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雾天桥梁可变限速值的效用评估及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华 赵晓华 +2 位作者 欧居尚 栾森 戴义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为改善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雾天环境的交通安全,文中考虑可变限速标志设置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从服从效应角度提出其量化评估方法,以期获得最优作用效能。文中以鄂东长江大桥为原型,选取该桥梁近年最低能见度(100 m)和自由流服务水平作为测... 为改善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雾天环境的交通安全,文中考虑可变限速标志设置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从服从效应角度提出其量化评估方法,以期获得最优作用效能。文中以鄂东长江大桥为原型,选取该桥梁近年最低能见度(100 m)和自由流服务水平作为测试环境,设计3种限速策略,分别为对照组SⅠ(无限速策略)、实验组SⅡ(90~70 km/h限速策略)、实验组SⅢ(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依托驾驶模拟器,实现不同限速条件的雾天桥梁场景微观驾驶行为数据的细粒度感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从驾驶人响应的快速性、稳定性及准确性剖析可变限速标志的作用机理及驾驶人特征表现,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不同限速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雾天桥梁可变限速标志能够使驾驶人更早地采取减速措施,车辆在雾区行驶过程的稳定性更好;在雾天能见度100 m情况下,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的稳态频数更大,空间稳定性更好,且速度超调量和跟随比更小,响应准确性更高。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作为最优方案,能够有效地提升雾区驾驶行为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驾驶风险,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本研究成果为雾天桥梁可变限速标志的优化设置提供了解决方案,可为雾天桥梁的主动安全防控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标志 可变限速标志 模糊综合评价 模拟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思敏 王斐斐 +2 位作者 杨晶 张建华 郭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7月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91名。在诊断学心电图章节的教学中,采用以心电图慕课为基础的线上自学和线下面授课相... 目的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7月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91名。在诊断学心电图章节的教学中,采用以心电图慕课为基础的线上自学和线下面授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期末心电图理论和阅图考试成绩和问卷结果。结果理论和阅图成绩分别为(21.00±3.89)分和(19.33±4.63)分。理论考试中,一些心电图基础知识的准确率低于50%,仅有50%的学生能识别心室颤动。阅图考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图形节律、心率等基本参数的准确率较高,可达90%以上,而心电图结论的准确率均较低。超过75%的学生认为心电图慕课对学习心电图有很大帮助,阅图训练的15个问题可以帮助理清心电图分析思路;83.15%的学生认为基本掌握了心电图分析要点,8.99%的学生是熟练掌握。结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心电图分析要点很有帮助,学生对心电图基本参数掌握较好,对于异常心电图特征的记忆和分析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学 心电图 慕课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ass Ratio of Resin and Stabilizer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 Fiber-reinforced Granite Polymer Composite
3
作者 张超 任秀华 +6 位作者 BA Dongzhe zhang jianhua LI Jianyong GUO Mengnan GAO Yinghao WANG Guixin LI Jiaya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912-920,共9页
Because inferior mechanical strength of granite polymer composite(GPC)has become the main drawback limiting its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Mo fibers were added into(GPC)to improve its mechanical strength.Mechanica... Because inferior mechanical strength of granite polymer composite(GPC)has become the main drawback limiting its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Mo fibers were added into(GPC)to improve its mechanical strength.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rix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ass ratio of resin and stabilizer(MRRS)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The influences of MRRS on interface bonding strength of Mo fiber-matrix,wettability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of GPC were discussed,respectively,an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 of MRRS k was obtained,with the optimal value of k=4.When k=4,tensile strength,tensile strain and fracture stress of the cured resin achieve the maximum values.But for k=7,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reach the minimum.With the increase of MRRS k,surface free energy of the cured resin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while contact angles between Mo sample and matrix have displayed the opposite trend.Wettability of resin to Mo fiber is the best at k=4.Pulling load of Mo fiber and interface bonding strength appear the maximum at k=4,followed by k=5,k=3 the third,and k=7 the minimum.When k=4,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 fiber-reinforced GPC are optimal,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et better component formulas of Mo fiber reinforced GPC and to improve its application in machine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composite FIBER mechanical strength interface bonding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与杀虫单复配处理水稻种子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持效机理
4
作者 于居龙 张国 +7 位作者 张新凤 朱阿秀 张海波 万群 程金金 张建华 姚克兵 束兆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为开发出适用于种子处理且可长效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复配药剂,通过室内内吸活性测定、田间防效验证及植株中药剂含量检测,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杀虫单复配的最适比例及...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为开发出适用于种子处理且可长效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复配药剂,通过室内内吸活性测定、田间防效验证及植株中药剂含量检测,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杀虫单复配的最适比例及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初步明确了复配剂的持效机理。内吸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杀虫单质量浓度比为2:3时,共毒系数最高,内吸能力最强。按照该配比制备的25%氯虫·杀虫单种子处理悬浮剂(FS,分别含10%氯虫苯甲酰胺和15%杀虫单)在7.5~15 g/kg (种子,以下同)剂量范围内进行拌种处理,对水稻发芽和出苗安全。田间试验表明,采用25%氯虫·杀虫单FS按7.5~15 g/kg剂量拌种处理,对田间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持效期长,播种后94 d仍有70%左右的保叶效果。植株中药剂含量检测结果表明,25%氯虫·杀虫单FS对稻纵卷叶螟的持效控害能力主要与叶片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含量有关,复配剂中的杀虫单虽然降解较快,但其在苗期可提高水稻根部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吸收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种子处理药剂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杀虫单 复配增效 稻纵卷叶螟 防治效果 残留动态
下载PDF
重力反演技术在超深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例
5
作者 陈学国 相鹏 +4 位作者 张建华 班丽 吴微 郭涛 冯国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3,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超深层勘探潜力巨大,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由于超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储-震对应关系不明确,且实钻井少,难以建立有效的地震反演初始模型,这些问题均制约了地震反演技术在超深层储层预... 准噶尔盆地超深层勘探潜力巨大,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由于超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储-震对应关系不明确,且实钻井少,难以建立有效的地震反演初始模型,这些问题均制约了地震反演技术在超深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重力反演作为一种重要的定量解释手段,可以得到地下的密度分布特征,为地质解释提供支持,根据密度模型可以为地震反演建立相对可靠的低频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地震资料在超深层应用的困难,同时重力资料的取得相较于地震资料经济便捷,更易于在实际中应用。因此,提出一种将重力反演应用于地震储层预测的新技术。首先针对重力反演不适定问题,提出基于高斯径向基函数的拟神经网络重力反演技术,提高了重力反演的分辨率和可靠性;其次将重力反演获得的密度模型作为训练数据,与地震和测井数据共同训练神经网络,建立了地震反演的初始模型;最后在初始模型约束下开展地震反演。该技术突破了单一地震资料在超深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瓶颈,克服了测井约束的限制,为地震反演提供了可靠的初始模型。应用该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超深层碎屑岩储层进行预测,结果符合现有地质认识,说明该技术对超深层储层预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潜力,可以为超深层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演 联合反演 神经网络 超深层 储层预测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技术综述
6
作者 张建华 姚琼 +3 位作者 周国民 吴雯迪 修晓杰 王健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4-27,共14页
[目的/意义]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是作物智慧育种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基因型—环境型—表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现代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进展]大规模、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设备是作物表型获取、分析、测量、识别... [目的/意义]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是作物智慧育种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基因型—环境型—表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现代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进展]大规模、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设备是作物表型获取、分析、测量、识别等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高通量作物表型主流平台和感知成像设备的功能、性能以及应用场景。分析了作物株高获取、作物器官检测与技术等农艺性状智能识别和作物株型识别、作物形态信息测量以及作物三维重建等形态结构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挑战。[结论/展望]从研制新型低成本田间智能作物表型获取与分析装备、提升作物表型获取田间环境的标准化与一致性水平、强化田间作物表型智能识别模型的通用性,研究多视角、多模态、多点连续分析与时空特征融合的作物表型识别方法,以及提高模型解释性等方面,展望了作物表型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智能感知 表型识别 器官检测与技术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 形态测量 大模型
下载PDF
近冰面航行潜体受力及操纵仿真研究
7
作者 张平 黄海峰 +1 位作者 张建华 胡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25,共5页
冰层可以为潜体提供良好的隐蔽性,为潜体作战效能发挥提供极大帮助。研究潜体在冰层下航行时的受力及操纵方法,可以为潜体更好地履行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以美国SUBOFF潜艇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STAR-CCM+流体计算软件,对不同航速下的... 冰层可以为潜体提供良好的隐蔽性,为潜体作战效能发挥提供极大帮助。研究潜体在冰层下航行时的受力及操纵方法,可以为潜体更好地履行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以美国SUBOFF潜艇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STAR-CCM+流体计算软件,对不同航速下的潜体近冰面运动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计算潜体受力及力矩。将潜体所受力及力矩与潜体空间六自由度方程结合,模拟潜体近冰面航行运动趋势,给出操纵方法。研究表明,近冰面航行会影响潜体航行深度及姿态保持,及时采用降速、首尾舵操舵、纵倾平衡水舱调水等操纵措施可有效控制潜体航行深度及姿态,避免触冰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体 冰面 受力分析 仿真计算 操纵方法
下载PDF
涂层参数对多孔介质压降与捕集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志军 张建华 +3 位作者 焦运景 杨绵松 张时杰 吕和音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7-455,共9页
为研究涂层对颗粒捕集器(DPF)在颗粒捕集过程中效率及压降的变化情况、孔道轴向及壁厚方向的沉积情况,建立二维加膜DPF孔道模型.主要考虑颗粒拦截机理和扩散机理、涂层渗透率及厚度等诸参数,研究涂层渗透率和厚度对捕集过程的影响以及... 为研究涂层对颗粒捕集器(DPF)在颗粒捕集过程中效率及压降的变化情况、孔道轴向及壁厚方向的沉积情况,建立二维加膜DPF孔道模型.主要考虑颗粒拦截机理和扩散机理、涂层渗透率及厚度等诸参数,研究涂层渗透率和厚度对捕集过程的影响以及对速度增加不利影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入口速度为1 m/s时穿壁速度呈“U形”,入口速度为5 m/s和10 m/s时呈“钩形”,涂层提高进/出口孔道轴线速度的线性,降低末端穿壁速度的峰值;涂层有效提高孔壁的捕集效率并且明显缩短饱和时间,使更多颗粒堆积在孔壁表面,但涂层过低的渗透率使得压降急剧增加;厚度增加使初始捕集效率小幅增加,但无法有效缩短饱和时间,厚度为39.0/23.4μm较为适宜;厚度相较于渗透率对压降的影响较小;大部分颗粒拦截在多孔介质壁的前端,可以防止颗粒进入壁面深处所带来的永久性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捕集器 涂层 渗透率 捕集效率 颗粒沉积
下载PDF
丙硫菌唑与丙环唑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9
作者 陈宏州 王兵兵 +5 位作者 王陈斌 张新建 杨红福 徐超 张建华 朱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为研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丙环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优选配比制剂对赤霉病、籽粒DON毒素、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丙环唑配比为1:1... 为研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丙环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优选配比制剂对赤霉病、籽粒DON毒素、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丙环唑配比为1:1时增效系数为2.4375,增效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40%丙硫菌唑·丙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OD)60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籽粒DON防效分别为93.46%和91.26%,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病指防效分别为93.50%和93.19%,均高于常规药剂戊唑醇和多菌灵,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40%丙硫菌唑·丙环唑OD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和叶锈病兼治效果优良,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丙硫菌唑 丙环唑 联合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基于感质理论的须弥山石窟旅游文创设计应用研究
10
作者 詹秦川 张建华 +1 位作者 王云云 乔小曼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42-452,共11页
目的顺应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潮流,通过感质理论结合KANO-AHP模型创新须弥山旅游文创设计,提升游客感质体验,唤醒对石窟文化的情感共鸣。方法首先,结合实地调研与资料搜集剖析须弥山石窟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问题;其次,从感质产品意象提取... 目的顺应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潮流,通过感质理论结合KANO-AHP模型创新须弥山旅游文创设计,提升游客感质体验,唤醒对石窟文化的情感共鸣。方法首先,结合实地调研与资料搜集剖析须弥山石窟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问题;其次,从感质产品意象提取、感质行为偏好分析、感质体验情感认同三个层次构建感质设计模型;再次,运用KANO模型梳理消费者需求;然后,引入AHP层次分析法,对须弥山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感质要素进行重要度排序;最后,文化元素挖掘与产品设计结合完成专项设计实践案例,验证该设计策略的可行性。结论感质理论结合KANO-AHP模型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可以有效挖掘须弥山石窟文化特色、客观精准归纳用户需求属性与量化需求权重,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提供新的设计视角,以期加深游客对须弥山石窟的文化认同与感质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质理论 须弥山石窟 KANO模型 AHP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科学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探索:框架与模式
11
作者 王健 周国民 +2 位作者 张建华 许哲平 刘婷婷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3期307-324,共18页
近年来,随着数据安全监管的日益收紧,科学数据管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安全合规”挑战,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逐渐成为学术界、数据管理实践者和监管机构共同关注的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和实践大多局限于对数据合规的解释与反应性应对,缺乏... 近年来,随着数据安全监管的日益收紧,科学数据管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安全合规”挑战,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逐渐成为学术界、数据管理实践者和监管机构共同关注的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和实践大多局限于对数据合规的解释与反应性应对,缺乏对科学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讨论。这种认知不足限制了科学数据安全管理领域理论框架和实用模型的发展。为形成对科学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的系统性理解,本研究基于对现有实践的广泛调查,提炼出科学数据的六项关键安全特征:多重规制、伦理强规制、学科领域差异性、“规模-风险”帕累托分布、公益性和动态敏感性,以此六项特征为基础,构建了科学数据安全分类和分级框架,并提出了全面、平衡与精简三种保护模式。研究提出了“数据合规-合规成本-数据收益”三角平衡观点,合理解释了三者之间的权衡关系。文中还详细讨论了数据安全分类与安全分级的区别及其相互作用,澄清了科学数据安全分类的复杂性。该研究提出的针对科学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的理论框架为分析科学数据安全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框架性工具,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推动科学数据安全保护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数据安全 数据保护 数据分类 数据分级 数据伦理
下载PDF
基于规则的科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理解数据“保护-利用”失衡及挑战的新工具
12
作者 王健 周国民 +3 位作者 廖方宇 许哲平 张建华 刘婷婷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随着全球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愈发关注隐私保护,以及数据主权、科技竞争和地缘政治等新型治理因素的影响,科学数据的“保护”要求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分析等“利用”功能,并对既有科学数据的“保护... 随着全球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愈发关注隐私保护,以及数据主权、科技竞争和地缘政治等新型治理因素的影响,科学数据的“保护”要求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分析等“利用”功能,并对既有科学数据的“保护-利用”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这种失衡趋势表现为法律合规负担过重以及公共科学数据可用性逐渐减弱等治理挑战,现有研究和实践缺乏必要的分析工具来全面、系统地理解并应对这些挑战。为填补这一空白,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规则的科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旨在从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机构政策等安全治理规则的角度系统分析“保护-利用”失衡及相关挑战。该框架整合了主要的科学数据安全治理规则类型,并结合“岛桥模型”、“法律-伦理”均衡和“适度落实”原则等三项分析工具,构建了治理规则与“保护-利用”平衡之间的传导路径。通过这一框架,论文解释并初步验证了其在理解科学数据合规责任过重和公共科学数据可用性弱化两大挑战中的应用价值。在全球科学数据安全法规日趋严苛的背景下,本文提出的基于规则的分析视角及相关工具,丰富了科学数据安全治理的理论基础,并为学术界、数据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应对当前挑战的有效工具和政策沟通的理论支撑。这一框架为未来在数据安全治理中的应用和扩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保障科学数据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关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治理 科学数据安全 科学数据共享 科学数据伦理 数据“保护-利用”平衡
下载PDF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遗传多样性与抗性品质基因分析
13
作者 管俊娇 张建华 +7 位作者 奎丽梅 涂建 邓伟 徐雨然 谷安宇 张锦文 蓝舵 李小林 《中国种业》 2024年第2期57-62,67,共7页
以育成的14个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水稻SNP标记,分析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构建SNP分子指纹图谱,同时检测水稻主要病虫害抗性基因及品质基因的分布。结果表明,1K水稻SNP芯片共筛选出3302个多态性标记位点,这些多态... 以育成的14个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水稻SNP标记,分析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构建SNP分子指纹图谱,同时检测水稻主要病虫害抗性基因及品质基因的分布。结果表明,1K水稻SNP芯片共筛选出3302个多态性标记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PIC平均值为0.264,最高仅为0.375;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遗传距离最近的2个品种,仅有51个差异位点,表明这些不育系材料的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同质化严重;通过比对参考品种功能基因,分析水稻褐飞虱、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位点Bph14、Bph3&15、Bph27、Pi1、Pi2、Pi9、Pigm、Pikh、Pita、Piz、Xa7、Xa21和Xa23在15份材料中的分布,发现这批不育系材料携带的抗性基因较单一;对品质优异基因的分析发现,这些不育系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部分品种具有低镉和香味基因。研究结果为后续的水稻品种抗性遗传改良和品质优异基因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SNP芯片 抗性 品质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何惠娇 欧阳文博 +2 位作者 张建华 邓志海 区国集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T_(0))、麻醉开始1 h、手术结束后1 h(T_(2))时凝血活酶生成时间(R-CK)、凝固时间(K)、凝血块强度(G)、血栓最大值(MA)、凝血综合指数(CL)、血栓最大值确定后30 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时的R-CK、K、G值低于T_(0),MA、CL、LY30值高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全身麻醉 腰丛神经阻滞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和树莓派的自主驾驶车设计
15
作者 张建化 宋逸飞 +1 位作者 王树臣 杜雨馨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车研究已成为当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无人驾驶车利用树莓派作为主控核心设计,以CMOS摄像头作为道路和红绿灯图像采集模块,以直流减速电机和L298N芯片作为驱动模块,根据道路情况利用B...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车研究已成为当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无人驾驶车利用树莓派作为主控核心设计,以CMOS摄像头作为道路和红绿灯图像采集模块,以直流减速电机和L298N芯片作为驱动模块,根据道路情况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实现车道线的识别,并通过AdaBoost级联分类器对道路红绿灯进行判别,从而实现道路和红绿灯的自动识别和自主驾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驾驶 树莓派 OPENCV 神经网络
下载PDF
风积砂-黄土混合料与钢界面的环形剪切力学特性
16
作者 姚志华 张建华 +1 位作者 辛建平 穆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8,共8页
黄土高原北侧与诸多沙漠接壤,形成了广泛分布的风积砂-黄土混合区。不同比例条件下的风积砂-黄土混合料会呈现不同的物理力学特征,且风积砂-黄土混合料地基现场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常与其他材料产生界面接触力学行为,相关研究目前鲜有述及... 黄土高原北侧与诸多沙漠接壤,形成了广泛分布的风积砂-黄土混合区。不同比例条件下的风积砂-黄土混合料会呈现不同的物理力学特征,且风积砂-黄土混合料地基现场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常与其他材料产生界面接触力学行为,相关研究目前鲜有述及。鉴于此,本工作获得了不同掺砂率条件下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配制相同压实度和不同掺砂率的风积砂-黄土混合料环状试样,开展不同竖向压力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混合料与钢制界面的环形剪切试验,借助扫描电镜观测不同混合料的颗粒分布特征以及颗粒破碎特征,揭示风积砂-黄土混合料与钢制界面环形条件下的残余强度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掺砂率的增大,风积砂-黄土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征由黄土向砂土过渡。竖向压力小于100 kPa条件下,混合料产生剪胀的概率增大。混合料与钢界面之间的残余强度与竖向压力呈线性关系,变化趋势符合摩尔-库仑定律。随着掺砂率的增大,风积砂颗粒破碎效应增大,混合料与钢界面之间的残余内摩擦角及残余黏聚力均会减小。剪切速率的增大会缩短混合料与钢界面之间的接触时间,两者之间的接触、咬合效应尚不足以发挥作用进而减小了界面残余强度。研究结果预测了风积砂中掺入黄土的比例,可以为风积砂地基处理提供有益参考,也可为风积砂-黄土混合料施工力学行为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砂-黄土混合料 钢界面 环剪试验 界面残余强度
下载PDF
浮式风机平台设计研究综述
17
作者 张建华 王小宇 +1 位作者 刘志成 张艺巍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1,共11页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技术是国家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随着陆上风电和近海风电资源开发逐渐饱和,风电开发从近岸走向深远海成为风电行业发展必然的趋势,而浮式风机平台的研发与优化是推进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区域发...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技术是国家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随着陆上风电和近海风电资源开发逐渐饱和,风电开发从近岸走向深远海成为风电行业发展必然的趋势,而浮式风机平台的研发与优化是推进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区域发展的关键。基于对国内外浮式风机平台发展现状的研究,进一步分析浮式风机平台设计中气动载荷、水动力载荷、系泊系统、耦合分析方法以及常用数值模拟工具的研究现状,重点梳理以提升结构稳性和降低成本为驱动的浮式风机平台的关键技术思路及构型特点,总结浮式风机平台优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机平台 结构创新 稳性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分层分类、融合开放:面向民族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探索
18
作者 陈雅茜 张建华 +5 位作者 谈文蓉 校景中 方诗虹 鲁小丫 陈建英 张代玮 《软件导刊》 2024年第8期78-81,共4页
针对民族高校学生基础差距大、学习目标多样、学科交叉能力弱、专业视野局限等实际教学难点,构建了分层分类、融合开放的课程体系,实施分层灵活教学、分类因需培养、融合项目实践、开放联合办学,并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使学习基础、学习... 针对民族高校学生基础差距大、学习目标多样、学科交叉能力弱、专业视野局限等实际教学难点,构建了分层分类、融合开放的课程体系,实施分层灵活教学、分类因需培养、融合项目实践、开放联合办学,并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使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就业意向不同的学生均能不同程度地掌握专业技术、培养宽广视野、树立四个自信,从而实现基层人才回得去、普遍人才留得下、拔尖人才飞得远。为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民族高校及具有相似学情的其他学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分层分类 融合开放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数字化对高耗能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19
作者 张建华 王霞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数字化是激发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以2010一2022年高耗能企业的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底层技术,实践技术数字化能够显著推动高耗能企业绿色创新... 数字化是激发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以2010一2022年高耗能企业的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底层技术,实践技术数字化能够显著推动高耗能企业绿色创新的质量与数量,其中,对质量的促进效果更明显,经过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理上看,数字化主要通过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缓解融资约束来推动高耗能企业绿色创新;在东部地区和非国有企业,数字化对高耗能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拓展了数字化和绿色创新的研究维度,为高耗能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创新 产学研合作 融资约束
下载PDF
基于低pH适应性进化策略提高小白链霉菌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天一 张越 +3 位作者 王靓 张宏建 张建华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工业生产菌,其在发酵生产过程中遭受低p H胁迫,易造成ε-PL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该文采用一种逐级增加选择压力的低p H适应性进化策略,经过连续93 d的适应性进...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工业生产菌,其在发酵生产过程中遭受低p H胁迫,易造成ε-PL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该文采用一种逐级增加选择压力的低p H适应性进化策略,经过连续93 d的适应性进化,实现S.albulus GS114耐受p H值由4.0降低到3.6。经过大量筛选,获得了低p H适应性进化菌株S.albulus ALE4.0、S.albulus ALE3.8和S.albulus ALE3.6;结合低p H耐受性和摇瓶发酵实验,确定最优适应性进化菌株为S.albulus ALE3.6。进一步考察不同p H值对S.albulus ALE3.6合成ε-PL的影响发现,S.albulus ALE3.6在不同p H值条件下,较出发菌株S.albulus GS114均表现出发酵优势。最后,采用恒定p H 4.0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在5 L发酵罐水平实现S.albulus ALE3.6的ε-PL产量达到43.7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3%。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通过适应性进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S.albulus的低p H耐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增强S.albulus低p H耐受性是提高其合成ε-PL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酸耐受 适应性进化 Ε-聚赖氨酸 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