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米塑料在典型日用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释放规律及机制
1
作者 宋一乐 赵雅婷 +7 位作者 刘卓苗 王建军 李欣雨 王昊 岳同涛 代燕辉 刘霞 赵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59-1776,共18页
塑料制品由于低廉和便利性,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然而,塑料制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微纳米塑料(MNPs),可通过呼吸、无意摄入等方式进入人体,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因此,明确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MNPs的释放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塑料制品由于低廉和便利性,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然而,塑料制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微纳米塑料(MNPs),可通过呼吸、无意摄入等方式进入人体,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因此,明确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MNPs的释放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总结了“食品包装及容器”“母婴用品”“医疗及防护用品”“衣服与织物”以及“其他日用品”等5类典型日用塑料制品在各自主要使用场景下MNPs的释放情况.其中,“食品包装及容器”类塑料制品的研究最丰富,主要释放出聚丙烯材质的、颗粒状的MNPs,且约70%的MNPs粒径分布在0~100μm.进一步归纳了塑料制品在机械破碎、热降解和其他作用下(光/生物降解)的释放机制.其中,机械应力(如磨损、搅拌、洗涤等)导致塑料制品发生的机械破碎,以及温度的变化(高温或冷冻)是引发塑料制品释放MNPs的主要机制.此外,深入分析了影响塑料降解和释放的关键因素,发现机械应力强度的增强、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光照(紫外光)时间的延长、微波时间和强度的增加、使用时长和次数的增多以及接触物质的成分等均会促进MNPs的释放;同时,塑料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影响MNPs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随后,探讨了其他有机化合物(如,酚类、酯类、芳香族化合物)、重金属离子(如,砷、铬、铅离子)、金属纳米颗粒(如,铜纳米颗粒)等添加剂在MNPs产生过程中的释放情况.最后,对塑料制品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议和展望,为探明塑料制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制品 微塑料 纳米塑料 聚丙烯 释放机制 添加剂
原文传递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帝莹 孙春晓 +2 位作者 刘霞 代燕辉 赵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2-885,共14页
近年来,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PFASs的生产和使用导致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并持久存在于环境中.一方面,PFASs会对环境中的微生物产生毒性效应,主要毒性机制包括:增加膜... 近年来,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PFASs的生产和使用导致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并持久存在于环境中.一方面,PFASs会对环境中的微生物产生毒性效应,主要毒性机制包括:增加膜透性、引起氧化应激和诱导DNA损伤,从而使得对PFASs较为敏感的微生物活性降低甚至生长受到抑制.长期作用下,PFASs可以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并且还有基于微生物的食物链传递风险.另一方面,微生物及其胞外分泌物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可以吸附环境中的PFASs,并利用自身分泌的胞外酶(如CSO3−键裂解酶、磷酸酯酶和聚氨酯酶),通过铁氨氧化、脱硫和水解等反应转化或降解PFASs.因此,本文系统阐述PFASs与环境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重点总结PFASs对细菌的细胞毒性;分析PFASs对环境(土壤、淡水、海洋)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深入讨论PFASs的微生物转化/降解途径;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如PFASs通过细菌进入食物链、PFASs对微生物群体行为的影响以及代谢物标准品缺乏),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客观评价PFASs的环境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胞外分泌物 氧化应激 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物转化
原文传递
典型塑料的生物降解及其降解机理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昕玥 刘卓苗 +3 位作者 薛润泽 代燕辉 岳同涛 赵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73-2589,共17页
塑料由于具有易于加工、运输和储存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同时也增加了其进入自然环境并在环境中长期停留的可能性.环境中的塑料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作用下可发生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其中,生物降解既是... 塑料由于具有易于加工、运输和储存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同时也增加了其进入自然环境并在环境中长期停留的可能性.环境中的塑料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作用下可发生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其中,生物降解既是塑料不可避免的环境行为之一,也是环境友好型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因此,探究塑料的生物降解更加具有现实和生态意义.本文首先详细总结了动物、植物、微生物和酶对塑料的生物降解过程,然后进一步归纳并揭示了塑料的生物降解机理.动物和植物对塑料的生物降解均与微生物和酶相关.微生物首先定殖在塑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然后分泌胞外酶或胞内酶将塑料分解为分子量较低的低聚物、二聚体或单体,它们可以被微生物作为碳源而吸收,最终矿化生成CO_(2)、CH_(4)、H_(2)O等.此外,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塑料生物降解效率的关键因素,包括塑料种类、玻璃化转化温度、表面亲疏水性等自身性质,动物、微生物和酶的不同种类和性质,以及温度、氧气含量、太阳辐射等环境因素.同时,还讨论了塑料生物降解产物的环境行为,塑料经生物降解后产生的小尺寸碎片和低聚物以及释放的增塑剂等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态毒性.最后,本文对塑料生物降解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议和展望,为探明塑料的环境归趋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生物降解 降解机理 环境风险
原文传递
人工合成纳米颗粒在水生食物链中的分布、传递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侯瑞锋 尹双 +6 位作者 代燕辉 李玥 刘卓苗 姚欢 王震宇 徐立娜 赵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0-800,共11页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最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新兴科学技术,近十年来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迅猛发展,使其在化工、医疗、电子、能源、环境保护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工合成纳米颗粒(engineered nanoparticles,ENPs)在纳米产品的整个...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最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新兴科学技术,近十年来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迅猛发展,使其在化工、医疗、电子、能源、环境保护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工合成纳米颗粒(engineered nanoparticles,ENPs)在纳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与水生生物直接或间接(营养传递)的接触,从而沿水生食物链进行传递和转移,并影响生物的一系列生命活动.本文以不同水生生物为对象,总结了ENPs在不同类群的生物中的分布特点,着重探讨了ENPs在淡水和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并分析了ENPs性质和水环境因素对传递过程的影响.本文最后对ENPs在水生食物链中的研究现状、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纳米颗粒 生物分布 水生食物链 营养传递 生物放大
原文传递
碳纳米材料与共存污染物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姚欢 魏永鹏 +8 位作者 尹双 曹雪松 党永辉 计永博 侯瑞锋 徐立娜 代燕辉 王震宇 赵建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1-503,共13页
碳纳米材料(carbon nanomaterials,CNMs)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产量飞速增长,并在纳米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释放到环境中.环境中的CNMs能够与共存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其他纳米颗粒)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归趋及毒性效应.因... 碳纳米材料(carbon nanomaterials,CNMs)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产量飞速增长,并在纳米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释放到环境中.环境中的CNMs能够与共存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其他纳米颗粒)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归趋及毒性效应.因此在评价CNMs的环境风险时,CNMs与环境中共存污染物的联合毒性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归纳了CNMs对生物体的直接及间接致毒机制,随后着重探讨了CNMs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毒性,从CNMs与其他污染物的作用方式入手,探究了联合毒性与单一毒性发生差异(增强或抑制)的机制,最后对目前CNMs与共存污染物联合毒性的评价方法、研究水平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准确评估并深入理解CNMs的环境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材料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物 联合毒性
原文传递
Interaction and combined toxicity of microplastics and 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aquatic environment 被引量:2
6
作者 yanhui dai Jian Zhao +5 位作者 Chunxiao Sun Diying Li Xia Liu Zhenyu Wang Tongtao Yue Baoshan Xi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0期145-161,共17页
Microplastics(MPs)are recognized as vectors for the transport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in addition to their own adverse effects on aquatic organism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are ... Microplastics(MPs)are recognized as vectors for the transport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in addition to their own adverse effects on aquatic organism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are widely present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due to 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and thus coexist with MPs.Therefore,we focus on the interaction of MPs and PFASs and related combined toxicity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in this work The adsorption of PFASs on MPs is critically reviewed,and new mechanisms such as halogen bonding,π-πinteraction,cation-πinteractions,and micelle formation are proposed.Moreover,the effect of MPs on the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PFAS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is discussed.Based on four typical aquatic organisms(shellfish,Daphnia,algae,and fish),the toxicity of MPs and/or PFASs at the organismal or molecular levels is also evaluated and summarized.Finally,challenges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e proposed,and the roles of the shapes and aging process of MPs on PFAS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nd toxicity,especially on PFAS substitutes,are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This review provid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s and toxic effects of coexisting MPs and PFAS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lastics 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ADSORPTION TRANSPORT 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