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TiO2改性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卿彦 关鹏飞 +6 位作者 詹满军 陈秀兰 刘文杰 刘明 罗莎 李新功 吴义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113,142,共7页
如何降低游离甲醛含量一直是脲醛树脂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TiO2)改性脲醛树脂,探索在紫外光(波长λ=365nm)照射下,纳米TiO2对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催化降解效果。通过分析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研究了光照类... 如何降低游离甲醛含量一直是脲醛树脂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TiO2)改性脲醛树脂,探索在紫外光(波长λ=365nm)照射下,纳米TiO2对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催化降解效果。通过分析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研究了光照类型、时间以及纳米TiO2的含量对光降解甲醛的影响。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同步热分析(TG)表征了光催化降解游离甲醛对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脲醛树脂的降醛处理中,加入尿素质量1%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室温下紫外光照时长48h,可以获得36.7%的游离甲醛降解率。紫外光照可以促进脲醛树脂的固化,使其固含量和粘度上升,固化时间缩短,但对脲醛树脂的化学结构和热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甲醛 锐钛矿型二氧化钛 紫外光 光催化 降解
下载PDF
尿素-双醛淀粉-甲醛共缩聚树脂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左迎峰 屠茹茹 +3 位作者 吴义强 詹满军 陈秀兰 袁光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178,共7页
为扩大淀粉的应用领域和减小脲醛树脂胶黏剂游离甲醛的含量,采用双醛淀粉与尿素、甲醛进行共缩聚反应,制得尿素-双醛淀粉-甲醛(UDSF)共缩聚树脂胶黏剂。考察了双醛淀粉用量、第一次共缩聚时间和第一次尿素比例(F/U1)对胶黏剂固体含量、... 为扩大淀粉的应用领域和减小脲醛树脂胶黏剂游离甲醛的含量,采用双醛淀粉与尿素、甲醛进行共缩聚反应,制得尿素-双醛淀粉-甲醛(UDSF)共缩聚树脂胶黏剂。考察了双醛淀粉用量、第一次共缩聚时间和第一次尿素比例(F/U1)对胶黏剂固体含量、黏度、水溶性、固化时间和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并通过与尿素-淀粉-甲醛(USF)进行对比,得出双醛淀粉用量为0.075 mol,第一次共缩聚时间为60 min和F/U1为1.5时,所制得的UDSF树脂胶黏剂的使用操作性能较好、固化速率较快、环保性能较优、胶合强度和耐水性满足Ⅱ类胶合板要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测试仪(TGA)对UDSF树脂胶黏剂和对照样USF树脂胶黏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原淀粉,双醛淀粉与尿素、甲醛反应活性更大,共缩聚反应更充分,显著提高了树脂的聚合度和交联度,使UDSF树脂成为连续的均相体系。解释了UDSF树脂胶黏剂固化时间缩短、游离甲醛含量降低、胶合强度和耐热性能提高的内在原因。同时UDSF树脂中游离-OH数量减少且缔合-OH数量增多,验证了UDSF树脂胶黏剂耐水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醛淀粉 脲醛树脂 共缩聚 胶黏剂
下载PDF
人造板用棉籽粉基胶粘剂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明 陈秀兰 +5 位作者 詹满军 吴义强 刘元 李新功 李贤军 卿彦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30,共6页
研究了碱处理、尿素改性、碱和尿素联合改性以及淀粉基胶粘剂共混对棉籽粉基胶粘剂理化性质及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方法对棉籽粉基胶粘剂干状胶合强度(≥4.0 MPa)无明显影响,并且碱和尿素联合改性可以将棉籽粉基胶粘... 研究了碱处理、尿素改性、碱和尿素联合改性以及淀粉基胶粘剂共混对棉籽粉基胶粘剂理化性质及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方法对棉籽粉基胶粘剂干状胶合强度(≥4.0 MPa)无明显影响,并且碱和尿素联合改性可以将棉籽粉基胶粘剂的黏度从51.0 mPa·s提高至128.5 mPa·s。而使用高黏度淀粉基胶粘剂与棉籽粉基胶粘剂共混制得的复合胶粘剂的黏度高于530 mPa·s;尿素对棉籽粉中的棉蛋白具有一定的活化作用,淀粉基胶粘剂并未对棉籽粉化学官能团产生影响;获得的棉籽粉基胶粘剂符合人造板生产工艺要求,为其工业化利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棉籽粉 人造板 黏度
下载PDF
双氧水对镁系无机泡沫材料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俊华 詹满军 +3 位作者 陈秀兰 王健 左迎峰 吴义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96-100,104,共6页
以镁系胶凝材料为基体,双氧水为发泡剂,采用化学发泡工艺制备了内部含有大量密闭气孔的镁系无机泡沫材料。研究了双氧水添加量对泡沫材料发泡倍率、体积密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孔结构参数以及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 以镁系胶凝材料为基体,双氧水为发泡剂,采用化学发泡工艺制备了内部含有大量密闭气孔的镁系无机泡沫材料。研究了双氧水添加量对泡沫材料发泡倍率、体积密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孔结构参数以及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添加量增加,导致胶凝体中的气泡核增加以及气泡生长的内动力增大,气孔孔径变大,体积密度和力学强度减小;随着双氧水添加量增加,材料的导热系数不断减小,在双氧水添加量大于16‰时增大。镁系无机泡沫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与体积密度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6.06+24.19x,y=-0.64+3.82x,均为密切线性相关关系。且在双氧水添加量为8‰时泡沫材料取得最大力学强度,此时气孔孔径最小,孔结构参数较优,导热系数为0.071 W/(m·K),体积密度仅为0.54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系胶凝材料 双氧水 无机泡沫材料 化学发泡 孔结构
下载PDF
南京市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杭静 展漫军 +2 位作者 陈鹏 刘琉 张磊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0期127-128,共2页
指出了为应对逐渐增多的关闭搬迁遗留地块,南京市在制定管理政策、强化多部门联动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有效防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安全事件发生。对南京市的管理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污染地块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 指出了为应对逐渐增多的关闭搬迁遗留地块,南京市在制定管理政策、强化多部门联动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有效防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安全事件发生。对南京市的管理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污染地块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工作未来走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块 环境管理 实践 对策
下载PDF
板坯表面增湿对刨花板成形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清源 吴治超 +5 位作者 卢胜高 詹满军 王燕 李欣欣 吴义强 刘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7-144,共8页
【目的】刨花板因其原材料利用充分、密度低、能耗少、生产过程环保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室内装饰、家具制造等领域。定制家居的快速发展对刨花板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高效制造物理力学性能优异的刨花板已成为木材工业领域的热点。本... 【目的】刨花板因其原材料利用充分、密度低、能耗少、生产过程环保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室内装饰、家具制造等领域。定制家居的快速发展对刨花板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高效制造物理力学性能优异的刨花板已成为木材工业领域的热点。本研究探讨板坯表面增湿对刨花板成形及性能的影响,为刨花板生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等提供支撑。【方法】分别在使用脲醛树脂胶黏剂(UF)、聚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胶黏剂(pMDI)和豆粕胶黏剂制备的刨花板板坯表面均匀喷洒10、20、40、60、80、100 g/m^(2)的雾化纯水,将板坯热压成厚度15±0.2 mm,密度为650±20 kg/m^(3)的3层结构刨花板。在热压过程中,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刨花板板坯中心的温度变化情况,探究板坯表面增湿对使用3种常用胶黏剂制备的刨花板的成形过程的影响。通过检测各组试样的内结合强度(IB)、静曲强度(MOR)和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TS),探究板坯表面增湿对使用不同胶黏剂制备的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当板坯表面增湿每平方米用水量从0 g增加到100 g时,随着表面增湿用水量的增加,刨花板中心达到100℃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使用不同胶黏剂制备的刨花板热压过程中的芯层温度变化略有区别,板坯表面增湿用量从0 g/m^(2)提升到100 g/m^(2)的过程中,使用脲醛树脂胶黏剂制备刨花板温度升至100℃所需的时间缩短约45 s,使用聚合异氰酸酯胶黏剂制备的刨花板温度升至100℃所需的时间缩短约30 s,而使用豆粕胶黏剂时则缩短约25 s。同时,随着板坯表面增湿量的增加,板材的内结合强度和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均被显著改善,而静曲强度则受使用胶黏剂的不同有较大区别,使用脲醛树脂胶黏剂制备的刨花板呈下降趋势,使用聚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胶黏剂和豆粕胶黏剂制备的刨花板则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临界点分别在增湿量为80 g/m^(2)和10 g/m^(2)时。【结论】板坯表面增湿处理可以有效缩短热压时间,增加热压效率,以此达到节约成本,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同时,根据使用胶黏剂和产品要求的不同,合理地利用板坯表面增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花板 增湿 芯层温度 力学性能 吸水厚度膨胀率
下载PDF
复合型阻燃剂对无醛超低密度纤维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詹满军 陈志林 储富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3,共7页
采用磷-氮-硼(P-N-B)复合阻燃剂以及豆粕胶黏剂复配异氰酸酯(PMDI)胶黏剂制备无醛超低密度纤维板(NUDF),探讨阻燃剂添加量对无醛超低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甲醛释放量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量(0~8%)增加,N... 采用磷-氮-硼(P-N-B)复合阻燃剂以及豆粕胶黏剂复配异氰酸酯(PMDI)胶黏剂制备无醛超低密度纤维板(NUDF),探讨阻燃剂添加量对无醛超低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甲醛释放量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量(0~8%)增加,NUDF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甲醛释放量均有所降低,氧指数逐渐升高,总热释放量降低,纤维板成炭现象更明显,可燃性显著降低。当阻燃剂添加量6%时,NUDF综合性能较优,内结合强度0.41 MPa、静曲强度14.5 MPa,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8.1%,甲醛释放量2.0μg/g,燃烧长度80 mm,相同测试时间内不易被引燃,氧指数32.5%,600 s总热释放量12 MJ/m^2。纤维板达到GB 8624—2012平板状建筑材料难燃B1~C级,产烟等级满足S1级,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环保和阻燃性能。锥形量热分析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燃烧过程中基本呈现总热释放量降低、总烟量升高、CO产率增大和CO 2产率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超低密度纤维板 总热释放量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functional microbial consortium for crude oil degradation
8
作者 Zhu Chongzhi zhang Xiaodong +3 位作者 Sun Liwei zhan manjun Long Tao Yu Ran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1年第4期388-393,共6页
Crude oil-degrading microbial consortia were enriched from three oil-contaminated sites to achieve the efficient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especially its refractory residues.The gravimetric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 Crude oil-degrading microbial consortia were enriched from three oil-contaminated sites to achieve the efficient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especially its refractory residues.The gravimetric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nriched consortia and changes in the fractions of the crude oil.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lso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oil-reducing conditions and assess the dominant bacteria of the mixed flora.Results show that all three consortia exhibit reliable crude oil-biodegradation abilities and that their mixture results in biodegradation rate are as high as(48.0±3.5)%over 30 d of incubation.The consortium mixture can degrade 11.1%of the refractory resins,79.7%of the saturated hydrocarbons,and 45.7%of the aromatics in crude oil.Neutral pH,an incubation temperature of 30℃,and low mineral salt concentrations(0.8%to 4.0%)are optimal for crude oil biodegradation.The dominant genera in the consortium mixture include Pseudomonas,Stenotrophomonas,Brucella,Serratia,Brevundimonas,and Achromobacter.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consortium remain stable during crude oil degradation.Therefore,microbial enrichment from multiple sources may be performed to construct a mixed consortium for crude oil pollution bio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de oil BIODEGRADATION microbial consortium refractory residues
下载PDF
Effect of natural aquatic humic substances on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9
作者 zhan manjun YANG Xi +1 位作者 YANG Hongshen KONG Lingre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7年第3期311-315,共5页
The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BPA)was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humic sub stance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under simulated solar irradiation.BPA underwent insignificant direct photolysis in neutr... The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BPA)was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humic sub stance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under simulated solar irradiation.BPA underwent insignificant direct photolysis in neutral water,but rapid photosensitized degradation in four humic substances solutions via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occurred.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 of BPA was insensitive to the different initial BPA concentrations and was inhibited in aerated solution compared with the deoxygenated medium.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such as·OH and 1O2 produced from excita-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under irradiation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quenching kinetic experiment using molecular probe.The five main intermediate photoproducts of BPA in Nordic lake fulvic acid(NOFA)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ROS and the analysis of photoproduct formation,the possible phototransformation pathways of BPA were proposed,involving the direct pho-tolysis due to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triplet state humic substance(3HS*)to BPA molecules and hydroxyl radical addition and oxidation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phenol A humic acid fulvic aci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hydroxyl radical singlet oxyge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