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连心:缪斯XXX号
1
作者 蒋志 yvette zhu 《艺术界》 2016年第3期126-127,共2页
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但是也说不定,我暂且把它记下来。我们终于和某个国家打起来了,在我居住的城市,每天都可以看到导弹在天上飞过,也许哪一天会掉下来一颗。我问油菜花:给我一个灵感,我现在要做一个作品。其实这是一个指令,“油菜... 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但是也说不定,我暂且把它记下来。我们终于和某个国家打起来了,在我居住的城市,每天都可以看到导弹在天上飞过,也许哪一天会掉下来一颗。我问油菜花:给我一个灵感,我现在要做一个作品。其实这是一个指令,“油菜花”是我三年前从一个家政服务公司带回家的智能机器美女(她以前只是叫“缪斯XXX号”,是我给了她这么一个乡愁般美丽的名字),我要求加了一个提供创作灵感的功能,并把这个功能提高到个人服务需求第三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XX 家政服务 智能机器 创作灵感 蒋先生 个人服务 告诉我 问过 就这样 愚者
原文传递
集体之眼——文化差异背景下的集体主观性及其美学
2
作者 胡子儿 yvette zhu 《艺术界》 2014年第4期34-36,共3页
5月31日上午,“‘集体之眼'——文化差异背景下的集体主观性及其美学”的第二场讨论会在央美美术馆报告厅举行。主持人海因茨一诺贝尔特·约克斯选择以“城市”切入艺术集体这一话题。
关键词 文化差异 主观性 集体 美学 讨论会 诺贝尔 海因茨 主持人
原文传递
社会敏感性:孤岛,边缘测试
3
作者 杨紫 yvette zhu 《艺术界》 2013年第5期66-69,共4页
对于什么事都爱扎堆儿的艺术圈而言,尽管意大利艺术家李山(亚历山大·罗兰迪)在两年内每几个月都会邀请一两位艺术家,参与他发起和策划的"社会敏感性"艺术研究项目,该项目被提及的频率却一直不甚理想.这或许是因为,项目远离北... 对于什么事都爱扎堆儿的艺术圈而言,尽管意大利艺术家李山(亚历山大·罗兰迪)在两年内每几个月都会邀请一两位艺术家,参与他发起和策划的"社会敏感性"艺术研究项目,该项目被提及的频率却一直不甚理想.这或许是因为,项目远离北京东北部艺术重镇的喧嚣,设在法国伯纳德控制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分部)亦庄偏僻的厂房里.然而,用"独善其身"来形容此项目也不恰当.按照这家生产核能电动执行器的公司的官方说法,项目的目的是"探索创造力、人际关系、社会发展的根源",以"发展公司以改革、人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血脉传统".作为公司的一个部门,项目在工厂的二楼设有办公室,这也意味着,在出纳手里领薪水的李山,此处只享受有限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敏感性 孤岛 测试 艺术家 亚历山大 艺术研究 控制设备
原文传递
故事四则
4
作者 陆平原 yvette zhu 《艺术界》 2013年第6期68-71,14,共4页
这是一个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告诉我的亲身经历。有阵子他存一间艺术中心实习,经常一个人负责看展厅。当时正展出一个录像项目.展厅地面铺着很厚的地毯,需要脱鞋进入。周末观众很多,门口始终堆着许多鞋。到了下班时间,他看到还剩下一... 这是一个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告诉我的亲身经历。有阵子他存一间艺术中心实习,经常一个人负责看展厅。当时正展出一个录像项目.展厅地面铺着很厚的地毯,需要脱鞋进入。周末观众很多,门口始终堆着许多鞋。到了下班时间,他看到还剩下一双高跟鞋,就在办公室继续等着。时间差不多过去了1个多钟头。鞋还在那里。他不耐烦地在外面喊道“有人吗?还有人吗?”半天没人应声,只好走进去找那位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高跟鞋 亲身经历 艺术中心 办公室 展厅 观众 时间
原文传递
刘韡
5
作者 蒲鸿 yvette zhu 《艺术界》 2012年第5期198-199,共2页
从主动放弃学院时期的表现风格算起,刘韡十五年来的创作历程既能看到对个体性自我的持续压制,又能觉察出另一个晦暗主体的萌动。在这个孕育过程中,个体经验是被视为一种被动的体验方式而最大化地遭到压制。因为无论是题材或主题的表... 从主动放弃学院时期的表现风格算起,刘韡十五年来的创作历程既能看到对个体性自我的持续压制,又能觉察出另一个晦暗主体的萌动。在这个孕育过程中,个体经验是被视为一种被动的体验方式而最大化地遭到压制。因为无论是题材或主题的表现,还是不同媒材的选择;无论是以异化还是以认同的方式,如果个体过于依附社会现实,这种经验将充其量成为社会意识的一种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经验 表现风格 创作历程 社会现实 社会意识 个体性 最大化 压制
原文传递
不存在的展览:D的往事
6
作者 陈玺安 yvette zhu 《艺术界》 2014年第3期58-59,共2页
第一次看到朋友D的这件装置,是在他工作室的开幕上。厂房的后方有个较低矮的隔间,走向这个没什么客人的角落,转过一个弯,就在暗室遇上了这个独自伫立的浅色装置。它看上去像是哪个酒吧的吧台,但又很私密;它的神态,像是在特别邀请谁走... 第一次看到朋友D的这件装置,是在他工作室的开幕上。厂房的后方有个较低矮的隔间,走向这个没什么客人的角落,转过一个弯,就在暗室遇上了这个独自伫立的浅色装置。它看上去像是哪个酒吧的吧台,但又很私密;它的神态,像是在特别邀请谁走上前去,若有谁应了这个邀请,不免都要近身端详一番。它的椭圆形框带着一排5瓦灯泡,中间横着一片仅供双人对望的窄仄酒台,仿佛,有了这个景框,就会把两端对坐饮酒的人隔出一个存有上的距离:你是真的,对面的人是你的倒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 虚构 工作室 瓦厂 角落 房间
原文传递
90年代文献之四:摇滚启蒙
7
作者 赵梦莎 yvette zhu 《艺术界》 2015年第6期142-149,142,共8页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摇滚记忆仅存在于高级知识分子和外国人的圈子。涉外关系的饭店、酒吧里艺术家和摇滚乐手结成了最初的友谊,在凯宾斯基大酒店、宋怀桂的马克西姆留下不少外交佳话——音乐的确属于“特权阶级”。
关键词 摇滚乐 音乐艺术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何翔宇
8
作者 鲍栋 yvette zhu 《艺术界》 2012年第5期194-195,共2页
比起之前的“可乐计划”与“椅子上的人”。何翔宇最新的个展更能够呈现出一个1986年出生的大男孩形象:热爱文玩收藏,但并不是那么充满历史文化责任感;一点不苦逼严肃,其实有些大大咧咧:一直不刻意追求什么宏大的系统,反而更在意... 比起之前的“可乐计划”与“椅子上的人”。何翔宇最新的个展更能够呈现出一个1986年出生的大男孩形象:热爱文玩收藏,但并不是那么充满历史文化责任感;一点不苦逼严肃,其实有些大大咧咧:一直不刻意追求什么宏大的系统,反而更在意的是于某个方向上做到极致;更重要的是,本性上喜欢那种放松的、有趣味的、不必绷起来的自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英语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