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鲁川 卢双舫 肖佃师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6-248,共3页
非均质性是页岩储层内在的、固有的属性,根据测量尺度和方法的不同可进步划分为微观和宏观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主要是指借助于实验手段所测量的页岩储层微—纳米尺度的非均质性,例如孔隙大小、分布、连通性等,而宏观非均质性般表现... 非均质性是页岩储层内在的、固有的属性,根据测量尺度和方法的不同可进步划分为微观和宏观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主要是指借助于实验手段所测量的页岩储层微—纳米尺度的非均质性,例如孔隙大小、分布、连通性等,而宏观非均质性般表现为厘米及以上尺度,主要依赖于地震、测井和岩心观察等手段。尽管前人已经对页岩储层岩相、含气性、沉积环境、孔隙结构等宏微观性质开展了研究(王玉满等,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龙马溪组 渝东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美国国家地热数据的地热温度计案例分析与方法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蒋恕 陈国辉 +4 位作者 张钰莹 张鲁川 旷健 李醇 程万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共17页
热储温度评价是地热系统研究的关键内容。文章选取建设比较成熟的美国国家地热数据系统(National Geothermal Data System,NGDS),分别利用地球化学地热温度计、多矿物平衡法、冷热水混合模型及气体地热温度计对不同地热田的热储温度进... 热储温度评价是地热系统研究的关键内容。文章选取建设比较成熟的美国国家地热数据系统(National Geothermal Data System,NGDS),分别利用地球化学地热温度计、多矿物平衡法、冷热水混合模型及气体地热温度计对不同地热田的热储温度进行评价,确定不同热储温度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期为热储温度评价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热水体达到离子和矿物的平衡状态时,地球化学地热温度计可得到相对合理的热储温度;当地热水体未达到离子和矿物的平衡状态时,SiO2地热温度计较阳离子温度对热储温度的评价效果更准确。尽管基于饱和指数的多矿物平衡法由于有限饱和平衡矿物选择导致不一定得到精确的热储温度,但可为地球化学地热温度计的选取提供依据,比如当石英过饱和时,用玉髓地热温度计计算的温度比石英更能反映地下的热储温度。对于蒸汽为主的高温地热储层,由于蒸汽和地表岩石反应导致矿物和离子无法反映热储信息,气体地热温度计对该类型热储温度的评价更加合理。由于混合模型得到的是冷、热水混合之前的热水端温度,因此,混合模型计算的热储温度通常高于地球化学地热温度计。总之,没有一种温度计是万能的,不同地热温度计适用条件不同,综合不同合理的方法以及互相校正是最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温度 美国国家地热数据系统(NGDS) 地球化学地热温度计 多矿物平衡法 混合模型
下载PDF
加热过程中页岩储层改质效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国辉 蒋恕 +6 位作者 李醇 李思思 彭鹏 莫兰 张钰莹 张鲁川 张天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6-296,共11页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但因成熟度偏低、油质重、粘度大、地层流体压力低且孔渗条件差而难以有效开发。原位加热技术可显著提高其采收率,储层改质是该技术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前人对页岩孔隙演化的研究以及对油页岩原位加热过程...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但因成熟度偏低、油质重、粘度大、地层流体压力低且孔渗条件差而难以有效开发。原位加热技术可显著提高其采收率,储层改质是该技术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前人对页岩孔隙演化的研究以及对油页岩原位加热过程中储层物性改质的探索,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储层改质效应由孔隙演化和热致裂两种机制控制。孔隙演化主要由有机质裂解、无机矿物成岩转化、矿物溶蚀和重结晶引起;热致裂主要由热应力和生烃增压造成。前期对不同成熟度页岩孔隙演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对砂岩、花岗岩热破裂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页岩原位加热过程中的储层改质效应奠定了良好基础。但页岩中复杂的矿物成分导致其孔隙演化过程更加复杂,有机质裂解过程所伴随的成孔作用、酸性产物溶蚀作用以及增压效应使该过程进一步复杂化。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对不同作用开展相对独立的研究,揭示其机理并建立预测模型,进而对原位加热过程中整个增孔增渗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热致裂 热应力 原位加热 储层改质 提高采收率 页岩油
下载PDF
桂中坳陷北部下石炭统鹿寨组一段页岩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覃英伦 雷雨 +4 位作者 蒋恕 张仁 张鲁川 岑文攀 卢炳雄 《石油科学通报》 2022年第2期139-154,共16页
为明确桂中坳陷北部下石炭统鹿寨组一段成藏条件,评价区块资源潜力,利用录井、地震、实验测试等手段,系统分析页岩气成藏地质特征,并采用静态法对研究区页岩气资源量进行计算。研究表明:鹿寨组一段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TOC含量在0.49%~5.... 为明确桂中坳陷北部下石炭统鹿寨组一段成藏条件,评价区块资源潜力,利用录井、地震、实验测试等手段,系统分析页岩气成藏地质特征,并采用静态法对研究区页岩气资源量进行计算。研究表明:鹿寨组一段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TOC含量在0.49%~5.15%)、类型好(有机质类型为II_(1)~II_(2)型)、热演化程度适中(热成熟度在2.2%~2.9%);储层脆性指数高(51%~94%),物性条件较好(孔隙度在3.12%~5.02%,渗透率在0.0005~0.161 mD),孔径多小于400 nm;储层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和溶蚀孔为主,孔隙比表面积以微孔贡献为主,孔体积则主要由微孔和介孔贡献,微孔发育主控因素包括TOC和黏土矿物,而介孔发育主控因数为黏土矿物;现场总含气量平均1.73 m^(3)/t,甲烷含量高达95%,为高热值干气;甲烷等温吸附绝对吸附量在1.07~3.67 m^(3)/t,页岩吸附能力强;研究区页岩气藏埋藏深度多在1000~3000 m,顶板黄金组和底板尧云岭组岩性以(泥质)灰岩为主,岩性致密,累计厚度分别可达720 m和490 m,区内逆冲断层封堵性好,构造变形程度较低,岩浆活动较弱,温泉水循环深度多在800~1000 m,水文地质开启程度低。研究区沙坪复向斜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255.2×10^(8) 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8.3×10^(8) m^(3),技术可采资源丰度0.45×10^(8) m^(3)/km^(2)。结论认为,桂中坳陷北部残留向斜核部鹿寨组一段页岩生烃基础较优越、储集空间发育、含气性高、保存条件较好、埋深适中及资源丰度较高,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资源潜力 下石炭统鹿寨组 桂中坳陷
下载PDF
Present Situation of Core Mercury Injection Technology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被引量:1
5
作者 GU Meiwei LU Shuangfang +2 位作者 XIAO Dianshi GUO Siqi zhang luch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388-389,共2页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step into a new area of glob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due to the suc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of America.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MR on Quantifica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ight Glutenite Reservoirs Pore Size
6
作者 GUO Siqi LU Shuangfang +2 位作者 XIAO Dianshi zhang luchuan GU Mei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390-392,共3页
Quantifica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evaluating tight reservoirs. Since tight reservoirs mainly develop nano-pore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fully characterize pore throats' ... Quantifica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evaluating tight reservoirs. Since tight reservoirs mainly develop nano-pore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fully characterize pore throats' distribution by single conventional experimental method, there's an urgent need to establish a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by jointing several conventional experimental methods. 展开更多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Based on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A Case of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Wangfu Depression,Songliao Basin
7
作者 zhang luchuan LU Shuangfang +2 位作者 XIAO Dianshi GUO Siqi GU Mei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130-131,共2页
Currently, there are two main methods to obtain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in mud shale geochemical analysis and AlgR model. Geochemical analysis can obtain accurate TOC content, but it has the problem of hi... Currently, there are two main methods to obtain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in mud shale geochemical analysis and AlgR model. Geochemical analysis can obtain accurate TOC content, but it has the problem of higher cost and less samples. The AlgR model can obtain TOC content variable values in well profile conveniently and quickly, but it can't predict TOC content in mud shale in cross-hole area. Both the methods can't meet the needs of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shale oil in the back ground of strong organic heterogeneous in mud shale. 展开更多
下载PDF
颗粒粒径对低温氮吸附实验的影响——以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含气页岩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勃 陈方文 +4 位作者 肖佃师 卢双舫 张鲁川 张钰莹 龚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5-404,共10页
为了探索页岩颗粒的粒径对低温氮吸附实验的影响和其机理,以渝东南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优选3块TOC和矿物组成差异明显的高—过成熟海相页岩样品,分别开展8组不同粒度(范围为80~4 750μm)的低温氮气吸附实验(LTNA),进而探索... 为了探索页岩颗粒的粒径对低温氮吸附实验的影响和其机理,以渝东南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优选3块TOC和矿物组成差异明显的高—过成熟海相页岩样品,分别开展8组不同粒度(范围为80~4 750μm)的低温氮气吸附实验(LTNA),进而探索颗粒粒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从孔隙类型和连通性角度揭示了影响机理,提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LNTA实验建议粒径为180~250μm.研究结果表明:LTNA实验测量的页岩总孔体积明显受粒径的影响,随粒径减小,测量值呈现先逐渐增加、再减小、然后再增加的规律,而对比表面积影响较小.微孔和较小介孔(<10nm)以有机孔和黏土矿物晶内-晶间孔为主,具有较长的连续渗流路径长度,在较大粒度区间内(>180μm),适当减小粒度能提高该类孔隙的测量值,但随着继续粉碎(<180μm),这类孔隙会遭到破坏;而宏孔和较大介孔(>10nm)的渗流路径长度较短,需要样品粉碎至一定程度(180~250μm),才能与颗粒外表面有效沟通,其测量值随粒度减小而明显增大,但粉碎程度过高会产生新的微裂缝,导致实验测量值明显高于压汞法和扫描电镜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颗粒粒径 孔径分布 连通性 低温氮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