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与发震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袁道阳 谢虹 +10 位作者 苏瑞欢 李智敏 文亚猛 司国军 薛善余 陈干 刘炳旭 梁淑敏 彭慧 段磊 魏拾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9-244,共16页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N37.77°,E101.26°)发生了M_(S)6.9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震后现场考察确认,本次地震震中位于祁连—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冷龙岭断裂与托勒山断裂之间的构造转换部位,上述断裂均为全新...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N37.77°,E101.26°)发生了M_(S)6.9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震后现场考察确认,本次地震震中位于祁连—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冷龙岭断裂与托勒山断裂之间的构造转换部位,上述断裂均为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地震形成了两条地表破裂带,总长度约31 km.其中,北侧主破裂带主要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东起硫磺沟脑,向西穿过道沟,至下大圈沟止,长度约22 km,野外测量并经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校核后,最大水平位错量约2.6±0.3 m,并向两端逐渐衰减,宏观震中位于硫磺沟大拐弯至道沟以东一带.南西侧的次级破裂带分布在托勒山断裂东段上,东自大圈窝,断续向西过羊肠子沟,至大西沟止,长度约9 km,最大水平位错量约1.0±0.1 m,二者之间呈左阶斜列,最小阶距约1.0 km.本次地震地表破裂习性以左旋走滑为主略具逆冲分量,各次级破裂呈左旋左阶拉张或左旋右阶挤压的雁列式组合,形成了典型的走滑断错地貌,如左旋断错纹沟、河床、牧区铁丝网围栏、道路路基、车辙、便道和动物脚印等,同时还形成了典型的挤压脊或鼓包、张性裂隙和断层陡坎等,其走滑破裂样式典型而丰富.综合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展布和余震活动所反映的深部构造特征表明,其发震构造应以冷龙岭断裂西段为主,托勒山断裂东段参与,在其构造转换部位形成不连续的Y字型分叉的地震地表破裂图像.这次地震是继1986年门源M_(S)6.4和2016年门源M_(S)6.4地震沿冷龙岭北侧次级断裂活动之后,发生在冷龙岭主干活动断裂带上的一次强烈地震,未来应重点关注祁连—海原断裂带尤其是西段的大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冷龙岭断裂 托勒山断裂 地震地表破裂带 左旋走滑 发震构造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历史强震对2022年门源MS6.9地震及后续地震库仑应力触发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汤大委 葛伟鹏 +2 位作者 袁道阳 郑文俊 胡才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72-2795,共24页
本文采用Burgers黏弹性模型计算1125年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历史强震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单独和累积的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历史强震对此次门源地震黏弹性触发作用及其对后续地震的影响.结果表明:(1)1920年海原M8½级地震、... 本文采用Burgers黏弹性模型计算1125年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历史强震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单独和累积的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历史强震对此次门源地震黏弹性触发作用及其对后续地震的影响.结果表明:(1)1920年海原M8½级地震、1927年古浪M8.0级地震和1954年山丹M7¼级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的加载最为显著,分别相当于使门源地震提前7.6年、5.3年和5.2年;(2)1986年门源M_(S)6.4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的卸载作用最明显,使其发生延迟14.4年左右,2016年门源M_(S)6.4地震使2022年门源地震延迟0.4年左右;(3)2021年玛多M_(W)7.3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有较为显著的触发作用,门源M_(S)6.9地震对2022年1月23日哈拉湖M5.8级地震有触发作用,哈拉湖M5.8级地震对2022年3月17日肃南M5.1级地震及2022年3月26日哈拉湖M6.0级地震有较强的触发作用,而哈拉湖M6.0级地震又触发了2022年4月15日哈拉湖M5.4级地震.综合分析历史强震库仑应力演化结果和断层受历史地震库仑应力作用的影响,认为该区域应力积累处于较高水平,祁连山内部断层受到应力扰动时容易失稳滑动,其中门源地震区附近、祁连山西段哈拉湖北部、老虎山断裂西段、祁连山北缘断裂中段、昌马—俄博断裂中段、阿尔金断裂阿克塞段、托莱山断裂西段、鄂拉山断裂和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东段等断层段都处于库仑应力高值区域,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 历史强震 门源M_(S)6.9地震 Burgers黏弹性模型 库仑应力变化
下载PDF
活动构造研究的关键环节与发展趋势
3
作者 袁道阳 王有林 +4 位作者 李树武 王万合 李林元 邹小波 文亚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8,共12页
在简要介绍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7级以上大地震活动出现的2个新特点:一是大地震主要沿青藏地块区的巴颜喀拉活动地块边界断裂带丛集发生;二是在活动盆地内部或盆山交界地带发生了多次逆断裂–褶皱型... 在简要介绍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7级以上大地震活动出现的2个新特点:一是大地震主要沿青藏地块区的巴颜喀拉活动地块边界断裂带丛集发生;二是在活动盆地内部或盆山交界地带发生了多次逆断裂–褶皱型地震。面对新的地震活动特点以及工程建设和社会公众对防灾减灾的新需求,分析了活动构造研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或研究薄弱领域,探讨了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技术途径。一是要注重活动构造研究自身的理论提升与应用实践,包括活动断裂几何学的精细研究,注重断裂活动习性与破裂分段性相结合的运动学研究,切实加强古地震探槽和断错微地貌的互补性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应切实加强活动构造研究与构造地貌、地球物理勘探、地壳形变、地震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实践。二是强化区域活动构造研究与大震丛集迁移规律和动力学机制的认识,提升对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强震构造活动的整体认识。认真梳理和分析我国各活动地块区发生丛集地震各自的孕震构造环境和发震机制,综合历史地震和古地震详细研究结果,识别可能存在地震丛集活动的活动构造带或地震构造区,为巴颜喀拉活动块体大地震主体活动区结束之后可能的迁移地区将面对的大震灾害风险做好科技支撑。三是关注逆断裂–褶皱型地震构造研究等薄弱环节。除采用传统的活动构造研究技术之外,应结合构造地貌学开展地表地貌变形特征研究,以及开展深部地震构造探测和地震学研究等,以获取其深部结构构造特征,综合分析其深浅构造关系、构建变形模式和讨论发震机制等。重点关注上述关键技术环节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活动构造深入研究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逆断裂–褶皱型地震 地震灾害 关键环节 发展趋势
下载PDF
2021年阿克塞M5.5地震重定位及构造意义
4
作者 薛善余 谢虹 +3 位作者 袁道阳 尹欣欣 苏琦 张正模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0-551,共12页
2021年8月26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发生M5.5地震,这次地震是发生在祁连山地震构造带西段的一次显著地震。利用区域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通过CAP方法反演阿克塞M5.5主震及其M3.7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研究... 2021年8月26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发生M5.5地震,这次地震是发生在祁连山地震构造带西段的一次显著地震。利用区域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通过CAP方法反演阿克塞M5.5主震及其M3.7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研究区2021年1月1日—11月29日间的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以此分析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意义。结果表明阿克塞M5.5地震是一次以逆冲性质为主的地震事件;重定位后,地震事件呈明显的集中分布特征,阿克塞M5.5主震震源深度为14.1 km,余震序列震源深度大多分布于15~25 km。综合分析震源机制解、重定位结果以及区域构造背景,认为阿克塞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党河南山南缘断裂,未来应重点关注祁连山西段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塞M5.5地震 震源机制解 双差重定位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分类及震害分析
5
作者 苏瑞欢 袁道阳 +3 位作者 谢虹 文亚猛 司国军 薛善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7-813,共17页
为了深入分析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引发的不同类型地表破裂特征及震害现象,本文依据沿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进行的野外实地考察和无人机航拍解译,将破裂带沿线的典型同震地表破裂特征归纳为:(1)多种典型几何细结构,包括雁列... 为了深入分析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引发的不同类型地表破裂特征及震害现象,本文依据沿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进行的野外实地考察和无人机航拍解译,将破裂带沿线的典型同震地表破裂特征归纳为:(1)多种典型几何细结构,包括雁列状次级破裂、左旋左阶拉张区、左旋右阶挤压区以及树枝状、网状破裂等;(2)多种地貌标志物水平位错,包括牧区围栏、车辙印、动物脚印和冲沟冰面的左旋断错等;(3)多种类型垂直破裂,如逆冲型地震陡坎和正断型地震陡坎;(4)多种类型挤压破裂,如挤压脊和挤压鼓包;(5)不同类型张性裂缝带,如纯张性裂缝带和张剪性裂缝带.将地震引发的地质及工程震害现象归纳为:(1)跨地震断裂带的边坡垮塌失稳;(2)跨地震断裂带的公路、桥梁和隧道损坏;(3)地震断裂带附近区域的冰面鼓包、公路裂隙等形变现象.此外,对上述现象的展布特征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强调了加强跨活动断裂带时工程抗断及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的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门源M_(S)6.9地震 冷龙岭断裂 托莱山断裂 同震破裂 地震灾害
下载PDF
祁连山内部门源盆地地貌特征及构造意义
6
作者 李红强 袁道阳 +6 位作者 苏琦 文亚猛 苏瑞欢 孙浩 陈艳文 于锦超 张梨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4-841,共18页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挤压扩展的前缘部位,其典型流域地貌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的新构造活动和地貌发育演化过程。门源盆地是位于祁连山中段内部的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其发育模式和地貌特征与构造活动有着直...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挤压扩展的前缘部位,其典型流域地貌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的新构造活动和地貌发育演化过程。门源盆地是位于祁连山中段内部的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其发育模式和地貌特征与构造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探究门源盆地北缘断裂及其不同区段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及其成因,文中基于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了盆地北缘横穿山体的15条河道的面积-高程积分(HI)和积分曲线(HC),再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HI值在盆地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门源盆地北缘断裂走向转折处——老虎沟为界,其西侧河道流域的HI值整体较高,东侧HI值普遍较低;结合野外活动构造调查结果,发现老虎沟东侧断裂已经挤压扩展到盆地内部,并发育一系列的活动逆断层-褶皱带,由此推断断裂走向变化及北东向断裂导致了流域HI值的分布差异。同时,盆地内部青石嘴镇附近出现一处HI高值异常,结合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推测盆地内部存在一条隐伏断层。另外,多数河道在主断裂通过上游一定位置时出现了河长坡降指数(SL)峰值波动,说明SL波动位置与断裂通过河道位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即构造活动可以对SL产生显著影响;而处于岩性变化位置附近的波动异常,可能表明局部河段的岩性变化对SL也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表明,门源盆地北缘东、西段的地貌发育具有显著差异,主要受该区域活动构造即门源盆地北缘断裂的控制和影响,上述地貌参数是较为敏感的构造活动性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盆地 逆冲断裂 面积-高程积分 Hack剖面 河长坡降指数 构造地貌
下载PDF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地震补充研究
7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6 位作者 司国军 刘兴旺 于锦超 李红强 陈艳文 孙浩 张梨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12,共12页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存疑的云伽关或云伽镇等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重新核定了主要破坏地点及其地震烈度,修绘了地震等震线图,校核了地震震级、震中位置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公元849年地震等震线呈不对称的纺锤形,长轴方向为近东西向,短轴呈近南北向,极震区烈度可达X~X+度,震中位置大约在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即40.6°N、110.3°E,震级达(7.8±0.3)级或7级。其中,等震线南侧地震影响范围大(包括河套盆地及其以南较大区域)、震害重、烈度衰减慢,而北侧几乎无震害记载,地震烈度衰减快,影响范围小。本次地震烈度等震线属于典型的正断层地震类型,其发震构造为大青山山前断裂中西段。文章依据历史地震史料校核结果与前人基于活动断裂研究结果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大致相当。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北缘发生的公元849年地震震级约为7级,该区未来地震震级上限及其大震风险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地震 历史地震 发震构造 大青山山前断裂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S6.9级地震发震构造和地表破裂初步调查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智敏 盖海龙 +5 位作者 李鑫 袁道阳 谢虹 姜文亮 李永生 苏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0-335,共6页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强烈地震(图1),造成数人受伤,房屋倒塌,部分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被破坏或受损。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该地震的震级为MS 6.9,震中位于37.77°N,101.26°E,震源深度...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强烈地震(图1),造成数人受伤,房屋倒塌,部分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被破坏或受损。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该地震的震级为MS 6.9,震中位于37.77°N,101.26°E,震源深度为10 km(https: //www.cenc.ac.cn/cenc/dzxx/396391/index.ht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台网 地表破裂 震源深度 强烈地震 发震构造 青海省海北州 基础设施 房屋倒塌
下载PDF
酒西盆地白杨河断裂古地震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兴旺 袁道阳 +1 位作者 苏琦 苏鹤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7,共8页
白杨河断裂是酒西盆地内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断裂长约25 km,整体走向近EW,倾向N,倾角约25°。以往的研究认为白杨河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隐伏断裂,其持续的活动造成了上覆阶地变形,形成白杨河背斜。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 白杨河断裂是酒西盆地内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断裂长约25 km,整体走向近EW,倾向N,倾角约25°。以往的研究认为白杨河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隐伏断裂,其持续的活动造成了上覆阶地变形,形成白杨河背斜。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在断裂西段和中段发现连续发育的低断层陡坎,表明断裂活动已至地表。古地震探槽揭露白杨河断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2次地震事件,年代分别为距今(8.7±0.6)ka和(3.9±0.5)ka,每次地震事件的垂直断距都在约0.6 m,利用经验公式,估算震级约为6.8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河断裂 活动断裂 古地震 全新世
下载PDF
酒西盆地内部两条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兴旺 袁道阳 +2 位作者 苏琦 吴赵 柳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9,共8页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差分GPS测量和地貌年代学样品采集,对位于酒西盆地内部的阴洼山断裂和新民堡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进行了研究。阴洼山断裂发育于阴洼山东侧,总体走向315°,长约25 km;新民堡断裂整体走向300°,长约20 km,二...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差分GPS测量和地貌年代学样品采集,对位于酒西盆地内部的阴洼山断裂和新民堡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进行了研究。阴洼山断裂发育于阴洼山东侧,总体走向315°,长约25 km;新民堡断裂整体走向300°,长约20 km,二者皆为全新世活动的逆断层。通过野外考察,选择典型断错地貌进行断层陡坎测量,结合所获相应地貌面的年代数据,得到阴洼山断裂和新民堡断裂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分别为(0.08±0.02)mm/a和(0.11±0.02)mm/a。结合断裂倾角及前人研究资料,得到垂直祁连山方向酒西盆地内部断裂的地壳缩短速率约为1 mm/a,整个盆地地壳缩短速率约为2.4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盆地 阴洼山断裂 新民堡断裂 滑动速率
下载PDF
甘肃夏河断裂新活动的发现——兼论2019年夏河MS5.7地震的发震构造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波 王爱国 +4 位作者 袁道阳 文亚猛 王维桐 秦满忠 何文贵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9-644,I0002,共17页
2019年10月28日甘肃夏河MS5.7地震发生于临潭—宕昌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震中周边断裂的发育情况不明,断裂研究程度低,且无明确的地表断裂与该地震相关。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完善了震中周边断裂即临潭—宕昌断裂、夏河断... 2019年10月28日甘肃夏河MS5.7地震发生于临潭—宕昌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震中周边断裂的发育情况不明,断裂研究程度低,且无明确的地表断裂与该地震相关。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完善了震中周边断裂即临潭—宕昌断裂、夏河断裂东段和达麦—合作断裂的几何展布图像和新活动特征,结合小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综合分析并构建了夏河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夏河地震的周边断裂包括两条已知、但研究程度不高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和临潭—宕昌断裂,以及仅标绘在地质图上、活动未知的夏河断裂和达麦—合作断裂;首次发现了夏河断裂东段的新活动,活动性质兼具左旋走滑和向北逆冲,前人基于小震定位判定的发震断层(走向312°,倾向42°,倾角48°)可能是夏河断裂东段派生的一条隐伏分支,该分支在平面上与夏河断裂东段呈小角度斜交(夹角22°),在深部归并到夏河断裂,滑动方向(滑动角48°)与夏河断裂东段的活动性质(兼具逆冲和左旋)一致。夏河断裂东段在构造上可能归属于临潭—宕昌断裂西段,是西秦岭北缘断裂正花状构造的组成部分,2019年夏河MS5.7地震代表临潭—宕昌断裂西段的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甘肃夏河MS5.7地震 发震构造 夏河断裂 临潭—宕昌断裂 西秦岭北缘断裂
下载PDF
1936年天水南6级地震震害特征与发震构造
12
作者 王爱国 袁道阳 雷中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799,共12页
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系统收集整理、现场调查及烈度点评估等工作,对1936年天水南6级地震等震线重新进行了改绘,并对此次地震的震害特征、等震线特征及其与活动构造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极震区最大烈度为Ⅷ度,集中位... 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系统收集整理、现场调查及烈度点评估等工作,对1936年天水南6级地震等震线重新进行了改绘,并对此次地震的震害特征、等震线特征及其与活动构造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极震区最大烈度为Ⅷ度,集中位于天水镇及其以北地区; NEE向的礼县-罗家堡断裂中东段基本与此次地震重破坏区长轴线重合,应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由于受NWW向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与NNW向六盘山断裂带2条区域深大断裂及北部黄土区的影响,低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逆时针旋转,地震动及烈度向北衰减变缓,地震等震线呈现明显的南北衰减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6年天水南6级地震 震害特征 等震线 发震构造
下载PDF
武都—康县断裂新活动性的滑动速率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伟 刘洪春 +4 位作者 柳煜 袁道阳 邵延秀 刘兴旺 张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4-801,共8页
探究武都-康县断裂活动的定量数据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甘东南地区构造活动和运动转换关系。基于甘肃省陇南市活断层探测与地质填图研究工作,主要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调查、断错位移测量等基础方法和手段,对发现的陡坎、水系、河... 探究武都-康县断裂活动的定量数据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甘东南地区构造活动和运动转换关系。基于甘肃省陇南市活断层探测与地质填图研究工作,主要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调查、断错位移测量等基础方法和手段,对发现的陡坎、水系、河流阶地的位错等重点地貌现象进行差分GPS测量(典型位错点以薛家坡及平洛河沈家沟为例),并收集研究区及邻区白龙江一带相关阶地年代,估算出武都-康县断裂西段平均滑动速率约为1.1mm/a,东段约为1.06mm/a。根据潜在地震最大震级的评估原则与方法,利用震级M-破裂长度L经验公式,计算得到该地区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数据 滑动速率 差分GPS 典型位错点 武都-康县断裂
下载PDF
中国大陆活动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对区域动力过程的控制 被引量:42
14
作者 郑文俊 张培震 +5 位作者 袁道阳 吴传勇 李志刚 葛伟鹏 王伟涛 王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699-721,共23页
中国大陆活动构造的研究经历了近百年历程,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和显著进展,大量的针对性、专业性、目标性极强的调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奠定了中国大陆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基础成果。文章通过回顾活动构造研究历... 中国大陆活动构造的研究经历了近百年历程,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和显著进展,大量的针对性、专业性、目标性极强的调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奠定了中国大陆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基础成果。文章通过回顾活动构造研究历史,综合大量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大陆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区域动力过程的控制作用。综合认为,中国大陆特殊的构造位置,造就了复杂的构造格局,受不同方向板块运动的影响,致使现今活动构造的运动性质差异明显。从总体上看,中国大陆活动构造几何图像主要体现为由受控于区域性大断裂的不同性质和规模的活动构造共同构成。文章分区对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几何图像、运动特征及对地震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总结,并结合中国大陆动力学总体特征,以及活动构造对中国大陆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的控制作用,对重点区域动力过程及模式进行了总结。结合目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对活动构造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几何图像 运动特征 地震活动 活动地块 地球动力过程
下载PDF
2022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震害特征调查 被引量:10
15
作者 薛善余 谢虹 +3 位作者 袁道阳 李智敏 苏瑞欢 文亚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8-467,共10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冷龙岭断裂和托勒山断裂构造转换区域(37.77°N,101.26°E)。震后野外现场考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冷龙岭断裂和托勒山断裂构造转换区域(37.77°N,101.26°E)。震后野外现场考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约为26 km,整体走向NWW向,破裂性质以左旋走滑局部逆冲为主。断层错动造成的破坏形式以雁列式组合的张裂隙、张剪裂隙、挤压鼓包、断层陡坎等为主。其中,道河至硫磺沟段地表破裂最为强烈,规模大且连续性好,造成的震害最为显著,地表破裂规模向东、西两端逐渐衰减。破裂带穿过区域内多条河流,造成显著的冰面破裂变形,并沿河岸形成一系列的边坡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综合破裂带及震害规模分析,宏观震中位于道河至硫磺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门源6.9级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地震地质灾害 冷龙岭断裂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的厘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炳旭 袁道阳 +4 位作者 王爱国 何文贵 邵延秀 方良好 高效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0-780,共11页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获得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的几何特征和活动性参数。孟连断裂总体走向NE-NEE向,不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连续性较好。断裂从单侧控制着沿线的勐滨、孟连和勐马三个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断裂沿线地貌以线性较好...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获得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的几何特征和活动性参数。孟连断裂总体走向NE-NEE向,不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连续性较好。断裂从单侧控制着沿线的勐滨、孟连和勐马三个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断裂沿线地貌以线性较好的断层谷、断层崖和断层陡坎为主,并发育多级左旋位错的河流、冲沟和阶(台)地等,观测到的最小左旋位错约为7m。采用高精度Li-DAR测量方法,对4处典型水平位错地貌进行精细测量,根据获得的相应地貌面年代,得到孟连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2.2±0.4mm/a。其结果与滇西南地区其他NE向左旋走滑断裂滑动速率相当,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整体协调性。根据跨断层地质体最大左旋位错量9.5±1.8km,估算断裂开始左旋走滑的时代为距今4.7±1.6Ma左右,即中新世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连断裂 左旋走滑 走滑速率 走滑起始时间
下载PDF
滇西南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效东 王爱国 +3 位作者 袁道阳 谢虹 邵延秀 刘炳旭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7,共11页
滇西南打洛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向SE方向物质挤出的最前端,其构造活动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最新构造活动信息。通过卫星影像分析、现场追踪调查、探槽开挖、年代样品测试、断错微地貌高精度测绘等工作,对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深入... 滇西南打洛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向SE方向物质挤出的最前端,其构造活动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最新构造活动信息。通过卫星影像分析、现场追踪调查、探槽开挖、年代样品测试、断错微地貌高精度测绘等工作,对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打洛断裂是一条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晚第四纪水平滑动速率上限值为(2.5±0.1)mm/a,下限值为(0.8±0.1)mm/a,平均约(1.7±0.9)mm/a。假定断裂滑动速率基本保持恒定,根据沿断裂地质体最大位错约(11.2±0.5)km,估算其走滑活动构造转换时代应为(4.4~14.9)Ma B.P.。断裂最近一次构造活动时间为(360±30)a^(850±30)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洛断裂 左旋走滑 水平滑动速率
下载PDF
1765年甘肃卓尼—康乐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维桐 袁道阳 +1 位作者 雷中生 张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4-720,758,共8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考证、现场考察与综合分析,1765年5月1日发生在临洮南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其极震区位于卓尼、康乐交界的洮河连麓盆地附近的柳林、宗石一带,其名称应修改为卓尼—康乐地震,震级约51/2~6级,震中烈度可达Ⅷ度,极震...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考证、现场考察与综合分析,1765年5月1日发生在临洮南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其极震区位于卓尼、康乐交界的洮河连麓盆地附近的柳林、宗石一带,其名称应修改为卓尼—康乐地震,震级约51/2~6级,震中烈度可达Ⅷ度,极震区长轴方向大致与该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段的锅麻滩断裂段东端相吻合。根据野外实地调查,锅麻滩断裂在极震区附近存在新活动的地质地貌现象,出露的断层剖面揭示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向北倾的正断特征,宏观地貌上沿断裂保留有断层陡坎、冲沟左旋位错等地貌标志。结合该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本次卓尼—康乐地震发生在锅麻滩断裂段与漳县—黄香沟断裂段之间的左阶拉分区,是受区域应力影响引起断裂带在交汇部位与端点处应力集中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锅麻滩断裂带东端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尼—康乐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形构造区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亚猛 袁道阳 +1 位作者 张波 冯建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4-606,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三大块体交汇部位,发育一组以逆走滑活动为主的弧形断裂系,其新活动性强,历史及现代强震频发,是探讨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关联性的理想地区,也是检验和发展小震密集区值方法... 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三大块体交汇部位,发育一组以逆走滑活动为主的弧形断裂系,其新活动性强,历史及现代强震频发,是探讨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关联性的理想地区,也是检验和发展小震密集区值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的有利地区。本文采用甘肃省地震局对该区1970年以来1~5级地震仪器监测目录,利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共划分出21个地震密集区。通过分析每个地震密集区内小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前人对历史地震和活动构造的研究结果,综合判断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总结不同震级历史强震密集区的持续时间,给出运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校核青藏高原东北隅历史地震的限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隅弧形构造区大约66.7%的密集区对应历史强震,两者之间有较密切的关联性;且地震震级越大密集区持续时间越长,两者之间的拟合关系为:T=4.38×10^(-7)×M^(1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隅 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 历史地震离逝时间
下载PDF
The Holocene Activity Evidence of the Yema River-Daxue Mountain Fault in Western Qilian Mountain 被引量:7
20
作者 LUO Hao HE Wengui +1 位作者 yuan daoyang SHAOYanxi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569-1584,共16页
Altyn Tagh fault controls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sinistral slip rate of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fault reduces gradually where the reduction transform... Altyn Tagh fault controls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sinistral slip rate of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fault reduces gradually where the reduction transforms into the deformation within Qilian Mountain,forming a series of thrust faults and strike-slip faults.Among them,the Yema River-Daxue Mountain faul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uctural transform faults in the study area.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ies,the fault is divided into four segments,the Yema River segment,the Shibandun segment,the Liushapo segment and the Baishitougou segment,among which the former three are Holocene active faults,and the Baishitougou segment belongs to late Pleistocene fault.The excavated trenches imply a total of 6 paleoearthquake events,and at least 4 events have occurred during Holocene,whose occurrence times are 8300±700 yr BP,6605±140 yr BP,4540±350 yr BP,2098±47 yr BP,respectively.The recurrence interval is 2600±600 yr BP that is close to the lapsed time of the last one,2098±47 yr BP,which suggests that the Yema River-Daxue Mountain fault is in a high risk of major earthquakes in the future.The vertical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of the four Holocene paleoearthquake events are 100 cm,42 cm,40 cm and 50 cm,respectively,the horizontal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re 5 m,4.5-5.5 m,5-8 m and 4-5.5 m,separately,and then the reference magnitude of the paleoearthquake events is conjectured to be M7.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EARTHQUAKE earth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 reference magnitude Yema River-Daxue Mountain fault Altyn Tagh faul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