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体叠置关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20
1
作者 杜殿发 郭乔乔 +2 位作者 郑洋 张根凯 张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6,共5页
针对不同砂体叠置类型下水驱流线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的问题,以孤东油田七区西区块的地质条件为基础建立概念模型,利用流线数值模拟方法,对储层内部砂体叠置构型进行深入分析,模拟不同空间叠置类型下的油水渗流状态,观察流线的分布... 针对不同砂体叠置类型下水驱流线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的问题,以孤东油田七区西区块的地质条件为基础建立概念模型,利用流线数值模拟方法,对储层内部砂体叠置构型进行深入分析,模拟不同空间叠置类型下的油水渗流状态,观察流线的分布及变化,剖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体叠置对流线分布、剩余油的驱替有重要影响作用,剩余油分布呈现叠置区域上部高于下部,边缘区域高于中心区域的规律。流线趋向于保持在原砂体内渗流,泥岩及叠置面的存在改变了流线的方向,造成泥岩、泥岩附近和叠置交界面处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该研究对认识层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流线驱替效率及油藏开发后期的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叠置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流线分布 孤东油田
下载PDF
A油田热采水平井出水机理及找水方法研究
2
作者 杜殿发 王钧 +3 位作者 张根凯 吴海江 刘鹏 李昕睿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12期399-405,共7页
针对热采水平井出水影响因素复杂,并严重影响其开采效果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目标A油田热采水平井含水上升的影响因素,包括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日产液量等,分析出水机理,并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影响次序研究;基于A油田... 针对热采水平井出水影响因素复杂,并严重影响其开采效果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目标A油田热采水平井含水上升的影响因素,包括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日产液量等,分析出水机理,并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影响次序研究;基于A油田高含水水平井出水原因分析,提出生产动态与测井资料综合分析找水法,并制定判定标准。应用目标A油田两口典型高含水热采水平井ABA98、ABA03的生产动态、压力测试、井口温度以及产出水矿化度等资料,综合分析两口井的产出水来源,判断各井的出水原因,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出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水平井 出水原因 找水方法 生产动态 电阻率测井
下载PDF
基于井筒温度剖面的热采水平井找水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唐磊 杜殿发 +4 位作者 张根凯 王青 邴绍献 张耀祖 任利川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95,共6页
热采水平井出水机理复杂,寻找出水点是高效堵水的关键。针对目前常用找水方法具有仪器起下困难、油井动态测量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井筒温度剖面的热采水平井找水方法。基于传热学及多相管流理论,在井筒内油水两相流体流动的状态... 热采水平井出水机理复杂,寻找出水点是高效堵水的关键。针对目前常用找水方法具有仪器起下困难、油井动态测量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井筒温度剖面的热采水平井找水方法。基于传热学及多相管流理论,在井筒内油水两相流体流动的状态下,综合井筒处热对流及热传导、焦耳-汤姆生效应以及重力做功产生的井筒温度变化,与重力及剪切力做功引起的井筒压力降,建立热采水平井生产阶段井筒温度计算模型,得到生产时水平井井筒温度剖面。由于生产过程中水平井井段的出水会导致该段流体温度异常,通过对比理论剖面与实测温度曲线的差异,可以确定出水位置,根据温度可进一步分析产出水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水平井 找水方法 井筒温度剖面 热对流 热传导 焦耳-汤姆生效应
下载PDF
Tensor products of complementary series of rank one Lie groups
4
作者 zhang genkai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CSCD 2017年第11期2337-2348,共12页
We consider the tensor product π_α ? π_βof complementary series representations π_α and π_β of classical rank one groups SO_0(n, 1), SU(n, 1) and Sp(n, 1). We prove that there is a discrete component π_(α+β... We consider the tensor product π_α ? π_βof complementary series representations π_α and π_β of classical rank one groups SO_0(n, 1), SU(n, 1) and Sp(n, 1). We prove that there is a discrete component π_(α+β)for small parameters α and β(in our parametrization). We prove further that for SO_0(n, 1) there are finitely many complementary series of the form π_(α+β+2j,)j = 0, 1,..., k, appearing in the tensor product π_α ? π_βof two complementary series π_α and π_β, where k = k(α, β, n) depends on α, β and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simple Lie groups unitary representations tensor products complementary series intertwining operato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