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工业数字智能绿色三化协同模式与新质生产力建设路径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峰 郭林峰 +1 位作者 张建明 王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煤炭工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与稳定器,承担着能源保供与支撑新能源稳定发展的时代使命,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落实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与产业体系变革的关键,也是推进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促进国... 煤炭工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与稳定器,承担着能源保供与支撑新能源稳定发展的时代使命,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落实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与产业体系变革的关键,也是推进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已取得阶段成效,能源保供成绩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推进。但当前煤炭工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发展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需求差距较大,可持续发展受多重因素制约,数字技术与煤炭开发利用尚未深度融合,智能化建设仍处于示范培育阶段,绿色化发展不平衡且矛盾突出,煤炭工业的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结合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现状与挑战,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协同的发展模式,明确了煤炭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构建了三化协同发展煤炭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架构,阐述了通过数字化变革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智能化引领关键技术跨越突破、绿色化主导传统产业深度转型三大要素催生煤炭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路径,提出了六大技术体系:通过研发全产业链数据高效采集与深度治理技术体系,打通煤炭产—运—储—销—用全流程的数据壁垒;通过研发构建煤炭行业知识图谱与智能决策管控技术体系,深度挖掘煤炭产业上下游各业务场景的关联关系与价值,为煤炭生产利用全流程的自主决策与智能控制奠定基础;开展煤炭资源智能-绿色-高效开发技术体系、煤炭产业安全协同保障技术体系、矿区生态智能监测-预警-修复技术体系、煤炭柔性开发与清洁低碳利用技术体系研究,实现煤炭开发利用全产业链、全流程的三化协同发展,培育形成煤炭新质生产力,为煤炭工业的整体形象带来根本性变革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智能化 绿色化 三化协同 煤炭新质生产力 “双碳”目标
下载PDF
海水速度结构的OBS透射走时层析反演
2
作者 刘玉柱 刘雯 +6 位作者 王建花 伍正 张建明 杨涛 杨积忠 黄超 董良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02-3411,共10页
近年来,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对地震资料反演的精度要求日益严苛.为了提升后续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获取更为精确的海水速度分布显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走时层析方法在利用有限偏移距的海面拖缆数据时,往往难以达... 近年来,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对地震资料反演的精度要求日益严苛.为了提升后续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获取更为精确的海水速度分布显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走时层析方法在利用有限偏移距的海面拖缆数据时,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垂向分辨率,从而限制了海水速度建模的精确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BS(海底地震仪)观测系统的透射波走时层析方法.该方法采用伴随状态法走时层析作为反演工具,利用OBS观测系统声压分量中的海水透射波走时信息,对海水速度结构进行精确反演.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建立海水速度模型,提高海水以下地层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 透射波 走时层析 海水速度建模
下载PDF
双层插值边界面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见明 肖榕雄 +3 位作者 柴朋飞 张冲 朱腾飞 王龙豪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7-1210,共24页
CAD/CAE一体化以及CAE分析的自动化是CAE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直以来也是众多软件开发商以及算法研究人员不断追寻的目标.尽管国际市场已经在该领域投入相当多的人力以及物力成本,却未能在关键技术方面给出彻底的解决方案.实现CAD/CAE... CAD/CAE一体化以及CAE分析的自动化是CAE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直以来也是众多软件开发商以及算法研究人员不断追寻的目标.尽管国际市场已经在该领域投入相当多的人力以及物力成本,却未能在关键技术方面给出彻底的解决方案.实现CAD/CAE一体化以及CAE分析自动化的关键在于完整实体分析与网格的全自动划分.以往,基于连续网格(结构化网格和非结构化网格)的数值算法,要做到网格的全自动划分,至少要求CAD模型“干净”,这往往需要对CAD模型进行几何修复,而几何修复又是一个甚至比网格划分更困难且更难以自动化的课题.而双层插值边界面法以及非连续网格的出现,使得CAD/CAE一体化以及CAE分析的自动化成为可能.非连续网格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动化的CAE分析;双层插值边界面法为非连续网格的应用以及CAD/CAE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边界积分方程中的奇异以及近奇异积分,提出了球面细分法来提升数值积分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几何映射交叉近似算法和几何交叉近似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稠密矩阵的存储量近似远场矩阵,满足大规模计算需要.基于以上理论的“5aCAE仿真软件”能够直接在原CAD模型上,采用非连续网格进行CAE分析,无需进行几何模型的简化与修复等工作,而现存的商业软件很难做到这一点.文章全面综述了双层插值边界面法的发展历程,系统地介绍了“5aCAE仿真软件”的技术亮点,为解决我国在CAE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E一体化 自动化CAE 双层插值边界面法 非连续网格
下载PDF
基于DS-InSAR的西南某电站库区形变监测及滑坡体识别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玉娟 左小清 +2 位作者 李勇发 张荐铭 陈科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1,共8页
针对中国西南部水电站及其周边区域存在形变及滑坡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联合DS-InSAR技术和空间聚类的分析方法。采用DS-InSAR技术获取了澜沧江流域的某水电站及其库区的时序形变,并利用GPS监测数据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聚类方... 针对中国西南部水电站及其周边区域存在形变及滑坡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联合DS-InSAR技术和空间聚类的分析方法。采用DS-InSAR技术获取了澜沧江流域的某水电站及其库区的时序形变,并利用GPS监测数据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聚类方法绘制了滑坡多边形,识别了库区的潜在滑坡体。结果表明,DS-InSAR监测与GPS点的监测值误差范围为-4.73~4.33 mm/a,水电站大坝表面整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变特征。沿水流方向,库岸两侧呈现顺坡向形变的趋势。结合空间聚类统计方法成功识别出6处具有突出形变特征的区域,其中4处为古滑坡。该研究成果可为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提供依据,为识别、排查水电站及库区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InSAR 水电站 形变监测 滑坡识别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VMD与加权RF的TBM掘进速度预测SHAP解释模型
5
作者 张建明 侍克斌 +3 位作者 贾运甫 任志强 巴合特别克·达拉依汗 刘昭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2-1028,共17页
为较准确地实现TBM掘进速度(PR)的预测,构建一套基于加权随机森林(RF)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MD)的集成学习预测模型。模型建立过程中,通过收集来自KS隧洞与兰州水源地输水隧洞中涵盖不同岩性下的数据,利用VMD对数据进行4次模态分解,在保留... 为较准确地实现TBM掘进速度(PR)的预测,构建一套基于加权随机森林(RF)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MD)的集成学习预测模型。模型建立过程中,通过收集来自KS隧洞与兰州水源地输水隧洞中涵盖不同岩性下的数据,利用VMD对数据进行4次模态分解,在保留数据特性的同时去除最高频噪音;采用SHAP对未加权传统RF从模型贡献角度进行特征度量,以此实现未加权传统RF加权,并使用RFECV与网格搜索对加权RF进行特征遴选、超参数优化;通过实际工程对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基于SHAP理论对模型从全局与局部进行解释。结果表明:1)所建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其在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与决定系数(R^(2))分别为0.0649(m/h)^(2)、0.1875 m/h、0.9254。2)在实际工程的验证中,模型取得了MSE=0.0503(m/h)^(2)、MAE=0.1613 m/h、R^(2)=0.9505的性能表现,精度理想,且性能均高于常用的深度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未加权传统RF。3)经过VMD处理可有效提升PR的预测精度,处理后的模型在测试集上MSE、MAE、R^(2)分别提升了82.50%、59.00%、33.25%。4)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是精准预测PR时最重要的因素,地质参数在预测中的交互性明显优于掘进参数。预测分析重要洞段的PR时,需结合全局与局部2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隧道 TBM掘进性能 净掘进速度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随机森林
下载PDF
72株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
6
作者 闫小利 陈清清 +4 位作者 林玉玲 宋瑞雅 张建明 郑廷金 张志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1,共7页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72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72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相关基因gyrA并进行测序以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PCR扩增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X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phA1并进行测序分析。病史资料分析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均100%敏感,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均100%耐药,对青霉素(87.5%)、头孢吡肟(95.8%)、美罗培南(95.8%)、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90.3%)、红霉素(98.6%)和克林霉素(98.6%)的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25.0%)、四环素(30.6%)和利福平(23.6%)耐药率较低。PCR及DNA测序结果显示,3株纹带棒状杆菌发生gyrA基因单点突变(Ser87Val),67株发生双突变(Ser87Phe、Asp91A1a或Ser87Tyr、Asp91Ala),2株发生三位点突变(Ser87Phe、Ala88Pro和Asp91Ala),其中三位点突变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突变模式。所有的纹带棒状杆菌均检出ermX基因,aphA1基因检出率为43.1%。病史资料结果显示,72株纹带棒状杆菌主要分离自ICU(占65.2%),标本来源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占91.6%),患者平均年龄(68.0±15.3)岁,感染和定植患者比例分别占72.2%(52/72)和27.8%(20/72),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28 d、合并脑出血、意识障碍及病情恶化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带棒状杆菌 GYRA ermX aphA1
下载PDF
内压轴向位移载荷作用下波纹管多轴疲劳寿命预测
7
作者 马园园 张建明 +3 位作者 苏天一 苑庆迪 宋忠良 李想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以某工程用波纹管为研究对象,采用新提出的MSWT(Modified Smith-Watson-Topper)临界面模型预测了波纹管在内压-轴向位移作用下的多轴疲劳寿命。由于波纹管承受低周位移载荷时在波峰波谷处发生塑性变形,故以塑性应变幅与最大正应力重新... 以某工程用波纹管为研究对象,采用新提出的MSWT(Modified Smith-Watson-Topper)临界面模型预测了波纹管在内压-轴向位移作用下的多轴疲劳寿命。由于波纹管承受低周位移载荷时在波峰波谷处发生塑性变形,故以塑性应变幅与最大正应力重新组成一个新的损伤参量DP,并定义最大DP值所在的平面为疲劳破坏发生的临界面。利用Abaqus软件对波纹管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数值分析结果,MSWT模型预测不同工况下波纹管的疲劳寿命分别为3388次与6059次,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可为波纹管的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波纹管 疲劳寿命 临界面法 有限元法
下载PDF
环保丁基再生橡胶/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阻尼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司家和 臧亚南 +13 位作者 李俊荣 徐云慧 杨梦 董意冉 罗政刚 王再学 王仕峰 涂辉 邓敏 张建明 李培培 丛后罗 宋帅帅 柳峰 《橡胶科技》 CAS 2024年第8期432-438,共7页
采用共混法制备环保丁基再生橡胶/聚氯乙烯(PVC)热塑性弹性体阻尼材料(以下简称热塑性弹性体),研究环保丁基再生橡胶用量、PVC改性剂种类和用量、填料(磁粉和硅藻土等)用量对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保丁基再生橡胶用... 采用共混法制备环保丁基再生橡胶/聚氯乙烯(PVC)热塑性弹性体阻尼材料(以下简称热塑性弹性体),研究环保丁基再生橡胶用量、PVC改性剂种类和用量、填料(磁粉和硅藻土等)用量对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保丁基再生橡胶用量的增大,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压缩永久变形下降,密度增大,阻燃性能无明显变化;当环保丁基再生橡胶用量为40份时,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性能良好且性价比高。采用20份氯化聚乙烯与10份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并用作为PVC改性剂,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性能较优。随着填料用量的增大,热塑性弹性体的密度、阻燃性能和磁性提高,但力学性能下降;当填料用量为120份时,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性能较优,阻尼温域为-55~100℃,损耗因子≥0.3,阻尼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丁基再生橡胶 聚氯乙烯 热塑性弹性体 阻尼材料
下载PDF
海底地震仪与拖揽观测系统的联合走时层析海水速度建模
9
作者 刘雯 刘玉柱 +3 位作者 王建花 张建明 伍正 杨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78-2387,共10页
在海洋地震勘探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海水的非均匀性将会在后续层析成像过程中引入伪影,因此准确的海水速度建模是非常有必要的.海底地震仪(OBS)记录数据中的透射波具有较大的射线角度,能够为海水建模提供垂向分辨率;而拖缆观测可以补充OB... 在海洋地震勘探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海水的非均匀性将会在后续层析成像过程中引入伪影,因此准确的海水速度建模是非常有必要的.海底地震仪(OBS)记录数据中的透射波具有较大的射线角度,能够为海水建模提供垂向分辨率;而拖缆观测可以补充OBS分布稀疏造成的横向欠采样,同时可以定位海底深度并更新OBS位置信息.综合利用OBS和拖缆观测系统可以克服各自的局限性,提高海水速度建模的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BS与拖缆观测系统的海水透射波、海底反射波联合走时层析方法,同时反演海水声速分布和海底深度.二维理论模型实验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反演海水声速分布和海底深度,提高震相走时的匹配程度,为后续成像提供准确的非均匀海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海水速度建模 走时层析 海水透射波 海底反射波
下载PDF
经编车间高级计划排程系统及调度算法
10
作者 黄超 张剑铭 +3 位作者 陈豪 刘维琦 张浩宇 郭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5-233,共9页
多品种、小批量、订单化生产已成为纺织行业新常态,为解决现有管理模式与大规模柔性定制管理之间的矛盾,提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高级计划与排程(APS)系统,建立APS系统架构体系和功能模块,并基于APS系统的生产计划与调度运行机制,构建考虑... 多品种、小批量、订单化生产已成为纺织行业新常态,为解决现有管理模式与大规模柔性定制管理之间的矛盾,提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高级计划与排程(APS)系统,建立APS系统架构体系和功能模块,并基于APS系统的生产计划与调度运行机制,构建考虑最大完工时间和原料更换次数的多目标经编车间调度模型,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加以优化。结果表明:提出的APS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经编车间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交货期,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为纺织生产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服务架构 高级计划排程系统 经编车间 车间调度优化方法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智能生产
下载PDF
铁死亡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建明 越雷 孙浩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2-658,共7页
腰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全球大约有6.37亿人受其影响[1]。高发病率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导致高昂的医疗费用和社会经济负担。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引发腰... 腰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全球大约有6.37亿人受其影响[1]。高发病率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导致高昂的医疗费用和社会经济负担。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引发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负担 椎间盘退变 腰痛 医疗费用 高发病率 铁死亡
下载PDF
阿兹夫定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危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12
作者 刘逸枫 封启明 +3 位作者 朱晓光 童译庆 张健明 仲伟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兹夫定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危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 目的 探讨阿兹夫定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危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aCCI)≥1分筛选出高危患者379例,根据使用不同抗病毒治疗药物分为阿兹夫定组(221例)和其他药物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和莫诺拉韦,158例),并设定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和aCCI作为混杂因素,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预后差异,评价使用阿兹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主要预后指标为确诊后60 d内病死率,次要预后指标为住院率、重症率、高级呼吸支持使用率、抗原核酸转阴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阿兹夫定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其他药物组[岁:(74.0±12.8) vs.(77.1±13.2)],平均aCCI评分低于其他药物组[分:4(3,5)vs. 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匹配后两组各纳入患者1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CCI和BMI等混杂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阿兹夫定组较其他药物组住院率高(80.1%vs.50.5%,P<0.001)、平均核酸抗原转阴时间长(d:10.0 vs. 7.0,P=0.003)、平均症状缓解时间长(d:14.0 vs. 11.0,P=0.019)、病死率低(8.1%vs.17.6%,P=0.019)以及高级呼吸支持使用率低(11.0%vs.21.3%,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阿兹夫定是具有高危因素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发生死亡(OR=0.436,P=0.023)和使用高级呼吸支持(OR=0.457,P=0.023)的保护因素。结论 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和莫诺拉韦相较,阿兹夫定治疗具有高危因素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降低病死率、减少高级呼吸支持使用率方面有更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兹夫定 新型冠状病毒 预后 真实世界研究 倾向性评分 高危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西南山区滑坡稳定性监测
13
作者 邢明泽 左小清 +4 位作者 张荐铭 黄成 李勇发 布金伟 石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本文首先利用小基线集时序InSAR(SBAS-InSAR)技术对云南省宣威东北部地表进行形变监测,获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的形变结果;然后分析选取的典型滑坡的形变特征,采集了GNSS监测数据与InSAR形变监测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分析InSAR形变对降... 本文首先利用小基线集时序InSAR(SBAS-InSAR)技术对云南省宣威东北部地表进行形变监测,获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的形变结果;然后分析选取的典型滑坡的形变特征,采集了GNSS监测数据与InSAR形变监测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分析InSAR形变对降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能有效监测西南山区的典型滑坡,该结果可为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提供支撑,对于同类型滑坡灾害的稳定性监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SBAS-InSAR 稳定性监测 降雨响应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苹果酸酯光固化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王泉 胡振东 +3 位作者 吴韦菲 车俊伯 张建明 陈玉伟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相比于传统的热固性树脂,光固化树脂是一种分子量较低的感光树脂,可在紫外光照射下迅速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固化放热低的特点。因此提出了一种甲基丙烯酸苹果酸酯光固化树脂的制备方法,利用DL-苹果酸多官能团的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热固性树脂,光固化树脂是一种分子量较低的感光树脂,可在紫外光照射下迅速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固化放热低的特点。因此提出了一种甲基丙烯酸苹果酸酯光固化树脂的制备方法,利用DL-苹果酸多官能团的优点将甲基丙烯酸接枝在树脂的侧链,并研究了DL-苹果酸不同含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合成的树脂在侧链含有不饱和双键,树脂添加光引发剂后在光照下可以短时间内固化。由于苹果酸在架构上与丁二酸相接近,所以合成的树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可达38.52%,断裂强度可达19.25 MPa,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固化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树脂 DL-苹果酸 甲基丙烯酸 不饱和树脂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的天然气管道巡检系统研究
15
作者 李春奇 张健铭 +1 位作者 王佳楠 石磊 《石油化工自动化》 CAS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在长输天然气管道巡检过程中,往往存在地形复杂、巡线距离长、人工巡检效率低等问题,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无法快速到达指定地点。结合无人机飞行技术、泄漏检测技术、地表微变形检测技术、图像识别技术、通信技术等,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 在长输天然气管道巡检过程中,往往存在地形复杂、巡线距离长、人工巡检效率低等问题,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无法快速到达指定地点。结合无人机飞行技术、泄漏检测技术、地表微变形检测技术、图像识别技术、通信技术等,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天然气管道巡检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架构,给出了该系统中无人机巡检综合管理平台的总体设计和软件平台的功能设计,实现对无人机巡检全流程管理,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无人机 巡检 综合管理平台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百分比水平与脓毒症性凝血病的相关性
16
作者 张健明 朱晓光 封启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149-153,共5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百分比水平与脓毒症性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 SIC)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信息,主要包括住院后24h的...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百分比水平与脓毒症性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 SIC)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信息,主要包括住院后24h的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及临床转归等信息。根据入院第1天是否发生SIC将患者分为SIC组和非SI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检验指标、病死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单核细胞百分比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单核细胞百分比与SIC发生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单核细胞百分比对SIC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5例患者,中位年龄68(49, 81)岁,男性占59.2%(74/125),病死率为29.6%(37/125),SIC发生率为78.4%(98/125)。SIC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非SIC组[3.5(2.3, 5.5) vs 5.5(4.2, 7.8),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与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D-二聚体均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核细胞百分比是S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29,95%CI:0.548~0.958,P=0.024)。单核细胞百分比预测SIC发生的AUC为0.723(P<0.001),敏感度为59.18%,特异性为77.78%。结论 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百分比与凝血功能存在相关性;单核细胞百分比降低是脓毒症患者发生SI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SIC有较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百分比 脓毒症 凝血病
下载PD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warm and ice-rich frozen soil stabilized with sulphoaluminate cement
17
作者 WANG Honglei zhang Hu +2 位作者 zhang jianming zhang Qi YIN Zhenhu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335-345,共11页
The warm and ice-rich frozen soil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unfrozen water content, low shear strength and large compressibility, which is unreliable to meet the stability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s an... The warm and ice-rich frozen soil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unfrozen water content, low shear strength and large compressibility, which is unreliable to meet the stability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s and foundations in permafrost regions. In this study, a novel approach for stabilizing the warm and ice-rich frozen soil with sulphoaluminate cement was proposed based on chemical stabilizati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the stabilized soil, such as strength and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conducted at -1.0℃, and the mechanism of strength variations of the stabilized soil was also explained based 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est. The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strength of stabilized soil to resist failure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linear Mohr-Coulomb criteria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hear strength of stabilized soil under various applied confining pressure. The increase in both curing age and cement mixing ratio were 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More importantly, the strength improvement mechanism of the stabilized soil is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tructural skeleton and the generation of cementitious hydration products within itself. Therefore, the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chemical stabilization of warm and ice-rich frozen ground, thereby providing a basis for in-situ ground improvement for reinforcing warm and ice-rich permafrost foundations by soil-cement column instal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regions Frozen soil Mechanical behavior Chemical stabilization Ground improvement Ground modification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terpretation on composite foundation consisting of soil-cement column within warm and ice-rich frozen soil
18
作者 WANG Honglei zhang jianming +2 位作者 WEI Shoucai SUN Zhizhong zhang H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313-321,共9页
Affected by climate warming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the therm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warm and ice-rich frozen ground along the Qinghai-Tibet engineering corridor(QTEC) is continuously decreased, which may de... Affected by climate warming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the therm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warm and ice-rich frozen ground along the Qinghai-Tibet engineering corridor(QTEC) is continuously decreased, which may delay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projects in the future. In this study, based on chemical stabilization of warm and icerich frozen ground, the soil-cement column(SCC) for ground improvement was recommended to reinforce the foundations in warm and ice-rich permafrost regions. To explore the validity of countermeasures mentioned above, both the original foundation and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consisting of SCC with soil temperature of -1.0℃ were prepar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then the plate load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he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consisting of SC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riginal foundation, and the total deformation of original foundation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meaning that overall stability of foundation with warm and ice-rich frozen soil can be improved by SCC installation. Meanwhile, a numerical model considering the interface interaction between frozen soil and SCC was established for interpretating the bearing mechanism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Th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SCC within composite founda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ore applied load, and the applied load can be delivered to deeper zone in depth due to the SCC installation, which was favorable for improving the bearing characteristic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The investigations provide the valuable guideline for the choice of engineering supporting techniques to major projects within the Q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stabilization Ground improvement Composite foundation Frozen soil engineering Qinghai-Tibet engineering corridor
下载PDF
花斑病对中华鲟皮肤黏膜层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19
作者 田甜 张建明 +2 位作者 张德志 朱欣 李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2,共7页
花斑病是近年来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疾病。为探索用于监测中华鲟健康状况的菌群标志物,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比较了健康和患花斑病中华鲟幼鱼皮肤黏膜层微生物菌群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与健康中华鲟相比... 花斑病是近年来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疾病。为探索用于监测中华鲟健康状况的菌群标志物,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比较了健康和患花斑病中华鲟幼鱼皮肤黏膜层微生物菌群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与健康中华鲟相比,患病中华鲟皮肤黏膜层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下降(p<0.001)。在属分类水平上,健康中华鲟皮肤黏膜层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norank_f_Muribaculaceae、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患病中华鲟皮肤黏膜层的优势菌属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不动杆菌属,其中黄杆菌属占比78.38%。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获得了5种反映中华鲟健康状态的敏感菌群。研究表明,与健康中华鲟相比,花斑病破坏了中华鲟皮肤黏膜层正常的微生态稳态结构,优势菌群由乳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等转变为黄杆菌属;因此黄杆菌属可作为监测中华鲟花斑病病原的菌群标志物,其相对丰度可用于评估中华鲟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花斑病 高通量测序 皮肤黏膜层 菌群结构
下载PDF
植物多糖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20
作者 张建明 张德志 +1 位作者 田甜 舒德斌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06,共11页
为探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PCP)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将90尾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茯苓多糖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试验鱼,在基础日粮中按照体质量添加黄芪多糖和茯苓多... 为探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PCP)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将90尾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茯苓多糖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试验鱼,在基础日粮中按照体质量添加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采用灌服方式投喂,试验周期为20 d。试验结束时每个试验组随机选取15尾鱼采集血清、肝脏、肾脏、肌肉、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器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植物多糖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血清、肝脏、肾脏、肠道、肌肉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43.36%、60.27%、43.75%、64.65%和56.87%;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7.97%、38.83%、126.43%和47.93%;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肌肉等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12.39%、22.80%和14.14%;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肌肉、体表黏液等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4.34%、33.96%、34.65%、25.00%、15.73%和38.96%;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肌肉、体表黏液等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提高率分别为16.88%、20.36%、10.59%、12.07%和13.56%;可显著降低血清、肝脏、肾脏、肠道、肌肉、体表黏液等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降低率分别为29.14%、25.18%、18.15%、28.53%、22.20%和24.40%。茯苓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肠道、肌肉等组织中SOD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71.95%和43.00%;可显著增强肾脏、体表黏液等组织中CAT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3.25%和51.29%;可显著增强血清中POD的活性(P<0.05),提高率为16.87%;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体表黏液中GSH-Px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1.78%、19.69%和36.81%;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T-AOC(P<0.05),提高率分别为11.69%、13.24%、8.23%和10.17%;可显著降低血清、肠道等组织中MDA的含量(P<0.05),降低率分别为29.86%和24.03%。(2)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血清、肝脏等组织中IgG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34.23%和39.39%;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等组织中IgM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23.16%和37.13%;可显著增强血清中C3、C4的含量(P<0.05),提高率分别为38.24%和27.88%;可显著增强肾脏组织中IFN-γ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41.04%;可显著增强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P<0.05),提高率为25.99%;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溶菌酶(LSZ)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59.75%、50.00%、75.00%、37.50%和66.50%;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抗菌肽(TP)的含量(P<0.05),提高率分别为39.37%、34.65%、21.24%、55.42%和36.38%。茯苓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血清组织中IgG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26.59%;可显著增强血清组织中C3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44.50%;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等组织中LSZ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36.55%、33.33%、25.00%和25.00%;可显著增强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TP的含量(P<0.05),提高率分别为36.56%和27.23%。由此得出,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均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的抗氧化和免疫机能具有改善作用,黄芪多糖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鲟幼鱼 黄芪多糖 茯苓多糖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