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uling of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by effluent organic matter:Characterization using different organic fractions in wastewater 被引量:7
1
作者 zhang Liqin WANG Lei +1 位作者 zhang gan WANG Xud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9-53,共5页
The UF membrane with molecular weight cutoff (MWCO) ranging from 2 to 100 kDa and XAD-8 resin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lecular weight (MW) distribution of wastewater effluent organic matt... The UF membrane with molecular weight cutoff (MWCO) ranging from 2 to 100 kDa and XAD-8 resin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lecular weight (MW) distribution of wastewater 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 in terms of TOC and UV254, as well as the amounts of the hydrophilic/hydrophobic organic fractions in different MW ranges. Then, the nanofiltration (NF) membrane fouling experiments were carded out using the above fractionated wat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W distribution and hydrophihc/hydrophobic characteristics of EfOM on the membrane flux decline using the fractionated water sampl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45.61% of the total organics belongs to the low MW one, among which the percentage of the hydrophilic organics with low MW (less than 2 kDa) was up to 28.07%, while that of the hydrophobic organics was 17.54%. In particular, the hydrophilic fraction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abundant fraction in the effluents. MW distribu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embrane fouling. When the MW was less than 30 kDa, the lower the MW, the larger was the specific flux decline, while in the case of MW higher than 30 kDa, the higher the MW, the larger was the specific flux decline, and the decline degree of low MW organics was larger than the high MW one. With the same MW distribution range, specific flux decline of the hydrophilic organic was considerably slower than that of the hydrophobic organic,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phobic organic fractions dominantly contribute to the flux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weight (MW) distribution hydrophilic/hydrophobic NANOFILTRATION specific flux
下载PDF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法律实践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晁洪太 张干 +7 位作者 魏玮 宋金龙 权腾龙 张冬静 宋昊冉 刘福顺 贾震 张慧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7-867,共11页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属于地震灾害预防非工程性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的目标。中国是地震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在应对地震灾害实践中,防震减灾知识普及逐步走向有法可依新阶段。经过...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属于地震灾害预防非工程性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的目标。中国是地震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在应对地震灾害实践中,防震减灾知识普及逐步走向有法可依新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普法力度,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总结中国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法律实践进展,包括立法现状、普法成效,并对未来如何实现防震减灾知识普及赋能增效进行了展望,提出坚持构建“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即坚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坚持以多元科普产品和科普活动为立足点,坚持以多方式科普平台为载体,坚持以科普创新人才为支撑,坚持以各类硬件资源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知识普及 法律实践 案例分析
下载PDF
细微特征增强的多级联合聚类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算法
3
作者 范馨月 张阔 +1 位作者 张干 李嘉辉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3,共10页
目前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研究注重于通过身份标签在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上提取模态共享特征来减少模态差异,但却忽视了具有辨别力的细微特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增强的聚类学习网络,该网络通过全局和局部特征来挖掘并增强不同模态的细... 目前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研究注重于通过身份标签在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上提取模态共享特征来减少模态差异,但却忽视了具有辨别力的细微特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增强的聚类学习网络,该网络通过全局和局部特征来挖掘并增强不同模态的细微特征,并结合多级联合聚类学习策略,最小化模态差异和类内变化。针对训练数据设计了随机颜色转换模块,在图像输入端增加模态之间的交互,以克服颜色偏差的影响。通过在公共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其中在SYSU-MM01数据集的全搜索模式下Rank-1和mAP分别达到了70.52%和64.02%;在RegDB数据集的V2I检索模式下Rank-1和mAP分别达到了88.88%和8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跨模态 随机颜色转换 细微特征增强 多级联合聚类学习
下载PDF
基于BERT和TextCNN的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淦 袁堂晓 +1 位作者 汪惠芬 柳林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2-863,共12页
随着智能制造2025目标的临近,企业为了解自身能力水平纷纷加入到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的行列中。然而,由于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标准的复杂性,企业缺乏其对行业水平的了解,导致企业贸然申请,浪费自身时间的同时又占用大量评估资源。鉴于此,... 随着智能制造2025目标的临近,企业为了解自身能力水平纷纷加入到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的行列中。然而,由于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标准的复杂性,企业缺乏其对行业水平的了解,导致企业贸然申请,浪费自身时间的同时又占用大量评估资源。鉴于此,设计了一种新的评估流程,采用文本处理算法对整个评估过程进行了重构,通过利用国标文件中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标准,将其作为训练集,采用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与文本神经网络(BERT+TextCNN)相结合的智能评估算法代替人工评估。在真实的企业智能制造数据集上的验证表明,当BERT+TextCNN评估模型在卷积核为[2,3,4]、迭代次数为6次、学习率为3e-5时,对智能制造成熟度进行评估,准确率达到85.32%。这表明所设计的评估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帮助企业完成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智能制造能力水平,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 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 文本卷积神经网络 评估过程重构
下载PDF
同位素结合PMF模型解析珠三角PM_(2.5)来源研究
5
作者 苏涛 李婷婷 +4 位作者 陈多宏 田崇国 宗政 张干 李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最多的组分,客观识别其来源是PM_(2.5)源解析的难点,也是精确控制PM_(2.5)污染来源的关键。本研究在广东省鹤山超级大气监测站采集了76个PM_(2.5)样品,分析了其碳质组分(元素碳和有机碳)、水溶性离...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最多的组分,客观识别其来源是PM_(2.5)源解析的难点,也是精确控制PM_(2.5)污染来源的关键。本研究在广东省鹤山超级大气监测站采集了76个PM_(2.5)样品,分析了其碳质组分(元素碳和有机碳)、水溶性离子(SO_(4)^(2-)、NH4^(+)、K^(+)、Ca^(2+)、Cl^(-)、Na^(+)、Mg^(2+)、NO_(2)^(-)和NO_(3)^(-))和金属元素(Fe、Cr、Cu、Mn、Ni、Pb、V、Zn、Cd、As)共20种化学组分,测定了7个PM_(2.5)代表样品的总碳(TC)放射性碳(^(14)C)。基于PM_(2.5)化学组分的PMF模型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海盐、土壤扬尘、轮船排放、工业过程、燃煤源和二次气溶胶分别贡献PM_(2.5)的18.98%、4.32%、13.85%、7.61%、14.08%、12.72%和30.03%。基于已发表的δ^(15)N(NO_(3)^(-))、δ^(18)O(NO_(3)^(-))结果,利用贝叶斯模型定量解析了NO_(3)^(-)的来源,并应用线型回归将PMF模型解析的二次气溶胶源再分配给一次颗粒源,结果显示,燃煤源(36.50%)、生物燃料源(29.35%)、土壤扬尘+海盐源(21.00%)和移动源(13.15%)是珠三角PM_(2.5)的主要来源。二次分配后PMF模型结果中TC的非化石源贡献与基于^(14)C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9%,说明PMF模型能很好地捕获PM_(2.5)主要贡献源,并且较准确地源解析珠三角的PM_(2.5),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大气细颗粒物 PMF模型 ^(15)N ^(14)C
下载PDF
两种常用适配体的纳米金比色法快速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的评价研究
6
作者 苏柳 贺伟华 +4 位作者 张干 陈爱亮 章钢刚 赖晓翠 邓省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4-292,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不同序列长度适配体的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比色传感法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并评价目前文献报道中常用的21(A21)和72个碱基(A72)长度的AFM1适配体在实际样品中的检... 目的:建立基于不同序列长度适配体的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比色传感法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并评价目前文献报道中常用的21(A21)和72个碱基(A72)长度的AFM1适配体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性能。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AuNPs溶液,加入AFM1适配体及AFM1标准品后,适配体与AFM1特异性结合形成特殊三维结构,随着NaCl溶液加入,AuNPs溶液的稳定性被破坏而发生聚集,导致溶液颜色变化,通过测定AuNPs溶液的吸光值和吸收光谱定量检测AFM1。结果:通过优化适配体浓度、NaCl浓度、反应温度及pH等实验条件,基于适配体A21和A72的AuNPs比色传感法检测AFM_(1)的检测限分别为25.26和5.77μg/L,线性范围均为10~800μg/L,且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特异性,在牛奶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7%~103.6%、94.3%~98.2%。结论:A72检测牛奶中AFM1的效果优于A21,可能与适配体长度、构型及亲和性相关。基于适配体A72建立的比色传感法简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且可视化,为AFM1适配体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黄曲霉毒素M_(1) 适配体 比色法
下载PDF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非接触高精度监测设备研发
7
作者 朱鹏瑞 薛润泽 +4 位作者 刘孟孟 王亚民 尹纪龙 张干 王鑫 《水道港口》 2024年第4期518-525,共8页
目前水工建筑物裂缝检测仍以人力识别为主,常规仪器检测为辅,来实现一定频次的检测,效率低下且存在盲区。以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为研究对象,对裂缝图像识别系统平台与监测设备进行深入研发。首先设计了混凝土裂缝非接触高精度监测设备... 目前水工建筑物裂缝检测仍以人力识别为主,常规仪器检测为辅,来实现一定频次的检测,效率低下且存在盲区。以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为研究对象,对裂缝图像识别系统平台与监测设备进行深入研发。首先设计了混凝土裂缝非接触高精度监测设备构成,对于图像处理模块,通过利用深度学习U-Net技术实现裂缝图像精准分割,借助切分处理操作,实现端对端的图片处理;然后基于中垂线的图像腐蚀技术计算裂缝宽度,基于霍夫变换去除噪声实现裂缝长度的测量。依据相关规范,将混凝土构件分为板、梁、桩与桩帽、方块、胸墙、墩台等构件,完善裂缝监测评级依据。最后测试了水工建筑物裂缝高精度监测设备工程样机的可靠性和精度。结果表明: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非接触高精度监测设备对裂缝识别的精度可达0.08 mm,能够实现裂缝的自动识别、类型判断、精准测量、评级预警等功能,达到了水工建筑物结构开裂的智慧化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建筑物 混凝土裂缝 裂缝识别 深度学习 监测设备
下载PDF
基于背景修复的动态SLAM
8
作者 李嘉辉 范馨月 +1 位作者 张干 张阔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4-1213,共10页
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过程中,动态物体引入的干扰信息会严重影响定位精度。通过剔除动态对象,修复空洞区域解决动态场景下的SLAM问题。采用Mask-RCNN获取语义信息,结合对极几何方法对动... 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过程中,动态物体引入的干扰信息会严重影响定位精度。通过剔除动态对象,修复空洞区域解决动态场景下的SLAM问题。采用Mask-RCNN获取语义信息,结合对极几何方法对动态对象进行剔除。使用关键帧像素加权映射的方式对RGB和深度图空洞区域进行逐像素恢复。依据深度图相邻像素相关性使用区域生长算法完善深度信息。在TUM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位姿估计精度较ORB-SLAM2平均提高85.26%,较DynaSLAM提高28.54%,在实际场景中进行测试依旧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语义分割 对极几何 RGB修复 深度修复
下载PDF
基于语义和几何一致性的视觉SLAM回环检测算法
9
作者 张干 周非 +1 位作者 张阔 李嘉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0-188,共9页
回环检测是消除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系统中累计误差的关键所在,在光照条件或视角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传统的基于外观的回环检测方法往往失效。针对这种情况,在ORBSLAM2的框架基础上提出一种... 回环检测是消除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系统中累计误差的关键所在,在光照条件或视角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传统的基于外观的回环检测方法往往失效。针对这种情况,在ORBSLAM2的框架基础上提出一种物体级的回环检测方法。利用目标检测获得的语义信息和特征点信息构建物体级语义地图。将语义地图抽象成拓扑图并将地标抽象成节点,用颜色直方图描述节点信息,结合节点间的几何关系,基于语义和几何一致性约束,提出一种图匹配方法实现回环检测。当检测到回环时,通过物体对齐的方式进行回环校正。在公开的TUM和USTC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系统精度较ORBSLAM2平均提高了49.58%,并且构建的语义地图显示出良好的定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回环检测 颜色直方图 几何一致性 回环校正
下载PDF
不同运动疗法对青年柔韧性扁平足患者足弓形态和下肢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赛雪 贾雨晴 +5 位作者 张书语 李心迪 张淦 张璐 栾烁 张恩铭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9-698,共10页
目的:对比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向心-等长-快速离心训练、向心-等长-慢速离心训练对青年柔韧性扁平足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PNF组、向心-等长-快速离心组、... 目的:对比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向心-等长-快速离心训练、向心-等长-慢速离心训练对青年柔韧性扁平足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PNF组、向心-等长-快速离心组、向心-等长-慢速离心组、对照组,每组各10人。共进行6周运动干预,实验前后测试各组足舟骨下降试验(navicular drop test,NDt)高度差、标准舟骨高度指数(normalized navicular height truncated,NNHt)、踝关节肌肉力量、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动态平衡能力。结果:(1)足弓形态:与实验前相比,PNF组优势侧NDt值显著变小(P=0.049),向心-等长-快速离心组非优势侧NDt值显著变小(P=0.034)、NNHt指数显著变大(P=0.026);(2)踝关节力量:与实验前相比,PNF组、向心-等长-快速离心组、向心-等长-慢速离心组跖屈肌力均显著提升(优/非优势侧:P=0.003/P=0.004、P=0.000/P=0.000、P=0.001/P=0.001),PNF组、向心-等长-快速离心组内翻肌力均显著提升(优/非优势侧:P=0.011/P=0.005、P=0.003/P=0.003);(3)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实验前相比,在非优势侧中,向心-等长-快速离心组足底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连线增量显著降低(P=0.037),PNF组内侧纵弓负荷比例及接触面积显著降低(P=0.012、P=0.027);在优势侧中,向心-等长-慢速离心组内侧纵弓接触面积显著减小(P=0.038),对照组则显著增大(P=0.015);(4)动态平衡:与实验前相比,PNF组、向心-等长-慢速离心组优/非优势侧及向心-等长-快速离心组优势侧Y-Balance测试综合分数显著提高(P=0.006/P=0.023、P=0.001/P=0.035、P=0.011)。结论:6周PNF治疗可改善柔韧性扁平足青年的足弓形态,并提升其动态平衡能力;6周向心-等长-快速离心训练在改善柔韧性扁平足青年足弓形态方面效果最为显著,而向心-等长-慢速离心训练可显著提升柔韧性扁平足青年的动态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韧性扁平足 力量训练 离心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
下载PDF
中上扬子区上二叠统大隆组硅质岩沉积终结年龄
11
作者 韦恒叶 张淦 +2 位作者 张璇 胡谍 龚嘉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5-2143,共9页
【目的】晚二叠世扬子板块北缘台地内部盆地广旺海槽、开江—梁平海槽与鄂西海槽发育大隆组富有机质的黑色硅质岩沉积,是四川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勘探的目标层位。这套硅质岩开始沉积于258.77 Ma,其形成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有关,但硅质岩沉... 【目的】晚二叠世扬子板块北缘台地内部盆地广旺海槽、开江—梁平海槽与鄂西海槽发育大隆组富有机质的黑色硅质岩沉积,是四川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勘探的目标层位。这套硅质岩开始沉积于258.77 Ma,其形成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有关,但硅质岩沉积结束的具体年龄以及这些海槽消亡的原因尚不清楚。开展相应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扬子北缘这些深水海槽的演化与发展,为二叠系页岩气勘探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位于广旺海槽的旺苍燕儿洞剖面上二叠统大隆组硅质岩上部火山灰夹层样品,开展锆石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测定锆石U-Pb年龄以及微量元素。【结果】锆石为自形棱角状,发育生长环带,Th/U≥0.46,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曲线展示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亏损、Ce正异常、Eu负异常的左倾特征;锆石铀铅年龄为253.0±1.3 Ma;锆石微量元素Th/Nb与Hf/Th交会图以及Th/U与Nb/Hf交会图指示岛弧造山构造背景。【结论】华南大隆组硅质岩沉积终结于晚二叠世长兴中期253.0±1.3 Ma,该期火山喷发与板内造山的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无关,其形成与扬子板块周围岛弧火山作用有关,后者可能与扬子北缘多个海槽在二叠纪末期萎缩消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定年 岛弧火山 大隆组 晚二叠世 四川盆地 海槽消亡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施工安全事故致因研究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董依梦 郭聖煜 +2 位作者 张淦 张攀 石瑾怡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为系统了解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246篇文献作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领域发文量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为系统了解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246篇文献作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领域发文量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Safety Science和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对开展该领域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领域内尚未形成较为紧密的学者合作网络。此外,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包括事故致因理论和模型、事故致因因素和事故致因分析方法,热点趋势包括事故致因因素系统研究横向广度和个体研究纵向深度的延伸、数据挖掘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最后提出加强跨学科研究以全面理解事故致因机理、工人行为的动态特征追踪、高效利用非结构化文本和处理多模态特征数据等几点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安全 事故致因分析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软件
下载PDF
基于集中式特征金字塔的交通标志识别
13
作者 李文举 刘子琼 +1 位作者 张干 崔柳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8期118-126,共9页
针对目前交通标志识别技术中存在的畸变目标、小目标检测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中式特征金字塔的交通标志识别算法。首先,使用集中式特征金字塔改进原始的特征融合网络,用轻量级多层感知机(MLP)来捕获全局远程依赖,通过可学习视觉中... 针对目前交通标志识别技术中存在的畸变目标、小目标检测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中式特征金字塔的交通标志识别算法。首先,使用集中式特征金字塔改进原始的特征融合网络,用轻量级多层感知机(MLP)来捕获全局远程依赖,通过可学习视觉中心机制(LVC)来捕获输入图像的局部角区域,提高了对畸变目标以及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其次,使用递归门控卷积提取浅层特征图的高阶空间交互信息,改善对小目标的检测效果;最后,使用SIoU回归损失函数,引入角度损失,重新定义惩罚指标,减少总损失的自由度,防止预测框在训练时四处游荡,加快收敛速度,使定位更加精确。在TT100K数据集上平均检测精度为93.4%,和传统的YOLOv5n相比精度提升了3.5个百分点,帧处理速度达到94.34f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式特征金字塔 递归门控卷积 交通标志识别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基于多源无人机影像特征融合的冬小麦LAI估算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东彦 韩宣宣 +3 位作者 林芬芳 杜世州 张淦 洪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1-179,共9页
为探讨无人机多源影像特征融合估测作物叶面积指数的能力,该研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数码相机和UHD185成像光谱仪获取研究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扬花期、灌浆期)的可见光和高光谱影像。综合考虑可见光、高光谱影... 为探讨无人机多源影像特征融合估测作物叶面积指数的能力,该研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数码相机和UHD185成像光谱仪获取研究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扬花期、灌浆期)的可见光和高光谱影像。综合考虑可见光、高光谱影像特征与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及影像特征重要性进行特征筛选,然后,以可见光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可见光植被指数+纹理特征、高光谱波段、高光谱植被指数及高光谱波段+植被指数分别作为输入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的叶面积指数估测模型(单传感器数据源);以优选的两种影像特征结合支持向量回归、随机森林回归构建叶面积指数估测模型(两种传感器数据源),比较分析单源与多源影像特征监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性能。进一步地,考虑到小区土壤空间异质性会影响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估测结果,该研究探讨了不同影像采样面积下基于单源遥感数据构建的小麦叶面积指数估测模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扬花期和灌浆期,使用两种影像优选特征构建的随机森林回归估测模型精度最佳,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733和0.929,均方根误差为0.193和0.118。可见光影像采样面积分别为30%和50%,高光谱影像采样面积为65%时,基于单源影像特征构建的随机森林回归估测模型在扬花期和灌浆期效果最好。综上,该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生理参数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特征融合 机器学习 叶面积指数 冬小麦
下载PDF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近十年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冯新斌 曹晓斌 +7 位作者 付学吾 洪冰 关晖 李平 王敬富 王仕禄 张干 赵时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289,共37页
环境地球化学学科在中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部分研究进展,介绍了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其他重金属污染物长距离传... 环境地球化学学科在中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部分研究进展,介绍了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其他重金属污染物长距离传输研究进展;总结了汞、镉、锑、铊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地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规律及污染来源和环境过程示踪方面的研究进展;回顾了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污染示踪及过去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以上研究方向还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传输 重金属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传统稳定同位素 全球变化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对脂多糖应激仔猪肠道形态、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宦海琳 张干 +4 位作者 徐祝华 闫俊书 林勇 徐小明 周维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6-59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脂多糖(LPS)应激仔猪肠道形态、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平均体重为(10.0±0.5)kg的苏山猪90头,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LPS组和BL+LPS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其中...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脂多糖(LPS)应激仔猪肠道形态、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平均体重为(10.0±0.5)kg的苏山猪90头,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LPS组和BL+LPS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其中,对照组和LPS组仔猪均饲喂基础饲粮;BL+LPS组仔猪饲喂添加5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于正试期第21天从每个重复中选2头仔猪腹腔注射LPS(LPS组和BL+LPS组)或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24 h后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PS应激显著降低了仔猪十二指肠二胺氧化酶(DAO)、空肠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空肠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回肠绒隐比(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十二指肠和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上皮细胞中淋巴细胞、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提高了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P<0.05)。2)与LPS组相比,饲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LPS应激仔猪回肠DAO和NOS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IgG含量(P<0.05)。由此可见,LPS应激导致仔猪肠黏膜损伤,在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提高LPS应激仔猪的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形态的修复,减缓LPS应激导致的肠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脂多糖 肠道形态 肠黏膜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力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一致性筛选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莉 谢乐琼 +1 位作者 张干 何向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0-48,共9页
锂离子电池因综合性能优良,近年来在移动储能和固定储能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当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电池模组时,不仅电池组的能量低于电池单体能量的加和,电池组的寿命也明显低于单体电池的水平。除了电池运行环境不均匀(如温度... 锂离子电池因综合性能优良,近年来在移动储能和固定储能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当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电池模组时,不仅电池组的能量低于电池单体能量的加和,电池组的寿命也明显低于单体电池的水平。除了电池运行环境不均匀(如温度场)外,电池组内部电池单体之间微小的不一致性也是造成电池组性能快速衰减的主要原因。依据电池组的结构建立电池一致性的筛选方法和标准,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模组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一致性筛选方法研究领域的进展,对锂离子电池一致性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并重点对串联筛选方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模组 一致性 筛选方法 串联筛选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神经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8
作者 苗青 王小玉 +3 位作者 张干 胡林壮 武爱云 刘睿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P300联合MMSE、MoCA量表评定神经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敏感性及P300检查的优越性。方法:对33例神经科器质性疾病(如脑梗死、高血压、帕金森病等)病人和21名正常健康人行P300检测,同时使用MMSE和MoCA量表评估其认... 目的:探讨P300联合MMSE、MoCA量表评定神经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敏感性及P300检查的优越性。方法:对33例神经科器质性疾病(如脑梗死、高血压、帕金森病等)病人和21名正常健康人行P300检测,同时使用MMSE和MoCA量表评估其认知情况,比较神经科器质性疾病病人和正常健康人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并比较2组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结果与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MMSE量表评分、MoCA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和P<0.01);对照组P300潜伏期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2组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P300波幅与MMSE评分呈弱正相关(P<0.05),与MoCA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P300可以作为评估神经疾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指标,采用P300联合MoCA量表可以更敏感的检测出病人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神经疾病
下载PDF
一种新型用于腹部开放性创伤的暂时性关闭装置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怡 陈志达 +3 位作者 张淦 卢婷婷 董晓宇 郗洪庆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802-807,共6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用于腹部开放性损伤脏器外露的暂时性关闭装置,并验证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工程图并进行加工,试制一种腹部开放性创伤的暂时性关闭装置。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装置的实物制作,测试其物理性能。进一...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用于腹部开放性损伤脏器外露的暂时性关闭装置,并验证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工程图并进行加工,试制一种腹部开放性创伤的暂时性关闭装置。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装置的实物制作,测试其物理性能。进一步通过动物模型实施实验,对比分析新型装置与传统腹部暂时关闭方式的密闭性及稳定性,评价新型装置应用的可行性。结果研制出一套新型腹部开放性创伤暂时性关闭装置,具备折叠可收纳、可快速展开应用的性能。新型装置最大液体容积为0.88 L(内径15 cm)或2.09 L(内径20 cm),折叠后体积仅为0.18 dm^(3)(内径15 cm)或0.31 dm^(3)(内径20 cm)。最大容积量时,装置稳定性良好。动物模型实验显示,在未进行负压吸引状态下,出现底座漏水的平均时间为(26.83±0.95)min,而传统封闭方法出现漏水的平均时间为(1.67±0.33)min,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负压吸引状态下,装置可持续不出现漏水。稳定性测定中,新型装置组平均翻转(44.67±2.03)次才出现移位或脱落,而传统组为(21.33±1.80)次,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型腹部开放性创伤临时关闭装置具备便携、可快速展开使用、方法简单易掌握、密闭性及稳定性良好等特点。该装置可高效完成腹部开放性创伤脏器外露的暂时腹腔关闭,最大程度保护外露脏器,在转运时免受二次损伤。在腹腔压力增高情况下,能关闭腹腔同时作为腹腔扩容器使用,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开放性创伤 战创伤 腹腔暂时关闭装置 现场救援 密闭性 稳定性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车邦民 李虎 +2 位作者 薛剑锋 张干 莫惠飞 《现代医院》 2020年第5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对照组3组各20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右美托咪定,B组泵入低剂量右美...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对照组3组各20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右美托咪定,B组泵入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3组麻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年龄、BMI、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0、t4时HR、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A、B组的HR、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低(P<0.05);各组t0、t1时E、N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t2时E、N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低(P<0.05),但A、B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围术期间可有效降低患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减轻应激反应,促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右美托咪定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