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髂嵴高度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1
作者 陈德塔 占新华 +3 位作者 圣小平 饶武 顾晶亮 于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0-1695,共6页
目的分析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髂嵴高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PETD治疗LDH(L_(5)-S_(1)节段)患者86例,基于髂嵴高度与L_(4-5)椎弓... 目的分析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髂嵴高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PETD治疗LDH(L_(5)-S_(1)节段)患者86例,基于髂嵴高度与L_(4-5)椎弓根位置关系进行分组,将髂嵴最高点位于L_(5)椎弓根上边缘下方的48例患者纳入为A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_(4)椎弓根下缘与L_(5)椎弓根上边缘之间的33例患者纳入为B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_(4)椎弓根下缘上方的5例患者纳入为C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不同时点[术前(T_(0))、术后1周(T_(1))、术后1、6、12个月(T_(2)、T_(3)、T_(4))]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3组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三组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3组VAS评分、ODI均低于T_(0)时,A、B组均低于C组(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治疗L_(5)-S_(1)节段LDH临床疗效显著,髂嵴高度是否高于L_(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会对其临床疗效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 L_(5)-S_(1)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髂嵴高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下腰椎板间隙的影像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海峰 占新华 +2 位作者 傅泽泽 吴建锋 付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应用影像解剖学测量腰椎板间隙参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正位片,比较患侧(症状组)与健侧(对照组)椎板间隙形态,根据不同性别分别测量L4/5以及L5/S1节段双侧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和面积;通过腰椎... 目的应用影像解剖学测量腰椎板间隙参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正位片,比较患侧(症状组)与健侧(对照组)椎板间隙形态,根据不同性别分别测量L4/5以及L5/S1节段双侧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和面积;通过腰椎三维CT测量腰椎板间隙的有效直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腰椎正位片上健侧L4/5、L5/S1的椎板间隙多呈椭圆形,而患侧的椎板间隙以三角形和扁圆形多见;患侧腰椎板间隙狭窄发生率为68.1%,L4/5节段发生率为65.1%,L5/S1节段71.0%;高度改变的同时伴随宽度的改变;腰椎三维CT测量结果表明,76.5%的患者患侧椎板间隙有效直径小于工作通道直径,其中72.3%位于L4/5节段,80.6%位于L5/S1节段;男性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面积以及有效直径其均值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L5/S1节段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面积以及有效直径的均值大于L4/5节段。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板间隙的改变存在密切联系,掌握腰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面积以及有效直径,可指导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椎板间隙 微创手术 解剖学参数
下载PDF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占新华 孙健 +2 位作者 宋旺胜 张国桥 林耀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8期2682-2685,269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66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 目的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66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4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骨水泥注射治疗,研究组采取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治疗。对比2组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及渗漏率。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ODI评分均存在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P<0.05),且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后3 d降低(P<0.05);2组间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存在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升高(P<0.05),后凸Cobb角均减小(P<0.05);但末次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应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能够减轻疼痛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椎体高度及降低Cobb角,且未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可大幅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 骨质疏松症 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明明 张仁良 占新华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8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予以股骨近端锁定...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予以股骨近端锁定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面小、出血少、愈合快的特点,且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较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板 并发症 HARRIS评分
下载PDF
Silicomolybdennm Blne Col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Available Si in Calcareons Soils
5
作者 GUOHUA ZHENG WENJUAN +1 位作者 zhan xinhua LIU YAKUN and BAO SHIDAN(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210095(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9-284,共6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available Si content in calcareous soils with Mo blue colori-metric analysis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acid reagents of sodium acetate bufferingsoluti...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available Si content in calcareous soils with Mo blue colori-metric analysis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acid reagents of sodium acetate bufferingsolution (pH 4) and 0.025 mol/L citric acid generally had a strong ability of extracting soil available Si, andtheir soil filtrates were colorless. On the contrary , two alkaline extractants of 20 mg/mL sodium carbonateand 0.5 mol/L sodium bicarbonate only got a relevantly lower soil available Si and their extracts appeareddeep color of organic and other pigments, which could be decolorized by adding certain amounts of P-freeactivated charcoal (about 0.1 g/g soil). In the procedure of Mo blue colorimetry,adding proper amount ofoxalic acid and K(SbO)C<sub>4</sub>H<sub>4</sub>O<sub>6</sub> could eliminate the interference of P to Si and Si to P, respectively. Theconcentration of acids was not the major factor suppressing the interferences between P and Si in the colori-metric analysis. In the medium of 0.2-0.8 mole H ̄+ /L sulfuric acid, the intensity of the silicomolybdate bltiecolor did not vary with acidity, no matter whether (NH<sub>4</sub>)<sub>2</sub>Fe(SO<sub>4</sub>)<sub>2</sub> or ascorbic acid was used as reductivereagent. About 10 minutes was needed to form a fully blue complex at 20-25℃. After 30 minutes, the bluecolor would slowly change intn light onet and hence, the colorimetric process should be finished within a short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ilable SILICON CALCAREOUS SOIL COLORIMETRIC analysis
全文增补中
某退役溶剂厂有机物污染场地燃气热脱附原位修复效果试验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学良 李群 +5 位作者 周艳 廖朋辉 辜晓平 占新华 林玉锁 徐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68-2875,共8页
热脱附技术一般用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异位修复,然而对于受有机物污染较深土壤的原位修复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某退役溶剂厂土壤中苯、氯苯和石油类为目标污染物,运用燃气热脱附技术进行原位修复.本文介绍了燃气热脱附技术的工艺设计流程,针... 热脱附技术一般用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异位修复,然而对于受有机物污染较深土壤的原位修复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某退役溶剂厂土壤中苯、氯苯和石油类为目标污染物,运用燃气热脱附技术进行原位修复.本文介绍了燃气热脱附技术的工艺设计流程,针对场地目标污染物进行燃气热脱附的工程化试验,结果显示热脱附处理后土壤中苯、氯苯和石油类最高去除率接近100%.本文还探讨了温度、停留时间、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质地对热脱附效率的影响,发现在温度和停留时间相同情况下,含水率较小、孔隙率较大的粉砂土热脱附效果更好.试验表明,燃气热脱附原位修复技术处理场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效果良好,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热脱附 原位 有机污染物 土壤修复
原文传递
微波辅助合成γ-Fe2O3/花生壳磁性生物炭对水体中环丙沙星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学良 徐建 +2 位作者 占新华 孙成 林玉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811-3820,共10页
基于化学共沉淀法,利用微波辅助成功合成了γ-Fe2O3/花生壳磁性生物炭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合成扩大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提高了生物炭表面γ-Fe2O3颗粒的分散度.此外,微波效应使得γ-Fe2O3牢固地附着在生物炭表面并提... 基于化学共沉淀法,利用微波辅助成功合成了γ-Fe2O3/花生壳磁性生物炭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合成扩大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提高了生物炭表面γ-Fe2O3颗粒的分散度.此外,微波效应使得γ-Fe2O3牢固地附着在生物炭表面并提高了吸附剂的磁性.在最佳pH=6.0的条件下,微波辅助合成的磁性生物炭对环丙沙星(CIP)的吸附量为8.30 mg·g^-1,吸附量高于传统法制备的吸附剂(4.50 mg·g^-1).吸附过程受多重机制控制,5次循环实验证实由微波辅助合成的γ-Fe2O3/花生壳磁性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效、稳定、可重复使用的吸附剂.微波辅助合成给磁性生物炭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为提高吸附剂对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炭 吸附 环丙沙星 微波辐射 γ Fe2O3 水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