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效率,为评估床位资源配置合理性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的医疗运营数据为基础,利用床位利用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评价床位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床位评价指标...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效率,为评估床位资源配置合理性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的医疗运营数据为基础,利用床位利用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评价床位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床位评价指标测算各科室床位的合理区间,得出床位调整方案。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评估床位调整方案的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结果床位利用模型显示,11个(25.00%)科室属于床位效率型,11个(25.00%)科室属于床位周转型,16个(36.36%)科室属于床位闲置型,6个(13.64%)科室属于压床型。床位评价指标显示,8个科室床位数不需改变,16个科室床位数需要适当减少,20个科室床位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利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搭建床位不变、床位减少、床位增加模型。床位不变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19,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40.63%。床位减少模型的AUC=0.875,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5.00%。床位增加模型的AUC=0.913,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72.22%。结论医院整体床位利用效率较低且不同科室间床位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通过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建立的床位增加模型评估结果与床位利用模型和床位评价指标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为医院床位资源配置管理提供方法学依据,进而实现医院床位精细化管理。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少见的肾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较好,该研究旨在分析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其他亚型鉴别,以免过度治疗。方法:收集7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背景与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少见的肾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较好,该研究旨在分析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其他亚型鉴别,以免过度治疗。方法:收集7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镜下及临床特点。结果:7例患者肿块均位于肾内,切面灰红或灰黄色,实性或囊实性,镜下肿瘤组织呈腺管状、微囊状或乳头状结构,肿瘤以一种结构为主或多种结构混合存在。细胞质透明,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细胞核分级为1或2级。免疫表型:7例均表达CK7、CK8、vimentin、PAX-8、CA9和CK34βE12,Ki-67增殖指数为5%~10%,7例均不表达CD117、TFE3和CD10。对本组7例患者随访2个月至4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形态学上与多种具有透明细胞和(或)乳头状细胞的肾癌有重叠,需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效率,为评估床位资源配置合理性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的医疗运营数据为基础,利用床位利用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评价床位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床位评价指标测算各科室床位的合理区间,得出床位调整方案。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评估床位调整方案的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结果床位利用模型显示,11个(25.00%)科室属于床位效率型,11个(25.00%)科室属于床位周转型,16个(36.36%)科室属于床位闲置型,6个(13.64%)科室属于压床型。床位评价指标显示,8个科室床位数不需改变,16个科室床位数需要适当减少,20个科室床位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利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搭建床位不变、床位减少、床位增加模型。床位不变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19,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40.63%。床位减少模型的AUC=0.875,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5.00%。床位增加模型的AUC=0.913,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72.22%。结论医院整体床位利用效率较低且不同科室间床位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通过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建立的床位增加模型评估结果与床位利用模型和床位评价指标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为医院床位资源配置管理提供方法学依据,进而实现医院床位精细化管理。
文摘背景与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少见的肾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较好,该研究旨在分析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其他亚型鉴别,以免过度治疗。方法:收集7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镜下及临床特点。结果:7例患者肿块均位于肾内,切面灰红或灰黄色,实性或囊实性,镜下肿瘤组织呈腺管状、微囊状或乳头状结构,肿瘤以一种结构为主或多种结构混合存在。细胞质透明,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细胞核分级为1或2级。免疫表型:7例均表达CK7、CK8、vimentin、PAX-8、CA9和CK34βE12,Ki-67增殖指数为5%~10%,7例均不表达CD117、TFE3和CD10。对本组7例患者随访2个月至4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形态学上与多种具有透明细胞和(或)乳头状细胞的肾癌有重叠,需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