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西医角度浅谈慢性腰痛的复发
1
作者 章芬 姚志芳 +1 位作者 陈良华 黄发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8期178-181,共4页
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降低CLBP的复发是一个重要课题。影响CLBP复发的西医角度内外因素有年龄、性别、脊柱先天畸形、前庭功能、心理因素、遗传、职业、平素姿势及中... 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降低CLBP的复发是一个重要课题。影响CLBP复发的西医角度内外因素有年龄、性别、脊柱先天畸形、前庭功能、心理因素、遗传、职业、平素姿势及中医角度的气血、体质、神。不仅要从结构上认识CLBP,还要从体质、气血、神等方面,在辨证体系指导下做综合调整,方能激活自身的自愈功能,实现降低CLBP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复发 气血
下载PDF
基于“太阳支脉——耳支脉”针刺颞后线配合前庭功能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章芬 姚志芳 +4 位作者 陈良华 陈斌 黄发樟 薛捷红 周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5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颞后线配合前庭功能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14日—10月15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灸科就诊的慢性腰痛门诊及住院患者74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针刺腰... 目的:探讨针刺颞后线配合前庭功能训练对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14日—10月15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灸科就诊的慢性腰痛门诊及住院患者74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针刺腰腿部膀胱经的腧穴,观察组治疗方案为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针刺双侧颞后线、前庭功能训练。两组针刺法均每天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5次,每疗程间隔2 d,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情况及Fukuda踏步试验身体移动距离及旋转度数。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Fukuda踏步试验中移动距离及旋转度数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结论:针刺颞后线配合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慢性腰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支脉—耳支脉 前庭功能训练 Fukuda踏步试验 慢性腰痛
下载PDF
温针灸子宫穴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的应用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章芬 姚志芳 毕颖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2期172-176,共5页
卵巢储备功能反映了女性生殖内分泌的潜能,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女性生育能力下降的危险信号。毕颖老师认为肾精亏虚是其发生的主要病机,经后期的带下和经间期的锦丝带下直接反映了卵泡发育及排卵的情况,也间接反映了卵巢的功能状况。女... 卵巢储备功能反映了女性生殖内分泌的潜能,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女性生育能力下降的危险信号。毕颖老师认为肾精亏虚是其发生的主要病机,经后期的带下和经间期的锦丝带下直接反映了卵泡发育及排卵的情况,也间接反映了卵巢的功能状况。女性白带的周期变化与月经一样为阴阳互根前提下所发生的一种消长转化。基于“阳中求阴”“用阳化阴”思想,温针灸子宫穴,可使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使气血流通、阴平阳秘,从而达到改善卵巢功能、调经种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子宫穴 带下 阳中求阴 用阳化阴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饲料条件优化及营养价值评定 被引量:3
4
作者 万里 吴国芳 +3 位作者 王磊 姚志芳 张志鹏 张俊峰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8,共7页
为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益生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毕赤酵母菌JZ10发酵精补料,采用3因素(接种量、水料比、温度)3水平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随机分为9个组,测定每组饲料中的氨态氮(NH_(3)-N)、可溶性糖(SS)、淀粉(ST)、pH... 为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益生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毕赤酵母菌JZ10发酵精补料,采用3因素(接种量、水料比、温度)3水平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随机分为9个组,测定每组饲料中的氨态氮(NH_(3)-N)、可溶性糖(SS)、淀粉(ST)、pH,使用极差分析法找到综合指标最优的组合,测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含量,从而确定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1)pH最优组为F3(接种量5%、发酵温度30℃、水料比1∶1),ST最优组为F_(1)(接种量5%、发酵温度30℃、水料比0.4∶1),NH_(3)-N最优组为F5(接种量10%、发酵温度25℃、水料比1∶1),SS最优组为F4(接种量10%、发酵温度20℃、水料比0.6∶1)。(2)发酵第5天,粗蛋白(CP)、ST、SS含量显著升高(P<0.05),pH、黄曲霉毒素B_(1)(AFB_(1))、呕吐毒素(DON)含量显著降低(P<0.05)。发酵第7天,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显著降低(P<0.05),NH 3-N含量显著升高(P<0.05)。精补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温度25℃,水料比1∶1,发酵时间5~7 d,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降低霉菌毒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菌 精补料 条件优化 营养价值
下载PDF
羊瘤胃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江波 姚志芳 +2 位作者 吴国芳 杨雨鑫 王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65-3379,共15页
本研究旨在探寻益生特性优良、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乳酸菌,并为后续应用于畜禽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青海黑藏羊和西藏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含有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测序... 本研究旨在探寻益生特性优良、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乳酸菌,并为后续应用于畜禽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青海黑藏羊和西藏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含有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测序鉴定及产酸产气试验分离得到22株同型发酵乳酸菌,测定并评价其生长速率、产酸能力、耐酸和耐胆盐性能、抑菌能力、自凝集率及抗生素敏感性。综合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在片球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中筛选获得2株戊糖片球菌、1株海氏肠球菌、2株戊糖乳杆菌。结果表明:2株戊糖片球菌均在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24 h后菌液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_(3).0和0.3%的胆盐环境;1株海氏肠球菌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 h达到稳定期,24 h后pH达到4.5以下,能耐受pH 4.0和0.3%的胆盐环境;2株戊糖乳杆菌均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16 h后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5株乳酸菌自凝集率、抑菌能力及安全性均表现优良。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获得的5株不同种属乳酸菌生物学特性良好,可作为后续开发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乳酸菌制剂益生特性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江波 姚志芳 +2 位作者 吴国芳 杨雨鑫 王磊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5-89,共5页
随着抗生素在畜牧业生产中的禁用,开发安全、绿色、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研究热点。乳酸菌制剂作为潜在的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饲料营养代谢等作用,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畜禽生产实践。文章综... 随着抗生素在畜牧业生产中的禁用,开发安全、绿色、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研究热点。乳酸菌制剂作为潜在的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饲料营养代谢等作用,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畜禽生产实践。文章综述了乳酸菌制剂的益生作用及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乳酸菌制剂在畜牧生产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益生功能 畜牧业 抗生素
下载PDF
瘤胃酵母菌的筛选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姚志芳 冯宇哲 +3 位作者 张晓卫 王磊 吴国芳 何江波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2,共6页
酵母菌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质和二十多种氨基酸,是动物机体所需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要来源,且含有极为丰富的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有利于满足反刍动物的全价营养需要,促进其生长发育。此外,酵母菌还有平衡瘤胃的微生物区系、减少甲烷... 酵母菌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质和二十多种氨基酸,是动物机体所需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要来源,且含有极为丰富的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有利于满足反刍动物的全价营养需要,促进其生长发育。此外,酵母菌还有平衡瘤胃的微生物区系、减少甲烷等有害气体的产生、稳定瘤胃pH等功能。酵母菌制剂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改善机体的消化机能、加强动物的免疫力,因而在畜牧业中作为纯天然的饲料添加剂而被广泛应用。该文主要从瘤胃源酵母和酵母菌制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的调控作用、影响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和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筛选 应用 反刍动物 瘤胃
下载PDF
益生性酵母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姚志芳 冯宇哲 +2 位作者 王磊 吴国芳 何江波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4,共7页
采用YPD平板从青海牦牛瘤胃和西藏青稞酒糟中筛选酵母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益生特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从青海牦牛瘤胃中筛选到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3株,从西藏青稞酒糟中筛选到酿酒酵母菌4株,毕赤酵母菌... 采用YPD平板从青海牦牛瘤胃和西藏青稞酒糟中筛选酵母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益生特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从青海牦牛瘤胃中筛选到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3株,从西藏青稞酒糟中筛选到酿酒酵母菌4株,毕赤酵母菌2株,其中毕赤酵母菌JZ10起酵时间短,环境适应性强,有广泛的药物敏感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有强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益生特性,为后续酵母菌作为饲料添加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筛选 鉴定 益生性
下载PDF
青海八眉猪DRD1基因多态性与其生长性状和产仔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文娟 王磊 +5 位作者 薛星星 韩启春 姚志芳 何江波 吴国芳 吴森 《青海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8-26,共9页
为揭示八眉猪DRD1基因多态性对其繁殖性能及生长性能的影响,以青海八眉猪为研究对象,对DRD1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产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猪及其他近缘物种DRD1蛋白结构的保守性,作为评估八眉猪DRD1基因功能的基... 为揭示八眉猪DRD1基因多态性对其繁殖性能及生长性能的影响,以青海八眉猪为研究对象,对DRD1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产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猪及其他近缘物种DRD1蛋白结构的保守性,作为评估八眉猪DRD1基因功能的基础。结果表明:猪DRD1蛋白在一、二、三级结构上与人等哺乳动物存在大量相似性结构;在遗传进化上和牛关系较近。青海八眉猪DRD1外显子区域存在一个多态性位点,但存在2种突变类型:Type1(g.1159C>T)和Type2(g.1159C>G),其中Type1位点是主要突变类型,在整个检测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Type2型分布不平衡。Type1和Type2型突变有利于青海八眉猪产仔数提高,其中Type1型突变纯合型TT产仔数显著高于野生纯合CC和杂合CT型(P<0.05)Type1和Type2的多态性引起了体高、体长等生长性状变化,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青海八眉猪DRD1基因的此SNP位点可考虑作为其产仔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的候选基因位点,为青海八眉猪的分子辅助选育工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八眉猪 DRD1基因 多态性 生长性状 产仔数
下载PDF
Frequency steps and compositions determine properties of needling sensation during electroacupuncture 被引量:2
10
作者 Chen Xuan Ye Xiaoran +2 位作者 Ge Suying yao zhifang Huang Xiaoq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54-159,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electro-parameters and the electroacupuncture sensation(EAS),which is thought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optimal treatment.METHODS:The frequency steps and compositions o...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electro-parameters and the electroacupuncture sensation(EAS),which is thought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optimal treatment.METHODS:The frequency steps and compositions of three frequently us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s were set when the switch of the electroacupuncture apparatus was turned to the second or third grade of the dense-disperse frequency wave(DD2and DD3,respectively) or the second grade of the continuous wave(C2).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three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s were divided again into three sub-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timulated acupoints:the face acupoint Quanliao(SI 18),the upper-limb acupoint Quchi(LI 11) and the back acupoint Dachangshu(BL25).The EAS values were measured every 5 min during 30 min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s using a visual analogue scale.RESULTS:The frequency compositions of the three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s were 3.3 and 33 Hz,12.5 and 66.7 Hz,and 3.3 and 3.3 Hz;each frequency step was 30,54 and 0 Hz,respectively.In each sub-group of the C2 group,the EAS values from 10 to 30 min were significantly weaker than at 0 min.The sensation fluctuations in the DD2 and DD3 groups were different during the 30 min.CONCLUSION:The greater the frequency step of the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the longer the needling sensation lasted.The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s of the DD3 group were unsuitable for the facial acupoint because of its painful and uncomfortable EAS,but more suitable for the back acup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Electroacupuncture apparatus Electroacupuncture sensation Radio wav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