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1
作者 张付涛 刘晓洁 +3 位作者 李慕嶂 吴金涛 张雷明 胡光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静息12导心电图以评价CRBBB存在情况,CRBBB定义为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120 ms,Ⅰ、V6导联S波时限>R波时限,V1和(或)V2导联QRS波群呈RsR′,R′>R。房颤复发被定义为导管消融术后3月以上,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条件下出现持续30 s以上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共入选486例患者,其中5.8%(28/486)的患者存在CRBBB。平均随访22.5±9.8月(4~48),86例(17.7%)患者出现房颤复发。CRBBB患者的复发率高于无CRBBB患者(35.7%对16.6%,P=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RBBB患者无房颤生存率显著低于无CRBBB患者(log-rank检验,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BBB(HR=2.296;95%CI 1.172~4.499,P=0.015)、心力衰竭(HR=3.589,95%CI 1.537~8.377,P=0.003)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存在CRBBB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有较高的房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复发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2 位作者 倪蒙 张雷鸣 顾志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和伊乐藻( Elodea nuttallii )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 (背景值)和112....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和伊乐藻( Elodea nuttallii )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 (背景值)和112.42 mg/kg (处理组)培养120 d,通过定期采集根际土壤和收割根茎叶部位测定各相关指标,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 1)这3种沉水植物对Cu胁迫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植物对Cu的富集差异很大,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且差异显著;( 2)试验结束时,Cu处理组中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u去除率依次为55.72%、48.62%和39.27%,对照组底泥中去除率分别为19.90%、21.88%和16.23%;( 3)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沉水植物SOD和POD活性及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草对重金属Cu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适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养殖塘底泥 CU污染 SOD POD 脱氢酶
下载PDF
CUMS+LPS致小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人参皂苷Rb1的抗抑郁机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卢永颖 朱茂晶 +5 位作者 倪丽娜 段嗣瑾 杜源 黄亚楠 张雷明 傅风华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刺激(CUMS)+内毒素(LPS)制备小鼠抑郁模型,并研究人参皂苷Rb1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20 mg/kg)组、Rb1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组.模型与给药组小鼠每... 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刺激(CUMS)+内毒素(LPS)制备小鼠抑郁模型,并研究人参皂苷Rb1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20 mg/kg)组、Rb1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组.模型与给药组小鼠每天给予CUMS刺激,正常组小鼠不予刺激.同时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给予相应药物和溶媒,每天1次,共11 d;末次给药1 h后腹腔给予LPS 200μg/kg,24 h后检测相应指标.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能显著缩短抑郁小鼠悬尾不动时间(TST)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FST),降低血清ACTH和CORT水平及炎症因子TNF-α浓度;能逆转抑郁小鼠海马BDNF表达减少.结果提示:CUMS+LPS能成功诱导小鼠抑郁模型;人参皂苷Rb1能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抑郁状态,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兴奋、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抑郁 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刺激 炎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右心房增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付涛 赵丹清 +9 位作者 刘晓洁 吴金涛 张雷明 胡娟 范宪伟 杨海涛 严丽洁 刘静静 张智文 王山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与右心房增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我院住院诊疗的2394例患者的心电图记录,CRBBB定义为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120 ms,I、V_(6)导联S波...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与右心房增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我院住院诊疗的2394例患者的心电图记录,CRBBB定义为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120 ms,I、V_(6)导联S波时限>R波时限,V_(1)和(或)V_(2)导联QRS波群呈RsR’,R’>R。比较CRBBB与非CRBB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BBB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RBBB患病率为1.5%(37/2394)。与无CRBBB患者相比,CRBBB患者的年龄及左、右心房直径更大,心房颤动及瓣膜病的发病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心房增大(OR=10.537,95%CI 5.332~20.821,P<0.001),年龄(OR=1.031,95%CI 1.005~1.058;P=0.019)、心房颤动(OR=3.251;95%CI 1.402~7.541;P=0.006)是CRBBB存在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CRBBB与右心房增大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心房增大 QRS波持续时间
下载PDF
两种养殖模式水质因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雷鸣 原居林 +4 位作者 倪蒙 刘梅 郭爱环 练青平 顾志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7-545,共9页
【目的】为揭示IPA模式和UPA模式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微生物群落和水质因子的关系,2018年5—12月在浙江湖州某家庭农场开展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和传统池塘(UPA)水质和微生物群落的监测。【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 【目的】为揭示IPA模式和UPA模式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微生物群落和水质因子的关系,2018年5—12月在浙江湖州某家庭农场开展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和传统池塘(UPA)水质和微生物群落的监测。【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IPA模式和UPA模式水体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的两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两种养殖模式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主要水质指标中,养殖前期IPA模式总氮含量基本和UPA模式一致,养殖后期IPA模式低于UPA模式;养殖期间,IPA模式总磷、氨氮含量始终低于UPA模式。两种模式微生物群落的优势门都为变形菌门;IPA模式微生物群落的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1524.74和1607.31)低于UPA模式(2635.61和2723.95),Shannon多样性指数(5.22)低于UPA模式(6.30),Simpson指数(0.02)高于UPA模式(0.01);IPA模式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水质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亚硝态氮和总氨氮,而UPA模式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水质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和亚硝态氮。【结论】养殖期间,IPA模式水质优于UPA模式,两种模式的优势微生物群落一致,但UPA模式的微生物生物量和种类高于IPA模式,且不同模式影响优势微生物的水质因子不同,因此要有针对性调节不同养殖模式水质,以改善养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水质因子 微生物群落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水下爆炸致水面泅渡战位比格犬脑和肺的损伤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彦腾 程岗 +5 位作者 魏铂沅 王淑为 吕文英 张雷鸣 董超 张剑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5-761,共7页
目的研究水下爆炸引起水面泅渡战位比格犬脑和肺的损伤情况。方法20只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距爆源5、8、11和15 m)和1个对照组(n=4)。利用1 kg 2,4,6-三硝基甲苯(TNT)裸药在水下2 m实施爆炸对水中漂浮比格犬进行致伤,采用水下... 目的研究水下爆炸引起水面泅渡战位比格犬脑和肺的损伤情况。方法20只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距爆源5、8、11和15 m)和1个对照组(n=4)。利用1 kg 2,4,6-三硝基甲苯(TNT)裸药在水下2 m实施爆炸对水中漂浮比格犬进行致伤,采用水下及颅内压力传感器和高速摄像机记录爆炸致伤的过程。爆炸后3 h内对存活的比格犬行头部和胸部CT检查及头部MRI检查。爆炸后24 h取脑和肺标本,观察颅脑和胸、肺大体损伤情况,并通过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脑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压力传感器和高速摄像机观察到水下爆炸的致伤过程包括冲击波作用和气泡作用2个阶段。5 m、8 m、11 m和15 m组比格犬分别死亡4、3、1、0只。头部CT和MRI检查示实验组比格犬脑组织没有明显损伤,胸部CT检查示有肺内出血、气胸、血胸或胸腔积液等表现。H-E染色结果示实验组比格犬脑组织无明显变化,而肺组织肺泡破裂,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肺间质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TUNEL染色仅见海马区少量细胞呈阳性表现,而肺组织肺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呈现广泛的凋亡坏死趋势。结论水下爆炸引起水面泅渡战位比格犬的损伤主要为肺爆震伤,脑组织损伤相对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爆震伤 脑损伤 肺损伤
下载PDF
Observations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in the Beijing Urban Area in Summer 被引量:6
7
作者 JING Jun-Shan zhang Ren-Jian +1 位作者 TAO Jun zhang lei-mi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年第6期338-343,共6页
To investigat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in the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aerosol absorption coefficient(Ab) ,scattering coefficient(Sc) ,an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 were measured in the Beijing urban area fro... To investigat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in the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aerosol absorption coefficient(Ab) ,scattering coefficient(Sc) ,an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 were measured in the Beijing urban area from 20 May to 30 August 2009.The average Ab,Sc,single scattering albedo(SSA) ,and PM2.5 concentration were 58.0±39.5 M m-1,343.5±353.7 M m-1,0.80±0.10 and 63.6±50.0-g m-3,respectively,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Ab,Sc,and SSA all showed single peak diurnal variations,with their maximum values being measured at 0500,1000,and 1300 local time,respectively.Ab and Sc had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M2.5,and Ab,Sc,and PM2.5 all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lative humidity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win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区 光学特性 气溶胶 城市地区 观测 夏季 单散射反照率 大都市区
下载PDF
π-π堆积的氧化还原型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与抗肿瘤活性评价
8
作者 单琪 孙东起 +6 位作者 郑海涛 刘钧华 姚子涵 祝艳平 杜源 张雷明 凌龙兵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2年第2期176-183,共8页
为了合成π-π堆积的氧化还原型磷脂酰胆碱(Pyr-SS-PC),并制备“高载药量和促释放”阿霉素脂质体(DOX/Pyr-SS-PC Lips),对脂质体粒径、包封率、体外释放和稳定性等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MTT法评价该脂质体对3种人类肿瘤细胞的体外细... 为了合成π-π堆积的氧化还原型磷脂酰胆碱(Pyr-SS-PC),并制备“高载药量和促释放”阿霉素脂质体(DOX/Pyr-SS-PC Lips),对脂质体粒径、包封率、体外释放和稳定性等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MTT法评价该脂质体对3种人类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以荷MCF-7乳腺癌Balb/c裸鼠为肿瘤模型考察该脂质体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通过π-π堆积作用,该脂质体能高效地包载DOX,其包封率(EE)达85.62%,且具有明显的氧化还原释药特性;DOX/Pyr-SS-PC Lips能够抑制肿瘤细胞株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关系;动物实验表明,功能化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优于游离DOX,毒副作用小。本研究初步证明,基于Pyr-SS-PC磷脂制备的脂质体能增加药物的载药量和稳定性,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响应释放,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Π堆积 载药量 阿霉素脂质体 响应释药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念力转机运动原理的研究
9
作者 张雷明 寻之朋 +1 位作者 张伟 宋宁 《大学物理》 2019年第4期13-17,27,共6页
对念力转机的运动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理论上基于念力转机的力学原理,分析它的转动原理,研究其转动特性.理论分析表明念力转机前端铁钉做周期性类椭圆运动,木棍和铁钉的振动带动螺旋桨转动,螺旋桨的转动方向取决于水平振动和... 对念力转机的运动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理论上基于念力转机的力学原理,分析它的转动原理,研究其转动特性.理论分析表明念力转机前端铁钉做周期性类椭圆运动,木棍和铁钉的振动带动螺旋桨转动,螺旋桨的转动方向取决于水平振动和竖直振动的相位差.实验上采用光放大法观察念力转机的运动过程,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实验表明用手施加水平力时,螺旋桨的旋转方向与手的触碰位置有关.实验还发现单位时间摩擦凹槽的数目越多,螺旋桨转速越大,两者具有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力转机 力学原理 转动特性 光放大法
下载PDF
Escin enhances anti-rheumatoid arthritis effects of low dose glucocorticoids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10
作者 zhang lei-ming HUANG Ya-nan +6 位作者 DU Yuan WANG Mei-ling WANG Xin-lin WANG Yan-fang HAO Yan-fei WANG Tian FU Feng-hua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9-750,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rheumatoid arthritis(RA)effect of Escin combined with low dose of GCs(dexameth⁃asone,Dex)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METHODS Adjuvant-induced rheumatoid arthritis rats and LPS-injur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rheumatoid arthritis(RA)effect of Escin combined with low dose of GCs(dexameth⁃asone,Dex)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METHODS Adjuvant-induced rheumatoid arthritis rats and LPS-injured RAW 264.7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RA effects of Escin combined with low dose Dex in vivo and in vitro.In vivo experiment: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AIA),dexamethasone high dose(Dex,0.2 mg·kg^-1)group,dexamethasone low dose(Dex,0.05 mg·kg^-1)group,Escin 10 mg·kg^-1 group,Dex 0.05+Escin group,10 rats in each group,another 10 were used as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vehicle and the corresponding drug were administered intragastrically(ig)daily for 14 d.In vitro experiment:LPS was used to stimulate RAW 264.7 macrophages for inflammatory models,which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LPS group,Dex with high dose(50 nmol·L^-1)group,and Dex with low dose(12.5 nmol·L^-1)group.In the Escin 10μmol·L^-1 group and the Dex+Escin(12.5 nmol·L^-1+10μmol·L^-1)group,the corresponding drugs were added to each well.After 2 h,LPS was added to induce inflammation.RESULTS Escin combined with low dose Dex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rthritic index,serum IL-6 and TNF-α,improved paw swelling,and ameliorated the joint pathology immune organ pathology significantly.Gene chip results revealed that Nr3c1(GR)altered significantly.And that GR activation by Escin and low dose Dex was confirmed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Furthermore,Escin combined with low dose Dex also significant increase GR mRNA expression.However,when suppression of GR by its specific inhibitor,the anti-RA effect of Escin combined with low dose Dex was abolished.CONCLUSION Escin combined with Dex reduces the dose of Dex,and exerts significant anti-RA effects,which could als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Dex.This combination might be attributed to GR activation.This study might provide a new combination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atoid arthritis GLUCOCORTICOIDS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ESCIN DEXAMETHASONE
下载PDF
Ginsenoside Rb1 attenuates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 through inactivation of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11
作者 HAO Yan-fei HUANG Ya-nan +4 位作者 zhang lei-ming WANG Mei-ling WANG Xin-lin WANG Yan-fang FU Feng-hua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6-686,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arthrit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ginsenoside Rb1 on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IA)in rats.METHODS Male SD rats were received 0.1 mL injections of FCA(10 g·L^-1)emul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arthrit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ginsenoside Rb1 on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IA)in rats.METHODS Male SD rats were received 0.1 mL injections of FCA(10 g·L^-1)emulsion into the right hind metatarsal foot pad for arthritis induction.After that,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namely control group,untreated group,dexamethasone(DEX,2.5 mg·kg^-1)group,low(5 mg·kg^-1),medium(10 mg·kg^-1)and high(20 mg·kg^-1)doses of ginsenoside Rb1 groups,and treated intraperitoneally at the above dosage once a day for 2 weeks.After treatment,paw swelling and arthritis indexes were evaluated,the thymus and spleen index were calculated as well.HE staining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joint histopathology in rats.Rat ELISA kits were used to determinate the TNF-α,IL-1βand IL-6 levels.Western blott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re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of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tissues of inflamed joints.RESULTS Rb1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aw swelling and arthritis index,Compared with AIA group.HE staining results revealed that medium and high doses of Rb1 significantly reduced synovial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synovial lining hyperplasia and bone destruction,compared with AIA group.Elisa results showed that Rb1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TNF-α,IL-1β and IL-6 levels(P<0.05,P<0.01).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IκB and p-P65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20 mg·kg^-1 of Rb1 group,compared with AIA group(P<0.05,P<0.01).CONCIUSION Rb1 manifests therapeuti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n rats with AIA,poten⁃tially through a mechanism of inhibiting activation of the NF-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senoside Rb1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IΚBΑ NF-ΚB
下载PDF
平面棱镜系统成像方向的追迹模拟
12
作者 秦华 庞鑫 《大学物理》 2019年第4期23-27,共5页
为了清晰说明平面棱镜系统成像方向的判定方法,推导了光在非共轴光学系统的追迹公式,对平面棱镜系统的物像坐标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棱镜对物像坐标变化过程的模拟,进一步说明了教科书中棱镜成像方向判定方法,结果显示,模拟棱镜成像... 为了清晰说明平面棱镜系统成像方向的判定方法,推导了光在非共轴光学系统的追迹公式,对平面棱镜系统的物像坐标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棱镜对物像坐标变化过程的模拟,进一步说明了教科书中棱镜成像方向判定方法,结果显示,模拟棱镜成像是理解棱镜成像方向判定方法最为直观可行的手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种判定方法,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这种判定方法的记忆.模拟过程还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在课堂中不易理解的棱镜中各种术语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镜系统 光线追迹 成像模拟 棱镜成像方向
下载PDF
大黄素改善高糖条件中人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氧化应激及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延海 张雷明 冯艳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2-1426,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高糖条件中的人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HRGEC)炎症、凋亡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G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浓度实验组。对照组给予5 mmol·L^(-1)葡萄糖处置;模型...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高糖条件中的人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HRGEC)炎症、凋亡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G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浓度实验组。对照组给予5 mmol·L^(-1)葡萄糖处置;模型组给予30 mmol·L^(-1)葡萄糖处置;低、中、高浓度实验组分别给予30 mmol·L^(-1)葡萄糖+5、10、20μmol·L^(-1)大黄素处置。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因子的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及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中、高浓度实验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的HRGEC存活率分别为(83.47±1.71)%、(95.61±2.18)%、(65.83±1.82)%和(100.00±2.34)%,丙二醛分别为(8.54±0.96)、(5.84±0.67)、(15.58±1.67)和(4.32±0.84)μmol·g^(-1),活性氧分别为(30.39±3.43)、(24.64±2.15)、(58.48±4.47)和(18.76±2.12)μmol·g^(-1),白细胞介素-1β分别为(36.47±1.28)、(30.92±1.61)、(49.81±2.31)和(28.73±1.62)pg·mL^(-1),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37.14±2.42)、(26.73±1.54)、(55.41±3.72)和(22.73±2.11)pg·mL^(-1),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1±0.09、0.19±0.02、0.98±0.12和0.54±0.1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1±0.03、0.05±0.01、0.93±0.11和0.41±0.02。中、高浓度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黄素能改善高糖条件下HRGEC的存活率,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其可能通过抑制Nrf2/HO-1信号通路进而减轻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糖尿病肾病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4
作者 陈世苹 游翠海 +3 位作者 胡中民 陈智 张雷明 王秋凤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1-304,共14页
通量观测是定量描述土壤-植被-大气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基础。涡度相关技术作为直接测量植被冠层与大气间能量与物质交换通量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通用的通量观测标准方法。随着涡度相关技术在全球碳水循环研究中的... 通量观测是定量描述土壤-植被-大气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基础。涡度相关技术作为直接测量植被冠层与大气间能量与物质交换通量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通用的通量观测标准方法。随着涡度相关技术在全球碳水循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长期连续的通量观测正在为准确评价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水分和能量平衡状况、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区域和全球尺度模型的优化与验证、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机制理解途径。通过站点尺度通量长期动态观测,明确了不同气候区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强度基线及其季节与年际变异特征。通过多站点联网观测,在区域和全球尺度研究生态系统碳通量空间变异特征,揭示了区域尺度上温度和降水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空间格局的生物地理学控制机制。该文概括地介绍了涡度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假设与系统构成,总结了涡度通量长期联网观测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并对通量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碳通量 水通量 年际动态 空间格局 长期通量监测 联网观测
原文传递
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状态变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立体化协同联网观测 被引量:13
15
作者 于贵瑞 张雷明 +1 位作者 张扬建 杨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03-1918,共16页
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正在快速地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状态,呈现出了众多级联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状态变化和时空演变驱动因素以及相应的资源环境效应是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观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状态变化,... 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正在快速地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状态,呈现出了众多级联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状态变化和时空演变驱动因素以及相应的资源环境效应是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观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状态变化,发现和理解生态系统响应机制,认知和描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预测和预警生态系统演变趋势,都依赖于大陆及全球尺度的分布式协同观测研究网络。本研究以服务大陆尺度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支撑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为目标,围绕生态系统状态变化及资源环境效应科学问题,综合分析了现有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网络现状,明确提出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及其网络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了发展"多要素-多界面-多介质-多过程-多尺度-多方法"的联网协同观测体系,构建"高新技术集成化-区域分布网络化-网络管理智能化-观测实验长期化-模型模拟多功能化-数据集成和资源共享远程化"的新一代大陆尺度生态系统观测实验研究网络的设想,并进一步阐述了该研究网络的功能定位、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建设目标和技术体系,以期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尺度陆地生态系统 宏观生态系统科学 生态系统状态变化 资源环境效应 立体协同观测体系 生态系统观测实验研究网络
原文传递
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金涛 赵丹清 +9 位作者 张付涛 张雷明 胡娟 吴蕊 范宪伟 胡光玲 杨海涛 严丽洁 刘静静 王山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7期696-699,共4页
目的观察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再发AF情况,探讨AF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67例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AF患者,均行旁路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3-36(31.6±10.0)个月,11例再发AF者... 目的观察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再发AF情况,探讨AF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67例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AF患者,均行旁路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3-36(31.6±10.0)个月,11例再发AF者为再发AF组,56例未再发AF者为未再发AF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CHA_(2)DS_(2)-VASc评分及房间传导阻滞(interatrial block, IAB)比率等临床资料。将67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存在IAB分为IAB组及无IAB组,根据年龄分为>50岁组及≤50岁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有无IAB及不同年龄组旁路射频消融术后AF再发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AF患者旁路射频消融术后AF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发AF组年龄>50岁(90.9%)、IAB(81.8%)、合并冠心病(27.3%)比率及CHA_(2)DS_(2)-VASc评分[2.0(1.0,3.0)分]均高于未再发AF组[39.3%、7.1%、1.8%、0.0(0.0±1.0)分](P<0.05),男性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比率,左心房直径,左室射血分数,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旁路存在逆向传导、单旁路及多旁路预激综合征比率与未再发AF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B组旁路消融术后AF再发率(69.2%)高于无IAB组(3.7%)(P<0.05),年龄>50岁组旁路消融术后AF再发率(31.3%)高于年龄≤50岁组(2.9%)(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B(HR=29.03,95%CI:5.26-160.23,P<0.001)、年龄>50岁(HR=16.68,95%CI:1.61-172.82,P=0.018)是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AF患者旁路射频消融术后AF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IAB及年龄>50岁是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AF患者行旁路射频消融术后AF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心房颤动 旁路射频消融术 心房间传导阻滞 年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陆地生态系统环境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及技术体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贵瑞 牛书丽 +2 位作者 李发东 张雷明 陈卫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75-2289,共15页
生物及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间的反馈关系及其过程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类型的生物环境因素控制实验以及大尺度的联网野外控制实验被认为是认识生态系统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过程机制、精细定量表达的有效手段及认知过程的加速... 生物及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间的反馈关系及其过程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类型的生物环境因素控制实验以及大尺度的联网野外控制实验被认为是认识生态系统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过程机制、精细定量表达的有效手段及认知过程的加速器。近年来发展了大型野外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网络(如ECOTRON)、生态系统分析与实验平台(AnaEE)、国际干旱实验研究网络(Drought Network)、氮沉降联合实验网络(Nutrient Network),以及基于各区域性生态观测实验站的联网控制实验(如USA-ILTER)。发展大陆尺度联网实验研究平台事业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将会在认知生态系统环境响应过程机制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综述了生态系统环境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体系的发展,明确指出各种类型的生物环境控制实验需要形成联合协作体系,共同解决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的基本科学问题。目前的控制实验包括:1)实验室封闭装置内的生物生理生态学控制实验;2)野外实验场的半开放部分环境要素控制实验;3)近自然状态的野外环境控制实验;以及4)基于野外生态站的联网控制实验。进而,本文还深入讨论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响应及适应过程机制实验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基于大尺度自然环境梯度实验及生态站尺度的要素控制实验的优势,提出了整合两种实验技术、发展新一代的野外联网实验体系的科学设想,讨论了基于野外联网控制实验的研究体系,论证了研究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短期响应和长期适应的规律和机制、生态系统环境响应定量表达的技术途径。若本文提出的控制实验体系设计方案能够得以实施,必将大大促进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科学的研究水平,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环境变化响应 环境控制实验 野外联网控制实验 中国国家生态系统观测实验研究网络(China EcoNet)
原文传递
增强回归树模型在青藏高原高寒灌丛通量数据插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红琴 张亚茹 +6 位作者 张法伟 马文婧 罗方林 王春雨 杨永胜 张雷明 李英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37-1447,共11页
涡度相关技术连续观测的碳水通量是准确评估生态系统固碳持水等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数据,由于通量观测数据的缺失十分常见且比例较高,引入现代机器学习算法以发展缺失数据的插补方法对降低研究结果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青藏... 涡度相关技术连续观测的碳水通量是准确评估生态系统固碳持水等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数据,由于通量观测数据的缺失十分常见且比例较高,引入现代机器学习算法以发展缺失数据的插补方法对降低研究结果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灌丛已发布的2003-2005年水、热、CO_(2)通量数据集,结合气温、大气水汽压、风速、太阳短波辐射、表层土壤温度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等主要环境因子构建了增强回归树模型(BRT)以插补缺失通量数据,并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 FLUX)的数据序列进行了比对,以评估BRT在通量数据集成分析中的应用。BRT对大样本(N>10000)通量数据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回归斜率为1.01-1.05(R^(2)>0.80)。BRT表明植被生长季(5-10月)白天30min净CO_(2)交换量(NEE)主要受控于太阳短波辐射和大气水汽压,二者对NEE变异的相对贡献之和为74.7%。表层土壤温度是生长季夜间及非生长季全天30minNEE的主要驱动因子,其相对贡献为68.5%。30min显热通量(H)和潜热通量(LE)均主要受控于太阳短波辐射(相对贡献大于58.6%)。BRT插补的30 min缺失通量数据均显著小于China FLUX的插补结果。除逐日NEE无显著差异外(p=0.14),BRT的逐日生态系统总交换(GEE)、生态系统呼吸(RES)、H和LE极显著小于ChinaFLUX的数据序列分别约17.5%、21.0%、2.7%和2.2%,但由于量级差异较小,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数据序列的回归斜率在0.95-1.17)。除逐月GEE和RES外,BRT的逐月NEE、H和LE与ChinaFLUX的数据序列无显著(p>0.09)差异。相对于ChinaFLUX数据插补方法,BRT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表达就可模拟主要环境因子的非线性作用特征,从而进行缺失通量数据的插补,是通量数据集成分析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 涡度相关技术 通量数据插补 增强回归树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森林最大总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旭霞 宋沼鹏 +5 位作者 侯继华 张雷明 牛书丽 王安志 项文化 王辉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49-1961,共13页
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温度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总初级生产力(GP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最适温下达到最大值(GPPmax),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保持不变甚至下降,因此GPPmax代表着最适温度下的植被光合潜力。然而,关于... 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温度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总初级生产力(GP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最适温下达到最大值(GPPmax),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保持不变甚至下降,因此GPPmax代表着最适温度下的植被光合潜力。然而,关于森林生态系统GPPmax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子仍不清楚。本文以中国东部南北森林样带(NSTEC)上的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会同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千烟洲亚热带常绿针叶人工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和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等5种典型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分析森林GPPmax的时空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所有森林生态系统中,GPP对温度的响应模式均为单峰曲线,最适温下的GPPmax表现为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千烟洲亚热带常绿针叶人工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会同亚热带杉木人工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在所有的站点中,温度是引起GPPmax空间变异的最主要因素,GPPmax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此外,太阳辐射、降水和饱和蒸汽压差也显著影响GPPmax。在时间尺度上,对每个森林生态系统GPPmax年际变异的对比分析发现,温度是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GPPmax年际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5cm土壤含水量是影响会同、千烟洲和鼎湖山通量观测系统GPPmax年际变异的主要因子,未发现影响西双版纳热季雨林年际变异的主要因子。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GPP的变化趋势,并为中国碳循环的准确模拟提供实验证据和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东部南北森林样带 最大总初级生产力 年际变化 涡度数据
原文传递
冠层结构对亚热带常绿林光能利用效率估算的影响
20
作者 钱钊晖 王绍强 +2 位作者 周国逸 张雷明 孟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3-623,共11页
利用遥感方法可以使用光化学植被指数(PRI)在叶片尺度表征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动态变化,但在冠层尺度上,森林植被冠层结构是影响LUE估算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广东省鼎湖山森林生态试验站自动多角度高光谱观测... 利用遥感方法可以使用光化学植被指数(PRI)在叶片尺度表征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动态变化,但在冠层尺度上,森林植被冠层结构是影响LUE估算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广东省鼎湖山森林生态试验站自动多角度高光谱观测系统的光谱反射数据,分别计算常绿阔叶林PR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优化比值植被指数(MSR)。基于通量观测计算的LUE,分析不同表征冠层结构的植被指数对于LUE与PRI拟合精度的影响,并利用不同类型植被指数的组合,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型植被指数与冠层尺度PRI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MSR与PRI相关性较为显著(R^2=0.40,P<0.01);(2)在植被冠层密度较大、LAI较高(即高NDVI和MSR)时,PRI对于表征LUE的动态变化更具优势;(3)利用NDVI、EVI、MSR和PRI所构建的估算LUE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将LUE估算精度提高18.14%,对于冠层结构变化活跃期(1-5月),能将LUE估算精度提高54%。研究认为利用冠层结构参数能够进一步改进PRI对LUE的估算精度,提升遥感精确评估亚热带常绿林生产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亚热带常绿林 光能利用效率 光谱观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