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TB9钛合金次生α相析出行为及力学性能
1
作者 胡明 邱建科 +3 位作者 雷晓飞 张金虎 董利民 杨锐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研究单/双重时效热处理对TB9合金次生α相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XRD分析合金相组成,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着重分析微观组织形貌随时效温度变化的演变特征,测试室温拉伸性能和断裂韧度。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单/双重时效热处理对TB9合金次生α相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XRD分析合金相组成,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着重分析微观组织形貌随时效温度变化的演变特征,测试室温拉伸性能和断裂韧度。研究结果表明:单重时效时,晶粒内次生α相呈锯齿状和片层状析出,随着时效温度升高,α相尺寸增大,片层状α相含量增加;430℃时效时,合金强度较低,塑性较好,在470℃时效时合金强度最高;随时效温度的提高,强度先增大后维持在同一强度水平。双重时效时,晶粒内次生α相主要呈锯齿状析出,随时效温度升高,α相尺寸增大,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可达1542 MPa,且塑性变化较小。双重时效下合金的抗拉强度较单重时效大幅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晶界附近第二相析出强化和晶内锯齿结构α相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9合金 次生α相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松鼠科动物排泄物清洗及其驱避防治
2
作者 贺东鹏 李隆 +4 位作者 武发思 陈章 胡军舰 张金虎 岳永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5,共10页
动物在古代壁画及彩塑表面活动常造成极难清除的排泄物污染,影响文物美学价值并引起其他类型病害。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与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是常年活动于麦积山石窟及周边的两种松鼠科动物,其棕黑色的固液排... 动物在古代壁画及彩塑表面活动常造成极难清除的排泄物污染,影响文物美学价值并引起其他类型病害。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与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是常年活动于麦积山石窟及周边的两种松鼠科动物,其棕黑色的固液排泄物大量分布在石窟文物、喷锚崖体、栈道表面以及栿孔内部。本研究通过生物酶及表面活性剂配以4%吸水性树脂(SAP)的方法对污染区域进行贴敷处理,以筛选最适清洗试剂及工艺。结果表明,人工唾液处理前后色差最大,与对照区差异显著(色差值为8.311±0.798 CIELab单位,P<0.05),且洗净率最大(59.6%),是理想的清洗试剂。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金属驱避刺、辣椒素(CAP)以及超声波驱避器开展致害物种现场驱避实验。监测发现,三种驱避措施有一定差异性:金属刺对岩松鼠具有很强的驱避性,布设后其无法在有刺范围内活动,而喷洒辣椒素可明显降低复齿鼯鼠单日最大活动时长和日平均活动次数,两种松鼠科动物均可快速适应超声波,驱避有效期仅有5d左右。因此,针对不同物种可复合多种措施综合驱避。本研究可对遗产地动物排泄物清洗及有害物种驱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动物损害 排泄物 酶清洗 驱避防治
下载PDF
6~10 m厚煤层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其工作面系统自适应智能耦合控制
3
作者 韩会军 王国法 +3 位作者 许永祥 张金虎 雷声 李艳鹏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6-288,共13页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提出了大采高支护理论及围岩智能耦合控制的突破是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突破的首要因素,完善的感知体系建立是液压支架自适应支护的前提,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大采高工作面高效推进及装备智能协同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阐明了大采高综放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剖析了采高增加对硬煤层冒放性的有利影响,提出了基于煤矸识别、放煤机构控制的“纯煤段记忆放煤+煤岩分界模糊段人工反馈式干预放煤”的智能放煤控制策略;分析了大采高开采“采–运”协同智能耦合控制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刮板输送机链速间联动调节的工作面装备间多机异构耦合自适应协同控制模型;研发了厚煤层开采中10 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分析了厚煤层开采不断突破开采高度极限的新认识,从开采装备、控制系统等方面提出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的突破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开采 高端开采装备 支架–围岩耦合 大采高综采 大采高综放
下载PDF
10m超大采高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4
作者 韩会军 韩春福 +3 位作者 李明忠 张金虎 张权 曾明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90,共9页
通过调研陕西陕煤曹家滩煤矿业有限公司22煤层赋存条件,探究了超大开采空间矿压显现规律及超高煤壁片帮特点,总结了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分析了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端头区支护特点,提出“大梯度+小台阶”端头区过渡模式,... 通过调研陕西陕煤曹家滩煤矿业有限公司22煤层赋存条件,探究了超大开采空间矿压显现规律及超高煤壁片帮特点,总结了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分析了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端头区支护特点,提出“大梯度+小台阶”端头区过渡模式,实现了综采工作面中部到两端头巷道6 m高差的短缓过渡及端头区三角煤高回收率支护;基于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成套开采装备选型配套,研发了适应10 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成套开采装备,实现了超大开采空间安全防护、特厚煤层高效截割、超大运量煤流顺畅运输;搭建工作面“采支运”一体化智能协同作业控制系统及多源系统集成与数据融合分析平台,支撑10 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m超大采高 厚及特厚煤层 开采技术及装备 智能化开采
下载PDF
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护技术及装备研究现状
5
作者 韩会军 王国法 +2 位作者 李明忠 张金虎 李艳鹏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221,共9页
超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开采具有开采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等特点。为探求超大采高综采技术进一步突破,分析其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可行性,在调研超大采高综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围矿压显现及煤壁片帮规律,分析了现... 超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开采具有开采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等特点。为探求超大采高综采技术进一步突破,分析其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可行性,在调研超大采高综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围矿压显现及煤壁片帮规律,分析了现有超大采高液压支架整体技术特征及其适用性能,并介绍了10 m超大采高工作面液压支架基本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与采高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采高越大,工作面支护阻力越大,且煤壁片帮是困扰超大采高开采高效推进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提高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初撑能力能有效减小煤壁应力;液压支架随工作面采高增加,选型工作阻力增大,支架中心距加宽,大梯度过渡方式在提供可靠支护的同时,能有效提升端头区资源回收率;为适应大体量开采装备运输,超大采高工作面煤巷断面增加,超前支架工作阻力增大;工作面配套液压支架通过设计手段、整体结构、制造工艺等方面优化升级以提升可靠性及适应性;相对较低采高工作面支护,超大采高开采更注重支护过程中的安全技术需求,需要完善架前煤矸防护、架间防尘降尘、安全的后期维检等安全措施;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及其配套装备是超大采高综采技术发展及推广的重点,从支护参数选择、支护结构设计到液压支架制造、后期维检的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全寿命开发是支撑超大采高开采高效推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 高端液压支架 围岩稳定性控制 工作面支护 综采支护技术及装备
下载PDF
钛铝合金包晶相变的多相场模拟研究
6
作者 许海生 张金虎 +1 位作者 王锦程 徐东生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873-879,共7页
包晶相变使传统钛铝合金在铸造过程中极易出现成分偏析、显微组织粗大等现象,导致塑性较差且各向异性明显,显著影响了钛铝合金的使役性能。为深入理解包晶相变过程并进一步合理调控微观组织,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可描述钛铝合金包晶相变的... 包晶相变使传统钛铝合金在铸造过程中极易出现成分偏析、显微组织粗大等现象,导致塑性较差且各向异性明显,显著影响了钛铝合金的使役性能。为深入理解包晶相变过程并进一步合理调控微观组织,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可描述钛铝合金包晶相变的多相场模型,基于定量化多相自由能输入、多相界面处理、考虑反溶质截流及相界面处虚拟相成分的简化计算策略,针对Ti-45Al(原子分数)合金的包晶相变过程,主要研究了过冷度对包晶相变时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发生包晶反应(β+L→α)时,α相沿着β/L界面快速增长。考虑到α向L与β相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使得α相片层生长时表现出非对称性。包晶转变过程由扩散控制,α/L、α/β相界面的迁移满足xij=Aijt1/2规律。随着过冷度增大,两种相界面迁移速率均增大,且α/L界面迁移速率的增幅较为显著;较低过冷度下,在α片层前端可见β相的重熔现象。增大过冷度后,其重熔现象逐渐消失,但L/β/α三相区的形状保持不变。三相交界区域形状主要由界面能(界面张力)之间的平衡决定,而与界面迁移速率的差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场模型 凝固 钛铝合金 包晶相变
下载PDF
超高与超长工作面高效综采关键技术及装备发展现状与展望
7
作者 李明忠 赵文革 +8 位作者 闫汝瑜 王家臣 雷亚军 杨征 韩会军 张金虎 冯彦军 张德生 黄志增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9-209,共11页
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在能源消费中仍将保持主导地位,随着相关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矿井已实现单井单面产量突破千万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 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在能源消费中仍将保持主导地位,随着相关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矿井已实现单井单面产量突破千万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超高与超长工作面高效综采关键技术及装备”,以超高与超长工作面高效开采为核心,介绍了国内外超高与超长高效综采工作面的岩层控制理论、技术与综采装备发展现状,围绕“超大开采空间全覆岩三维动态破断规律与超高煤壁失稳破坏机理”“超大开采空间强矿压覆岩结构改造及其应力调控机理”“多重动载作用下超高与超长综采装备群动态响应及高效智能协同作业机制”三大科学问题,开展“超大开采空间全覆岩破断运移机理及围岩协同控制理论”“超大开采空间强矿压区域压裂卸压技术与装备”“超高与超长工作面智能开采成套装备”“超高与超长工作面装备群智能协同控制技术与装备”“超高与超长工作面高效综采工程示范”5项技术攻关。实践表明,我国部分超高与超长采煤工作面已形成成套技术及装备体系,为我国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的厚煤层及中厚煤层矿区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提供了可靠保障。指出了我国超高与超长高效综采工作面理论技术与装备及其控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工作面 超长工作面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水力压裂 智能开采成套装备
下载PDF
大采高大中心距液压支架选型设计
8
作者 梁旭 王小勇 +2 位作者 于翔 张金虎 刘成峰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根据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号井132202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完成了大采高大中心距中部液压支架与过渡液压支架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设计,实现了高产高效,为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大采高超长工作面开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大中心距液压支架 工作阻力 支护强度
下载PDF
青海省光伏电站的积尘及清洁效果调查与研究
9
作者 王尚钦 魏康 +1 位作者 张金虎 李修树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受沙尘影响,光伏组件表面经常性形成严重的积尘,对电站的运维管理和运行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为了解青海不同地区的积尘形式、清洗方式以及应用效果,在青海省海南州进行了调研,对电站的积尘特点、清洗方式、清洗效果、清洗成本等内容开展... 受沙尘影响,光伏组件表面经常性形成严重的积尘,对电站的运维管理和运行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为了解青海不同地区的积尘形式、清洗方式以及应用效果,在青海省海南州进行了调研,对电站的积尘特点、清洗方式、清洗效果、清洗成本等内容开展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自然降水和人工清洗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清洁效果,两种清洁方式分别可平均提升发电量为3.49%和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发电 积尘
下载PDF
特厚煤层采煤方法选择及工作面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金虎 李明忠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8,共3页
采用文献查阅和现场调研的方式分析了我国特厚煤层开采现状,分析了不同开采工艺的适应性和适用条件,针对曹家滩煤矿不同区域煤厚分布情况,结合产量提高及煤质提升的要求,设计了10 m超大采高综采工艺,提出了合理采高范围,通过经验类比法... 采用文献查阅和现场调研的方式分析了我国特厚煤层开采现状,分析了不同开采工艺的适应性和适用条件,针对曹家滩煤矿不同区域煤厚分布情况,结合产量提高及煤质提升的要求,设计了10 m超大采高综采工艺,提出了合理采高范围,通过经验类比法提出了10 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技术参数,可有效提高煤炭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采煤方法 开采工艺 超大采高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短穗柽柳分布区水分特征及其水文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进虎 牛震敏 +2 位作者 马曙光 孙杰 王乃昂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3-59,共7页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及其补给来源是热点研究问题。沙山是联系大气降水和湖泊水的纽带,研究其水文特征可加深认识区域湖泊水循环,而植物分布对沙山水文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短穗柽柳(Tamarix laxa)所在的高大沙山背风坡土壤为...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及其补给来源是热点研究问题。沙山是联系大气降水和湖泊水的纽带,研究其水文特征可加深认识区域湖泊水循环,而植物分布对沙山水文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短穗柽柳(Tamarix laxa)所在的高大沙山背风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了短穗柽柳分布区土壤含水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其对高大沙山水文特征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短穗柽柳分布区土壤剖面按其水分特征可划分为水分速变层(0~60 cm)、水分活跃层(60~120 cm)及水分相对稳定层(120~200 cm),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速变层平均含水量为1.69%,显著高于其他2层;95.83%短穗柽柳分布区含水量处于0.50%~3.00%,且观测最大值为4.88%,均小于沙山田间持水量(5.00%),说明短穗柽柳分布区难以存在重力水,指示高大沙山背风坡降水难以形成重力水快速下渗补给湖泊水;短穗柽柳的“乔木化”生长特征及其特殊的分布位置,不仅有利于其根叶繁殖,还有利于对水分的储存和保持,维持着短穗柽柳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沙山 短穗柽柳 水分特征 巴丹吉林沙漠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青海云杉林碳密度随海拔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巡巡 曹广超 +2 位作者 张进虎 张卓 刘梦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5-622,共8页
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基础,其碳密度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阿咪东索小流域内青海云杉典型林分密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按不同海拔,采用生物量模型计算法,选择海拔2900~3200 m调查分析该... 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基础,其碳密度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阿咪东索小流域内青海云杉典型林分密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按不同海拔,采用生物量模型计算法,选择海拔2900~3200 m调查分析该区域内青海云杉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生物量平均值为135.59 t·hm^(-2),随着海拔升高,总生物量呈递减的趋势。乔木层碳密度平均值为70.51 t·hm^(-2),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54.01 t·hm^(-2),随海拔升高,乔木层碳密度呈递减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密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区内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24.51 t·hm^(-2),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占总碳密度的30.5%和69.5%,随海拔上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森林土壤碳库占比较大,加强对森林土壤的保护是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强有力推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青海云杉林 生物量 碳密度
下载PD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ree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China 被引量:2
13
作者 TONG Shan CAO Guangchao +2 位作者 zhang Zhuo zhang jinhu YAN Xi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359-376,共18页
Qilian Mountains in Northwest China is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due to its distinctive geographic setting,which has significant biological resource and gene pool.In order to assess the soil quality an... Qilian Mountains in Northwest China is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due to its distinctive geographic setting,which has significant biological resource and gene pool.In order to assess the soil quality and ecosystem health in this area,we identifi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This study focused on Amidongsuo,a typical watershed of the Qilian Mountains,and researche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dominant population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different habitat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Soil microorganisms from three grassland plots,five shrubland plots,and five forest plots in Amidongsuo were studied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The Venn diagram showed that the types of bacteria were fewer than those of fungi in Amidongsuo.Soil bacteria Acidobacteriota,Proteobacteria,and Methylomirabilota as well as fungi Basidiomycota,Ascomycota,and Mortierellomycota played dominant roles in Amidongsuo,according to the LEfS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effect size)and community structure analyses.According to the ANOSIM(analysis of similarities)result,for both bacteria and fungi,R values of grassland and shrubland were small(R^(2)=0.045 and R^(2)=0.256,respectively),indicating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ecosystems.RDA(redundancy analysis)showed a closer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nutrients and fungi,and a gradually decreasing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nutrients and microorganisms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Bacteria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pH,nitrogen(N),and potassium(K),while fungi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K.Overall,fungi had more effect on soil quality than bacteria.Therefore,adjustment of soil K content might improve the soil environment of Amidongsuo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GI BACTERIA diversity soil nutrient Qilian Mountains
下载PDF
祁连山阿咪东索流域典型植被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特征
14
作者 冶明 张进虎 +3 位作者 张卓 马曙光 袁杰 杜进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0-87,共8页
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圈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程度。本文以祁连阿咪东索流域为研究区,以林地、灌丛和草地3种典型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点位尺度上,通过野外采样... 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圈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程度。本文以祁连阿咪东索流域为研究区,以林地、灌丛和草地3种典型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点位尺度上,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土壤pH、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相关性研究,加深对祁连山南坡地区典型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理解。结果显示:3种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49.60~69.00 g/kg,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显著减小趋势(P<0.05),总体表现为灌丛最高,草地次之,林地最低;3种生态系统土壤pH 6.65~7.71,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为2.01~10.56 g/kg,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磷质量分数为1.35~2.13 g/kg,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因生态系统的不同而不同,在林地和灌丛生态系统中呈显著不相关(P>0.05),而在草地生态系统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全钾质量分数为19.55~26.70 g/kg,与有机碳含量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土壤PH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90
15
作者 王国法 刘峰 +13 位作者 孟祥军 范京道 吴群英 任怀伟 庞义辉 徐亚军 赵国瑞 张德生 曹现刚 杜毅博 张金虎 陈洪月 马英 张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共36页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基石,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可靠的能源,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系统阐述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分析煤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列举了部分典型成功案例...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基石,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可靠的能源,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系统阐述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分析煤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列举了部分典型成功案例。详细阐述煤矿智能化的发展理念、特征、技术路径与阶段目标,分析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从数据采集与应用标准、装备群智能协同控制、健康状态诊断与维护等方面,分析了实现煤矿智能化开采需要解决的3个关键基础理论难题。从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方面,分析了智能化煤矿的主体系统架构,研究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主要技术路径。针对不同煤层赋存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技术要求,提出了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大采高工作面智能耦合人工协同高效开采模式、综放工作面智能化操控与人工干预辅助放煤模式、复杂条件机械化+智能化开采模式等4种开采模式,研究了不同开采模式的核心关键技术与实施效果。介绍了我国煤矿掘进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巷道实现快速掘进的关键难题,提出了智能快速掘进的研发方向及技术路径。提出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分析不同地域条件煤矿智能化发展模式及评价标准,提出新建矿井智能化建设路径,以及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主要任务,从法规体系、财税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煤矿智能化建设顺利实施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智能开采 智能掘进 系统架构 智能化开采模式 智能矿山
下载PDF
智慧煤矿2025情景目标和发展路径 被引量:511
16
作者 王国法 王虹 +5 位作者 任怀伟 赵国瑞 庞义辉 杜毅博 张金虎 侯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5-305,共11页
智慧矿山是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的核心驱动力,是矿山技术发展的最高形式。基于数字矿山技术发展现状,结合生产系统智慧化特征及要求,给出了智慧矿山概念及内涵: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 智慧矿山是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的核心驱动力,是矿山技术发展的最高形式。基于数字矿山技术发展现状,结合生产系统智慧化特征及要求,给出了智慧矿山概念及内涵: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化装备等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融合,形成矿山感知、互联、分析、自学习、预测、决策、控制的完整智能系统;到2025年,实现煤矿单个系统智能化向多系统智慧化方向发展,建立智慧生产、智慧安全及智慧保障系统的基本运行框架,初步形成空间数字化、信息集成化、设备互联化、虚实一体化和控制网络化的智慧煤矿第二阶段目标。实现矿井开拓、采掘、运通、洗选、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生产管理等全过程智能化运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煤矿职业健康和工作环境根本改善,矿山生态恢复和保护全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煤矿 数字矿山 情景目标 大数据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特厚坚硬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支架-围岩结构耦合关系 被引量:32
17
作者 许永祥 王国法 +2 位作者 李明忠 张金虎 韩会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6-1678,共13页
针对榆神矿区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所面临的顶煤悬顶距长、冒放性差、采出率低和采放不协调等问题,探讨了机采割煤高度6.0 m以上的超大采高综放开采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支架-围岩耦合关系,在支架-围岩强度、刚度和稳定... 针对榆神矿区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所面临的顶煤悬顶距长、冒放性差、采出率低和采放不协调等问题,探讨了机采割煤高度6.0 m以上的超大采高综放开采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支架-围岩耦合关系,在支架-围岩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耦合的基础上,提出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支架-围岩结构耦合理论。从液压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角度,阐释了支架-围岩支护系统“小结构”初次耦合主动支撑和“大结构”二次耦合被动承载概念和理论,分析了围岩“大、小结构”耦合对工作面围岩支护效果和适应性的影响,指出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结构设计除需满足“小结构”支护系统适应“大结构”周期性破断失稳形成的强动载矿压外,还需考虑液压支架结构(特别是放煤机构结构)对顶煤冒放运移规律和支架载荷演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支架结构与顶煤冒放结构耦合实现顶煤顺利放出,提高顶煤采出率。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调研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坚硬顶煤冒落和放出结构以及冒放过程的成拱机理,讨论了液压支架结构高度对矿山压力显现强度、顶煤冒放结构和资源采出率的影响,研究了放煤机构结构对顶煤成拱结构的影响,以及放煤机构结构对顶煤的二次破碎作用,提出了强力放煤机构结构改进和优化策略,并对破煤机理和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相似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围岩耦合提拱理论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结构 围岩结构 结构耦合 特厚坚硬煤层 综放开采
下载PDF
基于黏结颗粒模型的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许永祥 王国法 +4 位作者 李明忠 何明 张金虎 周昌台 韩会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17-3328,共12页
基于榆神矿区特厚坚硬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条件,针对散体颗粒模型在埋深较浅的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模拟中顶煤冒放情况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对比黏结颗粒模型与无黏结散体颗粒模型力学性质,讨论两种模型适用条件,得出黏结颗粒模型更适... 基于榆神矿区特厚坚硬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条件,针对散体颗粒模型在埋深较浅的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模拟中顶煤冒放情况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对比黏结颗粒模型与无黏结散体颗粒模型力学性质,讨论两种模型适用条件,得出黏结颗粒模型更适合坚硬煤层综放开采模拟。阐述了黏结颗粒模型的建模和模拟过程:岩层内部采用平行黏结颗粒模型以模拟层内整体块体力学特性,层间采用光滑节理模型以模拟结构面力学性质;通过Fish语言和伺服控制原理实现液压支架初撑阶段、增阻阶段和恒阻阶段不同工况的模拟;根据支架顶梁位态采用逆向运动学方法更新支架整体位姿;通过Fish语言实现尾梁的不同幅度摆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覆岩可形成下位基本顶不稳定砌体梁结构和上位基本顶稳定砌体梁结构,顶板来压步距介于10~20 m;顶煤破碎度和冒放性具有双周期性(走向周期与周期来压步距一致,表现为来压期间顶煤破碎较充分、冒放性好,优于非来压期间;垂向周期与顶煤层位相关,表现为下位顶煤破碎充分、冒放性好,优于上位顶煤);工作面煤壁整体稳定性较好,来压期间会出现煤壁破坏现象;液压支架总体处于较高的工作阻力状态;不同块度的顶煤冒放过程中可能形成小块度瞬时动态松散拱结构、中等块度不稳定拱结构和大块度稳定拱结构,尾梁成拱可采用"小拱小摆、大拱大摆"对策高效破拱,掩护梁成拱则需移架才可破拱。超大采高综放开采实践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情况一致,黏结颗粒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埋深较浅的坚硬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冒放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本研究可为坚硬煤层顶煤冒放性和顶板覆岩结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力学模型选择依据,为模拟过程实现方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坚硬煤层 综放开采 黏结颗粒模型
下载PDF
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银科 李菁菁 +4 位作者 周兰萍 刘光武 张进虎 张芝萍 郑庆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1-1429,共9页
为研究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春小麦田间试验,设置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了河西绿洲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田间输沙量、风蚀深度、风蚀物粒径组... 为研究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春小麦田间试验,设置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了河西绿洲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田间输沙量、风蚀深度、风蚀物粒径组成、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高度输沙量能敏感地反映不同耕作措施之间输沙量的差异。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处理0~30 cm高度输沙量分别减少17.4%~46.7%、21.7%~45.2%、24.7%~48.2%和10.7%~42.4%。风蚀深度传统耕作为1.22~1.44 mm,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为0 mm。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处理风蚀物粒径组成无显著变化,但<0.063 mm细粒占比有减小趋势。立茬处理20 cm高度风速显著降低24.1%~39.5%,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风速降低不显著。综上所述,河西绿洲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土壤风蚀,立茬处理是相对较优的保护性耕作措施,适宜该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风蚀 输沙量 风蚀深度 风蚀物 河西绿洲灌区
下载PDF
生理学试卷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金虎 文锦琼 +3 位作者 聂莉 朱敏佳 何亚萍 岳利民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第1期9-11,共3页
利用SjFx的计分核查和专业试卷分析功能、SPSS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及Excel数据整理分选优势,构建一套生理学试卷质量评价体系,用于评价学生成绩和试卷出题质量,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可靠客观的信息。并以此分析了2005年春-2018年春合... 利用SjFx的计分核查和专业试卷分析功能、SPSS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及Excel数据整理分选优势,构建一套生理学试卷质量评价体系,用于评价学生成绩和试卷出题质量,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可靠客观的信息。并以此分析了2005年春-2018年春合计89套、16 907份生理学试卷,难易度(0. 72±0. 05),区分度(0. 47±0. 14),信度(0. 81±0. 06),57套(64%)试卷为正态分布。该体系可满足不同的试卷分析要求;生理学试卷整体质量较高,但成绩的正态性还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试卷分析 SjFx SP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