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聚醚砜骨膜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要武杰 张全超 +2 位作者 朱享波 杨志伟 万怡灶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9-27,I0001,共10页
骨膜作为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及膜内成骨过程中的核心位点,其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对大尺度骨缺损的修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模拟天然骨膜的结构和功能,将聚醚砜(PES)和羟基磷灰石(HAp)混合,通过静电纺丝制备HAp@PE... 骨膜作为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及膜内成骨过程中的核心位点,其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对大尺度骨缺损的修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模拟天然骨膜的结构和功能,将聚醚砜(PES)和羟基磷灰石(HAp)混合,通过静电纺丝制备HAp@PES静电纺纤维膜(HPES),然后通过膜液界面培养法与细菌纤维素(BC)复合,获得了具有微米―纳米结构的BC/HAp@PES(BC/HPES)支架。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该支架微米―纳米纤维交错分布,且HAp成功复合在微米纤维上。所制备的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进一步研究表明,成骨细胞在支架表面表现出良好的增殖和铺展能力,不仅如此,该支架还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诱导能力。因此,这种具有仿生微纳纤维结构且负载HAp的骨膜支架有望用于大尺度骨缺损修复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微纳纤维 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膜 膜液界面培养法
下载PDF
养护环境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黄大建 王治武 +2 位作者 唐文捷 张全超 强小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3-1471,共9页
为了探究养护环境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干缩开裂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不同养护环境为参数,系统研究了不同养护环境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性能(抗压强度、收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交替变化环境(冻融循环)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 为了探究养护环境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干缩开裂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不同养护环境为参数,系统研究了不同养护环境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性能(抗压强度、收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交替变化环境(冻融循环)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的结构影响较大,不利于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材料性能的发展;低湿度环境有利于体系中水分子排出,从而使形成的凝胶相更致密,有利于抗压强度的发展,但使干缩率和孔隙率增加。在各种养护环境中,干燥养护(温度(20±0.5)℃,湿度(50±5)%)条件下的试样28 d抗压强度达到73.94 MPa,较标准养护(温度(20±0.5)℃,湿度不低于95%)条件下的试样增长了68.77%,28 d干缩率为237.5×10^(-4),孔隙率达到最高(4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养护环境 偏高岭土 孔隙率 干缩率
下载PDF
山西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缠足女性的骨骼损伤和关节疾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晓璠 张全超 +2 位作者 牟萍媛 杨及耘 曹俊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13,共13页
女性缠足是山西洪洞西冯堡墓地埋葬人群中一处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相关人骨遗存为研究山西地区明清时期的缠足习俗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本文主要对山西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出土的93例女性人骨标本中与缠足行为关系较为密切的骨骼损伤... 女性缠足是山西洪洞西冯堡墓地埋葬人群中一处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相关人骨遗存为研究山西地区明清时期的缠足习俗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本文主要对山西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出土的93例女性人骨标本中与缠足行为关系较为密切的骨骼损伤和关节疾病现象进行统计与分析,以窥探缠足与未缠足女性的健康状况。统计结果显示:1)在膝关节和足部骨关节上,缠足女性有更高的骨性关节炎发生率;2)在肘关节和左侧腕关节的患病程度上,缠足女性与未缠足女性群体基本相当;在右侧和双侧腕关节以及手部关节的患病等级上,缠足女性略大于未缠足女性;3)西冯堡墓地各椎段椎体周缘骨赘患病率上,缠足女性均高于未缠足女性,颈椎和腰椎是所有女性患病最严重的部位;4)两个群体的骨骼损伤和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和患病程度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这可能是与下层平民家庭对女性经济价值追求的背景下缠足与未缠足女性均需承担体力劳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 西冯堡 墓地 缠足 关节炎
下载PDF
农业用北斗终端直线度精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全超 陈芳 +3 位作者 辛永波 张秀明 王辉 刘强 《农业工程》 2023年第7期25-28,共4页
为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针对市场上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多样、作业效果差异显著问题,参照推广鉴定大纲,开展3款产品的拖拉机用北斗终端直线度精度(偏差)和起垄作业直线度精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选3款样机在... 为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针对市场上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多样、作业效果差异显著问题,参照推广鉴定大纲,开展3款产品的拖拉机用北斗终端直线度精度(偏差)和起垄作业直线度精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选3款样机在不同作业速度及地块条件下均能达到合格水平,但作业效果差异性显著;作业速度与直线度精度呈正相关关系,直线度精度随作业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对比试验为鉴定大纲的修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北斗终端 直线度精度(偏差) 速度 起垄作业 对比试验
下载PDF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遇难矿工遗骸的骨骼创伤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全超 韩涛 +2 位作者 张雯欣 魏东 刘宏颖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6-418,共13页
本文所研究的材料来自吉林省辽源市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通过对陈列馆中197例遇难矿工遗骸(男性186例,女性4例,未成年7例)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暴力行为导致的骨骼创伤在该群体中大量存在,共计发现遭受创伤个体40例,各类创伤70... 本文所研究的材料来自吉林省辽源市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通过对陈列馆中197例遇难矿工遗骸(男性186例,女性4例,未成年7例)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暴力行为导致的骨骼创伤在该群体中大量存在,共计发现遭受创伤个体40例,各类创伤70处。本文运用法医创伤学的研究方法,对辽源矿工墓遇难矿工遗骸上的各类创伤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分析伤害发生时施暴者的位置、打击方向和用手习惯等,结合骨折类型和具体的创伤形态对遗骸上出现的所有创伤进行分类研究。经过分析可知,遇难矿工遗骸上所见创伤大部分是人为手持刀、锤、棒等高效击打工具当面暴力打击颅骨所致,且打击者左手持械的几率较大,推测当时可能存在专职的"打手"对矿工实施管理和惩戒。文章还对部分创伤个体的遇害情境进行了推测,为探讨日伪时期辽源地区矿工的生存状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工墓 遇难矿工遗骸 法医创伤学
下载PDF
哈民忙哈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全超 孙语泽 +2 位作者 侯亮亮 吉平 朱永刚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1-273,共13页
哈民忙哈遗址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乃至东北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一处史前聚落遗址,为重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甚至思想观念等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重建该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业经济,有助于揭示哈民忙哈遗址产生... 哈民忙哈遗址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乃至东北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一处史前聚落遗址,为重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甚至思想观念等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重建该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业经济,有助于揭示哈民忙哈遗址产生和兴盛的动因及科尔沁沙地史前文化的变迁过程。目前,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已经初步显示哈民忙哈遗址先民的生业经济具有多样性,但各种生业模式的比重以及是否存在家畜饲养等问题还缺乏相应的了解。本文对该遗址87例人骨与18例动物骨骼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还原了人和动物的食物结构及生业经济面貌。结果显示,陆生野生动物的食物结构主要基于C_(3)植物类食物和少量的C_(4)农作物,而犬科动物则体现出家养动物的食谱特性:食物主要依赖C_(4)食物和人类食物残羹。C_(4)类粟黍农作物和以此饲喂的动物是该遗址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粟黍农作物在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在该遗址中,女性摄入相对较多的粟黍和相对较少的肉类,与男性在食物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农耕、家畜饲养是先民最重要的经济行为,狩猎、渔猎和采集是生业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民忙哈遗址 C、N稳定同位素 食物结构 性别差异 生业经济
下载PDF
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响应性润湿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冕 张全超 +1 位作者 敖海勇 万怡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01-209,共9页
润湿性是固体材料表面的一种重要性质,会影响材料的各种功能。随着人们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具有固定润湿性能的表面已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亟需开发各种具有响应性润湿性的表面。在这种背景下,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基响应... 润湿性是固体材料表面的一种重要性质,会影响材料的各种功能。随着人们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具有固定润湿性能的表面已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亟需开发各种具有响应性润湿性的表面。在这种背景下,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基响应性润湿性表面因具有简单方便及良好的可控性等优点,在液滴定向传输、气泡收集和油水分离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调控SMP表面的微结构及形状记忆编程手段是控制SMP表面响应性润湿性的重要方法。虽然众多文献均对此进行了简单探讨,但是二者到底如何影响SMP表面的响应性润湿性,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论述。本文基于SMP材料表面不同的微结构(微柱阵列、多孔结构、纹路结构及二元杂化结构),从垂直热压、倾斜热压、选区热压及热拉等编程手段出发,综述了近年来SMP表面响应性润湿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不同的编程及形状记忆回复参数对材料表面响应性润湿性能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当前SMP响应性润湿性表面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梳理表面微结构和编程手段调控SMP表面可控润湿性的最新进展,以期帮助材料领域相关研究人员加深对SMP基响应性润湿性表面的理解,并为智能表面响应性润湿性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技术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性润湿性 形状记忆聚合物 微结构 编程
下载PDF
浅析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现存的问题及培养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全超 毕圣男(指导) 《科教文汇》 2020年第11期157-158,共2页
学前教育既是一种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基础教育,可以说是各类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幼儿教育工作者作为施教者,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是改善当前学前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旨在探求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现存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如... 学前教育既是一种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基础教育,可以说是各类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幼儿教育工作者作为施教者,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是改善当前学前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旨在探求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现存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方法,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并能够为幼儿的成长打下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 职业素养 培养策略
下载PDF
Mg(Ⅱ)-Zn(Ⅱ)异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设计与发光性质
9
作者 陈砚美 张全超 +2 位作者 杨水彬 田正芳 张万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9-364,共6页
以呲啶-2,5-二羧酸为配体与MgCl,? 6H2O和Zn(NO3)2 ? 6H,O,运用水热法在120t下反应 3 d,合成了一个混金属配合物,[Mg(H2O)SjrZn(pydc)2]? 2H2O (1. H2pydc =呲啶-2,5-二羧酸).并对配合物进行了 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 以呲啶-2,5-二羧酸为配体与MgCl,? 6H2O和Zn(NO3)2 ? 6H,O,运用水热法在120t下反应 3 d,合成了一个混金属配合物,[Mg(H2O)SjrZn(pydc)2]? 2H2O (1. H2pydc =呲啶-2,5-二羧酸).并对配合物进行了 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分析以及室温固态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T空间群,晶胞参数a = 0. 72725(10) nm,6=0. 74311(10) nm, c=l. 06859(15) nm, a=78. 968(2)°, 0=74. 332(2)°, y=70. 428(2)°;V =0. 52066(12) nm3,Z=l.此配合物呈现深蓝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锌混金属配合物 荧光性质 晶体结构 吡啶-2 5-二羧酸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学校-导师-研究生“三维联动”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10
作者 张全超 黄英辉 +3 位作者 聂凌 卢彩宝 张静波 赵景宏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4期474-477,共4页
本研究根据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特性,建立了医学研究生学校-导师-研究生的“三维联动”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评估和完善。结果显示,模式实施前后研究生在如何规范实施实验(79.86%vs.89.47%;P=0.021)和正规撰写... 本研究根据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特性,建立了医学研究生学校-导师-研究生的“三维联动”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评估和完善。结果显示,模式实施前后研究生在如何规范实施实验(79.86%vs.89.47%;P=0.021)和正规撰写实验记录的知晓率(84.72%vs.92.76%;P=0.028)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另外,预答辩(85.42%vs.94.08%;P=0.014)及盲审的合格率(84.03%vs.93.42%;P=0.010)也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维联动”模式真正有助于实现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及校方的三方共赢,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学术规范 学术道德 三维联动
原文传递
高掺量硅灰石纤维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性能和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全超 黄大建 +3 位作者 张小鹏 强小虎 路旭斌 林龙沅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94-4702,共9页
为了研究高添加量的硅灰石纤维对偏高岭土-矿渣地聚物力学性能及开裂特性的影响,以硅灰石纤维替代质量分数(最高40wt%)为实验参数,制备了硅灰石/偏高岭土-矿渣地聚物,评估了与硅灰石含量有关的性能(力学强度、孔隙率和裂纹),并研究了硅... 为了研究高添加量的硅灰石纤维对偏高岭土-矿渣地聚物力学性能及开裂特性的影响,以硅灰石纤维替代质量分数(最高40wt%)为实验参数,制备了硅灰石/偏高岭土-矿渣地聚物,评估了与硅灰石含量有关的性能(力学强度、孔隙率和裂纹),并研究了硅灰石纤维对地聚物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石纤维的加入对处于干燥环境下的地聚物抑制开裂行为有积极作用,且在替代量为40wt%以内是持续改善的;同时也观察到硅灰石纤维的加入对地聚物力学性能也有积极影响,其中硅灰石纤维替代量为20wt%的地聚物28天强度达到70.2 MPa,较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样品抗压强度增长了36%,但继续增加硅灰石纤维会导致地聚物抗压强度的降低;此外沸石相在复合物中被检测到,硅灰石的添加有利于沸石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硅灰石纤维 偏高岭土 裂纹 低场核磁
原文传递
改性剂对纳米片状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梽焕 万怡灶 +3 位作者 朱享波 张全超 杨志伟 罗红林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9-760,共12页
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SC)和硬脂酸(SA)对纳米层片状羟基磷灰石(LHAp)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挤塑工艺制备未改性和两种改性纳米片状羟基磷灰石(np-HAp)增强聚乳酸(PLA)(np-HAp/PLA、SC-np-HAp/PLA和SA-np-HAp/PLA)复合材料。比较了三种复合... 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SC)和硬脂酸(SA)对纳米层片状羟基磷灰石(LHAp)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挤塑工艺制备未改性和两种改性纳米片状羟基磷灰石(np-HAp)增强聚乳酸(PLA)(np-HAp/PLA、SC-np-HAp/PLA和SA-np-HAp/PLA)复合材料。比较了三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结晶性及润湿性。利用XRD、FTIR、XPS、SEM、TGA、DSC、力学性能测试和接触角测试对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np-HAp、SA-np-HAp与PLA界面处存在相分离,而SC-np-HA与PLA两相界面结合紧密;与npHAp/PLA复合材料相比,SC-np-HAp/PLA复合材料的压缩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9.4%和6.6%,而SA-np-HAp/PLA复合材料的压缩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则出现减小;此外,与np-HAp/PLA复合材料相比,SC-np-HAp/PLA和SA-np-HAp/PLA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7.4%和5.6%,SC-np-HAp/PLA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提高了6.7%,SA-np-HAp/PLA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则减小了3.5%。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与np-HAp/PLA复合材料和SA-np-HAp/PLA复合材料相比,SC-np-HAp/PLA复合材料具有更为优异的亲水性。上述结果表明,经SC改性后的np-HAp具有与PLA基体更好的界面结合能力,为制备性能优异的骨植入复合材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片状羟基磷灰石 表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 硬脂酸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手助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在胃癌D2根治术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昱朋 张海强 +3 位作者 王海军 张全超 王吉喆 张占学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157-1162,1167,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手助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9年发表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关于手助腹腔镜(HALS)和腹... 目的比较分析手助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9年发表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关于手助腹腔镜(HALS)和腹腔镜辅助(LAS)在胃癌D2根治术上疗效对比的文献,按预先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近期指标及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章,共1277例患者,其中HALS组629例,LAS组6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AS组相比,HALS组手术时间短(WMD=24.02,95%CI:-40.41^-7.62,P=0.004),但辅助切口稍长(WMD=0.27,95%CI:0.06~0.47,P=0.01),其余在淋巴结清扫个数(WMD=0.58,95%CI:-1.22~2.39,P=0.53)、术中出血量(WMD=-7.94,95%CI:-16.21~0.33,P=0.06)、胃肠道恢复时间(WMD=0.00,95%CI:-0.03~0.04,P=0.85)、住院总时间(WMD=-0.14,95%CI:-0.36~0.09,P=0.23)及术后并发症(OR=0.89,95%CI:0.58~1.37,P=0.61)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实行D2根治术,手助腹腔镜相比于腹腔镜辅助,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易于开展,但切口长度稍有增加,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术中具体情况结合自身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手助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辅助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The size variation and related implications of mandibles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past 7000 years 被引量:21
14
作者 LI HaiJun zhang quanchao ZHU H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4期387-394,共8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variation of Holocene Chinese mandiblular morphology,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23 metric traits of Neolithic (n=54), Bronze-Iron Ages (n=184) and modern (n=92) adult male mandibles from northern C... To better understand variation of Holocene Chinese mandiblular morphology,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23 metric traits of Neolithic (n=54), Bronze-Iron Ages (n=184) and modern (n=92) adult male mandibles from northern China.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inear characters of these Chinese mandibles evolved in the past 7000 years. From the Neolithic to Bronze-Iron Ages to present day, the overall size of mandibles decreased. The linear characters of the mandiblular features varied betwee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decrease of thickness and height of the mandibular corpus primarily occurred during the Neolithic to Bronze-Iron Ages. The decrease in main size was during the Bronze-Iron Ages to present day. It is possible that mandibles became thinner before the overall size decreased. Comparison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bottom part of the face may have decreased more greatly in breadth than the upper portion. The decrease in mandible siz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climate and diet, and with changes in the craniums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部 下颌骨 新石器时代 调制解调器 中国北方 功能变化 主要尺寸 饮食习惯
原文传递
Craniofacial morphological microevolution of Holocene populations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1
15
作者 WU XiuJie LIU Wu +2 位作者 zhang quanchao ZHU Hong Christopher J. NORT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2期1661-1668,共8页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microevolutionary processes in Holocene Chinese craniofacial mor- phology, an analysis has been done on 21 metric traits on Neolithic (n=161), Bronze Age (n=423) and modern (n=134) adult ...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microevolutionary processes in Holocene Chinese craniofacial mor- phology, an analysis has been done on 21 metric traits on Neolithic (n=161), Bronze Age (n=423) and modern (n=134) adult male skulls from norther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hysical characters of these Chinese populations evolved throughout the Holocene. From the Neolithic to Bronze Age to present day, general trends include: cranial and facial sizes decrease; the nose gets narrower and longer; the orbits become narrower and higher; the head is more globular. The expression of the cranial features vari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decrease in cranial size primarily occurred from the Bronze Age to present day. However, the decrease in facial size, the narrowing of the nose, and the elevation of the orbits took place throughout the Holocene. These traits are likely still evolving. This evolving pattern of the cranial features for the Holocene Chinese populations is similar to that foun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The decrease in overall craniofacial size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climate and diet. In addition,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craniofacial morphological microevolution is controlled by human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中国人 人类微进化 颅面形态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the matrilineal genetic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in the early Iron Age from Tarim Basin,Xinjiang,China
16
作者 CUI YinQiu GAO ShiZhu +4 位作者 XIE ChengZhi zhang quanchao WANG HaiJing ZHU Hong ZHOU H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21期3916-3923,共8页
Ancient mtDNA data of human remains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early Iron Age Tarim Basin sites (Yuansha, Zaghunluq, Sampula and Niya) in the southern Silk Road region. Haplogroup distributions show that ancient Tarim Ba... Ancient mtDNA data of human remains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early Iron Age Tarim Basin sites (Yuansha, Zaghunluq, Sampula and Niya) in the southern Silk Road region. Haplogroup distributions show that ancient Tarim Basin population was comprised of well-differentiated Western and Eastern matrilineal lineages. Some West lineage of Tarim Basin population originated from Near East and Iran region. Of the East lineages, North and Northeast Asia originated lineages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a few Southeast Asian lineages also existed, which indicated a more extensive origin and a more complex admixture.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ancient Tarim Basin population is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modern populations of Xinjiang, which implied that the early Iron Age is an important perio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Xinjiang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塔里木盆地 人口 遗传结构 铁器 早期 母系 中国 线粒体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