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重熔对熔丝沉积钛合金表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迮颖 朱梦婷 +3 位作者 孙世豪 陶学伟 张保森 姚正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171,共8页
目的通过表面重熔处理解决沉积钛合金固有组织引起的表面磨损不均及摩擦不稳定的难题,以拓宽沉积钛合金的应用领域。方法采用电子束重熔工艺对熔丝沉积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利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 目的通过表面重熔处理解决沉积钛合金固有组织引起的表面磨损不均及摩擦不稳定的难题,以拓宽沉积钛合金的应用领域。方法采用电子束重熔工艺对熔丝沉积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利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重熔前后钛合金表层的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及物相组成变化,运用纳米压痕仪及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重熔层的表面纳米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并采用三维光学轮廓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形貌特征。结果经电子束重熔处理后,熔丝沉积钛合金沉积方向表面组织由不均匀的α+β组成的网篮组织及魏氏组织转变为均匀分布的细针状马氏体(α’)。重熔处理试样表面纳米硬度均匀,且得到明显提升,达3.8 GPa,相较于未重熔试样提高了15%以上,表现出较高的硬弹性。重熔层具有稳定的摩擦系数和较优的耐磨性,其平均摩擦系数为0.45,磨损率为3.59×10^(-13)mm^(3)/(N·m),相较于未重熔试样,分别降低了19.6%和22.1%,其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及粘着磨损为主。结论电子束重熔工艺能够有效改善熔丝沉积钛合金沉积方向的表面组织均匀性,可获得优异的表面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重熔 熔丝沉积 钛合金 组织均匀性 耐磨性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材料》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学鹏 张保森 +1 位作者 巴志新 王章忠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7期126-127,152,共3页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工程材料》课程特点,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导向对《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实践,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任务驱动式学习和课后复习讨论三个阶...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工程材料》课程特点,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导向对《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实践,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任务驱动式学习和课后复习讨论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最后,以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材料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复合锻造工艺对非调质钢组织演变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帅帅 张保森 +2 位作者 巴志新 毛向阳 王章忠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9-54,共6页
试验研究了热锻与温锻相结合的复合锻造工艺对38MnVS非调质钢组织性能及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锻造工艺为1150~1200℃热锻(25%变形量)+550℃温锻(15%变形量)时,锻后空冷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珠光体团被弥散分布的铁素体分割细... 试验研究了热锻与温锻相结合的复合锻造工艺对38MnVS非调质钢组织性能及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锻造工艺为1150~1200℃热锻(25%变形量)+550℃温锻(15%变形量)时,锻后空冷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珠光体团被弥散分布的铁素体分割细化;温锻过程使得珠光体团位错增殖,进一步提升非调质钢强度,测得试样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吸收功(AKV,25℃)分别为969.6 MPa、750.2 MPa、36.8%、10.7 J;摩擦磨损测试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试样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其平均摩擦系数稳定在0.45,质量磨损率4.610^-8 g/(N·m)仅为传统锻造工艺制得试样的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复合锻造 显微组织 强韧性 耐磨性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微、纳米Al2O3-13%TiO2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新芽 邵红红 +2 位作者 张保森 董强胜 李承龙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Al2O3-13%TiO2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为其在苛刻条件下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选用微米和纳米结构Al2O3-13%TiO2粉末,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2种陶瓷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 为了研究Al2O3-13%TiO2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为其在苛刻条件下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选用微米和纳米结构Al2O3-13%TiO2粉末,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2种陶瓷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和纳米压痕仪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利用MFT-5000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2种涂层在室温、350℃和650℃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微、纳米涂层的硬度分别为6.46 GPa和11.52 GPa,弹性模量分别为139.72 GPa和185.88GPa。温度升高,2种涂层的摩擦系数逐渐增大,磨损率先增大后减小。从常温到650℃,相比微米涂层,纳米涂层的磨损率分别降低了47.1%、58.1%和74.9%。微米涂层常温时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350℃和650℃时的磨损机制主要是脆性断裂;纳米涂层常温下的磨损机制主要是微区脆性断裂,350℃时主要是塑性变形和裂纹扩展引起的分层剥离,650℃时主要是氧化磨损和分层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Al2O3-13%TiO2涂层 力学性能 高温 磨损机理
下载PDF
黄河下游冰凌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强 冀鸿兰 +2 位作者 张宝森 李春江 牟献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3,共5页
针对黄河下游封冻河段不稳定、凌情复杂的问题,依据1950~2017年黄河下游历史冰情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统计分析了该河段冰凌特征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冰情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冰凌特征变化为单个凌汛期内封、开河频次不稳定;... 针对黄河下游封冻河段不稳定、凌情复杂的问题,依据1950~2017年黄河下游历史冰情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统计分析了该河段冰凌特征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冰情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冰凌特征变化为单个凌汛期内封、开河频次不稳定;封河长度、封河天数、最大冰量均有显著下降;封河流量、开河流量明显减小;封河气温明显上升。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1999年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冰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流凌日期推迟6d,首封日期提前1d,开河日期提前8d,封河天数减少7d,封河长度缩短140km,封冻冰量减少约77%,不封河年频率由14.3%增加到31.6%等。研究结果为黄河下游河道未来防洪最不利标准的设定提供凌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凌情特征 小浪底水库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智能应力或结构损伤自敏涂层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杜修忻 田浩亮 +7 位作者 王浩 金国 张保森 王长亮 郭孟秋 王天颖 张昂 肖晨兵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1年第6期77-86,共10页
详细介绍了机械零部件表面应力和结构损伤检测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荧光涂层应力检测的原理、优势以及发展现状。分析了基于稀土荧光离子的应力检测涂层的需求,并就其应用原理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表述。介绍了不同材料体系下应力及结构损... 详细介绍了机械零部件表面应力和结构损伤检测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荧光涂层应力检测的原理、优势以及发展现状。分析了基于稀土荧光离子的应力检测涂层的需求,并就其应用原理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表述。介绍了不同材料体系下应力及结构损伤检测范围,以及应力自敏涂层目前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检测 结构损伤 荧光检测 稀土离子 应力自敏
下载PDF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n a small-scale thermoacoustic prime mover 被引量:2
7
作者 JIN Tao zhang bao-sen +2 位作者 TANG Ke BAO Rui CHEN Guo-b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5-209,共5页
A miniature thermoacoustic prime mover, consuming heat to radiate sound, may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way of heat management in microcircuits because of its simplicity and stability. A prototype with variable reso... A miniature thermoacoustic prime mover, consuming heat to radiate sound, may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way of heat management in microcircuits because of its simplicity and stability. A prototype with variable resonant tube length of 10 to 25 cm was built, an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observe its performance, such as onset temperature, oscillation amplitude and operating frequency. The results with atmospheric air showed that proper structure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can make the system start an oscillation at a temperature lower than 100 ℃, which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potential usage in electronic units. The influences of stack position, heat input power or tube inclination on the oscillation amplitude, onset temperature and operating frequency are also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ACOUSTICS MINIATURIZATION Onset temperature
下载PDF
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紫外光对太安的定性影响
8
作者 张宝森 张树海 +3 位作者 苟瑞君 陈亚红 朱双飞 马坤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2年第12期48-53,共6页
目的研究太安炸药在紫外光作用下的稳定性退化机制。方法基于TDDFT(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在pbe1pbe/6-311G**水平下对太安分子50个激发态进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绘制吸收光谱,使用空穴-电子方法对最大吸收峰3个激发态(S9、S10和S11)的激... 目的研究太安炸药在紫外光作用下的稳定性退化机制。方法基于TDDFT(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在pbe1pbe/6-311G**水平下对太安分子50个激发态进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绘制吸收光谱,使用空穴-电子方法对最大吸收峰3个激发态(S9、S10和S11)的激发特征进行分析,这3个激发态对最大吸收峰的总贡献率达97.31%。将此3个激发态定为研究对象,对太安分子被特定的紫外光激发至激发态后弱键的Mayer和Laplace键级进行分析,并基于IFCT(Interfragment Charge Transfer)方法对太安分子激发至激发态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进行描述。结果太安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位置为186.6 nm,小于实验测试的吸收峰位置8.4 nm。对此吸收峰的强度贡献最大的3个激发态中,S9态贡献最高,为48.27%,其余2个激发态S10、S11为简并态,贡献相同,为24.52%。通过空穴-电子的电荷转移分析结果可知,3个激发态均存在整体激发并带有局域电荷转移的特征。PETN分子在吸收特定波长(187.00、186.92 nm)紫外光并激发至激发态时,O—NO_(2)键的Mayer与Laplace键级均有所降低。结论通过IFCT分析可知,引发键键级变化由O—NO_(2)上的n→Pi^(*)跃迁主导,这种效应会促使太安分子的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安 紫外光 含时密度泛函 吸收光谱 分子稳定性 激发态
下载PDF
Effect of Nano-sized CeO_2 Abrasives on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of Silicon Wafer
9
作者 zhang bao-sen CHEN Yang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CAS 2006年第2期81-84,94,共5页
The conception of the soft layer during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 wa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oft layer was a reaction layer formed on the silicon surface; it was softer than the silicon substrate a... The conception of the soft layer during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 wa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oft layer was a reaction layer formed on the silicon surface; it was softer than the silicon substrate and its thickness was about several nanometers. The existence of the soft layer could increase the material volume removed by one particle and increase 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 during CMP. At the same time, the soft layer could decrease the cutting depth of the abrasive particle so as to realize ductile grinding, and it is useful to decrease the roughness of the polished surface and to improve the polishing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P Cerium oxide Soft layer Chemical effect
下载PDF
冰盖前缘冰坝形成及演进过程的离散元-水动力学耦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必垚 张宝森 +1 位作者 刘璐 季顺迎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7-667,共11页
基于冰盖影响下冰坝形成和演进的动力特性,该文针对冰坝与冰盖相互作用及冰盖破碎问题,在离散元河冰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具有冻结破碎功能的黏结失效模型,对碎冰在冰盖前缘堆积形成冰坝以及冰盖前缘破碎、冰坝推进下移的过程进行... 基于冰盖影响下冰坝形成和演进的动力特性,该文针对冰坝与冰盖相互作用及冰盖破碎问题,在离散元河冰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具有冻结破碎功能的黏结失效模型,对碎冰在冰盖前缘堆积形成冰坝以及冰盖前缘破碎、冰坝推进下移的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较全面地描述冰盖前缘冰坝形成和冰盖破碎冰坝推移的过程;冰盖会导致堆冰发生在冰盖前端或冰盖底部,冰坝体的平衡状态受到来冰量、河道边壁阻力、冰盖强度和水力等因素的影响;冰盖在水位变化条件下先沿河岸纵向断裂,进而冰坝与冰盖前端作用并向下游推移,冰坝推移过程中冰坝与冰盖的作用力是累积-释放的循环过程;由冰盖前端破碎产生的碎冰会造成更严重的堆冰和河道壅水。模拟结果对现场观测难以捕捉到的动力过程及过程中水力、冰力等信息做出了描述,可为冰坝形成和演进的机理研究及冰区凌汛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冰动力学 开河冰坝 冰盖破碎 离散元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