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语言预训练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殷炯 张哲东 +5 位作者 高宇涵 杨智文 李亮 肖芒 孙垚棋 颜成钢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00-2023,共24页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CV)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等单模态领域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性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模态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慢慢展现.视觉语言学习作为多模态学习的重要部分,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得益于Transfo...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CV)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等单模态领域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性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模态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慢慢展现.视觉语言学习作为多模态学习的重要部分,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得益于Transformer框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预训练模型被运用到视觉语言多模态学习上,相关任务在性能上得到了质的飞跃.系统地梳理了当前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相关的工作,首先介绍了预训练模型的相关知识,其次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比较预训练模型结构,讨论了常用的视觉语言预训练技术,详细介绍了5类下游预训练任务,最后介绍了常用的图像和视频预训练任务的数据集,并比较和分析了常用预训练模型在不同任务下不同数据集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学习 预训练模型 TRANSFORMER 视觉语言学习
下载PDF
Effect of Pore Morphology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Liquid Diffusion Directionality in Nonwoven Fabrics
2
作者 殷炯 周倩倩 +3 位作者 纪峰 张瑞云 王妮 王永生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The effect of pore morphology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n liquid diffusion directionality in nonwoven fabric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Pore orientation angle(POA) and pore aspect ratio(PAR) were proposed to cha... The effect of pore morphology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n liquid diffusion directionality in nonwoven fabric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Pore orientation angle(POA) and pore aspect ratio(PAR) were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ore morphology,and α-region,β-region,and αβ-region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e regional distribution.The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scopic diffusion of liquid in nonwoven fabri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indicator of primary diffusion orientation angle(PDOA).Ten kinds of spunlaced nonwoven fabrics were selected.Firstly,the data of pore characteristic indices of each sample were obtained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the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s well,and the po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p of each sample was further acquired.Then,the PDOA of each sample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droplet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Based on the data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the PDOA of a certain volume of liquid in the nonwoven fabrics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average POA of the nonwoven fabric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distribution affected the directionality of liquid diffusion in the nonwoven fabrics.The samples with a large proportion of α-region and good distribution had prominent liquid diffusion along the direction of laying-up,and the difference in liquid diffusion of the samples was more obvious between the directions of laying-up and vertical laying-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diffusion ANISOTROPY pore morphology regional distribution primary diffusion orientation angle(PDOA)
下载PDF
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文凤 尹炯 +5 位作者 罗志明 单红丽 张荣跃 王晓燕 仓晓燕 黄应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方法】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 【目的】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方法】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在甘蔗生产上,以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6 hm^(–2)+0.05%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8 kg/hm^2或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6 hm^(–2)+200 g/L虫酰肼悬浮剂1.5 L/hm^2结合使用最佳,宜在3月初安装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4月初按每公顷生物制剂用量对水900 kg稀释后均匀喷洒蔗株,对螟害枯心率和螟害株率的防效分别达69.98%和49.09%以上,显著优于对照农药3%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的防效。【结论】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与生物制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或虫酰肼结合使用是防控甘蔗螟虫理想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与其他技术轮换或协调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值得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 生物制剂 绿色防控 防效评价
下载PDF
甘蔗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对褐锈病抗性与Bru1基因分子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荣跃 王晓燕 +8 位作者 杨昆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王长秘 尹炯 罗志明 李文凤 黄应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6-382,共7页
为明确近年我国各甘蔗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及各蔗区主栽品种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筛选抗褐锈病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结合全国甘蔗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选择甘蔗褐锈病高发的云南临沧、云南普洱、云南玉溪和广西宜州蔗区,在... 为明确近年我国各甘蔗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及各蔗区主栽品种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筛选抗褐锈病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结合全国甘蔗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选择甘蔗褐锈病高发的云南临沧、云南普洱、云南玉溪和广西宜州蔗区,在田间自然发病下,对我国近年来选育的60个新品种和34个主栽品种进行抗性评价,并对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94个新品种及主栽品种中,66个表现高抗到中抗,占70.21%;28个表现为感病到高感,占29.79%。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54个抗病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频率为57.45%。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桂糖29号、桂糖44号、德蔗03-83、柳城03-1137、粤糖60号、桂糖46号等主栽品种高度感病,而粤甘48号、福农09-2201、桂糖08-120、柳城09-15、中蔗1号、云蔗08-1609、云瑞10-187、中糖1201等31个新品种抗病性强。建议多雨湿润褐锈病高发蔗区,应加大淘汰感病主栽品种和推广应用抗病新品种力度,以期达到品种合理布局,从根本上控制褐锈病暴发流行,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主栽品种 褐锈病 抗褐锈病基因Bru1 抗性
下载PDF
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亲本间多态性SSR标记筛选 被引量:4
5
作者 单红丽 李文凤 +5 位作者 黄应昆 王晓燕 张荣跃 李婕 尹炯 仓晓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19-2125,共7页
为获得更多用于构建甘蔗遗传连锁图谱可用的多态性SSR标记,本研究以6个高抗甘蔗褐锈病品种和6个高感甘蔗褐锈病品种为亲本,根据感病母本×抗病父本选配12个杂交组合,筛选在亲本间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引物。结果表明... 为获得更多用于构建甘蔗遗传连锁图谱可用的多态性SSR标记,本研究以6个高抗甘蔗褐锈病品种和6个高感甘蔗褐锈病品种为亲本,根据感病母本×抗病父本选配12个杂交组合,筛选在亲本间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引物。结果表明,组合柳城03-1137×德蔗93-88、Mex105×粤糖00-236亲本间的多态性引物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2. 38%和47. 62%;其中,10对引物(18-mSSCIR34、22-m SSCIR38、25-mSSCIR48、32-mSSCIR67、51-mSSCIR50、57-MSSCIR21、71-SMC1490CL*、73-SMC278CS*、75-SMC31CUQ*、77-SMC336BS*)在组合柳城03-1137×德蔗93-88中多态性最好,7对引物(22-m SSCIR38、25-mSSCIR48、45-mSSESTC04、51-mSSCIR50、67-mSSCIR9*、76-SMC334BS*、80-SMC486CG*)在Mex105×粤糖00-236中多态性最好,利用筛选得到的引物,更有利于构建分子遗传图谱。本研究结果为抗褐锈病新基因定位和开发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褐锈病 抗病基因 亲本 SSR标记
下载PDF
广西蔗区检测发现检疫性病害甘蔗白条病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文凤 单红丽 +5 位作者 张荣跃 仓晓燕 王晓燕 尹炯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3期144-149,共6页
为明确2016年在广西北海、来宾、百色蔗区发现的疑似甘蔗白条病症状蔗株致病病原。利用白条黄单胞菌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采自这3个蔗区的62份疑似病样进行PCR检测鉴定。鉴定结果表明:62份疑似病样都能够获得约600 bp的特异性片段,所... 为明确2016年在广西北海、来宾、百色蔗区发现的疑似甘蔗白条病症状蔗株致病病原。利用白条黄单胞菌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采自这3个蔗区的62份疑似病样进行PCR检测鉴定。鉴定结果表明:62份疑似病样都能够获得约600 bp的特异性片段,所得序列完全一致大小均为608 bp(Gen Bank登录号:KY315183--KY315203),其与白条黄单胞菌rax B1基因核苷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FP565176)一致性为100%,在系统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田间调查结果显示:甘蔗品种‘桂糖46号’、‘桂糖06-2081’对于白条黄单胞菌高度感病,病株率一般为18%~50%,严重田块高达100%;染病严重蔗株全叶枯萎,茎的节部长出许多侧芽,侧芽叶片具白色条纹,造成大幅度减产减糖。本研究在广西蔗区检测发现由白条黄单孢菌引起的检疫性病害甘蔗白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蔗区 甘蔗白条病 PCR检测 白条黄单胞菌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云南甘蔗病虫害发生危害新特点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2
7
作者 尹炯 李文凤 +6 位作者 罗志明 王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2期119-124,共6页
甘蔗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病虫害是甘蔗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病虫害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常发性病虫害持续处于常发态势;二是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三是病虫害混合发生,复合侵染;四是突发性危险性... 甘蔗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病虫害是甘蔗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病虫害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常发性病虫害持续处于常发态势;二是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三是病虫害混合发生,复合侵染;四是突发性危险性病虫害频发,暴发成灾。针对新特点从病源虫源、品种布局、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笔者提出了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一是严格执行甘蔗引种、调种检疫制度,选育推广抗病、抗虫健康种苗;二是完善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安全科学用药水平;三是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索优化推广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应急防控机制,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五是创新科技培训机制,宣传普及植保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病虫害 发生危害 防控对策
下载PDF
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 被引量:3
8
作者 尹炯 罗志明 +5 位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张荣跃 王晓燕 单红丽 仓晓燕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2-707,共6页
为了解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种群空间分布型,获得准确的田间调查资料,提高甘蔗蓟马预测及防治效果,2015年7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第一科研试验基地,通过调查10个甘蔗品种上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数量,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I... 为了解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种群空间分布型,获得准确的田间调查资料,提高甘蔗蓟马预测及防治效果,2015年7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第一科研试验基地,通过调查10个甘蔗品种上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数量,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了甘蔗蓟马的种群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在不同甘蔗品种上均以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间相互吸引;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是由于自身的生物学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利用Iwao回归分析法中的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因此,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调查时应根据当地栽培品种平均虫口密度选择适宜的抽样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蓟马 空间分布型 聚集分布型 理论抽样数
下载PDF
云南甘蔗白条病的多基因联合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荣跃 李文凤 +6 位作者 王晓燕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罗志明 尹炯 黄应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85,215,共6页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重要病害。2017年在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蔗区的甘蔗上发现疑似白条病的病害。从病株蔗茎中分离得到圆形,凸面,光滑,有光泽,黄色的细菌菌落。经柯赫氏法则验...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重要病害。2017年在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蔗区的甘蔗上发现疑似白条病的病害。从病株蔗茎中分离得到圆形,凸面,光滑,有光泽,黄色的细菌菌落。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得到的细菌为该病害的病原菌。使用16S rRNA基因、gyrB基因和rpoD基因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BLAST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病原菌的3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白条黄单胞菌GPE PC73菌株(GenBank登录号:FP565176)对应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分支。根据田间症状诊断、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鉴定结果,确认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发生的甘蔗病害为X.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白条病 白条黄单胞菌 系统发育分析 云南
下载PDF
缓释长效多功能新药剂对甘蔗螟虫和绵蚜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文凤 张荣跃 +6 位作者 王晓燕 单红丽 尹炯 毛永雷 房超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1期152-156,共5页
为筛选防控甘蔗螟虫和绵蚜的缓释长效低毒低风险多功能配方新药剂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10%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和1%Bt·噻虫胺颗粒剂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和1%Bt·噻虫... 为筛选防控甘蔗螟虫和绵蚜的缓释长效低毒低风险多功能配方新药剂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10%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和1%Bt·噻虫胺颗粒剂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和1%Bt·噻虫胺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和绵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螟虫和绵蚜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低风险多功能配方新药剂,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可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和发展。两种药剂田间使用最适宜用量均为45 kg/hm^2,可在1—7月结合新植蔗下种、宿根蔗管理或大培土,按每公顷用药量45 kg与每公顷施肥量1200~1800 kg混合均匀一次性撒施于蔗沟、蔗桩或蔗株基部覆土或全膜盖膜,对螟害枯心苗的防效可达79.2%以上,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98.8%以上;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对照增加41555 kg/hm^2和6.5%以上。缓释长效强内吸性多功能新药剂与底肥追肥混匀一次性根施,施用方便,精准高效,省工省时,环境友好,值得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长效药剂 精准施药 甘蔗螟虫和绵蚜 防效评价
下载PDF
我国蔗区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监测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11
11
作者 仓晓燕 张荣跃 +5 位作者 尹炯 单红丽 李婕 王晓燕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19年第3期77-80,共4页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具有寄主广泛性、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等特点,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灾害性威胁。2019年,云南景谷、陇川、耿马、勐海、盈江、澜沧甘蔗产区相继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甘蔗,发生面...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具有寄主广泛性、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等特点,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灾害性威胁。2019年,云南景谷、陇川、耿马、勐海、盈江、澜沧甘蔗产区相继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甘蔗,发生面积1232.81hm^2、成灾面积415.67hm^2,最高百株虫口数32.3头。结合我国蔗区甘蔗生产实际,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加强普查,通过科学引导,采取生态调控、天敌保护利用、生物防治、药剂防治和成虫诱杀等防控措施,实现草地贪夜蛾防治处置率≥90%,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30%,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5%,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草地贪夜蛾 发生 动态监测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云南勐海蔗区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与性诱捕器诱集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炯 罗志明 +9 位作者 旗尔 纪新时 伍彩云 李加群 杨远江 李美蓉 陆美英 王恒彦 黄应昆 谌爱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7-241,288,共6页
为准确掌握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及种群动态,筛选适合当地种群监测的性诱捕器,通过田间人工调查不同种植方式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为害情况,采用2种类型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探讨甘蔗田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 为准确掌握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及种群动态,筛选适合当地种群监测的性诱捕器,通过田间人工调查不同种植方式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为害情况,采用2种类型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探讨甘蔗田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不论新植蔗田还是宿根蔗田,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被害株率呈先缓慢上升后下降趋势,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达到高峰,最高可达88.40%。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不多,宿根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较新植蔗田多,5月下旬到6月上旬达到高峰。监测期间不同种植方式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共出现5个诱集高峰期,新植蔗田草地贪夜蛾诱集高峰较宿根蔗田迟一个月出现。船形诱捕器和桶形诱捕器均可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船形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明显,但两者周均诱集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论新植蔗田还是宿根蔗田,应加强甘蔗苗期草地贪夜蛾虫情普查和早期监测预警,在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时建议使用桶形诱捕器,在实际防治中结合甘蔗绵蚜防控采用植保无人机科学施药,防早防小,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甘蔗 诱捕器 诱集效果
下载PDF
3种农药对蔗田杂草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志明 尹炯 +5 位作者 李俊 王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1期7-10,共4页
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 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死亡率。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地上部分、根和地下球茎(或芽)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73%甲·灭·敌草隆WP可有效控制香附子地表植株和根,但对地下球茎(或芽)防效较低;25%硝磺·莠去津OD仅能使香附子地表植株变色,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几乎无效。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安全,可作为蔗田香附子防治的轮换药剂,使用剂量以90、135 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田杂草 香附子 防除效果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11个甘蔗品种苗期抗螟虫性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志明 尹炯 +6 位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王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0期88-91,共4页
明确甘蔗对甘蔗螟虫的抗性水平,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提供参考。采用螟虫自然种群接虫方法,连续2年对11个甘蔗品种进行苗期螟害分析与抗螟虫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桂糖29号’‘、桂糖3... 明确甘蔗对甘蔗螟虫的抗性水平,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提供参考。采用螟虫自然种群接虫方法,连续2年对11个甘蔗品种进行苗期螟害分析与抗螟虫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桂糖29号’‘、桂糖31号’等较抗虫,‘福农39号’‘、德蔗03-83’和‘云蔗05-49’等较感虫。部分甘蔗品种抗性会随螟虫选择压力不同而变化,‘云蔗03-194’、‘云蔗05-51’、‘云蔗06-407’等在螟虫虫口密度高时表现为感虫,而在虫口密度低时表现为抗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苗期 大螟 黄螟 抗性评价
下载PDF
长齿蔗茅品系‘云滇95-19’和‘云滇95-20’抗褐锈病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荣跃 李文凤 +7 位作者 黄应昆 陆鑫 王晓燕 单红丽 李婕 仓晓燕 尹炯 罗志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8-182,共5页
甘蔗褐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甘蔗属长齿蔗茅‘云滇95-19’和‘云滇95-20’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遗传规律,采用自交方法分别获得‘云滇95-19’和‘云滇95-20’自交F 1代,对亲本及其自交F 1代进行... 甘蔗褐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甘蔗属长齿蔗茅‘云滇95-19’和‘云滇95-20’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遗传规律,采用自交方法分别获得‘云滇95-19’和‘云滇95-20’自交F 1代,对亲本及其自交F 1代进行了抗褐锈病基因Bru 1的检测和褐锈病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云滇95-19’和‘云滇95-20’及其自交F 1代均未检测到Bru 1基因,两个自交F 1代群体对褐锈病的抗性均出现了明显的3∶1的分离比,证实了‘云滇95-19’和‘云滇95-20’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均由一对新的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为挖掘和利用长齿蔗茅抗褐锈病基因资源奠定了基础,对今后抗褐锈病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齿蔗茅 甘蔗褐锈病 遗传分析 抗病基因
下载PDF
新型配方生物制剂不同施药方法对中后期条螟白螟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文凤 单红丽 +6 位作者 王晓燕 张荣跃 罗志明 房超 毛永雷 尹炯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3期147-151,共5页
为筛选防控中后期甘蔗条螟白螟的新型配方生物制剂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72%苏云·杀单可湿性粉剂、8%氯氟氰·甲维盐悬浮剂和3.6%氯氟氰·苏云悬浮剂进行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喷施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72%苏云·... 为筛选防控中后期甘蔗条螟白螟的新型配方生物制剂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72%苏云·杀单可湿性粉剂、8%氯氟氰·甲维盐悬浮剂和3.6%氯氟氰·苏云悬浮剂进行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喷施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72%苏云·杀单可湿性粉剂、8%氯氟氰·甲维盐悬浮剂9月中旬喷施对中后期甘蔗条螟白螟螟害株和螟害节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72%苏云·杀单可湿性粉剂3000 g/hm^2和8%氯氟氰·甲维盐悬浮剂750 mL/hm^2,每公顷用药量兑水900 kg,每公顷兑飞防助剂及水15 kg,叶面喷施对螟害株率的防效可达81.3%以上,对螟害节率的防效可达88.6%以上。本研究显示72%苏云·杀单可湿性粉剂、8%氯氟氰·甲维盐悬浮剂是防控中后期甘蔗条螟白螟理想的新型配方生物制剂,可在9月中旬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剂 不同施药方法 中后期条螟白螟 防效评价
下载PDF
有机硅助剂配合化学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志明 尹炯 +1 位作者 邓军 李俊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92-95,共4页
为探索有机硅助剂配合化学农药使用对苗期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以98%杀螟丹SP (可溶性粉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胶悬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叶面喷雾法,开展甘蔗螟虫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硅助剂可降低2种农药的用量,其中,药后15... 为探索有机硅助剂配合化学农药使用对苗期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以98%杀螟丹SP (可溶性粉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胶悬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叶面喷雾法,开展甘蔗螟虫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硅助剂可降低2种农药的用量,其中,药后15 d,98%杀螟丹SP (250~500 g/hm^(2))+助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助剂防效与推荐剂量无显著差异;药后30 d,98%杀螟丹SP (375~500 g/hm^(2))+助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助剂防效与推荐剂量无显著差异。有机硅助剂改善了2种农药的防治效果及利用效率,可降低98%杀螟丹SP用量30%~50%、20%氯虫苯甲酰胺SC用量约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助剂 甘蔗螟虫 化学防治 农药
下载PDF
耿马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虫介体调查与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文凤 王晓燕 +6 位作者 仓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卢文洁 王长秘 尹炯 黄应昆 《农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9,共4页
为探明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昆虫介体及优势种群,丰富甘蔗植原体病害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制定适用于甘蔗白叶病的综合防控措施,2019年采用寻集法和扫网法对甘蔗白叶病发病最为严重的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蔗区进行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 为探明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昆虫介体及优势种群,丰富甘蔗植原体病害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制定适用于甘蔗白叶病的综合防控措施,2019年采用寻集法和扫网法对甘蔗白叶病发病最为严重的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蔗区进行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虫介体调查和巢式PCR检测分析。调查检测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 viridis)和条纹平冠沫蝉(Clovia conifer)2种昆虫介体均被检测为阳性,是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自然携带者,说明2种叶蝉可能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潜在昆虫介体;大青叶蝉若虫呈强阳性,初步确定为优势种群。鉴于目前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传播方式主要是带毒蔗种和叶蝉类昆虫介体,建议建立甘蔗无病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及时杀灭蔗园中叶蝉类昆虫介体,从源头上控制甘蔗白叶病的扩散蔓延,降低田间自然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马 甘蔗白叶病 昆虫介体 植原体 巢式PCR
下载PDF
甘蔗抗褐锈病新基因抗感病池构建及SSR多态性引物筛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燕 单红丽 +6 位作者 张荣跃 仓晓燕 王长秘 李文凤 尹炯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6期97-103,共7页
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H.Sydow&P.Sydow)引起的甘蔗褐锈病是危害中国甘蔗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鉴定和发掘抗褐锈病新基因,防止褐锈病爆发流行和保证甘蔗安全生产,本研究以杂交组合‘粤糖03-393’בROC 24... 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H.Sydow&P.Sydow)引起的甘蔗褐锈病是危害中国甘蔗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鉴定和发掘抗褐锈病新基因,防止褐锈病爆发流行和保证甘蔗安全生产,本研究以杂交组合‘粤糖03-393’בROC 24’抗感分离真实性F1代群体为材料,构建抗感基因池,合成449对引物对抗感亲本及抗感基因池进行抗、感连锁SS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25对引物在抗感亲本间有多态性,其中4对引物(SMC236CG、SCESSR0928、SCESSR0636、SCESSR2551)在抗感亲本及抗感池间有多态性,初步判定这4个SSR标记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可能与抗褐锈病新基因存在连锁关系。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抗褐锈病新基因定位、为中国甘蔗褐锈病防控及抗病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褐锈病 抗病基因 抗感病池 SSR标记
下载PDF
甘蔗蓟马为害损失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志明 尹炯 +2 位作者 李银煳 张荣跃 李俊 《甘蔗糖业》 2022年第3期20-23,共4页
为明确甘蔗蓟马对甘蔗的为害损失,应用化学防控手段控制蓟马为害,研究了蓟马为害对不同抗性甘蔗品种产量和糖分的影响,并探讨了蓟马防控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结果表明,蓟马为害对甘蔗产量和糖分会产生较大影响,其产量影响程度与甘蔗抗蓟... 为明确甘蔗蓟马对甘蔗的为害损失,应用化学防控手段控制蓟马为害,研究了蓟马为害对不同抗性甘蔗品种产量和糖分的影响,并探讨了蓟马防控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结果表明,蓟马为害对甘蔗产量和糖分会产生较大影响,其产量影响程度与甘蔗抗蓟马性相关,而糖分影响与抗蓟马性无关。其中,抗性较强品种柳城05-136和云蔗05-51产量损失为13.04%~21.06%,糖分损失为8.33%~8.40%;抗性较弱品种粤糖93-159产量损失高达40.58%,糖分损失为8.44%。从蓟马防控投入与产出关系看,越感虫品种投入产出比越大,即通过防控获得利益越大。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抗性甘蔗品种受蓟马为害后的产量和糖分损失,为蓟马防控决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甘蔗蓟马 产量损失 糖分损失 投入产出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