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大白菜品种对不同地区根肿病菌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小超 张慧 +5 位作者 张淑江 李菲 章时蕃 李国亮 刘希童 孙日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7,共7页
为建立快速、稳定的大白菜根肿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探究大白菜商品种对不同来源根肿病菌的抗性表现,本试验以大白菜根肿病高感品种菊心为试材,以北京顺义根肿病菌为接种菌源,比较优化了注射接种法和浸根接种法的接种条件;采用优化后的... 为建立快速、稳定的大白菜根肿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探究大白菜商品种对不同来源根肿病菌的抗性表现,本试验以大白菜根肿病高感品种菊心为试材,以北京顺义根肿病菌为接种菌源,比较优化了注射接种法和浸根接种法的接种条件;采用优化后的浸根接种法,以河南南阳、北京顺义、重庆武隆根肿病菌为菌源,对15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进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采用注射接种法,2 mL以上注射量相对于1 mL注射量接种效果显著;采用浸根接种法,根系浸泡5 min以上时,接种效果最佳。不同大白菜品种对三地菌源的抗性表现不一致,其中CR惠民、CR利民和德高CR117对三地根肿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抗性,CR高冷地、CR根宝、CR金佰利、德高CR1138、根王、万清克肿皇表现出垂直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 大白菜 浸根接种法 注射接种法 抗性鉴定
下载PDF
白菜小孢子超低温保存及复苏后胚状体诱导 被引量:3
2
作者 谭舒心 张淑江 +6 位作者 章时蕃 张慧 李国亮 刘希童 刘雨佳 孙日飞 李菲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61,共10页
随着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通过诱导小孢子胚状体获得大量DH系在白菜育种等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小孢子供体植株受生长季节、生长期等影响,无法长期持续获取高生活力白菜小孢子,成为目前阻碍白菜细胞工程相关研究顺... 随着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通过诱导小孢子胚状体获得大量DH系在白菜育种等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小孢子供体植株受生长季节、生长期等影响,无法长期持续获取高生活力白菜小孢子,成为目前阻碍白菜细胞工程相关研究顺利推进的重要问题之一。本试验利用超低温技术对10份白菜材料小孢子开展冻存复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改良B5液体培养基作为冷冻保护剂,白菜小孢子生活力明显高于传统冷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处理的白菜小孢子;小孢子-80℃(冰箱)和-196℃(液氮)冻存180 d后生活力仍保持在85%以上,且两个温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实际应用中可选择-80℃冰箱冻存替代传统-196℃液氮冻存;利用0.5 mL冻存管保存的白菜小孢子最适复苏条件为37℃恒温水浴40 s,在-80℃冰箱冻存90 d后复苏的小孢子平均生活力达87.9%。复苏冻存30、60、90 d后易出胚材料的白菜小孢子诱导获得了胚状体及再生植株;复苏冻存180 d的白菜小孢子在高温热激诱导条件下仍可感应胁迫,表现为体积膨大,且具胚胎发生能力的小孢子能够进行细胞分裂。本试验为国内首次开展的白菜小孢子超低温冻存研究,建立了白菜小孢子超低温冻存复苏体系,对白菜小孢子培养以及细胞工程相关研究中试验样品的长期保存提供技术支持,并为芸薹属植物小孢子的长期冻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小孢子 超低温冻存 冷冻保护剂 复苏 胚状体诱导
下载PDF
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正洲 杨元 +9 位作者 李经伦 罗映 孟仁亮 谢阳 蒋力 罗思维 张淑江 陈秀 吕志宇 李作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21-828,共8页
目的比较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的差异。方法单中心回顾性连续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患者首次... 目的比较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的差异。方法单中心回顾性连续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患者首次采用的取栓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抽吸取栓组(37例,抽吸取栓)及支架取栓组(45例,支架取栓)。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既往卒中、吸烟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及临床资料如静脉溶栓、发病至穿刺时间、麻醉方式、血栓栓塞部位、穿刺至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时间,以及取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操作并发症(如新发栓塞、血管破裂、动脉夹层等)等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90 d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等。血管再通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mTICI分级为2b或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主要结局指标为患者术后90 d随访mRS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取栓后血管成功再通、操作并发症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与支架取栓组比较,抽吸取栓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明显减少[45(33,54)min比63(46,78)min,P=0.01];mTICI分级2b~3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49%(32/37)、84.44%(38/45)];操作相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降低[5.41%(2/37)比22.22%(10/45),P=0.03],抽吸取栓组发生新发栓塞、血管破裂、动脉夹层分别为1、1、0例,支架取栓组分别为6、2、2例。抽吸取栓组患者预后良好比例与支架取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84%(14/37)比35.56%(16/45),P=0.83]。结论抽吸取栓可以获得与支架取栓相似的良好预后,在手术时间及操作相关并发症方面,抽吸取栓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但有待于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 基底动脉 取栓 抽吸 支架
下载PDF
颈动脉穿刺入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六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正洲 杨元 +4 位作者 李经伦 谢阳 罗映 张淑江 李作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73-37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颈动脉穿刺入路对复杂手术路径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6例,均为复杂手术路径下采用颈动脉穿... 目的初步探讨颈动脉穿刺入路对复杂手术路径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6例,均为复杂手术路径下采用颈动脉穿刺入路行SolitaireFR支架技术行动脉机械取栓术。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流再通时间、穿刺至血流再通时间、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等资料。采用取栓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术后24hNIHSS评分、术后脑出血及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颈动脉穿刺取栓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1)6例复杂路径患者行颈动脉穿刺后均成功实施取栓术,血管均再通,mTICI>2b级,其中4例达mTICI3级;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2)术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未见夹层及血肿。术后24hNIHSS评分2~22分,中位NIHSS评分12.5(9.8,13.8)分,低于入院时[评分8~22分,中位NIHSS评分18.5(13.5,19.8)分;Z=-2.032,P=0.042]。(3)90dmRS评分,预后良好3例,预后不良3例,其中死亡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对于复杂路径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使用颈动脉穿刺入路取栓治疗可快速建立手术通路,实现闭塞血管的有效再通,可尝试作为解决前循环复杂取栓路径、改善该类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取栓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转染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小鼠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及髓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谢阳 吕志宇 +2 位作者 张淑江 龙婷 李作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678-3683,共6页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对正常的神经元凋亡具有抑制效应,能够提高其损伤修复的能力,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治疗作用。目的:观察经外周转染重组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及髓鞘化的影...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对正常的神经元凋亡具有抑制效应,能够提高其损伤修复的能力,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治疗作用。目的:观察经外周转染重组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及髓鞘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健康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免疫法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建模后第3天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1 d;转染组同样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建模后第3天尾静脉注射转染重组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连续注射21 d。疾病高峰期处死小鼠,利用LFB染色行髓鞘组织形态病理观察,免疫荧光法观察脊髓组织中凋亡蛋白Caspase3与少突胶质细胞的表达及共定位情况,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髓鞘碱性蛋白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Caspase3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西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审查(201912-8)。结果与结论:①LFB染色显示,对照组脊髓组织有明显的脱髓鞘改变,转染组髓鞘脱失有显著改善;②免疫荧光显示,对照组脊髓组织少突胶质细胞中Caspase3呈明显的点状聚集,转染组聚集现象不明显;③RT-PCR检测显示,与正常组、转染组比较,对照组的髓鞘碱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降低(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组、转染组比较,对照组的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神经生长因子蛋白水平降低(P<0.05);⑤Elisa检测显示,对照组髓鞘碱性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转染组(P<0.05);⑥结果表明,经外周转染的重组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下调少突胶质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3、提高髓鞘碱性蛋白表达而改善髓鞘脱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动物 神经生长因子 腺病毒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 凋亡 蛋白
下载PDF
雷帕霉素保护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脊髓神经元的作用途径 被引量:2
6
作者 谢阳 张淑江 +3 位作者 刘梦兰 罗映 杨洋 李作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5-700,共6页
背景:当前就自噬的有关报道较多,但神经元中自噬水平改变与神经元保护机制的关系未有明确定论。目的:探究mTOR自噬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是否通过调控P70S6K及mTOR蛋白水平激活自噬发挥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 背景:当前就自噬的有关报道较多,但神经元中自噬水平改变与神经元保护机制的关系未有明确定论。目的:探究mTOR自噬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是否通过调控P70S6K及mTOR蛋白水平激活自噬发挥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雷帕霉素组,每组18只,模型组及雷帕霉素组注射含MOG35-55的完全弗氏佐剂和百日咳菌稀释液进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造模,雷帕霉素组小鼠在免疫当日开始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 mg/(kg·d)],正常组与模型组则每天同一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小鼠在发病高峰期时处死,正常组和其余未发病小鼠在饲养4周后处死并取出脊髓组织,分离出腰膨大段组织,分别进行尼氏染色行脊髓组织病理观察,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脊髓组织中自噬标志物LC3与NeuN的表达及共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mTOR、P70S6K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正常组小鼠均未发病,模型组和雷帕霉素组小鼠均不同程度发病,雷帕霉素组与模型组比较,潜伏期有延长(P<0.01),进展期缩短明显(P<0.01),高峰期时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有所下降(P<0.05);②模型组尼氏小体数量在发病高峰期时相较于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而雷帕霉素组尼氏小体数量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增加,但仍然低于正常组(P<0.05);③模型组小鼠脊髓神经元中自噬标志物LC3散乱分布无明显点状聚集现象,而雷帕霉素组小鼠脊髓神经元中LC3呈明显的点状聚集,LC3与NeuN的分布基本一致;④模型组和雷帕霉素组mTOR及P70S6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高于正常组,但雷帕霉素组mTOR及P70S6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却低于模型组;⑤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抑制P70S6K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从而激活自噬,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脊髓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脊髓 神经元 尼氏小体 自噬 蛋白 实验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钴矿物生物浸出的影响
7
作者 刘伟 张树江 +2 位作者 孙峰 黄海峰 刘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7,69,共6页
通过考察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9)对细菌生长、溶浸液与矿物表面的接触角以及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研究AEO_9对钴矿物生物浸出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的AEO_9对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但浓度过高会抑制细菌生长;添加AEO_9后,可... 通过考察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9)对细菌生长、溶浸液与矿物表面的接触角以及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研究AEO_9对钴矿物生物浸出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的AEO_9对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但浓度过高会抑制细菌生长;添加AEO_9后,可显著减小溶液与钴矿物的接触角,溶液对矿物表面的润湿作用随AEO_9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添加AEO_9能够促进钴矿物的氧化溶解,提高金属浸出率,当质量浓度为0. 40 g/L时催化效果最佳,钴浸出率可提高19. 3%,铜浸出率可提高2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生物浸出 钴矿石 催化
下载PDF
六安钢铁1号高炉开炉及高效生产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树江 蒋裕 +1 位作者 张然 刘志新 《炼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2,共4页
六安钢铁1号高炉在开炉时,通过采取制订开炉料标准、优化开炉装料及把握好加风节奏等措施,点火送风17h后顺利实现全风全压操作。进人正常生产状态后,通过采取控制合理的风口布局、改进布料矩阵、控制好铁水及炉渣成分等措施,高炉在相对... 六安钢铁1号高炉在开炉时,通过采取制订开炉料标准、优化开炉装料及把握好加风节奏等措施,点火送风17h后顺利实现全风全压操作。进人正常生产状态后,通过采取控制合理的风口布局、改进布料矩阵、控制好铁水及炉渣成分等措施,高炉在相对较差的原燃料条件下实现了高效生产。2019年下半年,1号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05,燃料比510.1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开炉 开炉料 装料制度 风口布局 料面形状
下载PDF
大白菜抗根肿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慧 张淑江 +5 位作者 李菲 章时蕃 李国亮 马小超 刘希童 孙日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48-1662,共15页
根肿病是由根肿菌属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专性寄生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十字花科作物,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病害之一。就中国白菜类蔬菜的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分类,防治措施,抗根肿病基因的挖掘及抗病品种育... 根肿病是由根肿菌属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专性寄生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十字花科作物,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病害之一。就中国白菜类蔬菜的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分类,防治措施,抗根肿病基因的挖掘及抗病品种育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全面了解根肿菌的侵染原理、存活条件、鉴定方法和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与辅助育种工作,剖析了抗病育种工作存在问题,并探讨展望相应对策,旨在为大白菜抗病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抗病育种 基因定位
原文传递
大白菜抗TuMV显性位点F_2的QTL-seq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国亮 张淑江 +5 位作者 钱伟 李菲 章时蕃 张慧 方智远 孙日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为了挖掘大白菜抗TuMV基因的多样性,制定抗TuMV的遗传改良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对抗TuMV的显性位点进行QTL分析。以大白菜对TuMV高抗的‘89B’和高感的‘强势’为亲本,构建F_2群体。采用人工磨擦接种TuMV法对F_2群体进行单株接种鉴定,经... 为了挖掘大白菜抗TuMV基因的多样性,制定抗TuMV的遗传改良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对抗TuMV的显性位点进行QTL分析。以大白菜对TuMV高抗的‘89B’和高感的‘强势’为亲本,构建F_2群体。采用人工磨擦接种TuMV法对F_2群体进行单株接种鉴定,经卡平方测验F_2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不符合3︰1(χ~2=4.8>χ_(0.05)~2=3.84),非单基因遗传,为数量位点控制。选取表型高抗和高感的F_2单株各40株进行混池,对2个极端池以及2个亲本进行重测序分析。通过计算抗、感池与亲本间的△(SNP-index),获得两个抗TuMV位点区域,物理位置为A07染色体的13.9~14.4 Mb和A08染色体的16.4~17.4 Mb。上述两个区域共筛选出具有多态性位点的基因68个,其中6个基因与植物抗性有关,其编号分别为Bra028499、Bra028500、Bra016311、Bra016312、Bra016313和Bra016314,其中Bra028499和Bra028500编码抗病蛋白,Bra016311、Bra016312、Bra016313和Bra016314编码抗TMV蛋白。Bra028499、Bra028500、Bra016311和Bra016314含有TIR-NBS-LRR特殊结构域。在已定位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中,大约80%属于NBS基因家族,因此推测这些基因可能与大白菜抗TuMV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TUMV 显性位点 QTL-seq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生物力学在关节软骨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姝江 王瑛 +2 位作者 陈艺 姚咏嫦 白波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842-848,共7页
活动关节软骨是无血管的透明软骨,损伤后修复困难。传统的修复方式以手术为主,但修复的软骨组织常常无法满足透明软骨的结构条件。软骨组织工程是修复关节软骨的又一途径,在过去几十年,研究者们除了关注"细胞、支架、生长因子&quo... 活动关节软骨是无血管的透明软骨,损伤后修复困难。传统的修复方式以手术为主,但修复的软骨组织常常无法满足透明软骨的结构条件。软骨组织工程是修复关节软骨的又一途径,在过去几十年,研究者们除了关注"细胞、支架、生长因子"3要素,也开始关注力学条件对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作用。活动关节有复杂的力学性能,关节软骨、软骨基质和其中的细胞都受到不同强度、频率和不同方向的力学刺激,从而影响其功能和结构。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过程中,添加了力学刺激对软骨细胞的功能、间充质细胞的分化都有重要作用。何种力学条件最有利于构建具有类似天然透明软骨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工程软骨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软骨 生物力学现象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发散型体外冲击波治疗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肌腱病的前瞻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剑虹 陈宝旋 +2 位作者 李之琛 张姝江 卢伟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评价发散型体外冲击波应用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肌腱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名经临床及核磁共振确诊为肩袖冈上肌肌腱病并排除冈上肌撕裂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及发散型体外冲击... 目的评价发散型体外冲击波应用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肌腱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名经临床及核磁共振确诊为肩袖冈上肌肌腱病并排除冈上肌撕裂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及发散型体外冲击波治疗组(r ESWT组),对照组7例采用冰敷、按摩、中频治疗仪治疗,r ESWT组9例采用冰敷、发散型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治疗前及随访期内评估运动员可视化疼痛评分(VAS),简明肩关节测试评分(SST),Constant评分,治疗后复查肩关节MRI评价冈上肌肌腱的肌腱病分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对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r ESWT组治疗后6周及12周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周:t=3.757,P<0.01;12周:t=3.982,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RI复查未见冈上肌肌腱信号改变。未发生冲击波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发散型体外冲击波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肌腱病的肩痛症状,远期效果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肌腱病 体外冲击波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低温胁迫下不同乌菜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变化及耐寒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昀 袁凌云 +7 位作者 张淑江 孙笑 叶鑫雨 朱世东 陈国户 侯金锋 孙日飞 汪承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2-631,共10页
为寻求有效的方法来鉴定乌菜的耐寒性,本研究以6个乌菜材料为研究对象。对6个材料分别进行梯度降温(昼/夜)处理:18℃/12℃、12℃/6℃、6℃/0℃,每个阶段温度处理3 d,共9 d;之后测定6份材料经梯度降温胁迫后的光合和荧光特性,以及几种生... 为寻求有效的方法来鉴定乌菜的耐寒性,本研究以6个乌菜材料为研究对象。对6个材料分别进行梯度降温(昼/夜)处理:18℃/12℃、12℃/6℃、6℃/0℃,每个阶段温度处理3 d,共9 d;之后测定6份材料经梯度降温胁迫后的光合和荧光特性,以及几种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相关性,同时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在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方面,大部分时间点‘12-7-10’的荧光信号最强,‘W16-9’最小,表明‘12-7-10’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以荧光的形式耗散;‘12-7-10’在低温胁迫下受体侧性能较低,和‘W16-9’正好相反,说明‘W16-9’的电子传递效率较高;6个乌菜材料中,‘12-7-10’的性能指数、推动力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也小于其它5种乌菜。在光合性能方面,随着梯度低温的变化,6种乌菜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细胞间隙CO2浓度(Ci)则上升,说明Pn的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导致的;‘SW-5’和‘W16-9’在低温处理前后其光合速率都较强,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也较大,说明‘SW-5’和‘W16-9’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应对能力。结合其他耐寒性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乌菜材料的耐寒性:‘SW-5’的耐寒性最强,‘W16-9’、‘W5-7’、‘J-5-8’和‘S-15-6’次之,‘12-7-10’最弱。本研究为选育耐寒乌菜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菜 低温 耐寒性 隶属函数法 叶绿素荧光
原文传递
过渡金属基催化剂降解纤维素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娴 侯明波 +3 位作者 王震 门楠 张树江 王景芸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432,共8页
使用廉价过渡金属替代强酸和贵金属催化剂实现纤维素的高效转化是绿色化工的发展方向,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别从纤维素热解(包括热解液化和热解气化)、纤维素水解、纤维素氢解和纤维素降解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5-HMF)等方... 使用廉价过渡金属替代强酸和贵金属催化剂实现纤维素的高效转化是绿色化工的发展方向,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别从纤维素热解(包括热解液化和热解气化)、纤维素水解、纤维素氢解和纤维素降解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5-HMF)等方面综述了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在纤维素转化过程中的应用,从催化剂类型、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等方面介绍了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催化的纤维素转化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过渡金属 催化
原文传递
三维共培养体系促进去分化的软骨细胞再分化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张廷帅 邹健宇 +5 位作者 陈汉政 刘日许 郑仕聪 陈艺 张姝江 姚咏嫦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水凝胶三维共培养体系对去分化的软骨细胞再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1代(P1)软骨细胞及第4代(P4)软骨细胞分别与ATDC5按3∶1的比例在海藻酸钠水凝胶内进行三维共培养,即AP1组及AP4组。另建立单纯P1、P4及ATDC5的三维培养体...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水凝胶三维共培养体系对去分化的软骨细胞再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1代(P1)软骨细胞及第4代(P4)软骨细胞分别与ATDC5按3∶1的比例在海藻酸钠水凝胶内进行三维共培养,即AP1组及AP4组。另建立单纯P1、P4及ATDC5的三维培养体系,即P1、P4及ATDC组,全部以软骨诱导液为培养基,提供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TGF-β3)。培养28 d后,通过Q-PCR检测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情况,组织学染色观察等手段,比较各组的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以Bonferroni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P4组中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且与P1、P4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型胶原:F=38.41,P<0.01;蛋白聚糖:F=5,P<0.01),且在组织学染色上也能观察到相关蛋白产物明显沉积。结论三维共培养体系能让去分化的软骨细胞重新出现其特有的表型,其机制涉及细胞因子及细胞直接接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3 水凝胶 胶原Ⅰ型 胶原Ⅱ型 生物相容性材料 软骨细胞 去分化
原文传递
Research Progress o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based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Brassica rapa 被引量:3
16
作者 LI Guoliang YUE Lixin +8 位作者 LI Fei zhang Shifan zhang Hui QIAN Wei FANG Zhiyuan WU Jian WANG Xiaowu zhang shujiang SUN Rifei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2018年第3期126-132,共7页
Brassica rapa L.is cultivated globally and consumed in many areas worldwide.Using the transgenic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which is a reproducible and efficient technique,genes can be transferred in... Brassica rapa L.is cultivated globally and consumed in many areas worldwide.Using the transgenic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which is a reproducible and efficient technique,genes can be transferred into various B.rapa species.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B.rapa,including surface seed sterilization,co-cultivation with A.tumefaciens,induction of callus/shoot/root formation,and confirm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In addition,factors such as the Agrobacterium strain,plant genotype,explant age,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the hybrid or inbred line,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6-benzyl amino purine and naphthalene acetic acid,are discussed.And this review shows clearly how to do it,what to do,and what not to do in the transgenic Agrobacterium-mediated in Brassica rapa.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here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that resolv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s overall transgenic B.rapa production,thereby benefiting both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rapa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RANSGENIC 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