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逆合成分析与纯有机催化室温合成4-溴查尔酮的实验设计
1
作者 廖声强 杨小祺 +2 位作者 曾几 蓝舒玲 陈连清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以4-溴查尔酮为目标分子,通过逆合成分析法,从6条路线中分析出含有5项诺贝尔奖成果的合成途径,通过对比,最后选择出2021年诺奖成果“纯有机催化”室温合成4-溴查尔酮。以新试剂L-脯氨酸为催化剂,室温下通过对溴苯甲醛和苯乙酮的羟醛缩... 以4-溴查尔酮为目标分子,通过逆合成分析法,从6条路线中分析出含有5项诺贝尔奖成果的合成途径,通过对比,最后选择出2021年诺奖成果“纯有机催化”室温合成4-溴查尔酮。以新试剂L-脯氨酸为催化剂,室温下通过对溴苯甲醛和苯乙酮的羟醛缩合反应合成4-溴查尔酮,并进行一系列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该反应具有原料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通过简单的反应,将多项诺奖成果与纯有机催化引入实验教学中,避免“照方抓药”式教学,紧贴科学前沿,深化有机合成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分析法 纯有机催化 4-溴查尔酮 室温合成 诺奖成果
下载PDF
邮轮上层建筑分段吊装评估与参数敏感性分析
2
作者 葛珅玮 曾骥 +2 位作者 贾君瑞 董小伟 陈洪钊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针对邮轮上建采用的钢板较薄,且舷侧大开孔密集,结构刚度较弱,在上建吊装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或者舾装件损伤的问题,总结邮轮上建分段吊装的评估流程,以一极地邮轮上建分段为例,开展吊装方案设计,并利用有限元对结构应力、分段整体位移... 针对邮轮上建采用的钢板较薄,且舷侧大开孔密集,结构刚度较弱,在上建吊装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或者舾装件损伤的问题,总结邮轮上建分段吊装的评估流程,以一极地邮轮上建分段为例,开展吊装方案设计,并利用有限元对结构应力、分段整体位移与舷侧开孔局部位移进行计算评估,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吊装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邮轮上建舷侧结构的局部相对位移评估十分有必要,相对于应力和整体位移,为主控因素,且垂向位移是局部位移评估的主控参量;结构应力与开孔局部位移对吊耳布置更敏感,整体位移对临时补强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轮 上建结构 吊装 局部变形 线性回归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谢阳生 孟京辉 +5 位作者 曾冀 明安刚 刘宪钊 贾宏炎 雷相东 陆元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8,共8页
[目的]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 [目的]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其中经营样地16块、对照样地4块;于2007年第一次全面调查获得本底数据之后,冬季执行目标树抚育择伐;2008年春执行6个阔叶树种4种组合的林下补植作业;2016年实施第二次目标树抚育伐;2007年后,每2年执行1次样地复测调查,共获取了7期数据。对7期监测数据的重要值指数、平均胸径和纯生长量等指标进行统计,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林分生长等方面对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人工纯林经过13 a后,林分逐步过渡到异龄复层混交林结构。林下补植的6个树种的重要值均处于前10名,林分中出现了安息香、油桐等树种的天然更新。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林的林木从5 cm起测径阶到55 cm径阶范围内均有分布,呈现出经营措施促进下快速形成混交异龄林格局的发展动态;而未作处理的对照林分依然呈同龄纯林的径级分布。就生长而言,近自然化改造林分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并且林分生长量主要集中于较大径阶林木,实现了林分价值的显著提升。[结论 ]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中,调整树种组成是最关键的经营措施;扩大径级结构分布范围是针叶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基本指标;近自然化改造显著提高了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同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发育,改善了森林土壤和生态系统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近自然化改造 树种组成 林分结构 生长动态
下载PDF
老年肿瘤高血压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吉 王莉 周学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5期470-474,共5页
老年人肿瘤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且常并存。肿瘤治疗与老年肿瘤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或恶化密切相关。高血压是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恶化肿瘤患者预后。因此,需要对老年肿瘤患者的高血压进行早期诊断、积极监测... 老年人肿瘤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且常并存。肿瘤治疗与老年肿瘤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或恶化密切相关。高血压是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恶化肿瘤患者预后。因此,需要对老年肿瘤患者的高血压进行早期诊断、积极监测和治疗,以降低他们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肿瘤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大型邮轮失火后的安全返港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玮 曾骥 +3 位作者 张贺 姜辉 樊祥雨 童曙康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4,共7页
为解决大型邮轮安全返港能力测试试验的过程复杂、试验对象单一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大型邮轮失火事故案例,综合考虑失火区域、适航能力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因素,构建大型邮轮失火后的安全返港能力评估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维度... 为解决大型邮轮安全返港能力测试试验的过程复杂、试验对象单一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大型邮轮失火事故案例,综合考虑失火区域、适航能力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因素,构建大型邮轮失火后的安全返港能力评估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维度影响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评价算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理论计算,得出评价结果。以某艘载重量13.5万t的大型邮轮为例进行综合评价,计算表明该大型邮轮失火后的安全返港能力较好,与该邮轮安全返港能力实船验证的结果相符,为大型邮轮失火后的安全返港能力的判断提供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返港 失火 大型邮轮 模糊评价
下载PDF
深层高温高压储层酸压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伟华 王瀚成 +4 位作者 唐波涛 刘良 曾冀 陈一鑫 廖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期80-84,88,共6页
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栖霞~茅口组储层具有高温,高压,裂缝较发育,横向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常规酸压工艺适应性差,施工风险大。为提高酸压施工安全性及成功率,建立井周岩石受力模型精准预测破裂压力,采用“前置自生酸、加重酸酸压... 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栖霞~茅口组储层具有高温,高压,裂缝较发育,横向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常规酸压工艺适应性差,施工风险大。为提高酸压施工安全性及成功率,建立井周岩石受力模型精准预测破裂压力,采用“前置自生酸、加重酸酸压、多级交替注入、闭合酸”的酸压改造工艺,优选配套管柱及酸液体系,有效增加施工井底压力及酸液作用距离。现场试验结果表明:L004-6与L004-X2实际破裂压力与预测值相当,破裂压力预测模型准确度高,两口井改造后分别获气127.77×10^(4)m^(3)/d和131.17×10^(4)m^(3)/d,酸压增产效果显著,为后续工艺参数优化与区块天然气资源开发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山 碳酸盐岩 高压 高温 酸压工艺 破裂压力
下载PDF
萸精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血清氧化应激有关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周曦冉 焦格娜 +2 位作者 曾己 李博瀚 沈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33-439,共7页
目的:研究萸精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 g/kg)、萸... 目的:研究萸精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 g/kg)、萸精降糖方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各9只。治疗组按相应剂量灌胃,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按体重灌胃,各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6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测定空腹血糖(FBG);连续灌胃6周后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百分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大鼠胰腺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大鼠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萸精降糖方高剂量组体重极显著升高(P<0.01);萸精降糖方各剂量组均可极显著降低FBG(P<0.01);可不同程度降低大鼠FINS、HOMA-IR水平和HbA1c百分含量,升高ISI水平(P<0.05或P<0.01);可降低血清TG、TC、LDL-C含量和MDA水平(P<0.05或P<0.01),升高HDL-C含量和SOD、GSH水平(P<0.01);萸精降糖方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升高NO、GSH-Px、CAT水平(P<0.01);萸精降糖方高剂量组外分泌腺腺泡结构较完整规则,胰岛细胞形态较规则,胰岛内细胞数量较多,排列均匀。结论:萸精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作用及修复胰腺组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萸精降糖方 2型糖尿病 血糖 血脂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1
8
作者 明安刚 刘世荣 +6 位作者 李华 曾冀 孙冬婧 雷丽群 蒙明君 陶怡 明财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7833-7842,共10页
近自然化改造作为森林新增碳汇的最有希望的选择之一,将如何通过改变林分结构影响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而影响林分固碳能力和潜力目前尚不清楚,因此,了解近自然化改造对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自然化改造作为森林新增碳汇的最有希望的选择之一,将如何通过改变林分结构影响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而影响林分固碳能力和潜力目前尚不清楚,因此,了解近自然化改造对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尾松近自然化改造林(P(CN))、马尾松未改造纯林(P(CK))、杉木近自然改造林(C(CN))和杉木未改造纯林(C(CK))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的方法,分析4种林分生物量差异,旨在揭示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显著提升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8a后马尾松和杉木林分生物量分别增加46.71%和37.24%。乔木层生物量在林分生物量总量中占主导地位(95.48%-98.82%),并对林分生态系统总生物量变化起决定性作用。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增加主要因为近自然化改造改变了林分群落结构,进而提高了乔木层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经营措施不仅可以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林分生产力,并可为增强植被固碳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化改造 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分配
下载PDF
全球降水格局变化下土壤氮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琳 曾冀 +3 位作者 李华 刘士玲 雷丽群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543-7551,共9页
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全球降水格局发生改变,降水变化势必影响土壤氮循环,从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多样性,然而不同降水变化类型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和我国降水格局变化特征,简要介绍了6... 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全球降水格局发生改变,降水变化势必影响土壤氮循环,从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多样性,然而不同降水变化类型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和我国降水格局变化特征,简要介绍了6种降水格局变化下土壤氮循环的研究方法(长期降水固定观测、野外降水控制实验、自然降水梯度、室内培养、模型和遥感),系统综述了3种降水变化类型(降水波动、干旱、干湿交替),以及降水与温度、氮沉降等交互作用对土壤氮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评估和预测未来降水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干湿交替 降水波动 交互作用 土壤氮循环
下载PDF
密度对米老排萌生幼龄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4 位作者 曾冀 蔡道雄 韦叶桥 农良书 雷渊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4,共9页
【目的】伐桩萌条保留密度是萌生林培育经营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索密度对米老排萌生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米老排萌生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方法】以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伐桩萌条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目的】伐桩萌条保留密度是萌生林培育经营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索密度对米老排萌生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米老排萌生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方法】以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伐桩萌条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计了3种留萌处理(TCA:保留1株/桩,TCB:保留2株/桩,TCC:保留3株/桩),3次重复,共9块固定样地;基于固定样地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3种不同密度米老排萌生幼林的生长及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1)除萌后1~3.5年,密度对萌生林平均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影响显著(P<0.05),对萌生林优势木胸径总生长量与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影响极显著(P<0.01)。(2)萌生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和优势木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峰值均出现在第2年;林分平均胸径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在3~4年之间,而林分平均树高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则在2~5年间。(3)第2年后,萌生林优势高和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呈明显递减趋势。(4)萌生林直径分布遵从单峰正偏山状分布,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使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萌生林的直径分布拟合效果良好。【结论】前5年为萌生林径向生长和高生长的旺盛期,合理保留密度及幼林抚育对萌生林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每伐桩保留1~2株萌条的除萌措施,对提高萌生林优势木比例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米老排 天然更新 萌生更新 除萌 幼林生长 直径分布
下载PDF
川中地区秋林区块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高强度体积压裂之路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有成 韩旭 +3 位作者 曾冀 周长林 周朗 陈伟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99,共8页
为了解决四川盆地中部秋林区块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体积压裂改造的难题,探索高强度体积压裂技术的适应性,选取该区块沙溪庙组致密砂岩露头岩样,开展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并采用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的产量预测模型对... 为了解决四川盆地中部秋林区块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体积压裂改造的难题,探索高强度体积压裂技术的适应性,选取该区块沙溪庙组致密砂岩露头岩样,开展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并采用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的产量预测模型对水平井分簇射孔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基于控液提砂模式,在该区域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三轮先导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秋林区块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欠发育,水力压裂裂缝形态以对称双翼裂缝为主,难以形成复杂裂缝网络,并且储层具有中等—偏强水敏性,常规的体积压裂在该区域储层改造中不适用;②高强度体积压裂技术的内涵是通过段内多簇射孔形成多条独立的双翼裂缝,实施控液提砂的加砂模式,在保证高强度加砂的前提下减少入井液量,从而降低入井流体对地层的伤害;③秋林207-5-H2井压裂段数为10段,每段7~12簇,施工排量介于16~18 m^(3)/min,按照控液提砂模式累计泵注滑溜水12146 m^(3)、支撑剂4170 t,该井压裂后测试气产量达83.88×104 m^(3)/d,天然气无阻流量达214.05×10^(4)m^(3)/d;④随着簇间距减小,累计产气量逐渐提高,但当簇间距小于15 m以后,累计产气量增幅变小;⑤当加砂强度低于6 t/m时,随着加砂强度增大,水平井千米改造段长测试气产量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加砂强度超过6 t/m后,随着加砂强度增大,千米改造段长测试气产量上升不明显;⑥随着井眼轨迹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夹角增大,千米改造段长测试气产量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水力裂缝与井眼呈近垂直的情况时,获得的有效泄流面积最大,千米改造段长测试气产量也最高。结论认为,该区高产井的压裂模式为:大夹角井眼轨迹、10 m左右射孔簇间距、5 t/m加砂强度、大排量滑溜水+组合粒径支撑剂连续加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体积压裂 高强度加砂 多簇射孔 滑溜水 秋林区块 中侏罗统沙溪庙组 四川盆地中部
下载PDF
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3 位作者 曾冀 安宁 李洪果 雷渊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共10页
【目的】基于米老排树种生物学特性,探索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天然更新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计3种采伐处理(TA:带状皆伐作业,皆... 【目的】基于米老排树种生物学特性,探索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天然更新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计3种采伐处理(TA:带状皆伐作业,皆伐迹地带宽约为100 m,顺坡长度大于100 m,两侧不采伐保留带宽度均不少于30 m;TB:沿顺坡方向带式渐伐,渐伐带宽约50 m,渐伐后林分保留密度120~150株/hm^2;TC:皆伐,作业面积4.0 hm^2)和1种对照CK处理(沿顺坡方向,保留宽度为50~100 m的不采伐保留带),每个处理布设3块样地。基于数据处理系统(DPS14.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对米老排人工林不同采伐作业后天然更新幼树的更新密度、更新频度、生长等进行分析。【结果】(1)在采伐与抚育作业2年后,所有采伐处理迹地天然更新幼树(树高>1.3 m)的更新效果均可达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更新密度大于3000株/hm^2,更新频度大于60%),但仅有TC处理种子更新幼树的更新效果达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2)在带状皆伐迹地内,米老排天然更新效果随林缘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仅能在距林缘18 m范围内(单侧林缘距离范围)达到天然更新良级标准。(3)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前者米老排天然更新的效果远高于后者。(4)在0~10 m尺度内,米老排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多为非单一的分布类型,并呈规律性变化(先呈聚集分布,随后再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结论】(1)在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样地之间,采伐与抚育措施对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类型影响不明显,对促进种子更新幼树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改变种子更新幼树的径级分布作用明显。(2)在米老排人工林落种高峰期(其落种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外的带状皆伐作业,其作业的带宽宜控制在36 m内。(3)光照是影响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幼树建成的关键因子,利用米老排人工林的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落种在空旷地易萌发),采用皆伐、渐伐与带状皆伐均可有效实现其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方式 米老排人工林 天然更新 更新密度 更新频度 空间分布 径级结构
下载PDF
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4 位作者 曾冀 李忠国 庞圣江 郝建 赵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3,共5页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分布为聚集分布(P<0.01);(3)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数量和频度,可达到森林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亦符合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成林的验收标准;(4)种子天然更新幼树树高的分布近似正偏山状的weibull密度函数;(5)在米老排人工林皆伐作业后1.5年左右,对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进行间苗定株较为适宜;(6)对米老排人工林适时适地的采用小面积皆伐、非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剩余物、保护和利用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方式,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人工林 皆伐迹地 天然更新 空间分布格局 树高结构
下载PDF
水力压裂致套管剪切变形机理及套变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22
14
作者 路千里 刘壮 +4 位作者 郭建春 何乐 李彦超 曾冀 任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401,共8页
针对天然裂缝滑移导致页岩气井压裂易出现套管变形(简称套变)问题,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面受力模型,并采用复变函数建立了套变量计算模型,开展井筒剪应力、套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裂缝逼近角与井筒逼近角对井筒剪... 针对天然裂缝滑移导致页岩气井压裂易出现套管变形(简称套变)问题,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面受力模型,并采用复变函数建立了套变量计算模型,开展井筒剪应力、套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裂缝逼近角与井筒逼近角对井筒剪应力影响显著,在威远页岩气田现场常见井筒逼近角(近90°)条件下,裂缝逼近角为20°~55°(或其补角)时,井筒剪应力大,套变风险高;(2)当裂缝未完全撑开时,井筒剪应力与缝内流体压力正相关、与摩擦系数负相关;当裂缝完全撑开时,井筒剪应力与天然裂缝面积正相关;(3)弹性模量越低,裂缝越长,套变程度越严重;泊松比对套变量影响较弱;套变量随裂缝逼近角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裂缝逼近角为45°时达最大值;(4)裂缝逼近角一定时,可适当调整井筒逼近角以避免井筒受到高剪应力,合理控制缝内流体压力可以降低套变风险;套管所受剪应力通常远大于套管抗剪强度,提高套管强度或固井质量对降低套变风险作用有限。经现场井径测井数据验证,套变量计算模型可靠,可用于建立套变风险程度分析图版及计算套变量,为压裂设计中快速预判水平井套变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水力压裂 天然裂缝 裂缝滑移 套变机理 套变量 风险控制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阔叶树种的生长动态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冀 雷渊才 +2 位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蔡道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69,81,共7页
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的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规律,筛选适宜的套种树种,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支撑。2008年2月于1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采伐,即保留密度分别为225(Ⅰ)、300(Ⅱ)、375(Ⅲ)和450(Ⅳ)株/hm2... 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的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规律,筛选适宜的套种树种,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支撑。2008年2月于1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采伐,即保留密度分别为225(Ⅰ)、300(Ⅱ)、375(Ⅲ)和450(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后至2016年每2年测定1次,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对不同强度采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采伐强度显著影响林下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其中大叶栎和灰木莲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红椎的胸径和冠幅的生长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减小,而红椎、格木的树高生长受采伐强度影响不大;格木的胸径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生长在套种第7年之前受采伐强度影响不大,此后其生长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减小;香梓楠的胸径生长则一直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增大。大叶栎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灰木莲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树高生长高峰出现在套种后第3年;红椎、灰木莲、香梓楠的胸径生长高峰出现在第5年;格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冠幅生长高峰出现在套种后第9年。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动态表现为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大叶栎、红椎、灰木莲的生长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香梓楠、格木受采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综合比较5种套种树种的生长特性,在桂西南开展马尾松中龄林近自然化改造,选用大叶栎、红椎、灰木莲进行林下套种,宜采用采伐强度Ⅰ、Ⅱ,而套种香梓楠、格木则宜采用采伐强度Ⅲ、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套种 阔叶树 生长动态
下载PDF
2016年中国多中心社区成人患者呼吸道3种常见临床分离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春江 张菲菲 +16 位作者 王占伟 卓超 梁宏洁 徐雪松 福泉 贾伟 倪语星 金炎 胡必杰 曹彬 王利君 胡志东 曾吉 季平 吴安华 张嵘 王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目的调查2016年全国16所医院社区成人患者呼吸道3种常见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全国16所医院分离的591株社区成人患者呼吸道分离菌,其中肺炎链球菌298株,流感嗜血杆菌222株,卡他莫拉菌7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和肉汤微... 目的调查2016年全国16所医院社区成人患者呼吸道3种常见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全国16所医院分离的591株社区成人患者呼吸道分离菌,其中肺炎链球菌298株,流感嗜血杆菌222株,卡他莫拉菌7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抗菌药物对这3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按照肺炎链球菌口服青霉素的折点判定标准,62.8%(187株)的肺炎链球菌为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超过85.9%(256株),对口服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54.7%~64.1%(163株~191株),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6.3%(287株)和97.3%(290株)。PNSP株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青霉素敏感菌株(PSSP)。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洛、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分别为33.8%、33.8%和42.8%,对其余受试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超过60%;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35.6%(79/222),且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克拉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株。卡他莫拉菌对除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外的抗菌药物都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受试的大环内酯类和口服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但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仍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细菌耐药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 耐药性监测
下载PDF
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林密度调控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继新 雷渊才 +4 位作者 曾冀 李忠国 李武志 农良书 赵总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9-466,共8页
为探索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及密度效应,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米老排皆伐迹地不同密度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间苗作业后1.0~3.5 a,未间苗抚育林分(ck)与间苗抚育林... 为探索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及密度效应,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米老排皆伐迹地不同密度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间苗作业后1.0~3.5 a,未间苗抚育林分(ck)与间苗抚育林分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上差异显著;但各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差异不显著。间苗处理提高林分平均生长水平和减小林分径阶分化程度的作用明显。(2)间苗抚育林分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与密度呈负相关;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第2年,间苗抚育林分出现在第2~4年。前5 a为种子更新林径向生长的旺盛期,间苗抚育保留合理密度对林分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3)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2~3年相交,而间苗处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仍未相交;林分优势木前5 a的高生长处于旺盛期。(4)未间苗抚育和间苗抚育的林分径阶分布类型不同,前者呈倒J型分布,后者近似正态分布,间苗处理改变林分径阶分布的类型、峰值和分化程度作用明显。(5)在间苗抚育后第3.5年,密度较低林分的平均生长量优于密度较高处理林分。(6)充分利用米老排种子成熟期、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通过科学的采伐期、采伐方式、迹地剩余物清理方式和迹地更新林的间苗抚育措施,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和促进其更新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米老排 皆伐迹地 种子 天然更新 幼林生长 密度效应 间苗抚育
下载PDF
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继新 李忠国 +3 位作者 马跃 曾冀 安宁 陈东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7-904,共8页
【目的】探索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机理,为其天然更新的利用和人工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环境因子的调查及米老排种子萌发的控制性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分析光照(CK1,自然... 【目的】探索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机理,为其天然更新的利用和人工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环境因子的调查及米老排种子萌发的控制性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分析光照(CK1,自然全光照,T1~T4处理分别为1~4层遮荫,37.3%、15.5%、4.2%和1.6%自然光照)、凋落物物理性质(覆盖方式)(A1和A2处理,种子分别在凋落物下方和上方)、凋落物浸提液浓度差异对米老排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郁闭米老排人工林中,无论是米老排树种或其他树种天然更新的效果均不良[幼树(树高h>1.3 m)的更新密度<330.0株/ha,更新频度<13.0%]。林下微环境类型对米老排天然更新的影响明显,其微环境类型更新频度的排序为裸露地表>草本>凋落物>岩石,在凋落物覆盖的微环境中,其更新频度低于30.0%。在不同遮荫处理中,米老排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萌发指数和萌发初始日的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凋落物覆盖对米老排种子萌发的效果(萌发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平均萌发时间)影响不显著,但种子萌发起始日均大于CK1;种子处于凋落物上方的A2处理,其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萌发指数和萌发起始日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P<0.05)。米老排凋落物浸提液对米老排种子萌发有“低促高抑”化感作用,其中,高浓度浸提液(B1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萌发指数有强烈抑制作用(|RI|>0.50),低浓度浸提液(B2、B3和B4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萌发指数的化感作用为微弱等级(|RI|≤0.30)。【结论】种子萌发受凋落物隔离的物理障碍作用显著;光照不是影响米老排种子萌发的限制性因子,而是米老排幼树建成的关键影响因子;高浓度的凋落物浸提液对米老排种子萌发、幼苗胚根的生长及胚根与胚轴比值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米老排凋落物的物理机械障碍是阻碍其种子萌发及幼苗定居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人工林 天然更新 遮荫处理 种子萌发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套种阔叶树种的生长动态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冀 朱雪萍 +2 位作者 唐继新 廖树寿 卢立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3,共7页
15年生杉木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间伐,保留密度分别为375(Ⅰ)、488(Ⅱ)、594(Ⅲ)和732(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 15年生杉木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间伐,保留密度分别为375(Ⅰ)、488(Ⅱ)、594(Ⅲ)和732(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后至2016年每2 a测定1次,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对不同强度间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杉木林下套种第3年,大叶栎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灰木莲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树高出现生长高峰;第5年,红椎、灰木莲、香梓楠的胸径出现生长高峰;第9年,格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冠幅增长量最大。2)套种5个阔叶树的3个方面(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总体表现看,其生长速度最快为大叶栎,其次为红椎、灰木莲,再次为香梓楠,最慢为格木。3)杉木间伐强度对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大多表现为中度间伐强度优于强度和弱度处理,但并未呈现明显规律。香梓楠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最慢,大叶栎则生长最快;大叶栎在间伐处理Ⅱ(488株·hm-2)下套种优于其余3个间伐处理,格木则适合在间伐处理Ⅰ(375株·hm-2)下套种,红椎、灰木莲和香梓楠适合在间伐处理Ⅲ(594株·hm-2)下套种。大叶栎、红椎和灰木莲适合在间伐处理Ⅰ和Ⅱ下套种;香梓楠和格木适合在间伐处理Ⅲ和Ⅳ下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套种 阔叶树 生长动态
下载PDF
土壤理化性质对红锥人工林生长及心材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光金 贾宏炎 +5 位作者 徐建民 牛长海 曾冀 蓝敢 朱茂锋 李武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7,共10页
[目的]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红锥人工林生长及心材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红锥人工林的立地选择和高价值心材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红锥中龄林和近熟林内设置9块20 m×30 m的样地... [目的]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红锥人工林生长及心材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红锥人工林的立地选择和高价值心材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红锥中龄林和近熟林内设置9块20 m×30 m的样地,选取样地内优势木进行解析,分析其生长和心材特征,并采集0~20、20~40、40~60、60~100 cm 4个土层的土样,分析其理化性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红锥人工林生长及心材形成的影响。[结果]2个龄组红锥心材直径比分别为24.27%和49.33%,高度比分别为44.99%和45.99%,材积比分别为6.88%和14.94%。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近熟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关联度最高,而中龄林的这些指标与非毛管空隙度和全磷含量的关联度最高。中龄林和近熟林心材特征与速效钾、全钾和有效磷含量的关联度最高。[结论]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是影响红锥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因子,土壤速效钾、全钾和有效磷含量是心材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土壤理化性质 心材形成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