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麦花生间作系统作物氮素累积与转移规律 被引量:16
1
作者 冯晓敏 杨永 +5 位作者 臧华栋 钱欣 胡跃高 宋振伟 张卫建 曾昭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7-624,共8页
【目的】研究燕麦‖花生间作系统中燕麦和花生的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花生根瘤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量,明确间作花生固氮特性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规律,进一步探索间作体系下氮素的循环机理。【方法】本研究... 【目的】研究燕麦‖花生间作系统中燕麦和花生的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花生根瘤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量,明确间作花生固氮特性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规律,进一步探索间作体系下氮素的循环机理。【方法】本研究在大田不施用氮肥的试验条件下,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燕麦单作、花生单作、燕麦‖花生间作),采用传统挖根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探索燕麦与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花生根瘤的生物固氮效率以及花生体内氮素向燕麦的转移规律。【结果】与单作燕麦相比,燕麦‖花生间作体系下,燕麦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增加(P<0.05)。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燕麦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单作和间作模式下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两年平均增加了40.6%,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平均增加了49.0%。间作花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相比呈下降趋势,生育前期差异不显著,到成熟期,间作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两年平均比单作下降了20.6%(P<0.05)。开花结荚期间作花生的根瘤数和根瘤重比单作两年分别降低了21.3%和16.8%,单位质量的固氮酶活性平均降低了26.2%(P<0.05)。2011年和2012年,虽然在生理成熟期间作花生的固氮效率与单作相比分别提高了10.3%和37.1%,但花生生物固氮量分别降低了52.3%和26.3%(P<0.05)。2012年间作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率达到21.4%,转移氮量为15.3 mg/株。【结论】燕麦‖花生间作显著降低了开花结荚期花生单位质量的根瘤固氮酶活性,但提高了成熟期花生的固氮效率,促进了花生固氮能力的发挥,且在燕麦和花生共生期内,花生体内氮素可以转移到燕麦,从而增加了燕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实现地上与地下的相互调节和促进作用,因而,燕麦‖花生间作是东北农区农田生态系统优化氮素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花生间作 根瘤固氮 氮素吸收 氮素转移 ^15N同位素标记
下载PDF
基于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汪义旺 吴薛 +3 位作者 臧华东 张波 王蕊 林燕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有效解决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将STEM教育理念与"工匠精神"相融合,以应用电子技术类工科专业为例,提出基于"STEM+CS"的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列举实践案例,为高职技术技能应用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新... 为有效解决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将STEM教育理念与"工匠精神"相融合,以应用电子技术类工科专业为例,提出基于"STEM+CS"的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列举实践案例,为高职技术技能应用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工匠精神 “STEM+CS” 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提升高职工科技术技能型人才“软技能”的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汪义旺 张波 +2 位作者 臧华东 王蕊 林燕 《职教通讯》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软技能"作为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技能组成部分,针对在传统的工科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硬偏软"的现状,从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目标出发,结合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实际,对如何加强和实施工科技能人才的&... "软技能"作为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技能组成部分,针对在传统的工科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硬偏软"的现状,从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目标出发,结合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实际,对如何加强和实施工科技能人才的"软技能"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工科 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产业结构调整
下载PDF
全球水稻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贸易趋势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伟 佟越强 +4 位作者 刘棋 臧华栋 杨亚东 戚志强 曾昭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76-1784,共9页
【目的】对全球水稻主产区和主产国水稻生产及贸易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可为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基于FAO统计数据库,选取1961—2019年的水稻生产及进出口的数据,整理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的发展历程、产区分布... 【目的】对全球水稻主产区和主产国水稻生产及贸易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可为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基于FAO统计数据库,选取1961—2019年的水稻生产及进出口的数据,整理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的发展历程、产区分布、种植面积及进出口情况;并利用优势指数分析我国与其他水稻主产国在水稻生产上的差距。【结果】1961—2019年全球水稻总产量和收获面积均逐年上升,亚洲始终是全球水稻生产和贸易中心,其中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是亚洲水稻主产区,分别占全球水稻总产量的36.9%、29.8%和24.0%。尽管我国和印度的水稻总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但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印度则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非洲水稻收获面积由1961年的277.7万ha逐年递增到2019年的1711.1万ha。全球水稻的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2019年全球水稻贸易量比1961年增长近6倍,其中印度、泰国、越南和巴基斯坦是全球最大的水稻出口国,我国和部分非洲国家是全球水稻主要进口国,且进口需求急剧增加。我国由水稻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建议】平衡水稻种植面积,提升农田质量,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大水稻生产的政策支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推进稻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稻米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产 时空变化 国际贸易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应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评价裸燕麦品种在华北高寒区的适应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星宇 程静 +7 位作者 高生 李默涵 杨满霞 葛军勇 周海涛 李云霞 臧华栋 左文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6-84,共9页
为全面地评价裸燕麦在华北高寒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以及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能力,本研究应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9年6个参试品种和6个区试点进行了联合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同时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评价裸燕麦... 为全面地评价裸燕麦在华北高寒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以及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能力,本研究应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9年6个参试品种和6个区试点进行了联合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同时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评价裸燕麦区域试验,结果更为准确,结论更为全面。影响裸燕麦籽粒产量的变异来源,即基因型、环境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00910-28-4-3(G_(2))是籽粒丰产稳产性均较好的品种,其次是200910-5-2(G_(3))和200910-22-1(G_(4))。从品种区域适应性试点选择来看,内蒙古乌兰察布试点既有很好的代表性又有较强的鉴别力,为最理想的试点,崇礼狮子沟原种场和张北基地作为试点也较为理想。本研究为华北高寒区裸燕麦品种的选育推广及试点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品种适应性 试点代表性
下载PDF
基于地貌分区的近3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凯澄 韩桐 +3 位作者 臧华栋 陈阜 薄晓智 褚庆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01-2510,共10页
研究并揭示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耕地等农业资源的匹配性,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1985—2015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数据,定量分析了... 研究并揭示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耕地等农业资源的匹配性,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1985—2015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数据,定量分析了基于地貌分区的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85—2015年,平原区以占全国22.9%的国土面积生产了平均占全国42.7%的粮食,其次为山地、台地、丘陵,分别占全国的25.5%、17.2%、14.7%,且粮食生产有向平原和台地集中的趋势,近30年平原区粮食产量集中度上升了3.8%,而山地下降了4.4%。(2)在4种地貌分区中,平原区近30年平均生产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占比30.6%、63.3%、46.9%和40.7%的,而山地生产马铃薯达到了54.1%。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均呈现向平原集中的趋势,而大豆和马铃薯在丘陵、山地的集中度增加。(3)近30年不同地貌分区的粮食产量变化差异要大于播种面积变化差异,不同地貌分区的粮食生产差异加大。因此,在未来进行区域作物布局优化以及制定区域粮食生产技术策略方面,不仅要考虑到气候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也要考虑地形地貌的变化和其对农机、土壤耕作等技术的不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分异 地貌分区 集中度 中国
下载PDF
全球花生生产和贸易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冯喜梅 聂江文 +3 位作者 彭良斌 臧华栋 杨亚东 曾昭海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明确全球花生生产和贸易的时空变化对我国花生产业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用线性回归模型、集中度指数和优势指数对1961-2019年全球花生收获面积、单产、总产和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1961年,全球花生生产和贸易规模持续... 明确全球花生生产和贸易的时空变化对我国花生产业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用线性回归模型、集中度指数和优势指数对1961-2019年全球花生收获面积、单产、总产和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1961年,全球花生生产和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印度、尼日利亚、美国和苏丹是主产国,其总产占全球的70%,其中美国和印度相较中国分别具有效率和规模优势。全球花生出口竞争激烈,近年中国出口量全球占比下降;进口重心分散,中国进口量跃居全球第一。全球花生总产的增加将由依靠面积扩大转向单产提升。我国花生生产与全球主要生产国相比具有一定的效率和规模优势,但仍应加强研发提升单产并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生产 进出口贸易 集中度指数 优势指数 时空变化
下载PDF
Estimates on nitrogen uptake in the subsequent wheat by aboveground and root residue and rhizodeposition of using peanut labeled with^(15)N isotope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4
8
作者 ZHANG Kai ZHAO Jie +5 位作者 WANG Xi-quan XU He-shui zang hua-dong LIU Jing-na HU Yue-gao ZENG Zhao-ha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71-579,共9页
Leguminous crops play a vital role in enhancing crop yield and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as an organic N source for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i) quantify the ... Leguminous crops play a vital role in enhancing crop yield and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as an organic N source for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i) quantify the amounts of N derived from rhizodeposition, root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peanut residue in comparison with wheat and(ii)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he residual N on the wheat-growing season in the subsequent year. The plants of peanut and wheat were stem fed with 15 N urea using the cotton-wick method at the Wuqiao Stat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2014.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four residue-returning strategies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block design:(i) no return of crop residue(CR0);(ii) retur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of peanut crop(CR1);(iii) return of peanut root biomass(CR2); and(iv) return of all residue of the whole peanut plant(CR3). The 31.5 and 21% of the labeled 15 N isotope were accumulated in the above-ground tissues(leaves and stems) of peanuts and wheat, respectively. N rhizodeposition of peanuts and wheat accounted for 14.91 and 3.61% of the BG15 N, respectively. The 15 N from the below-ground 15 N-labeled of peanuts were supplied 11.3, 5.9, 13.5, and 6.1% of in the CR0, CR1, CR2, and CR3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Peanut straw contributes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N to the soil through the decomposition of plant residues and N rhizodeposition. With the current production level on the NCP, it is estimated that peanut straw can potentially replace 104 500 tons of synthetic N fertilizer per year. The inclusion of peanut in rotation with cerea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use of N fertilizer and enhance the system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ping system crop residues RHIZODEPOSITION ^(15)N labeling
下载PDF
山西省东北部地区3种豆科作物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9
作者 冯文豪 王希全 +4 位作者 杨国威 葛军勇 杨亚东 臧华栋 曾昭海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33-37,共5页
品种筛选和引进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方法。为筛选适宜山西省东北部地区种植的高产大豆、蚕豆和红小豆品种,2019年在山西省灵丘县开展豆科作物引种试验,对3个大豆品种(吉育86号、铁丰31号、晋豆25号)、7个蚕豆品种(冀蚕1号、临蚕6号、临... 品种筛选和引进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方法。为筛选适宜山西省东北部地区种植的高产大豆、蚕豆和红小豆品种,2019年在山西省灵丘县开展豆科作物引种试验,对3个大豆品种(吉育86号、铁丰31号、晋豆25号)、7个蚕豆品种(冀蚕1号、临蚕6号、临蚕8号、临蚕9号、临蚕10号、临蚕12号、青海13号)和5个红小豆品种(白红2号、白红5号、白红7号、白红8号、白红12号)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等进行了测定,并对3种豆科作物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中,吉育86号子粒产量最高,达到3939.4 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晋豆25号高40.3%;蚕豆品种地上部生物量均较高,其中临蚕9号地上生物量达到6250.0 kg/hm^(2),可作为绿肥或饲用作物;红小豆品种中,白红12号子粒产量最高,达到3956.8 kg/hm2。综合分析认为,在山西省东北部地区,蚕豆品种子粒产量较低、地上部生物量较高,临蚕9号适宜作为绿肥或饲用作物种植;大豆和红小豆品种子粒产量较高,吉育86号、白红12号可分别作为大豆、红小豆子粒高产豆科作物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大豆 蚕豆 红小豆 产量 农艺性状 品种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