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痕量一氧化氮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树国 张体强 +2 位作者 杨柳青 杜秋芳 王德发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48,共5页
采用重量法研制了0.100μmol/mol的痕量氮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0%。在稀释气纯度分析时,采用标准添加法对纯化后的高纯氮中一氧化氮进行了准确定值,解决了痕量气体标准物质定值的难题。在长期稳定性考察时发现,气... 采用重量法研制了0.100μmol/mol的痕量氮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0%。在稀释气纯度分析时,采用标准添加法对纯化后的高纯氮中一氧化氮进行了准确定值,解决了痕量气体标准物质定值的难题。在长期稳定性考察时发现,气瓶中痕量一氧化氮量值随时间逐渐降低,1年内量值变化范围在4%~8%之间,并根据此结果进行了因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一氧化氮 气体标准物质 痕量 重量法
下载PDF
氢中痕量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2
作者 胡树国 张体强 +2 位作者 杜秋芳 杨柳青 尹冬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81-1987,共7页
一氧化碳是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中规定的一个重要杂质,其会吸附在氢燃料电池的铂催化剂上,导致催化剂中毒从而使电池性能降低。为了能够准确检测氢中含有的痕量一氧化碳、考察分析仪器的检出限和开发... 一氧化碳是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中规定的一个重要杂质,其会吸附在氢燃料电池的铂催化剂上,导致催化剂中毒从而使电池性能降低。为了能够准确检测氢中含有的痕量一氧化碳、考察分析仪器的检出限和开发氢中痕量一氧化碳的分析方法,需要研制以氢为背景气的痕量一氧化碳的气体标准物质。文中以高纯一氧化碳和高纯氢气为原料,利用重量法和气体微量转移技术制备了含量为0.2×10^(-6)mol/mol氢中一氧化碳气体,通过建立的高精度(GC-FID)分析方法,考察了制备多瓶气体的瓶间一致性,随压力变化的稳定性和长期存放的稳定性,最终确定研制的氢中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6%,并成功获批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氢气 一氧化碳 气体标准物质 杂质
下载PDF
机动车排放监测用四元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3
作者 张体强 胡树国 +4 位作者 周枫然 杨扬仲夫 冯和平 刘智勇 王德发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56,共7页
随着我国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出台,对机动车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其尾气检测需要有合适的标准物质作为测量依据。通过开展一种四元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将气体逐步充装至气瓶中混合制备,采用称量法定值。该标准物质包含二氧化... 随着我国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出台,对机动车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其尾气检测需要有合适的标准物质作为测量依据。通过开展一种四元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将气体逐步充装至气瓶中混合制备,采用称量法定值。该标准物质包含二氧化碳(100~18.0×10^(4))μmol/mol、一氧化碳(100~10.0×10^(4))μmol/mol、丙烷(50.0~1.20×10^(4))μmol/mol、一氧化氮(50.0~0.400×10^(4))μmol/mol,氮气为平衡气。对4种主要组分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开发,方法精密度较好。对标准气体特性量值的均匀性、稳定性、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气体标准物质在12个月内稳定性良好,特性量值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排放 气体 标准物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丙烷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气态汞污染防治及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枫然 张体强 王德发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4,共8页
自《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实施以来,我国积极推出汞限排减排政策,汞污染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较大压力。介绍了大气汞污染的危害以及我国大气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针对大气汞的主要污染来源燃煤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及... 自《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实施以来,我国积极推出汞限排减排政策,汞污染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较大压力。介绍了大气汞污染的危害以及我国大气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针对大气汞的主要污染来源燃煤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及水泥生产的防治减排措施进行了调研,并总结了几种气态汞检测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同时指出测量标准及量值溯源对汞污染防治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希望能为我国大气汞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汞 污染 防治 测量 标准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中全氟异丁腈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德发 张体强 +3 位作者 韩桥 刘智勇 王彦武 颜湘莲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介绍了气瓶装二氧化碳中全氟异丁腈(C4F7N)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标准混合气是通过将全氟异丁腈和二氧化碳充装到铝合金气瓶中制备而成,采用称量法定值。对原料气体中杂质的进行了测量,综合采用经典稳定性评估和同步稳定性评估对该... 介绍了气瓶装二氧化碳中全氟异丁腈(C4F7N)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标准混合气是通过将全氟异丁腈和二氧化碳充装到铝合金气瓶中制备而成,采用称量法定值。对原料气体中杂质的进行了测量,综合采用经典稳定性评估和同步稳定性评估对该气体标准物质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气体标准物质在6个月内的稳定性良好。该标准物质在(1%~30%) mol/mol的特性量值范围内,浓度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5%(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全氟异丁腈 气体标准物质 称量法 不确定度
下载PDF
一种新型汽车排气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德发 韩桥 +1 位作者 张体强 刘智勇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0-424,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汽车排气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该标准物质是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1,3-丁二烯和氮气充装到气瓶中制备而成,采用称量法定值。对原料气体中的杂质进行了测量,对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标准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考查... 介绍了一种新型汽车排气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该标准物质是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1,3-丁二烯和氮气充装到气瓶中制备而成,采用称量法定值。对原料气体中的杂质进行了测量,对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标准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考查。结果显示:该气体标准物质在12个月内的稳定性良好,浓度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5%(k=2)。该标准物质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范围为2.000%~8.000%mol/mol,二氧化碳的浓度范围为9.400%~13.60%mol/mol,1,3-丁二烯的浓度范围为40.00×10^-6~160.0×10^-6 mol/mol,氮气为平衡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排气 标准物质 称量法 不确定度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1 3-丁二烯
下载PDF
涉及自然保护区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晓琳 何清怀 +2 位作者 张体强 张一 丁少华 《四川环境》 2020年第1期159-163,共5页
输变电工程属于点状、廊道式工程,其建设必然导致电力通道与区域规划发生冲突,特别是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发生冲突,从而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成为关注的重点。结合工作实践,从电网规划、可研... 输变电工程属于点状、廊道式工程,其建设必然导致电力通道与区域规划发生冲突,特别是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发生冲突,从而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成为关注的重点。结合工作实践,从电网规划、可研阶段、环境影响评价、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运行和运行阶段重点探讨涉及自然保护区输变电工程需关注的环境问题,以期为类似输变电工程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自然保护区 环境保护 全过程
下载PDF
城区典型变电站噪声预测及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晓琳 张明 +1 位作者 张体强 陈笠 《四川环境》 202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变电站与城市居民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变电站噪声污染成为环保投诉的重点内容之一。以城区典型户内220kV变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噪声源特性,采用Cadna/A软件对变电站站界噪声进行预测,提出降低主变、电抗和风机等声源噪声和控制声源... 变电站与城市居民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变电站噪声污染成为环保投诉的重点内容之一。以城区典型户内220kV变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噪声源特性,采用Cadna/A软件对变电站站界噪声进行预测,提出降低主变、电抗和风机等声源噪声和控制声源传播途径的措施,能有效降低噪声的排放,避免噪声对站区周边居民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 户内变电站 噪声预测 治理措施
下载PDF
风电项目能耗核算与节能技术措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体强 杨迎 皮江红 《电力勘测设计》 2018年第9期58-62,共5页
风能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近年来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加,风电场能耗水平直接影响着发电企业上网电量,从而影响其经营效益与环境效益。本文介绍风电项目能耗现状,提出风电项目的能耗核算方法。从节能评估与能源管理的角度建立风电项目能耗... 风能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近年来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加,风电场能耗水平直接影响着发电企业上网电量,从而影响其经营效益与环境效益。本文介绍风电项目能耗现状,提出风电项目的能耗核算方法。从节能评估与能源管理的角度建立风电项目能耗组成、能耗计算方法,供同类工程参考;并从工程设计与运维管理的角度提出节能技术措施,以提高风电项目能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能耗 场用电率 节能措施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周枫然 韩桥 +3 位作者 张体强 吴海 曾武 王德发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01-1009,共9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和灵敏度较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机理研究、性能表征、成分检测等研究领域。根据不同的检测需求,研究者们在使用FTIR技术时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简单介绍了FTIR技术的原理,重点...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和灵敏度较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机理研究、性能表征、成分检测等研究领域。根据不同的检测需求,研究者们在使用FTIR技术时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简单介绍了FTIR技术的原理,重点总结了近年来FTIR技术在各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建立数学模型以及标准化是除提升仪器自身精度外,提高FTIR测量准确度的发展趋势,这为FTIR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机理研究 性能表征 成分测量 联用技术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低浓度氟化氢标准气体的FTIR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龙 张体强 +6 位作者 姚强 胡树国 邱妮 邓保家 张盈 张施令 盖良京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3-436,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FTIR的氟化氢标准气体分析方法,使用其特征吸收区域(波数4100~4300 cm^(-1))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稀释方法形成120、100、80.0、60.0、40.0、20.0μmol/mol共6个浓度点的氟化氢标准气体,并对其重复性、标准曲线线性、检出限... 提出一种基于FTIR的氟化氢标准气体分析方法,使用其特征吸收区域(波数4100~4300 cm^(-1))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稀释方法形成120、100、80.0、60.0、40.0、20.0μmol/mol共6个浓度点的氟化氢标准气体,并对其重复性、标准曲线线性、检出限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20.0~120μmol/mol范围内仪器响应值与标气浓度呈线性,R^(2)为0.9979;各浓度点的重复性介于0.34%~1.1%之间;检出限约为2.04μmo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氟化氢 标准气体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下载PDF
Detection of Penicillin vi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 被引量:2
12
作者 zhang Ying JIN Wei +7 位作者 YANG Meng-chao zhang ti-qiang ZHOU Chao XIE Fei SONG Qi REN Hao JIN Qin-han MU Y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92-796,共5页
A method of using Au colloid to capture the decomposed product of penicillin, penicillamine, on 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 biosensor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penicillin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 method of using Au colloid to capture the decomposed product of penicillin, penicillamine, on 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 biosensor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penicillin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penicillin to generate penicillamine and penilloaldehyde, a high sensitive biosensor for detecting penicillin was also developed. In our experiment, it was penicillamine rather than penicillin that has been measured. This is because penicillamine contains a functional group that makes it self-assembling on Au colloid to increase the molecular weight so as to improve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ignal. On a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penicilliamine-Au complex was determined, indicating that penicillamine was already well combined with Au colloid. The method,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Au colloid with penicillamine, proved to detect penicil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 Biosensor Penicillamine Au colloi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