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不同入侵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表型观测分析
1
作者 范泽文 郑凤萍 +7 位作者 杨云海 杨韶松 张付斗 申时才 徐高峰 张志燕 钏丽 崔宇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27-134,共8页
旨在明确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11个不同发生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在同质园条件下分别观测其植物性状及差异。试验可以看出,不同入侵地区发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同质园条件下进一步的生长、繁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根萌芽性状指数的变异... 旨在明确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11个不同发生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在同质园条件下分别观测其植物性状及差异。试验可以看出,不同入侵地区发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同质园条件下进一步的生长、繁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根萌芽性状指数的变异幅度达到了54.23%,茎秆直径、叶宽和叶形指数变异幅度为23.63%~26.31%。在生物量分配比中,花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文山州丘北县,叶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昆明西山区,茎秆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昆明盘龙区,根部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同样来自昆明盘龙区。进一步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POD、SOD、CAT、MDA酶活,来自11个不同入侵地区和生境的植株群体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以文山州丘北点和昆明盘龙点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的茎秆、株高和酶活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植物性状中叶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但在气候因子的偏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原始地的气候因子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植物性状基本稳定一致,但不同入侵地区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表型具有一定差异和可塑性。研究结果对明确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的生态适应性奠定重要科学基础,同时为预警、监测及防范该入侵植物的扩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植物性状 植物可塑性 酶活性 同质园试验
下载PDF
2种农作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与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吴冉迪 葛丽清 +7 位作者 张付斗 申时才 杨云海 杨韶松 郑凤萍 范泽文 高家乐 徐高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104-111,共8页
旨在评估农作物红薯与香茅草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红薯和香茅草的地上部分粉碎物,对空心莲子草茎节实施了3种不同处理:表层覆盖、混土栽培和水提液浇灌。通过测定茎节的... 旨在评估农作物红薯与香茅草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红薯和香茅草的地上部分粉碎物,对空心莲子草茎节实施了3种不同处理:表层覆盖、混土栽培和水提液浇灌。通过测定茎节的存活率、生物量及酶活性等指标,评估不同处理对空心莲子草影响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g/kg的处理浓度下,经过红薯混土栽培和香茅草水提液浇灌处理后,空心莲子草茎节的存活率分别降至55.56%和43.75%。相比之下,高浓度(100 g/kg)的水提液浇灌处理显著抑制了空心莲子草的茎长(红薯:3.37 cm,香茅草:2.25 cm)、根长(红薯:3.34 cm,香茅草:2.62 cm)、叶面积(红薯:0.46 cm^(2),香茅草:0.37 cm^(2))及生物量(红薯:0.19 g,香茅草:0.13 g)。此外,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这些变化反映了植物应对氧化应激的生理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100 g/kg的高浓度红薯与香茅草处理能显著抑制空心莲子草的茎节克隆繁殖与幼苗生长,尤其是通过水提液浇灌的方式效果更为显著。这一发现对于开发新的植物生长调控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红薯 香茅草 克隆繁殖
下载PDF
薇甘菊防除后抑制其再次入侵的几种防治措施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徐高峰 岳英 +4 位作者 申时才 郭晋 金桂梅 张付斗 张玉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1-918,共8页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薇甘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80 d,采用施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处理组对入侵地薇甘菊的株防治效果和鲜物质质量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化学防治处理组。化学防治处理组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随防治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其他物种重要值的变化则与之相反,其中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后第30天未见薇甘菊发生;综合防治处理组喷药后第180天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分别为36.98、22.21和20.13,显著小于处理前、化学防治处理组和对照。化学防治处理组在施药后第30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H)除百草枯处理显著增加外,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显著降低,但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差异不显著;而施药后第180天,3种除草剂处理组除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无显著变化。综合防治处理组,除百草枯+甘薯处理喷药后180 d的Shannon-Wiener指数(H)显著小于喷药前外,其他处理的Simpson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喷药前均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薇甘菊入侵地,通过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和依靠迹地本地种群难以抵御薇甘菊的再入侵与危害,而采用先化学防治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显著降低薇甘菊再发生的重要值,且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可为入侵地有效控制薇甘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甘薯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生物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下载PDF
重大外来入侵杂草在我国的分布危害格局与可持续治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瑞 周忠实 +6 位作者 张国良 郭建英 高尚宾 孙玉芳 付卫东 张付斗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317-320,共4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生物入侵的危害日趋严重(Paini et al.,2016)。生物入侵的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的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万方浩等,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生物入侵的危害日趋严重(Paini et al.,2016)。生物入侵的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的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万方浩等,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不断增强(万方浩等,2009)。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为不同物种的入侵提供了天然生境。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杂草 入侵危害 可持续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科学研究 农业生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大湄公河次区域薇甘菊的防控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付斗 郭晋 +4 位作者 徐高峰 申时才 岳英 木霖 张玉华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313-316,共4页
薇甘菊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恶性入侵杂草,其种群跨境入侵扩张备受区域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以来在我国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团队和专家的科技支撑下,中国云南与周边五国科研机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物保护... 薇甘菊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恶性入侵杂草,其种群跨境入侵扩张备受区域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以来在我国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团队和专家的科技支撑下,中国云南与周边五国科研机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物保护工作组"。本文简要介绍工作组围绕该入侵杂草在生态异质性条件下种群扩展与灾变过程的预警监测、阻截防控带建设、替代控制与选择性除草剂协同应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服务于中国云南的经济国境线、绿色国境线和生态国境线发挥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入侵杂草 薇甘菊 持续治理 显著成效
下载PDF
油菜类型和品种对外来入侵杂草小子虉草的替代控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高峰 申时才 +4 位作者 张云 杨韶松 董立尧 张付斗 金桂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808-7818,共11页
外来入侵植物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是世界公认的冬季农田恶性杂草,掌握农作物对其替代控制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前期研究表明,油菜是替代控制小子虉草的优良农作物,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油菜类型与品种对其控制能力的影响。... 外来入侵植物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是世界公认的冬季农田恶性杂草,掌握农作物对其替代控制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前期研究表明,油菜是替代控制小子虉草的优良农作物,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油菜类型与品种对其控制能力的影响。为此选取与小子虉草同域发生的不同类型(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油菜品种各3种,通过田间小区实验和室内化感作用测定,对比研究其对小子虉草的生长、繁殖、表型以及化感作用的影响。田间实验显示:竞争方式(种内或种间竞争)和油菜类型对小子虉草的地上生物量、种子数、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存在极显著(P=0.0001)影响;而油菜品种对小子虉草的地上生物量(P=0.6064)、种子数(P=0.3577)、株高(P=0.4279)、分枝数(P=0.6357)、叶面积(P=0.8839)和比叶面积(P=0.3424)均无显著影响。3种类型油菜对小子虉草生长、繁殖以及表型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芥菜型油菜对小子虉草的上述指标的影响最强,而白菜型油菜的影响最弱。室内生物测定显示,油菜对小子虉草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当供试油菜叶片水提液浓度为0.1 g/mL时,小子虉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株高、根长、生物量均被显著抑制;研究也表明不同类型油菜对小子虉草的化感作用显著不同,同等条件下,芥菜型油菜对小子虉草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综上所述,油菜类型对外来入侵小子虉草的控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芥菜型油菜对植物小子虉草的替代控制作用明显优于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而其强的化感抑草特性或许是其强控草能力的原因之一。另外,本研究也为进一步利用油菜替代控制入侵植物小子虉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子虉草 白菜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替代控制 化感作用
下载PDF
甘薯不同品种对两种入侵杂草的竞争作用和化感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钏丽 徐高峰 +6 位作者 崔宇琛 申时才 马光宗 范泽文 张付斗 郑凤萍 杨绍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186,共8页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生物测定试验,分别研究了9个不同农艺性状的甘薯品种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的竞争作用和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烟薯25’‘宁薯10号’和‘西瓜红普薯’等6个品种的竞争平衡...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生物测定试验,分别研究了9个不同农艺性状的甘薯品种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的竞争作用和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烟薯25’‘宁薯10号’和‘西瓜红普薯’等6个品种的竞争平衡指数(CBa)大于0,其中‘宁薯10号’的竞争优势最强,对三叶鬼针草的株高和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2.29%和63.31%;生物测定中仅有‘17234’和‘宁薯10号’两个品种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作用,其中‘17234’的化感作用指数(AI)最大,对粗毛牛膝菊的株高和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4.32%和82.58%。结合甘薯品种的竞争作用与化感作用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宁薯10号’的CBa和AI分别达0.74和0.63以上,为竞争作用和化感作用均较强的抗(耐)性品种;‘烟薯25’虽然对两种入侵杂草的CBa分别达到0.85和0.70,但其AI<0.1,表现为具有竞争优势的非化感品种;尽管‘17234’的CBa<0,但其AI>0.67,说明其为强化感作用的品种。结果表明,甘薯对入侵杂草的抗(耐)性决定于其自身的竞争作用、化感作用或两者的共同作用。这为进一步利用甘薯不同品种对入侵杂草的种间关系实施替代控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抗(耐)性 三叶鬼针草 粗毛牛膝菊 竞争作用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替代物种与除草剂对紫茎泽兰的防效及其互作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崔宇琛 钏丽 +8 位作者 温丽娜 范泽文 张付斗 马光宗 申时才 徐高峰 杨韶松 徐云 郑凤萍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6-344,共9页
【目的】研究替代物种与选择性除草剂,以实现对紫茎泽兰安全、高效和绿色的防控。【方法】采用植物间竞争试验法测定替代物种(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和除草剂对紫茎泽兰的防效及其互作效应。【结果】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 【目的】研究替代物种与选择性除草剂,以实现对紫茎泽兰安全、高效和绿色的防控。【方法】采用植物间竞争试验法测定替代物种(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和除草剂对紫茎泽兰的防效及其互作效应。【结果】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的竞争力依次强于紫茎泽兰。随着3种替代物种密度比例增加,紫茎泽兰的株高、分枝、根冠比、叶面积比均受到显著抑制,当替代物种与紫茎泽兰密度比为5∶1时,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对紫茎泽兰的替代控制效果分别为55.1%、46.9%和40.3%。除草剂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和二氯吡啶酸的毒力测定表明,二氯吡啶酸相对最高,LC_(90)为902.1 g·hm^(-2),但三氯吡氧乙酸对替代物种的安全性相对最好,对高丹草、非洲狼尾草和黑麦草选择性指数分别为3.75、2.79和2.67。高丹草和非洲狼尾草与紫茎泽兰种植密度比例为3∶1时,结合二氯吡啶酸和三氯吡氧乙酸,非洲狼尾草和二氯吡啶酸结合表现拮抗作用,与三氯吡氧乙酸结合表现加成作用;高丹草和二氯吡啶酸结合表现加成作用,与三氯吡氧乙酸结合表现增效作用,在同等取得90%防效的情况下,可减少三氯吡氧乙酸用量20.0%~35.0%(即210.0~370.0 g·hm^(-2))。【结论】合理的替代物种结合除草剂应用可实现互作增效,可作为紫茎泽兰综合防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替代控制 除草剂应用 互作效应 综合防控
下载PDF
苦荞提取物的化感作用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光宗 杨云海 +4 位作者 徐高峰 杨韶松 张付斗 申时才 叶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4期112-120,共9页
为探究苦荞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及其相关的化学成分,以2种农田恶性杂草马唐和三叶鬼针草为供试植物,测定苦荞水提液的不同有机相萃取物的化感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苦荞水提液的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 为探究苦荞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及其相关的化学成分,以2种农田恶性杂草马唐和三叶鬼针草为供试植物,测定苦荞水提液的不同有机相萃取物的化感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苦荞水提液的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水提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均对马唐和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的化感抑制率最强,当浓度为2.00 mg/mL时,供试植物的化感响应指数为-1.00,抑制率达到100.0%,其次是石油醚相,正丁醇相的抑制率最差。总体上,3种不同萃取物对马唐的抑制作用大于三叶鬼针草,对根长抑制率大于茎长。苦荞水提液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中含量大于0.5%的化学成分有41种,其中石油醚相的主要成分为4-乙基苯酚,含量占26.8%,乙酸乙酯相的主要成分为四氢薰衣草醇,含量占20.7%。本研究初步证实,苦荞对农田杂草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含有活性的化学成分,其化学成分的活性特征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提取物 化感作用 抑制率 化感响应指数
下载PDF
菟丝子属植物在云南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及其安全性调查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付斗 岳英 +3 位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郭晋 张玉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5-370,共6页
利用菟丝子属(Cuscuta spp.)植物控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引起一定关注和争议。以云南省薇甘菊入侵生境中的中国菟丝子(C.chinensis Lam)、云南菟丝子(C.reflexa Roxb)和日本菟丝子(C.japonica Choisy)为考察对象,通过调查... 利用菟丝子属(Cuscuta spp.)植物控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引起一定关注和争议。以云南省薇甘菊入侵生境中的中国菟丝子(C.chinensis Lam)、云南菟丝子(C.reflexa Roxb)和日本菟丝子(C.japonica Choisy)为考察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3种菟丝子属植物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指标,认为对薇甘菊的防治效果以中国菟丝子最好,其次是云南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结果表明:中国菟丝子、云南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寄生90 d后,薇甘菊的死亡率分别为97.9%、65.3%和44.1%;而生物量与对照比较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3.6%、81.2%和77.5%。3种菟丝子寄生薇甘菊入侵的群落中,中国菟丝子的相对密度(RD)最大,为0.484 3;云南菟丝子的相对频度(RF)最大,为0.396 1;日本菟丝子的相对优势度(RDE)最大,为0.886 4。这3种菟丝子属植物的重要值(IV)分别为0.763 8、1.205 1和1.317 1。因此,应用菟丝子属植物控制薇甘菊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此外,云南菟丝子的寄主植物种类最多,其中有23种寄主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日本菟丝子主要危害12种高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国菟丝子的寄主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仅有的6种被寄生植物均为杂草或其他入侵植物,而且受害程度最严重,因此其生态安全性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对应用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属 薇甘菊 防治效果 生态指标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elopathic Effects and Functional Traits of Different Allelopathic Potential Rice Accession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被引量:1
11
作者 XU Gaofeng SHEN Shicai +3 位作者 zhang fudou zhang Yun Kato-Noguchi HISASHI Roy Clements DAVID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32-41,共10页
In this study,effects of temperature,light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allelopathic effects and the functional traits specific leaf area(SLA)and stem mass fraction(SMF)of different allelopathic potential rice accessions... In this study,effects of temperature,light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allelopathic effects and the functional traits specific leaf area(SLA)and stem mass fraction(SMF)of different allelopathic potential rice accession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ere analyzed.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Allelopathic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and light varied with different allelopathic potential rice accession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With the ri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extension of photoperiod,allelopathic effect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at 2–3 leaf stage,but increased constantly at the 4–5 and 7–8 leaf stages in strong allelopathic rice accessions[O.longistaminata,F1(O.longistaminata×RD23),F2(RL159 and RL169)].Temperature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n allelopathic effect without considering light factors,but light showed little effect on rice allelopathy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conditions.The greatest allelopathic effect was attained with 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long photoperiod at 2–3 leaf stage in strong allelopathic rice accessions,but all the rice accessions showed weak allelopathic effects at the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15oC/10oC),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allelopathy followed a general trend as temperature>leaf stage>light,indicating that among the multiple factors impacting rice allelopathy,temperature was the main factor.Allelopathic characteristics of F1 and F2 to various temperature and light were similar to O.longistaminata,showing that allelopathic genes from wild rice can be expressed in its descendants.Temperature and light also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LA and SMF,and rice allelopathy was closely correlative to SLA in strong allelopathic rice accessions at the 4–5 and 7–8 leaf stages,bu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rice allelopathy and SMF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ice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elopathy and SLA and adapt to the varied environments,and that high temperature and long photoperiod can enhance rice allelopath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ALLELOPATHY environment change functional TRAIT specific LEAF area stem mass FRACTION temperature-light intera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