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声子晶体的声发射波源检测概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红豫 曾祥兴 张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3,共9页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检测就是利用采集和分析声发射现象所产生的信号从而实现对材料进行无损评价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实时监测并定位破坏源的能力但是由于检测过程中声发射源信号未知,因此评价检测可靠性的检测概率(probability ...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检测就是利用采集和分析声发射现象所产生的信号从而实现对材料进行无损评价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实时监测并定位破坏源的能力但是由于检测过程中声发射源信号未知,因此评价检测可靠性的检测概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OD)研究仍然是空白。进一步来说,在利用声发射监测损伤过程时,声发射波源直接决定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波源的检测概率可以成为量化声发射检测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确定声发射波源的检测概率,利用声子晶体(phononic crystals,PCs)的特性,通过部署声子晶体形成物理带隙,滤除噪声信号,从而获得铝合金试件在紧凑拉伸试验下由于疲劳裂缝活动而引起的声发射信号,最终确定声发射源的检测概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检测概率会随着疲劳裂缝扩展而提高,但裂缝长度达到一定值后开始下降,最终趋于一个平稳值,另外通过设置阈值和选择适当的滤波器,能有效提高检测概率,保证声发射评价结构损伤的有效性。该研究对声发射源识别和检测可靠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AE) 检测概率(POD) 声子晶体 疲劳裂缝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的装配式灌浆套筒剪力墙疲劳损伤演化的量化评价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巍娜 方振民 +2 位作者 曾祥兴 刘其舟 张璐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194,200,共10页
为量化评价装配式灌浆套筒剪力墙疲劳破坏特性,本研究提出使用声发射技术实时监测装配式灌浆套筒剪力墙在受到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全破坏过程,识别出不同阶段的损伤特性,并提取了与之相对应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利用解析声发射源的特征量化描... 为量化评价装配式灌浆套筒剪力墙疲劳破坏特性,本研究提出使用声发射技术实时监测装配式灌浆套筒剪力墙在受到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全破坏过程,识别出不同阶段的损伤特性,并提取了与之相对应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利用解析声发射源的特征量化描述了剪力墙的损伤破坏行为。对两组不同套筒布置形式和不同主筋直径的装配式灌浆套筒剪力墙试件进行往复荷载试验,并对剪力墙试件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首先,基于得到的声发射数据和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在循环加载过程中装配式灌浆套筒剪力墙损伤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剪力墙体弹性压密微裂纹开展阶段;(2)剪力墙裂纹开展阶段;(3)剪力墙体破坏阶段。且声发射指标相较于传统的力学指标对于损伤过程的识别和描述更加灵敏。当监测到声发射定位点大量集中在剪力墙底部受压区,则表示剪力墙试件最终破坏形式为剪压破坏;当监测到声发射定位点大量集中在剪力墙两侧及两端,则表示剪力墙试件最终破坏形式为弯剪破坏。其次,将两组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可得,主筋双排布置且直径更大的装配式灌浆套筒剪力墙试件具有更好的性能。最后,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损伤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源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可以量化剪力墙的损伤过程,并为损伤提出预测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装配式灌浆套筒剪力墙 损伤识别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认知负荷理论下民警反恐处突虚拟现实实战训练设计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祥星 何睿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6-80,89,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引入到民警反恐处突实战训练当中,但设计者存在着对训练者的认知水平认识不清、信息量失度等问题,缺乏对训练者认知负荷的考虑。因此,在虚拟现实技术实战训练设计中需以训练者为中心,考虑其知识结构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引入到民警反恐处突实战训练当中,但设计者存在着对训练者的认知水平认识不清、信息量失度等问题,缺乏对训练者认知负荷的考虑。因此,在虚拟现实技术实战训练设计中需以训练者为中心,考虑其知识结构水平;利用各种虚拟手段,发挥通道效应;恰当呈现情境信息,避免注意力分散;虚拟情境设计和任务操作简单明了,防止冗余等策略来避免认知负荷超载,加强实训效果,提升实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负荷 反恐处突 虚拟现实技术
下载PDF
人质危机谈判中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形成与应对
4
作者 曾祥星 丁勇 陈瀚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7-92,共6页
斯德哥尔摩效应是人质在被劫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依赖和帮助劫持者的病态心理情结。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形成有着人质自身的心理机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并大致经历恐惧、不安、同情三个阶段。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形成可以从需求理论、认知... 斯德哥尔摩效应是人质在被劫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依赖和帮助劫持者的病态心理情结。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形成有着人质自身的心理机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并大致经历恐惧、不安、同情三个阶段。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形成可以从需求理论、认知失调、心理防御机制、从众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在人质危机谈判中,警方可以通过突破劫持者心理防线、消除人质对劫持者的认同意识、阻断人质间斯德哥尔摩效应传染链、控制谈判节奏等方法来应对斯德哥尔摩效应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质危机谈判 斯德哥尔摩效应 诱发因素 形成过程 应对策略
下载PDF
羟乙基硬脂酸酰胺工业化合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祥行 陈淇 吴勇圣 《塑料助剂》 CAS 2023年第5期20-23,共4页
将硬脂酸与单乙醇胺直接反应制得羟乙基硬脂酸酰胺,进行了合成路线、催化剂优选、工艺技术条件优化等研究,并在工业化合成装置上进行了生产,制得了酸值低、胺值低、色泽浅、熔点高的高品质、高稳定性工业化产品。
关键词 羟乙基硬脂酸酰胺 合成 催化剂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现场各层群人员心理行为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勇 曾祥星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4-27,共4页
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重要类型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目的和归属,其行为常表现为自我觉察的丧失和极端行为。群体性事件现场人员可由围观层、附合层、核心层等三个不同层群构成,为了对群体事件进行有... 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重要类型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目的和归属,其行为常表现为自我觉察的丧失和极端行为。群体性事件现场人员可由围观层、附合层、核心层等三个不同层群构成,为了对群体事件进行有效的现场管控,需充分了解不同层群人员行为背后深层的心理特征,把握其心理状态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不同层群 心理行为
下载PDF
Heterologous interactions between NS1 proteins from different 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s/strains
7
作者 LI WeiZhong ZHANG Heng +6 位作者 WANG GeFei ZHANG Chi zeng xiangxing LIU Hui CHEN XiaoXuan XU YanXuan LI KangSh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6期507-515,共9页
Non-structural protein 1 (NS1) of the influenza viru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odulating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nd facili- tating virus replication. The formation of a homodimer or an oligomer is necessary for NS... Non-structural protein 1 (NS1) of the influenza viru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odulating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nd facili- tating virus replication. The formation of a homodimer or an oligomer is necessary for NSI to exert its function efficiently.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NS 1 protein from the A/Shantou/602/06(H3N2) virus (herein abbreviated as NS32) was found to interact with NS1 from A/Shantou/169/O6(H1N1), A/Chicken/Guangdong/1/05(HSN1) and A/Quail/Hong Kong/G1/97(H9N2) (abbre- viated as NS11, NS51 and NS92, respectively) viruses, although NS32 shares 17.4%-20.9% sequence diversity with NS11, NS51 and NS92.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heterologous interactions between NS1 proteins from different influenza A virus sub- types/strains may be a common event during co-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uenza A virus NS1 protein heterologous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