菌株中共包括7种疮痂病菌,其中河北的菌株有S.scabies、S.europaeiscabie、S.diastatochromogenes、S.galilaeus、S.enissocaesilis等种,内蒙古和山西有S.scabies和S.galilaeus,山东有S.scabies和S.turgidiscabies,陕西有S.diastatochromogenes、S.turgidiscabies和S.griseus,黑龙江有S.scabies和S.galilaeus,辽宁有S.scabies和S.griseus,说明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疮痂病病原菌组成和分布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菌 北方产区 分离鉴定 16S RDNA序列 组成多样性
下载PDF
槟榔根腐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4
作者 刘双龙 杨德洁 +2 位作者 牛晓庆 杨福孙 覃伟权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3期235-242,共8页
为获得对槟榔根腐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以发病槟榔园健康植株根及根部土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3种槟榔根腐病菌... 为获得对槟榔根腐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以发病槟榔园健康植株根及根部土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3种槟榔根腐病菌的拮抗菌株进行筛选。从分离到的247株细菌中,获得了1株对尖孢镰刀菌、可可毛色二孢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拮抗效果好且稳定性高的菌株brj-21,抑菌率分别为68%、73.66%和74.33%。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碱基序列分析,brj-21被鉴定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拮抗菌(brj-21)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2.5 g、葡萄糖1 g、七水合硫酸镁0.4 g、水100 mL。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rj-21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潜在的生防菌株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根腐病菌 拮抗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Research Advances in Stem Bleeding Disease of Cocos nucifera L.
5
作者 Niu Xiaoqing Yu Fengyu +1 位作者 yang dejie Zhu Hui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0年第5期41-45,共5页
Stem bleeding disease of coconut(Cocos nucifera L.)is an important disease in main coconut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This article reviews taxonomic statu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ratocystis paradoxa,as well... Stem bleeding disease of coconut(Cocos nucifera L.)is an important disease in main coconut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This article reviews taxonomic statu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ratocystis paradoxa,as well as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pathogenic factors,propagation path and integrated control methods of stem bleeding disease of coconut.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stem bleeding disease are summarized,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s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bleeding disease of coconut Occurrence regularity Integrated control Pathogenic factor
下载PDF
苦楝黄化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兆威 牛晓庆 +4 位作者 于少帅 王晔楠 杨德洁 余凤玉 宋薇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为了明确苦楝黄化植原体海南株系的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克隆苦楝黄化植原体16S rDNA基因和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及16S rDNA基因的虚拟RFLP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16S r DNA基因片段大小为1830 bp,rp基因片段... 为了明确苦楝黄化植原体海南株系的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克隆苦楝黄化植原体16S rDNA基因和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及16S rDNA基因的虚拟RFLP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16S r DNA基因片段大小为1830 bp,rp基因片段大小为1212 bp;苦楝黄化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片段与16SrI组的植原体同源性最高达100%,苦楝黄化植原体rp基因片段与rp I组的植原体同源性最高达100%;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苦楝黄化植原体与槟榔黄化植原体(KF728948.1)、见月草植原体(M30790.1)集聚于同一个独立分支;rp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苦楝黄化植原体与翠菊黄化植原体(AY183708.1)聚于同一个独立分支;苦楝黄化植原体16S rDNA基因的虚拟RFLP图谱与16SrI-B亚组代表的洋葱黄化植原体(AP006628)相同,且相似系数为1.00。综上表明,苦楝黄化植原体海南株系在分类上属于16SrI-B亚组。本研究结果可为采用铲除槟榔黄化病中间寄主的防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Melia azedarach L.) 植原体 16S rDNA基因 rp基因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Toll样受体2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赵昌明 王玉清 +9 位作者 黄秋丽 王兴斌 闫晓萍 王玲 刘旷怡 李斌 苏效东 张亚欣 杨得杰 王兆芬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2,TLR2)基因rs3804099、rs3804100位点的多态性和青海地区结核病的关系。方法收取青海省某医院219例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236例同期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2,TLR2)基因rs3804099、rs3804100位点的多态性和青海地区结核病的关系。方法收取青海省某医院219例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236例同期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rs3804099、rs3804100位点并鉴定基因型。结果TLR2基因rs3804099(χ^(2)=7.34,P=0.026)和rs3804100(χ^(2)=9.64,P=0.0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相关;基因模型rs3804099(χ^(2)=5.23,P=0.022)、rs380410(χ^(2)=7.70,P=0.006)位点在杂合子模型中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s3804100位点在隐形模型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27)。TLR2基因rs3804099(χ^(2)=6.88,P=0.032)和rs3804100(χ^(2)=10.97,P=0.00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藏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相关,但未发现该位点与汉族人群结核病的发病相关。结论TLR2基因rs3804099、rs38041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结核病的发病相关,CC基因型可能是结核病易感性的一个危险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Toll样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肺结核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与肺结核因果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8
作者 王兴斌 赵昌明 +4 位作者 黄秋丽 王玲 张亚欣 杨得杰 王兆芬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7-832,855,共7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研究多种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水平与患肺结核风险的因果关联。方法IL和肺结核的数据分别来自3项公开发表的欧洲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研究多种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水平与患肺结核风险的因果关联。方法IL和肺结核的数据分别来自3项公开发表的欧洲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汇总数据。根据预设的阈值和连锁不平衡等要求从汇总数据中提取了与多种IL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研究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估计法(weighted median estimator,WME)评估9种IL水平与肺结核风险之间的因果效应。同时,对结果进行了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的检验以保证其稳定性,采用方向性检验检查是否存在反向因果效应。结果IVW结果显示,尚未发现IL-1RA、IL-2RA、IL-6、IL-6RA、IL-8、IL-17、IL-I8与肺结核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联(均P>0.05)。IL-16水平的增加与肺结核风险增加有关(OR=1.210,95%CI:1.032~1.419,P=0.019,P_(校正)=0.086),而IL-27水平的增加与肺结核风险降低有关(OR=0.875,95%CI:0.788~0.970,P=0.011,P_(校正)=0.086),结果在3种MR方法中稳定并且方向一致,同时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结论尚未发现IL-1RA、IL-2RA、IL-6、IL-6RA、IL-8、IL-17、IL-I8与肺结核之间存在因果关联。IL-16水平的增加与肺结核风险增加有关,而IL-27水平的增加与肺结核风险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白细胞介素 肺结核 因果关联
原文传递
槟榔黄化病植株组织结构观察及生理指标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孟秀利 林兆威 +4 位作者 杨德洁 宋薇薇 唐庆华 张飞 牛晓庆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50-2355,共6页
为了探究槟榔黄化病的致病机理,本研究首先通过PCR技术和电镜技术检测槟榔黄化植原体,确定感染黄化病的槟榔植株和健康植株。然后通过透射电镜技术对染病槟榔和健康槟榔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槟榔感染黄化病后,叶绿体解体... 为了探究槟榔黄化病的致病机理,本研究首先通过PCR技术和电镜技术检测槟榔黄化植原体,确定感染黄化病的槟榔植株和健康植株。然后通过透射电镜技术对染病槟榔和健康槟榔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槟榔感染黄化病后,叶绿体解体,细胞质内叶绿体基质片层结构松散,并出现大量嗜锇颗粒;健康槟榔的叶绿体紧贴细胞壁,叶绿体结构紧实,嗜锇颗粒数量较少、体积较小。对槟榔维管束结构进行苯胺蓝染色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槟榔感染黄化病后维管束部分组织被褐色物质堵塞,而健康槟榔维管束组织未发现该现象。此外,槟榔感染黄化病后叶绿素水平显著降低。本研究为揭示槟榔黄化病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叶绿体超微结构 维管束 叶绿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