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 in 80-t 9CrMoCoB large-scale ingots during electroslag remelting process
1
作者 Shengchao Duan Min Joo Lee +3 位作者 yao su Wangzhong Mu Dong Soo Kim Joo Hyun Pa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525-1539,共15页
In combination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behavior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NMIs)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large-scale heat-resistant steel ingots using 9CrM... In combination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behavior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NMIs)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large-scale heat-resistant steel ingots using 9CrMoCoB heat-resistant steel and CaF_(2)–CaO–Al_(2)O_(3)–SiO_(2)–B_(2)O_(3)electroslag remelting(ESR)-type slag in an 80-t industrial ESR furnace.The main types of NMI in the consumable electrode comprised pure alumina,a multiphase oxide consisting of an Al_(2)O_(3)core and liquid CaO–Al_(2)O_(3)–SiO_(2)–MnO shell,and M_(23)C_(6)carbides with an MnS core.The Al_(2)O_(3)and MnS inclusions had higher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s than the M_(23)C_(6)-type carbide under equilibrium and non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 processes.Therefore,inclusions can act as nucleation sites for carbide layer precipitation.The ESR process completely removed the liquid CaO–Al_(2)O_(3)–SiO_(2)–MnO oxide and MnS inclusion with a carbide shell,and only the Al_(2)O_(3)inclusions and Al_(2)O_(3)core with a carbide shell occupied the remelted ingot.The M_(23)C_(6)-type carbides in steel were determined as Cr_(23)C_(6)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The substitution of Cr with W,Fe,or/and Mo in the Cr_(23)C_(6)lattice caused slight changes in the lattice parameter of the Cr_(23)C_(6)carbide.Therefore,Cr_(21.34)Fe_(1.66)C_(6),(Cr_(19)W_(4)C_(6),Cr_(18.4)Mo_(4.6)C_(6),and Cr_(16)Fe_(5)Mo_(2)C_(6)can match the fraction pattern of Cr_(23)C_(6)carbide.The Al_(2)O_(3)inclusions in the remelted ingot formed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CaO,SiO_(2),and MnO components in the liquid inclusion.The increased Al content in liquid steel or the higher supersaturation degree of Al_(2)O_(3)precipitation in the remelted ingot than that in the electrod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vaporation of CaF_(2)and the increase in CaO content in the ESR-type sl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metallic inclusion heat-resistant steel electroslag remelting M_(23)C_(6) carbide MnS inclusion supersaturation degree
下载PDF
白酒中新菌种资源挖掘及未/难培养微生物培养策略研究
2
作者 张哲 郑佳 +6 位作者 于学健 王洪 白飞荣 王鹏辉 刘冲 姚粟 李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352,共9页
白酒酿造历史悠久,是蒸馏酒的典型代表,其酿造工艺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酒固态发酵工艺中,多种微生物及其演替互作使白酒风味具备丰富性和独特性。微生物菌种作为白酒酿造的核心关键资源,发挥产生物酶、风味物质、健康... 白酒酿造历史悠久,是蒸馏酒的典型代表,其酿造工艺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酒固态发酵工艺中,多种微生物及其演替互作使白酒风味具备丰富性和独特性。微生物菌种作为白酒酿造的核心关键资源,发挥产生物酶、风味物质、健康因子等多种功能。目前白酒酿造特殊生境中绝大部分微生物仍处在未/难培养状态,新菌种资源的挖掘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总结了白酒酿造生境中分离的新菌种资源挖掘及其功能研发进展,梳理了白酒酿造过程中新菌种及未/难培养微生物的培养策略,为白酒酿造的微生态调控和微生物组重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酿造 微生物新种 功能微生物 培养策略
下载PDF
Genetic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Lg^(f) loci controlling green fuzz in Upl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3
作者 Dexin Liu Xueying Liu +6 位作者 yao su Xiao Zhang Kai Guo Zhonghua Teng Jian Zhang Dajun Liu Zhengsheng Zha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777-784,共8页
Naturally colored cotton fiber is environment-friendly but has monotonous color and poor fiber quality.Identification of green fiber or fuzz genes would aid in investigating the biosynthesis of green pigments in cotto... Naturally colored cotton fiber is environment-friendly but has monotonous color and poor fiber quality.Identification of green fiber or fuzz genes would aid in investigating the biosynthesis of green pigments in cotton fibers.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 mapping population and found that the Lg^(f) trait(white lint and green fuzz) from Gossypium hirsutum race latifolium is controlled by an incompletely dominant gene.The Lg^(f) locus was mapped to a 71-kb interval on chromosome 21 containing seven genes, including a transcription factor with similarity to Arabidopsis MYB9. Harboring 13 SNPs and a 4-bp insertion/deletion in its promoter, GhMYB9 was highly up-regulated in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green pigment development in fuzz. 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of GhMYB9 in a green-fuzz accession of G. hirsutum race latifolium TX-41 conferred white or light green fuzz.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GhMYB9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green pigments in cotton fiber and shed light on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controlling green pig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and cotton Green fuzz Lg^(f) MYB9 Green pigment
下载PDF
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艳花 程坤 +10 位作者 刘艺茹 丁健 白飞荣 张欣 王荃 宋智泉 张娜 谢九艳 李婷 姚粟 胡广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28-333,共6页
我国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涉及两类,即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如酶制剂、氨基酸等)。对微生物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是开展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也是此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欧盟和我国直... 我国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涉及两类,即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如酶制剂、氨基酸等)。对微生物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是开展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也是此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欧盟和我国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要求,分析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并系统阐述了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应用,为开展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饲喂微生物 发酵制品生产菌株 鉴定技术
下载PDF
酿脓链球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方法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爽 姚粟 +2 位作者 李婷 翟磊 姚晨之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CAS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引起人类细菌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也是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该菌含有多种毒力因子,可引起人的多种疾病。近年来,由酿脓链球菌引起的猩红热和全身侵袭性感染发病率有所上升,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该... 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引起人类细菌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也是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该菌含有多种毒力因子,可引起人的多种疾病。近年来,由酿脓链球菌引起的猩红热和全身侵袭性感染发病率有所上升,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该类细菌感染的更多关注。综述了酿脓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检测方法的核心技术特征及应用,包括传统分离鉴定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免疫学方法等,以便对这一菌种的毒力因子、致病机制进行深入了解,为酿脓链球菌更快速、便捷、灵敏的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预防相关感染的日化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脓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快速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 免疫学检测
下载PDF
2种探头经肛直肠腔内超声在不同位置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6
作者 姚素 郁文英 +2 位作者 孙婧 尹江燕 贺雪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比较2种探头经肛直肠腔内超声(endorectal ultrasonography,ERUS)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及2种探头在不同位置直肠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9月440例直肠癌患者资料(直凸探头277... 目的:比较2种探头经肛直肠腔内超声(endorectal ultrasonography,ERUS)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及2种探头在不同位置直肠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9月440例直肠癌患者资料(直凸探头277例、环扫探头163例),筛选出术前行ERUS检查及有术后病检结果的患者共301例,然后将术前超声T分期(u T)与病理分期(参考美国癌症委员会AJCC第八版)结果进行对照,计算术前超声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180例(直凸探头)直肠癌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经ERUS的T分期总准确度为73%,各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 97%;T2 91%;T3 79%;T4 79%。121例(环扫探头)直肠癌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经ERUS的T分期总准确度为74%,各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 93%;T2 84%;T3 83%;T4 88%。不同位置2种探头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直凸探头高位60%;中位75%;低位73%,环扫探头高位73%;中位75%;低位75%。结论:2种探头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均有重要价值,对于不同位置直肠癌术前诊断,环扫探头的准确率稍高于直凸探头。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探头或联合使用2种探头,能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腔内超声 直肠癌 术前T分期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瑞娜 奚文韬 +5 位作者 赵东 张天圆 郑佳 张京涛 姚粟 翟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2-93,共12页
利用可培养组技术,通过设计和优化筛选培养基,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DNA基因鉴定技术,大规模筛选鉴定浓香型白酒... 利用可培养组技术,通过设计和优化筛选培养基,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DNA基因鉴定技术,大规模筛选鉴定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可培养细菌,重点突破厌氧菌的分离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种特定的厌氧培养基和2种好氧培养基,从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共分离得到了来自21个属44个种的124株细菌,包括9株潜在细菌新种。其中,厌氧条件分离得到100株,好氧条件分离得到24株;窖泥样品分离得到60株,酒醅样品分离得到64株。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和梭菌属(Clostridium sp.)是窖池样品中分离的优势菌种。根据不同分离筛选条件和分离生境的可培养细菌种类和丰度,确定了6株浓香型白酒窖池特征菌,并解析了特征菌的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为浓香型白酒窖池中潜在新种的挖掘,特征性菌种资源的定向筛选、互作机制解析、功能性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酒醅 可培养细菌
下载PD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daily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Harbin: A time-series study 被引量:1
8
作者 Ting Hu Zhao-Yuan Xu +2 位作者 Jian Wang yao su Bing-Bing Guo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3年第12期1061-1078,共18页
BACKGROUND The literature has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however,the results are inconsistent in different studies and regions,as are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 BACKGROUND The literature has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however,the results are inconsistent in different studies and regions,as are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We hypo-thesized that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ambient air pollution individually affect and interact to affect depressive disorder morbidity.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air pollution on depressive disorders,including their lagged effects and interactions.METHODS The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a class 3 hospital in Harbin,China.Daily hos-pital admission data for depressive disorders from January 1,2015 to December 31,2022 were obtained.Meteorological and air pollution data were also collec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with quasi-Poisson regre-ssion were used for time-series modeling to measure the non-linear and delaye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We further incorporated each pair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to a bivariat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to examine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n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depressive disorders.RESULTS Data for 2922 d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with no missing values.The total number of depressive admissions was 83905.Medium to high correlations existed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Air temperature(AT)and wind speed(WS)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number of admissions for depression.An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29.0℃)at lag 0 caused a 53%[relative risk(RR)=1.53,95%confidence interval(CI):1.23-1.89]increase in daily hospital admissions relative to the median temperature.Extremely low WSs(0.4 m/s)at lag 7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admissions by 58%(RR=1.58,95%CI:1.07-2.31).In contrast,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had smaller effects.Among the six air pollutants considered in the time-series model,nitrogen dioxide(NO_(2))was the only pollutant that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s over non-cumulative,cumulative,immediate,and lagged conditions.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NO_(2) at lag 7 was 0.47%(RR=1.0047,95%CI:1.0024-1.0071).Interaction effects were found between AT and the five air pollutants,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the four air pollutants,WS and sulfur dioxide.CONCLUSI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air pollutant NO_(2) affect daily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depressive disorders,and interactions exist betwee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ambient air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ntal health Depressive disorder Hospital admission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ir pollution Time-series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9
作者 徐恪 凌思通 +6 位作者 李琦 吴波 沈蒙 张智超 姚苏 刘昕 李琳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83,共29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与用户数量的“爆炸式”增长,网络作为一项基础设施渗透于人们生存、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及攻击者恶意行为的多样化、复杂化,传统网络安全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与用户数量的“爆炸式”增长,网络作为一项基础设施渗透于人们生存、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及攻击者恶意行为的多样化、复杂化,传统网络安全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已经暴露出单点信任、部署困难等诸多问题,而具备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的区块链技术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从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以及PKI安全三方面对近几年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梳理,并将区块链的作用归类为真实存储、真实计算、真实激励三种情形.针对区块链的具体应用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该领域的安全现状,然后对区块链的具体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该领域所存在的优势.本文最后结合现有的解决思路对未来区块链应用中所需要注意的隐私问题、可扩展性问题、安全问题以及区块链结构演进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网络层安全 应用层安全 PKI安全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研究(第二版) 被引量:8
10
作者 姚粟 王鹏辉 +9 位作者 白飞荣 于学健 曹艳花 程坤 葛媛媛 辛迪 张天赐 刘艺茹 蔡程山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2-285,I0001-I0022,共36页
食品用微生物菌种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产业的重要种质资源。该文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分离自我国酒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和发酵茶等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收集、补充和整理,形成了第二版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该... 食品用微生物菌种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产业的重要种质资源。该文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分离自我国酒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和发酵茶等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收集、补充和整理,形成了第二版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该名单共涵盖56个属124种,包括细菌74种,酵母22种和丝状真菌28种;较第一版新增菌种49种,主要涵盖醋杆菌属(Acetobacter spp.)、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伴生乳杆菌属(Companilactobacillus spp.)、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p.)、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spp.)、梭菌属(Clostridium spp.)、假丝酵母属(Candida spp.)、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spp.)、毕赤酵母属(Pichia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散囊菌属(Eurotiumspp.)和根霉属(Rhizopusspp.)等。更新了第一版名单中41个菌种的分类学信息。该研究为补充和完善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的应用及管理,促进我国发酵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食品用微生物菌种 菌种名单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金修饰的分子印迹传感器选择性检测水与牛奶中盐酸洛美沙星 被引量:7
11
作者 利健文 韦寿莲 +1 位作者 姚夙 刘永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电极表面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金(AuNPs)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选择性测定盐酸洛美沙星。AuNPs-r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HAuCl_4修饰到金电极表面,印迹的聚邻苯二胺和间苯二酚膜嵌... 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电极表面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金(AuNPs)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选择性测定盐酸洛美沙星。AuNPs-r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HAuCl_4修饰到金电极表面,印迹的聚邻苯二胺和间苯二酚膜嵌在AuNPs-rGO表面作为功能单体选择性识别盐酸洛美沙星。以K_3[Fe(CN)_6]为氧化还原探针,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法(DPV)表征了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印迹传感器对洛美沙星的选择性高,而引入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金(Au NPsrGO)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电子传输速率和灵敏度。最佳条件下,氧化还原探针的DPV峰电流对0.01~1.0μmol/L浓度范围内洛美沙星呈良好的线性,检出限(S/N=3)为3.0 nmol/L。方法用于西江水和牛奶中盐酸洛美沙星的检测,精密度(RSD≤6.2%)和回收率(88.0%~102%)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传感器 盐酸洛美沙星 纳米金 还原氧化石墨烯 电聚合 牛奶
下载PDF
超声及^(99m)Tc-MIBI核素显像对甲状旁腺腺瘤诊断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史葳 龚志琰 +5 位作者 李欢欢 涂波 刘丽萍 郁文英 姚素 贺雪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及核素显像在诊断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6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及核素扫描检查发现的150例甲状旁腺结节患者,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9例PTA患者进行回... 目的:探讨超声及核素显像在诊断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6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及核素扫描检查发现的150例甲状旁腺结节患者,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9例PT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病灶超声及核素显像的影像学表现,分析2种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势。结果: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可显示甲状旁腺腺瘤,超声和核素显像识别PTA病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6.9%、66%,特异度分别为88.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ROC曲线中,超声检查的95%CI下限为0.464,上限为0.588。核素检查的95%CI下限为0.310,上限为0.437。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90.1%。在ROC曲线中95%CI下限为0.542,上限为0.658,较单独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超声识别PTA的灵敏度、特异度较核素检查高,与核素显像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腺瘤 超声诊断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基于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双轨运行的专业建设实践——以肇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为例
13
作者 邵玲 姚夙 刘钊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9期324-325,306,共3页
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是建设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支撑中国工科专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为例,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介绍了专业评估和工程认证双轨运行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知识体... 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是建设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支撑中国工科专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为例,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介绍了专业评估和工程认证双轨运行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知识体系构建、教学成效及评量标准、学生工程能力素质培养、教学管理规范、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开展食科类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为地方院校同类专业的评估认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评估 专业认证 食科类专业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下载PDF
经腹与腔内超声联合检查与增强CT在胃肠间质瘤分子靶向药物疗效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郁文英 姚素 +5 位作者 孙婧 尹江燕 毛芸 吴星烨 张军 贺雪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腹与腔内超声联合检查在胃肠间质瘤分子靶向药物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并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超声及增强CT检查资料,以实体瘤疗效反应的评价标准(th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 目的:探讨经腹与腔内超声联合检查在胃肠间质瘤分子靶向药物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并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超声及增强CT检查资料,以实体瘤疗效反应的评价标准(th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作为评估标准,比较2种影像检查方法评估药物疗效的一致性。结果:超声与增强CT 2种检查方法在胃肠间质瘤分子靶向药物疗效评估中的结果一致性满意,Kappa值为0.821 (P<0.001),2种检查的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评价胃肠间质瘤分子靶向药物疗效方面与增强CT具有一致性,可作为评估胃肠间质瘤分子靶向药物疗效一种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超声 增强CT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可培养方法的勐海发酵普洱茶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白飞荣 姚粟 +7 位作者 田海霞 赵婷 张欣 马跃 李颂 郝彬秀 程池 王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51,共9页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方法跟踪分析了勐海百中堂茶厂普洱茶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真菌多样性,采用多相鉴定方法准确鉴定了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真菌107株,包括11个属,16个种,优势种为琉球曲霉(Aspergillus...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方法跟踪分析了勐海百中堂茶厂普洱茶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真菌多样性,采用多相鉴定方法准确鉴定了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真菌107株,包括11个属,16个种,优势种为琉球曲霉(Aspergillus luchuensis)、新黑曲霉(Aspergillus neoniger)、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青霉(Penicillium s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伞枝横梗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法布里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fabryi)、布兰克假丝酵母(Candida blankii)。高通量测序共分析到真菌69个属,189个OTU,优势属包括枝孢菌属(Cladosporium)、芽生葡萄孢酵母属(Blastobotrys)、假丝酵母属(Candida)。结果显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前期真菌多样性较后期高,研究结果为发酵普洱茶微生物安全性评价及功能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真菌 高通量测序 可培养方法
下载PDF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钯复合材料的双酚A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培杰 刘艳清 +2 位作者 姚夙 马国坚 汪洪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4-809,共6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还原氧化石墨烯-钯复合材料(rGO@Pd)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双酚A为模板分子,吡咯为聚合单体,成功制备出双酚A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等,考察了该传感...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还原氧化石墨烯-钯复合材料(rGO@Pd)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双酚A为模板分子,吡咯为聚合单体,成功制备出双酚A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等,考察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传感器表面进行结构分析。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电极的峰电流与双酚A在1.0~10.0 n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 7,检出限(S/N=3)为0.1 nmol/L。该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已成功应用于自来水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1%~1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还原氧化石墨烯-钯复合材料 分子印迹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可培养方法的勐海发酵普洱茶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欣 姚粟 +7 位作者 白飞荣 田海霞 赵婷 马跃 刘海新 李颂 郝彬秀 王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21,共7页
以勐海地区百中堂茶厂发酵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传统可培养方法,对普洱茶从晒青毛茶原料到发酵完成过程中9个时间节点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丰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到6... 以勐海地区百中堂茶厂发酵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传统可培养方法,对普洱茶从晒青毛茶原料到发酵完成过程中9个时间节点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丰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到61个属,212个OTU,发酵前期以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泛菌属(Pantoea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为主,而发酵中、后期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及小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 sp.)为优势菌群稳定存在。通过可培养方法,从发酵过程中分离到细菌18个属,30个种,优势菌属包括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小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泛菌属(Pantoea s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普洱茶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入口形状中心体喷嘴诱发空化的模拟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鲁兴 邓松圣 +3 位作者 管金发 姚粟 李国栋 陈晓晨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49,共3页
利用Fluent计算软件对3种不同入口形状的中心体喷嘴诱发空化的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锥形入口和流线形入口喷嘴的空化区域较圆柱形入口喷嘴范围更广,空化效果更为显著;对3种喷嘴中心体后轴心速度进行比较,流线形入口喷嘴的轴心速度最... 利用Fluent计算软件对3种不同入口形状的中心体喷嘴诱发空化的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锥形入口和流线形入口喷嘴的空化区域较圆柱形入口喷嘴范围更广,空化效果更为显著;对3种喷嘴中心体后轴心速度进行比较,流线形入口喷嘴的轴心速度最高,可达到120.12m/s,且速度衰减慢,能量损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喷嘴 空化原理 水射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HPLC法检测食品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夙 操江飞 韦寿莲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12期186-191,共6页
目的:建立检测鸡肉鸡蛋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诺氟沙星印迹聚合物(MIPs),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采用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剂,优... 目的:建立检测鸡肉鸡蛋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诺氟沙星印迹聚合物(MIPs),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采用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剂,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参数包括淋洗剂的种类及用量、洗脱剂的种类及用量。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在1.5~1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2),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4~0.4μg/mL,鸡肉鸡蛋样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2.0%~96.0%,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在3.9%~6.5%。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能够满足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多残留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诺氟沙星 固相萃取 HPLC-UV
下载PDF
基于β-环糊精碳纳米片修饰电极的伏安传感器快速检测磺胺嘧啶
20
作者 韦寿莲 利健文 +2 位作者 姚夙 欧阳壮 魏承炀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3-779,共7页
采用超声电解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片(CNS),通过超声分散法将β-环糊精(β-CD)负载在CNS上,再通过滴涂法将β-CD-CNS纳米复合材料固载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磺胺嘧啶(SD)伏安传感器。以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研究SD传感器的电催化性能,考... 采用超声电解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片(CNS),通过超声分散法将β-环糊精(β-CD)负载在CNS上,再通过滴涂法将β-CD-CNS纳米复合材料固载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磺胺嘧啶(SD)伏安传感器。以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研究SD传感器的电催化性能,考察和优化了p H值、修饰量、扫描速度、搅拌速度和时间、沉积电位和时间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β-CD-CNS纳米复合材料在中性溶液对SD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显著提高SD的电流响应。在优化的条件下,SD在+0.87 V产生一个灵敏的氧化峰,氧化峰电流ip(μA)与SD的浓度在0.05~13.5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12.2 nmol/L(S/N=3)。本方法成功应用于水和牛奶中SD残留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0.0%~102%,RSD≤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 电化学检测 碳纳米片 Β-环糊精 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