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文化在药用植物园建设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晶鑫 张培培 +2 位作者 范开友 何悦 谢国勇 《药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药用植物园作为中医药文化展示和表达的有效载体,其建设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以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园为例,该文阐述高校附属专业性药用植物园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途径和方法以及该方法在中医...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药用植物园作为中医药文化展示和表达的有效载体,其建设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以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园为例,该文阐述高校附属专业性药用植物园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途径和方法以及该方法在中医药教学和科普中的价值、意义和作用,为高校附属药用植物园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药用植物园 中医药教学 中医药科普
下载PDF
miR-602调控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生长、侵袭的功能研究
2
作者 张培培 王相玲 +1 位作者 张晓红 杨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856-1859,186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602(miR-602)对神经母细胞瘤(NB)SH-SY5Y细胞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人NB细胞系SH-SY5Y和胚肾细胞系HEK-293中miR-602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miR-602对SH-S... 目的探讨微小RNA-602(miR-602)对神经母细胞瘤(NB)SH-SY5Y细胞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人NB细胞系SH-SY5Y和胚肾细胞系HEK-293中miR-602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miR-602对SH-SY5Y细胞生长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602对SH-SY5Y细胞侵袭的影响。筛选miR-602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结合qPCR技术验证miR-602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将健康者胚肾HEK-293细胞的表达量标化为1,人NB细胞系SH-SY5Y中miR-602的相对表达水平为3.83±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实验结果显示,miR-602 mimics组细胞相对活性(1.20±0.05)高于NC mimics组(1.00±0.01),而miR-602 inhibitor组细胞相对活性为0.76±0.04低于NC inhibitor组(1.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iR-602 mimics组穿膜细胞数[(193.33±8.02)个]高于NC mimics组[(97.33±20.03)个],而miR-602 inhibitor组穿膜细胞数[(62.01±11.79)个]低于NC inhibitor组[(132.33±11.2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在miR-602 mimics组重组人Sprouty相关EVH1域含蛋白1(SPRED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NC mimics组相对变化倍数为0.56±0.08,miR-602 inhibitor组SPRED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NC inhibitor组相对变化倍数为4.16±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602在SH-SY5Y细胞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SPRED1促进SH-SY5Y细胞生长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神经母细胞瘤 生长 侵袭
下载PDF
热应激对牛卵子及其胚胎表观遗传修饰与发育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冯肖艺 张培培 +5 位作者 张航 郝海生 杜卫华 朱化彬 崔凯 赵学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60-2473,共14页
旨在探究热应激对牛卵子及其胚胎表观遗传修饰与发育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卵子置于体外热应激条件下培养(41℃12 h+38.5℃12 h),进行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tion, IVM)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检测对照组(38.5℃24 h... 旨在探究热应激对牛卵子及其胚胎表观遗传修饰与发育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卵子置于体外热应激条件下培养(41℃12 h+38.5℃12 h),进行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tion, IVM)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检测对照组(38.5℃24 h)和热应激组牛卵子和胚胎的发育能力及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H1、组蛋白H2、组蛋白H4和DNA甲基化的修饰水平。本研究还检测了卵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水平及与表观遗传修饰和发育能力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热应激处理组卵子成熟率((59.21±4.29)%)、卵裂率((57.78±4.58)%)和囊胚率((22.31±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5.10±6.75)%、(78.64±2.46)%、(42.64±1.38)%,P<0.05);热应激组牛卵子及各阶段胚胎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H1、组蛋白H2、组蛋白H4、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热应激组牛卵子ΔΨ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热应激组牛卵子R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应激组牛卵子表观遗传修饰相关基因DNMT1、DNMT3A、DNMT3B、Histone H2A、SMYD3、IGF-2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热应激组牛卵子发育能力相关基因C-MOS、GDF-9和POU5F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牛卵子和胚胎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H1、组蛋白H2、组蛋白H4、DNA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了牛卵子ΔΨm水平及与表观遗传修饰和发育能力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了ROS水平,降低了卵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卵子 表观遗传修饰 发育能力
下载PDF
能量负平衡影响奶牛卵泡发育的机制
4
作者 曹建华 杨柏高 +9 位作者 张培培 冯肖艺 张航 余洲 牛一凡 郝海生 杜卫华 朱化彬 杨凌 赵学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奶牛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是奶牛产后泌乳初期常会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当奶牛摄入能量无法满足其消耗能量时就会达到NEB状态。奶牛处于NEB状态时易引起患病率增加、妊娠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给集约化奶牛生产带... 奶牛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是奶牛产后泌乳初期常会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当奶牛摄入能量无法满足其消耗能量时就会达到NEB状态。奶牛处于NEB状态时易引起患病率增加、妊娠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给集约化奶牛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分子、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奶牛泌乳初期NEB对牛卵泡发育的影响机制得到进一步揭示。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报道,综述奶牛早期泌乳NEB对牛卵泡发育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并进行展望,以期为减少NEB对奶牛繁殖性能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负平衡 奶牛 泌乳期 卵泡发育 繁殖
下载PDF
一例Bi-CP基固态薄膜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生物胺蒸气的发光传感
5
作者 王婷 张佩佩 +2 位作者 刘淑芹 王瑞红 张建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5-1621,共7页
通过4,4'-氧化联吡啶(bp4do)与Bi^(3+)的组装合成了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P):(TBA)[Bi(bp4do)Br_(4)](1),其中TBA^(+)=tetrabutylammonium。1具有红色发光,量子产率高达69%。通过将1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制备了一种具... 通过4,4'-氧化联吡啶(bp4do)与Bi^(3+)的组装合成了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P):(TBA)[Bi(bp4do)Br_(4)](1),其中TBA^(+)=tetrabutylammonium。1具有红色发光,量子产率高达69%。通过将1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制备了一种具有极高发光稳定性的固态薄膜传感器(1/PVP)。1/PVP具有对11种NH_(3)/胺蒸气的广谱传感能力,且响应迅速。在传感过程中其发光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易于裸眼观测。其检测机制是NH_(3)/胺诱导1的骨架的坍塌。此外,该固态薄膜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肉类/水产品等食品新鲜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固态薄膜传感器 发光 生物胺 蒸气传感
下载PDF
奶牛卵泡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宋浩然 冯肖艺 +6 位作者 张培培 张航 牛一凡 余洲 万鹏程 崔凯 赵学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3-2324,共12页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我国奶业产业链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朝着现代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然而,高产奶牛的繁殖性能却在逐渐降低,目前,这已成为奶牛相关研究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卵泡发育与繁殖效率关系密切,卵泡正常发育是...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我国奶业产业链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朝着现代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然而,高产奶牛的繁殖性能却在逐渐降低,目前,这已成为奶牛相关研究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卵泡发育与繁殖效率关系密切,卵泡正常发育是奶牛发情、排卵等繁殖活动的先决条件。其中,卵泡颗粒细胞能够与卵母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相互作用分泌多种激素和因子,同时,作为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受体影响卵泡发育。因此,本文总结了关于卵泡颗粒细胞功能与卵泡发育的相关研究,并以卵泡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的影响为重点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 卵泡发育 奶牛 繁殖性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不同抗原的犬布鲁氏菌病免疫层析胶体金抗体试纸条的制备和比较
7
作者 郭晓涵 焉鑫 +11 位作者 邵卫星 殷德辉 闫昊 南文龙 樊晓旭 孙世雄 张培培 孙翔翔 刘蒙达 张皓博 孙淑芳 孙明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90-95,共6页
为建立针对犬布鲁氏菌病的免疫层析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从犬种布鲁氏菌菌株提纯的膜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原核表达纯化的外膜蛋白Omp31和BP26以及基于B细胞抗原肽的融合蛋白F14,分别制备了试纸条,然后采用犬布鲁氏菌病阳性和阴性血清,... 为建立针对犬布鲁氏菌病的免疫层析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从犬种布鲁氏菌菌株提纯的膜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原核表达纯化的外膜蛋白Omp31和BP26以及基于B细胞抗原肽的融合蛋白F14,分别制备了试纸条,然后采用犬布鲁氏菌病阳性和阴性血清,分别对上述试纸条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结果显示:Omp31抗原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F14和BP26,而全菌膜蛋白和全菌可溶性蛋白的敏感性较差;特异性上,使用由5种抗原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检测30份犬布鲁氏菌病阴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5种试纸条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大肠杆菌(H7)、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军团菌阳性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另外,由F14和BP26制备的试纸条可识别羊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而由Omp31、全菌膜蛋白和全菌可溶性蛋白制备的试纸条均不能识别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综上所述,Omp31、F14和BP26可作为制备犬布鲁氏菌病免疫层析胶体金检测卡的备选抗原。本研究为粗糙型布鲁氏菌引起的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布鲁氏菌病 犬种布鲁氏菌 外膜蛋白 免疫层析胶体金检测卡
下载PDF
羊种布鲁氏菌Tat系统底物蛋白ErfK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8
作者 吴瑶 焉鑫 +14 位作者 孙明军 屈海龙 郭晓涵 闫昊 张培培 孙世雄 李嘉琪 孙翔翔 刘蒙达 张皓博 南文龙 邵卫星 王方昆 樊晓旭 孙淑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96-103,共8页
为分析羊种布鲁氏菌双精氨酸转运系统(twin-arginine translocation system,Tat system)毒力相关底物蛋白L,D-转肽酶ErfK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应答情况,首先对布鲁氏菌M28毒株ErfK基因序列(WP_002963714.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考序列设... 为分析羊种布鲁氏菌双精氨酸转运系统(twin-arginine translocation system,Tat system)毒力相关底物蛋白L,D-转肽酶ErfK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应答情况,首先对布鲁氏菌M28毒株ErfK基因序列(WP_002963714.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考序列设计引物,构建表达载体pET-30a(+)-ErfK,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和镍柱纯化获得目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重组ErfK(rErfK)蛋白进行抗原性鉴定;将rErfK蛋白免疫小鼠,分别在免疫后15、30和45 d收集血清和脾脏,检测蛋白免疫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情况。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ErfK蛋白无跨膜结构,为亲水性蛋白,有多个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SDS-PAGE和Western blot均可获得25 kDa的蛋白条带,重组蛋白可与布鲁氏菌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证明rErfK有良好的抗原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rErfK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含量相比PBS组显著上升(P<0.05),且脾脏Th1型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转录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此外,rErfK免疫也能极显著诱导小鼠血清中总IgG和特异性IgG的产生(P<0.01)。上述结果表明,经大肠杆菌表达的布鲁氏菌rErfK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为基于ErfK蛋白的布鲁氏菌病诊断试剂和亚单位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Tat系统底物蛋白L D-转肽酶ErfK 抗原性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不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体系扩增牛微量血液DNA效果评价
9
作者 牛一凡 李崇阳 +7 位作者 杨柏高 张培培 张航 冯肖艺 曹建华 余洲 马友记 赵学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36-3445,共10页
旨在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评估不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single cell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scWGA)体系对牛微量血液基因组DNA的扩增效果,建立微量DNA全基因组扩增体系。本研究分别采用MDA(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和MALB... 旨在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评估不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single cell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scWGA)体系对牛微量血液基因组DNA的扩增效果,建立微量DNA全基因组扩增体系。本研究分别采用MDA(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和MALBAC(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两种scWGA体系对华西牛1 ng血液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随后基于两种体系的扩增产物以及原始未稀释血液DNA构建测序文库,利用DNBSEQ-T7RS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通过比较扩增产物片段大小、浓度、总质量评估扩增效率,通过分析GC含量、测序覆盖度、基因分型一致率、基因型检出率等评估两种体系的扩增效果。结果显示,MDA体系的扩增产物片段大于MALBAC体系(8 kb vs.0.2~2 kb),产物浓度和总质量显著高于MALBAC体系(P<0.05)。基于测序数据,1×和5×测序深度下,MDA体系的基因组覆盖度显著高于MALBAC体系(P<0.05),此外,MDA体系的分型一致率、检出率显著高于MALBAC体系,而等位基因缺失率、假阳性率显著低于MALBAC体系(P<0.05)。综上,本研究揭示了MDA和MALBAC两种扩增体系基于华西牛1 ng血液基因组DNA扩增的体系特点,为改进现有华西牛胚胎基因组选择中的关键扩增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华西牛遗传育种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选择扩增 MDA MALBAC 微量DNA扩增体系
下载PDF
消瘀泄浊饮中活性成分鉴定以及HPLC法测定其中5种关键成分
10
作者 范桢亮 鲁科达 +3 位作者 范军芬 张培培 夏虹 马红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2-37,共6页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鉴定消瘀泄浊饮中的活性成分,并利用HPLC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杯苋甾酮、苦杏仁苷这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消瘀泄浊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色谱柱:Waters HS...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鉴定消瘀泄浊饮中的活性成分,并利用HPLC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杯苋甾酮、苦杏仁苷这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消瘀泄浊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色谱柱:Waters HSS T3(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异丙醇,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40℃。高分辨质谱:鞘气40 Arb;辅助气10 Arb;离子喷雾电压3000 V/-2800 V;温度350℃;离子传输管温度320℃;扫描模式为Full-scan MS2模式。采用Progenesis QI进行基线过滤、峰识别、积分、保留时间校正、峰对齐,对比公共数据库和实验室自建数据库后得到消瘀泄浊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选择Sharpsil-U 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超纯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0 nm(苦杏仁苷、杯苋甾酮),260 nm(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结果从消瘀泄浊饮中共找到276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负离子模式下找到119种,正离子模式下找到157种。选择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杯苋甾酮、苦杏仁苷为消瘀泄浊饮的指标成分。各成分均能有效检出,分离度良好,阴性无干扰;5种成分在测定的进样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4%~101.07%;RSD为0.78%~2.27%。结论液质联用技术可以有效鉴定消瘀泄浊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所建立的HPLC法稳定性好,特异性强,可以为消瘀泄浊饮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瘀泄浊饮 高效液相色谱 高分辨质谱 成分鉴定 含量测定
下载PDF
IGF1、CoQ10、MT联合添加缓解热应激对牛IVF囊胚的影响
11
作者 张航 张培培 +6 位作者 杨柏高 冯肖艺 牛一凡 余洲 曹建华 万鹏程 赵学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74-2485,共12页
旨在探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1,IGF1)、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及褪黑素(melatonin, MT)联合添加对牛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以及热应激囊胚的影响。本研究于屠宰场采集牛离体卵巢,于实验室抽取卵丘卵母细... 旨在探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1,IGF1)、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及褪黑素(melatonin, MT)联合添加对牛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以及热应激囊胚的影响。本研究于屠宰场采集牛离体卵巢,于实验室抽取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 COCs),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 IVM)液及牛胚胎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 IVC)液中添加IGF1、CoQ10及MT,检测各添加方式对牛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牛卵母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的影响;在囊胚期施加41℃热应激,检测热应激及联合添加对牛IVF囊胚发育能力及凋亡水平的影响,并利用qRT-PCR检测囊胚中胚胎质量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各组试验均重复3次。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组(CT-0组)相比,联合添加IGF1、CoQ10及MT组(ICM组)卵母细胞成熟率((90.40±2.06)%vs.(65.41±0.63)%)、卵裂率((93.33±1.96)%vs.(59.77±2.93)%)及囊胚率((51.43±5.34)%vs.(26.92±3.24)%)均显著提高(P<0.05);ICM组牛卵母细胞ROS水平显著降低;ΔΨm显著提高(P<0.05)。与热应激组(HS组)相比,联合添加IGF1、CoQ10及MT(ICM+HS组)显著提高了囊胚扩张率((62.00±2.97)%vs.(30.77±8.66)%,P<0.05),抑制了热应激囊胚细胞凋亡,并提高了IGFBP3、ATP1A1、DSC2及IFNT2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综上表明,联合添加IGF1、CoQ10及MT有效提高牛卵母细胞发育能力,降低ROS水平,提高ΔΨm。热应激降低牛囊胚扩张率,促进牛囊胚细胞凋亡,影响囊胚质量,而联合添加IGF1、CoQ10及MT缓解了热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 CoQ10 褪黑素 热应激 奶牛 胚胎
下载PDF
一种有效采集核酸气溶胶的方法
12
作者 孙世雄 焉鑫 +6 位作者 孙翔翔 孙明军 高玉斌 孙静 张培培 王毓秀 孙淑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本试验旨在确定一种有效采集核酸气溶胶的方法,用于实验室核酸气溶胶污染的监测。将100μL pBR322质粒DNA均匀喷洒在体积为23 m^(3)的房间内,模拟核酸气溶胶污染。分别于喷洒后0 d(即喷洒当天)、5 d,在6个采样点上同时以对照组和试验组... 本试验旨在确定一种有效采集核酸气溶胶的方法,用于实验室核酸气溶胶污染的监测。将100μL pBR322质粒DNA均匀喷洒在体积为23 m^(3)的房间内,模拟核酸气溶胶污染。分别于喷洒后0 d(即喷洒当天)、5 d,在6个采样点上同时以对照组和试验组方法采样,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品。对照组用装有超纯水的离心管进行采样,试验组用气体采样泵连接过滤吸头进行采样。结果显示:在喷洒后0d采样检测时,试验组6个采样点的Ct平均值为22.732,低于对照组的25.027;在喷洒后5 d采样检测时,对照组只有3个采样点检测到Ct值,且皆高于相应试验组数据。在对布鲁氏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核酸气溶胶的日常监测中,试验组方法同样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组方法具有较高的采样效率,适用于实验室核酸气溶胶污染的监测。本研究为实验室核酸气溶胶污染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气溶胶 气体采样泵 实时荧光定量PCR 污染监测
下载PDF
发酵改性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杨晨夕 张珮珮 +1 位作者 徐阳 潘思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2-353,共12页
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分子量小、结构无序,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天然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少,生物利用率低,因此要对膳食纤维进行改性。传统改性方法如物理、化学法存在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环境的缺点。微... 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分子量小、结构无序,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天然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少,生物利用率低,因此要对膳食纤维进行改性。传统改性方法如物理、化学法存在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环境的缺点。微生物产生的酶能断裂大分子糖苷键,将不溶性大分子转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因此发酵法是一种低成本、低能耗、绿色无污染的新型改性方法。本文系统阐述了发酵改性原理、影响改性效果的因素如接种量、温度、pH等,并进一步介绍了发酵改性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中的应用,为未来膳食纤维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改性 发酵 生理功能 食品应用
下载PDF
小麦SUS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4
作者 孔斌雪 李娜 +5 位作者 马靖福 窦佳欣 陈涛 张沛沛 刘媛 杨德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对小麦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究小麦SUS(TaSUS)基因家族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小麦全基因组上鉴定TaSUS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系统进化关系、... 【目的】对小麦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究小麦SUS(TaSUS)基因家族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小麦全基因组上鉴定TaSUS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位置、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在小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到分布于14条染色体上的24个TaSUS基因,可分为3个亚组。TaSUS基因含有多个外显子,但部分基因缺失非翻译区结构。TaSUS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包含45种顺式作用元件,涉及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大多数TaSUS基因在小麦穗中显著表达,在叶、茎和根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小麦SUS基因家族的进化,为后期小麦SUS基因家族的生物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蔗糖合成酶(SUS)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HSYA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李诗怡 王康 +3 位作者 黄菊 张澳 张培培 谢迎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9期1478-1485,共8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HLEC-SRA01/04)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不同浓度HSYA溶液处理rhEGF诱导的HLEC-SRA0...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HLEC-SRA01/04)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不同浓度HSYA溶液处理rhEGF诱导的HLEC-SRA01/04不同时长,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状态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值(IC50)。细胞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测定不同浓度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法(RT-qPCR)与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不同浓度组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EMT标记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含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MTT实验结果示:选取20、40、60、80、100μmol/L的HSYA溶液处理5μg/L rhEGF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24 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1±0.6)%、(19.0±3.8)%、(31.5±2.2)%、(53.7±0.4)%、(70.8±0.3)%,IC50值为(76.520±0.954)μmol/L,48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4.3±3.7)%、(27.4±3.1)%、(42.6±2.7)%、(59.2±2.2)%、(81.0±1.0)%,IC50值为(66.094±2.508)μmol/L,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及0、20、40、70、100μmol/L组的24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46.9±1.8)%、(90.0±1.5)%、(88.4±2.1)%、(43.3±6.6)%、(31.5±16.2)%、(5.82±5.2)%,48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81.1±2.3)%、100%、(95.5±0.1)%、(72.6±3.5)%、(58.5±6.1)%、(37.4±7.1)%。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及0、20、40、70、100μmol/L组的细胞数分别为(171.667±20.407)个、(290.222±24.135)个、(198.667±16.826)个、(161.222±5.981)个、(134.111±6.850)个、(67.444±7.351)个,HSYA对rhEGF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抑制呈明显浓度依赖性。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结果示:HSYA可明显下调rhE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PCNA、Vimentin及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SYA可明显抑制rhEGF诱导的HLEC-SRA01/04增殖、迁移及EMT,可能成为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晶状体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陶瓷隔膜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影响及电池设计优化分析
16
作者 茆志友 宁小玉 +2 位作者 张培培 张贝 相佳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4-1158,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聚乙烯(PE)材质为基膜、陶瓷为涂层的五种不同厚度及双面涂层的复合隔膜的表面形态、拉伸强度、穿刺强度等性能。并选择其中三款隔膜制成大容量铝壳电池进行热失控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涂覆厚度的陶瓷涂层隔膜表面涂层致...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聚乙烯(PE)材质为基膜、陶瓷为涂层的五种不同厚度及双面涂层的复合隔膜的表面形态、拉伸强度、穿刺强度等性能。并选择其中三款隔膜制成大容量铝壳电池进行热失控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涂覆厚度的陶瓷涂层隔膜表面涂层致密,颗粒粒径分布范围较宽,形貌、大小相近;拉伸强度及穿刺强度方面,基膜为12μm的陶瓷隔膜不同涂覆厚度没有明显差异,并且同等厚度基膜单面涂覆和双面涂覆无明显差异;相同测试条件下,隔膜的热收缩率是(12+2+2)μm、(12+1.5+1.5)μm<(12+4)μm<(12+3)μm<(12+2)μm。采用(12+2)μm、(12+4)μm隔膜生产的电池测试发生热失控时的SOC分别为116.94%、117.64%,电池最高温度分别为530.9℃、430.7℃。实验表明陶瓷涂层厚度越大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时间越迟,最高温度越低。此外,双面涂层隔膜(12+2+2)μm制成的电池发生热失控是在过充结束后的加热工步,最高温度仅为369.5℃。针对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对电池的设计优化方向做了一些思考,指出了隔膜宽度方向超出负极极片、负极极片长度和宽度方向超出正极极片之外的部分(Overhang)的设计对于电池的安全是极其重要的,电池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评估使用场景和极端条件的影响,结合选择的隔膜的热收缩率的大小,核算隔膜的收缩比例,确保Overhang的设计是满足电池全寿命周期安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隔膜 拉伸强度 穿刺强度 热失控 设计优化
下载PDF
陕北旱区不同覆膜材料对土壤水热状况及绿豆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张培培 刘娇娇 +3 位作者 高峰 罗璟铎 张雄 王雯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80-85,共6页
为筛选适宜陕北旱区绿豆高产、高效的覆膜栽培方式,试验设置9种覆膜处理:0.012 mm黑色普通地膜覆盖(BP1),0.010 mm黑色普通地膜覆盖(BP2),0.008 mm黑色普通地膜覆盖(BP3),0.008 mm黑色渗水可降解地膜覆盖(BD),0.012 mm白色普通地膜覆盖(... 为筛选适宜陕北旱区绿豆高产、高效的覆膜栽培方式,试验设置9种覆膜处理:0.012 mm黑色普通地膜覆盖(BP1),0.010 mm黑色普通地膜覆盖(BP2),0.008 mm黑色普通地膜覆盖(BP3),0.008 mm黑色渗水可降解地膜覆盖(BD),0.012 mm白色普通地膜覆盖(WP1),0.010 mm白色普通地膜覆盖(WP2),0.008 mm白色普通地膜覆盖(WP3),0.008 mm白色渗水可降解地膜覆盖(WD),露地(CK),研究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热状况、农艺性状、以及绿豆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绿豆成熟期,CK、WD1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除WD外其它处理0.30%~4.22%,各覆膜处理间0~20 cm土壤平均温度均高于CK处理0.59~2.56℃,株高较CK高1.99%~7.09%。所有覆膜处理绿豆产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WP2产量最高,较CK处理高387.47%,并且WP2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最高,因此,建议在绿豆生产中推广使用厚度0.010 mm的白色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绿豆 陕北旱区 不同颜色 厚度材质地膜覆膜 产量
下载PDF
槐杞黄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氧化应激
18
作者 马桂巧 王军伟 +2 位作者 张佩佩 邵婧 马婵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3-849,共7页
目的:探讨槐杞黄(HQH)是否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氧化应激。方法:将HK-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渗透压对照组、高糖组、槐杞黄组和卡托普利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探针检测ROS水平;试剂盒检测SOD活... 目的:探讨槐杞黄(HQH)是否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氧化应激。方法:将HK-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渗透压对照组、高糖组、槐杞黄组和卡托普利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探针检测ROS水平;试剂盒检测SOD活性、MDA和GSH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的表达;qRT-PCR法检测IL-6、IL-1β和TNF-α以及Nrf2/HO-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HO-1通路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001);细胞中ROS、MDA含量升高(P<0.0001),SOD和GSH活性降低(P<0.0001);Nrf2的表达降低;IL-6、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01);Nrf2/HO-1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01);与高糖组相比,槐杞黄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ROS、MDA含量明显降低(P<0.0001),SOD和GSH活性升高(P<0.01);Nrf2的表达增加;IL-6、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Nrf2/HO-1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槐杞黄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改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杞黄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木质素碳量子点在防伪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子航 张培培 +2 位作者 孔得贤 秦秀钊 徐长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共10页
目的 探索木质素碳量子点(CQDs)荧光油墨及其书写式标签、CQDs/聚乙烯醇(PVA)复合荧光薄膜在防伪包装中的应用潜力。方法 以木质素为碳源,采用一锅水热法得到未掺杂碳量子点O-CQDs和硫掺杂碳量子点S-CQDs,并以此为荧光填料,以乙醇、乙... 目的 探索木质素碳量子点(CQDs)荧光油墨及其书写式标签、CQDs/聚乙烯醇(PVA)复合荧光薄膜在防伪包装中的应用潜力。方法 以木质素为碳源,采用一锅水热法得到未掺杂碳量子点O-CQDs和硫掺杂碳量子点S-CQDs,并以此为荧光填料,以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液为溶剂,制备荧光油墨及其书写式荧光标签和CQDs/PVA复合荧光薄膜,探索其荧光防伪性能。结果 硫掺杂木质素碳量子点油墨MS-CQDs及其书写标签、PVA复合薄膜在可见光下均无色,在365nm紫外光照下则呈现强烈的淡蓝色荧光。结论 MS-CQDs书写式称量纸荧光标签及其与PVA的复合薄膜均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在荧光防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碳量子点 碳量子点荧光油墨 碳量子点/聚乙烯醇荧光薄膜 防伪性能
下载PDF
草乌甲素4种皮肤屏障模型家兔在体透皮吸收对比研究
20
作者 张培培 崔佳丽 +3 位作者 刘红斌 唐当柱 杨艳 李德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6-34,共9页
目的对比研究草乌甲素凝胶贴在正常家兔正常皮肤、正常家兔破损皮肤、病理损伤正常皮肤、病理损伤破损皮肤4种皮肤屏障模型在体透皮吸收。方法采用肌肉注射50%甘油的方法获得病理损伤模型家兔,采用1号砂纸包裹木棒轻轻摩擦皮肤表面至变... 目的对比研究草乌甲素凝胶贴在正常家兔正常皮肤、正常家兔破损皮肤、病理损伤正常皮肤、病理损伤破损皮肤4种皮肤屏障模型在体透皮吸收。方法采用肌肉注射50%甘油的方法获得病理损伤模型家兔,采用1号砂纸包裹木棒轻轻摩擦皮肤表面至变为浅红的方法制备破损皮肤。4种皮肤屏障模型经皮给予草乌甲素凝胶贴,正常皮肤于给药后1 h、2 h、3 h、4 h、5 h、6 h、8 h、10 h采血,破损皮肤于给药后1 h、2 h、3 h、4 h、5 h、6 h、8 h、10 h、12 h、24 h、36 h采血,HPLC-MS/MS检测4种模型家兔草乌甲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采用DAS 3.2.0计算药代参数,SPSS 23.0进行组间药代参数统计。结果AUC(0-t)、AUC(0-∞)、Cmax 3个药代参数在4种皮肤屏障模型家兔的变化趋势一致,大小分别为:正常家兔破损皮肤>病理损伤破损皮肤>病理损伤正常皮肤>正常家兔正常皮肤。皮肤外环境不同对草乌甲素透过率产生较大影响,破损皮肤透过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单纯病理损伤(内伤),皮肤状态一致,草乌甲素的吸收、消除的程度和速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模拟外伤所致正常家兔破损皮肤、内外伤的病理损伤破损皮肤与正常家兔正常皮肤相比,草乌甲素吸收程度大幅提高、消除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是草乌甲素透皮吸收的主要限制因素,外伤或内外伤状态下,可能导致草乌甲素在体内蓄积,影响用药安全。在进行经皮给药制剂试验研究时,应同时进行正常和模拟外伤所致的破损皮肤或内外伤的病理损伤破损皮肤模型对比研究,模拟临床肌肉、皮肤受到内外伤的情况下透皮吸收,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经皮给药制剂药效、药代和毒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甲素 正常皮肤 破损皮肤 病理损伤 液质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