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九岭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覃俏梅 吴林芳 +1 位作者 叶华谷 曾飞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0-481,共12页
九岭山脉植物区系发生历史悠久,对研究我国早期种子植物演化、动植物迁徙、物种分布格局均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九岭山脉种子植物区系成因和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利用,该文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结合经典植物地理学方法,对该山脉... 九岭山脉植物区系发生历史悠久,对研究我国早期种子植物演化、动植物迁徙、物种分布格局均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九岭山脉种子植物区系成因和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利用,该文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结合经典植物地理学方法,对该山脉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九岭山脉共有野生种子植物211科956属2928种,占江西种子植物1064属4028种的比例分别为89.8%和72.69%。(2)该植物区系的热带成分科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科数(不含世界分布科)的81.35%,但缺乏典型热带成分科,区系中的热带性属和温带性属数量接近,显示该植物区系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过渡,这与九岭山脉地处重要的气候和生态交错地带有一定关联。(3)该地区共分布中国特有植物6科33属41种,特有属主要为古特有属,体现了该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推断该山脉在第四纪冰期环境较为稳定,为众多植物提供了“避难所”。(4)该地区的种子植物中有30科63属10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15种,极危植物3种、濒危植物11种、易危植物20种。该山脉中的九岭山、官山和大围山已有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发挥生态保护作用,而其余的山地则未建立有效保护,应对相关濒危植物所在区域加以监管,可采取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等措施,建立相关的种质资源库,确保濒危保护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霄山脉 九岭山 官山 大围山 濒危植物
下载PDF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玉林 廖宇杰 +5 位作者 洪维 高阿拉萨 李仕裕 徐蕾 叶华谷 王发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3-542,共10页
为了解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植物区系特征,采用线路调查法,对维管束植物的组成、区系成分和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洞林场内有维管束植物783种,隶属于151科473属,蕨类植物中的优势科有鳞始蕨科(Lindsaeaceae)、铁线蕨科(Ad... 为了解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植物区系特征,采用线路调查法,对维管束植物的组成、区系成分和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洞林场内有维管束植物783种,隶属于151科473属,蕨类植物中的优势科有鳞始蕨科(Lindsae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等11科;种子植物中的优势科有旋花科(Convolvul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葡萄科(Vitaceae)等62科。种的分布区类型相较于属的分布区类型更为广泛,热带、亚热带成分的种数量突出,其优越的地形特点与独特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相互渗透与交织,在林场内部有许多中国特有植物类群。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等12种,数量较少,其中桫椤处于易危状态。林场内的资源植物丰富,有681种,大致可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4大类型,其中,药用植物覆盖到本林场的71.14%,数量最多。建议对林场内的资源植物进行开发利用,并对珍稀濒危植物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 维管束植物 区系成分 特有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 资源植物
下载PDF
广州闽楠-樟人工混交林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欣欣 洪维 +6 位作者 邓双文 魏雪莹 张干荣 冯蔚 郭勇 叶华谷 王发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了解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关系,对广州龙眼洞林场内闽楠(Phoebebournei)-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混交林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0.37 hm^(2)样地内共有128种植物9563株,隶属于57科99属;其中乔木35种,灌木61种... 为了解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关系,对广州龙眼洞林场内闽楠(Phoebebournei)-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混交林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0.37 hm^(2)样地内共有128种植物9563株,隶属于57科99属;其中乔木35种,灌木61种,草本98种。在乔木层中,重要值排名前5的植物分别是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33.86%)、闽楠(17.24%)、樟(12.96%)、三桠苦(Melicopepteleifolia)(7.92%)和山苍子(Litseapungens)(3.70%);灌木层以茜草科(Rubi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30、1.708和1.754,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5、0.680和0.707,表明该人工混交林下草本物种丰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不同样方的物种组成相似性并不一致,部分样方含有偶见种。群落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其中11.64%为幼苗,苗木占比6.08%,小树占比55.34%,壮树占比25.28%,大树占比仅为0.70%,因此推测闽楠-樟人工混交林仍处于演替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樟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
下载PD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14 Surviving Individuals of Euryodendron excelsum Endemic to China
4
作者 Wang Ting Su Yingjuan +6 位作者 ye huagu Ouyang Puyue Jiang Yu Sun Yufei Chen Guopei Deng Feng Zhang Hongda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6年第1期23-28,共6页
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cDNA(RAPD)marker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variations and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all 14 individuals of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Euryodendron excelsum(Theaceae)populat... 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cDNA(RAPD)marker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variations and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all 14 individuals of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Euryodendron excelsum(Theaceae)population distributed in Ba Jia Zhen,Yangchun,Guangdong,China.Twenty-three random primers detected 156 sites,out of which 95(60.26%)were polymorphic loci.The number of the observed alleles was 1.6090,and the number of the effective alleles was 1.3471.Nei’s gene diversity was 0.1993,and Shannon index was 0.1534.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identified in E.excelsum.An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tree established from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suggested that 14 individuals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subgroups and that the No.2 plant was genetically distant from the rest of the individuals.The UPGMA clustering was also supported by a 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 of RAPD phenotypic data.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y of E.excelsum was proposed based on our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yodendron excelsum population genetic variation RAPD markers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