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3的多态性在HPV16所致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荷敏 余燕 刘艳筠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60-564,共5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所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转录活化子3(STAT3)多态性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至2023年入院的34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设为A组,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将其设为B组,同时选取...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所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转录活化子3(STAT3)多态性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至2023年入院的34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设为A组,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将其设为B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8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将其设为C组。HPV16 E6蛋白测定方式主要为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STAT3测定方式主要为PCR法,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测定方式主要为PCR-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E6蛋白、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STAT3基因多态性表达情况。结果:与B、C组相比,A组患者E6、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相比C组患者,B组患者E6蛋白、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相比C组患者,A、B组患者G/G型构成比明显更低,C/C型构成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相比B组患者,A组患者G/G型构成比明显更低,C/C型构成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三组患者G/C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HPV16所致宫颈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STAT3及其多态性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基因多态性 转录活化子3 人乳头状瘤病毒16
下载PDF
临床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以温州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为例
2
作者 张和敏 吴昊 应亮 《科教导刊》 2024年第7期144-147,共4页
文章以温州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特征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护生医患沟通现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为测量工具,对2020届211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并... 文章以温州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特征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护生医患沟通现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为测量工具,对2020届211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护生沟通能力因素有多种,在临床沟通能力各维度中,收集信息得分相较其他五个维度较好,得分最低的两个维度是计划和准备、获得以及理解病人的观点。当前本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护生 护患沟通 沟通能力培养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荷敏 郑苏娟 余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7月—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收治的PIH患者5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拉贝洛尔组(n=29)...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7月—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收治的PIH患者5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拉贝洛尔组(n=29)和联合用药组(n=30)。拉贝洛尔组给予拉贝洛尔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拉贝洛尔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2组均持续用药至孕32周后停药,随访至其分娩。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拉贝洛尔组(90.00%vs.65.52%,χ^(2)=5.145,P=0.023)。治疗结束后,2组SBP、DBP、MAP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拉贝洛尔组(P<0.05或P<0.01);2组PT、APTT长于治疗前,血浆Fib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优于拉贝洛尔组(P<0.05或P<0.01)。联合用药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拉贝洛尔组(6.67%vs.31.03%,χ^(2)=5.773,P=0.016)。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PIH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调节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阿司匹林 拉贝洛尔 凝血功能 妊娠结局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繁殖—育幼期雌性大熊猫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晋东 黄金燕 +3 位作者 周世强 Vanessa HULL 张和民 欧阳志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1-430,共10页
繁殖期间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是野生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研究野生动物繁殖期间行为特征与策略是动物生态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基础问题之一。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们利用内置记录活动水平传感器的GPS项圈记录了1只受孕、产... 繁殖期间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是野生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研究野生动物繁殖期间行为特征与策略是动物生态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基础问题之一。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们利用内置记录活动水平传感器的GPS项圈记录了1只受孕、产仔并育幼的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活动位点和活动水平。研究了该大熊猫各繁殖阶段(交配后期、产仔期和育幼期)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结果表明:在交配后期(2010年春季,即4-6月),雌性大熊猫活动空间范围较大为3.49 km^2,其日平均活动距离较大,活动水平也相对较强;在产仔期前后(2010年夏秋季,即7-10月),雌性大熊猫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为0.42 km^2,日平均活动距离和活动水平都明显减低;自2010年冬季(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开始雌性大熊猫带仔生活,其家域面积逐渐增大,且趋向稳定(0.84~1.19 km^2),日平均活动距离和活动水平都开始逐渐增大。雌性大熊猫在求偶交配、受孕、产仔和育幼过程中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反映了大熊猫在繁殖期间的行为策略。本研究结果可为繁殖期间大熊猫及栖息地的保护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空间利用 活动模式 GPS项圈
下载PDF
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的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俞演 古玉 +11 位作者 王承东 胡静 杨瑷宁 杨乔 李德生 张和民 邓林华 凌珊珊 左之才 彭广能 钟志军 马晓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49-1457,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石膏样小孢子菌经皮肤感染小鼠后皮肤损伤组织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分别在第3、7和14天取病变皮肤组织,经PAS染色和HE染色观... 本试验旨在研究石膏样小孢子菌经皮肤感染小鼠后皮肤损伤组织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分别在第3、7和14天取病变皮肤组织,经PAS染色和HE染色观察孢子定植部位和病理损伤;分别在第3、6和12小时取病变皮肤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受体mRNA的转录表达量;分别在第1、3、7和14天取样,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后导致皮下脓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角质层增厚。试验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细胞因子IL-6、IL-1β、IL-23、 TGF-β、IL-17A、IL-17F和IL-22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菌表面模式识别分子而引发免疫反应。本研究表明,机体感染石膏样小孢子菌后,模式识别受体表达显著增加,并通过识别菌体表面模式识别分子从而激活Th17途径,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2、IL-17A和IL-17F,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样小孢子菌 DECTIN-1 TLR-2 TLR-4 细胞因子 病理学检测 qRT-PCR
下载PDF
天气条件对放归大熊猫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洪民 杨彪 +11 位作者 何可 青菁 张泽钧 戴强 张勘 唐博 古晓东 杨旭煜 黄炎 李德生 张和民 杨志松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7-543,共7页
放归已被广泛应用于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作为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天气条件对动物活动有重要影响。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放归动物的活动特点,对于改进放归技术和提高放归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PS项圈数据对5只人工繁育大熊猫Ail... 放归已被广泛应用于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作为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天气条件对动物活动有重要影响。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放归动物的活动特点,对于改进放归技术和提高放归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PS项圈数据对5只人工繁育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放归后的行为进行研究,比较不同天气条件下放归个体日移动距离、日活动率和日活动强度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放归个体在晴/多云天活动性更强,日移动距离(426.74 m±17.54 m)更长、日活动率(32.60%±0.60%)和日活动强度(21.00±0.49)更高,而长时间降雨(小雨、中/大雨)会导致放归个体活动性降低(日移动距离:359.32 m±18.95 m、338.19 m±32.36 m,日活动率:24.38%±0.71%、23.25%±1.28%,日活动强度:15.22±0.56、12.97±0.79),阴天的活动性(日移动距离:345.83 m±14.27 m,日活动率:27.79%±0.56%,日活动强度:18.15±0.47)总体介于晴天和长时间降雨天之间。短时间降雨(阵雨)对日活动率(28.78%±1.81%)和日活动强度(17.82±1.46)影响较小,大熊猫活动性更接近晴/多云天。结果表明,天气条件对放归大熊猫个体的活动有显著影响。此外,尽管大熊猫属食肉目Carnivora,但是放归大熊猫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活动模式更接近杂食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放归 活动 天气条件
下载PDF
罗氏芬在大熊猫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才武 王敏 +8 位作者 金森燕 张亚辉 胡正泉 瞿春茂 杨乾 王承东 何永果 张和民 李德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9-673,共5页
观察罗氏芬对大熊猫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60余例大熊猫消化道感染使用罗氏芬抗感染治疗,30余例大熊猫呼吸道感染使用罗氏芬抗感染治疗。患病大熊猫痊愈,未见不良反应。罗氏芬临床使用方便、副作用少,在大熊猫消化道和呼... 观察罗氏芬对大熊猫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60余例大熊猫消化道感染使用罗氏芬抗感染治疗,30余例大熊猫呼吸道感染使用罗氏芬抗感染治疗。患病大熊猫痊愈,未见不良反应。罗氏芬临床使用方便、副作用少,在大熊猫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芬 大熊猫 应用
下载PDF
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与寄生虫的宏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邓雯文 李才武 +12 位作者 晋蕾 李果 吴虹林 张贵权 魏荣平 陈锐 王明磊 何永果 李倜 李德生 张和民 黄炎 邹立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12-2824,共13页
旨在探究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组成以及耐药基因和寄生虫的真实情况。采集6只健康成年大熊猫的新鲜粪便,利用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分析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组成及功能、耐药基因种类、丰度和寄生虫的组成,探讨优势细菌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 旨在探究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组成以及耐药基因和寄生虫的真实情况。采集6只健康成年大熊猫的新鲜粪便,利用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分析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组成及功能、耐药基因种类、丰度和寄生虫的组成,探讨优势细菌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熊猫粪便内微生物种类多样,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但以细菌为主。在门水平上,细菌类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在真菌菌门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亚门(Mucoromycota)相对丰度较高,雌性和雄性大熊猫粪便菌群丰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Unigenes功能分析表明,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的功能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等过程。在大熊猫粪便中共检测出25大类、304种耐药基因,其中,外排泵类基因的种类最多、相对丰度最高。此外,在大熊猫粪便中共发现63属126种寄生虫,寄生虫种包括线虫、绦虫和吸虫,其中,线虫为优势虫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埃希杆菌属(Escherichi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与外排泵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糖肽类、多肽类和磺胺类耐药基因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本研究从宏转录组水平揭示了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耐药基因组成以及寄生虫种类,对大熊猫微生物相关疾病和寄生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宏转录组 粪便微生物 耐药基因 寄生虫
下载PDF
大熊猫血液微量元素、血常规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曾敏 周宇 +10 位作者 明珠 成彦曦 晋蕾 王静 黄炎 李德生 张和民 吴虹林 邓雯文 李才武 邹立扣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5,共12页
本研究系统地检测了大熊猫血液微量元素、血常规及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发现,微量元素中镁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年龄段间呈现差异。通过性别和年龄变量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镁、锌、铁元素差异显著。血液生理生化结果显示大熊猫生理生化指标ALT... 本研究系统地检测了大熊猫血液微量元素、血常规及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发现,微量元素中镁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年龄段间呈现差异。通过性别和年龄变量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镁、锌、铁元素差异显著。血液生理生化结果显示大熊猫生理生化指标ALT、ALP两项参数在亚成年、成年及老年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生化指标未呈现年龄间显著差异。性别和年龄变量比较发现ALP、ALT、TP 3项指标差异显著。血常规指标年龄分组中PLT在年龄间呈现随年龄增长指标下降趋势。性别和年龄分组多重比较发现MCV、NEUT%、LYMPH#、MCH、PLT、P-LCR指标均有差异(P<0.05)。检测结果对大熊猫的健康监测与评估、疾病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为评价大熊猫健康状况、临床诊疗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临床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 血液 大熊猫
下载PDF
大熊猫尿液成分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婷霞 李才武 +6 位作者 邓雯文 晋蕾 何永果 吴代福 张和民 黄炎 邹立扣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57,共6页
为探究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尿液代谢物的差异性,采用液相色谱-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20例大熊猫尿液代谢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性别和年龄分组对其尿液代谢物进行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在性别组间共鉴定出12种显著差异代谢物(P... 为探究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尿液代谢物的差异性,采用液相色谱-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20例大熊猫尿液代谢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性别和年龄分组对其尿液代谢物进行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在性别组间共鉴定出12种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其中,除芹菜素外其余11种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均在雄性尿液中更高。亚成年组与成年组间共鉴定出25种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仅核黄素和精氨酸的相对含量在亚成年个体尿液中更高;而亚成年与老年组间和成年组与老年组间分别共鉴定出10种和3种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其相对含量均在老年个体尿液中更高。这些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及黄酮、黄酮醇和类黄酮的生物合成通路。对不同性别、年龄间大熊猫尿液代谢物进行差异性分析,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为大熊猫化学通讯机理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生物合成通路 代谢组学 化学通讯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大熊猫主食竹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海兰 潘欣 +7 位作者 余中亮 何永果 李才武 邹立扣 黄炎 张和民 刘春华 何鸣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1-860,共10页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对3种大熊猫主食竹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竹子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较大的代谢物差异,筛选出21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脂肪酸及其共轭物5种、十八烷酸类4种、二十烷酸类3种、黄酮类3种、有机酸2...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对3种大熊猫主食竹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竹子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较大的代谢物差异,筛选出21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脂肪酸及其共轭物5种、十八烷酸类4种、二十烷酸类3种、黄酮类3种、有机酸2种、糖类以及其他物质4种。通过MetaboAnalyst进行通路分析,发现有5条通路影响较显著,分别为柠檬酸循环,淀粉和蔗糖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的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花生四烯酸代谢,结合显著差异物质的生理作用,可进一步探讨大熊猫在不同生长阶段选取主食竹的不同部位,从而来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生长发育的原因,可为大熊猫主食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食竹 非靶向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大熊猫主食竹、粪便及血清中的短链脂肪酸的测定及分析
12
作者 吴海兰 李才武 +7 位作者 李果 潘欣 邓雯文 张贵权 何永果 黄炎 张和民 邹立扣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量分析苦竹、大熊猫粪便及血清中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对样品进行衍生化预处理、萃取,并进行GC/MS快速分析。样品中的12种SCFAs,包括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2-甲基丁酸、戊酸、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量分析苦竹、大熊猫粪便及血清中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对样品进行衍生化预处理、萃取,并进行GC/MS快速分析。样品中的12种SCFAs,包括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2-甲基丁酸、戊酸、2-甲基戊酸、4-甲基戊酸、正己酸、正庚酸得到鉴定并准确定量。结果显示,苦竹中的短链脂肪酸在其不同部位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短链脂肪酸与粪便中的基本一致,均以乙酸、甲酸和丙酸为主;血清中的短链脂肪酸以甲酸、乙酸、丙酸为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苦竹中短链脂肪酸对大熊猫肠道和机体发育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能维持不同年龄个体肠道功能的平衡性和完整性,以及提高雌性泌乳期的产奶量和体重。本研究利用GC/MS测定了大熊猫可食竹苦竹、大熊猫粪便及血清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可为大熊猫食性及生理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苦竹 粪便 血清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千层纸素A调控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致巨噬细胞焦亡
13
作者 张贺敏 沈晶晶 +3 位作者 刘芳琳 吴鉴超 刘亚奇 姜昕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3-430,共8页
目的探讨千层纸素A(oroxylin A,OrA)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J774A.1细胞体外模型;MTT法检测OrA对J774A.1细胞活力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试剂盒检... 目的探讨千层纸素A(oroxylin A,OrA)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J774A.1细胞体外模型;MTT法检测OrA对J774A.1细胞活力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LDH释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GSDMD-N、caspase1-p20、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蛋白质表达水平及NF-κB p65的磷酸化。ELISA检测各组细胞IL-1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α7nAChR蛋白及定位。结果MTT结果表明OrA在8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J774A.1细胞无细胞毒性;OrA抑制J774A.1细胞LDH的释放,降低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GSDMD-N、caspase1-p20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ASC寡聚化,促进α7nAChR蛋白表达,并抑制NF-κB p65磷酸化和IL-1β的释放;加入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可降低GSDMD-N并抑制NF-κB p65磷酸化。结论OrA可能通过调控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千层纸素A 结核分枝杆菌 宿主导向疗法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原文传递
野化培训与放归、野生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晋蕾 周应敏 +7 位作者 李才武 吴代福 李果 何永果 李蓓 黄炎 张和民 邹立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4-350,共7页
追踪采集1只亚成年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野化培训(N=4)、预放归(N=4)和放归(N=5)过程的粪样以及5个野生大熊猫粪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大熊猫肠道细菌、真菌的组成和变化.结果发现,亚成年大熊猫肠道内细菌在门水平上以... 追踪采集1只亚成年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野化培训(N=4)、预放归(N=4)和放归(N=5)过程的粪样以及5个野生大熊猫粪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大熊猫肠道细菌、真菌的组成和变化.结果发现,亚成年大熊猫肠道内细菌在门水平上以Firmicutes(61.33%)和Proteobacteria(35.09%)为主,在属水平上以Clostridium(39.68%)、Escherichia(20.94%)和Leuconostoc(8.75%)为主.真菌在门水平上以Ascomycota(81.56%),在属水平上以Humicola(26.43%)、Sphaerulina(12.42%)和Aspergillus(4.49%)为主.预放归大熊猫肠道细菌菌群的组成和放归大熊猫相似,但真菌菌群存在差异.随着培训—放归—野外的过程变化,细菌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 0.05),其中Chao-1指数呈上升趋势,而Shannon指数呈下降趋势.野外和培训大熊猫肠道真菌菌群的丰富度差异显著(P <0.05),Chao-1和Shannon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同时发现,在细菌菌群中Leuconostoc的比例持续上升,而Acinetobacter和Zea比例持续下降.真菌菌群中Stachybotrys、Fusarium、Retroconis和Debaryomyces的比例持续上升,Cryptococcus和Lulwoayna比例持续下降.Clostridium、Bacillus、Sphaerulina和Aspergillus在放归过程中比例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预放归过程肠道菌群不稳定,且真菌菌群的变化较明显,建议放归过程中缩短预放归时间;总体而言,野化培训与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和结构组成逐渐向野生大熊猫趋近,野化培训与放归有利于大熊猫肠道菌群的重建,提高放归大熊猫的存活率.(图6表2参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 预放归 放归 野外 大熊猫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Study on growth of coarse grains of diamond with high quality under HPHT 被引量:6
15
作者 ZHOU ShengGuo ZANG ChuanYi +3 位作者 MA HongAn LI XiaoLei zhang hemin JIA XiaoP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163-167,共5页
The growth of coarse grains of diamond was observed with graphite as carbon source and Fe80Ni20 alloy powder as catalyst at HPHT in a China-type SPD 6×1670T cubic high-pressure apparatus with highly exact control... The growth of coarse grains of diamond was observed with graphite as carbon source and Fe80Ni20 alloy powder as catalyst at HPHT in a China-type SPD 6×1670T cubic high-pressure apparatus with highly exact control system. To synthesize coarse grains of diamond crystal with high quality,ad-vanced indirect heat assembly,powder catalyst technology and catalyst with optimal granularity were used. Especially the nucleation of diamond and the growth rate we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opti-mized synthesis craft. At last,diamond crystals (about 0.85 mm) in the perfect hex-octahedron shape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t ~5.4 GPa and ~1360℃ in 60 mi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rystal growth with powder catalyst technology under HPHT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and techniques might be useful for production of coarse grains of diam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石墨 HPHT 催化剂 晶体
原文传递
Male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urine contains kinship information 被引量:6
16
作者 LIU DingZhen WEI RongPing +5 位作者 zhang GuiQuan YUAN Hong WANG ZhiPeng SUN Lixing zhang Jianxu zhang he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18期2793-2800,共8页
Chemical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in selection and mate choice in mammals. The covariance of odor-genes of rodents has been documented and kinship odor has been proposed and termed, yet little is know... Chemical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in selection and mate choice in mammals. The covariance of odor-genes of rodents has been documented and kinship odor has been proposed and termed, yet little is know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relatednes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kinship odors.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rely substantially on chemical communication to mediate their social interaction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relatedness and compounds in the urine/anogenital gland secretions, we compared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genetic relatedness and the chemical profiles of anogenital gland secretions and urine via lineage construction and GC-MS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We found that information about kinship odors was present only in the urine of male adults in the mating season but absent in the non-mating season. Adult females and all sub-adults did not have such kinship odors in either mating or non-mating season. Therefore, kinship odor in the panda was contingent on age, sex, and seas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about the condition-dependent expression of kinship odor, which may have a sig- nificant impli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panda conservation in relation to chemical communication and sexual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关系 雄性大熊猫 尿液 基因型
原文传递
A fast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perform paternity testing for Wolong giant pandas 被引量:4
17
作者 LI DeSheng CUI HengMin +3 位作者 WANG ChengDong LING ShanShan HUANG Zhi zhang he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4期2559-2564,共6页
Captive populations provide a precious genetic resource for endangered animals and a source of individuals for reintroduction to depleted habitats. Therefore, accuracy in determining paternity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 Captive populations provide a precious genetic resource for endangered animals and a source of individuals for reintroduction to depleted habitats. Therefore, accuracy in determining paternity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managing captive populations and in selecting representative individuals of known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for release.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 fast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conduct paternity testing for captive giant pandas in the Wolong population. This technique uses two highly polymor phic microsatellites initially, subsequent use of five less polymorphic markers and then paternity exclusion testing carried out using the giant panda paternity exclusion program we have developed.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1) both sets of markers success- fully identified the real fathers in 25 cases of paternity testing and (2) the success rate of paternity exclusion varied with the degree of polymorphism of the markers used. Subsequently, we conducted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success rates of paterni- ty identification with these markers, parameter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tests of neutrality. We found that the paternity exclusion power of microsatellite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alleles (Na),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and observed homozygosity statistic (FO) (all P < 0.05). From this, we developed a new variable, Na?HE/FO, showing a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esolution power of microsatellites (P = 0.001). Moreover, the first two highly polymorphic loci gave a 100% success rate of excluding non-paternal males because they yielded higher values of Na?HE/FO than the other five less pol- ymorphic markers. Thus, the Na?HE/FO parameter appears suitable to serve as a criterion for select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high-resolution molecular techniques of paternity determination among a range of captive animals besides giant pand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大熊猫 亲子鉴定 卧龙 多态性位点 分子生物学技术 多态标记 圈养种群 遗传资源
原文传递
不同地区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组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鑫 李才武 +11 位作者 晋蕾 赵玲玲 邓雯文 李倜 熊跃武 张贵权 李果 何永果 吴代福 张和民 黄炎 邹立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8-1225,共8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肠道内微生物丰富多样,年龄、生存环境等是影响大熊猫肠道菌群组成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的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组成及多样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国内74只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进行同步测序.结果...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肠道内微生物丰富多样,年龄、生存环境等是影响大熊猫肠道菌群组成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的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组成及多样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国内74只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进行同步测序.结果显示,大熊猫肠道中的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主要为Proteobacteria(61.95%)和Firmicutes(29.08%),在属分类水平上主要为Escherichia(24.92%)、Pseudomonas(21.60%)、Streptococcus(9.33%)、Clostridium(9.58%)和Sphingobacterium(6.74%)等.大熊猫在适应不同圈舍单位的过程中,肠道核心菌群Escherichia、Pseudomonas、Streptococcus和Clostridium会得以保留但丰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并会产生新的特有菌群.不同地区亚成年大熊猫菌群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Beta多样性(保定和广州)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地区(核桃坪和上海)成年大熊猫菌群Alpha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Bet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同种竹子的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菌群结构相似.总体而言,地理环境不同可影响圈养成年大熊猫肠道细菌菌群,饲喂不同种类的竹子是导致不同地区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菌群差异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圈养 高通量测序技术 肠道菌群 多样性
原文传递
Serial nuclear transfer improv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species reconstructed giant panda (Aluropoda melanoleucd) embryos 被引量:2
19
作者 LI Jinsong CHEN Dayuan +9 位作者 HAN Zhiming ZHU Ziyu WEN Duancheng SUN Qingyuan LIU Zhonghua WANG Minkang LIAN Li DU Jun WANG Pengyan zhang he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6期467-469,共3页
Interspecies somatic nuclear transfer (NT) may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preservation of the endangered rare species. Previous interspecies clon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nucleus from a quiescent somatic cell supp... Interspecies somatic nuclear transfer (NT) may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preservation of the endangered rare species. Previous interspecies clon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nucleus from a quiescent somatic cell supports early development of reconstructed embryos in the ooplasm from another species. In this study, we transferred nonqui-escent somatic cells from a giant panda into the perivitelline space of the enucleated rabbit oocytes. After electrofusion (at the rate of 71.6%) and electrical activation, 4.2% of the panda-rabbit reconstructed embryos developed to blastocyst in vitro.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rate of reconstructed embryos, we used serial NT in this study, i.e. blas-tomeres from reconstructed morulae were transferred into the perivitelline space of the enucleated rabbit oocytes. The fusion rates in the groups of serial I, serial Ⅱ and serial Ⅲ were 79.5%, 84.1% and 78.0%, respectively, having no difference with that of somatic group. And the blastocyst rates in serial NT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quiescent cell giant PANDA rabbit INTERSPECIES nu-clear TRANSFER SERIAL nuclear transfer.
原文传递
圈养老年大熊猫肠道内菌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果 王鑫 +5 位作者 李才武 周应敏 吴代福 黄炎 张和民 邹立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60-164,185-186,共6页
为了研究圈养大熊猫肠道内菌群结构,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4只圈养老年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细菌和真菌组成,并对比分析不同年龄大熊猫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圈养老年大熊猫粪便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63.98%)、厚壁菌门... 为了研究圈养大熊猫肠道内菌群结构,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4只圈养老年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细菌和真菌组成,并对比分析不同年龄大熊猫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圈养老年大熊猫粪便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63.98%)、厚壁菌门(35.29%)组成,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46.82%)、担子菌门(2.18%)组成;在属水平上,细菌主要由大肠杆菌属(45.26%)、链球菌属(15.80%)、不动菌属(15.34%)、梭菌属(9.79%)和串珠菌属(5.93%)组成,真菌主要由腐质霉属(19.35%)、德巴利酵母属(15.82%)、镰刀菌属(2.91%)、曲霉菌属(1.51%)组成。不同年龄的大熊猫肠道内菌群组成存在差异,与亚成年、成年大熊猫相比,老年大熊猫肠道内细菌和真菌在门、属水平上组成相似,但细菌变形菌门丰度提高、厚壁菌门丰度降低,不动菌属丰度增加;真菌子囊菌门丰度提高、担子菌门丰度下降,德巴利酵母属丰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大熊猫 粪便 细菌 真菌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