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运筹对黄壤坡耕地作物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累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邦喜 范成五 +4 位作者 李国学 王文华 周瑞荣 胡岗 秦松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3年田间试验,探索贵州黄壤坡耕地玉米-小麦间套作体系作物增产、环境友好的适宜氮肥施用量。本研究设置6个小麦氮肥用量(N 0、90、120、150、180和240 kg/hm^2)和6个玉米氮肥用量(N 0、146、195、244、293和390 kg/hm^2),分别用N0... 通过3年田间试验,探索贵州黄壤坡耕地玉米-小麦间套作体系作物增产、环境友好的适宜氮肥施用量。本研究设置6个小麦氮肥用量(N 0、90、120、150、180和240 kg/hm^2)和6个玉米氮肥用量(N 0、146、195、244、293和390 kg/hm^2),分别用N0、N1、N2、N3、N4、N5表示。结果表明:玉米在0~146.25 kg/hm^2的施氮量下,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超过146.25 kg/hm^2施氮量,籽粒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玉米在0~243.25kg/hm^2的施氮量下,植株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超过243.25 kg/hm^2的施氮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呈下降的趋势。小麦在0~150 kg/hm^2的施氮量下,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超过150kg/hm^2施氮量,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累积量呈下降的趋势。玉米-小麦间套作在0~236.25 kg/hm^2的施氮量下,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超过236.25 kg/hm^2施氮量,籽粒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玉米-小麦间套作在0~315 kg/hm^2的施氮量下,植株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超过315 kg/hm^2施氮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呈下降的趋势。3年试验周期内氮素利用率较低,不超过25%;土壤中残留无机氮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以NO3--N为主,100 cm土体累积的NO3--N与周年施氮量呈正相关(R2=0.746 3)。N0、N1、N2、N3、N4、N5处理的0~100 cm土体累积无机氮分别为275.5、301.5、292.1、366.5、431.2、616.9 kg/hm^2,N0、N1、N2、N3、N4、N5处理的耕层土壤无机氮占100 cm土体内土壤无机氮的比例分别为18.1%、19.0%、27.3%、26.2%、33.9%、22.1%。耕层无机氮表聚效应较弱,而土体累积无机氮含量较高。当每年施氮量为225.6~264.6 kg/hm^2时,籽粒产量为3 784.8~3 888.2 kg/hm^2,NO3--N积累量在217.5~228.9 kg/hm^2,增施氮肥,有利于籽粒增产,土壤NO3--N积累量平均增速为0.29 kg/kg,是贵州黄壤坡耕地麦-玉间套作体系氮肥适宜施用量,更有利于黄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黄壤坡地 产量 无机氮 麦-玉轮作
下载PDF
羊肚菌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积累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2
作者 杨珍 刘慧娟 +7 位作者 陈旭 杜慕云 朱森林 陈波 王晓敏 杨仁德 张邦喜 张钦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95-100,共6页
通过地累积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揭示羊肚菌不同种植基地土壤Pb、Cd、Cr、Hg、As的污染状况及土壤健康风险程度,从而为羊肚菌种植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5.38%的A基地土壤Cd含量超过土壤污... 通过地累积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揭示羊肚菌不同种植基地土壤Pb、Cd、Cr、Hg、As的污染状况及土壤健康风险程度,从而为羊肚菌种植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5.38%的A基地土壤Cd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中最大值超标1.07倍;50%的B基地土壤Cd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中最大值超标2.5倍;70%的C基地Cd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中最大值超标2.33倍。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发现:A基地的I_(geo)-Pb、I_(geo)-Cd、I_(geo)-Cr、I_(geo)-Hg、I_(geo)-As值均小于0,表明此基地土壤未受到上述重金属污染;但B基地18.18%的I_(geo)-Cd在0~1之间、C基地55.56%采样位点I_(geo)-Cd在0~1之间,存在轻度污染。通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发现:A、B、C基地均存在轻微生态风险水平。利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发现:A、B、C基地土壤均处于无污染水平。三种方法表明,羊肚菌A、B、C种植基地土壤中Pb、Cd、Cr、Hg、As的污染以Cd为主,评价基地土壤污染状况及土壤健康风险需要多种方法结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土壤重金属 地累积综合污染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污染负荷指数法
下载PDF
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岗 刘桂华 +4 位作者 范成五 张邦喜 敖明 柴冠群 秦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46-2151,共6页
【目的】为摸清氮肥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投入阈值范围,从污染源头控制氮肥的迁移、流失,提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优化减氮25%、优... 【目的】为摸清氮肥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投入阈值范围,从污染源头控制氮肥的迁移、流失,提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优化减氮25%、优化施肥、优化增氮125%、优化增氮150%、优化增氮200%等6个处理,研究黄壤坡耕地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及可溶性氮累积、迁移规律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均能提高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的含量及其累积量;各处理硝态氮、铵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不同,且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分别占总硝态氮含量的37.3%~55.1%、29.3%~45.1%,2种作物可溶性氮的垂直迁移趋势基本一致;与优化施肥相比,优化增氮处理对硝态氮、铵态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作用明显,但对土壤可溶性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不明显;施肥各处理的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含量及小麦和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均有显著增加。【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可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及提高作物产量。优化减氮(OPT-N)措施较其他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显著提高,是值得推荐的施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小麦 玉米 轮作 土壤氮素 分布特征
下载PDF
Origin Investigation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Morchella
4
作者 ZHU Sen-lin YANG Zhen +4 位作者 zhang bang-xi CHEN Bo WANG Xiao-min zhang Qin-yu YANG Ren-de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2期12-19,共8页
The pollution and safety of Pb,Cd,Cr,Hg,and As in soils of six habitats of Morchella in Guizhou Province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PI),Nemerow’s pollution index(NPI),and assessment of heal... The pollution and safety of Pb,Cd,Cr,Hg,and As in soils of six habitats of Morchella in Guizhou Province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PI),Nemerow’s pollution index(NPI),and assessment of health risk from exposure to the soils.As indicated by PI,the bases,except for base F,all suffered from the pollution by the five heavy metals,particularly Cd.NPI suggested warningline pollution in bases C and D,slight pollution in bases A and E,and no pollution in bases B and F.As for the health risk from exposure to the soil,the ADD was in the order of ADD_(ingestion)>ADD_(dermal contact)>ADD_(inhalation) and HQ followed the order of HQ_(ingestion)>HQ_(dermal contact)>HQ_(inhalation).However,the HQ values were<1,indicating no cancer risk in the study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CHELLA SAFETY EVALU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