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用宫颈癌筛查方法对宫颈原位腺癌的筛查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宇舒 张丹晔 +7 位作者 张丹丹 李鹤霄 齐跃 刘娟娟 叶秋霖 董晖 张立阳 林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18-1523,共6页
目的:探究常用宫颈癌筛查方法在宫颈原位腺癌(AIS)中的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7月至2020年0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7例AIS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途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最终诊断是否合并鳞状上皮内病变,将127例患... 目的:探究常用宫颈癌筛查方法在宫颈原位腺癌(AIS)中的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7月至2020年0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7例AIS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途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最终诊断是否合并鳞状上皮内病变,将127例患者分为单纯AIS组(n=49)和AIS+CIN组(n=78)。结果:127例患者中,82例(64.6%)无临床症状,其余病例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合房出血(25.2%),阴道不规则流血(9.4%),阴道流液(3.9%)。127例患者中120例行HPV检测,总阳性率为95.8%(115/120),其中单纯AIS组阳性率为93.3%(42/45)。最常见的单一HPV感染类型依次为HPV16、18、45。HPV阳性且有分型结果的111例病例中,106例(95.5%)存在HPV16或(和)18感染,110例(99.1%)存在HPV16或(和)18或(和)45感染。127例患者中98例行细胞学检查,37.8%(37/98)的病例细胞学未见异常,49.0%(48/98)提示鳞状上皮异常,仅有13.3%(13/98)提示腺上皮异常。127例患者中93例完成了HPV联合细胞学筛查,91例(97.8%)出现阳性结果,其中单纯AIS组中94.1%(32/34)的患者出现阳性结果,AIS+CIN组中则为100%(59/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HPV联合细胞学筛查对AIS的筛查率与仅行HPV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但显著高于仅行细胞学检查(P<0.01)。127例患者中122例行宫颈表面活检,其中97例(79.5%)病理回报存在AIS;57例行颈管诊刮(ECC),其中21例(36.8%)病理回报AIS。仅行宫颈表面活检的病例与同时行ECC和宫颈表面活检的病例相比,AIS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13)。结论:HPV分型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较好地筛查A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原位腺癌 HPV检测 宫颈细胞学检查 颈管诊刮
下载PDF
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淼 齐跃 +7 位作者 谭明子 金山 刘娟娟 叶秋霖 李潇 刘晴 郝莹莹 林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839-844,共6页
目的:检测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RMC1的表达,分析PGR... 目的:检测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RMC1的表达,分析PGRMC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98. 6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2. 07%)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 17%),P均<0. 05。PGRMC1在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76. 5%)明显高于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50. 0%),P <0. 05。PGRMC1的强阳性表达还与子宫内膜癌中ER、PR表达水平相关(P均<0. 05)。PGRMC1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均> 0. 05)。PGRMC1表达虽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但在透明细胞癌中,PGRMC1强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晚、浸润深度≥1/2肌层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PGRMC1的强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类型及ER、PR表达水平相关。PGRMC1强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孕激素膜受体1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参数
下载PDF
hMOF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齐跃 叶秋霖 +1 位作者 刘娟娟 林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4-658,共5页
目的研究hMOF表达下调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hMOF小干扰RNA (siRNAhMOF)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筛选和鉴定转染效率,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转染对照组(siRNA-NC组)和实验组(siRNA-h MO... 目的研究hMOF表达下调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hMOF小干扰RNA (siRNAhMOF)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筛选和鉴定转染效率,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转染对照组(siRNA-NC组)和实验组(siRNA-h MOF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结果 siRNA-hMOF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后,与siRNA-NC组相比,siRNA-hMOF组细胞的增殖速度减慢,凋亡率增加,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结论干扰hMOF表达可抑制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的凋亡;h MOF在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长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OF 子宫内膜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MRI、分段诊刮及宫腔镜下刮宫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效能比较 被引量:21
4
作者 叶秋霖 胡悦欣 +4 位作者 勾睿 齐跃 刘娟娟 李潇 林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3391-3395,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探讨三种术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探讨三种术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 0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例资料,对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及术后病理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术前检查方案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指标及一致性。结果:MRI检查的阳性预测值(55.26%)、阴性预测值(93.72%)、符合率(90.03%)及约登指数(0.43)均高于分段诊刮(47.83%、87.50%、66.28%、0.408)及宫腔镜下刮宫(41.67%、92.52%、89.89%、0.20)。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κ=0.460)高于分段诊断性刮宫(κ=0.343)与宫腔镜下刮宫(κ=0.249)。分段诊刮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误诊率达40.68%,宫腔镜下刮宫的漏诊率达76.74%。各术前检查方案中,MRI联合宫腔镜下刮宫检查的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率最高,I期96.07%,II期86.67%。结论:宫腔镜可直视宫颈部位有无异常,而MRI检查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情况,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盆腔MRI检查联合宫腔镜下刮宫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期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宫颈间质 MRI 分段诊刮 宫腔镜下刮宫
下载PDF
小半径曲线上的小箱梁预制和安装
5
作者 叶秋林 《港工技术与管理》 2019年第2期6-11,共6页
1工程概况,省道S304琼中县城区段改线工程S02标段:沿线共有桥梁2座,桥梁总长372.8m。其中营根河大桥长216.4m,加柳水库大桥长156.4m。营根河大桥桥梁上部结构采用(3×30)+(4×80)m结构简支桥面连续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 1工程概况,省道S304琼中县城区段改线工程S02标段:沿线共有桥梁2座,桥梁总长372.8m。其中营根河大桥长216.4m,加柳水库大桥长156.4m。营根河大桥桥梁上部结构采用(3×30)+(4×80)m结构简支桥面连续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全桥共两联。加柳水库大桥桥梁上部结构采用5m×30m结构简支桥面连续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全桥共一联。2座桥共有预制箱梁144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 小半径曲线 箱梁预制 桥梁上部结构 安装 改线工程 桥面连续 预制箱梁
下载PDF
Ar-plasma enhanced copper-nickel alloy catalysis for ammonia synthesis
6
作者 Zhou Yimeng Lv Jiabao +6 位作者 Peng Yaqi Lin Xiaoqing Lv Xingjie ye qiulin Liu Shaojun Wu Angjian Li Xiaodong 《Waste Disposal and Sustainable Energy》 2022年第2期149-155,共7页
Ammonia(NH_(3))synthesis via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generally suffers from low NH_(3)yield and faradaic efficiency.Compared with activating stable,low-solubility N_(2),the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ni... Ammonia(NH_(3))synthesis via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generally suffers from low NH_(3)yield and faradaic efficiency.Compared with activating stable,low-solubility N_(2),the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nitrates to ammonia provides a more reasonable route for NH_(3)production.Herein,we introduce Ar-plasma to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pper-nickel alloys and carbon substrat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NH_(3)production.The NH_(3)faradaic efficiency from nitrate is nearly 100%and the yield rate is over 6000μgNH_(3)cm^(−2)h^(−1).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calculation reveals the high performance of Cu_(50)Ni_(50)originates from the lower energy barrier on the reaction path and the closer position to the Fermi level of the d-band center.This work offer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plasma-modified electrocatalyst to promote ammonia synthesis via nitrate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synthesis Plasma modification Nitrate conversion Copper-nickel allo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