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蛄可食组织中镉和砷的形态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艳芳 康绪明 +4 位作者 宁劲松 翟毓秀 尚德荣 丁海燕 盛晓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2-287,共6页
为揭示虾蛄可食组织中镉和砷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分别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虾蛄可食组织(肌肉和性腺)中镉和砷的总量及其形态。结果显示,虾蛄对镉具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实验采集的样... 为揭示虾蛄可食组织中镉和砷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分别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虾蛄可食组织(肌肉和性腺)中镉和砷的总量及其形态。结果显示,虾蛄对镉具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实验采集的样品可食组织中总镉超标率达100%且总镉含量与雌雄性别无相关性,其中性腺组织中总镉含量约为肌肉组织的10倍,形态分析显示大部分样品中毒性最高的无机离子态镉占总镉百分比低于20%,且各组织中的无机离子态镉与总镉呈显著正相关。虾蛄可食组织中总砷含量较高且与雌雄性别无相关性,性腺组织中的总砷含量普遍高于肌肉组织。实验采集的所有虾蛄样品可食组织中均检出三价无机砷和五价无机砷,部分样品和组织中检出一甲基砷和二甲基砷,其中肌肉组织中无机砷含量最高为0.46 mg/kg,未超出国家标准限量值,无机砷占总砷百分比范围为1.71%~6.14%,可食组织中无机砷含量与总砷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砷甜菜碱是虾蛄可食组织中的主要砷形态。因此针对虾蛄高富集镉和砷的特性,亟需在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开展镉和砷的生物利用率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标准限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蛄 形态分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虾夷扇贝柱菌群结构及腐败优势菌 被引量:11
2
作者 江艳华 王联珠 +4 位作者 许东勤 李风铃 翟毓秀 张媛 姚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40-145,共6页
为揭示虾夷扇贝柱的菌群结构及腐败优势菌,通过对宏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虾夷扇贝柱新鲜和腐败样品的菌群结构,同时对可培养细菌菌群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新鲜和腐败样品可培养细菌菌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对宏基因... 为揭示虾夷扇贝柱的菌群结构及腐败优势菌,通过对宏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虾夷扇贝柱新鲜和腐败样品的菌群结构,同时对可培养细菌菌群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新鲜和腐败样品可培养细菌菌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对宏基因组测序后获得的新鲜虾夷扇贝柱中细菌菌群多样性丰富,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有Candidatus kuenenia(10.73%)、弧菌属(Vibrio,8.15%)、别弧菌属(Aliivibrio,7.38%)、芽孢杆菌属(Bacillus,7.20%)和未分类菌(unclassified,16.08%);4℃的腐败优势菌为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46.91%)、别弧菌属(36.82%)和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11.01%),15℃的腐败优势菌为发光杆菌属(46.97%)和别弧菌属(43.33%),25℃的腐败优势菌为发光杆菌属(41.94%)、别弧菌属(23.10%)、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18.61%)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10.60%)。对可培养细菌菌群基因组测序后发现,新鲜样品可培养细菌菌群多样性大大降低,大部分为假交替单胞菌属(89.46%),在25℃腐败后,可培养的腐败优势菌为弧菌属(50.98%)、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17.43%)和乳酸菌属(10.68%)。本研究揭示了虾夷扇贝柱新鲜及腐败样品的菌群结构特征及腐败优势菌,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对虾夷扇贝柱品质劣化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柱 高通量测序 菌群多样性 腐败优势菌
下载PDF
1株副溶血性弧菌裂解性噬菌体VpJYP2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江艳华 王联珠 +4 位作者 李风铃 曲梦 郭莹莹 翟毓秀 姚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6-152,共7页
对1株副溶血性弧菌裂解性噬菌体VpJYP2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探讨VpJYP2对生三文鱼片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噬菌体VpJYP2的噬菌斑透明,直径为1~2 mm,外有晕圈;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头部呈二十面体立体结构,直径约64 nm,尾部... 对1株副溶血性弧菌裂解性噬菌体VpJYP2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探讨VpJYP2对生三文鱼片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噬菌体VpJYP2的噬菌斑透明,直径为1~2 mm,外有晕圈;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头部呈二十面体立体结构,直径约64 nm,尾部长约70 nm,尾鞘带宽约20 nm,属于肌尾病毒科(Myoviridae);VpJYP2基因组全长25 363 bp,含有45个开放阅读框,推定为已知功能的有13个;VpJYP2在40~50℃稳定,在pH 4~11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5 min,裂解期约为55 min,裂解量约为45。VpJYP2能显著降低生三文鱼片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含量。结果表明,VpJYP2具有作为副溶血性弧菌生物杀菌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裂解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杀菌作用 生三文鱼
下载PDF
基于体外全仿生消化模型分析海带和紫菜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可给性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艳芳 尚德荣 +4 位作者 康绪明 翟毓秀 王联珠 盛晓风 丁海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探究海带和紫菜中6种必需元素(Cu、Fe、Mn、Zn、Co和V)与5种有害元素(As、Cd、Pb、Al和Sr)的生物可给性及胃、肠消化过程中As、Cd等有害元素的形态转化,分析加工过程对样品中元素含量、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菜对除Sr外10... 探究海带和紫菜中6种必需元素(Cu、Fe、Mn、Zn、Co和V)与5种有害元素(As、Cd、Pb、Al和Sr)的生物可给性及胃、肠消化过程中As、Cd等有害元素的形态转化,分析加工过程对样品中元素含量、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菜对除Sr外10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均显著高于海带,经加工,海带和紫菜中6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含量均下降;紫菜中必需元素的生物可给性高于海带,加工后海带中不同元素的生物可给性变化不同,海带和紫菜中Zn的生物可给性最低。紫菜中As、Cd、Pb、Al的含量显著高于海带,且加工后均显著下降。海带和紫菜中Pb的生物可给性最低,分别为6.7%和21.4%。Cd、As、Al、Sr的生物可给性较高,为57.3%~90.6%,且加工前、后变化较小。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海带和紫菜样品中As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部分形态的有机砷在消化过程中可能转化成无机砷。煮熟加工不会改变样品及其仿生消化液中As的形态,总As含量的降低主要表现在大分子有机砷的糖含量降低。煮熟能显著降低紫菜样品及其仿生消化液中无机离子态Cd2+的浓度。本研究结果对于科学评估海带和紫菜中必需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和有害元素的食用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体外全仿生 微量元素 生物可给性 元素形态
下载PDF
氮杂螺环酸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代谢规律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海燕 李清云 +4 位作者 邴晓菲 郭萌萌 顾海峰 翟毓秀 谭志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8-1306,共9页
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隶属八大类海洋贝类毒素,为一类含氮且具独特螺环结构的聚醚类毒素。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离子阱质谱,研究了分离自中国近海的1株氮杂螺环酸产毒藻腹孔环胺藻(Azadinium poporum,AZDY06)所产... 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隶属八大类海洋贝类毒素,为一类含氮且具独特螺环结构的聚醚类毒素。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离子阱质谱,研究了分离自中国近海的1株氮杂螺环酸产毒藻腹孔环胺藻(Azadinium poporum,AZDY06)所产氮杂螺环酸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机制。通过将栉孔扇贝暴露产毒藻的方式,分析扇贝内脏团、裙边、闭壳肌和其他可食组织4个组织部位的AZAs及其代谢产物分布,研究栉孔扇贝对毒素的代谢机理。结果表明,AZDY06主要产生AZA2毒素,单细胞产毒能力最高为(7.05±0.52)fg/cell;扇贝12 h内摄食5×10~7个产毒藻细胞后,体内AZAs毒素含量已超欧盟安全限量,达165.3μg AZA1eq/kg,蓄积效率为78.2%。AZAs毒素在扇贝各组织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内脏团>其他可食组织>外套膜>闭壳肌。AZA2在扇贝中潜在转化方式为羟基化、去羧基化和氧化,共生成4种代谢产物:AZA6、AZA12、AZA19和AZA23,其中AZA19为最主要代谢产物,约占总毒素40%,其他代谢产物含量较低。本研究证明中国近海分布氮杂螺环酸产毒藻毒性危害较强,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制定AZAs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螺环酸毒素 栉孔扇贝 蓄积能力 生物转化
下载PDF
麻痹性贝类毒素GTX1&4和GTX2&3标准样品的制备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郭萌萌 彭吉星 +4 位作者 吴海燕 郑关超 姚琳 翟毓秀 谭志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2期62-70,共9页
贝类毒素标准样品的制备是保障贝类质量安全的基础,本研究以有毒贻贝(Mytilus edulis)为原料,探究麻痹性贝类毒素标准样品的制备技术。以1%乙酸溶液提取贻贝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采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Sephardex LH20)净化后收集目标馏... 贝类毒素标准样品的制备是保障贝类质量安全的基础,本研究以有毒贻贝(Mytilus edulis)为原料,探究麻痹性贝类毒素标准样品的制备技术。以1%乙酸溶液提取贻贝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采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Sephardex LH20)净化后收集目标馏分,再经高效液相色谱以TSK-GEL Hillic Amide-80色谱柱(4.6 mm×250.0 mm,5.0μm)分离、纯化,根据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保留时间收集色谱峰流出液,连续制备合并馏分,40℃减压蒸馏浓缩近干,用75%乙腈水(含0.25%甲酸)溶解,即制得毒素标准样品溶液。分别采用四极杆/离子阱复合质谱与标准物质的多级质谱信息进行匹配,以高分辨质谱获得的精确质量数进行定性确证,样品溶液所含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为4种膝沟藻毒素,分别为膝沟藻毒素-1&-4 (Gonyautxins-1&-4, GTX1&4)和膝沟藻毒素-2&-3(Gonyautxins-2&-3, GTX2&3)。均匀性实验中,经F检验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范围内样品均匀性良好。稳定性考察实验中,标准样品在4℃和-18℃两种环境条件下储存6个月稳定性较好。标准样品经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并评定了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本研究制得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标准样品为GTX 1(3 663μg/L)&GTX4(1 147μg/L)和GTX 2(1 884μg/L)&GTX3(797μg/L)的混合溶液,溶剂为75%乙腈水(含0.25%甲酸),为国内贝类毒素标准样品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2):6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膝沟藻毒素 标准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 制备 均匀性 稳定性 不确定度
下载PDF
铜藻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与食用安全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艳芳 尚德荣 +4 位作者 康绪明 翟毓秀 王联珠 盛晓风 丁海燕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分别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2018年10—12月采集于浙江、山东和辽宁沿海海域的铜藻样品中5种常量元素、14种微量元素以及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分析铜藻中As的形态,以阐明铜藻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及其... 分别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2018年10—12月采集于浙江、山东和辽宁沿海海域的铜藻样品中5种常量元素、14种微量元素以及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分析铜藻中As的形态,以阐明铜藻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和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5种常量元素中,K的平均含量最高,为6.95×10^4 mg/kg(干质量),其次为Na的平均含量,达3.08×10^4 mg/kg,而P的平均含量最低,仅有0.15×10^4 mg/kg;对14种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铜藻含有丰富的Fe(889.12~1164.17 mg/kg)和Sr(1001.76~2010.13 mg/kg);Cd和Pb的含量很低,食用风险较低;铜藻中的砷主要以无机砷酸盐As(Ⅴ)形态存在,占总As含量的70%以上,食用风险较高。铜藻中总稀土元素含量为2.77~6.49 mg/kg,其中轻稀土元素的含量约为重稀土元素的2.0~2.5倍。综上,铜藻含有丰富的无机营养元素和稀土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与医药保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无机元素 稀土元素 食用安全评价
下载PDF
贝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翟毓秀 郭萌萌 +5 位作者 江艳华 姚琳 赵艳芳 吴海燕 李风铃 谭志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年第4期1-25,共25页
贝类在中国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养殖规模和产量稳居世界首位。贝类也是水产品中质量安全风险较大的品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介绍了贝类产业和质量安全现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并结合近10年监控数据,... 贝类在中国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养殖规模和产量稳居世界首位。贝类也是水产品中质量安全风险较大的品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介绍了贝类产业和质量安全现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并结合近10年监控数据,对贝类主要品种中的安全隐患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贝类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贝类毒素以及致病性有害微生物是主要的安全隐患,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控和监管。本研究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和针对性管理政策措施建议,以期为中国贝类产业的安全防控提供参考,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贝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产品 质量安全 风险分析 政策建议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对甘肃细毛羊肉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爱萍 李杨 +2 位作者 翟玉秀 赵刚 张有富 《肉类工业》 2020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研究河西地区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通过相对香气活度值,确定了甘肃高山细毛羊肉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甘肃高山细毛羊肉中... 为研究河西地区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通过相对香气活度值,确定了甘肃高山细毛羊肉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甘肃高山细毛羊肉中共检测到43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88.16%。主要为醛、醇、酮、酯、酸、烷烃及酚类,相对含量分别为30.65%、10.57%、27.62%、17.94%、5.85%、2.19%和1.44%,未检测到体现膻味的物质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采用相对香气活度值确定了5种关键性挥发性香气成分为3-羟基-2-丁酮、gamma-丁内酯、1-辛烯-3-醇、辛醛、己醛。甘肃高山细毛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丰富,是风味较佳的畜产品,为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高山细毛羊肉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可食组织对无机砷的富集和释放
10
作者 赵艳芳 宁劲松 +4 位作者 康绪明 丁海燕 翟毓秀 尚德荣 盛晓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2-500,共9页
将全甲宽(140.02±15.14)mm经暂养净化的成熟雌三疣梭子蟹放在500 L的聚乙烯水族箱中,加入由砷酸钠和三氧化二砷母液配制成三价无机砷和五价无机砷质量浓度分别为0.01 mg/L和0.10 mg/L的海水。对照组为无机砷质量浓度为(1.18±0... 将全甲宽(140.02±15.14)mm经暂养净化的成熟雌三疣梭子蟹放在500 L的聚乙烯水族箱中,加入由砷酸钠和三氧化二砷母液配制成三价无机砷和五价无机砷质量浓度分别为0.01 mg/L和0.10 mg/L的海水。对照组为无机砷质量浓度为(1.18±0.16)μg/L的过滤新鲜海水,不添加无机砷。半静态的暴露7 d富集试验中,每隔24 h换水1次,第1、3、5、7天随机取梭子蟹3只,立即解剖分离出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组织,于超低温冰箱中-80℃保存,用于测定3种可食组织中总砷的含量。28 d释放试验中,各试验箱中换成自然海水,每隔24 h完全换水1次,第7、14、21、28天随机取梭子蟹3只,立即解剖分离出上述3种可食组织,同样方法处理和测定,研究三疣梭子蟹在不同质量浓度三价无机砷和五价无机砷暴露7 d和释放28 d后的生物富集和释放转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的可食组织对2种无机砷的富集能力较弱,肝胰腺组织中总砷含量在富集试验期间呈现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肌肉组织与性腺组织中均无明显的富集趋势,在释放试验期间,性腺和肝胰腺组织中总砷含量呈下降趋势,肌肉组织中总砷含量变化不明显。对照组三疣梭子蟹3种可食组织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不同,肌肉与性腺中的砷主要以砷甜菜碱和二甲基砷形态存在,而肝胰腺中的砷主要以砷甜菜碱形态存在。试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对三价无机砷的生物利用度高于五价无机砷,无机砷主要积累在肝胰腺组织中,而肌肉与性腺组织中无无机砷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可食组织 无机砷 富集 释放
下载PDF
双固相萃取柱净化-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贝类组织中全氟羧酸及其前体物质 被引量:7
11
作者 国佼 郭萌萌 +4 位作者 吴海燕 翟毓秀 牟海津 卢立娜 谭志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8-255,共8页
建立同时测定贝类中13种全氟羧酸类化合物、6种氟调聚饱和酸和3种氟调聚不饱和酸的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90%乙腈溶液超声提取,Oasis WAX和Envi-Carb双固相萃取柱净化,Kinetex XB-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 建立同时测定贝类中13种全氟羧酸类化合物、6种氟调聚饱和酸和3种氟调聚不饱和酸的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90%乙腈溶液超声提取,Oasis WAX和Envi-Carb双固相萃取柱净化,Kinetex XB-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6μm)分离,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扫描,同位素内标法定量。22种目标物在各自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5,定量限为0.03~1.67 ng/g。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3.05%~127.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70%~17.1%。本方法实现了复杂贝类基质(肌肉、肝脏、外套膜、鳃、性腺等)中PFCAs及其前体物质的同时测定,采用双柱净化方式,大大降低了杂质成分的干扰,部分化合物的灵敏度优于现有方法,适用于贝类样品中PFCAs及其前体物质的监控分析,为研究PFCAs前体物质的生物转化提供了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羧酸及其前体物质 贝类 固相萃取 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贝类产地溯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康绪明 赵艳芳 +3 位作者 谭志军 翟毓秀 丁海燕 盛晓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4-1071,共8页
食品安全是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核心组成,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海产品作为优质蛋白来源,其产量占全世界食用肉产量的17%,到2050年海产品增量在肉产品增量中的占比将达25%,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食品供给的重要组成,并成为缓... 食品安全是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核心组成,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海产品作为优质蛋白来源,其产量占全世界食用肉产量的17%,到2050年海产品增量在肉产品增量中的占比将达25%,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食品供给的重要组成,并成为缓解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食物来源[1]。贝类作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海产品之一,其产业发展和地位不容忽视。消费者对贝类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安全与营养品质两个层面[2]。作为滤食性生物,贝类易受重金属、毒素以及病原微生物污染,为贝类的食用安全埋下隐患[3]。此外,由于贝类营养品质的地域差异明显[4],导致贝类产地造假已成为影响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法国著名品牌生蚝“吉娜朵”被国产普通生蚝假冒,严重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5]。国际上,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食品的跟踪与追溯提出了严格要求[3,6-10]。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溯源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表达了强列意愿[11]。因此,构建有效的贝类产地溯源技术可以为提高我国贝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其与国际贸易对接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稳定同位素 产地 溯源 多元统计
下载PDF
大西洋鲑和虹鳟不同部位中虾青素和脂肪酸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岩 邢丽红 +5 位作者 孙伟红 吴旭干 祖露 宁劲松 翟毓秀 谭志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35-243,共9页
对养殖大西洋鲑(Salmo salar)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不同部位(鱼皮、背肌、腹肌和尾肌)中虾青素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大西洋鲑和虹鳟肌肉样品中虾青素的立体异构体组成(3S,3′S∶3R,3′S∶3R,3′R≈... 对养殖大西洋鲑(Salmo salar)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不同部位(鱼皮、背肌、腹肌和尾肌)中虾青素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大西洋鲑和虹鳟肌肉样品中虾青素的立体异构体组成(3S,3′S∶3R,3′S∶3R,3′R≈1∶2∶1)与化学合成虾青素相当。大西洋鲑和虹鳟肌肉中的虾青素均以游离态全反式结构存在,而鱼皮中为游离态和酯态;虹鳟肌肉中虾青素含量[(8.31±0.98)~(11.23±1.98)mg/kg]高于大西洋鲑[(7.12±1.32)~(9.17±2.04)mg/kg],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鱼皮中虾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大西洋鲑(P<0.05);2种鱼尾肌中虾青素含量最高,背肌和腹肌次之,鱼皮中最低。大西洋鲑和虹鳟中脂肪酸组成丰富,但不同部位间存在差异,背肌和腹肌中脂肪酸种类较多,含有16~18种脂肪酸;此外,2种鱼的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虹鳟腹肌和背肌中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大西洋鲑(P<0.05),特别是C18∶3 n-3(α-亚麻酸)和C22∶6 n-3(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大西洋鲑(P<0.05);2种鱼多烯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值无显著差异,且不同部位间也无显著差异。综上,养殖大西洋鲑和虹鳟体内的虾青素主要来源于化学合成虾青素,虹鳟中虾青素、α-亚麻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较高于大西洋鲑,不同部位间存在差异,但它们均为优质的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虹鳟 养殖大西洋鲑 不同部位 虾青素 异构体 脂肪酸
下载PDF
Assessment and Comparison of in vitro Immunoregulatory Activity of Three Astaxanthin Stereoisomers 被引量:7
14
作者 SUN Weihong XING Lihong +3 位作者 LIN Hong LENG Kailiang zhai yuxiu LIU Xiaof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2期283-287,共5页
In recent years,the immune-modulatory role of all-trans astaxanthin from different pigment sources has been studied.It was reported that all-trans astaxanthin might exist as three stereoisomers,and the composition of ... In recent years,the immune-modulatory role of all-trans astaxanthin from different pigment sources has been studied.It was reported that all-trans astaxanthin might exist as three stereoisomers,and the composition of all-trans stereoisomers in natural materials differs from that of synthetic products.However,the different biological effects of various all-trans stereoisomers still remain unclear.In the present study,we evaluated the bioactivity of three astaxanthin stereoisomers,(3S,3'S)-trans-,(3R,3'R)-transand meso-trans-astaxanthin,in regulating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using mice lymphocytes and peritoneal exudates cells(PECs) systems.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three astaxanthin stereoisomers(20 μmol L-1),th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capacity,neutral red phagocytosis of PECs and natural killer(NK) cell cytotoxic activity were comparatively asse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ree astaxanthin stereoisomer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phagocytic capacity of PECs,and cytotoxic activity of NK cells.Moreover,the(3S,3'S)-trans-astaxanthin exhibited a much higher response than ot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异构体 免疫调节活性 虾青素 评估 淋巴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能力 反式异构体 体外
下载PDF
2018年贝类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丽倩 姚琳 +6 位作者 林才云 李风铃 曲梦 王联珠 翟毓秀 牟海津 江艳华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370,共7页
目的对2018年从产地和市售贝类样品中分离的140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采用药敏纸片法测试菌株的耐药性。结果140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不含有tdh基因,1株菌含... 目的对2018年从产地和市售贝类样品中分离的140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采用药敏纸片法测试菌株的耐药性。结果140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不含有tdh基因,1株菌含有trh基因;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部分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链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所有菌株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氧氟沙星和强力霉素敏感,6株菌呈现耐受2类及以上抗菌药的多重耐药性;耐链霉素菌株检出耐药基因strA、strB,耐四环素菌株检出耐药基因tetA,耐复方新诺明菌株检出耐药基因sul2,耐氟苯尼考菌株检出耐药基因floR。结论大多数副溶血性弧菌不含有毒力基因,菌株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少量菌株含有多个耐药基因,表现出多重耐药性,提示应继续加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a new method for analyzing free aluminum ions(Al^(3+)) in seafood using HPLC-ICP-MS 被引量:8
16
作者 SHANG DeRong ZHAO YanFang +3 位作者 zhai yuxiu NING JinSong DING HaiYan SHENG Xiao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35期4437-4442,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online examination of free aluminum ions(Al3+)in seafood,using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nline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online examination of free aluminum ions(Al3+)in seafood,using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nline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SPEHPLC-ICP-MS),without post-column reaction.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Al3+were achieved using an IonPac CS5A analytical column with an IonPac CG5A guard column.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0.040 mol/L LiOH,0.0060 mol/L 2,6-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and 0.090 mol/L CH3COOH(pH 4.7).The free Al3+ions in seafood were extracted by shaking with the mobile phase at 70°C for 2 h.SPE was conducted using an Oasis MCX,3cc/60 mg,30μm column,which was activated and equilibrated with 2 mL of methanol and 4 mL of deionized water before use.HCl(0.075 mol/L,2 mL)was used to wash inorganic Al from the SPE column.The standard recoveries of Al3+were all above 89%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were all below 5%.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Al3+in seafood samples,and the resul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static equilibrium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离子 游离 海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onPac 高效液相色谱 相对标准偏差 固相萃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