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冷超声滚压钛合金微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延朝 潘永智 +2 位作者 门秀花 朱辰哲 付秀丽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2,共10页
在保持钛合金优良塑、韧性的前提下,提高其强度和硬度以改善其使役性能,突破传统超声滚压塑性变形与晶粒细化的极限,成为钛合金表面强化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温度和应变率能够改变材料微观塑性变形机制,是解决材料强塑性匹配问题的关键... 在保持钛合金优良塑、韧性的前提下,提高其强度和硬度以改善其使役性能,突破传统超声滚压塑性变形与晶粒细化的极限,成为钛合金表面强化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温度和应变率能够改变材料微观塑性变形机制,是解决材料强塑性匹配问题的关键因素。深冷超声滚压提供了深冷温度和高应变率的外部热、力条件,通过二者的竞争作用协调位错、孪生和相变的微观塑性变形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钛合金性能和寿命。本文在分析温度和应变率影响的基础上,介绍了深冷超声滚压的工作原理及其对钛合金表层性能的强化作用,综述了在超声滚压基础上引入深冷处理的相关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钛合金在深冷超声滚压作用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和塑性变形机制,总结了深冷超声滚压后钛合金微观塑性变形机制与宏观性能的内在关联机制,指出了深冷超声滚压在技术与强化机理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冷处理 超声滚压 高应变率 微观组织 塑性变形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杨彦朝 杨士伟 葛海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233-1238,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PCI患者13090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PCI患者13090例,所有患者均于我院术前完善静脉血常规检测,该项检测中包括PDW。将上述所有PCI患者基于PDW数值四等分分组,第一组(PDW≤11.6%)3286例,第二组(11.6%<PDW≤13.3%)3281例,第三组(13.3%<PDW≤17.4%)3280例,第四组(PDW>17.4%)3243例。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主要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及死亡。采用多因素矫正混杂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研究术前PDW对PC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PDW组间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DW组间MACC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DW与PCI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随访死亡均呈正相关,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均>1,P均<0.05)。结论:术前PDW是PCI患者术后独立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未来预测PCI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血小板活化 预后
下载PDF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难加工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玉涵 张艺嘉 +2 位作者 杨延朝 蒋振峰 付秀丽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具有断续切削特性的切削优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的热点,尤其适用于脆性材料、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的高性能制造加工领域。目前该技术的机理及对难加工材料的适配工艺方面仍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通过...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具有断续切削特性的切削优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的热点,尤其适用于脆性材料、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的高性能制造加工领域。目前该技术的机理及对难加工材料的适配工艺方面仍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通过超声椭圆振动切削机理、特性以及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阐明了其在加工中低切削温度、低切削力、低损伤、高尺寸精度以及良好表面完整性的独特优势,综述了在塑性材料、脆性材料、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领域的应用,为后续研究超声椭圆振动切削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加工材料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 加工表面质量
下载PDF
X荧光光谱仪熔片法检测烧结矿的探究
4
作者 郝选科 康甲 +2 位作者 杨延昭 马文广 任会来 《山东冶金》 CAS 2024年第5期32-34,38,共4页
确定烧结矿中TFe、SiO_(2)、CaO、MgO、Al_(2)O_(3)、MnO、S、P等成分的测定,采用试样经熔片法后,冷却装入样品盒中再转入MXF-2400型X荧光光谱仪测定。通过多种方式对比试验,熔片法中的各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完全能接受使用。样品用X荧... 确定烧结矿中TFe、SiO_(2)、CaO、MgO、Al_(2)O_(3)、MnO、S、P等成分的测定,采用试样经熔片法后,冷却装入样品盒中再转入MXF-2400型X荧光光谱仪测定。通过多种方式对比试验,熔片法中的各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完全能接受使用。样品用X荧光光谱仪熔片法测定代替压片法和三氯化钛还原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全铁,在结果准度度保持的前提下,检测时间大大缩短,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开发烧结矿中有害元素硫红外碳硫仪实时测定后,对烧结矿中物料配比,铁水产出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也避免了传统化学法测定全铁中产生的含铬废液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全铁 X荧光光谱仪 环境
下载PDF
咽旁间隙神经鞘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6
5
作者 苗焕民 孙岳 +2 位作者 于洋 杨琰昭 胡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808-1811,共4页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神经鞘瘤和8例多形性腺瘤的CT和/或MRI表现,分析内容包括病灶部位、最长径、形态与边界、密度或信号特点、强化...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神经鞘瘤和8例多形性腺瘤的CT和/或MRI表现,分析内容包括病灶部位、最长径、形态与边界、密度或信号特点、强化方式、邻近解剖结构改变情况等。结果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及多形性腺瘤发生于左、右侧分别为6/6例和3/5例;两者均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境界多较清楚。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可伴有囊变。MRI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伴有囊变者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神经鞘瘤多见于茎突后间隙(10/12,83. 3%),推压二腹肌后腹(10/12,83. 3%)、颈动脉鞘区血管(8/12,66. 7%)及茎突(4/12,33. 3%)向前和/或外侧移位,与腮腺深叶间境界均较清楚。多形性腺瘤多见于茎突前间隙(6/8,75%),推压二腹肌后腹(5/8,62. 5%)、颈动脉鞘区血管(5/8,62. 5%)及茎突(6/8,75%)向内和/或后侧移位。有2例(25%)与腮腺深叶分界不清。结论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各具特征性,临床工作中通过仔细分析其起源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神经鞘瘤 多形性腺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方案联合KARL迭代重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胸部CT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常蕊 杨琰昭 +5 位作者 孔德艳 徐嘉旭 曹琪琪 杨文洁 严福华 董海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方案联合KARL迭代重建行胸部CT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2月15日期间,前瞻性收集我院发热门诊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需要行胸部CT平扫的120例受检者...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方案联合KARL迭代重建行胸部CT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2月15日期间,前瞻性收集我院发热门诊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需要行胸部CT平扫的12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A、B、C、D 4组(n=30),按照不同扫描方案进行胸部CT检查。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有效管电流60 mAs,激活管电流自动调制;B组采用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30 mA;C组采用管电压100 kV,有效管电流60 mAs,激活管电流自动调制;D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固定管电流30 mA。扫描完成后,对各组CT数据均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和KARL迭代重建2种模式进行图像重建,测量、记录各组图像感兴趣区域的图像噪声值,并基于图像噪声、图像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三方面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各组胸部CT扫描的辐射有效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间同种重建图像及不同组中同种图像重建方法时的图像噪声值及辐射有效剂量;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Wilcoxon检验比较各组图像及同组不同图像重建方法下的图像主观评分。结果:采用不同扫描方案的A、B、C、D组,受检者行胸部CT检查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分别为(2.5±0.4)m Sv、(1.2±0.1)mSv、(1.6±0.2)mSv及(0.8±0.1)mSv,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均能明显降低CT扫描的辐射有效剂量(F=256.316,P<0.001)。相同扫描方案下,KARL迭代重建图像较传统FBP算法重建图像的噪声值更低,图像噪声、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主观评分更优(P<0.05)。采用管电压100 kV,固定管电流30 mA扫描,联合KARL迭代重建胸部CT平扫的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同时图像总体质量主观评分为4.0(四分位间距为0)。结论:与传统FBP重建算法相比,KARL迭代重建技术能够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当管电压为100 kV,固定管电流为30 mA时,KARL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能够满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筛查的影像学诊断要求,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美国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达标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启跃 杨延昭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4-73,共10页
2019年1月1日,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原则及条款》(TLAC要求)在美国正式开始实施。通过对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两家典型机构的研究发现,美国G-SIBs主要采取了发行合格TLAC债券、降低资产风... 2019年1月1日,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原则及条款》(TLAC要求)在美国正式开始实施。通过对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两家典型机构的研究发现,美国G-SIBs主要采取了发行合格TLAC债券、降低资产风险密度和压降系统重要性得分等达标措施,而美国监管部门也配合推出“祖父条款”、单点处置框架等政策,促进本国G-SIBs在成本可控条件下实现达标。根据“中国版”TLAC要求,我国G-SIBs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分阶段满足TLAC要求。建议我国G-SIBs应充分利用低利率环境尽早发行TLAC债券,扩大内评法覆盖范围,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产风险密度,并采取措施控制系统重要性得分的上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TLAC要求 风险密度 内部评级法
下载PDF
太赫兹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校准技术
8
作者 刘红元 吴斌 +3 位作者 王洪超 李京松 杨延召 蔡高航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2年第12期1245-1248,1256,共5页
随着太赫兹探测技术的发展,精确测量太赫兹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变得越来越重要。分析了太赫兹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的测量原理,搭建了一套太赫兹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测量系统,对系统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选用太赫兹探测器对测量系统不确... 随着太赫兹探测技术的发展,精确测量太赫兹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变得越来越重要。分析了太赫兹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的测量原理,搭建了一套太赫兹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测量系统,对系统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选用太赫兹探测器对测量系统不确定度进行验证。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1~10 THz范围内,系统的扩展不确定度为9.2%,可以满足目前太赫兹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测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探测器 光谱响应度 交替法 测量不确定度
下载PDF
基于生态供给-消耗平衡关系的中尼廊道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杜文鹏 闫慧敏 +2 位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陈如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445-6458,共14页
中尼廊道地区作为南亚通道建设的关键环节,具有生态环境脆弱且对生态资源依赖性强的基本特征,中尼廊道建设占用生态空间,将增加生态系统对农牧业生产活动的承载压力;因此,开展中尼廊道生态承载力研究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南亚通道建设... 中尼廊道地区作为南亚通道建设的关键环节,具有生态环境脆弱且对生态资源依赖性强的基本特征,中尼廊道建设占用生态空间,将增加生态系统对农牧业生产活动的承载压力;因此,开展中尼廊道生态承载力研究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南亚通道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基于生态供给与消耗平衡关系,通过计算农牧业生产对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消耗,评估中尼廊道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中尼廊道地区生态承载力处于富富有余状态,2015年有7个县域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或平衡有余状态;整体上生态系统尚有较大的生态空间来支撑中尼廊道建设,但建设可能给局部县域带来超载风险。(2)中尼廊道地区生态系统供给量处于稳定波动状态,畜牧业生态消耗在生态消耗中占主导地位(占比超80%);得益于2005年起实施的草畜平衡政策,中尼廊道地区及其24个县域生态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农牧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降低,生态承载状态向优发展;但地处粮食主产区、口岸区、城市化辐射区的7个县域,在本地及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对农牧业产品的生活需求驱动下生态消耗量处于增加态势。(3)若以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所倡导的50%生态资源得到保护为生态保护目标,目前中尼廊道农牧业生产模式产生的生态消耗将超出其可利用供给,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如何通过中尼廊道建设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以缓解农牧业生产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供给 生态消耗 草畜平衡 生态脆弱区
下载PDF
主链型手性液晶弹性体(特邀)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佳哲 杨言昭 +1 位作者 王玲 封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43-360,共18页
主链型手性液晶弹性体是一类具有周期性纳米结构的软光子晶体,包括一维胆甾相液晶弹性体和三维蓝相液晶弹性体,不仅可以选择性反射圆偏振光,还能够灵敏地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在自适应光学、变色伪装、信息加密和智能隐身等领域有着广泛... 主链型手性液晶弹性体是一类具有周期性纳米结构的软光子晶体,包括一维胆甾相液晶弹性体和三维蓝相液晶弹性体,不仅可以选择性反射圆偏振光,还能够灵敏地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在自适应光学、变色伪装、信息加密和智能隐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新型材料体系和先进制备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近年来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策略,设计和制备具有手性纳米超结构的液晶弹性体,并深入研究了手性液晶弹性体的性能及潜在应用。本文系统综述了主链型手性液晶弹性体的设计、制备和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一维胆甾相液晶弹性体的平行取向法、各向异性挥发法、刮涂法、3D打印,以及无需额外取向的蓝相液晶弹性体三维纳米自组装方法,并总结讨论了主链型手性液晶弹性体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液晶弹性体 主链型液晶 光子晶体 胆甾相液晶 蓝相液晶
下载PDF
太赫兹光谱技术在四氢双环戊二烯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斌 杨延召 +3 位作者 应承平 刘红元 张鹏 王恒飞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6-790,共5页
研究了太赫兹光谱技术在鉴别含能材料同分异构体中的应用。首先研制了适于特定工程应用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样机,并经过振动冲击、高低温试验验证了样机的环境适应性,表明该款样机完全可以在非实验室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工作。利用一氧化碳... 研究了太赫兹光谱技术在鉴别含能材料同分异构体中的应用。首先研制了适于特定工程应用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样机,并经过振动冲击、高低温试验验证了样机的环境适应性,表明该款样机完全可以在非实验室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工作。利用一氧化碳标准气体验证了样机测量光谱的正确性,并同时实现了对样机测量频率的校准;利用校准后的光谱仪测量了四氢双环戊二烯的两种同分异构体endo-THDCPD和exo-THDCPD的太赫兹光谱,测量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构型材料的太赫兹光谱存在显著差异,endo-THDCPD的太赫兹光谱在0.23 THz和1.70 THz处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吸收,exo-THDCPD的2个最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则位于1.41 THz和1.74 THz。该结果表明:运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可有效区分这两种分子结构仅存在微弱差异的材料,对太赫兹光谱在含能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光谱 同分异构 四氢双环戊二烯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在胰腺导管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琰昭 常蕊 +4 位作者 王晴柔 朱乃懿 李若坤 柴维敏 严福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探讨研究双层探测器光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术前评估中的最佳成像能级及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研究双层探测器光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术前评估中的最佳成像能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胰腺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DAC的60例患者影像资料。扫描完成后均行胰腺实质期、门静脉期常规120千伏峰值(kilovolt peak,kVp)混合能量图像(polyenergetic image,PI)以及40、50、60和70 keV VMI重建。测量PI以及40、50、60和70 keV VMI中病灶、正常胰腺实质、胰周动静脉及腹壁脂肪的CT值,以腹壁脂肪CT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为图像噪声值,计算病灶-胰腺实质(caner-pancreas,CA-P)、胰周动脉-病灶(artery-caner,_(A-CA))、胰周静脉-病灶(vein-caner,_(V-CA))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采用配对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期相及不同重建图像中CT值、CNR和图像噪声的差异,并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基于病灶-胰腺实质对比度、病灶边界清晰度、图像总体质量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Wilcoxon检验与Friedman检验进行不同期相及不同重建图像组间对比。结果·胰腺实质期各组图像中CNR_(CA-P),及病灶-胰腺实质对比度、病灶边界清晰度主观评分优于门静脉期(均P<0.05)。不同能级VMI中,CNR_(CA-P)、CNR_(A-CA)、CNR_(V-CA)随着能级的降低而明显升高,而图像噪声随着能级降低轻度升高(均P=0.000)。VMI_(40 keV)图像中CNR_(CA-P)、CNR_(A-CA)、CNR_(V-CA)值最高,而图像噪声仍低于PI(均P=0.000)。VMI_(40 keV)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不低于PI。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 VMI_(40 keV)能够明显提高PDAC病灶-胰腺实质、胰周血管-病灶对比噪声比,且拥有较高图像质量,能够优化PDAC成像与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虚拟单能量图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DHRS4基因在猪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垒霞 杨言昭 +4 位作者 李文通 刘颖 周荣 杨亚岚 李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9,共9页
为探讨猪DHRS 4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DHRS 4基因在长白猪出生后30、180和300 d不同类型骨骼肌中的表达,并在蓝思白猪资源群体中筛选DHRS 4基因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通过Sequenom SNP分型技术对DHRS ... 为探讨猪DHRS 4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DHRS 4基因在长白猪出生后30、180和300 d不同类型骨骼肌中的表达,并在蓝思白猪资源群体中筛选DHRS 4基因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通过Sequenom SNP分型技术对DHRS 4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了DHRS 4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猪生长性状(料重比、平均日增重和平均背膘厚)的相关性。结果显示,DHRS 4基因在30、180和300 d长白猪的胸肌、腿肌和背肌中均有表达,在胸肌和腿肌中,DHRS 4基因在30 d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80和300 d(P<0.05;P<0.01),而在背肌的不同发育时期中,其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本研究在蓝思白猪资源群体中找到了3个位于DHRS 4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34250151、rs342446613和rs326982309。关联分析结果表明,rs334250151位点与料重比呈显著相关,该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料重比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P<0.05)。研究揭示,DHRS 4基因可能参与猪的骨骼肌发育,rs334250151位点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猪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RS 4基因 SNP 生长性状 骨骼肌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最佳单能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海滨 李新 +3 位作者 强金伟 王璐娜 杨琰昭 李若坤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Cl_(4)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分为实验组(n=26)和正常对照组(n=4)。在造模后采用双层探测器能谱CT进行双期增强扫描,测量混合能量(CPI)及单能量(V...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Cl_(4)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分为实验组(n=26)和正常对照组(n=4)。在造模后采用双层探测器能谱CT进行双期增强扫描,测量混合能量(CPI)及单能量(VMI_(40~70 keV))肝脏标准化强化值(ΔCT)。根据METAVIR系统进行肝纤维化分期。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动脉期、门脉期的肝脏ΔCT_(CPI)及ΔCT_(VMI(40~70))与纤维化分期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对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ΔCT值与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静脉期ΔCT_(CPI)及ΔCT_(VMI(40~70))值与纤维化分期呈不同程度正相关。ΔCT_(VMI 40)与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最高(r=0.595,P=0.001),ΔCT_(CPI)与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最低(r=0.453,P=0.012)。ΔCT_(VMI 40)对≥F1、≥F2、≥F3和F4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0.790、0.831和0.740。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所测定的肝脏强化值与纤维化相关性高于混合能量,提示其可以准确诊断各期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双能量 能谱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地理探测——基于二级地类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然 杨艳昭 +2 位作者 左芝千 张蓬涛 董洁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自然资源禀赋优渥的承德市一直以来都是京津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林地作为承德市的主要生态支撑,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驱动机制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有着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和定量指标法综合核算2010年和202... 自然资源禀赋优渥的承德市一直以来都是京津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林地作为承德市的主要生态支撑,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驱动机制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有着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和定量指标法综合核算2010年和2020年承德市林地二级地类,即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其变化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20年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693.71亿元,各类服务功能价值量差异较大,有林地(1557.37亿元,占比56.3%)与灌木林地(1028.89亿元,占比39.8%)是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贡献者;(2)2010-2020年间承德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增长154.06亿元,有林地生态贡献率最大,为82.47%;(3)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各类林地影响效果不一,其中年降水对承德市林地生态价值的影响效果明显;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相较单一因素作用而言,对承德市林地生态价值的影响有进一步增强,其中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效果占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承德市
下载PDF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 and its influence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被引量:40
16
作者 FENG Zhiming TANG Yan +1 位作者 yang yanzhao ZHANG D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The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 (RDL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describing the landform at macro-scales. This study defines a concept for RDLS and applies the concept for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tudy of the ent... The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 (RDL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describing the landform at macro-scales. This study defines a concept for RDLS and applies the concept for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tudy of the entire country.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macro-scal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um and ARC/INFO software, the RDLS at a 10 km×10 km grid size of China is extracted. This paper depicts systemical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RDLS through analyzing the ratio structure and altitudinal characters of RDLS in China. Th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the RDLS in more than 63% of the area is less than one (1) (relative altitude is less than 500 m),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most of RDLS in China is low. In general, the RDLS in the west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east and so is the south than that of the north in China. The RDL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ongitude and latitude and the change of RDLS at the latitudes of 28°N, 35°N, 42°N, as well as at the longitudes of 85°E, 102°E, 115°E could reflect the three major ladders of China.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RDL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DLS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and its regional difference shows that the R2 value between RDLS and population density is 0.91 and RDL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More than 85% of the people in China live in areas where the RDLS is less than one (1), while the population in areas with RDLS greater than 3 accounts only for 0.57% of the total.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RDLS and population within China is significant and such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in Central China and South China and weak in Inner Mongolia and Tib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 (RDL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GIS China
下载PDF
InGaAs/InAlAs光电导太赫兹发射天线的制备与表征
17
作者 陈益航 杨延召 +11 位作者 张桂铭 徐建星 苏向斌 王天放 余红光 石建美 吴斌 杨成奥 张宇 徐应强 倪海桥 牛智川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3年第12期1403-1409,1416,共8页
光电导天线作为太赫兹时域光谱仪产生与探测太赫兹辐射的关键部件,具有重要的科研与工业价值。本文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制备InGaAs/InAlAs超晶格作为1550 nm光电导天线的光吸收材料,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光致发光、高分辨X射线衍射等... 光电导天线作为太赫兹时域光谱仪产生与探测太赫兹辐射的关键部件,具有重要的科研与工业价值。本文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制备InGaAs/InAlAs超晶格作为1550 nm光电导天线的光吸收材料,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光致发光、高分辨X射线衍射等方式验证了材料的高生长质量;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了侧面平整的台面结构光电导天线。制备的光电导太赫兹发射天线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中实现了4.5 THz的频谱宽度,动态范围为4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仪 光电导天线 分子束外延 InGaAs/InAlAs超晶格
下载PDF
Climate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for Region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被引量:2
18
作者 LIN Yumei LI Peng +3 位作者 FENG Zhiming yang yanzhao YOU Zhen ZHU Fux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996-1010,共15页
Climate is on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 that affects human life.As the region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B&R)encompass vast territories and large populations,it is significant to assess climate suitability f... Climate is on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 that affects human life.As the region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B&R)encompass vast territories and large populations,it is significant to assess climate suitability for human settlements,which will influence the migration of various surrounding countries.We selected seven regions including 65 countries along the B&R for the research area and adopted the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to assess the climate suitability.We analyze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I,the results of which enabled us to adjust the THI classification criteria.We finally assessed the climate suitability of each region.The results reveal that outside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THI values generally tend to decrease from west to east as longitude increases and downward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THI.Regions with relative suitable climate,including high suitability areas(HASs),moderately suitable areas(MSAs)and low suitability areas(LSAs),account for 50.62%of the total area and encompass in excess of 90%of total population.These area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rn regions of 45°N latitude,again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Critical suitable area includes 19.48%of the entire area and 8.98%of total population.The non-suitable area accounts for less than 30%of total area,concentrated in the cold high-latitude and high-altitud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suitability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human settlements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Belt and Road
下载PDF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rapid decline of Arctic sea ice in autumn 被引量:2
19
作者 LI Shuyao CUI Hongyan +6 位作者 XU Junli GONG Xiang QIAO Fangli yang yanzhao WANG Ping HAN Yuqun SHAN Feng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CSCD 2021年第2期96-104,共9页
Autumn Arctic sea ice has been declin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era of satellite sea ice observation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cline of autumn sea ice concentration.From the Beau... Autumn Arctic sea ice has been declin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era of satellite sea ice observation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cline of autumn sea ice concentration.From the Beaufort Sea to the Barents Sea,autumn sea ice concentration has decreased considerably between 1982 and 2020,and the rates of decline were the highest around the Beaufort Sea.We calculat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ea ice extent(SIE)anomalies and anomali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and specific humidity(SH).Among these coefficients,the largest absolute value was found in the coefficient between SIE and SAT anomalies for August to October,which has a value of−0.9446.The second largest absolute value was found in the coefficient between SIE and SH anomalies for September to November,which has a value of−0.9436.Amo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IE and SST anomalies,the largest absolute value was found in the coefficient for August to October,which has a value of−0.9410.We conduc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analyses of sea ice,SST,SAT,SH,sea level pressure(SLP)and the wind field for the months where the absolute values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the largest.The first EOFs of SST,SAT and SH account for 39.07%,63.54%and 47.60%of the total variances,respectively,and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Beaufort Sea and the East Siberian Sea.The corresponding principal component time series also indicate positive trends.The first EOF of SLP explains 41.57%of the total variance.It is mostly negative in the central Arctic.Over the Beaufort,Chukchi and East Siberian seas,the zonal wind weakened while the meridional wind strengthened.Results from the correlation and EOF analyses further verified the effects of the ice-temperature,ice-SH and ice-SLP feedback mechanisms in the Arctic.These mechanisms accelerate melting and decrease the rate of formation of sea ice.In addition,stronger meridional winds favor the flow of warm air from lower latitudes towards the polar region,further promoting Arctic sea ice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 sea ice rapid declin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feedback mechanisms
下载PDF
台阵网格自动定位方法在鄂尔多斯地块南部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应用
20
作者 杨延昭 盖增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6-634,共9页
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台阵网格自动事件定位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区域13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扫描和定位。通过与地震目录的对比发现,不仅在常规地震带上分布着大量的事件,而且在地震目录中极少发生地震... 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台阵网格自动事件定位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区域13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扫描和定位。通过与地震目录的对比发现,不仅在常规地震带上分布着大量的事件,而且在地震目录中极少发生地震的区域出现大量地震事件集中分布的现象。这些事件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南部以及秦岭-大别造山带附近的断层带。经过对定位台站的抽样分析和对定位事件地震波形的仔细人工确认,验证了这些被扫描并定位的事件的真实性。通过慢度分析,获得所定位事件的面波传播视速度,绝大部分事件对应的视速度在2.5~5.2km/s之间,与地震面波群速度相符。所定位的地震事件可用于补充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地震目录,同时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波形拟合来分析其震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别和定位 面波 地震目录 事件分布 视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