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处理对新疆黑果枸杞种子出苗的影响
1
作者 孟庆峰 岳增辉 +6 位作者 田北京 王振学 米真如 刘洪冲 任丽华 高秋美 韩加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目的]通过低温和高温2种温度环境对新疆黑果枸杞种子共同作用,对种子发芽率、启动日、发芽指数、发芽势进行研究,为其工厂化育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种子在5℃环境处理0~20 d,放入10~40℃温度环境测定种子发芽率等指标。[结果]低温处... [目的]通过低温和高温2种温度环境对新疆黑果枸杞种子共同作用,对种子发芽率、启动日、发芽指数、发芽势进行研究,为其工厂化育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种子在5℃环境处理0~20 d,放入10~40℃温度环境测定种子发芽率等指标。[结果]低温处理①种子在T_(3)环境发芽率最高65.0%,比常温种子高77.8%;低温处理③种子在T_(4)环境启动速度最快,需要4 d,比常温种子快0.8 d,发芽指数也最高5.1,比常温种子高73%;低温处理④种子在T_(4)环境发芽势最高24%,比常温种子高33.3%;低温处理③、④种子在T_(1)低温环境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结论]种子低温处理后在较高的温度环境,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黑果枸杞种子发芽率、启动速度、发芽势、发芽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黑果枸杞 低温处理 发芽率 有效积温
下载PDF
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岳增辉 《佛山陶瓷》 2023年第3期36-38,共3页
在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规范施工工艺,让工程施工质量满足施工要求。从整个建筑工程角度出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对建筑物形成有效保护,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干扰和抗腐蚀性能,减少外部环... 在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规范施工工艺,让工程施工质量满足施工要求。从整个建筑工程角度出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对建筑物形成有效保护,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干扰和抗腐蚀性能,减少外部环境对建筑物正常使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现阶段,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主要以门窗施工、墙面工程施工以及吊顶施工等内容为主。基于此,本文将在详细阐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重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装饰装修施工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墙体保温工程中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岳增辉 《佛山陶瓷》 2023年第4期110-112,共3页
本文以绿色墙体保温材料作为切入点,简要叙述绿色建筑材料的涵义及应用价值,帮助建筑企业突破固有观念,提高对绿色建材的重视。并系统性阐述多种常见绿色建筑材料在墙体保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结合材料应用期间的问题提出绿色建筑材... 本文以绿色墙体保温材料作为切入点,简要叙述绿色建筑材料的涵义及应用价值,帮助建筑企业突破固有观念,提高对绿色建材的重视。并系统性阐述多种常见绿色建筑材料在墙体保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结合材料应用期间的问题提出绿色建筑材料应用质量的提升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墙体保温工程中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跟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体保温工程 绿色建筑材料 应用
下载PDF
针刺对失眠大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3
4
作者 郭鑫 岳增辉 +2 位作者 谢菊英 吴雪芬 郑雪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外周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及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会+神门组、百会+三阴交... 目的观察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外周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及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会+神门组、百会+三阴交组和百会+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混悬液制作大鼠失眠模型,各针刺组针刺相应腧穴,每次30 min,连续7 d。ELISA检测大鼠血清NE、DA、5-H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5-HT、DA、NE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血清DA、NE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百会+三阴交组大鼠血清5-HT含量明显降低(P<0.05);各针刺组间比较,百会+神门组总体疗效优于百会+三阴交组及百会+非经非穴组。结论针刺改善大鼠睡眠结构可能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循经选穴针刺可能是影响腧穴配伍效应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失眠 循经选穴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5-羟色胺 大鼠
下载PDF
经筋刺法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 被引量:54
5
作者 刘未艾 岳增辉 +3 位作者 付磊 戴思佳 陈建宏 贺新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9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康复组(n=30)、巴氯芬组(n=30)和针药结合组(n=30)。三组均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针药结合组加经筋... 目的观察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9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康复组(n=30)、巴氯芬组(n=30)和针药结合组(n=30)。三组均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针药结合组加经筋针刺和加味芍药甘草汤口服,巴氯芬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并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基础康复组总有效率53.3%,巴氯芬组66.7%,针药结合组86.7%。三组治疗后MAS、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6.500,P<0.001),针药结合组评分最优(F>12.332,P<0.001)。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结合中医针刺和中药能更好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经筋刺法 加味芍药甘草汤 康复
下载PDF
电针对脑卒中痉挛状态大鼠黑质内多巴胺受体及其亚型含量与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郭斌 岳增辉 +4 位作者 谢志强 谢丽娜 易丽贞 陈乐乐 朱小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1期1489-1491,1518,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分析电针治疗对脑卒中痉挛状态下SD大鼠大脑黑质中多巴胺受体及其亚型的含量与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脑卒中痉挛状态(SCA)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电针阳陵泉、曲池)、假手术组、...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分析电针治疗对脑卒中痉挛状态下SD大鼠大脑黑质中多巴胺受体及其亚型的含量与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脑卒中痉挛状态(SCA)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电针阳陵泉、曲池)、假手术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8只。运用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SCA模型,行为学评分确认模型成功后开始电针治疗,连续3 d。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黑质中多巴胺(DA)含量,以及DA的D1与D2受体的信使核糖核酸的含量,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黑质中D1、D2两个亚型(DRD1 mRNA、DRD2 mRNA)的表达。结果(1)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在电针治疗前,模型组、电针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评分升高(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1)。(2)模型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DA、DRD1、DRD2含量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DA、DRD1、DRD2含量明显升高(P<0.01)。(3)模型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DRD1 mRNA、DRD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均有增加(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调节大脑黑质内DA及其受体的含量与表达,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状态 电针 黑质纹状体 多巴胺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质BDNF、TrkB、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未艾 岳增辉 +4 位作者 谢志强 谢莉娜 郭斌 王彭汉 黄麟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4-958,977,共6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受体...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3只实验大鼠通过2次随机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干预同模型组只分离不结扎不插线)、模型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结合内囊注射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制作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阳陵泉、曲池)、中药组(加味芍药甘草汤水煎剂灌胃)、针药组(电针阳陵泉、曲池+加味芍药甘草汤水煎剂灌胃)和西药组(巴氯芬溶液灌胃)7组各9只。各治疗组大鼠成模后第1天开始干预连续5 d,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和肌张力评分,检测大脑皮质中BDNF、TrkB、GABAa受体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和肌张力评分上升明显(P<0.01),BDNF、TrkB和GABAa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P<0.01);经治疗后各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其中针药组效果优于电针组和中药组(P<0.05,P<0.01)。结论: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缓解卒中后肢体痉挛,针药结合方案优于单纯电针和中药疗法,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大脑皮质中BDNF、TrkB、GABAa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肢体痉挛 针药结合 神经功能评分 肌张力评分 BDNF TRKB GABAA受体
下载PDF
针刺对于脑卒中痉挛状态大鼠皮质内多巴胺受体及其亚型含量与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斌 岳增辉 +4 位作者 谢志强 谢丽娜 王彭汉 陈乐乐 朱小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对于脑卒中疾病的痉挛状态中SD大鼠大脑皮质中多巴胺受体及其亚型的含量与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缓解脑卒中痉挛状态(SC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常规手法针刺阳陵泉、曲池)、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对于脑卒中疾病的痉挛状态中SD大鼠大脑皮质中多巴胺受体及其亚型的含量与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缓解脑卒中痉挛状态(SC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常规手法针刺阳陵泉、曲池)、假手术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8只。运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SCA模型,行为学评分确认模型成功后开始针刺治疗,连续3 d。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皮质多巴胺、多巴胺D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多巴胺D2受体信使核糖核酸的含量,通过RT-PCR检测皮质中D1、D2两个亚型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针刺组治疗前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肌张力明显增高(P <0. 01);针刺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肌张力明显降低(P <0. 01);针刺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模型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大脑皮质DRD1、DRD2含量均明显降低(P <0. 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大脑皮质DRD1、DRD2含量明显升高(P <0. 05)。模型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大脑皮质DRD1mRNA、DRD2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 01);针刺组与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DRD1mRNA、DRD2mRNA表达比较明显增加(P <0. 05)。结论通过针刺可调节大脑皮质内DA及其受体的含量和表达,从而证明了针灸对脑卒中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状态 皮质 多巴胺D1受体 多巴胺D2受体 多巴胺D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 多巴胺D2受体信使核糖核酸
下载PDF
疾病分类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启贞 张月 +4 位作者 吴玮亚 韩欣妍 岳增慧 王倩飞 胡德华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73-80,共8页
目的:构建疾病分类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选拔病案编码人员和对疾病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评价参考。方法:根据层次分析法和冰山模型理论,构建疾病分类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9位疾病分类编码专家进行咨... 目的:构建疾病分类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选拔病案编码人员和对疾病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评价参考。方法:根据层次分析法和冰山模型理论,构建疾病分类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9位疾病分类编码专家进行咨询和问卷调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值。结果:在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的疾病分类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评价体系模型。结论:疾病分类编码员选拔应以专业技能、沟通协作、学习创新能力为主,以集体融合性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分类编码 职业岗位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链路预测的iSchools联盟院校URL共引潜在关联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国廷 岳增慧 刘星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1-13,共13页
目的:探索iSchools联盟院校关联特征及潜在演进态势,为网络时代背景下iSchools联盟院校间交互结构性能的优化、互联互通引导机制的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的完善以及协同创新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以iS... 目的:探索iSchools联盟院校关联特征及潜在演进态势,为网络时代背景下iSchools联盟院校间交互结构性能的优化、互联互通引导机制的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的完善以及协同创新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以iSchools联盟院校的URL共引网络结构信息为基础,采用10项基于局部信息的相似性指标分别对无权和加权URL共引网络进行链路预测分析,对比各指标的预测性能。引入权重调节系数,剖析强弱连接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利用无权PA指标对iSchools联盟院校在网络空间中的潜在关联进行预测识别。结果:不同链路预测指标在无权和加权iSchools联盟院校URL共引网络中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iSchools联盟院校URL共引链路预测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强弱连接效应。结论:我国高校信息学院与国际院校的联系将日益密切,在iSchools联盟网络中的地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OOLS URL共引 局部信息相似性指标 链路预测 网络空间
下载PDF
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容错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增辉 贾东 王福才 《电力系统装备》 2019年第6期117-118,共2页
为了避免配电系统线路故障时出现指示信号不全无法为配电自动化主站判断与定位故障提供可靠依据的情况,分析配电自动化主站容错故障定位方法,能够从容错的角度快速找到故障位置,及时对故障做出处理。为此,本文对多种容错故障定位方法进... 为了避免配电系统线路故障时出现指示信号不全无法为配电自动化主站判断与定位故障提供可靠依据的情况,分析配电自动化主站容错故障定位方法,能够从容错的角度快速找到故障位置,及时对故障做出处理。为此,本文对多种容错故障定位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最佳的时间有效地处理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 主站 容错 故障定位方法
下载PDF
《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倩飞 宋国建 +2 位作者 岳增慧 田永晓 朱启贞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6-80,共5页
分析了《医院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及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基于智慧树平台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混合式教学实践,从混合式教学的总体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 混合式教学 在线学习 教学设计
下载PDF
电针对脑卒中痉挛状态大鼠大脑皮质中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二者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郭斌 岳增辉 +4 位作者 谢志强 谢丽娜 王彭汉 陈乐乐 朱小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5-327,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电针对脑卒中痉挛状态(SCA)大鼠大脑皮质中神经兴奋因子谷氨酸(Glu)与神经抑制因子γ-氨基丁酸(GABA)二者含量与表达的影响,从而论证针刺对SCA的缓解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 目的:观察和分析电针对脑卒中痉挛状态(SCA)大鼠大脑皮质中神经兴奋因子谷氨酸(Glu)与神经抑制因子γ-氨基丁酸(GABA)二者含量与表达的影响,从而论证针刺对SCA的缓解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电针法针刺阳陵泉、曲池),每组各8只。运用线栓法制作脑卒中痉挛状态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3d。以肌张力评分评价模型和针刺疗效,运用ELISA法分析大鼠大脑皮质中Glu、GABA的含量,RT-PCR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mGluR1a mRNA、GABABR1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组、电针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肌张力评分评分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评分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Glu含量升高而GABA含量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Glu含量明显降低而GABA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大脑皮质mGluR1a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而GABABR1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mGluR1a mRNA表达显著减弱,GABABR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针刺可调节大脑皮质中Glu低表达和GABA的高表达,从而对SCA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状态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电针 大脑皮质
原文传递
针刺调节大鼠在脑卒中痉挛状态下黑质纹状体内相关神经兴奋-抑制因子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郭斌 岳增辉 +4 位作者 谢志强 谢丽娜 王彭汉 陈乐乐 朱小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01-3203,共3页
目的:探究针刺对脑卒中痉挛状态(SCA)大鼠大脑黑质纹状体中神经兴奋-抑制因子(Glu-GABA)含量与表达的调节作用,从而论证针刺对SCA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针刺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运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 目的:探究针刺对脑卒中痉挛状态(SCA)大鼠大脑黑质纹状体中神经兴奋-抑制因子(Glu-GABA)含量与表达的调节作用,从而论证针刺对SCA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针刺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运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3d。以Zealonga评分评价模型和针刺疗效,首先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大脑黑质中Glu、GABA的含量,然后运用RT-PCR法检测黑质中mGluR1a、GABABR1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Zealonga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较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ABA含量显著降低而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GABA含量升高而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ABABR1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而mGluR1a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GABABR1 mRNA表达增强而mGluR1a 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针刺可调节大脑黑质中Glu和GABA的表达使其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说明了针刺对SCA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状态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黑质纹状体 针刺
原文传递
基于大脑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受体亚型含量与表达观察针刺对大鼠脑卒中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斌 岳增辉 +4 位作者 谢志强 谢丽娜 王彭汉 陈乐乐 朱小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7-579,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对脑卒中痉挛状态(SCA)大鼠大脑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受体亚型(D1、D2)含量与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针刺对缓解SC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阳陵泉、曲池),每...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对脑卒中痉挛状态(SCA)大鼠大脑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受体亚型(D1、D2)含量与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针刺对缓解SC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阳陵泉、曲池),每组8只。运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SCA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3d。以肌张力评分评价模型和针刺疗效,运用ELISA法分析大鼠大脑黑质中DA及其D1、D2受体的含量,RT-PCR法观察大鼠大脑D1、D2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肌张力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DA及其受体D1、D2 mRNA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DA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DA受体D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针刺可调节大脑黑质纹状体中DA受体亚型含量与表达,从而对SCA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状态 多巴胺 多巴胺D1受体 多巴胺D2受体 mRNA
原文传递
三维时空同功穴配伍理论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小茹 王富春 +4 位作者 于波 岳增辉 李铁 于明超 王之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64-2067,共4页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腧穴配伍优选及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973首席科学家王之虹教授提出了"三维时空同功穴配伍理论体系"的构想方案,为腧穴功能及配伍基础理论研究提出宏观、严谨的思路和方法,也为...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腧穴配伍优选及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973首席科学家王之虹教授提出了"三维时空同功穴配伍理论体系"的构想方案,为腧穴功能及配伍基础理论研究提出宏观、严谨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将来腧穴功能及配伍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将有益于丰富经络腧穴理论,并为针灸推拿临床医生提供系统化的腧穴优选方案。本文就"三维时空同功穴配伍理论体系"的构想框架做一系统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同功穴 配伍 理论
原文传递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using five-step pediatric tuina of Huxiang school 被引量:9
17
作者 Tang Yu-lan Liu Mai-lan +3 位作者 Yang Qian-yun Yu Jie yue zeng-hui Chang Xiao-rong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9年第5期328-335,共8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eating infantile diarrhea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with five-step pediatric tuina of Huxiang school.Methods:Us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sign,sixty eligible kid...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eating infantile diarrhea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with five-step pediatric tuina of Huxiang school.Methods:Us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sign,sixty eligible kids with diarrhea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the five-step pediatric tuina method of Huxiang school,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uina treatment.The intervention was conducted once a day,consecutive 5-day treatment as 1 course,at a 2-day interval between courses,successively for a total of 4 courses.Changes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mptoms of diarrhea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were observed,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scor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mptoms and the general score of diarrhea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were improved;the improvements in fecal form and frequency,decreased appetite,bloating after meals and fatigue and sluggishnes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five-step pediatric tuina method of Huxiang school and conventional tuina both can improv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mptoms in infantile diarrhea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while the former one can produce more significant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INA MASSAGE Pediatric Tuina DIARRHEA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Child PRESCHOOL
原文传递
Clinical studies on different acupuncture time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被引量:3
18
作者 Xue Xiao Huang Yan +1 位作者 Liu Xin yue zeng-hu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6年第6期416-419,共4页
Objective: To seek the optimal acupuncture time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provide clinical basis for optim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protocol. Methods: A total of 90 eligible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hre... Objective: To seek the optimal acupuncture time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provide clinical basis for optim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protocol. Methods: A total of 90 eligible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hree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group. Points Guanyuan(CV 4), bilateral Zusanli(ST 36) and Sanyinjiao(SP 6) were selected for patients in all three groups, with a different treatment duration: 15 min in group A, 30 min in group B and 45 min in group C. 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each group was evaluated by pain symptom scoring. Results: As for the pain symptom score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tra-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ree groups(all P〈0.05); coupl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ter-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B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both P〈0.05). As for clinical efficacy,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B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both P〈0.05), indicating that 30 min of acupuncture is the optimal du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Conclusion: With the same needling manipulation, 30 min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achieves a better efficacy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POINT Guanyuan(CV 4) POINT Zusanli(ST 36) POINT Sanyinjiao(SP 6) DYSMENORRHEA Needle Retai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