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工环境对乳扇贮藏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罗建学 万长江 +4 位作者 杨桂秀 董雪凤 杨孔 周艳 张笑锁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为探索加工环境对乳扇贮藏品质的影响,以不同加工环境下生产的乳扇为试材,对乳扇贮藏过程中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实验组乳扇的感官评分、色差值、酸价和过氧化值均优于对照组,贮藏末期实验组... 为探索加工环境对乳扇贮藏品质的影响,以不同加工环境下生产的乳扇为试材,对乳扇贮藏过程中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实验组乳扇的感官评分、色差值、酸价和过氧化值均优于对照组,贮藏末期实验组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9.86±0.042 mg/g、1.466±0.016μmol/kg;贮藏末期,实验组乳酸菌数高于对照组,菌落总数、酵母菌数和霉菌数均低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均未检出,符合国家标准;乳扇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间具有相关性,可共同影响乳扇的品质。对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综合评判,表明加工环境优化后有助于乳扇品质的提升,常温条件下乳扇的保质期得以延长。研究旨为大理乳扇生产环境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扇 品质 贮藏期 微生物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云木香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云 苏科巧 +3 位作者 苏敏 宁迪梅 杨孔 罗建学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8期5-9,23,共6页
云木香(Saussurea lappa C.B Clarke)菊科风毛菊属干燥根,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和倍半萜类成分,倍半萜骨架类型有桉叶烷型、愈创木烷型、吉玛烷型以及苷类化合物、氨基酸杂合体和倍半萜二聚体等。化学成分由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有机... 云木香(Saussurea lappa C.B Clarke)菊科风毛菊属干燥根,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和倍半萜类成分,倍半萜骨架类型有桉叶烷型、愈创木烷型、吉玛烷型以及苷类化合物、氨基酸杂合体和倍半萜二聚体等。化学成分由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有机溶剂萃取结合正相、反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采用MS、UV、IR、^(1)H-NMR、^(13)C-NMR、HMBC、^(1)H-^(1)HCOSY、ROSY、HSQC、单晶衍射等多种方法对结构进行鉴定。该综述为云木香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木香 化学成分 提取 分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樟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孔 苏科巧 +3 位作者 苏敏 石磊 宁迪梅 李婷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3期6-9,13,共5页
对樟科樟属乔木植物樟树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综述。全国各地大量种植,其根、茎、叶、皮、果实中均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成分。樟脑的主要来源是挥发油成分。樟树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酚类、黄酮类、色素类和挥发油类,其中挥发油分为... 对樟科樟属乔木植物樟树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综述。全国各地大量种植,其根、茎、叶、皮、果实中均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成分。樟脑的主要来源是挥发油成分。樟树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酚类、黄酮类、色素类和挥发油类,其中挥发油分为单萜类、单萜醇类、芳香族化合物、倍半萜类、倍半萜醇类和二萜类。樟树具有镇静催眠、抗菌、抗炎、抗氧化、健胃消食、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尽管樟树产量高、观赏价值高,但利用较少。旨在为樟树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高山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多样性时空分布格局——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雪宝顶片区为例
4
作者 张如梅 张庆 +5 位作者 杨逍 张发瑞 赵定 庞德洪 杨孔 官天培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3-543,共11页
高山生态系统因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为提高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高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掌握水平,支撑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本文归纳了2019年4―10月及2021年4―10月布设... 高山生态系统因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为提高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高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掌握水平,支撑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本文归纳了2019年4―10月及2021年4―10月布设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雪宝顶片区(3300~4500 m)的83台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了高山哺乳动物多样性及时空特征。结果显示:(1)基于拍摄到的2365张哺乳动物独立有效照片,共记录到哺乳动物16种,分属5目9科,包括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和7种。其中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NT)的哺乳动物分别有1种、4种、2种。(2)高山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多样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动态: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单台红外相机记录到的物种数在植物生长期显著高于返青期(P<0.01)及枯黄期(P<0.01),哺乳动物相对多度指数在植物生长期同样显著高于返青期(P<0.01)和枯黄期(P<0.01);物种累积数在海拔4100 m达16种且不再增加;整个监测区域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13,多样性指数和相对多度指数(RAI)均随海拔梯度上升逐渐降低。(3)与海拔1800~3200 m的数据相比,在研究周期内以岩羊(Pseudois nayaur)为代表的6种哺乳动物均仅见于林线以上区域,意味着这6种哺乳动物对高山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等5种哺乳动物对高山环境的季节性利用,是资源丰富度和空间异质性对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综合体现。林栖动物和家养动物在植物生长期对高山生境的利用将降低岩羊等高山动物类群的栖息地适宜性,并危及特有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故大熊猫国家公园应加强对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和高山生态系统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红外相机 生存策略 大熊猫国家公园
下载PDF
香脂冷杉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5
作者 杨孔 苏科巧 +2 位作者 宁迪梅 李婷 苏敏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51-54,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与鉴定了香脂冷杉精油的化学成分,通过保留时间、CAS号、分子式、匹配度、保留指数等进行。从香脂冷杉精油中鉴定出35个化学成分,结构类型主要有芳香族类、单萜类、倍半萜类,鉴别率为99.68%。确定其...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与鉴定了香脂冷杉精油的化学成分,通过保留时间、CAS号、分子式、匹配度、保留指数等进行。从香脂冷杉精油中鉴定出35个化学成分,结构类型主要有芳香族类、单萜类、倍半萜类,鉴别率为99.68%。确定其主要成分为(1 R)-α-蒎烯、β-蒎烯、γ-萜品烯,质量分数分别为27.3%、29.2%、33.8%,占精油总质量的90.3%。结果表明,香脂冷杉精油化学成分丰富,结构类型复杂多样,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脂冷杉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化学成分 保留指数
下载PDF
高原鼢鼠对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原植物群落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伟 杨孔 +4 位作者 徐高伟 徐恒康 谢红旗 钟小山 刘安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8,共5页
高寒草甸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最主要的牧场资源,高原鼢鼠是当地最主要的鼠类之一,其扰动行为(采食、储食和掘洞)会破坏植物,扰动土壤,形成异质性微生境,从而影响植物群落.于2016年夏季采用植物样方调查法收集该地区高原鼢鼠扰动区域与无扰... 高寒草甸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最主要的牧场资源,高原鼢鼠是当地最主要的鼠类之一,其扰动行为(采食、储食和掘洞)会破坏植物,扰动土壤,形成异质性微生境,从而影响植物群落.于2016年夏季采用植物样方调查法收集该地区高原鼢鼠扰动区域与无扰动对照区域的植物群落特征数据,结果表明:扰动区域共采集到植物24科80种,无扰动区域采集到16科60种,高原鼢鼠扰动后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R)均有所上升,而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变化.同时,相对于无扰动区域而言,扰动区域优质牧草比例下降6.75%,杂草类比例上升6.25%.量化研究高原鼢鼠对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原植物群落动态的扰动效应,可为该地区草地退化治理、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若尔盖高原湿地 植物群落 扰动效应
下载PDF
武陵山西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孔 刘伟 邓熙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8-717,共10页
为深入了解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境内)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4年8月及2015年4—5月对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市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采获两栖类2目8... 为深入了解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境内)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4年8月及2015年4—5月对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市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采获两栖类2目8科24属43种,爬行类2目12科37属56种,其中我国特有种29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22种。此外,经查阅资料对调查区域内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补充完善。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物种大多为东洋界物种和广布种,仅有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古北界物种。G-F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该区域内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整体较高,且爬行类的指数均高于两栖类。与以往研究成果对比,当地两栖爬行类动物多样性形势相对稳定,但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迅速,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栖息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调查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羊集群结构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明星 陈星 +5 位作者 侯星羽 黎运喜 蒋文龙 杨孔 李晟 官天培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29,共9页
岩羊(Pseudois nayaur)是青藏高原常见的食草动物,但对边缘分布区的种群了解较少。2018年6月到2019年8月,我们利用红外相机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岩羊的集群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共记录到岩羊1... 岩羊(Pseudois nayaur)是青藏高原常见的食草动物,但对边缘分布区的种群了解较少。2018年6月到2019年8月,我们利用红外相机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岩羊的集群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共记录到岩羊1 921群次,共计6 623只次。按照性别和年龄组,可将岩羊集群划分为混合群、母仔群、雄性群、独雄、独雌、雌性群。研究观察到的最大岩羊集群为23只,最小为独羊(独雄或独雌),集群的平均个体数量为(3.45±2.16)只,以小群为主,种群大小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岩羊集群结构和季节波动特征主要有:(1)混合群最常见,占45.3%,其次依次为母仔群、雄性群、独雄、独雌和雌性群;(2)岩羊集群结构季节波动显著,春季以雄性群(29.5%)和独雄(22.6%)为主,夏季、秋季和冬季主要为混合群(58.5%,41.8%,36.7%)和母仔群(21.4%,24.7%,18.6%);(3)各集群类型在季节间的相对优势存在差异,例如混合群在夏季的优势显著,但母仔群在各季节的优势则无显著差异。依据全年数据,我们认为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栖息地特征以及岩羊自身生命周期可能是影响岩羊集群大小、集群类型季节波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类型 集群大小 有蹄类 分布区 红外相机技术
下载PDF
若尔盖县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6
9
作者 根呷羊批 周俗 +6 位作者 杨孔 唐明坤 泽仁拥忠 杨廷勇 肖晨冬 扎德 严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69-378,共10页
为探究鼠害常发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若尔盖县4种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植被平均高度、总覆盖度随草地退化程... 为探究鼠害常发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若尔盖县4种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植被平均高度、总覆盖度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P<0.05);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轻度退化草地到极度退化草地植被主要组成分别是: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鹅绒委陵菜、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苔草、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苔草及鹅绒委陵采+矮生嵩草+密花香薷;总体上,毒杂草类、莎草类和禾本类的重要值之比约为3.8∶1.5∶1,且各功能群重要值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禾本科等优良牧草比例随草地退化加剧逐渐退出优势种群,最终形成以毒杂草类和莎草类占优势的极度退化草地;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土壤表层容重、紧实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的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土壤容重与植被覆盖度、植被高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和土壤含水量与植被覆盖度、植被高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川西北退化草地科学有效的治理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退化草地 高原鼠兔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蓝马鸡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杨楠 马东源 +5 位作者 钟雪 杨孔 周志强 周华龙 周材权 王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064-7072,共9页
明确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是有效的栖息地管理和物种保护的基础。基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1至2018年间的野外调查记录,首次使用MaxEnt模型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 明确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是有效的栖息地管理和物种保护的基础。基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1至2018年间的野外调查记录,首次使用MaxEnt模型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1)地形特征和极端时期的气候是影响蓝马鸡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年最低温高于-14.4℃、海拔约2430—3100 m、坡度小于40°、靠近河流且最干月降水低于4.4 mm的区域属于蓝马鸡的适宜栖息地;(2)保护区内共有蓝马鸡栖息地102.28 k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适宜栖息地面积59.41 km2,次适宜栖息地面积42.87 km2,为该物种提供了面积巨大且连通性极好的栖息地;(3)在不适宜蓝马鸡分布的区域,海拔过高和最干月降水量较大是限制其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目前保护区内主要的人为干扰类型是牦牛和马匹的放牧活动,并且放牧强度和区域有扩大趋势,潜在威胁着蓝马鸡种群及其栖息地。因此,基于模型结果和野外调查,为避免保护区内蓝马鸡栖息地的退化和破碎化,提出了控制放牧数量和面积、增强对放牧人员的宣传教育以及定期监测河流水质的保护建议,以期促进蓝马鸡的种群和栖息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栖息地评价 MaxEnt模型 王朗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和区系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楠 马东源 +7 位作者 吴勇 庞德洪 赵定 李昌林 陶毅 柘跃 杨孔 刘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1-575,共5页
鸟类数量变化和群落结构是监测区域内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2017年6月、9月、12月和2018年3—4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访问法对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深入调查。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目54科208种7 451只... 鸟类数量变化和群落结构是监测区域内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2017年6月、9月、12月和2018年3—4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访问法对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深入调查。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目54科208种7 451只,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鸟类17目58科255种,其中,濒危保护物种共计42种,占总物种数的16.47%;从生境来看,阔叶林的鸟类多样性最高,针阔混交林的均匀度指数最高,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从季节来看,春季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春-夏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保护区目前面临着较多的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干扰。为更好地保护区内的鸟类多样性,并降低人为干扰,建议加强鸟类的长期监测和社区生态教育宣传,同时开展社区共管,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群落 区系 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和区系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楠 李波 +6 位作者 黄薇 王彬 郑天才 罗华林 杨孔 刘伟 鲁碧耕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480,共16页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共记录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17目52科232种,其中,留鸟136种(58.62%),夏候鸟62种(26.72%),旅鸟29种(12.50%),冬候鸟5种(2.16%);古北界物种112种(48.28%),东洋界物种90种(38.79%),广布种30...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共记录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17目52科232种,其中,留鸟136种(58.62%),夏候鸟62种(26.72%),旅鸟29种(12.50%),冬候鸟5种(2.16%);古北界物种112种(48.28%),东洋界物种90种(38.79%),广布种30种(12.9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类15种(濒危3种,易危4种,近危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4种;中国特有鸟类14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类型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为灌丛最高(3.520),裸岩最低(2.548);在不同季节中,夏、秋季物种数目、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明显高于春、冬季,尤其在夏季,各项指数均达到最大值。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峰值均出现在海拔4 050~4 200 m,随着海拔升高,各项指数迅速下降,垂直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中峰模式。保护区具备多样的生境类型和丰富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其中还包括了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应加强调查研究和保护。研究保护区内鸟类多样性与区系,有助于了解其多样性分布现状和格局,为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多样性 生境 保护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孔 刘伟 +1 位作者 刘彦宏 根呷羊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21-228,共8页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约4 500 m,气候独特,孕育了多种高原特有生物类群.为了更系统掌握该地区的生物资源现状,分析了阿里地区生物多样性.阿里地区脊椎动物有兽类6目12科26种、鸟类13目27科71种、爬行动物1目2科2属2种、鱼类2科12种(亚种...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约4 500 m,气候独特,孕育了多种高原特有生物类群.为了更系统掌握该地区的生物资源现状,分析了阿里地区生物多样性.阿里地区脊椎动物有兽类6目12科26种、鸟类13目27科71种、爬行动物1目2科2属2种、鱼类2科12种(亚种)和极少的两栖类、水生无脊椎动物40属73种.植物有维管植物46科181属349种,藻类49属105种,植被类型包括草原、荒漠、草甸和沼泽等.此外,该地区栖息着一些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种,比如鼠疫宿主喜马拉雅旱獭,蝗虫,土拉菌病宿主西藏革蜱.阿里地区生物多样性尤其是低等无脊椎动物和低等植物以及资源微生物研究很少,生物多样性缺乏全面系统的调查.当前阿里地区的经济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生物多样性及其利用开发也面临新的问题,因此急需再次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为资源保护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地区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维管植物
下载PDF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有蹄类多样性与空间分布初报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明星 任宝平 +4 位作者 陈星 金贵祥 冷志诚 杨孔 官天培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由于资源分布与环境变量的不同,形成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境异质性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分布的理想选择。为掌握岷山北部有蹄类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基于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 由于资源分布与环境变量的不同,形成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境异质性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分布的理想选择。为掌握岷山北部有蹄类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基于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边缘区域的160台红外相机监测数据(2017—2020年),将研究区域按固定间隔划分为5个海拔段,分别计算各海拔段和8种植被类型内有蹄类物种的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物种丰富度,整理并初步分析了该区域有蹄类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结果显示:(1)该区域共记录到6种有蹄类,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是优势种,相对多度指数最高(RAI=41.12);其次是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RAI=14.10)和野猪(Sus scrofa)(RAI=6.76),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RAI=0.59)和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RAI=0.34)最罕见;(2)云杉林和冷杉林中有蹄类物种丰富度均最高(6种),有蹄类相对多度指数则在常绿杜鹃灌丛中最高(RAI=96.86),柏木林内的物种丰富度(2种)和相对多度指数(RAI=19.66)均最低;(3)根据相机监测点的海拔,分为低海拔(<2500 m)、中海拔(2500~2900 m)和高海拔(>2900 m)3组,6种有蹄类可以大致分成3类,即高海拔类群(林麝和扭角羚)、中低海拔类群(毛冠鹿和中华鬣羚)和全海拔类群(中华斑羚和野猪);(4)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在中海拔段均最高,整体呈现近似钟形的分布格局。植被以及植被与海拔的交互效应是影响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我们建议:保护区在管理实践中应减少中低海拔段干扰,控制林线以上区域放牧;未来的监测或调查应增加极高海拔区域(3300 m以上)的抽样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北部 食草动物 相机陷阱 垂直分布 植被类型
下载PDF
高原鼢鼠对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原土壤性质和植物生物量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华智 刘伟 +2 位作者 杨楠 杨孔 谢红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630,共5页
【目的】高原鼢鼠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最主要的鼠类之一,其扰动行为(采食和掘洞)会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植物根系,从而影响土壤性质和植物生物量。本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影响机制,为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草地保护政策提... 【目的】高原鼢鼠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最主要的鼠类之一,其扰动行为(采食和掘洞)会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植物根系,从而影响土壤性质和植物生物量。本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影响机制,为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草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夏季采用刈割法和环刀法收集了该地区高原鼢鼠鼠丘、洞道上方、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4类生境中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植物地上生物量、植物地下生物量、植物生物量分配五类指标数据。【结果】不同生境类型样方中,土壤含水率表现为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扰动样方>鼠丘,无扰动对照样方、扰动样方、洞道上方3类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鼠丘与以上3种生境类型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土壤容重表现为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鼠丘,鼠丘生境显著低于扰动样方和对照样方,洞道上方生境显著低于扰动样方(P<0.05),其余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植物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鼠丘,扰动样方和对照样方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生境类型两两组合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植物地下生物量表现为无扰动对照样方>扰动样方>洞道上方>鼠丘,所有生境类型两两组合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地下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远大于地上生物量,生物量明显更多地分配到地下部分,且随着高原鼢鼠扰动,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地上生物量反之。【结论】高原鼢鼠扰动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并使得植物生物量在高原鼢鼠扰动后增加了向地上分配的比例,对区域内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若尔盖高原湿地 土壤性质 植物生物量 扰动效应
下载PDF
4种杀鼠剂对高原鼠兔适口性及防控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根呷羊批 周俗 +4 位作者 杨孔 扎德 李开章 严林 杨树晶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58,共6页
为了筛选适用于高寒草地鼠害及鼠荒地治理的高效、安全的控鼠药剂,本试验选用氟鼠灵(A1)、胆钙化醇(A2)、地芬诺酯·硫酸钡(A3)、D型肉毒梭菌毒素(A4)4种杀鼠剂,在若尔盖县高寒草地典型分布区域针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进行... 为了筛选适用于高寒草地鼠害及鼠荒地治理的高效、安全的控鼠药剂,本试验选用氟鼠灵(A1)、胆钙化醇(A2)、地芬诺酯·硫酸钡(A3)、D型肉毒梭菌毒素(A4)4种杀鼠剂,在若尔盖县高寒草地典型分布区域针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进行适口性及种群密度控制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氟鼠灵被采食的重量显著高于地芬诺酯·硫酸钡(P<0.05),而与胆钙化醇被采食量和D型肉毒梭菌毒素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采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氟鼠灵(92.5%)>D型肉毒梭菌毒素(88.91%)>胆钙化醇(80.00%)>地芬诺酯·硫酸钡(66.33%);施药5 d后,D型肉毒梭菌毒素、氟鼠灵对高原鼠兔密度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好;施药2个月后,氟鼠灵和D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灭洞率仍然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药剂,灭洞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氟鼠灵(91.31%)>D型肉毒梭菌毒素(85.79%)>胆钙化醇(70.47%)>地芬诺酯·硫酸钡(56.57%)。综合分析,氟鼠灵在适口性和防控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方面都优于其他3种药剂,更具使用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鼠剂 适口性 防控效果 高原鼠兔
下载PDF
甘孜州色达县年龙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初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如梅 陈星 +3 位作者 刘明星 胡进耀 杨孔 官天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62-368,共7页
2020年7月18日至2021年7月20日,在四川甘孜州色达县年龙自然保护区布设红外相机30台,回收相机15台,相机累计工作3 266 d.调查共收集到鸟兽照片11 230张,记录到3目8科16种兽类和2目5科9种鸟类,其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和分布最广泛的兽类是... 2020年7月18日至2021年7月20日,在四川甘孜州色达县年龙自然保护区布设红外相机30台,回收相机15台,相机累计工作3 266 d.调查共收集到鸟兽照片11 230张,记录到3目8科16种兽类和2目5科9种鸟类,其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和分布最广泛的兽类是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RAI=198.41, n=12);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鸟类是血雉(Ithaginis cruentus,RAI=11.33),分布最广泛的是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n=8);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种,即马麝、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1种,即水鹿(Rusa unicolor)、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马鹿(Cervus elaph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猞猁(Lynx lynx)、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血雉、蓝马鸡,合计共占野生动物总数56%.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NT)的野生动物分别有1种、3种、2种.本工作是年龙自然保护区首次鸟兽资源调查,为初步掌握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资源现状提供科考的数据,为保护管理及进一步的科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哺乳动物 红外相机 相对多度指数
下载PDF
高原鼠兔干扰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根呷羊批 周俗 +6 位作者 杨孔 王钰 杨思维 刘刚 杨廷勇 扎德 王泽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8-48,共11页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高寒草甸关键物种,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高寒草甸关键物种,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植被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土壤含水量和紧实度(P<0.05),而显著增加了多样性指数、表层土壤容重(P<0.05);2)随干扰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和土壤紧实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为375~735个/hm;时达到最高;3)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禾本科和豆科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而显著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P<0.05),不同干扰强度下,各植被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变化明显,其中,豆科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高原鼠兔的干扰显著改变了川西北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状,适度的高原鼠兔干扰不仅增加了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还改善了土壤条件,而高强度的鼠兔干扰降低了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干扰 高寒草甸 生物多样性 土壤物理性状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高寒草地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晓娟 杨建 +4 位作者 根呷羊批 王钰 王导 杨孔 周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342-347,共6页
为了探究施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色达县天然草地为对象,研究氮肥(尿素)、液体肥(农肥)对高寒草地植被特征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肥(K2)处理下地上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2)物种丰富度指数、... 为了探究施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色达县天然草地为对象,研究氮肥(尿素)、液体肥(农肥)对高寒草地植被特征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肥(K2)处理下地上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2)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禾本科植物的多样性在K2处理组下有显著的增加(P<0.05);3)植被高度、盖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及植被鲜干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相较于农肥,施氮肥对高寒草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该结果为促进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恢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液体肥 高寒草地恢复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油志远 鲁碧耕 +3 位作者 骆念龙 谢凡 杨孔 杨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555-561,共7页
马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曾经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本研究通过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法对2018~2020年间的马麝活动地点进行记录,结合对马麝生境选择起关键作用的9种环境因子构建MaxEnt模型,对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 马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曾经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本研究通过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法对2018~2020年间的马麝活动地点进行记录,结合对马麝生境选择起关键作用的9种环境因子构建MaxEnt模型,对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共获得30个马麝有效记录点,其适宜栖息地分布受地形因子影响较大,其中海拔是影响保护区马麝分布格局最主要的环境因子,马麝倾向于选择海拔低于4300 m,距最近河流距离少于5000 m,降水季节性变化值小于98 mm,人类活动强度较弱的地带.保护区马麝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约为204.17 km^(2),约占察青松多保护区面积的14.21%;主要分为若当沟、麻阔和察青松多地区三个区域,其中若当沟和察青松多区域马麝栖息地适宜值较高,分布面积较大,而麻绒沟马麝适生区域内存在较强的人为干扰,已成为限制马麝栖息地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栖息地评价 MaxEnt模型 察青松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