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襄瑜 曾长青 +5 位作者 郑羽 池良杰 许超 陈鸿源 夏浩沄 吴健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5期62-64,6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70例,其中35例腹腔镜手术者为腹腔镜组,35例开放手术者为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70例,其中35例腹腔镜手术者为腹腔镜组,35例开放手术者为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合并脏器损伤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合并脏器损伤方面与开放组均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1例,2.86%)明显低于开放组(7例,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肠梗阻、腹腔积液(感染)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应用于老年患者,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同时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疗效好,应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老年患者 上消化道穿孔 并发症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患者回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特点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林达佳 吴健生 +2 位作者 曾长青 陈林昊 黄海啸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患者回肠周围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5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回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总淋巴结转移率为...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患者回肠周围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5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回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总淋巴结转移率为44.0%(114/259),而回肠周围淋巴结总体转移率仅为5.0%,其中盲肠部位肿瘤的回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14.3%。单因素分析显示回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状态在肿瘤位置(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13)、TNM分期(P<0.001)、N分期(P<0.001)、脉管侵犯情况(P=0.001)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盲肠部位的肿瘤其回肠周围淋巴结转移风险是其他部位肿瘤的6.97倍(P=0.001,95%CI:2.246~21.626),且N分期为回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回肠周围淋巴结在右半结肠癌中转移率较低,与其他部位的右半结肠癌相比,盲肠癌有较高的回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率;高N分期的右半结肠癌患者有较高的回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回肠周围淋巴结 转移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襄瑜 郑羽 +4 位作者 池良杰 许超 陈鸿源 曾长青 黄良祥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369例,其中156例应...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369例,其中156例应用ERAS模式行围术期处理(ERAS组),213例行传统围术期处理(传统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RAS组手术时间(196.68±48.65)min略短于传统组(204.92±54.00)min,但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ERAS组首次排气时间45(38)h短于传统组57(11)h(Z=-5.10,P<0.05),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2)d短于传统组7(1)d(Z=-10.54,P<0.05),术后住院天数6(2)d短于传统组8(2)d(Z=-8.78,P<0.05),住院费用(6.32±0.76)万元低于传统组(6.59±1.12)万元(t=-2.5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非计划再入院患者14例,传统组9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AS组肺部感染7例少于传统组23例(χ^2=4.80,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腹泻、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急性尿潴留、切口感染、胃瘫、肠梗阻、泌尿系感染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AS应用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远端胃 根治术
下载PDF
石仙桃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符春丹 李晓娜 +2 位作者 杨文斌 曾常青 管淑玉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建立完善石仙桃饮片质量标准。方法以石仙桃对照药材为参比,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为显色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10批石仙桃药材进行薄层鉴别;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通则测定石仙桃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质量分数。... 目的建立完善石仙桃饮片质量标准。方法以石仙桃对照药材为参比,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为显色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10批石仙桃药材进行薄层鉴别;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通则测定石仙桃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质量分数。结果以硅胶G板为固定相,环己烷-丙酮(体积比7∶5)为展开剂,在紫外灯(365 nm)下检视,石仙桃饮片薄层特征斑点清晰,分离效果最佳,特征明显;且DPPH显色后日光下检视,色谱图Rf值0.38处呈现淡黄色斑点;建议石仙桃饮片总灰分限量不得超过7.1%,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6.3%,稀乙醇浸出物质量分数不得少于12.4%。结论本研究完善了石仙桃饮片的质量标准,建立了石仙桃的生物自显影TLC鉴别方法,将质量评价与抗氧化活性相关联,为石仙桃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仙桃 鉴别 薄层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中国MSC临床试验注册阶段性特征调查分析
5
作者 曾嫦清 方钰茵 樊星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9期6-10,共5页
目的 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平台,分析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临床试验研究在我国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进行检索,将2007年建库起至2022年4月的所有与MSC相关的临床试验项... 目的 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平台,分析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临床试验研究在我国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进行检索,将2007年建库起至2022年4月的所有与MSC相关的临床试验项目纳入统计,对项目名称、研究所涉疾病/系统、研究所处阶段、注册时间、注册状态、研究负责单位地域分布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有197项MSC相关临床试验纳入统计,注册数量整体呈逐年增加趋势;注册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经费以医院资助、地方财政、国家财政资金为主;项目研究以脐带为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源,共涉及11个类别的系统相关疾病。结论 现阶段,MSC临床试验数目呈递增趋势,但存在地区间的不均衡性;我国干细胞研究者的临床试验注册观念正逐步建立,且已意识到临床注册的重要性,未来将持续促进MSC治疗的规范化和临床应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间充质干细胞(MSC)临床试验 特征调查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门静脉后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林达佳 曾长青 +2 位作者 陈林昊 黄海啸 黄良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923-192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期胃癌门静脉后淋巴结(No.12p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83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183例病例均进行标准D2淋巴结清扫+门静脉后淋巴结清扫,对No.12p...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期胃癌门静脉后淋巴结(No.12p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83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183例病例均进行标准D2淋巴结清扫+门静脉后淋巴结清扫,对No.12p淋巴结转移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9.8%)存在No.12p淋巴结转移,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Ⅲ/Ⅳ与Ⅰ/Ⅱ,P=0.008),肿瘤大小(≥6 cm与〈6 cm,P=0.001),浸润深度(pT4与pT2/pT3,P=0.049)对No.12p淋巴结转移风险比分别呈9.5倍,8.5倍及3.2倍增加。Logistics回归分析还显示No.5(P=0.002),No.12a(P=0.002)对No.12p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别呈7.5倍及7.3倍增加,另外No.12p淋巴结转移阳性与No.12p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与32.7%,P=0.042)。结论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判断No.12p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No.5淋巴结及No.12a淋巴结转移阳性提示No.12p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清扫 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安全性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襄瑜 许超 +7 位作者 陈林昊 黄良祥 曾长青 薛芳沁 郑羽 池良杰 林达佳 谢礼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 从组织学层面探讨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以28只完成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术的比格犬为研究对象,手术于盲肠根部对系膜侧打孔置入带球囊的特制造瘘管,以双线结卡压法前后固定.术后14 d拔除造瘘管后,通过消化道造影及... 目的 从组织学层面探讨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以28只完成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术的比格犬为研究对象,手术于盲肠根部对系膜侧打孔置入带球囊的特制造瘘管,以双线结卡压法前后固定.术后14 d拔除造瘘管后,通过消化道造影及解剖观察初步评估此术式的安全性;将设置缝线卡压处小肠组织作为实验段,近端非缝线卡压处小肠组织作为对照,进一步比较两段犬的小肠标本组织学染色及S-100蛋白、c-kit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情况,同时定量比较肌间神经丛、Cajal细胞(ICC)和肠壁平滑肌细胞.结果 术后14 d拔除造瘘管后,实验犬进食及排粪均正常,消化道造影提示肠管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及梗阻.术后21 d对实验犬进行解剖,见腹壁窦道口愈合良好,腹腔内窦道形成良好,肉眼下观察实验段小肠血运、形态及运动功能与均近远端非实验段肠管无区别. S-1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段与非实验段的S-100蛋白阳性细胞和"空白区"细胞形态及其分布一致;计数肌间神经丛,实验段(3.62± 1.82)个/视野,非实验段(3.27±1.62)个/视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0.20). c-kit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组c-kit阳性细胞的分布一致;对肌间神经丛内的ICC数进行计数,实验段(2.96±2.57)个/神经丛,非实验段(2.49±1.80)个/神经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P=0.07).α-SM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段与非实验段小肠组织全层肠壁平滑肌(黏肌层、纵肌、环肌等)细胞形态及分布一致;对环肌层α-SMA染色切片进行平均吸光度值检测并定量分析,实验段为0.15± 0.03,非实验段为0.14±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25).结论 从组织学角度显示,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组织学 管式造口 可控 安全性 比格犬
原文传递
The study of neighboring nucleotide composition and transition/transversion bias 被引量:14
8
作者 ZHAO Hui LI Qizhai +3 位作者 LI Jun zeng changqing HU Songnian YU Jun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6年第4期395-402,共8页
Base substitution is one of the raw fuels that produce genetic variation; drive evolution.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genome components affect mutation patterns to some extent. In order to infer the correlatio... Base substitution is one of the raw fuels that produce genetic variation; drive evolution.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genome components affect mutation patterns to some extent. In order to inf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ansition/Transversion ratio (Ts/Tv); the number of immediately adjacent A&T nucleotides, we investigated 3611007 Oryza sativa SNPs (including 45462 coding SNPs,; 242811 intronic SNPs); 32019 Arabidopsis SN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s/Tv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immediately adjacent A&T in O. Sativa; Arabidopsis. We further calculated AT2 (the number of SNPs whose immediately adjacent nucleotides are either A or T); AT0 (the number of SNPs whose immediately adjacent nucleotides are either C or G) for all 6 types of SNPs. C/G SNP of O. sativa; Arabidopsis has the highest AT2/AT0, which denotes C/G SNP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 adjacent A&T nucleotides mostly. For SNPs in O. sativa, the neighboring effect of A&T nucleotides is limited to 2 nucleotides on both sides; for SNPs in Arabidopsis, the effect extends no more than 4 nucleotides on both s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e substitution SNP Transition bias TRANSITION TRANSVERSION
原文传递
Scanning for signatures of geographically restricted selection based on population genomics analysis 被引量:3
9
作者 DENG LiBin TANG XiaoLi +2 位作者 KANG Jian WANG QingYun zeng changq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9期2649-2656,共8页
Natural selec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human evolution, has direct impact on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However, it is still unclear to what extent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has been caused by natural selection... Natural selec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human evolution, has direct impact on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However, it is still unclear to what extent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has been caused by natural selection. To explore this question, we performed a genome-wide scan with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HapMap Project. Single locus FS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frequency difference among populations in autosome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istribution of FST, we identified 12669 SNPs correlating to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1853 candidate genes subjected to geographic restricted natural selection. Further interpretation of gene ontogeny revealed 121 categories of biological process with the enrichments of candidate gen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natural selec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In addition, our analysis provides new clues as well as research method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 基因多态性 染色体 扫描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