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
1
作者 郝海菊 王军 +2 位作者 张俊清 蒋辉 刘仿锦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6期87-93,共7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某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辅酶Q10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某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辅酶Q10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心肌酶指标、心功能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因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MCP-1、HMGB1、正五聚蛋白-3(PTX-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及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57%)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改善心肌酶、MCP-1、HMGB1等相关指标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维生素C 心肌酶 疗效
下载PDF
高地应力水平岩层隧道滞后型岩爆时空倾向性机制分析
2
作者 张均清 唐潮 +1 位作者 刘宇 杨新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297-8305,共9页
浙江杭温水平岩层隧道内滞后型岩爆频发,但目前对于其孕育机理和时空倾向性研究不足。故采用有限差分软件,通过地应力测试和统计现场岩爆资料的方法,研究分析滞后型岩爆时空特征机制。结果表明:①滞后型岩爆具有明显的时空倾向性特征。... 浙江杭温水平岩层隧道内滞后型岩爆频发,但目前对于其孕育机理和时空倾向性研究不足。故采用有限差分软件,通过地应力测试和统计现场岩爆资料的方法,研究分析滞后型岩爆时空特征机制。结果表明:①滞后型岩爆具有明显的时空倾向性特征。近70%的滞后型岩爆时间上发生在该区开挖6~30 d,空间上滞后于掌子面30~100 m之间;且多发生中等岩爆,岩爆等级及可能性随时空变化呈现倒“V”形趋势。②硬岩在高地应力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延性与时效变形特征;在卸荷条件下,应力释放率的逐渐增加是诱发滞后型岩爆的最主要因素。③开挖一定距离后,隧道周边不同位置处都出现应变能突变,且保持较高的应变能密度,易发生等级较高的岩爆。上述结果为以后预测滞后型岩爆和施加相应支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岩层隧道 滞后型岩爆 时空倾向性机制 地应力测试 数值模拟 弹性应变能
下载PDF
螺旋管轴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李慧亮 张俊青 +1 位作者 顾娜娜 秦红火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6期131-133,共3页
螺旋输送机是一种利用电机带动螺旋回转,推移物料以实现输送的机械,是现代工业和物流运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关键的机械装备;物料输送时受到输送角度、转速、螺旋结构等因素影响而产生阻力和能量损失,为提高螺旋输送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螺旋输送机是一种利用电机带动螺旋回转,推移物料以实现输送的机械,是现代工业和物流运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关键的机械装备;物料输送时受到输送角度、转速、螺旋结构等因素影响而产生阻力和能量损失,为提高螺旋输送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建立螺旋轴三维模型,通过Simdroid对螺旋轴进行静力学及模态分析,为螺旋输送机的制造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输送 主轴 有限元 强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高良姜-广藿香”药防治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振蕊 李丽 +2 位作者 周明艳 张俊清 李海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57-365,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高良姜-广藿香”药在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治疗中的潜在药效化合物、关键靶点及相关机制途径。方法:利用TCMSP等数据库整理“高良姜-广藿香”的主要药效成分及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高良姜-广藿香”药在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治疗中的潜在药效化合物、关键靶点及相关机制途径。方法:利用TCMSP等数据库整理“高良姜-广藿香”的主要药效成分及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疾病靶点平台筛选DGP相应靶点后,将“高良姜-广藿香”药与DGP的各自对应靶基因导入Venny 2.1.0分析平台筛选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查找共同靶基因间蛋白相互作用信息,并绘制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软件对“高良姜-广藿香”与DGP的共同靶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及相关机制通路预测。结果:经筛选获得药物活性成分23个,相关的靶点97个,与DGP相关的靶点映射后得到共同靶点46个,包括ESR1,EGFR和IL6等。共同靶点主要富集在氧化应激、凋亡信号调控等生物过程,酶结合、蛋白磷酸酶结合等分子功能有关以及核染色质、线粒体外膜等细胞组分,并主要作用于PI3K-Akt、HIF-1和MAPK等信号通路。槲皮素、山柰酚、高良姜素等化合物可能是“高良姜-广藿香”作用于DGP的潜在药效成分,主要通过介导MAPK/PI3K/AKT和P53等信号通路,参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发挥治疗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本研究初步揭示“高良姜-广藿香”药治疗DGP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能够为进一步使用“高良姜-广藿香”药治疗DGP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轻瘫 高良姜 广藿香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胆木茎干HPLC指纹图谱研究
5
作者 刘爱霞 周明艳 +6 位作者 李湘怡 李丽 张钰昕 郑秀炆 文欢 张俊清 张旭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488-494,共7页
目的:建立不同采收期胆木药材茎干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采收期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Sun Fire C18(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结果:建立了不同采收期胆木茎... 目的:建立不同采收期胆木药材茎干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采收期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Sun Fire C18(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结果:建立了不同采收期胆木茎干HPLC指纹图谱,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出3个色谱峰。不同采收期的胆木药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OPLS⁃DA预测了4个主要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能够反映不同采收期胆木茎干的组分特征,预测的主要质量差异标记物可作为胆木药材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木茎干 HPLC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下载PDF
Study on mechanism of two related Chinese herbs A.officinarum-Pogostemon in treatment of delayed emptying in diabetic gastropares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6
作者 XIE Zhen-rui LI Li +2 位作者 ZHOU Ming-yan zhang jun-qing LI Hai-lo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3年第5期37-44,共8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active components,therapeutic targets and critical path of Alpinia officinarum and Pogostemonis Herba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by 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Me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active components,therapeutic targets and critical path of Alpinia officinarum and Pogostemonis Herba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by 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Methods: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corresponding targets genes of A.officinarum-Pogostemonis Herba were screened through TCMSP database retrieval[oral bioavailability(OB)≥30%and drug like(DL)≥0.18].Tgenes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 were screened by 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and Venny 2.1 software was used to obtained common targets for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A.officinarum-Pogostemonis Herba and DGP.Then,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 of the common targets was constructed by STRING database and analyzed to performed the core targets.GO function and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of the common target gene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ClusterProfiler R package.Finally,the network diagram of"active ingredient-pathway-target"was used to establish by Cytoscape 3.8 software.Results:Totally 23 ingredients of A.officinarum-Pogostemonis Herba,97 active ingredients targets and 533 DGP related targets,including 46 common targets were selected.The common targets were mainly enriched in the cell constituents such as the nuclear chromatin and mitochondria outer membrane,involved in 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as oxidative stress,apoptosis signal regulation,and molecular functions as enzyme binding,protein phosphatase binding,and cytokine activity.They were also concentrated in the signal pathways such as PI3K/Akt,HIF-1 and MAPK.The network of“active ingredients-targets-pathways”indicated the active components such as quercetin,kaempferol and galangin in A.officinarum-Pogostemonis Herba played an anti-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n diabetic gastroparesis by acting on PTGS2,NOS2,BCL2,IL6,VEGFA and other targets to jointly regulate PI3K-Akt,HIF-1 and MAPK pathways.Conclusion:This study initially reveals that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A.officinarum-Pogostemonis Herba for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n diabetic gastroparesis is a complex process with multi-components,multi-targets and multi-pathways,and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followup resear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abetic gastroparesis Alpinia officinarum Pogostemonis Herba Network pharmacology TARGETS Signaling pathways
下载PDF
HPLC fingerprint of Nauclea officinalis stems in different harvesting period
7
作者 LIU Ai-xia ZHOU Ming-yan +6 位作者 LI Xiang-yi LI Li zhang Yu-xin ZHENG Xiu-wen WEN Huan zhang jun-qing zhang Xu-gu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3年第7期8-14,共7页
Objective:To establish HPLC fingerprint of Nauclea officinalis stems in different harvesting periods,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harvest time on the quality of the medicinal materials by combining with chemical pattern ... Objective:To establish HPLC fingerprint of Nauclea officinalis stems in different harvesting periods,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harvest time on the quality of the medicinal materials by combining with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Methods:Th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Sun Fire-C18(150 mm×4.6 mm,5μm)column.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0.1%phosphoric acid solution(gradient elution)at a flow rate of 1.0 mL/min.Results:The HPLC fingerprint of Nauclea officinalis stems was established and 12 common peaks were determined,and 3 chromatographic peak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mixed references.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quality of Nauclea officinalis in different harvesting periods.The OPLS-DA analysis successfully predicted four main markers of quality difference.Conclusion:The established HPLC fingerprint could reflect th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uclea officinalis stems in different harvesting period,and the main markers that influence the composition difference of the stems could be used as key indicators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uclea officinalis stems HPLC fingerprint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下载PDF
CRISPR/Cas9建立IL-12p35基因敲除大鼠C6细胞系表达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瑾 张俊卿 +3 位作者 黄延林 杨芳裕 董桂江 田新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52-2456,共5页
目的:运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大鼠C6细胞系的IL-12p35基因,构建IL-12p35基因稳定敲除细胞株。方法:构建Lenti-sgRNA-EGFP质粒CRISPR/Cas9系统的Cas9核酸内切酶基因,慢病毒感染C6细胞后进行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 目的:运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大鼠C6细胞系的IL-12p35基因,构建IL-12p35基因稳定敲除细胞株。方法:构建Lenti-sgRNA-EGFP质粒CRISPR/Cas9系统的Cas9核酸内切酶基因,慢病毒感染C6细胞后进行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检测及PI-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细胞周期检测。结果:针对IL-12p35基因的KO1、KO2、KO3三个靶点,进行慢病毒转染,转染效率均大于80%。酶切前后靶点活性均下调,免疫印迹验证C6细胞中靶点有效性。MTT检测结果IL-12p35基因敲除后于第5天细胞增殖倍数明显降低。IL-12p35基因敲除后显著影响细胞周期G1期,G2/M期。结论:本研究构建IL-12p35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系统,获得稳定的IL-12p35基因敲除细胞株,为后期IL-12p35与胶质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机制方面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C6 IL-12p35 慢病毒源性载体
下载PDF
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模型大鼠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罗喻超 刘辰鹏 +3 位作者 黄明浩 张仲 张俊清 姚瑰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1-716,共6页
为筛选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的活性部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实验采用90°C热水造成大鼠烫伤模型。以伤口面积大小,伤口性状,如颜色、软硬程度等为指标,通过宏观和微观检测筛选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的活性部位。采用ELISA和Western b... 为筛选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的活性部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实验采用90°C热水造成大鼠烫伤模型。以伤口面积大小,伤口性状,如颜色、软硬程度等为指标,通过宏观和微观检测筛选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的活性部位。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进入组织增生重塑期后,石油醚组相较其它各组,伤口愈合最为显著;在组织增生最后的成熟期,石油醚组的表皮和真皮恢复得最好,伤疤最小。石油醚组的VEGF浓度在早期出现了明显的上调;在第21天时,TGF-β1的表达水平最低。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的活性部位初步推测在石油醚层,其治疗烧烫伤作用机制可能是早期裸花紫珠使VEGF上调,在后期下调了TGF-β1以达到。本研究为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珠 烧烫伤 活性部位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高良姜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娜 王勇 +3 位作者 魏晴 张旭光 张俊清 黄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分离鉴定高良姜70%乙醇水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高良姜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薄层色谱和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高良姜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8个... 目的:分离鉴定高良姜70%乙醇水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高良姜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薄层色谱和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高良姜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省沽油紫罗苷D(2)、异槲皮苷(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对甲氧基苯酚(5)、5-羟甲基糠醛(6)、对羟基苯甲醛(7)、香草醛(8)。结论:化合物6和8为从山姜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正丁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气流粉碎技术制备牡蛎壳超微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秦贞苗 李海龙 +3 位作者 赖伟勇 陈峰 张俊清 董琳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研究气流粉碎技术制备牡蛎壳超微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进料粒度、进料速度、粉碎压力和粉碎次数为影响因素,超微粉收得率和粉末平均粒径为指标,使用矩阵分析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确定牡蛎壳超微粉最佳粉碎工艺。结果优选... 目的研究气流粉碎技术制备牡蛎壳超微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进料粒度、进料速度、粉碎压力和粉碎次数为影响因素,超微粉收得率和粉末平均粒径为指标,使用矩阵分析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确定牡蛎壳超微粉最佳粉碎工艺。结果优选出牡蛎壳超微粉的最佳气流粉碎工艺条件为:进料粒度100目,进料速度210 V,粉碎压力0.6 MPa和粉碎6次;微粉平均收得率为94.9%,平均粒径为2.448μm。结论采用气流粉碎技术得到的牡蛎壳超微粉粒度分布均一,粒径符合要求,可以作为牡蛎壳超微粉碎工艺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粉碎 牡蛎壳 正交试验 矩阵分析
下载PDF
黎药裸花紫珠涂膜剂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珂 李秀敏 +1 位作者 张俊清 李海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1611-1616,共6页
目的:筛选裸花紫珠涂膜剂的最佳处方工艺,研究并建立裸花紫珠涂膜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聚乙烯醇量、甘油量、乙醇和水的比例对涂膜剂综合评分的影响;采用一般检查法和含量测定方法控制裸花紫珠涂膜剂质量,建立裸花紫珠... 目的:筛选裸花紫珠涂膜剂的最佳处方工艺,研究并建立裸花紫珠涂膜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聚乙烯醇量、甘油量、乙醇和水的比例对涂膜剂综合评分的影响;采用一般检查法和含量测定方法控制裸花紫珠涂膜剂质量,建立裸花紫珠涂膜剂的质量标准。结果:筛选出最佳的处方工艺为聚乙烯醇6.0 g,甘油2 mL,乙醇∶水1∶1,以此制备得到的涂膜剂外观性状、稳定性以及耐热耐寒性良好,并建立了裸花紫珠涂膜剂的质量标准。结论:该处方工艺简单可行,建立的裸花紫珠涂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珠 涂膜剂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秋瑾 刘琰 +2 位作者 郭迎迎 张俊清 赵予颍 《临床研究》 2019年第4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高危孕妇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5例A组和35例B组,B组产妇采用米索前列醇塞肛治疗,A组产妇采用...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高危孕妇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5例A组和35例B组,B组产妇采用米索前列醇塞肛治疗,A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注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24h的出血量以及出现的恶心呕吐、低热、腹泻、头痛、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与B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分别为(213.3±66.4)mL和(324.5±82.1)mL,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319.2±101.3)mL和(402.4±121.6)mL,两组数据A组产妇均比B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A组产妇出现寒颤、恶心呕吐、头痛各1例,发生率为8.6%,B组出现寒颤、低热、面色潮红各1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发生率为14.3%,略高于A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针对临床剖宫产高危孕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米索前列醇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米索前列醇 高危孕妇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下载PDF
B-FABP、H-FAB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俊清 席富强 刘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073-4076,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参数水平,并分析血清B-FABP、H-FABP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00例老...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参数水平,并分析血清B-FABP、H-FABP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分组,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 mm的93例患者纳入A组,≥1 mm且<1.2 mm的142例患者纳入B组,≥1.2 mm的65例患者纳入C组,对比3组血清B-FABP、H-FABP参数水平,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血清B-FABP与H-FABP参数水平间相关性,经线性回归分析血清B-FABP、H-FABP参数水平是否会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产生影响,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B-FABP、H-FABP参数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血清B-FABP、H-FABP参数水平对比,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清B-FABP与H-FABP呈正相关(r=0.438,P<0.001);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B-FABP)=0.467+0.166 X,Y(H-FABP)=0.467~0.001 X,血清B-FABP、H-FABP参数水平可能是导致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因素(P<0.05);将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得出,血清B-FABP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AUC=0.948(95%CI:0.908~0.989),血清H-FABP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AUC=0.645(95%CI:0.581~0.709)。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层厚度与血清B-FABP、H-FABP参数水平密切相关,血清B-FABP、H-FABP可能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FABP、H-FABP参数水平对预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100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治分析
15
作者 康琦 张继新 +2 位作者 高莹 张俊清 郭晓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Hürthle cell tumor,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HCT且不合并其他甲状...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Hürthle cell tumor,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HCT且不合并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结果:符合上述条件者共100例,均为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Hürthle cell adenoma,HCA),男女比例为1∶3.3,其中51例患者因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而就诊,49例有症状的患者中,69.4%的患者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83.0%的患者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multinodular goiter,MNG)。HCA超声多表现为较大、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结节内及周边血流(较)丰富,结节内无钙化,颈部淋巴结无肿大。术中冰冻病理切片(frozen section,FS)诊断HCA的准确率为97.4%。术后2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49.2±22.1)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患者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例因替代过量出现甲状腺毒症。结论:HCA好发于女性,常无症状或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常合并MNG。HCA超声无特征性表现,术中FS可较准确地判断HCT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嗜酸细胞肿瘤 腺瘤 诊断
下载PDF
黎药裸花紫珠散剂质量标准研究
16
作者 侯杰 周欣欣 +1 位作者 张俊清 赖伟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735-740,共6页
目的:利用现代分析方法对黎药裸花紫珠散剂进行研究,建立该散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裸花紫珠散剂进行鉴别。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对裸花紫珠散剂中铅、镉、砷、汞、铜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限量检查... 目的:利用现代分析方法对黎药裸花紫珠散剂进行研究,建立该散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裸花紫珠散剂进行鉴别。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对裸花紫珠散剂中铅、镉、砷、汞、铜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限量检查。利用高效液相法对裸花紫珠散剂中木犀草苷、毛蕊花糖苷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限度检测。结果:黎药裸花紫珠散剂的薄层鉴别荧光斑点清晰可见,其中两种主要成分分离度好,专属性、重现性和耐用性良好,可用于该散剂的鉴别。建立了裸花紫珠散剂鉴别的重金属检查项,规定:按照检测铅、镉、砷、汞、铜含量方法测定,铅不超过5 mg/kg;镉不超过0.3 mg/kg;砷不超过2mg/kg;汞不超过0.2 mg/kg;铜不超过20 mg/k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裸花紫珠散剂中木犀草苷、毛蕊花糖苷含量,建立了裸花紫珠散剂含量测定项,规定裸花紫珠散剂中木犀草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应不低于0.48%和5.83%,据此可用于裸花紫珠散剂的含量限度检查。结论:本研究所建立裸花紫珠散剂质量标准方法先进可操作性强,能用于裸花紫珠散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药 裸花紫珠 散剂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施用小麦秸秆或其生物炭对烟田土壤理化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毅 张俊清 +7 位作者 况帅 管恩森 禚其翠 宋晓培 芦伟龙 王大海 刘跃东 张继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目的】以2年田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小麦秸秆及其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为烟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山东省诸城市潮褐土烟田上进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且秸秆不还田(... 【目的】以2年田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小麦秸秆及其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为烟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山东省诸城市潮褐土烟田上进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且秸秆不还田(CK),常规施肥+小麦秸秆还田(FS),常规施肥+小麦秸秆生物炭2.25 t/hm^2(FB1)和4.50 t/hm^2(FB2)。在烟叶收获后,采集0-20 cm耕层土样,测定了土壤基础理化指标和总有机碳(T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热水溶性有机碳(HWC)、活性有机碳(LOC)及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并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连续施用小麦秸秆或其生物炭2年后,FB1和FB2处理TOC含量显著高于CK,增幅分别为74.9%和116.0%,而FS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LFOC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OC类似,FB1和FB2处理LFOC含量分别较CK处理显著增加154%和326%。FS处理HWC含量显著高于CK和FB1处理,而与FB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FS处理HWC含量增加了107%。FS和FB2处理MBC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252%和144%,而FB1处理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FS处理LOC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68.9%,而FB1、FB2处理LOC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FS处理还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及有效磷含量,其对部分土壤理化特性的改良效果优于生物炭处理(FB1和FB2)。此外,CPMI也以FS处理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73.5%,而FB1、FB2处理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连续秸秆还田有利于提升烟田土壤活性有机碳(MBC、HWC和LOC)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有效磷含量,提高土壤CPMI。而同量秸秆转化为生物炭后连续还田能够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炭 土壤理化特性 有机碳组分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远程血糖管理系统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巩维佳 姚军 +5 位作者 连元元 孙亚利 张丽娜 凡萌 张俊清 郭晓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470,共6页
目的探讨远程血糖管理系统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已诊断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363例,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184)和试验组(n=179)。对照... 目的探讨远程血糖管理系统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已诊断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363例,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184)和试验组(n=17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糖管理,试验组患者采用远程血糖管理,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6、12个月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7 d健康饮食量。结果两组患者FPG、TC、HDL-C、LDL-C、Cr、7 d健康饮食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FPG、TC、HDL-C、LDL-C、Cr、7 d健康饮食量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Hb A1c、TG、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Hb A1c、TG、SB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DBP上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远程血糖管理系统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远程血糖管理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姣 袁戈恒 +1 位作者 张俊清 郭晓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旨在建立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模型。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经过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2)。模型组给予D12451高糖高脂饲料(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占比35%,脂肪的热量占... 目的:旨在建立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模型。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经过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2)。模型组给予D12451高糖高脂饲料(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占比35%,脂肪的热量占比45%)喂养6周诱导胰岛素抵抗,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随后模型组按体质量给予35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缓冲液腹腔注射诱导胰腺特异性损伤,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缓冲液,48 h后测定模型组大鼠的随机血糖,大于16.7 mmol/L即认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造模成功。评价T2DM大鼠的一般特征,包括体质量、空腹血糖、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定期监测其热痛阈的变化,判断早期DPN出现的时间,最后测定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率。结果:模型组大鼠经过高糖高脂饮食喂养6周联合STZ腹腔注射后,T2DM造模成功。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01),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均明显受损(分别为P<0.001,P=0.002)。模型建立成功后第17天,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热痛觉过敏(P=0.004),两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结论: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大鼠6周联合35 mg/kg的STZ腹腔注射可成功诱导T2DM模型,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缺乏,此模型在第17天左右出现早期DPN,其中小纤维的损害早于大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大鼠 Sprague-Dawley 痛阈 温度觉 神经传导
下载PDF
中药散剂研究的现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周欣欣 罗贤强 +3 位作者 张俊清 张旭光 李秀敏 赖伟勇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392-394,共3页
散剂是中药的传统剂型,具有易吸收、起效快、制作工艺简单等特点。在我国用药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散剂研究的文献,对散剂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散剂的新形式与新技术。
关键词 散剂 煮散颗粒 中药分散片 超微粉碎 中药粒子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