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预冷降温速度对减轻桃果实采后机械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秦自强 段愿 +5 位作者 吴清燕 杨相政 郑桂霞 叶先明 吴迪 陈昆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2-370,共9页
桃果实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桃果实采后易遭受机械伤,导致腐烂损耗,严重影响商品价值。本实验以‘湖景蜜露’桃为材料,并对其进行不同降温速度的预冷处理(果心温度在3 h或16 h内从27℃降至9℃),以不进行预冷处理的... 桃果实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桃果实采后易遭受机械伤,导致腐烂损耗,严重影响商品价值。本实验以‘湖景蜜露’桃为材料,并对其进行不同降温速度的预冷处理(果心温度在3 h或16 h内从27℃降至9℃),以不进行预冷处理的材料为对照(Control check,CK),然后再对桃果实进行挤压机械伤处理(通过质构仪模拟挤压处理,探头直径100 mm,测试深度10 mm,挤压速度1.5 mm/s),以研究不同预冷降温速度对减轻桃果实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遭受机械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桃果实进行预冷处理,尤其是3 h快速预冷处理,可以降低果实瘀伤指数、腐烂率和失重率,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并且还会加速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在贮藏后期的上升。其中经过3 h的快速预冷处理,果实瘀伤指数和腐烂率相较CK分别降低了11.7%和8.3%。预冷处理还可抑制桃果实因遭受机械伤而导致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丙二醛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其中3 h快速预冷处理和16 h慢速预冷处理在贮藏21 d时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CK的75.7%和72.1%。此外,预冷处理也会延迟总酚含量的上升,两个预冷处理组在贮藏7 d时总酚含量分别为CK的85.1%和92.1%。综上,对采后桃果实提前进行快速预冷处理有利于减轻果实在后续因遭受挤压机械伤所导致的品质劣变和腐烂损耗,提高果实商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 预冷 机械伤 温度
下载PDF
柑橘病虫害“八字诀”绿色防控模式
2
作者 郑雪良 郑利珍 +5 位作者 孙建城 方培林 吴文明 朱一成 叶先明 刘春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7-382,共6页
以常规化学农药防治为对照,研究了柑橘病虫害“八字诀(剪、肥、放、疏、草、诱、捕、治)”绿色防控模式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八字诀”模式对柑橘叶螨的有效控制时间在180 d以上;对潜叶蛾、锈壁虱的防控效果持效性显著优于化学农... 以常规化学农药防治为对照,研究了柑橘病虫害“八字诀(剪、肥、放、疏、草、诱、捕、治)”绿色防控模式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八字诀”模式对柑橘叶螨的有效控制时间在180 d以上;对潜叶蛾、锈壁虱的防控效果持效性显著优于化学农药对照;对蚜虫、叶甲、柑橘粉虱的防控效果与常规化学农药防治无显著差异;频振式杀虫灯主要诱杀吸果夜蛾、斜纹夜蛾、凤蝶等鳞翅目害虫,其次是半翅目害虫。对疮痂病和黑点病两种重要病害的防效均极显著优于常规化学防治对照。“八字诀”模式应用后柑橘的产值高、成本低,平均用药量从15750 g/hm^(2)减少到9375 g/hm^(2),节本增效1170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病虫害 绿色防控 “八字诀”模式
下载PDF
衢州市柑橘种质资源收集利用与研究展望
3
作者 叶先明 刘春荣 +4 位作者 王登亮 吴雪珍 马创举 孙建城 应国良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4期83-85,88,共4页
衢州市柑橘栽培历史悠久,柑橘种质资源丰富。总结分析了衢州市柑橘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利用情况,提出了今后促进柑橘种质资源工作的建议。针对目前一些优质特色柑橘种质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和存在的重收集轻鉴定评价、重保存保护轻选... 衢州市柑橘栽培历史悠久,柑橘种质资源丰富。总结分析了衢州市柑橘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利用情况,提出了今后促进柑橘种质资源工作的建议。针对目前一些优质特色柑橘种质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和存在的重收集轻鉴定评价、重保存保护轻选育利用等问题,建议开展衢州市柑橘种质资源系统性调查与收集,尤其注重衢橘、椪柑、胡柚、香抛等地方特色柑橘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扩建完善现有的柑橘种质资源圃。加强已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的表型及基因型鉴定,筛选优质种质资源,强化杂交育种,以加速柑橘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种质资源 收集 利用 展望
下载PDF
兔眼蓝莓鲜食品种筛选评价
4
作者 朱宏芬 叶显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340-343,共4页
为解决兔眼蓝莓果实口感粗糙、不适合鲜食采摘等问题,开展了兔眼蓝莓品种引种评价。试验从引进品种中筛选了9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兔眼品种,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果实性状等的分析,并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奥克... 为解决兔眼蓝莓果实口感粗糙、不适合鲜食采摘等问题,开展了兔眼蓝莓品种引种评价。试验从引进品种中筛选了9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兔眼品种,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果实性状等的分析,并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奥克尼、泰坦、芭尔德温3个品种树势好,丰产性强,风味佳,籽粒感少,适于作鲜食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眼蓝莓 引种试验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叶险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40,150,151,共19页
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由两大类别或层面构成:社会心理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前者是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心理基础,是直接连接这一复... 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由两大类别或层面构成:社会心理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前者是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心理基础,是直接连接这一复杂意识体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并为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输送“素材”和“原始动力”,以及决定其起积极作用的程度和其传播的速度和深度,影响其走向。后者是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升华”部分,直接标示着这一复杂意识体的水准;它具有以理论化、系统化、定型化的形式自觉引导现实世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实现“人类以相互包容为基础的共生共存共赢共享共担当共发展的可持续性趋势”的功能,并推动社会心理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使其发挥持续和稳定的作用,规定其发展方向。这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显示了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其内部的差异和矛盾,以及其存在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逻辑上看,如果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两大层面间的区别和联系,那么不仅会使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走入歧途,而且也会损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意识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下载PDF
“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辨析——一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7
6
作者 叶险明 《理论视野》 CSSCI 2021年第4期85-92,共8页
“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这两个命题,是历史哲学的一对核心命题,各有其特定的规范、方法论功能、支撑论断和使用范围。不能正确把握它们各自的规范、方法论功能、支撑论断,任意扩大它们的使用范围,这两个命题... “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这两个命题,是历史哲学的一对核心命题,各有其特定的规范、方法论功能、支撑论断和使用范围。不能正确把握它们各自的规范、方法论功能、支撑论断,任意扩大它们的使用范围,这两个命题就会被滥用,从而使相关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陷入歧途。因此,必须对这一对命题作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意义上的诠释。唯其如此,人们才能在相关研究中正确把握“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形态 多样 世界文明 统一和趋向
下载PDF
重新诠释两个重要历史哲学命题间的关系——超越“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关系认识中的误区 被引量:4
7
作者 叶险明 《理论视野》 CSSCI 2022年第8期103-108,共6页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间的关系,就必须首先把握这两个历史哲学命题间的同构性和关联性。所谓“同构性”是指这两个命题都具有相似的防护结构,亦即都从方法论上拒斥“文明优劣”说和“各...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间的关系,就必须首先把握这两个历史哲学命题间的同构性和关联性。所谓“同构性”是指这两个命题都具有相似的防护结构,亦即都从方法论上拒斥“文明优劣”说和“各文明类型无发展程度上的差距”论断,并都在逻辑上认可对方所直接涵盖的领域;所谓“关联性”是指这两个命题中的一个命题的使用范围,在逻辑上都是另一个命题使用范围的边界。只有明确“同构性”和“关联性”,我们才能摆脱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困扰,超越“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关系认识中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形态的多样 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 同构性 关联性
下载PDF
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中“西方中心主义”批判的批判 被引量:4
8
作者 叶险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0,共10页
"后殖民主义"语境中"西方中心主义"批判有两个主要局限:一是把"西方中心主义"的传播和流行仅仅视为"宗主国"强力推行制造出来的话语的结果,而忽略了西方国家的"西方中心主义"与非西... "后殖民主义"语境中"西方中心主义"批判有两个主要局限:一是把"西方中心主义"的传播和流行仅仅视为"宗主国"强力推行制造出来的话语的结果,而忽略了西方国家的"西方中心主义"与非西方国家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互补关系及其现实历史原因。二是以特殊、独特、差异,来拒斥普遍、本质和统一;把"元叙事"等同于"西方中心主义"本身,拒斥"元叙事"和现代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性。这两个主要局限,不仅在方法论上阻碍了我们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科学批判以及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性发展和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而且也给我们正确认识包括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设置了种种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主义 后殖民主义 批判 话语
原文传递
中国四省中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晓帆 刘峰 +3 位作者 刘万普 叶先明 崔缤尹 王惠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55-1961,共7页
目的探索中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基线调查的≥55岁中老年人11931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食物摄入频率、疾病史、睡眠时长等;测量身高、... 目的探索中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基线调查的≥55岁中老年人11931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食物摄入频率、疾病史、睡眠时长等;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得到BMI;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30)筛选是否患有抑郁症状,分别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55岁中老年人群中,自报睡眠时长不到7 h者占17.79%,自报睡眠时长≥9 h者占16.8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7.95%。在调整了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后,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患病风险呈U形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7~8 h相比,睡眠时长为≤5 h、6 h和≥9 h的≥55岁中老年人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1.749倍(95%CI:1.279~2.392)、1.284倍(95%CI:1.021~1.615)和1.260倍(95%CI:1.033~1.538);女性睡眠时长≤5 h、6 h和≥9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2.115倍(95%CI:1.473~3.038)、1.605倍(95%CI:1.213~2.123)和1.313倍(95%CI:1.011~1.705);55~64岁中老年人睡眠时长≤5 h和≥9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1.806倍(95%CI:1.014~3.217)和1.478倍(95%CI:1.060~2.061);65~74岁老年人睡眠时长≤5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是前者的2.112倍(95%CI:1.327~3.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75岁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不足或过长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独立相关,二者呈U形关联,尤其要关注女性和55~64岁的中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睡眠时长 抑郁症状 U形关联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GLOBALIZATIO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Introduction: build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10
作者 ye xianm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4期174-175,共2页
Build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t involves almost the entire domain of philosophy, the humanitie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coveting every aspe... Build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t involves almost the entire domain of philosophy, the humanitie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coveting every aspect of life in Chinese society. The three aspects below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or this ta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背景 当代 中国 文化建设 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GLOBALIZATIO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advanced culture
11
作者 ye xianm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4期176-184,共9页
Advanced Chinese culture today has three interconnected requirements: a) it is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today's advanced world culture; b) it critically absorbs all the best elements of foreign cultures in an organ... Advanced Chinese culture today has three interconnected requirements: a) it is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today's advanced world culture; b) it critically absorbs all the best elements of foreign cultures in an organic combination with the best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 it transcends the argument over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From a worl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ll other necessary features of advanced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present the logical unfolding of these three requirements. A full and correct grasp of the three elements constituting the world-historicality of this advanced culture is of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clarifying the world-historical mod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path to cultural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d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world-historicality innovation in Chinese culture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Holistic Study of Marxist Doctrine ——The Inner Logic and Implications of Marx's Philosophical and Economic Revolution
12
作者 ye xianm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1期96-109,共14页
The inner log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Marx's philosophical and economic revolutions are a crucial issue in the study of Marx's theory in its totality. They unfold in the course of Marx'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 The inner log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Marx's philosophical and economic revolutions are a crucial issue in the study of Marx's theory in its totality. They unfold in the course of Marx'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which goes beyond the domain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his critique of philosophy, which goes beyond the domain of philosophy. Specifically, Marx formulated his methodology for political economy in his critique of philosophy and at the same time expanded the achievement of his initial completion of a 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in hi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Finally, in these two "interactive" critiques, he basically accomplished his economic revolution and perfected both the substance and form of his 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The inner logic connecting Marx's philosophical and economic revolutions offer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Marxist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at is to say, the integrity of the theory of Marx (and Engels), the founder(s) of Marxism, in fact implies a fundamental methodological requirement for later generations in studying and developing Marxist philosophy, namely, that they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the holistic nature of theory. Therefore, we need to have a cross-disciplinary consciousness which consists of critical awareness, problem awareness and awareness of the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cross-disciplinary consciousn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