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温大曲发酵中小麦籽粒营养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
1
作者 周会娴 熊琴琴 +6 位作者 刘志勇 王松涛 李令 张连全 蒲至恩 陈国跃 李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8-55,共8页
该研究利用离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研究了中高温大曲不同发酵时期小麦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微生物群落演替间关系。结果表明,曲皮和曲心分别消耗了直链淀粉含量的39.08%和49.12%,支链淀粉含量的84.43%和81.35%,A型淀粉粒的6.41%... 该研究利用离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研究了中高温大曲不同发酵时期小麦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微生物群落演替间关系。结果表明,曲皮和曲心分别消耗了直链淀粉含量的39.08%和49.12%,支链淀粉含量的84.43%和81.35%,A型淀粉粒的6.41%和26.92%,B型淀粉粒的66.67%和83.33%。麦谷蛋白含量从8 mg/g降为4.73 mg/g(曲皮)和3.53 mg/g(曲心)。黄酮含量从0.08 mg/g增加到0.12 mg/g(曲皮)和0.29 mg/g(曲心)。纤维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曲心后期有平缓上升;阿拉伯糖和蔗糖含量增加,葡萄糖含量降低。曲心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幅度高于曲皮,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冗余分析表明18个品质指标与9个细菌属和11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相关(P<0.05),其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葡萄糖、果糖、支链淀粉含量与醋酸单胞菌属(Acetobacter)、双杆菌属(Undi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均显著正相关。因此,具有高支链淀粉和高葡萄糖含量的小麦品种可能更适用于制曲。该研究结果为探究大曲质量控制、小麦品质与大曲品质间关系,以及选育专用型原料(小麦)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淀粉 蛋白质 黄酮 葡萄糖 氨基酸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四川小麦新品种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布
2
作者 杨治 任小杰 +10 位作者 蒋云 王芳 冯丽华 郝明 袁中伟 甯顺腙 姜博 张连全 伍碧华 刘登才 黄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条锈病是四川小麦重要病害。为了解四川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利用情况,对2017年以来审定的63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利用抗病基因Yr5、Yr7、Yr15、Yr18、Yr27、Yr28、Yr36、Yr46、YrU1、YrSP的功能标... 条锈病是四川小麦重要病害。为了解四川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利用情况,对2017年以来审定的63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利用抗病基因Yr5、Yr7、Yr15、Yr18、Yr27、Yr28、Yr36、Yr46、YrU1、YrSP的功能标记和Yr17、Yr26、Yr29的紧密连锁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7个品种在苗期对条锈菌小种CYR34的抗性水平达到中抗以上(IT=0~6)。所有品种的田间成株期抗性均达到中抗及以上(IT=1~4)。未检测到Yr5、Yr27、Yr46和YrU1的功能位点,其余9个基因均存在于四川小麦品种中。Yr7、Yr17、Yr26和Yr29在供试品种的分布频率超过50%。综上所述,四川小麦新品种条锈病抗性水平整体较高,条锈病抗性基因丰富;小麦祖先物种抗条锈病基因Yr15、Yr28和Yr36已成功应用于四川小麦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小麦品种 条锈病抗性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检测
下载PDF
小麦Glu-1D位点HMW-GS近等基因系创制及对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蒋云 张连全 +7 位作者 郝明 范超兰 甯顺腙 姜博 杨苗苗 张洁 吕季娟 刘登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987,1007,共8页
【目的】编码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Glu-D1位点对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大。其中,5+10和2+12是Glu-D1位点最常见的2个等位基因。为了分析这2个亚基组合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创制了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近等基... 【目的】编码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Glu-D1位点对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大。其中,5+10和2+12是Glu-D1位点最常见的2个等位基因。为了分析这2个亚基组合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创制了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近等基因系蜀麦1764A(具有5+10)和蜀麦1764B(具有2+12)。【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表明,二者主要的遗传差异位于1D染色体的403~414 MB区间,且该区间包含了Glu-D1位点。四川省多点试验和区域试验表明,二者的田间农艺性状和产量无显著差异,能够排除田间性状差异对品质分析带来的干扰。品质参数分析表明,5+10和2+12亚基差异不会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前者提高了面筋强度、降低了延伸性。对于面包和馒头品质,5+10亚基优于2+12亚基。但是,对于面条品质,2+12亚基优于5+10亚基。5+10和2+12亚基差异没有影响饺子和饼干的加工品质。【结论】在面包和馒头品质改良中应采用5+10亚基,但是在面条小麦育种中应优先采用2+12亚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剩余杂合体 近等基因系 加工品质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下载PDF
抗穗发芽合成小麦改良品系的筛选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藏天青 刘玉娥 +8 位作者 马春芳 李潇 王希友 郝明 张连全 袁中伟 姜博 刘登才 甯顺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8-1007,共10页
【目的】筛选抗穗发芽的合成小麦改良品系,分析潜在的相关基因。【方法】6个环境(2年3点)下,对129份改良品系进行了穗发芽抗性的鉴定及评价,同时利用Wheat 55K芯片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获得3份抗穗发芽品系(发芽指数GI≤0... 【目的】筛选抗穗发芽的合成小麦改良品系,分析潜在的相关基因。【方法】6个环境(2年3点)下,对129份改良品系进行了穗发芽抗性的鉴定及评价,同时利用Wheat 55K芯片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获得3份抗穗发芽品系(发芽指数GI≤0.2;发芽率GR≤40%),分别为红皮品系L2741、L3006、白皮品系L586,得到3个显著关联的位点。【结论】获得的3份抗穗发芽品系可在培育抗穗发芽品种中利用,获得46个可能的候选基因,其中4个基因主要与植物抗逆性有关,推测其在小麦抗穗发芽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 穗发芽 全基因型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原始种质的小麦育种技术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生科 郝明 +10 位作者 张连全 黄林 甯顺腙 袁中伟 姜博 陈雪 陈雪姣 颜泽洪 伍碧华 郑有良 刘登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972,共12页
【目的】作物野生近缘物种、地方品种以及利用它们创制的育种原始种质,具有大量未被育种利用的遗传变异。但是,由于普遍具有明显缺陷、产量潜力低,育种家不愿意用,从而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育种原始种质的利用效率不高,仍然是亟待解决... 【目的】作物野生近缘物种、地方品种以及利用它们创制的育种原始种质,具有大量未被育种利用的遗传变异。但是,由于普遍具有明显缺陷、产量潜力低,育种家不愿意用,从而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育种原始种质的利用效率不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方法】根据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和以地方品种为遗传背景的染色体工程材料的育种实践,总结建立原始种质的高效育种利用技术体系。【结果】建立了“育种原始种质-顶交-两段选择”育种体系,利用小群体选育出7个新品种,同时利用6RS.6AL易位系选育的含黑麦抗白粉病基因Pm56的新品系参加了四川省区域试验。【结论】顶交可以导入原始种质的有利位点、同时改良综合性状,有利于重组累积不同品种亲本中的有利位点、赶上育种家的遗传改良步伐,也有利于原始种质与其他亲本间不同遗传变异的协调匹配。两段选择降低了选择难度、提高了选择效率,尤其是第一段选择聚焦于淘汰遗传上相对简单的关键缺陷性状,选择标准简单、易操作,而且符合中选标准的植株少,从而选择难度小、工作量小。育种实践表明,基于原始种质的小麦育种技术体系提高了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原始种质 顶交 两段选择 渗入育种
下载PDF
柠条发酵饲料对宁夏滩羊生长性能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锦 张连全 +3 位作者 王文亮 赵正伟 马青 温学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5-104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柠条发酵饲料对宁夏滩羊生长性能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探讨柠条发酵饲料在滩羊饲粮中适宜添加比例。选择健康、体重[(24.42±1.53)kg]相近的断奶滩羊公羔羊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100%... 本试验旨在研究柠条发酵饲料对宁夏滩羊生长性能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探讨柠条发酵饲料在滩羊饲粮中适宜添加比例。选择健康、体重[(24.42±1.53)kg]相近的断奶滩羊公羔羊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100%柠条饲料,试验1组饲喂75%柠条饲料+25%柠条发酵饲料,试验2组饲喂50%柠条饲料+50%柠条发酵饲料,试验3组饲喂25%柠条饲料+75%柠条发酵饲料。结果表明:1)试验2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均低于对照组,OTU数目顺序为对照组>试验3组>试验2组>试验1组。3)各组间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2组的ACE和Chao1指数略高于对照组。4)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滩羊瘤胃液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厚壁菌门和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滩羊瘤胃液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Patescibacteria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滩羊瘤胃液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提高的趋势,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5)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滩羊瘤胃液中巨球形菌属和琥珀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瘤胃球菌属、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和普雷沃菌科UCG_001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瘤胃液中解琥珀酸菌属和普雷沃菌属_1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其余菌属相对丰度有升高或者降低的趋势,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试验3组瘤胃液中普雷沃菌科UCG-001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其余菌属相对丰度有升高或者降低的趋势,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综上可见,饲粮中添加柠条发酵饲料虽然不能提高滩羊菌群多样性,但可以显著增加厚壁菌门、解琥珀酸菌属和普雷沃菌属_1的相对丰度,从而提高终末体重,且以试验2组即添加50%柠条发酵饲料的育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发酵饲料 滩羊 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群体的种子活力分析
7
作者 李阳 郭晓江 +7 位作者 唐华苹 雷越堃 张连全 刘登才 王际睿 魏育明 郑有良 蒲至恩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8-997,1014,共11页
【目的】种子活力是筛选优质(高发芽率,高出苗率等)品种及种质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种子活力遗传机制的探究,为选育高活力品种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利用具有不同种子活力的SHW-L1和川麦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材料,对当年新... 【目的】种子活力是筛选优质(高发芽率,高出苗率等)品种及种质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种子活力遗传机制的探究,为选育高活力品种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利用具有不同种子活力的SHW-L1和川麦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材料,对当年新收获的种子和3种不同老化处理(人工加速老化、自然老化1年和5年)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进行了QTL定位,与拟南芥、水稻和玉米已发表的种子活力相关的基因与主效QTL置信区间对应的小麦基因进行同源比较分析,同时对老化前后活力表现差异极端的材料进行醇溶蛋白、麦谷蛋白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自然老化1年的种子QTL位点分布在7D上,人工老化的种子QTL位点分布在1B、2D、3A和7D,自然老化5年的种子QTL位点分布于3B上,当年新收获材料未能定位到QTL。7D含自然老化与人工老化共同的位点。筛选得到与种子发芽密切相关候选基因27个。与未老化种子相比,人工老化72 h后的种子醇溶蛋白与麦谷蛋白降解显著,高活力种子醇溶蛋白降解更快。【结论】不同自然老化年份的QTL位点处于动态变化;候选基因主要与种子发育、萌发、能量代谢和响应逆境的信号传导相关;人工加速老化与自然老化1年条件下,发现染色体一致的QTL位点7D(QGpy.sicau-7D-1和QGra.sicau-7D-1、QGpy.sicau-7D-2和QGra.sicau-7D-3);控制种子活力的增效基因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SHW-L1,为进一步利用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改良小麦种子活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发芽率 人工老化 醇溶蛋白 HMW-GS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滩羊生产性能、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正伟 陈茂良 +1 位作者 张连全 马青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44,共7页
为了研究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生产性能、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60只同期断奶的体重为(16±2)kg的滩羊羔羊(公母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半),试验1组试验羊只除每天... 为了研究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生产性能、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60只同期断奶的体重为(16±2)kg的滩羊羔羊(公母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半),试验1组试验羊只除每天在圈舍内自由活动外沿生态牧场运动跑道有氧运动8~10 km,试验2组试验羊只除每天在圈舍内自由活动外沿生态牧场运动跑道有氧运动4~6 km,对照组每天仅在圈舍内自由活动,试验期为6个月,测定试验羊只的生长性能、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和抗氧化性能指标,分析有氧运动量对试验滩羊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1组试验羊只的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优于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平均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和三酰甘油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尿素浓度、乳酸脱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白球比和丙二醛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血糖浓度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2组血小板压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1,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M、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质量浓度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淀粉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1,2组嗜酸性粒细胞数及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内皮素质量浓度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1组平均血红蛋白和内皮素质量浓度较试验2组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较试验2组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1组血糖浓度,白细胞介素-2、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M、维生素D质量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较试验2组极显著升高(P<0.01),肌酸激酶活性较试验2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较试验1组和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育肥期滩羊每天有氧运动8~10 km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肝脏代谢功能,改善血糖、血脂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增加血清抗炎因子、免疫球蛋白、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淀粉酶活性,降低血清促炎因子及三酰甘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滩羊 生产性能 血常规 血液生化指标 免疫因子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四川省近10年育成小麦品种系谱及性状分析
9
作者 蒋进 张连全 +1 位作者 费德友 李小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8-1055,1064,共9页
【目的】明确四川近年育成小麦品种的系谱来源、育种方式和性状演变特点,为给今后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分析了2013—2022年四川省育成的112个小麦新品种的系谱来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四川近年... 【目的】明确四川近年育成小麦品种的系谱来源、育种方式和性状演变特点,为给今后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分析了2013—2022年四川省育成的112个小麦新品种的系谱来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四川近年年均审定小麦新品种数量相对稳定,10个左右。科研院所仍然是四川小麦育种的主要力量。品种选育方式以有性杂交育种为主,占比98.2%。直接育成品种数≥3的亲本共有20个。其中,川麦42/99-1572、川重组104/川麦104作为直接亲本分别育成了16个、11个新品种,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25、5.50,为四川近年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表型性状演变分析表明,育成品种年际间增产41.663 kg/hm^(2),有效穗提高2.944×10^(4)穗/hm^(2),千粒重提高0.274 g,穗粒数降低0.128粒,株高年均增加0.574 cm,生育期年均缩短0.701 d。抗病性分析发现,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取得显著成效,全部品种均为中抗以上水平,部分品种兼抗白粉病或(和)赤霉病,但培育的抗白粉病、抗赤霉病新品种在每年审定品种中的比例在下降。统计的4项品质性状年均值变化不明显。按照品种审定标准,综合达到优质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分别有2个(1.8%)、29个(25.9%)和12个(10.7%)品种。【结论】四川近年在优质高产早熟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培育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成效突出;下一步应注意加强抗白粉病和赤霉病聚合育种,培育多抗矮秆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四川省 品种系谱 性状演变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小肠生理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赵正伟 陈茂良 +1 位作者 张连全 马青 《饲料博览》 CAS 2023年第2期46-52,共7页
为探讨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小肠结构的影响,选取同期断奶和体重为(16±2)kg的滩羊母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全舍饲)、试验1组(每日运动10 km)和试验2组(每日运动5 km),试验期6个月。试验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5... 为探讨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小肠结构的影响,选取同期断奶和体重为(16±2)kg的滩羊母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全舍饲)、试验1组(每日运动10 km)和试验2组(每日运动5 km),试验期6个月。试验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5只试验羊屠宰取小肠组织,H.E.染色和嗜银细胞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肠生理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十二指肠和回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空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回肠和空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回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空肠、十二指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2组空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十二指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回肠和十二指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空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试验2组十二指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回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结果表明滩羊育肥期每日有氧运动10 km,可增加小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数量和小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有氧运动 H.E.染色 嗜银细胞染色 小肠生理结构
下载PDF
青海审定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鉴定
11
作者 刘韬 吴丽军 +6 位作者 甘晓龙 张波 刘宝龙 陈文杰 张连全 刘登才 张怀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2-1118,共7页
为了分析抗叶锈病基因在青海审定小麦品种中的分布状况,采用6个抗叶锈基因(Lr1、Lr9、Lr24、Lr29、Lr34、Lr42)的分子标记对青海省审定的66个小麦品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66份小麦品种中,16个品种含Lr1,占24.24%;18个品种含Lr24,占2... 为了分析抗叶锈病基因在青海审定小麦品种中的分布状况,采用6个抗叶锈基因(Lr1、Lr9、Lr24、Lr29、Lr34、Lr42)的分子标记对青海省审定的66个小麦品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66份小麦品种中,16个品种含Lr1,占24.24%;18个品种含Lr24,占27.27%;31个品种含Lr29,占46.97%;5个品种含Lr34,占7.58%;23个品种含Lr42,占34.85%;未检测到Lr9。另外,同时含有2个抗叶锈基因的小麦品种17份,占25.76%,同时含有3个抗性基因的品种9份,占13.64%,同时含有4个或4个以上的品种仅1份,为‘青春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抗叶锈基因 小麦叶锈病
下载PDF
卵穗山羊草1My亚基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柯 易滢瑾 +6 位作者 赵来宾 刘冬梅 许凯 郝明 张连全 刘登才 甯顺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721,共5页
【目的】开发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My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方便对其追踪。【方法】通过分析1M°染色体上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My编码基因与1A、1B、1D、1U°、1M°染色体上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编码基因之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 【目的】开发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My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方便对其追踪。【方法】通过分析1M°染色体上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My编码基因与1A、1B、1D、1U°、1M°染色体上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编码基因之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开发了一个基于PCR扩增技术的1My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该分子标记在1M°附加系及亲本卵穗山羊草中扩增出清晰的PCR条带,而其他对照材料无扩增产物。【结论】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标记扩增片段与1My编码基因的部分序列完全一致,表明该标记能有效区分卵穗山羊草1My和普通小麦HMW-GS的编码基因。由于谷蛋白x和y型亚基基因紧密连锁,该标记也为筛选含有1Mx的小麦育种材料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穗山羊草 高分子量谷蛋白 分子标记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黄花菜茎叶青贮对滩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锦 张连全 +7 位作者 王文亮 张久盘 赵正伟 杨宇为 马吉锋 张俊丽 王秀琴 马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50-456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花菜茎叶青贮对滩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择体质健康、体重[(21.60±1.09)kg]相近的滩羊公羔羊80只,按照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根据饲粮中黄花菜茎叶青贮和玉米青贮添加比例进行分组,...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花菜茎叶青贮对滩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择体质健康、体重[(21.60±1.09)kg]相近的滩羊公羔羊80只,按照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根据饲粮中黄花菜茎叶青贮和玉米青贮添加比例进行分组,对照组饲喂含100%玉米青贮的试验饲粮,试验1组饲喂含20%黄花菜茎叶青贮+80%青贮玉米的试验饲粮,试验2组饲喂含40%黄花菜茎叶青贮+60%玉米青贮的试验饲粮,试验3组饲喂含60%黄花菜茎叶青贮+40%玉米青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瘤胃液氨态氮、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以试验1组最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65%、36.34%、26.70%、41.62%和3.00%。2)各试验组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均高于对照组,OTU数目顺序为试验1组>试验3组>试验2组>对照组。3)试验1组的Ace、Chao1、Shannon、Simpson指数均最高,且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门水平上,滩羊瘤胃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有所升高(P>0.05),且以试验1组最高;厚壁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有所降低(P>0.05)。5)在属水平上,滩羊瘤胃中瘤胃球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念珠菌糖单胞菌属是优势菌群。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瘤胃球菌属、奥尔森菌属和毛螺菌科_NK3A20群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Muribaculaceae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滩羊饲粮中添加20%黄花菜茎叶青贮+80%青贮玉米时,对滩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可以提高滩羊瘤胃菌群种类和多样性,改变瘤胃菌落结构和组成。在生产实践中,黄花菜茎叶青贮可以作为一种青贮饲料补充,但添加比例应不高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茎叶青贮 滩羊 菌群
下载PDF
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的种子表型性状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寒冬 陈文杰 +5 位作者 张波 刘宝龙 王蕾 张连全 张怀刚 刘登才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097-6104,共8页
为评价人工合成小麦在青海小麦育种中的价值,以528份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为研究对象,对种子长、宽、长宽比、面积、密度指数和千粒重等6个种子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1%~18.40%之间,表明供试材料种子表型变... 为评价人工合成小麦在青海小麦育种中的价值,以528份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为研究对象,对种子长、宽、长宽比、面积、密度指数和千粒重等6个种子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1%~18.40%之间,表明供试材料种子表型变异较大;千粒重与长宽比的相关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4个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主成分分析将6个种子表型性状分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超过99%;排列在前十的各个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在相同耕作和栽培条件下,其千粒重、种子面积、种子宽度和种子长度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高原338,说明它们在高产育种中具备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种子表型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节节麦HKT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甘晓龙 刘韬 +5 位作者 刘宝龙 陈文杰 张连全 刘登才 张波 张怀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644-5651,共8页
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high affinity K+transporter, HKT)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离子转运载体,主要负责Na+运输或Na+-K+协同运输,在植物耐盐和维持体内离子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挖掘和预测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high affinity K+transporter, HKT)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离子转运载体,主要负责Na+运输或Na+-K+协同运输,在植物耐盐和维持体内离子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挖掘和预测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中HKT基因的序列信息和功能,通过同源克隆技术,从节节麦中获得了HKT基因,命名为AsHKT (GeneBank:MH457099),并对其基因序列及编码蛋白的结构、理化特性和功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sHKT基因的CDS (Coding sequence)序列长度为1 527 bp,最长开放读码框位于1~1 527 bp处,共编码508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2535H4052N662O705S29,蛋白分子量约为56.01 kD,是疏水性蛋白,结构稳定,有明显的跨膜结构域,其二维结构的组成元件有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达到:37.4%,17.13%,45.47%,并且通过同源建模成功预测得到其三维结构。此外,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sHKT基因与小麦7D染色体上的TaHKT2;2基因同源性最高,属于Ⅱ型HKT基因家族,本研究为节节麦和小麦的耐盐分子机理的解析以及节节麦HKT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HKT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Rapid changes of microsatellite flanking sequence in the allopolyploidization of new synthesized hexaploid wheat 被引量:26
16
作者 zhang lianquan LIU Dengcai +3 位作者 YAN Zehong LAN Xiujin ZHENG Youliang ZHOU Yongho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4年第6期553-561,共9页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rapid changes of DNA sequence and gene expression oc- curred at the early stages of allopolyploid formation. In this study, we revealed the microsatellite (SSR) differences between newly form...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rapid changes of DNA sequence and gene expression oc- curred at the early stages of allopolyploid formation. In this study, we revealed the microsatellite (SSR) differences between newly formed allopolyploids and their donor parents by using 21 primer sets specific for D genome of wheat. It was indicated that rapid changes had occurred in the “shock” process of the allopolyploid formation between tetraploid wheat and Aegilops tauschii. The changes of SSR flanking sequence resulted in appearance of novel bands or disappearance of parental bands.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parental bands showed much higher frequencies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appearance of novel bands. Disappearance of the parental bands was not random. The frequency of disappearance in tetraploid wheat was much higher than in Ae. tauschii, i. e. the disappearance frequency in AABB genome was much higher than in D genome. Changes of SSR flanking sequence occurr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F1 hybrid or just after chro- mosome doubling. From the above result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SSR flanking sequence region was very active and was amenable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polyploidization. This suggested that SSR flanking sequence probably had special biological func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ploy- ploidization. The rapid and directional chang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polyploidization might con- tribute to the rapid evolution of the newly formed allopolyploid and allow the divergent genomes to act in harm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zed hexaploid wheat genome evolution MICROSATELLITE ALLOPOLYPLOIDIZATION SS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