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号学视域下的“还原鲁迅”
1
作者 张龙云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99,共7页
“还原鲁迅”一直是1980年代以来重要的现代文学研究话题,但经过40余年的“还原”,反而出现了更繁杂的鲁迅面相。透过符号学视角,可以恰切地描述这种困境:“还原”之“原”的鲁迅,实乃公共话语空间中携带繁复意义、能被感知的一个特殊符... “还原鲁迅”一直是1980年代以来重要的现代文学研究话题,但经过40余年的“还原”,反而出现了更繁杂的鲁迅面相。透过符号学视角,可以恰切地描述这种困境:“还原”之“原”的鲁迅,实乃公共话语空间中携带繁复意义、能被感知的一个特殊符号,而非曾经的绝对实体。这个常识极易因鲁迅形象的生动而遭忽视。经过历史衍义和符号传播两个层面的符号化过程之后,“鲁迅”符号混杂着多重(甚至极端对立的)解释项,隐含着不同的历史语境与解释意图。悬设的“鲁迅本体”恰恰因为缺乏确定内容,最终又为不同解释之间的对话和面向未来的意义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鲁迅 符号学 解释项 历史语境 意义
下载PDF
中国白酒典型风格形成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葛向阳 张龙云 +1 位作者 杨勇 郭风雪 《酿酒》 CAS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中国白酒的风格特征和品质内涵与产区的生态特征息息相关,以具有典型特征的宿迁、仁怀、宜宾、霍山、渑池等五大白酒产区生态气候环境为对象,对各区域当年的气候变化和水质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宿迁产区四季分明;宜宾和仁怀地区的阴... 中国白酒的风格特征和品质内涵与产区的生态特征息息相关,以具有典型特征的宿迁、仁怀、宜宾、霍山、渑池等五大白酒产区生态气候环境为对象,对各区域当年的气候变化和水质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宿迁产区四季分明;宜宾和仁怀地区的阴雨天气占比最高,分别为67%和63%;渑池产区全年晴天最多,接近30%;在6-8月份,五大产区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差别不大,而从10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五大产区最低温度差别较大;五大产区中仁怀产区常年空气湿度持续最高,渑池产区常年空气湿度持续最低;五大产区的水体,宿迁产区水质pH和硬度最高,霍山产区水质pH和硬度最低。采用可培养与未培养方法分别对5个白酒产区水体微生物进行分析表明:5个产区微生物群系存在显著差异,5个产区可培养微生物全年保持基本稳定,而未培养微生物随季节有所变化,但各个产区之间的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孕育风格独特的白酒产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白酒产区 气候 水质 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季节浓香型白酒基酒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竞一 柴丽娟 +4 位作者 高涛 蒲春 张龙云 张晓娟 许正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171,共8页
为探索不同季节、不同摘酒阶段浓香型白酒基酒的风味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季节、不同馏段基酒中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等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酒中总酸和四大酸(即己酸、乙酸、乳... 为探索不同季节、不同摘酒阶段浓香型白酒基酒的风味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季节、不同馏段基酒中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等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酒中总酸和四大酸(即己酸、乙酸、乳酸和丁酸)含量在二段酒中均低于三段酒,总酸及各有机酸含量均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到108种挥发性物质,二段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高于三段酒,其中二段酒中酯类含量更高,酸类和酮类则较低;不同季节基酒中醇类物质含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酸类物质含量在春夏季中高于秋冬季,醛类在二段酒中随季节呈上升趋势,而在三段酒中则呈下降趋势。以挥发性化合物建立不同季节、不同馏段基酒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类模型,分类效果明显,并根据模型的变量权重系数(>1)筛选出关键差异化合物,表征不同季节、不同馏段浓香型白酒基酒中挥发性物质的特征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不同季节摘酒工艺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分段摘酒 酿造季节 有机酸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中高温制曲细菌群落的演替规律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勇 葛向阳 +2 位作者 张龙云 李燕荣 贾亚伟 《酿酒科技》 2022年第8期34-41,共8页
为全面准确剖析中高温大曲发酵期的细菌群落更迭过程,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制曲各主要阶段不同分类水平的微生物信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曲刚入房时以乳杆菌属、肠杆菌科、魏斯氏菌属为主,并房后以魏斯氏菌属、乳杆菌属、明串... 为全面准确剖析中高温大曲发酵期的细菌群落更迭过程,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制曲各主要阶段不同分类水平的微生物信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曲刚入房时以乳杆菌属、肠杆菌科、魏斯氏菌属为主,并房后以魏斯氏菌属、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为主,上架时以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为主,大火中期以魏斯氏菌属为主,下架时芽孢杆菌属占据绝对优势,兼有一定占比的魏斯氏菌属,出房时则以魏斯氏菌属、乳杆菌属、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为主,还有占比5%以上的高温放线菌属、片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明串珠菌属、克罗彭斯特菌属,物种最趋丰富,占比更趋均衡。此外,本文还首次通过Venn图、聚类热图、OTU进化图进行生物信息的可视化,结合Alpha多样性与PCoA分析细菌群落在中高温制曲过程中的分布特征,RDA分析显示酸度、水分与细菌群落的关联性最大。研究结果揭示了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差异,有助于中高温大曲微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的解析,进而解析绵柔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中高温大曲 细菌 演替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立岩 曲日华 +3 位作者 张龙云 赵旭刚 陈延明 彭威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8,22,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碳纤维(CF)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PA66/CF),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在PA66/CF复合材料中,CF与PA66基体充分粘结在一起,其微观形貌表明,体系中碳纤长度为0.5~0.7 mm。...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碳纤维(CF)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PA66/CF),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在PA66/CF复合材料中,CF与PA66基体充分粘结在一起,其微观形貌表明,体系中碳纤长度为0.5~0.7 mm。力学性能测试发现,与尼龙66相比,PA66/CF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当加入4束碳纤维时,PA66/C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00.2 MPa,与PA66相比提高了113.2 MPa;弯曲强度为280.2 MPa,比PA66提高了190.3 MPa;弯曲模量为13560.8 MPa,比PA66提高了10628.7 MPa;冲击强度为14.8 kJ/m^2,比与PA66提高了6.3 kJ/m^2。该PA66/CF复合材料密度较小、力学性能优良,可以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发动机罩盖、仪表盘、车尾门等产品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碳纤 复合材料 制备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深部花岗岩50℃卸荷蠕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龙云 杨尚阳 +1 位作者 张强勇 丁炎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为研究深部花岗岩在温度作用下的卸荷蠕变特性,采用岩石全自动三轴流变仪开展了花岗岩在温度50℃、围压10、20、30 MPa条件下的卸荷蠕变试验,分析了花岗岩高温卸荷蠕变特征、宏观破坏模式和微细观损伤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效应... 为研究深部花岗岩在温度作用下的卸荷蠕变特性,采用岩石全自动三轴流变仪开展了花岗岩在温度50℃、围压10、20、30 MPa条件下的卸荷蠕变试验,分析了花岗岩高温卸荷蠕变特征、宏观破坏模式和微细观损伤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效应条件下,花岗岩高压卸荷蠕变会产生较大变形;50℃卸荷蠕变条件下,花岗岩的蠕变性能随着围压的卸载而呈指数变化,初始卸荷围压越高,花岗岩越早出现蠕变变形;花岗岩高温卸荷蠕变破坏模式主要为共轭剪切破坏,蠕变作用促使岩石内部损伤裂隙扩展并形成裂隙面而失效破坏;岩石高温卸荷蠕变破坏强度约为常温三轴强度的1/3,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也比常规指标减少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洞室 深部花岗岩 高温卸荷 蠕变特性 破坏模式
下载PDF
智能集成控制及MES系统在功能微生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聪芝 陆其刚 +5 位作者 陈力 张龙云 胡风光 陈孚江 沈晓波 刘亮 《酿酒科技》 2020年第10期76-79,共4页
概述了近年来洋河酒厂在智慧酿造领域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了智能集成控制系统以及MES系统在功能微生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分别阐述了智能集成自动化控制与MES系统在功能微生物种子扩培、原料处理、控温培养、比例复配等工艺的应用情况,... 概述了近年来洋河酒厂在智慧酿造领域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了智能集成控制系统以及MES系统在功能微生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分别阐述了智能集成自动化控制与MES系统在功能微生物种子扩培、原料处理、控温培养、比例复配等工艺的应用情况,进一步介绍了批次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酿造 智能集成控制 MES系统 功能微生物 生产应用
下载PDF
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翔 张龙云 沈晓波 《酿酒》 CAS 2019年第2期6-8,共3页
从"新变革、新价值、新体系、新驱动、新超越"五个方面,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分析中国浓香型白酒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浓香型 白酒 创新
下载PDF
酿造环境中细菌的筛选及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龙云 蒲春 高涛 《酿酒科技》 2019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研究酿造环境中细菌组成,并进一步筛选出10株产风味物质明显的细菌,通过菌种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分析,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5#、6#、8#、9#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3#菌株为... 研究酿造环境中细菌组成,并进一步筛选出10株产风味物质明显的细菌,通过菌种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分析,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5#、6#、8#、9#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3#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4#菌株为多粘类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7#、10#菌株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分析这10株细菌的固态培养代谢产物,能够产生多种芝麻香典型呈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环境微生物 细菌 芝麻香
下载PDF
芝麻香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聪芝 陆其刚 +5 位作者 陈力 张龙云 胡风光 陈孚江 蒲春 刘亮 《酿酒科技》 2018年第8期128-134,共7页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洋河在芝麻香微生物科研及机械化制曲生产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芝麻香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特性,以及多菌种混合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代谢规律;探索并优化了CM-7机械化圆盘中试生产工艺,总结确定了CM-13圆盘制曲工艺,...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洋河在芝麻香微生物科研及机械化制曲生产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芝麻香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特性,以及多菌种混合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代谢规律;探索并优化了CM-7机械化圆盘中试生产工艺,总结确定了CM-13圆盘制曲工艺,为芝麻香酒的酿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微生物 代谢机理 混合发酵 工艺研究
下载PDF
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酿酒酵母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燕荣 杨勇 +4 位作者 张龙云 姜雷 谭洪弟 贾亚伟 郭风雪 《酿酒》 CAS 2020年第5期44-47,共4页
为了确立一种简单且高效筛选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的方法,利用TTC显色实验对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22株酵母菌进行了产酒精能力初筛,并联合酵母菌麸曲发酵力和液态酒精发酵实验对初筛到的酵母菌株进行复筛和三级筛,最后通过分... 为了确立一种简单且高效筛选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的方法,利用TTC显色实验对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22株酵母菌进行了产酒精能力初筛,并联合酵母菌麸曲发酵力和液态酒精发酵实验对初筛到的酵母菌株进行复筛和三级筛,最后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4#和8#酵母菌株均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首次对中高温大曲发酵全过程酵母菌的变迁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将鉴定结果比对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酵母菌变迁表1可知,两株菌均分离自主发酵阶段。4#菌来自于主发酵2d曲心,8#菌分离于主发酵4d的曲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酿酒酵母 TTC显色
下载PDF
洋河酿造环境空气微生物解析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小勇 高涛 张龙云 《酿酒》 CAS 2022年第6期67-71,共5页
通过对洋河酒厂老区酿酒车间的空气微生物跟踪分析,分离得到了21株优势菌株,明晰了空气中细菌、霉菌和酵母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数量上入池酒醅的微生物中有18.40%细菌、8.17%酵母和0.06%霉菌来自空气微生物,结构上入池酒醅细菌与空气细菌... 通过对洋河酒厂老区酿酒车间的空气微生物跟踪分析,分离得到了21株优势菌株,明晰了空气中细菌、霉菌和酵母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数量上入池酒醅的微生物中有18.40%细菌、8.17%酵母和0.06%霉菌来自空气微生物,结构上入池酒醅细菌与空气细菌相似系数为0.27。基于酿酒微生态的优化提升,提出以空气培养空气、以结构培养结构的策略,将老区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扩大培养,在新区酿酒车间复制迁移,新老区酿酒车间空气中细菌相似系数由0.37提升到0.85,真菌的相似系数由0.27提升到0.77,且试验车间的生产实绩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车间 空气微生物 优势菌种
下载PDF
中高温大曲中产香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初步研究
13
作者 宋娇娇 张聪芝 +4 位作者 张龙云 余美丽 苗秀珍 蒲春 朱青 《酿酒》 CAS 2022年第1期97-101,共5页
以洋河中高温大曲为原料,采用热处理平板涂布法分离、纯化出耐高温细菌,通过液体发酵筛选出产香细菌,选择产香效果最佳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分析与16SrDNA同源性分析,并对其固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洋河中高温大曲中分离筛选出8... 以洋河中高温大曲为原料,采用热处理平板涂布法分离、纯化出耐高温细菌,通过液体发酵筛选出产香细菌,选择产香效果最佳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分析与16SrDNA同源性分析,并对其固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洋河中高温大曲中分离筛选出8株产香细菌,其中编号B4菌株产香最浓郁。经鉴定B4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佳固体培养条件为:小麦培养基水分50%,培养时间6d,培养温度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产香细菌 筛选鉴定 培养条件研究
下载PDF
绵柔有机白酒酿造用粮储存方法对品质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朱超 张龙云 +2 位作者 钱莉莉 朱青 陆其刚 《酿酒》 CAS 2020年第4期48-50,共3页
将艾草与酿酒副产物组合在一起,有效地延长有机粮食保藏时间多达5个月以上。预处理的艾草能有效地拟制了有害生物的种类和繁殖数量,相对去除率高达98%以上,保障了有机酿造用粮品质,对推动有机白酒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有机白酒 绵柔 艾草 有害生物 有机粮食
下载PDF
大埋深隧洞泥质粉砂岩的三轴蠕变试验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韩祥 张强勇 +3 位作者 张龙云 向文 丁炎志 张振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2-1561,共10页
为揭示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围岩的非线性蠕变力学特性,对大埋深香炉山隧洞深度1 km处T_(3)sn泥质粉砂岩开展室内三轴蠕变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不同应力水平下岩样轴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试验曲线进行模型辨识,引入开关元... 为揭示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围岩的非线性蠕变力学特性,对大埋深香炉山隧洞深度1 km处T_(3)sn泥质粉砂岩开展室内三轴蠕变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不同应力水平下岩样轴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试验曲线进行模型辨识,引入开关元件,并与Burgers模型结合形成修正的Burgers模型,将修正的Burgers模型与新提出的非线性黏塑性体串联最终形成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NVEPB蠕变模型)。通过对NVEPB蠕变模型的本构方程进行Laplace变换,推导NVEPB蠕变模型的一维蠕变方程。通过引入塑性力学知识并结合假设条件,获得NVEPB蠕变模型的三维蠕变方程和常规三轴应力状态下的蠕变方程。借助Origin平台,将NVEPB蠕变模型在常规三轴应力状态下的蠕变方程编程并嵌入其内置的非线性拟合模块,实现蠕变方程的二次开发。通过Origin平台的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反演获得模型的蠕变力学参数,并将反演拟合计算结果与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VEPB蠕变模型的拟合曲线和蠕变试验结果高度吻合,拟合系数均在0.94以上,较好地揭示了滇中引水大埋深隧洞围岩的非线性蠕变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埋深隧洞 泥质粉砂岩 三轴蠕变试验 模型辨识 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NVEPB蠕变模型) 蠕变参数反演
下载PDF
深部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花岗岩的加卸荷三轴蠕变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炎志 张强勇 +4 位作者 张龙云 任明洋 尹相杰 王斌 余光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7-967,共11页
为研究地下深部洞室围岩的蠕变力学特性,以甘肃北山深部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为研究背景工程,开展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蠕变试验,有效揭示洞室花岗岩的蠕变变形特征与破坏机制,提出一个确定花岗岩长期强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 为研究地下深部洞室围岩的蠕变力学特性,以甘肃北山深部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为研究背景工程,开展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蠕变试验,有效揭示洞室花岗岩的蠕变变形特征与破坏机制,提出一个确定花岗岩长期强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花岗岩均具有蠕变阀值;2)蠕变速率受围压和偏应力水平的影响较大,且横向变形相较于轴向变形更为敏感,这一规律在卸荷蠕变时最为明显,导致卸荷蠕变扩容比加载蠕变更加突出;3)加载蠕变岩样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破坏,卸荷蠕变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剪破坏;4)岩石长期强度可以通过岩石的变形模量-时间曲线来确定,得到的流变长期强度与流变破坏强度的比值即σ∞/σf为0.626~0.717,比传统方法减少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射性废物 硬脆性花岗岩 蠕变变形特征 蠕变破坏模式
下载PDF
基坑分块开挖对下卧盾构隧道的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岳云鹏 刘晓玉 +3 位作者 张龙云 李志远 刘继强 郑先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3-119,共7页
为研究分块开挖基坑对下卧盾构隧道保护的有效性,以深圳市双界河路段某基坑工程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下卧盾构隧道竖向位移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分块开挖方式对下卧隧道附加弯矩、内径变形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 为研究分块开挖基坑对下卧盾构隧道保护的有效性,以深圳市双界河路段某基坑工程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下卧盾构隧道竖向位移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分块开挖方式对下卧隧道附加弯矩、内径变形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分块开挖与坑底土体加固共同作用下隧道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分块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横向分块的开挖效果要好于纵向分块开挖,且横向分块数量越多,对隧道竖向位移控制效果越好;隧道最大附加弯矩在拱顶处,隧道整体呈拱顶、拱底处伸长,拱腰处压缩的变形趋势;坑底加固土体可有效控制隧道竖向位移,在隧道变形控制较为严格的工程中,建议在开挖前对坑底土体进行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隧道 分块开挖 数值计算 竖向位移 附加弯矩
下载PDF
流固耦合作用下基坑开挖及降水对下卧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岳云鹏 郑先昌 +2 位作者 刘晓玉 张龙云 刘继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156,167,共7页
为研究基坑开挖及降水对下卧既有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基于比奥固结理论,结合修正摩尔库伦本构关系,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基坑降水深度、降水速度、土体渗流特性、基坑开挖工艺等对下卧既有地铁隧道及其围护结构的... 为研究基坑开挖及降水对下卧既有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基于比奥固结理论,结合修正摩尔库伦本构关系,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基坑降水深度、降水速度、土体渗流特性、基坑开挖工艺等对下卧既有地铁隧道及其围护结构的影响,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坑降水深度对隧道结构变形有着较大影响,适宜的降水深度有利于抑制地铁隧道的隆起;在分块开挖效应下,隧道最终呈"M"形曲线隆起,竖向位移最大处位于隧道中部的两侧位置;土体渗流存在空间差异性;基坑降水速度会对隧道围护结构的内力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降水速度的增大,围护结构的内力会继续增长;隧道衬砌结构变形呈"水平向压缩、竖向拉伸"的竖椭圆状发展,隧道靠近基坑两侧的腰部变形较大;考虑基坑降水的流固耦合分析结果更接近现场实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降水 地铁隧道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曲日华 王立岩 +2 位作者 张龙云 关冲 钟林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使用双螺杆挤出机,采用共混改性方法制备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66(PA 66)复合材料(GF-PA 66),并对其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GF质量分数分别为20%,25%,30%的GF-PA 66复合材料的密度均低于1.4 g/cm 3,GF在GF-PA... 使用双螺杆挤出机,采用共混改性方法制备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66(PA 66)复合材料(GF-PA 66),并对其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GF质量分数分别为20%,25%,30%的GF-PA 66复合材料的密度均低于1.4 g/cm 3,GF在GF-PA 66复合材料体系中呈现纤维交错复杂的网络结构;GF-PA 66复合材料的起始热降解温度均在320℃以上,具有较好的耐热性;随着GF含量的增加,GF-PA 6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升高,当GF质量分数达到3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47.4 MPa,比纯PA 66提高了75%,弯曲强度达到202 MPa,比纯PA 66提高了112%,弯曲模量达到7783.3 MPa,比纯PA 66提高了175%;随着GF含量的增加,GF-PA 66复合材料的悬臂梁冲击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当GF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悬臂梁冲击强度高于纯PA 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酰己二胺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共混改性 增强 力学性能 热性能
下载PDF
世界文学与中国经验:张爱玲英文小说价值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龙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108,共6页
作为现代汉语写作者中少有的中英文双语作家,张爱玲汉语写作的成功早已无需证明,而她的英文水平之高也可以从各个方面获得确认,但偏偏英文写作却似乎不受中英双边看好。抛开"中西文化差异"这类空洞的说辞,细读其英语小说文本... 作为现代汉语写作者中少有的中英文双语作家,张爱玲汉语写作的成功早已无需证明,而她的英文水平之高也可以从各个方面获得确认,但偏偏英文写作却似乎不受中英双边看好。抛开"中西文化差异"这类空洞的说辞,细读其英语小说文本,比勘作家本人在两种语言两套笔墨下的创作与互译,就不难发现,张爱玲的英文小说写作既有其一以贯之的文学观(真实观),也有其从未放弃过的先锋立场以中国元素对抵抗欧洲中心主义,更有一个中国作家对中国经验表达的自信与耐心。就中国经验书写而言,张爱玲英文小说的现实处境与潜在意义,使其成为难以替代的绝佳研究对象,其价值有待挖掘和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英文小说 中国经验 世界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