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六氢化三嗪交联聚酰亚胺/石墨烯形状记忆复合材料
1
作者 杨增辉 王炎 +2 位作者 张新瑞 王廷梅 王齐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以高分散性的氧化石墨烯(GO)作为增强相,通过溶剂挥发、高温环化的方法制备了聚六氢化三嗪交联聚酰亚胺/石墨烯(PI-PHT)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利用核磁、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材料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通过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 以高分散性的氧化石墨烯(GO)作为增强相,通过溶剂挥发、高温环化的方法制备了聚六氢化三嗪交联聚酰亚胺/石墨烯(PI-PHT)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利用核磁、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材料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通过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对热机械性能、形状记忆性能、形状回复力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石墨烯后,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热机械性能以及形状记忆性能明显提升,其中当GO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韧性分别达到105.7 MPa和12.4 MJ/m~3(相比未添加GO的PI-PHT分别提高了1.3倍和2倍),并且其形状固定率、回复率和回复应力分别达到了97.2%、92.6%和9.4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形状记忆 石墨烯 聚六氢化三嗪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三层石墨烯吸波体熔融沉积成形及层间材料分布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海华 杨增辉 +3 位作者 刘力 张忍静 邓开鑫 李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6,共7页
利用熔融沉积成形技术快速制备了石墨烯/聚乳酸和石墨烯/四氧化三铁/聚乳酸两类复合吸波材料和三层石墨烯吸波体,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计算了反射率;利用CST仿真与实验研究了吸波剂层间分布及孔洞结构对三层石墨烯吸波体吸波性能... 利用熔融沉积成形技术快速制备了石墨烯/聚乳酸和石墨烯/四氧化三铁/聚乳酸两类复合吸波材料和三层石墨烯吸波体,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计算了反射率;利用CST仿真与实验研究了吸波剂层间分布及孔洞结构对三层石墨烯吸波体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复合材料而言,双组元吸波剂的吸波性能更佳,但难以与石墨烯单组元吸波剂形成良好的阻抗匹配;对三层石墨烯吸波体而言,石墨烯呈均匀梯度分布(石墨烯加入量分别为5%、7%、9%(均为质量分数,下同)),可获得最佳的吸波效果;周期性孔洞结构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反射界面数量,产生更多的边缘散射效应与多重共振耦合,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阻抗匹配使石墨烯呈非均匀梯度分布(石墨烯加入量分别为7%、7%、9%)时实现Ku波段(12~18 GHz)全覆盖有效吸收(反射率小于-10 dB),为微波频段高效吸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层石墨烯吸波体 吸波剂层间分布 周期性孔洞结构 熔融沉积成形 吸波性能
下载PDF
一种基于COT控制的快速瞬态响应Buck变换器
3
作者 陈超超 邓红辉 +2 位作者 刘雪剑 杨增辉 向鸿宇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7-1072,共6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TSMC 0.18μm CMOS工艺的快速瞬态响应Buck型变换器。基于电流模COT架构的Buck型变换器,结合电容电流采样电路和负载电流调节器,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瞬态增强电路,对负载电流进行补偿,有效地减小了恢复时间,提高了输出电压... 设计了一种基于TSMC 0.18μm CMOS工艺的快速瞬态响应Buck型变换器。基于电流模COT架构的Buck型变换器,结合电容电流采样电路和负载电流调节器,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瞬态增强电路,对负载电流进行补偿,有效地减小了恢复时间,提高了输出电压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没有瞬态增强电路时,负载电流从0 A跳变到3 A,电流变化率为3 A/10 ns,下跌电压为166.9 mV,恢复时间为5.8μs;加入瞬态增强电路后,下跌电压变为21 mV,恢复时间变为0.5μs。没有瞬态增强电路时,负载电流从3 A跳变到0 A,电流变化率为3 A/10 ns,过冲电压为73 mV,恢复时间为3.3μs;加入瞬态增强电路后,过冲电压变为36 mV,恢复时间变为0.6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器 快速瞬态响应 电容电流采样 负载电流调节器
下载PDF
三角吻合术对胃癌伴T2DM患者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增辉 鲍传庆 +5 位作者 许炳华 沈晓明 史益凡 赵天天 刘波 高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后行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TLDG的胃癌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54),观察组行三角吻合...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后行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TLDG的胃癌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54),观察组行三角吻合术,对照组行Billroth-Ⅰ式吻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网模素-1(omentin-1)、脂联素(adiponectin)、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及GIP/GLP-1。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BMI、FPG、2hPG、HbAlc和血清TNF-α、IL-6、GIP、GIP/GLP-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网模素-1、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伴T2DM患者行TLDG联合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较经典Billroth-Ⅰ式吻合更有利于改善术后糖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2型糖尿病 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 三角吻合术 消化道重建 糖代谢
下载PDF
末端回肠悬吊术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增辉 鲍传庆 +3 位作者 许炳华 沈晓明 史益凡 赵天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102-4105,共4页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悬吊术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回肠悬吊组和回肠造口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直肠系...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悬吊术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回肠悬吊组和回肠造口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技术,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回肠悬吊组予以加做末端回肠悬吊术(用乳胶管穿过末端回肠系膜,并将乳胶管拖出腹腔,固定于腹壁;如出现吻合口瘘,牵引乳胶管,将回肠拖出腹壁,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回肠造口组予以加做回肠袢式造口术。两组患者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不适症状(腹泻、腹痛、腹胀、排便失禁)及术后并发症(造口出血(回肠悬吊组因吻合口瘘行回肠袢式造口),尿潴留,性功能障碍、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回肠悬吊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延长,而其术后出现腹泻,因吻合口瘘重置回肠造口而导致的造口出血的发生率低,且行造口回纳术的发生率低,与回肠造口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而回肠悬吊组其吻合口瘘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回肠造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末端回肠悬吊术可达到回肠造口的临床效果,且能够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腹泻、造口出血等)的发生,同时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能有效减少造口还纳手术率,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回肠悬吊术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下载PDF
某机二级动叶陶瓷型芯稳定制造工艺研究
6
作者 李慧 杨增辉 任翠东 《铸造工程》 2023年第S02期63-66,共4页
某机二级动叶长期以来使用低温铝基陶瓷型芯,在浇注后发生蠕变,对叶片的壁厚等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现场现有设备能力,研制新的硅基陶瓷型芯,通过调整浆料长距离流动性、二氧化硅纤维的适量应用、自动开模模具的应用、柔性射嘴头的使用、... 某机二级动叶长期以来使用低温铝基陶瓷型芯,在浇注后发生蠕变,对叶片的壁厚等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现场现有设备能力,研制新的硅基陶瓷型芯,通过调整浆料长距离流动性、二氧化硅纤维的适量应用、自动开模模具的应用、柔性射嘴头的使用、陶瓷型芯局部二次低温强化、粉料颗粒的级配等措施,成功制造出满足高低温性能的硅基陶瓷型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 模具设计 二次强化 粒度
下载PDF
CD-GF型钻井球阀阀体的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易先中 姚治明 +3 位作者 周元华 杨增辉 盛治新 宋顺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29,36,共8页
CD-GF型钻井球阀阀体的结构最为薄弱,其外壳的开孔部位常出现开裂现象,影响钻井作业的正常进行。为此,运用ANSYS Workbench工程分析软件,对6种结构方案的CD-GF型钻井球阀阀体在压、拉、扭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进行详细的数值分析。研究... CD-GF型钻井球阀阀体的结构最为薄弱,其外壳的开孔部位常出现开裂现象,影响钻井作业的正常进行。为此,运用ANSYS Workbench工程分析软件,对6种结构方案的CD-GF型钻井球阀阀体在压、拉、扭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进行详细的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拉力、内压和工作扭矩的组合作用下,相对于原阀体结构A,其他5种方案(A1、A2、B、B1和B2)在最大应力上减小的平均值分别为16. 4%、36. 0%、7. 6%、23. 2%和40. 7%,总变形量减小的平均值分别为16. 7%、37. 3%、22. 9%、30. 6%和45. 5%;在6种球阀阀体结构方案中,最大应力部位均出现在与阀体轴线垂直的孔壁上,随着与圆孔区域距离的增大,其应力值减小;在所有拉力、内压和工作扭矩的组合作用下,阀体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其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其力学行为处于材料弹性变形阶段;拉力载荷是影响钻井球阀阀体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B2(外径增大28mm+双边开孔方案)对原阀体结构A的增强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钻井球阀阀体的结构优化与改进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球阀 阀体强度 最大应力 总变形量 拉力载荷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和交联密度对形状记忆聚酰亚胺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霄 杨增辉 +3 位作者 段春俭 王廷梅 王齐华 张新瑞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7-555,共9页
近年来由于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对热、光、磁和电等外界刺激的自主响应能力,其作为智能润滑材料引起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中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4,4’-二氨基联苯醚(ODA)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Mn)... 近年来由于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对热、光、磁和电等外界刺激的自主响应能力,其作为智能润滑材料引起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中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4,4’-二氨基联苯醚(ODA)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Mn)的热塑性(TPIs)和不同交联密度(d)的热固性(CPIs)形状记忆聚酰亚胺,并采用球盘式往复摩擦试验机表征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类聚合物不仅具有不同的磨损机制,且随着分子量Mn的增加和交联剂的引入,材料的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率显著降低;此外,摩擦过程中局部摩擦热诱发线性聚酰亚胺的局部形状记忆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但热固性聚酰亚胺受材料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形状记忆 分子量 交联度 摩擦磨损
下载PDF
高温形状记忆聚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增辉 张耀明 +2 位作者 张新瑞 王廷梅 王齐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4-327,I0002,共15页
形状记忆聚合物因质量轻、形变量大、性能可控、结构设计性强等优点,其相关的基础前沿研究和潜在的应用开发一直是研究者不断探索的焦点。为满足复杂环境领域(高低温、强辐射、真空等)对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需求,近年来研究者开展了高... 形状记忆聚合物因质量轻、形变量大、性能可控、结构设计性强等优点,其相关的基础前沿研究和潜在的应用开发一直是研究者不断探索的焦点。为满足复杂环境领域(高低温、强辐射、真空等)对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需求,近年来研究者开展了高温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高温形状记忆聚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类型、机制、调控方法及典型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对高温形状记忆聚合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 高转变温度 聚酰亚胺 复杂环境
下载PDF
不同增强粒子对PLA/TPU复合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钱鹏 刘力 +3 位作者 胡正浪 杨增辉 张忍静 吴海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84-89,共6页
聚乳酸(PLA)因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而备受关注,但其制品脆性大、韧性不佳,应用范围受限.本文分别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SiO_(2)和rGO-SiO_(2)作为增强粒子制备了rGO/TPU/PLA、SiO_(2)/TPU/PLA、rGO-SiO_(2)/TPU/PLA等3种复合线材... 聚乳酸(PLA)因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而备受关注,但其制品脆性大、韧性不佳,应用范围受限.本文分别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SiO_(2)和rGO-SiO_(2)作为增强粒子制备了rGO/TPU/PLA、SiO_(2)/TPU/PLA、rGO-SiO_(2)/TPU/PLA等3种复合线材,研究FDM成型件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探究不同粒子的增强增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rGO的加入质量分数控制在3%以下时,拉伸强度会有所增加,当超过3%时,因石墨烯局部团聚导致其韧性明显下降;纳米SiO_(2)的加入改善了PLA与TPU界面结合性,使得韧性大幅度增加,而拉伸强度略有增加;与单一增强粒子相比,SiO_(2)和rGO结合在一起改善了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效果,rGO-SiO_(2)杂化粒子的增强增韧效果更佳,FDM成型件的抗拉强度、韧性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石墨烯复合线材 rGO-SiO_(2)杂化粒子 增韧 增强
下载PDF
LOW PROFILE MEANDER LINE PRINTED QUADRIFILAR HELIX ANTENNA
11
作者 yang zenghui Cao Qunshen Chen Zhenhua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In this paper,a new approach of meander line technique for Printed Quadrifilar Helix Antenna(PQHA) is studied.Compared with other meander line techniques,this approach has lowered the axial height of antenna greatly a... In this paper,a new approach of meander line technique for Printed Quadrifilar Helix Antenna(PQHA) is studied.Compared with other meander line techniques,this approach has lowered the axial height of antenna greatly and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model-building in simulation processing.We have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radiation pattern,axial ratio,and design graph for the Meander line Printed Quadrifilar Helix Antenna(MPQHA).Finally,we have reduced successfully 67% size in geometr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QHA method,and obtained rather reasonabl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NNA Meander line Size reduction Quadrifilar Helix Antenna(QHA)
下载PDF
RGO/Fe_(3)O_(4)/PLA复合吸波剂组合及分布方式对角锥吸波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吴海华 张忍静 +3 位作者 杨增辉 曹甜东 邓开鑫 李言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8-349,共12页
在获得石墨烯(RGO)/聚乳酸(PLA)、RGO/四氧化三铁(Fe_(3)O_(4))/PLA多种复合吸波线材的基础上,利用熔融沉积成形技术打印了三层角锥吸波体。利用CST仿真与实验研究了吸波剂组合和分布方式(水平梯度分布和立体梯度分布)对角锥吸波性能的... 在获得石墨烯(RGO)/聚乳酸(PLA)、RGO/四氧化三铁(Fe_(3)O_(4))/PLA多种复合吸波线材的基础上,利用熔融沉积成形技术打印了三层角锥吸波体。利用CST仿真与实验研究了吸波剂组合和分布方式(水平梯度分布和立体梯度分布)对角锥吸波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吸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均质吸波体,双组元吸波剂吸收性能更佳,且吸波性能随石墨烯的含量增加而改善;对于吸波剂梯度分布吸波体(此时锥体高度为16 mm,底面尺寸为10 mm×10 mm),立体梯度分布时(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3%、5%、7%的三层吸波剂石墨烯)可获得最强吸波效果:在6.1~18.0 GHz范围内的反射损耗低于−10 dB,有效吸波带宽可达11.9 GHz以上,在17.2 GHz处达到最高吸收强度为−45.8 dB;相对吸波剂组合,分布方式对角锥吸波能力具有更大影响,立体分布方式的吸波体一方面改善阻抗匹配特性,保证有效吸波带宽,另一方面增大多重散射、反射与球状衍射损耗,提高吸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三层角锥吸波体 石墨烯复合吸波剂 分布方式 熔融沉积成形 吸波性能 吸波机理
原文传递
微热压制备石墨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海华 刘智 +5 位作者 钟强 康怡 杨增辉 魏恒 郝佳欢 戢运鑫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74-281,共8页
以天然鳞片石墨粉末为原材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黏结剂,基于微热压技术原理实现了石墨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快速制备,重点研究混合粉末组成对其抗压强度、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天然鳞片石墨粉末质量分数为85%、热固性酚醛树脂... 以天然鳞片石墨粉末为原材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黏结剂,基于微热压技术原理实现了石墨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快速制备,重点研究混合粉末组成对其抗压强度、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天然鳞片石墨粉末质量分数为85%、热固性酚醛树脂质量分数为15%,高纯硅粉、短切碳纤维、中间碳微球质量分数分别为25%、4%、21%时,石墨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分别达到30.82 MPa、21.65 W/m·K;并测试其热膨胀系数和抗氧化性能,在1200℃条件下,其氧化失重为23.679%、热膨胀系数为3.14×10^(-6)K^(-1)。该复合材料有望代替石墨铸型材料,在铸造行业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碳化硅陶瓷 微热压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性能
原文传递
石墨烯-铁镍合金-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正浪 吴海华 +2 位作者 杨增辉 姜建堂 周建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03-3316,共14页
发展轻量化、宽频带的微波吸收材料来应对严重的电磁污染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熔融沉积成形(FDM)工艺制备出石墨烯(GR)-铁镍合金(FeNi50)-聚乳酸(PLA)复合材料,采用XRD、Raman、S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 发展轻量化、宽频带的微波吸收材料来应对严重的电磁污染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熔融沉积成形(FDM)工艺制备出石墨烯(GR)-铁镍合金(FeNi50)-聚乳酸(PLA)复合材料,采用XRD、Raman、S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磁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并讨论了GR-FeNi50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GR的复合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内部形成了触发极化损耗的异质界面,并产生了丰富的褶皱和孔隙,从而增强了微波的多次反射和散射;随着GR-FeNi50质量比的增加,吸波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当GR-FeNi50质量比为4∶20时,吸波性能最佳,最小反射损耗达到-40.5 dB,有效吸收带宽为4.7 GHz(13.28~18 GHz)。其优异的吸波性能归因于良好的阻抗匹配和界面极化损耗、偶极极化损耗、电导损耗、磁损耗之间的协同作用。此外,与湿化学法制备的吸波材料相比,GRFeNi50-PLA复合材料在环保、易加工和规模化生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介电损耗 磁损耗 微波吸收 阻抗匹配 吸波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