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 乳液给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
1
作者 张继芬 董芳明 +1 位作者 刘川 易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2-1592,共11页
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drug nanocrystals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DNSPE)是一种以药物自身纳米晶为稳定剂的新型Pickering乳液,近年来在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在总结药物递送DNSPE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drug nanocrystals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DNSPE)是一种以药物自身纳米晶为稳定剂的新型Pickering乳液,近年来在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在总结药物递送DNSPE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全面综述影响其构建的主要因素、性质与结构的表征方法、体内命运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产业化前景,以期为深化DNSPE的全面研究,促进其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药物递送 纳米晶 结构表征 体内命运
原文传递
通脉方药效组分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剂的制备、表征及Caco-2细胞模型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继芬 叶鑫 +2 位作者 王艳华 徐晓玉 易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16,共9页
将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NSSPE)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NSSPE对复方中不同溶解性和渗透性成分口服吸收的影响,很有意义。本研究以通脉方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阿魏酸、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组合物的纳米晶为固体微粒稳定剂,以川芎油... 将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NSSPE)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NSSPE对复方中不同溶解性和渗透性成分口服吸收的影响,很有意义。本研究以通脉方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阿魏酸、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组合物的纳米晶为固体微粒稳定剂,以川芎油∶Labrafil M 1944 CS为油相,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中药复方NSSPE。体外表征结果显示, NSSPE中药效组分纳米晶吸附于川芎油的油滴表面,较纳米晶混悬液和空白乳均具有更好的物理稳定性;NSSPE中葛根素、阿魏酸、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在乳滴表面的吸附率分别15.40%±3.19%、15.39%±5.07%、10.97%±3.70%和31.51%±1.60%。Caco-2细胞模型研究显示,固体药效成分制备成纳米晶混悬液后,葛根素和丹参酮ⅡA的细胞摄取与转运都显著提高;纳米晶混悬液与川芎油制备成NSSPE后,阿魏酸、藁本内酯和丹参酮ⅡA的Caco-2细胞摄取量较纳米晶混悬液/油的物理混合物又进一步提高,藁本内酯和丹参酮ⅡA的跨膜转运也极显著提高。细胞转运机制主要是被动扩散和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 NSSPE的微观结构是影响其吸收机制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表明, NSSPE可应用于成分复杂、性质差异大的中药复方,药物纳米晶吸附于微米粒径的油滴表面形成“微”“纳”协同的微观结构,不仅能提高乳液的物理稳定性,还能促进各成分的细胞摄取和转运,有希望成为有潜力的中药复方口服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纳米晶 葛根 丹参 川芎 口服
原文传递
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继芬 王艳华 +2 位作者 李清清 王帆 易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32-2239,共8页
Pickering乳液是通过固体微粒吸附于乳滴界面起到稳定作用的一种新型乳液,较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乳液具有更好的抗合并稳定性和安全性,近年来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皮肤给药之外,最近还出现了新型口服和注射的Picker... Pickering乳液是通过固体微粒吸附于乳滴界面起到稳定作用的一种新型乳液,较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乳液具有更好的抗合并稳定性和安全性,近年来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皮肤给药之外,最近还出现了新型口服和注射的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可以减少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性、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提高药物口服吸收和稳定性、控制药物释放和靶向给药,以及作为新型免疫佐剂的载体等,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影响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构建的因素很多,尚未见报道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本文总结了Pickering乳液在药剂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探讨了作为药物载体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和评价,尤其是固体微粒、油相、制备工艺及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对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构建的影响,分析了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研究的主要挑战和未来方向,以期为Pickering乳液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给药系统 固体微粒 纳米晶 口服 经皮 注射
原文传递
基于UPLC-MS技术研究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 被引量:7
4
作者 石玉红 杨欢 +5 位作者 冉海凤 陈涵 张继芬 薛强 俸珊 徐晓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87-2297,共11页
研究右归饮灌胃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实验选取SD大鼠,通过腺嘌呤法复制肾虚大鼠模型。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右归饮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多反应监测... 研究右归饮灌胃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实验选取SD大鼠,通过腺嘌呤法复制肾虚大鼠模型。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右归饮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多反应监测(MRM)检测血中成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寻右归饮的血中移行成分。结果显示,用UPLC-Q-TOF-MS技术检测正常大鼠血浆中有42个特征峰,鉴定出13个化学成分,其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黄酮类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成分,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单萜类成分各1个。肾虚大鼠血浆中有22个特征峰,鉴定出12个化学成分,其中2个环烯醚萜类成分,6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黄酮类成分,单萜类、三萜皂苷类成分各1个。采用MRM技术在正常组和肾虚模型组大鼠血浆中均检测到了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马钱苷、莫诺苷。研究表明,对比右归饮水煎剂中的85个单体成分,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模型组大鼠血浆中得出共有的原型成分有17种。它们是来源于熟地黄的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地黄苦苷元,来源于杜仲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酸,来源于山茱萸的马钱苷、莫诺苷,来源于附子的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来源于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在正常大鼠血浆中还检测到31个腺嘌呤所致肾虚模型大鼠血浆中没有的药材成分的代谢产物,在该肾虚模型大鼠血浆中还检测到正常大鼠血浆中没有的12个药材成分的代谢产物。研究结果对于阐释右归饮治疗肾虚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饮 UPLC-Q-TOF-MS MRM 多元统计分析 入血成分 血清药物化学
原文传递
补肾益精中药治疗肾精亏虚证相关疾病的生物学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预测与验证 被引量:17
5
作者 伍超 韦佳慧 +4 位作者 陈涵 阮陶仁 李卓恒 张继芬 徐晓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肾精"是中医学的重要物质概念,但其实质至今未明。补肾益精中药治疗肾精亏虚证的临床应用极其广泛,但其生物学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至今未被阐明。本文拟探寻多种补肾益精中药治疗多种肾精亏虚证疾病的共同作用的重要靶点,... "肾精"是中医学的重要物质概念,但其实质至今未明。补肾益精中药治疗肾精亏虚证的临床应用极其广泛,但其生物学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至今未被阐明。本文拟探寻多种补肾益精中药治疗多种肾精亏虚证疾病的共同作用的重要靶点,以期阐明其作用机制,并对阐释"肾精"本质提供参考。本文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依据TCMSP、DisGeNET、Uniprot等数据库及研究报道文献资料,构建3味经典补肾益精中药(熟地黄、制首乌、黄精)与5种公认的肾精亏虚证疾病(骨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症、贫血、不孕不育症、少精症)的"(补肾益精功能)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肾精亏虚证候)"的关联网络。从该网络中筛选出关键靶点群,利用Clue GO和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生物功能注释。最后采用自然衰老肾精亏虚证小鼠模型,与青年小鼠、灌胃熟地黄的模型小鼠对比,验证上述网络分析所获得的重要靶点。小鼠的饲养和使用均符合中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西南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发现,"(补肾益精功能)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肾精亏虚证)"关联网络存在175个中药与疾病的相同靶点,经分析网络拓扑参数获得71个关键靶点。这些靶点涉及转录、RNA代谢、DNA依赖的转录调控等多种生物过程;核腔、细胞器内腔、膜封闭腔等细胞成分;转录调节、转录因子活性、酶结合等分子功能,以及参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等信号通路调控。动物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自然衰老肾精亏虚证模型小鼠EPO含量及其通路中HIF-1α、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GRB2)、MAPK3、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5A(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A,STAT5A)、转录因子AP-1(transcription factor AP-1,JUN)和原癌基因c-Fos(proto-oncogene c-Fos,FOS)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熟地黄能显著逆转上述各项蛋白的降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与模型动物验证结果均表明,补肾益精中药治疗肾精亏虚证相关疾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核内转录活性及EPO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精亏虚 网络药理学 补肾益精中药 熟地黄 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右归饮对肾虚雄性大鼠生殖功能损害的改善作用及其与EPO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卓恒 柯慧 +3 位作者 李晶晶 蒋运斌 张继芬 徐晓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0-1926,共7页
目的:观察右归饮对腺嘌呤所致肾虚生殖功能损害大鼠的改善作用及与EPO的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与造模组85只,造模组用腺嘌呤150mg·kg-1·d-1连续灌胃14d。以检测血液肾功能、生殖激素作为判定模型成功的标... 目的:观察右归饮对腺嘌呤所致肾虚生殖功能损害大鼠的改善作用及与EPO的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与造模组85只,造模组用腺嘌呤150mg·kg-1·d-1连续灌胃14d。以检测血液肾功能、生殖激素作为判定模型成功的标准。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龟鹿二仙胶10g/kg,右归饮10、20、40g/kg组,各15只,并进行组间均衡性检验。第15天开始,除正常组外,各组隔日给予150mg/kg腺嘌呤灌胃维持模型,同时右归饮各组与龟鹿二仙胶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第46天麻醉取血,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CREA)、尿素(UREA)、腺体激素、生殖相关激素的含量;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与睾丸中EPO介导的HIF1α-STAT5通路中关键蛋白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UREA、CREA含量显著上升,ACTH、T3、EPO含量显著下降,同时血清中E2、T、LH、DHT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右归饮各剂量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血清中UREA、CREA含量,增加血清中ACTH、T3、EPO含量(P<0.05,P<0.01);缓解大鼠肾脏及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均能显著调节肾脏与睾丸中EPO介导的HIF1α-STAT5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结论:EPO是腺嘌呤致大鼠肾虚生殖功能低下的重要相关因子,右归饮对腺嘌呤所致肾虚生殖功能低下大鼠异常指标均有显著的逆转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血清中EPO含量,继而调节肾脏和睾丸中EPO介导的HIF1α-STAT5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饮 肾虚 肾精 生殖 促红细胞生成素 HIF1α-STAT5通路
原文传递
Effect of Morinda officinalis capsule on osteoporosis in ovariectomized rats 被引量:10
7
作者 LI Ye Lü Shan-Shan +10 位作者 TANG Gui-Ying HOU Min TANG Qing zhang Xiao-Na CHEN Wei-Hai CHEN Gang XUE Qiang zhang Cong-Cong zhang ji-fen CHEN Yi XU Xiao-Yu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04-212,共9页
AIM: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orinda officinalis capsules(MOP) on osteoporosis in ovariectomized rats.METHOD:Six-month-old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induced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 by... AIM: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orinda officinalis capsules(MOP) on osteoporosis in ovariectomized rats.METHOD:Six-month-old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induced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 by bilateral ovariectomy and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 as follows:sham-operated group,ovariectomized(OVX) control group,OVX treated with xianlinggubao(XLGB)(270 mg·kg-1·d-1),OVX treated with alendronate sodium(ALN)(3 mg·kg-1·d-1),and OVX treated with Morinda officinalis capsule(MOP) of graded doses(90,270 and 810 mg·kg-1·d-1) groups.Oral treatments were administered daily on the 4th week after ovariectomy and lasted for 12 weeks.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was evaluat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The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alkaline phosphatase(AKP),and osteocalcin(OC) levels in the serum and plasma were determined by standard colorimetric and enzyme immunoassays methods.Bon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by three-point bending test and histomorphometry respectively.RESULTS:Morinda officinalis capsules at all doses were able to significantly prevent the OVX-induced loss of bone mass due to diminishing serum AKP and TRAP levels while elevating OC level in the plasma.Morinda officinalis capsules also enhanced the bone strength and prevented the deterioration of trabecular microarchitecture.CONCLUSION:Morinda officinalis capsules possess potent anti-osteoporotic activity in OVX rats which could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inda officinalis capsule OSTEOPOROSIS Bone Metabolism Bone Mineral Density BIOMECHANICS MORPH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