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光谱技术在食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红欣 唐兴萍 +3 位作者 杨正明 张菊 陆娅娟 吴文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0-357,共8页
食品检测技术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费时、低效、操作繁琐和不客观,因此探究无损、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 食品检测技术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费时、低效、操作繁琐和不客观,因此探究无损、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MSI)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客观等特点,为食品领域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论文介绍了MSI成像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多光谱技术在水果的品质评估、蔬菜分级、肉制品掺假和水产品的腐败变质检测等领域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多光谱技术在未来食品的内部品质和外部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发展进行总结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技术 无损检测 食品安全 食品品质
下载PDF
基质裂缝耦合下的致密油/页岩油动态渗流实验
2
作者 杜猛 杨正明 +10 位作者 吕伟峰 李忠诚 王国锋 陈信良 亓翔 姚兰兰 张育豪 贾宁洪 李海波 常艺琳 霍旭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基于核磁共振和CT扫描技术建立了动态驱渗结合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致密油/页岩油动态渗吸微观孔喉动用机制及影响动态渗吸开发效果的因素,模拟了致密油/页岩油压裂—焖井—返排—开采一体化的动态渗流过程,明确了不同开发阶段的... 基于核磁共振和CT扫描技术建立了动态驱渗结合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致密油/页岩油动态渗吸微观孔喉动用机制及影响动态渗吸开发效果的因素,模拟了致密油/页岩油压裂—焖井—返排—开采一体化的动态渗流过程,明确了不同开发阶段的生产动态特征及对采出程度的贡献。研究表明:致密油/页岩油储层的渗流可分为大孔隙与裂缝间驱替快速产出的强驱替弱渗吸、小孔隙逆向渗吸缓慢采出的弱驱替强渗吸、动态平衡时的弱驱替弱渗吸3个阶段。驱替压力越大,驱替采出程度越高,渗吸采出程度越低,但驱替压力过大注入水易突破前缘,降低采出程度。渗透率越高,渗吸、驱替采出程度越大,渗吸平衡时间越短,最终采出率越高。裂缝可有效加大基质与水的渗吸接触面积,降低油水渗流阻力,促进基质、裂缝间的油水置换,提高基质排油速度和采收率。压裂后进行焖井有利于流体的渗吸置换与增能蓄能,有效利用返排液的携带、开采阶段的排驱置换作用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物理模拟 核磁共振 CT扫描 动态渗吸 生产动态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夹层型页岩油储层CO_(2)驱替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为例
3
作者 姚兰兰 杨正明 +4 位作者 李海波 周体尧 张亚蒲 杜猛 侯海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评价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页岩油注CO_(2)驱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加,驱油效率增大,中孔与大孔驱油效率贡献也增大,绝对驱油贡献率均在...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动用困难的问题,利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评价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页岩油注CO_(2)驱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加,驱油效率增大,中孔与大孔驱油效率贡献也增大,绝对驱油贡献率均在60%以上;增大驱替流量可以显著提高基质渗透率较小的岩样驱油效率;岩样赋存状态以游离油为主,饱和原油后体积分数为40.51%~62.40%,驱替过程中游离油相对驱替体积分数在50%以上;随着驱替流量的增大,游离油/吸附油相对驱替体积分数减小;干样渗透率越大,渗透率随驱替流量的增长速率也越大。研究成果为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CO_(2)驱替 核磁共振 驱替特征 赋存状态 储层动用
下载PDF
低温空气氧化生物炭吸附苯系污染物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马家敏 王卓超 +2 位作者 杨争鸣 牛文娟 曹红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92,共11页
为进一步明晰低温空气氧化生物炭吸附苯系污染物的作用机制,以竹屑为原料、CaCl_(2)为活化剂,通过两步活化法制备低温空气氧化生物炭,并综合吸附试验、炭结构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DFT)计算,解析低温空气氧化生... 为进一步明晰低温空气氧化生物炭吸附苯系污染物的作用机制,以竹屑为原料、CaCl_(2)为活化剂,通过两步活化法制备低温空气氧化生物炭,并综合吸附试验、炭结构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DFT)计算,解析低温空气氧化生物炭吸附苯酚、苯胺、对苯二酚、对硝基苯酚等4种苯系污染物的过程与行为。结果表明:低温空气氧化生物炭对苯系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受生物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协同作用影响,生物炭通过微孔结构的孔隙填充作用在空间几何尺度调控苯系污染物的吸附存储过程。低温空气氧化生物炭后,氧原子以羟基、醛基和羧基的形式赋存于生物炭碳骨架表面,从电子尺度影响碳骨架的电子结构排布、改变碳骨架与苯系污染物间的吸附位置及作用类型,通过静电引力及氢键等作用,显著增强生物炭对苯系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其中,羟基和羧基的氢原子作为氢键的供体,醛基的氧原子作为氢键的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低温空气氧化 苯系污染物 量子化学 吸附机制
下载PDF
Experiment of dynamic seepage of tight/shale oil under matrix fracture coupling
5
作者 DU Meng yang zhengming +10 位作者 LYU Weifeng LI Zhongcheng WANG Guofeng CHEN Xinliang QI Xiang YAO Lanlan ZHANG Yuhao JIA Ninghong LI Haibo CHANG Yilin HUO X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2期403-415,共13页
A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with a combination of dynamic displacement and imbibition was established by integrat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d CT scanning.The microscopic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tight/shale ... A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with a combination of dynamic displacement and imbibition was established by integrat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d CT scanning.The microscopic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tight/shale oil in pore throat by dynamic imbibi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dynamic imbibition were analyzed.The dynamic seepage process of fracking-soaking-backflow-production integration was simulated,which reveals the dynamic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enhancing oil recovery(EOR).The seepage of tight/shale reservoi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strong displacement and weak imbibition as oil produced rapidly by displacement from macropores and fractures,weak displacement and strong imbibition as oil produced slowly by reverse imbibition from small pores,and weak displacement and weak imbibition at dynamic equilibrium.The greater displacement pressure results in the higher displacement recovery and the lower imbibition recovery.However,if the displacement pressure is too high,the injected water is easy to break through the front and reduce the recovery degree.The higher the permeability,the greater the imbibition and displacement recovery,the shorter the time of imbibition balance,and the higher the final recovery.The fractures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imbibition contact area between matrix and water,reduce the oil-water seepage resistance,promote the oil-water displacement between matrix and fracture,and improve the oil displacement rate and recovery of the matrix.The soaking after fractur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imbibition replacement and energy storage of the fluid;also,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carrying of the backflow fluid and the displacement in the mining stage is the key to enhancing oil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oil shale oil physical simula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T scanning dynamic imbibiti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OR
下载PDF
课程探究的学科方式
6
作者 靳玉乐 杨征铭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在我国的课程研究领域,一直存在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课程问题的传统,其中最常见的传统学科方式是哲学方式、心理学方式和社会学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课程探究开始借鉴文化学、政治学、生态学来寻求课程问题的解决路径... 在我国的课程研究领域,一直存在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课程问题的传统,其中最常见的传统学科方式是哲学方式、心理学方式和社会学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课程探究开始借鉴文化学、政治学、生态学来寻求课程问题的解决路径,这些可以被称为课程探究的现代学科方式。我国学者在采取不同学科方式推进课程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学科方式难以融合、学科方式之于课程探究的适切性遭到忽视、对不同学科中的本土元素发掘不足等问题。因此,我国课程探究在汲取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时,应综合运用学科方式,构建整体关怀的课程理论学术体系;精准把握学科方式,确立边际明确的课程理论学科体系;充分挖掘本土元素,创生本土特色的课程理论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探究 学科方式 课程理论
下载PDF
长针骶刺法改善老年中重度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及尿流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姚文平 李明 +2 位作者 杨正明 杨励 侍昊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长针骶刺法治疗老年中重度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5例。针刺组采用电针结合长针骶刺法治疗,药物组采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口服治疗,4... 目的:探讨长针骶刺法治疗老年中重度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5例。针刺组采用电针结合长针骶刺法治疗,药物组采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卡、OABSS评分、OAB-q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指标FDV、PVR和M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卡主要临床症状、OABSS评分和OAB-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针刺组排尿日记卡临床症状(平均每天排尿次数、每天夜尿次数与1周总尿急次数)、OAB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治疗后OAB-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VR较治疗前下降(P<0.01),MFR和FDV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但是针刺组FDV下降程度大于药物组、MFR上升程度大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针骶刺法能明显减少老年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针骶刺法 电针 琥珀酸索利那新 老年膀胱过度活动症
下载PDF
页岩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在线物理模拟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杜猛 吕伟峰 +9 位作者 杨正明 贾宁洪 张记刚 牛中坤 李雯 陈信良 姚兰兰 常艺琳 江思睿 黄千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5-807,共13页
为探索页岩油注空气驱油机理,建立了基于CT扫描和核磁共振技术的页岩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在线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衰竭压力下页岩油空气驱开发效果、不同大小孔喉微观动用特征和页岩油空气驱采油机制,分析了空气含氧量、渗透率、注... 为探索页岩油注空气驱油机理,建立了基于CT扫描和核磁共振技术的页岩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在线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衰竭压力下页岩油空气驱开发效果、不同大小孔喉微观动用特征和页岩油空气驱采油机制,分析了空气含氧量、渗透率、注入压力、裂缝对页岩注空气驱油效果和不同大小孔隙原油采出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页岩储集层衰竭开采后注入空气可大幅提高页岩油采收率,但不同注入时机下驱油效率和不同级别孔喉动用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空气含氧量越高,低温氧化作用越强,不同大小孔隙动用程度越高,采收率越大。渗透率越高,孔喉连通性越好,流体流动能力越强,采收率越高。注入压力升高,孔喉动用下限减小,但易产生气窜现象导致突破提前,采收率先增大后减小。裂缝能加大气体与原油的接触面积,通过基质向裂缝供油提高空气波及系数和基质泄油面积,在合理生产压差下,注空气前进行适当的压裂改造有助于提高空气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空气驱 CT扫描 核磁共振 提高采收率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彝药菊三七的质量标准及不同产地药材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额其小里 沈继秀 +4 位作者 罗江 地久此呷 刘圆 杨正明 李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9-314,320,共7页
目的 完善并提高彝药菊三七的质量标准,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以不同产地的15批菊三七药材为样品,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生物碱(以千里光碱... 目的 完善并提高彝药菊三七的质量标准,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以不同产地的15批菊三七药材为样品,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生物碱(以千里光碱计)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千里光碱和千里光菲灵碱含量。以上述7个指标为评价指标,通过聚类热图分析法、主成分分析(PCA)法及熵权逼近理想排序(TOPSIS)法对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5批菊三七的水分含量为8.88%~12.60%,总灰分含量为4.43%~11.02%,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56%~3.45%,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1.71%~53.91%,总生物碱(以千里光碱计)含量为0.15%~0.39%,千里光碱、千里光菲灵碱的含量分别为0.01%~0.05%、0.01%~0.06%。根据各指标结果,初步拟定菊三七样品中水分不得过13.00%,总灰分不得过11.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7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20.70%,总生物碱含量(以千里光碱计)不得少于0.15%,千里光碱、千里光菲灵碱含量均不得少于0.01%。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15批样品可分为4类;PCA法和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品质排名靠前的样品为jsq-2、jsq-5、jsq-6、jsq-10,品质排名靠后的样品为jsq-4、jsq-13、jsq-14。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菊三七中总生物碱(以千里光碱计)、千里光碱、千里光菲灵碱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初步拟定了各指标的限度;在15批样品中,以产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林杂村、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镇马厂坪村等地的样品质量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三七 质量标准 千里光碱 千里光菲灵碱 总生物碱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页岩油不同注气介质吞吐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窦卓颖 杨正明 +1 位作者 张亚蒲 刘莉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6期73-81,共9页
页岩油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使其在水平井和多级水力压裂初期开发后采收率仍不足10%,而注气吞吐是页岩油储层建立有效压力驱替体系及补充地层能量的重要方法,能够实现页岩油的有效增产。对CO_(2)、N_(2)、烃类气吞吐及辅助气体介质吞吐... 页岩油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使其在水平井和多级水力压裂初期开发后采收率仍不足10%,而注气吞吐是页岩油储层建立有效压力驱替体系及补充地层能量的重要方法,能够实现页岩油的有效增产。对CO_(2)、N_(2)、烃类气吞吐及辅助气体介质吞吐4种方式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的机理和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对比了不同注气介质的优缺点,总结了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算法三种注采参数优化研究手段的内涵及应用,及其优势与不足;展望了不同注气介质吞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页岩油藏吞吐开发介质选择及注采参数优化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注气吞吐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An online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air injection in shale oil 被引量:1
11
作者 DU Meng LYU Weifeng +9 位作者 yang zhengming JIA Ninghong ZHANG Jigang NIU Zhongkun LI Wen CHEN Xinliang YAO Lanlan CHANG Yilin JIANG Sirui HUANG Qianhu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4期909-923,共1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air flooding shale oil, an online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enhanced shale oil recovery by air injection was established by integrating CT scanning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air flooding shale oil, an online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enhanced shale oil recovery by air injection was established by integrating CT scanning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shale oil by air flooding under different depletion pressures, the micro-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throat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the mechanism of shale oil recovery by air flooding we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air oxygen content, permeability, gas injection pressure, and fractures on the air flooding effect in shale and crude oil production in pores with different sizes were analyzed. The recovery of shale oil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injecting air into the depleted shale reservoir, but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and the production degre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pore throats vary with the injection timing. The higher the air oxygen content and the stronger the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the higher the production degree of pore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the higher the shale oil recovery. The higher the permeability and the better the pore throat connectivity, the stronger the fluid flow capacity and the higher the shale oil recovery. As the injection pressure increases, the lower limit of the production degree of pore throats decreases, but gas channeling may occur to cause a premature breakthrough;as a result, the recover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Fractures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gas and crude oil, and increase the air sweep coefficient and matrix oil drainage area by supplying oil to fractures through the matrix, which means that a proper fracturing before air injection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ect under a reasonable production pressure dif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oil air flooding CT sca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OR physics simulation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建立及实践 被引量:58
12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4 位作者 张国生 陶士振 朱如凯 袁选俊 侯连华 董大忠 郭秋麟 宋岩 冉启全 吴松涛 白斌 王岚 王志平 杨正明 才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3,共12页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的一次理论飞跃。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年不懈攻关,通过构建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的一次理论飞跃。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年不懈攻关,通过构建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基本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等典型非常规油气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引领推动了石油地质学科发展、行业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在未来油气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结构科学预判、复杂问题创新解决等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致密油气 海相页岩气 陆相页岩油 细粒沉积 纳米级孔喉 连续型油气聚集 “人工油气藏” 大型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 “有序聚集”
下载PDF
致密储集层渗吸影响因素分析与渗吸作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56
13
作者 杨正明 刘学伟 +3 位作者 李海波 雷启鸿 骆雨田 王向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9-745,共7页
为了探索如何有效发挥裂缝与基质之间的渗吸作用、提高致密储集层开发效果,采用高压大模型物理模拟系统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建立了不同尺度岩心渗吸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致密储集层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水驱油时渗吸作用的定量... 为了探索如何有效发挥裂缝与基质之间的渗吸作用、提高致密储集层开发效果,采用高压大模型物理模拟系统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建立了不同尺度岩心渗吸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致密储集层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水驱油时渗吸作用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逆向渗吸过程中,渗透率越低,油滴析出越晚,渗吸平衡时间越长,采出程度越低;裂缝可有效扩大致密基质与水接触的渗吸面积和渗吸前缘的范围,减小油排出的阻力,提高渗吸速度和采出程度;岩石越亲水,岩样的渗吸速度和采出程度越高。顺向渗吸过程中,渗透率越低,渗吸作用越明显;驱替采出程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而渗吸采出程度与渗透率呈负相关。注水吞吐的渗吸距离要大于单纯的逆向渗吸距离,渗透率和注入倍数越大,渗吸距离越大。致密储集层大规模体积压裂与改变储集层润湿性、注水吞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致密储集层的渗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集层 物理模拟 核磁共振 渗吸作用 影响因素 作用距离
下载PDF
低渗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亚蒲 杨正明 +3 位作者 黄延章 李海波 侯海涛 朱光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9-668,共10页
为揭示低渗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水驱剩余油分布特征,以中东某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基于油藏物性测试、恒速压汞孔喉参数统计、CT扫描孔隙参数分析和水驱油流体微观分布特征等,得出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 为揭示低渗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水驱剩余油分布特征,以中东某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基于油藏物性测试、恒速压汞孔喉参数统计、CT扫描孔隙参数分析和水驱油流体微观分布特征等,得出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喉道发育特征及其影响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孔隙型碳酸盐岩与砂岩储层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了两类储层孔隙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渗砂岩储层相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呈现出"孔隙大而数量少""喉道数量多且类型全"的特征,并建立孔喉发育特征模型;由于孔隙型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大孔隙中的剩余油仍然是需要研究的对象,同时明确了剩余油挖潜开发方式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孔隙型 碳酸盐岩 储层 剩余油
下载PDF
致密油体积压裂耦合渗吸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苏玉亮 韩秀虹 +4 位作者 王文东 盛广龙 杨正明 何英 王志远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52,共8页
致密/页岩油储层在进行大型水力压裂时,注入压裂液返排率平均仅为10%,压裂液滞留在地层中通过渗吸作用置换储层中的原油,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为了表征压裂液滞留与渗吸采油在压裂水平井中的复杂作用,从渗吸机理出发,建立了水平... 致密/页岩油储层在进行大型水力压裂时,注入压裂液返排率平均仅为10%,压裂液滞留在地层中通过渗吸作用置换储层中的原油,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为了表征压裂液滞留与渗吸采油在压裂水平井中的复杂作用,从渗吸机理出发,建立了水平井体积压裂耦合渗吸产能预测模型,模型中通过引入基质与裂缝间的毛管力来修正窜流项,表征渗吸作用,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来描述基质的低渗特性.通过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完成模型验证,研究了致密油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滞留量、储层岩石润湿性以及启动压力梯度对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压裂液滞留量和较小的启动压力梯度有利于提高生产井产能;油湿性储层应减弱毛管力作用,而水湿性储层应增强渗吸的作用,以提高油井生产能力.致密油压裂水平井渗吸产能计算模型为渗吸采油以及致密储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渗吸 压裂水平井 产能计算 窜流 复合模型
下载PDF
致密油藏岩芯全尺度孔喉测试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正明 马壮志 +2 位作者 肖前华 郭和坤 骆雨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04,共8页
综合利用高压压汞、低温氮吸附及核磁共振与离心相结合等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建立了致密油岩芯全尺度孔喉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了长庆、大庆外围和四川等致密油区岩芯的全尺度孔喉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尺度孔喉测试方法与常规单一... 综合利用高压压汞、低温氮吸附及核磁共振与离心相结合等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建立了致密油岩芯全尺度孔喉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了长庆、大庆外围和四川等致密油区岩芯的全尺度孔喉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尺度孔喉测试方法与常规单一微观孔喉结构测试方法相比,较准确地测得了致密岩芯中包含微米、亚微米和纳米级的孔喉分布。当岩芯越致密,与高压压汞测试方法相比,全尺度测试的纳米级喉道分布更精确。与中高渗岩芯相比,致密油藏岩芯的微米级孔喉控制的流体较少;而亚微米和纳米级孔喉控制的流体较多;与致密砂岩相比,致密灰岩孔喉分布孔喉分布图谱峰值偏左,且跨度大,表明其非均质强。在相同渗透率条件下,长庆比大庆致密岩芯的亚微米级孔喉多,纳米级孔喉少,说明长庆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应好于大庆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岩芯 孔喉测试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下载PDF
芒针速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文平 李明 +2 位作者 黄谦 杨正明 阮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6期1722-1724,1728,共4页
目的观察芒针速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芒针速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麦吉尔疼... 目的观察芒针速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芒针速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量表(JOA)评分及改善率变化,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PRI、VAS、PPI、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疗效中优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速刺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改善率和缓解疼痛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速刺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麦吉尔疼痛评分 JOA评分
下载PDF
页岩油藏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睿姗 李海波 +4 位作者 杨正明 郭和坤 高铁宁 戴仪心 孟焕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9-974,共6页
针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陆相页岩油岩心,结合应力敏感实验与核磁共振技术,定量给出应力敏感实验前、后岩心孔隙度变化,分析实验前、后岩心孔隙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岩心孔隙变化对应力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微米缝发育明显的岩心增加应力后... 针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陆相页岩油岩心,结合应力敏感实验与核磁共振技术,定量给出应力敏感实验前、后岩心孔隙度变化,分析实验前、后岩心孔隙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岩心孔隙变化对应力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微米缝发育明显的岩心增加应力后,孔隙度减小幅度较大,微米缝部分闭合,孔喉减小,应力敏感性较强;应力降低后微米缝不能重新张开,渗透率不可恢复。基质岩心增加应力后,孔喉也有减小的现象,应力敏感性较高,但应力降低后岩心孔隙度恢复率较高,渗透率的恢复率也较高。泥质含量高的岩心,应力增加后孔喉减小的幅度大,应力敏感性较强,且应力降低后,岩心孔隙度恢复率低,渗透率不可恢复;泥质含量较低的岩心,应力增加后孔喉减小的幅度较小,应力降低后,岩心孔隙度恢复率较高,渗透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江汉盆地 应力敏感 核磁共振 孔隙变化 微米缝 岩性
下载PDF
注入体积对注水吞吐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向阳 刘学伟 +3 位作者 杨正明 丁云宏 刘国忠 孙永华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497-2500,共4页
为明确注入体积对注水吞吐效果的影响,通过大型露头岩样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建立注水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在不同注入量条件下对渗透率5mD的露头模型在不同注入量条件下进行物理模拟,分析不同注入体积时的生产特征和含水... 为明确注入体积对注水吞吐效果的影响,通过大型露头岩样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建立注水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在不同注入量条件下对渗透率5mD的露头模型在不同注入量条件下进行物理模拟,分析不同注入体积时的生产特征和含水变化特征,优化岩样模型合理的注入体积。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量的大小对含水变化规律影响不大,对吞吐的效果的影响较大,且注入量越大,采出程度越高。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单位体积注入水量的换油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存在合理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吞吐 注入体积 物理模拟 含水率 采出程度 换油率
下载PDF
全尺寸锚杆剪切试验装置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豪 徐帅 +3 位作者 纪旭波 杨正明 郭玟志 孙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共9页
锚杆支护技术对深部资源开采及岩石工程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岩体工程灾害认识的加深和锚杆研究的深入,锚杆径向抗剪性能及剪切荷载下的锚杆破坏逐渐得到学者们重视。首先阐述锚杆剪切的工程背景、定义、原理及研究目的,讨论... 锚杆支护技术对深部资源开采及岩石工程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岩体工程灾害认识的加深和锚杆研究的深入,锚杆径向抗剪性能及剪切荷载下的锚杆破坏逐渐得到学者们重视。首先阐述锚杆剪切的工程背景、定义、原理及研究目的,讨论了现场全尺寸、室内缩尺、室内全尺寸锚杆剪切试验的优缺点,并按照装置剪切面数量将室内全尺寸锚杆剪切装置分为锚杆单面剪切装置和双面剪切装置。其次,介绍每类剪切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典型实例及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基于现状分析与总结,提出全尺寸锚杆剪切装置应模拟真实工况,同时具备静力学单双剪切以及可以开展复杂条件下锚杆剪切研究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可对锚杆抗剪性能研究及全尺寸锚杆剪切装置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剪切 锚杆支护 锚杆剪切 装置研发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