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多院区管理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施宗湖 谭天赐 +2 位作者 彭韵杨 易新平 黄海欣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0,共4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积极开展多院区探索和建设,对构建医疗卫生服务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医院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通过分析多院区管理在院区定位、组织架构、学科布局、同质化医疗、运营管理等方...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积极开展多院区探索和建设,对构建医疗卫生服务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医院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通过分析多院区管理在院区定位、组织架构、学科布局、同质化医疗、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柳州市工人医院多院区实践为例,系统介绍该院在一体化、同质化、差异化、精细化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以期为多院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院区管理 一体化 同质化 差异化 精细化
下载PDF
新疆2家牛场引进安格斯牛的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布鲁氏菌病检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欣宇 叶锋 +7 位作者 钟旗 马晓菁 谢彩云 易新萍 赵红琼 姚刚 刘丽娅 谷文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8期17-20,共4页
为了解新疆当地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布鲁氏菌病对引进安格斯牛的影响,对2家牛场新引进的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进行BVD、IBR和布鲁氏菌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新引进的安格斯牛未检测出BVD抗原、IBR... 为了解新疆当地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布鲁氏菌病对引进安格斯牛的影响,对2家牛场新引进的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进行BVD、IBR和布鲁氏菌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新引进的安格斯牛未检测出BVD抗原、IBR病原核酸、布鲁氏菌感染抗体,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虽未检出BVD抗原,但IBR病原感染抗体阳性率为100%,且PCR核酸阳性率为20%,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阳性率为5%。结果表明,新引进的安格斯牛虽未感染这3种疫病病原,但引进后有较大的感染风险。结果提示,牛场需加强BVD、IBR和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全群免疫,筛选并淘汰感染牛,坚持自繁自养,慎重从场外引进牛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牛病毒性腹泻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布鲁氏菌病 检测
下载PDF
羊种布鲁氏菌Rev.1突变株在BALB/c鼠中的免疫保护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叶锋 马晓菁 +5 位作者 刘丽娅 谷文喜 吐尔洪.努尔 易新萍 马俊杰 钟旗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7期100-104,共5页
为评价Rev.1-ΔKan-Vir B12突变株在BALB/c鼠中的免疫保护力,以Rev.1为参照,用Rev.1-ΔKanVir B12接种BALB/c小鼠,免疫45 d后用布鲁氏菌16M强毒株攻毒,15 d后取BALB/c鼠脾脏进行克脾指数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BALB/c鼠免疫攻... 为评价Rev.1-ΔKan-Vir B12突变株在BALB/c鼠中的免疫保护力,以Rev.1为参照,用Rev.1-ΔKanVir B12接种BALB/c小鼠,免疫45 d后用布鲁氏菌16M强毒株攻毒,15 d后取BALB/c鼠脾脏进行克脾指数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BALB/c鼠免疫攻毒15 d后,Rev.1-ΔKan-Vir B12免疫组和Rev.1免疫组的克脾指数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ev.1免疫组与Rev.1-ΔKan-Vir B12免疫组之间的克脾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羊布鲁氏菌Rev.1-ΔKan-Vir B12突变株与其亲本Rev.1株的免疫保护性无明显差异,具备作为布鲁氏菌病标记疫苗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种布鲁氏菌 Rev.1 突变株 免疫保护
下载PDF
布鲁氏菌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丽娅 陆桂丽 +7 位作者 王杰 沈辰峰 马晓菁 薛晶 叶锋 易新萍 王金泉 钟旗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10期65-71,共7页
根据荧光定量PCR原理和技术,通过与Gene Bank数据库中布鲁氏菌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选择不同种属布鲁氏菌的特异性位点,设计3对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将3对引物进行独立的种特异荧光定量PCR实验优化,最终实现在1次荧光定量PCR反应中完... 根据荧光定量PCR原理和技术,通过与Gene Bank数据库中布鲁氏菌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选择不同种属布鲁氏菌的特异性位点,设计3对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将3对引物进行独立的种特异荧光定量PCR实验优化,最终实现在1次荧光定量PCR反应中完成对牛种、羊种、猪种布鲁氏菌的鉴别和定量。该检测方法特异、敏感、快速,既能实现对布鲁氏菌的分种,又能实现定量快速检测,对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对新疆地区蜱的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娅 叶锋 +6 位作者 刘丽娅 谢彩云 谷文喜 钟旗 易新萍 古丽扎提·塔力甫汗 马晓菁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11期89-94,99,共7页
为建立一种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来快速、特异地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根据GenBank发表的伯氏疏螺旋体16SrRNA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比对,选取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MGB探针,并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及条件... 为建立一种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来快速、特异地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根据GenBank发表的伯氏疏螺旋体16SrRNA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比对,选取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MGB探针,并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及条件,分别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钩端螺旋体进行扩增;构建伯氏疏螺旋体标准株16SrRNA基因片段阳性质粒,10倍系列稀释后进行real-timePCR扩增,测定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可见:仅伯氏疏螺旋体出现阳性扩增,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钩端螺旋体扩增均为阴性;该方法对阳性质粒的检测限约为100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对新疆地区的100份蜱DNA样本进行检测,发现7份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良好的敏感性,为今后伯氏疏螺旋体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TAQMAN-MGB探针 荧光定量PCR 检测 新疆
下载PDF
不同倍性白姜花切花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爱玲 涂红艳 +6 位作者 肖望 陆秋婵 钟晓晴 吕雨欣 易新萍 卢娜 何灏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5-594,共10页
为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切花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切花初开期、盛开期和初衰期释放物质种类,通过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 为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切花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二倍体和四倍体白姜花切花初开期、盛开期和初衰期释放物质种类,通过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分析。结果表明,白姜花切花挥发性成分包含63种萜烯类、40种苯丙素类和22种脂肪酸衍生物类物质;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大于其他两类,四倍体白姜花在初开和盛开期挥发物质总质量极显著大于二倍体。二倍体与四倍体挥发性成分的组间差距明显,两个倍性组内差距在正常范围内;挥发性成分约63.7%的代表性特征得到较好聚类;优势成分和劣势成分均是两个倍性白姜花差异的重要成分。在盛开期和初衰期,α-罗勒烯是四倍体特有的且相对含量最大的优势成分,β-罗勒烯是二倍体中相对含量最大且显著多于四倍体的优势成分;二倍体和四倍体共有的优势成分和贡献较大的物质是石竹烯、沉香醇、桉树脑、α-金合欢烯和苯甲酸甲酯等。总体上,二倍体白姜花在四倍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和总含量增加,相同倍性不同时期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也存在差异,白姜花切花的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花 四倍体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罗勒烯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志杰 杨文革 +4 位作者 叶剑 郑婕 易新平 韦金秀 梁谊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7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2例茴三硫,25mg/次,3次/d。治疗组32例背俞指针疗法,指针药液:柴胡12g,白芍18g,党参15g,白术15g,半夏1...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2例茴三硫,25mg/次,3次/d。治疗组32例背俞指针疗法,指针药液:柴胡12g,白芍18g,党参15g,白术15g,半夏12g,砂仁10g,香附、川楝子、郁金各9g,甘草~炙5g(柳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房提供,饮片放棕色实验瓶,倒入1000mL、50°白酒,置放2d),医生消毒棉缠绕手指后蘸取少量药液涂抹在患者胃俞、双侧肝俞、脾俞及胆俞,按时钟指针转动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按揉、扪及捏,2min/穴,1次/d,操作频率为120~160次/min,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注意:(1)患者餐后0.5h后治疗;(2)有皮肤病,或治疗部位皮肤破损者不宜施术;(3)医者术前剪短指甲,以免伤及皮肤。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疗效指数、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5.6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指针疗法 背俞 茴三硫 疗效指数 症状积分 中药复方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Species and Biotype Analysis of Brucella Strains Isolated from Cattle and Sheep in Xinjiang
8
作者 yi xinping Ma Xiaojing +7 位作者 Ye Feng Li Hongbo Liu Liya Tuerhong Nuer Zhang Yang Ma Junjie Wang Lijian Zhong Qi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6年第1期18-20,30,共4页
[ Objective] The paper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ucella strains in Xinjiang and then provide an available integrated measur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brucellosis. [ Method ] Eleven sus... [ Objective] The paper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ucella strains in Xinjiang and then provide an available integrated measur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brucellosis. [ Method ] Eleven suspected Brucella strains were isolated by traditional methods, which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by AMOS-PCR assay. Conventional biochemic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biological subtype of sheep Brucella. [ Result] Nine strains were all B. meliten- s/s, and biological test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m were B. melitensis biotype 3. [ Conclusion] B. melitensis biotype 3 was the predominant strain of Brucella in Xin- jiang, and AMOS-PCR assay could be applied safely and quickly as an assistant tool to detect Brucella.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epidemiology laid a foundation for updat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against brucellosis in Xin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JIANG BRUCELLA AMOS-PCR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rucella melitensis biotype 3
下载PDF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SLC11A1 Gene Promoter of Three Cattle Breeds in Xinjiang
9
作者 Ma Xiaojing yi xinping +2 位作者 Gu Wenxi Ye Feng Zhong Qi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6年第3期123-127,133,共6页
[Objective]Solute carrier family 11 member 1(SLC11A1)is a major natural resistance candidate gene,which contributes to defense mechanisms of a variety of intracellular bacteria.The SLC11A1 gene promoter sequence of ... [Objective]Solute carrier family 11 member 1(SLC11A1)is a major natural resistance candidate gene,which contributes to defense mechanisms of a variety of intracellular bacteria.The SLC11A1 gene promoter sequence of Xinjiang Brown Cattle,Holstein and Simmental were cloned in the test,and promoter sequence difference was analyzed,in order to provide genetic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disease-resistant breeding of dairy cattle.[Method]The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whole blood collected from three cattle breeds in Xinjiang,and the 5’ flanking region of SLC11A1 gene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The sequence was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CpGplot,RepeatMasker,TFSEARCH,WWW Signal Scan and dual luciferase assay system.[Result]The SLC11A1 gene promoter sequence of 1 463 bp was confirmed,which had promoter activity.No CpG islands were found on promoter sequence.There were four different sites in SLC11A1 gene promoter sequences between Angus from America and three cattle breeds in Xinjiang.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12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 including Sp1,NF1,RelA-p65,GKLF,and CPBP.In promoter region there was an enhancer region(-734- -740)and two short scattered repetitive elements BOV-tA2,MIR3,as well as repeated DNA element Charlie8.[Conclusion]The SLC11A1 gene promoter sequences of three breeds were obtained,which we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ngus.The paper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SLC11A1 gene polymorphisms on resistance against intracellular bacteria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tle SLC11A1 gene Promoter Difference
下载PDF
深冲搪瓷钢成形性与抗鳞爆分析
10
作者 易新平 钟海清 +2 位作者 冷烨旻 李世桓 朱映玉 《河南冶金》 2023年第4期8-10,32,共4页
深冲搪瓷钢板不同于其他钢板,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塑韧性,还必须具备抗鳞爆性。要防止鳞爆,钢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第二相和空穴。因此,主要分析了搪瓷钢中获得合适的第二相种类、体积百分比及大小,使搪瓷钢在使用中既有良好的成形性能,又有... 深冲搪瓷钢板不同于其他钢板,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塑韧性,还必须具备抗鳞爆性。要防止鳞爆,钢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第二相和空穴。因此,主要分析了搪瓷钢中获得合适的第二相种类、体积百分比及大小,使搪瓷钢在使用中既有良好的成形性能,又有良好的抗鳞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冲 搪瓷钢 第二相 成形性 抗鳞爆
下载PDF
新疆地区牛种布鲁菌流行株的分子分型鉴定
11
作者 叶锋 马晓菁 +5 位作者 刘丽娅 谢彩云 谷文喜 钟旗 马俊杰 易新萍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鉴定新疆地区分离的牛种布鲁菌流行株分子分型,确定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法在布鲁菌种型水平上的鉴定和鉴别能力。方法应用优化的布鲁菌特异性PCR(AMOS-PCR)法对2010-2015年新疆地区分离的牛种布鲁菌流行株(n=7)进... 目的鉴定新疆地区分离的牛种布鲁菌流行株分子分型,确定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法在布鲁菌种型水平上的鉴定和鉴别能力。方法应用优化的布鲁菌特异性PCR(AMOS-PCR)法对2010-2015年新疆地区分离的牛种布鲁菌流行株(n=7)进行鉴定。同时采用MLVA-16法对流行株进行种属和分子分型,将分型结果与http://mlva.u-psud.fr提供的布鲁菌MLVA基因型数据库进行比较,结合Bionumerics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AMOS-PCR和MLVA-16法对布鲁菌种属鉴定结果一致,均为牛种。MLVA-16法进一步分子分型鉴定结果均为牛种3型,与国内存在的牛种布鲁菌株的种型基本一致。结论新疆地区分离的牛种布鲁菌流行株分子分型鉴定为牛种3型。MLVA方法可以在种的水平鉴定布鲁菌,对布鲁菌生物型和株间差异有很高的鉴别力,可为鉴别布鲁菌病疫情流行株的溯源进化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属 生物学鉴定 细菌分型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