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青山-盘羊山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对华北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
1
作者 张进江 郑剑磊 +3 位作者 王海滨 郭磊 刘江 戚国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41,共15页
内蒙古大青山和盘羊山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对华北克拉通北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大青山以北的盘羊山逆冲体系,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古亚洲洋的闭合,晚侏罗世可能受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影响而... 内蒙古大青山和盘羊山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对华北克拉通北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大青山以北的盘羊山逆冲体系,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古亚洲洋的闭合,晚侏罗世可能受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影响而重新活动。大青山地区发育4期中—新生代变形构造,从老至新依次是:SE-NW向伸展形成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NW向逆冲的大青山逆冲体系、以不变形花岗岩为核心的构造穹窿、大青山山前断裂及高角度正断层。发生于约142~132 Ma的SE-NW向伸展,形成于造山增厚地壳的重力垮塌,并形成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和相关的拆离体系。大青山逆冲体系形成于约130~120 Ma,代表造山过程中地壳荷载与板块汇聚的抗衡导致的构造反转,另一可能是古太平洋俯冲的远程效应。自约120 Ma以来,大青山处于一个构造-热松弛期,导致该区约120~90 Ma的冷却事件被广泛记录,并形成以不变形花岗岩(约114 Ma)为核心的穹窿构造;这些事件可能与华北克拉通的峰期破坏相关。大青山山前断裂和相关的高角度正断层开始于始新世,可能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和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的远程效应所致。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次克洋的闭合导致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壳增厚,引发早白垩世造山晚期的垮塌和伸展,形成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自120 Ma开始,大青山开始受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影响,并形成后造山伸展。新生代,大青山受新特提斯和太平洋构造域的远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新生代 逆冲 变质核杂岩(MCC) 构造转换 大青山 华北克拉通北缘
下载PDF
空间站大规模复杂控制软件基于数据池的软件框架设计
2
作者 尚葳蕤 党纪红 +2 位作者 张锦江 张丹瑶 李经松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针对复杂航天任务中控制软件不断增长的规模和复杂度带来的问题,对国外先进航天航空机构软件架构设计经验和最佳实践进行了调研,基于此对空间站大规模复杂航天器控制软件的通用框架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池的软件框架设计方法... 针对复杂航天任务中控制软件不断增长的规模和复杂度带来的问题,对国外先进航天航空机构软件架构设计经验和最佳实践进行了调研,基于此对空间站大规模复杂航天器控制软件的通用框架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池的软件框架设计方法,解决了空间站大规模复杂控制软件多舱段多机多总线资源管理和可扩展性的难题,实现了软件复杂的底层通信与上层应用处理之间的数据隔离和解耦,有效提高了软件复用率和可扩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GNC系统 控制软件 大规模复杂软件 软件框架设计 数据池
下载PDF
萨迦穹隆北侧苦堆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及对喜马拉雅造山带演化的约束
3
作者 王宏立 范云松 +3 位作者 张进江 古大祥 林超 王晓先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7-1668,共22页
萨迦穹隆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中部。野外构造解析表明,萨迦穹隆北侧剖面可划分为由浅变质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构成上构造层,糜棱状石榴石片岩构成中构造层,糜棱状的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复合体构成下构造层(穹隆核部)。从上构... 萨迦穹隆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中部。野外构造解析表明,萨迦穹隆北侧剖面可划分为由浅变质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构成上构造层,糜棱状石榴石片岩构成中构造层,糜棱状的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复合体构成下构造层(穹隆核部)。从上构造层向中构造层变质变形程度连续增高,但没有明显的拆离断层分隔,中构造层与下构造层被拆离面分隔。不同构造层次都具有统一的近北倾的线理和面理,运动学特征都指示了上盘向北的伸展剪切,表明萨迦穹隆北侧剖面的剪切变形可能代表了藏南拆离系在北喜马拉雅穹隆的出露。苦堆白云母花岗岩和石榴石花岗岩以顺层(面理化)和切层形式侵位于下构造层片麻岩中,呈现明显的同构造变形特征。两类淡色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全岩主量元素特征:高的SiO_(2)(73.26%~74.87%)、Al_(2)O_(3)(14.37%~15.03%)和CaO(1.51%~1.81%),A/CNK指数在1.08~1.16之间。白云母花岗岩表现出较高的Ba(398×10^(-6)~739×10^(-6))和Sr(135×10^(-6)~165×10^(-6)),低的Rb(180×10^(-6)~201×10^(-6))和Rb/Sr比(1.22~1.34),变化的Eu/Eu*(0.76~1.47),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呈明显右倾趋势。石榴石花岗岩表现出低的Ba(204×10^(-6)~282×10^(-6))和Sr(81×10^(-6)~103×10^(-6)),较高的Rb(243×10^(-6)~281×10^(-6))和Rb/Sr比(2.37~3.22),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46~0.66),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呈“海鸥型”。苦堆淡色花岗岩的初始87 Sr/86 Sr比为0.762732~0.766668,ε_(Nd)(t)为-13.1~-12.5,与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一致。年代学结果表明苦堆白云母花岗岩形成于约27Ma,石榴石花岗岩形成于27.5~28.1Ma。根据岩相学、年代学、运动学、地球化学等分析,认为苦堆白云母花岗岩起源于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白云母水致熔融,源岩为大喜马拉雅较深位置的变杂砂岩,石榴石花岗岩是白云母花岗岩进一步结晶分异的结果。同构造的苦堆淡色花岗岩反映了渐新世早期藏南拆离系已经启动,藏南拆离系的启动诱发了地壳深部的白云母水致熔融,形成淡色花岗岩,并沿着藏南拆离系侵位。喜马拉雅造山带在渐新世(集中于28~26Ma)已从碰撞增厚转换为代表松弛与折返的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堆岩体 淡色花岗岩 藏南拆离系 地球化学 喜马拉雅造山带
下载PDF
图书馆书库及阅览区域照明质量调研与分析
4
作者 吴东诚 张金江 王扬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图书馆的书库及阅览区域作为图书馆的主要场所,针对其制定的照明设计标准规范较少,本文通过照明标准分析、实地照度测量与DIALux照明软件仿真优化等一系列工作,对图书馆书库及阅览区域的照明质量环节进行建模分析,并提出结合兼顾自然采... 图书馆的书库及阅览区域作为图书馆的主要场所,针对其制定的照明设计标准规范较少,本文通过照明标准分析、实地照度测量与DIALux照明软件仿真优化等一系列工作,对图书馆书库及阅览区域的照明质量环节进行建模分析,并提出结合兼顾自然采光和人员活动的区域智能控制策略,从而为图书馆区域的照明设计及控制提供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书库及阅览区域 照度测量 仿真优化
下载PDF
伊犁地块北缘早石炭世阿拉斯坦闪长岩成因及其对北天山洋俯冲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盟 裴先治 +4 位作者 张进江 陈有炘 赵少伟 张波 曹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1-787,共17页
伊犁地块北缘存在大量石炭纪岩浆岩,但对早石炭世中晚期(340~320 Ma)的岩浆岩鲜有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该阶段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为探讨伊伊犁地块北缘早石炭世的大地构造背景,对伊犁地块北缘阿拉斯坦河流域新发现的早石炭世中期... 伊犁地块北缘存在大量石炭纪岩浆岩,但对早石炭世中晚期(340~320 Ma)的岩浆岩鲜有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该阶段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为探讨伊伊犁地块北缘早石炭世的大地构造背景,对伊犁地块北缘阿拉斯坦河流域新发现的早石炭世中期闪长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阿拉斯坦闪长岩岩体中发育微粒闪长质包体,两者在多组主量和微量元素的双变量图解中均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表明其不同的成因和起源。两种岩石均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具有俯冲带岩石的地球化学信息。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伊犁地块北缘在早石炭世中晚期之后整体处于伸展背景,可能与北天山洋的俯冲板片回转或后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 伊犁地块 闪长岩 伸展背景 新疆
下载PDF
走向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我国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6
作者 童亨茂 侯泉林 +21 位作者 陈正乐 柴育成 张进江 刘俊来 侯贵廷 林伟 张波 颜丹平 王根厚 李亚林 陈宣华 张会平 闫全人 刘少峰 张青 吴春明 于福生 陈虹 刘汇川 卫巍 张进 郭谦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3,共9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构造地质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发展,让构造地质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讨会。本文为...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构造地质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发展,让构造地质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讨会。本文为该研讨会成果的简要总结,内容包括:(1)构造地质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2)构造地质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3)构造地质学未来发展方向;(4)走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健康发展之路
下载PDF
空间站太阳翼振动测量中的动态杂光快速仿真方法
7
作者 郎燕 张国琪 +3 位作者 张锦江 刘启海 郭朝礼 李林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7,共9页
针对空间站柔性太阳翼振动测量相机的动态杂光快速分析需求,基于全轨道周期下日月地3种环境光源与相机光轴夹角关系、大面积柔性阵面的动态振动位移的模拟,并从点光源和面光源两类光源特性、直接入射和经太阳翼阵面一次反射后再入射两... 针对空间站柔性太阳翼振动测量相机的动态杂光快速分析需求,基于全轨道周期下日月地3种环境光源与相机光轴夹角关系、大面积柔性阵面的动态振动位移的模拟,并从点光源和面光源两类光源特性、直接入射和经太阳翼阵面一次反射后再入射两类杂光干扰途径出发,给出了大幅降低运算量的动态杂光判别算法,提升了杂光轨迹随被测对象动态变化时的仿真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均可满足大型柔性太阳翼振动测量相机的杂光分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柔性太阳翼 振动测量 动态杂光 快速仿真
下载PDF
黏土型锂矿床勘查开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和若干思考
8
作者 王辉 张福强 +10 位作者 张德高 周立坚 赵冠华 廖家隆 闫小敏 徐惠恒 侯万武 张金剑 吕琪 曾平 卢安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8-1312,共15页
锂作为国家战略性关键紧缺矿产资源,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寻找更多的锂矿资源,降低进口依赖度,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已是迫在眉睫。黏土型锂矿床作为锂矿的重要类型之一,因分布面积广,资源潜力巨大,越来越受到关注,... 锂作为国家战略性关键紧缺矿产资源,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寻找更多的锂矿资源,降低进口依赖度,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已是迫在眉睫。黏土型锂矿床作为锂矿的重要类型之一,因分布面积广,资源潜力巨大,越来越受到关注,或可成为锂矿资源的重要补充,既是今后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破解锂矿资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途径。黏土型锂矿床已取得不少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黏土型锂矿床勘查与开发。通过文献查阅、政府和企业官网的情报收集,结合自身锂矿勘查实践,发现影响和制约黏土型锂矿床勘查与开发的主要问题有5个:①对黏土型锂矿床资源潜力认识不充分,前景不看好,未给予足够重视;②缺乏指导勘查工作的规范性依据;③矿产资源管理与矿业权管理中的不利因素导致勘查力度不足;④勘查研究过程对于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重视程度不够,工艺流程尚不成熟。特别是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型的分离提取技术和工艺流程尚在探索阶段;⑤可供勘查评价与找矿预测的超常富集成因机制与找矿模型的基础研究尚不深入。针对以上5个问题,提出5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以期加快黏土型锂矿床的勘查开发步伐,可望缓解锂矿资源紧缺和供需矛盾紧张现状。①呼吁地勘行业重视黏土型锂矿床,将黏土型锂矿床按独立的新矿种类型对待。在充分利用煤、铝等勘查老资料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对异常区进行验证性调查,圈定可供勘查的找矿有利区段或找矿靶区,为黏土型锂矿勘查部署提供依据;②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块开展勘查开发试验研究和工程示范,尽快研究出台黏土型锂矿床勘查规范,为今后规范黏土型锂矿勘查工作提供作业依据;③从矿权现行管理制度出发,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二十字方针,一方面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置专门的地勘基金,加大地勘基金财政投入,形成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一方面建议矿产资源管理部门释放更多的勘查空间,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充分调动勘查市场的活力,为国家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④建议加大锂元素不同赋存状态及其不同占比情形下的分离提取试验投入,尽快形成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工艺流程;⑤在梳理并聚焦制约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及找矿预测工作的相关科技问题,通过科技攻关,为锂矿勘查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上述主要瓶颈问题的有效解决,以期实现锂矿资源的重大找矿突破,形成一批可供工业规模开发的黏土型锂矿资源基地,继而从根本上解决锂矿资源紧缺现状和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含煤、铝岩系 赋存状态与分离提取 勘查开发研究与示范 勘查评价体系标准
下载PDF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新疆株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张雪丽 张金江 +4 位作者 王宏图 冷婧 赵颖婕 胡建军 敖维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6-33,共8页
新疆南疆某规模猪场发生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为确定其病原,对采集的发病猪肺脏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生化试验、PCR检测、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结果表明,从该规模养猪场分离获得1株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经生物学特性分析... 新疆南疆某规模猪场发生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为确定其病原,对采集的发病猪肺脏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生化试验、PCR检测、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结果表明,从该规模养猪场分离获得1株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经生物学特性分析、PCR检测鉴定为APP生物Ⅰ型、血清型1型。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敏感性。经耐药基因检测分析,该病原为携带floR耐药基因的血清型1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分离鉴定 apx基因 floR基因
下载PDF
仔鹿感染绵羊链球菌、肠球菌的分离鉴定
10
作者 王宏图 张金江 +4 位作者 冷婧 赵颖婕 梁蓉蓉 胡建军 敖维平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19-22,共4页
研究旨在掌握新疆南疆某规模鹿场仔鹿发病死亡的细菌性病原,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无菌采集死亡仔鹿的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CAMP试验及16S rRNA的PCR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两株分离株为... 研究旨在掌握新疆南疆某规模鹿场仔鹿发病死亡的细菌性病原,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无菌采集死亡仔鹿的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CAMP试验及16S rRNA的PCR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两株分离株为β溶血性绵羊链球菌和肠球菌,经检测筛选出对绵羊链球菌、肠球菌均敏感的药物:哌拉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及亚胺培南。研究表明,试验发病仔鹿存在β溶血性绵羊链球菌和肠球菌的混合感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细菌分离 β溶血性绵羊链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基于行人仿真的大型商场某层布局优化研究:以邯郸新世纪商场为例
11
作者 张金江 艾麒 连海涛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35-39,共5页
基于群体行为视角,以邯郸新世纪商场5楼为例,依托Anylogic平台构建仿真模型,并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前提下,对商场布局进行多场景模拟试验.研究表明:主力店分散布置优于集中布置;主力店间隔距离与商业活力呈正相关.最后,据此对该商场提出... 基于群体行为视角,以邯郸新世纪商场5楼为例,依托Anylogic平台构建仿真模型,并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前提下,对商场布局进行多场景模拟试验.研究表明:主力店分散布置优于集中布置;主力店间隔距离与商业活力呈正相关.最后,据此对该商场提出优化策略,同时对优化方案作了模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商场 行人仿真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VR技术的多尺度地质数据3D沉浸式可视化与交互方法 被引量:25
12
作者 郭艳军 张进江 +5 位作者 陈斌 崔莹 熊文涛 李梅 张志诚 秦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158,共13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地质大数据正在呈爆炸式增长,地质大数据可视化与交互方法成为研究的新方向。如何通过可视化方法将巨大的、复杂的、潜逻辑的地质数据展现与交互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本文提出基于VR技术的多尺度地质数据3D沉浸式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地质大数据正在呈爆炸式增长,地质大数据可视化与交互方法成为研究的新方向。如何通过可视化方法将巨大的、复杂的、潜逻辑的地质数据展现与交互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本文提出基于VR技术的多尺度地质数据3D沉浸式可视化与交互方法,该方法既符合计算思维又符合地质专业理论。首先,从理论上提出多尺度地质数据可视化理论模型;其次,基于VR技术实现多尺度、多分辨率地质数据的可视化;最后,构建了3D沉浸式虚拟现实平台,采用实际数据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适用于地质数据的可视化与交互,为科学的定量评价、分析和教学提供新思路,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 多尺度模型 地质数据 沉浸式 可视化 交互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及区域强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白明坤 Chevalier Marie-Luce +8 位作者 李海兵 潘家伟 吴琼 王世广 刘富财 焦利青 张进江 张蕾 龚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12-2332,共21页
活动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动力学机制及其评估区域强震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左行走滑的鲜水河断裂带是控制高原物质向南东挤出的重要边界,是中国陆内活动性最强的断裂之一。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 活动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动力学机制及其评估区域强震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左行走滑的鲜水河断裂带是控制高原物质向南东挤出的重要边界,是中国陆内活动性最强的断裂之一。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野外考察、OSL(光释光)和^(14)C测年方法以及LiDAR(激光雷达)扫描获得乾宁段龙灯乡冲积阶地的位错量和废弃年龄。T4和T3′水平位错量分别为106±5 m和77±2 m,T4阶地垂直位错量为9.6±0.5 m。T4和T3′阶地的废弃年龄分别为11±1 ka和7±1 ka。结合对应的年龄和位错量,得到乾宁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左行走滑速率为10.5±1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9±0.1 mm/a,断层倾向北东,具有正断运动学特征。通过重新计算断裂两侧GPS矢量沿断裂方向分量,得到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炉霍—康定段、磨西段现今左行走滑速率分别约为8.1 mm/a、8.2 mm/a、9.4 mm/a,整体表现为自北西向南东递增。综合乾宁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和最新强震活动的离逝时间估算,认为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目前应变累积达到了发生一次M_(W) 6.8(M_(S) 7.2)大地震的潜能,在区域防震减灾工作中应对此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 构造地貌学 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当代地球科学和大地构造学研究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国伟 董云鹏 +3 位作者 张进江 何登发 郭安林 姚安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1-921,共11页
面对行星地球自然演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综合研判当代地球科学研究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机遇,及其发展现状与动向势态,据此重点探讨并提出当代大地构造学研究发展新的战略方向、目标和前瞻基本基础科学问题,期望交流讨论,推动学科... 面对行星地球自然演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综合研判当代地球科学研究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机遇,及其发展现状与动向势态,据此重点探讨并提出当代大地构造学研究发展新的战略方向、目标和前瞻基本基础科学问题,期望交流讨论,推动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当代大地构造学 三深一系统 地球宜居性 前瞻性基础科学问题
下载PDF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变质地质学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佳敏 吴福元 +2 位作者 张进江 Gautam KHANAL 杨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28-3157,共30页
本文从变质地质学视角出发,介绍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研究意义、地质概况和近年来作者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研究中的进展。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威尔逊旋回中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典型代表,从中揭示的大陆碰撞造山过程、规律及效应,可为探索地... 本文从变质地质学视角出发,介绍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研究意义、地质概况和近年来作者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研究中的进展。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威尔逊旋回中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典型代表,从中揭示的大陆碰撞造山过程、规律及效应,可为探索地球从古至今的碰撞造山带演化研究所借鉴。其中,大陆碰撞造山机制的研究是其核心内容。大陆碰撞造山机制存在临界楔和隧道流两种端元模型之争,其分别对造山带核部高级变质岩折返的P-T-t轨迹和时空演化序列进行了不同的预测。上述争议可通过研究喜马拉雅核部高级变质岩(高喜马拉雅)的P-T-t轨迹和折返过程来限定,据此可将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阶段一:60~40 Ma,软碰撞期,造山带地壳加厚至约40 km并发生小规模部分熔融,这些早期地壳加厚记录大多已被剥蚀,零星保存于前陆飞来峰和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中;喜马拉雅山从海平面以下抬升至>1000 m。阶段二:40~16 Ma,硬碰撞期,造山带地壳加厚至60~70 km,发生大规模高级变质和深熔作用,高喜马拉雅内部的三个次级岩片沿着“原喜马拉雅逆冲断层”、“高喜马拉雅逆冲断层”、“主中央逆冲断层”顺序式向南挤出,形成了现今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核部主体,地壳堆叠使喜马拉雅山快速隆升至≥5000 m。阶段三:16~0 Ma,晚碰撞期,造山带山根榴辉岩化发生局部拆沉,但大陆汇聚仍在持续、造山带尚未发生垮塌,小喜马拉雅折返、前陆盆地形成,喜马拉雅山达到和维持现今平均高度~6000 m。因此,喜马拉雅生长过程的一级次序是顺序式向南扩展的,受控于临界楔模型,而隧道流只起次级作用。山根深部热流过程对造山带的地壳结构和地表高程有巨大的改造作用。未来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质地质学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关键科学问题:(1)喜马拉雅极端变质作用与重大碰撞造山事件的关联;(2)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与接触变质作用的关联;(3)喜马拉雅变质脱碳作用与大陆碰撞带深部碳循环和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大陆碰撞造山 地壳加厚 山脉隆升 临界楔和隧道流 P-T-T轨迹
下载PDF
龙泉关剪切带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盟 钱加慧 +1 位作者 张进江 张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1-182,共12页
恒山五台阜平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段,早前寒武纪地体出露较好,是解析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演化过程的最佳地段。龙泉关剪切带位于五台杂岩和阜平杂岩的交接部位,其主要岩石类型为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 恒山五台阜平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段,早前寒武纪地体出露较好,是解析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演化过程的最佳地段。龙泉关剪切带位于五台杂岩和阜平杂岩的交接部位,其主要岩石类型为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本文利用LA-ICP-MS方法对龙泉关剪切带中的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的测试。结果显示,龙泉关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原岩结晶年龄为(2 547±7)Ma,其εHf(t)值介于+2.7^+9.2,表明其源区主要为相对年轻的地壳物质,与五台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非常相似。龙泉关花岗质眼球状片麻岩中锆石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 477~2 872 Ma,具有2.58Ga、2.71Ga和2.81Ga三个峰值,记录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初始地壳生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龙泉关剪切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北天山西段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盟 裴先治 +4 位作者 陈有炘 曹明 张进江 张波 高翔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2-499,共18页
北天山增生杂岩带是北天山洋最终闭合的产物,对其中的地质体进行详细研究是揭示北天山洋演化过程的关键。北天山增生杂岩带内存在一些花岗质侵入体,然而目前为止,对这些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对北天山西段的萨尔萨拉... 北天山增生杂岩带是北天山洋最终闭合的产物,对其中的地质体进行详细研究是揭示北天山洋演化过程的关键。北天山增生杂岩带内存在一些花岗质侵入体,然而目前为止,对这些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对北天山西段的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并探讨其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主要岩石类型均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03 Ma和298 Ma,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侵入体。两个岩体的锆石均具有非常高的ε;(t)值,分别为9.7~12.1(平均为11.2)和12.1~15.0(平均为13.2),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96~547 Ma和541~357 Ma,表明其源区为新生的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样品均具有高硅、富碱、富钾特征,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较高的CaO/Na_(2)O比值(>0.3)和Al_(2)O_(3)/(MgO+FeO_(2));值暗示其可能源于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北天山增生楔中的复理石砂岩为可能的源区岩石。结合区域资料,本文认为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阶段,限定了北天山洋在晚石炭世末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北天山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CEA与GLS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卜晓沛 张金江 +2 位作者 尚培中 张江华 南润玲 《西部医学》 2019年第7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与2型谷氨酰胺酶(GLS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11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手术,选取对应直肠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标本中CEA和GLS2表达水平,并...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与2型谷氨酰胺酶(GLS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11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手术,选取对应直肠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标本中CEA和GLS2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CEA和GLS2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中CEA高表达60例(52.1%),GLS2高表达74例(64.3%);CEA和GLS2表达呈正相关。直肠癌组织中CEA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GLS2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长径有关。直肠癌患者的CEA表达、GLS2表达、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 CEA和GLS2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且具有相关性,均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直肠癌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癌胚抗原 2型谷氨酰胺酶 淋巴结转移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新世纪构造地质学两大支柱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与变位形分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亚东 张进江 张波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9-337,共19页
传统构造地质学用摩尔-库伦准则和贝克尔的应变椭球体理念分别解释地壳中的脆性断层和塑性变形,将变形局部化的韧性剪切带形成解释为平行应变椭球体的圆切面,却无法解释变形局部化的共轭剪切带稳定夹角~110°面对应缩短方向。变形... 传统构造地质学用摩尔-库伦准则和贝克尔的应变椭球体理念分别解释地壳中的脆性断层和塑性变形,将变形局部化的韧性剪切带形成解释为平行应变椭球体的圆切面,却无法解释变形局部化的共轭剪切带稳定夹角~110°面对应缩短方向。变形局部化是独立于脆性和塑性变形外的变形领域,受最大有效力矩准则控制。20世纪末提出的变位形分解理念,摆脱连续介质力学的束缚,合理地说明广泛存在的走滑断层平行俯冲带或逆冲断层带。非均匀变形和非连续介质力学理念的建立,为地质学与力学的结合开辟了新的前景。文章试用上述两理念概略分析中国和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以期引发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变位形分解 非均匀变形 非连续介质力学
下载PDF
我国载人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发展成就及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军 张锦江 宗红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146,共8页
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技术的发展成就、技术演化和发展趋势,包括:载人飞船天地安全返回控制和空间交会对接控制两大基本技术的发展和演化;空间站大挠性体的变构型控制和角动量管理控制,多舱段融合组合体健康管理;会与... 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技术的发展成就、技术演化和发展趋势,包括:载人飞船天地安全返回控制和空间交会对接控制两大基本技术的发展和演化;空间站大挠性体的变构型控制和角动量管理控制,多舱段融合组合体健康管理;会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我国巡天空间望远镜极高精度姿态控制技术。最后,对空间站运营阶段载人飞船和后续载人月球探测航天器的智能自主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制导导航与控制 安全返回 交会对接 组合体控制 高精度姿态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