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土特征函数:概念与原理 被引量:3
1
作者 袁晓铭 卢坤玉 +2 位作者 汪云龙 袁近远 陈龙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29-2437,共9页
作为区域土特征理论研究的起点,以土力学和土动力学经典理论和实际资料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概念、原理、准则和实证。从土的经典本构模型出发,提出了双控制参数的概念,以此作为区域土特征理论的基础。提出了区域土特征函数的概念,阐明... 作为区域土特征理论研究的起点,以土力学和土动力学经典理论和实际资料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概念、原理、准则和实证。从土的经典本构模型出发,提出了双控制参数的概念,以此作为区域土特征理论的基础。提出了区域土特征函数的概念,阐明了其定义、内涵和外延,提出了包括控制性、普适性、完备性、原位性、一致性、可操作性和存在性等属性要求在内的区域土特征函数构建准则。针对常见的砂土和黏土,提出了采用N-v_(s)特征函数表征其区域土力学和工程特性的思想,给出了构建方法,阐明了其原理,通过17个国家77个地区实际N-v_(s)函数关系的分布特征,论证了砂土和黏土N-v_(s)特征函数的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的区域性特征 双控制参数 区域土特征函数 N-v_(s)特征函数
下载PDF
Study regarding typical liquefaction damage during the 2021 Maduo M_(s)7.4 earthquake in China
2
作者 yuan jinyuan Wang Yunlong +4 位作者 Ma Jiajun Zhan Beilei yuan Xiaoming Wang Lanmin Wu Xiaoy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895-908,共14页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liquefaction-induced engineering failures comes from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arthquake damage.In May 2021,the Maduo M_(s)7.4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Tibetan Pla...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liquefaction-induced engineering failures comes from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arthquake damage.In May 2021,the Maduo M_(s)7.4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of China.The most representative engineering disaster caused by this earthquake was bridge damage on liquefied sites.In this study,the mut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nti-liquefaction pre-design situation,the ground motion intensity,the site liquefaction severity,and the bridge damage state for this earthquake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or typical bridge damage on the liquefied sites.Using field survey data and the current Chinese industry code,simulations of the liquefaction scenarios at typical bridge site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pre-design seismic ground motion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during the earthquake.By combining these results with post-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results,the reason for the serious bridge damage resulting from this earthquake is revealed,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avoiding serious seismic damage to bridges built in liquefiable sites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liquefaction Maduo M_(s)7.4 earthquake bridge damage seismic code
下载PDF
基于软土场地实测记录的三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鸾 袁近远 +1 位作者 汪云龙 王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9,共8页
软土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分析方法是公认难题。以日本KiK-net强震观测台网中所有软土场地井下记录为样本,对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SHAKE2000、时域非线性方法DEEPSOIL和频率一致等效线性化方法SOILQUAKE三者在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中的可... 软土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分析方法是公认难题。以日本KiK-net强震观测台网中所有软土场地井下记录为样本,对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SHAKE2000、时域非线性方法DEEPSOIL和频率一致等效线性化方法SOILQUAKE三者在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中的可靠性进行对比检验。检验工况包括KiK-net井下台网中地表峰值加速度不小于0.05 g的所有水平软土场地的总计309台次的加速度记录,涉及24个台站,土层厚度28 m~240 m,地表峰值加速度范围0.050 g~0.580 g。对比结果表明:烈度6度和7度偏下(地表PGA在0.12 g以下)的较弱地震动下,对三类、四类和巨厚场地,SOILQUAKE、SHAKE2000和DEEPSOIL三个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与实际记录较为接近,皆可采用;烈度7度中上以上(地表PGA在0.12 g以上)的较强地震动下,无论是三类、四类和巨厚场地,DEEPSOIL和SHAKE2000计算出的地表PGA和反应谱较实际记录偏小,且随地震动强度增加差距急剧增大,甚至小于井下输入,而SOILQUAKE计算出结果与实际记录基本相当,可体现出软土场地放大作用,也证明了频率一致等效线性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SHAKE2000 时域非线性方法DEEPSOIL 频率一致等效线性化方法 SOILQUAKE 地震反应分析 软土场地
下载PDF
硬场地实测记录下几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可靠性对比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鸾 袁近远 +1 位作者 汪云龙 王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8,共8页
以日本Ki K-net强震观测台网中硬场地井下记录为样本,对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 LSSRLI-1(频域)、SHAKE2000,时域非线性方法 DEEPSOIL和频域一致等效线性化方法 SOILQUAKE等几种计算程序在硬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可靠性进行对比检验。检... 以日本Ki K-net强震观测台网中硬场地井下记录为样本,对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 LSSRLI-1(频域)、SHAKE2000,时域非线性方法 DEEPSOIL和频域一致等效线性化方法 SOILQUAKE等几种计算程序在硬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可靠性进行对比检验。检验工况包括Ki K-net井下台网中地表峰值加速度不小于0. 05g的水平硬场地的总计344台次的加速度记录,涉及5个台站,土层厚度6~50m,地表峰值加速度范围0. 050~0. 805g。结果表明:认为硬土场地以往计算方法能够体现土层放大的认识是片面的,在中强地震动情况下,现有流行方法计算出的地表响应会偏小,强地震动下会严重偏小,会给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偏于危险的输入;硬场地中烈度8度以下(地表PGA在0. 19g以下),SHAKE2000和DEEPSOIL、LSSRLI-1(频域)计算结果与实际记录差距可以接受,但烈度8度以上,计算出地表响应均较实际记录明显偏小,且随地震动强度增加差距急剧增大;硬场地中,无论何种烈度,SOILQUAKE16计算的地表加速度响应与实测相当,可体现出土层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场地 地震反应分析) 频率一致方法 SOILQUAKE SHAKE2000 DEEPSOIL
下载PDF
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技术框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袁近远 孙锐 袁晓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是我国未来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但其技术框架目前尚为空白。本文剖析了既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框架的缺欠,借鉴国际COSO风险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学风险治理的理念,提出了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的基本内涵和要点... 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是我国未来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但其技术框架目前尚为空白。本文剖析了既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框架的缺欠,借鉴国际COSO风险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学风险治理的理念,提出了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的基本内涵和要点,建立了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技术框架。研究表明,虽然目前我国工程风险管理技术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理论框架方面存在着要素不全、逻辑欠缺、隶属关系不清、用词混淆以及释义不详等不足;国际商业COSO风险管理框架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可以作为构建本文和其它领域风险管理框架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建立的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技术框架,以目标战略、性态分析和监测修订作为3个主控要素,由包括27个要素的3层架构组成,符合现代管理科学思维和逻辑,考虑因素齐全,隶属关系清晰,具有工程可操作性,并具备国际通用性特点。以性态分析作为风险的识别、评估、组合和响应的统一描述,与地震工程性态设计理念一致,也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框架逻辑混乱和要素隶属关系不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震害 风险管理 风险治理 COSO 性态分析
下载PDF
不同设防水准下场地液化震害风险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近远 王兰民 +1 位作者 汪云龙 袁晓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6-260,共15页
设防水准是决定液化灾害防御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不同设防水准下场地液化震害风险差异性认识尚少,以至于我国建(构)筑、公路、铁路、水运、电力等工程领域的抗震规范迄今仍采用基本(中震)地震动作为场地液化震害的设防指标。建立简化... 设防水准是决定液化灾害防御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不同设防水准下场地液化震害风险差异性认识尚少,以至于我国建(构)筑、公路、铁路、水运、电力等工程领域的抗震规范迄今仍采用基本(中震)地震动作为场地液化震害的设防指标。建立简化模型,以较为成熟和工程上能够接受的场地液化分析方法为基础,推导出基本(中震)地震动、罕遇(大震)地震动和极罕遇(巨震)地震动下场地液化震害风险计算公式,讨论3种设防水准下场地液化震害风险的差异性,并通过2021年我国青海玛多7.4级地震中液化震害现象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对场地液化进行大震设防的必要性。研究表明:3种不同设防水准下场地液化震害风险变化显著,随地震动作用水平增大,震害风险明显增强;就我国分布广泛的七度区和八度区内的工程场地来说,以最不利为原则,对于中震作用下接近液化、轻微液化和中等液化的场地,当考虑大震和巨震地震动作用时,场地的液化指数及其概率水平都有大幅提升,液化等级至少提高一级,大部分会提升两级,部分提高三级,发生概率则提高20%~30%,且达到高和极高风险水平;2021年玛多7.4级地震中,液化设防的地震动水平、实际遭受的地震动强度、场地液化部位和程度以及桥梁破坏部位和程度这四者之间存在良好对应关系,表明了该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和液化大震设防的必要性。从“大震不倒”和抗震韧性设防目标的一致性出发,我国相关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液化设防地震动不仅要采用基本峰值加速度,而且应将大震峰值加速度作为场地液化变形控制的设防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地震动水平 液化震害风险 玛多7.4级地震 基本地震动设防 液化大震设防
原文传递
含剧烈地震动作用不同埋深砂土液化判别统一公式 被引量:11
7
作者 袁晓铭 费扬 +4 位作者 陈龙伟 袁近远 陈同之 张思宇 王义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01-2112,共12页
震害调查和工程实践均表明,发展含剧烈地震动作用及深埋砂层下合理的液化判别方法为现代城市和重大工程抗震设防所必须。收集整理近期大地震液化新数据,剖析现有代表性液化判别方法,提出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砂土液化判别统一模型和公式,... 震害调查和工程实践均表明,发展含剧烈地震动作用及深埋砂层下合理的液化判别方法为现代城市和重大工程抗震设防所必须。收集整理近期大地震液化新数据,剖析现有代表性液化判别方法,提出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砂土液化判别统一模型和公式,以适于含剧烈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埋深砂层的液化判别。所提出的双曲线型液化判别模型,对不同深度砂层具有一致的统一表达,符合液化临界线基本特征,且能够做到深、浅砂层和高、低地震动强度作用同时兼顾,较我国规范现有模型明显合理,较国际上基于CSR理论、沿深度分四段表达的NCEER模型明显先进。新公式通过了PGA<0.9 g作用下液化砂层埋深30 m内大量实测液化数据的检验,克服了我国规范砂层埋深超过10 m时严重保守的弊端,弥补了我国规范PGA>0.4 g和砂层埋深20 m以下液化判别方法的空白,也消除了国际上NCEER方法中砂层埋深超过10 m后液化临界线出现回弯的不合理现象以及很强和剧烈地震动(0.25 g<PGA<0.9 g)作用下较为保守的缺点。提出的公式已被具有样板规范性质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修订版采纳,可为相关规范修订及工程应用提供指导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液化判别 深度一致模型 剧烈地震动作用 双曲线模型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