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祯媛 张体彬 +4 位作者 梁青 胡行路 程煜 闫思慧 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8-386,共9页
[目的]微咸水灌溉是缓解农业用水紧张、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灌溉水中的可溶性盐会导致土壤盐分累积,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寻求适宜的灌溉水盐分浓度是咸水、微咸水资源得到安全利用的有利保障。[方法]研究采用遮雨盆栽试验种植... [目的]微咸水灌溉是缓解农业用水紧张、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灌溉水中的可溶性盐会导致土壤盐分累积,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寻求适宜的灌溉水盐分浓度是咸水、微咸水资源得到安全利用的有利保障。[方法]研究采用遮雨盆栽试验种植冬小麦,以去离子水为对照(CK),添加氯化盐形成不同浓度的微咸水处理,灌溉水电导率(EC w)分别为:0.26(CK),3.00(S1),5.26(S2),7.07(S3),9.24(S4)dS/m,研究土壤水盐分布和冬小麦生长、光合生理及产量形成的响应。[结果]不同浓度微咸水灌溉下土壤含水率、土壤含盐量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灌溉水电导率为9.24 dS/m时,土壤含水率分别比CK高5.43%(0—10 cm),4.21%(10—20 cm),4.98%(20—40 cm);冬小麦收获后CK及S1-S4处理下0—40 cm土层土壤饱和浸提液电导率(ECe)分别为0.66,4.89,7.88,9.34,10.16 dS/m;与CK相比,灌溉水电导率为3.00,5.26 dS/m时,冬小麦生长、光合生理指标、产量无显著差异,而为7.07,9.24 dS/m时显著降低,当灌溉水电导率为9.24 dS/m时,冬小麦净光合速率、最大株高、最大叶面积、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量、根系干物质量及产量相比CK分别降低71.00%,2.81%,15.33%,15.55%,47.25%,27.53%。利用FAO分段函数拟合计算得冬小麦灌溉微咸水电导率阈值为5.82 dS/m,超过该值,每增加1 dS/m,冬小麦相对产量下降8.80%。[结论]综上所述,灌溉水盐分浓度越高,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越大,5.82 dS/m为冬小麦的灌溉微咸水电导率阈值。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光合生理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建议使用微咸水灌溉冬小麦时,EC w不宜超过5.82 dS/m。该研究结果可为微咸水安全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冬小麦 耐盐阈值 产量
下载PDF
微咸水离子组成对膜下滴灌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胡行路 张体彬 +4 位作者 张通港 程煜 刘祯媛 梁青 冯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1,253,共10页
为探讨不同阳离子组成微咸水灌溉对膜下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开展2a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当地地下水灌溉(CK)、NaCl微咸水灌溉(T1)、KCl微咸水灌溉(T2)、CaCl_(2)微咸水灌溉(T3)、MgCl_(2)微咸水灌溉(T4)5个处理,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不同阳... 为探讨不同阳离子组成微咸水灌溉对膜下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开展2a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当地地下水灌溉(CK)、NaCl微咸水灌溉(T1)、KCl微咸水灌溉(T2)、CaCl_(2)微咸水灌溉(T3)、MgCl_(2)微咸水灌溉(T4)5个处理,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不同阳离子组成微咸水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随灌水次数增多,添加Na+处理的土壤大孔隙度显著降低,添加K^(+)、Ca^(2+)、Mg^(2+)处理的土壤大孔隙度显著增加,2022年添加Na+处理的大孔隙度平均降低了44.49%,添加K^(+)、Ca^(2+)、Mg^(2+)处理的土壤大孔隙度平均分别增加了5.73%、80.73%、25.75%;在2021—2022年期间,与CK相比,4种不同阳离子处理土壤孔隙成圆率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添加Ca^(2+)、Mg^(2+)处理增加显著,土壤孔隙成圆率平均增加区间分别为25.52%~30.94%、17.46%~23.19%;连续灌溉2a之后,添加Na+和K^(+)处理的土壤开裂程度加重,土壤稳定性变差,而添加Ca^(2+)和Mg^(2+)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入渗性能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孔隙结构 CT扫描技术 微咸水灌溉 阳离子组成
下载PDF
不同盐渍化土壤n2o排放对生物炭添加和土壤水分的响应
3
作者 王春 张通港 +4 位作者 罗敏 闫思慧 程煜 张体彬 冯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49,共8页
为探讨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N_(2)O排放对生物炭添加和土壤水分的响应,开展为期30 d的室内培养试验,设置5个土壤盐渍化水平(S0、S1、S2、S3、S4:盐分添加量分别为土壤质量的0%、0.25%、0.5%、0.75%、1%)、2个生物炭添加方式(B0:不添加;B1... 为探讨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N_(2)O排放对生物炭添加和土壤水分的响应,开展为期30 d的室内培养试验,设置5个土壤盐渍化水平(S0、S1、S2、S3、S4:盐分添加量分别为土壤质量的0%、0.25%、0.5%、0.75%、1%)、2个生物炭添加方式(B0:不添加;B1: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5%)和2个水分条件(W0:60%田间持水量;W1:100%田间持水量)。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对N_(2)O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盐分含量越高则降幅越大,与S0处理相比,S1、S2、S3、S4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43.9%、66.5%、91.9%、93.2%。土壤水分对N_(2)O累积排放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水分含量越高则累积排放量越大,与W0处理相比,W1条件下各盐分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3.0%、84.8%、187.4%、729.4%、306.7%。生物炭添加对N_(2)O累积排放量存在一定影响,与B0处理相比,低水含量下,B1处理累积排放量增幅为3.4%~20.6%,高水含量增幅为46.5%~535.6%。结果显示,土壤盐渍化程度越高则N_(2)O累积排放量越低,土壤水分在N_(2)O排放中占据主导作用,土壤含水量越高则N_(2)O累积排放量增幅越大,生物炭单一因素对N_(2)O排放无显著影响,但其与盐分的交互作用对N_(2)O排放有显著影响,生物炭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水分含量 生物炭 N 2O排放
下载PDF
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方式春玉米耗水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邹宇锋 蔡焕杰 +2 位作者 张体彬 王云霏 徐家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7-248,共12页
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并存。为寻求更加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设置畦灌、沟灌和滴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并在沟灌和滴灌下设置高、中、低3个灌水水平,以传统畦灌为对照,分析了... 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并存。为寻求更加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设置畦灌、沟灌和滴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并在沟灌和滴灌下设置高、中、低3个灌水水平,以传统畦灌为对照,分析了春玉米耗水特性、产量响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畦灌下平均有10%的灌水通过深层渗漏而损失,而滴灌低水处理每个生长季有10.5~29.0 mm的地下水通过毛管上升进入根区而被作物吸收;滴灌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响应系数Ky(0.684)小于沟灌(0.8215),说明因作物耗水量的减少所引起的减产幅度更小,这更易于在潜在干旱胁迫下维持较高的作物产量;相对于传统畦灌,沟灌高水处理可以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净收益,中水处理可以在保持产量和净收益持平的情况下,节约灌溉水31%;滴灌条件下,维持土壤水势-10 kPa和-30 kPa以上的高水和中水处理相对节水分别为19%和57%,且提高春玉米籽粒产量分别为21%和15%,提高净收益分别为28%和2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综合考虑黄河引水情况、地下水状况和农民接受程度等因素,建议将沟灌中水处理或滴灌中水处理作为替代传统畦灌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河套灌区 灌溉方式 作物耗水 经济效益 水分生产函数
下载PDF
滴灌灌水下限对夹砂层农田土壤水盐分布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运韬 程煜 +4 位作者 张体彬 姬祥祥 董勤各 冯浩 张相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3-744,共12页
为探明滴灌灌水下限对夹砂层土壤水盐分布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河套灌区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供试土壤60~100 cm深度为砂土层,供试作物为玉米。基于土壤基质势,设置5个滴灌灌水下限:-10 kPa(S1),-20 kPa(S2),-30 kPa(S3),-40 kPa(S4)... 为探明滴灌灌水下限对夹砂层土壤水盐分布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河套灌区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供试土壤60~100 cm深度为砂土层,供试作物为玉米。基于土壤基质势,设置5个滴灌灌水下限:-10 kPa(S1),-20 kPa(S2),-30 kPa(S3),-40 kPa(S4)和-50 kPa(S5)。结果表明夹砂层显著影响土壤水盐运移。0~60 cm根层含水量较低,而砂层较高;土壤盐分受水分影响,更多聚集在砂层。灌水下限显著影响土壤水盐分布和各层储量,下限越高,根层土壤含水量越高、含盐量越低,而砂层及以下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1、S2和S3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显著高于S4和S5(P<0.05),且前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S3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因此,针对河套灌区夹砂层农田,建议膜下滴灌灌水下限为-30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砂层 土壤水势 膜下滴灌 根区水盐环境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关中地区播前土壤墒情对覆膜旱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志鹏 穆奎 +5 位作者 董文俊 严惠敏 张体彬 邹宇锋 丁奠元 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34,143,共13页
基于3年连续冬小麦-夏玉米覆膜轮作试验,通过校验之后的AquaCrop模型设置不同水平的播前土壤墒情,模拟研究关中地区多年历史气候条件下旱作覆膜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对播前土壤墒情的响应规律,拟基于播前土壤墒情初步建立覆膜与否的判... 基于3年连续冬小麦-夏玉米覆膜轮作试验,通过校验之后的AquaCrop模型设置不同水平的播前土壤墒情,模拟研究关中地区多年历史气候条件下旱作覆膜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对播前土壤墒情的响应规律,拟基于播前土壤墒情初步建立覆膜与否的判断标准。结果表明,当土壤初始含水率≤70%田间持水量,关中地区夏玉米覆膜产量波动剧烈;覆膜增产率随着降水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覆膜增产效果越来越明显,且趋于稳定;然而覆膜措施的增产效果对降水量越来越不敏感,最终呈稳定趋势。当播前土壤底墒达到80%~85%田间持水量的水平时,覆膜夏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综上,有水可保可用是覆膜增产增效的先决条件之一;当土壤初始含水率≤70%田间持水量,建议不采用覆膜措施;当土壤初始含水率≥80%田间持水量时,建议采用覆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底墒 田间持水量 AquaCrop模型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利用HYDRUS-2D模拟膜下滴灌玉米农田深层土壤水分动态与根系吸水 被引量:11
7
作者 丁运韬 程煜 +3 位作者 张体彬 姬祥祥 乔若楠 冯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共10页
河套灌区农田地下水埋深普遍较浅且年内波动较大,明确不同膜下滴灌条件下深层土壤水分对根区的补给作用及作物根系吸水的响应差异有利于膜下滴灌技术的完善和推广。本研究开展了连续2 a(2017—2018年)的春玉米田间试验,设置3个膜下滴灌... 河套灌区农田地下水埋深普遍较浅且年内波动较大,明确不同膜下滴灌条件下深层土壤水分对根区的补给作用及作物根系吸水的响应差异有利于膜下滴灌技术的完善和推广。本研究开展了连续2 a(2017—2018年)的春玉米田间试验,设置3个膜下滴灌灌溉水平,分别控制土壤基质势下限为-10 kPa(S1)、-30 kPa(S3)和-50 kPa(S5)。利用HYDRUS-2D模型模拟0~1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根层下边界(100 cm深度处)水分通量和作物根系吸水速率。结果表明,经过率定后的HYDRUS-2D模型对0~1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模拟结果的根均方差(RMSE)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0.039~0.042 cm3·cm-3和0.78~0.73,模拟结果可靠。膜下滴灌农田100 cm和120 cm深度处土壤含水量较高且处理间差异不大,说明不同滴灌条件对于100 cm以下深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但不同处理显著影响根区下边界的水分通量和根系吸水速率。基质势下限控制水平越低,深层土壤水分对于根区的补给量(毛管上升)越大,S1、S3、S5生育期内累积补给量在31.9~49.6 mm之间。S5处理根系吸水速率较低,根系吸水受到显著抑制,从而造成作物生长指标和产量显著低于S1和S3处理(P<0.05);而S1和S3之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在本研究所设置的3个滴灌处理中,S3生育期内灌溉定额为240~300 mm,既较S1显著减少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又具有较好的根系活力,有效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因此建议该地区春玉米膜下滴灌的灌水下限为-30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 土壤基质势 膜下滴灌 地下水补给 玉米根系吸水
下载PDF
不同阳离子组成微咸水灌溉对生菜光合和离子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乔若楠 程煜 +5 位作者 闫思慧 罗敏 张通港 王春 张体彬 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8-384,共7页
为探究不同微咸水水质对土壤盐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生菜为供试对象开展盆栽试验,以CaSO_(4)的饱和溶液为对照(CK),向去离子水中添加氯化盐形成不同阳离子组成的微咸水处理(Na^(+),TNa;Na^(+)/K^(+)比为1∶1,TNa-K;K^... 为探究不同微咸水水质对土壤盐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生菜为供试对象开展盆栽试验,以CaSO_(4)的饱和溶液为对照(CK),向去离子水中添加氯化盐形成不同阳离子组成的微咸水处理(Na^(+),TNa;Na^(+)/K^(+)比为1∶1,TNa-K;K^(+),TK),各处理添加盐分总摩尔量相同,研究灌溉水中不同阳离子组成对土壤盐分、阳离子含量以及生菜光合特性、离子吸收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咸水灌溉下生菜生长季末(播后80天)各处理0—20 cm土壤饱和提取液电导率(ECe)较播种前和播种后50天显著升高,其中,CK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土壤pH在不同处理和不同土层深度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生长季末土壤盐分阳离子大多积累在表层,与盐分分布一致。(2)与CK相比,单盐离子胁迫(TNa和TK处理)显著降低生菜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P<0.05),从而降低产量,TNa处理最低;而TNa-K处理光合特性虽显著低于CK处理,但高于TNa和TK处理,说明TNa-K处理的盐分离子组成缓解了单个盐分离子对生菜生长的危害,且生菜产量较TNa和TK处理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3)与CK相比,TNa和TK分别显著提高生菜叶片中Na^(+)和K^(+)含量;而TNa-K处理叶片Cl-含量虽然高于CK,但显著低于TNa和TK处理(P<0.05)。微咸水中Na^(+)、K^(+)阳离子比为1∶1的盐分组成维持了生菜植株的离子平衡,缓解了单个一价阳离子对生菜生长的盐胁效应,而对于单个离子来说,Na^(+)对生菜的毒害作用明显大于K^(+)。研究结果为微咸水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光合特性 生菜产量 离子吸收
下载PDF
基于电导率和结构稳定性阳离子比的微咸水灌溉水质评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体彬 闫思慧 +4 位作者 罗敏 王春 张通港 程煜 冯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5-112,共8页
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和结构稳定性阳离子比(Cation Ratio of Soil Structural Stability,CROSS)是评估微咸水对土壤渗透性能影响的重要指标。虽然CROSS全面地考虑了Na^(+)、K^(+)、Ca^(2+)和Mg^(2+)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 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和结构稳定性阳离子比(Cation Ratio of Soil Structural Stability,CROSS)是评估微咸水对土壤渗透性能影响的重要指标。虽然CROSS全面地考虑了Na^(+)、K^(+)、Ca^(2+)和Mg^(2+)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复杂影响,但CROSS的离子浓度系数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存在差异,有必要根据当地的水质条件确定基于EC和CROSS评估方法的分类标准。该研究旨在分析CROSS替代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SAR)评估水质危害的合理性以及其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在河套灌区不同区域采集73份地下水水样,并采用EC和SAR、EC和CROSS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2种方法的地下水分类结果中,仅有34.25%的水样分类结果相同,并且不同的CROSS计算方法(基于阳离子相对絮凝能力(Flocculation)的CROSS_(f)、相对分散能力(Dispersion)的CROSS_(d)和优化的(Optimal)CROSS_(opt))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也不相同。建议采用CROSS_(d)或CROSS_(opt),并结合土壤盐分和离子浓度评估河套灌区地下水水质。该评估方法更全面地考虑了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离子组成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有效避免了不合理的微咸水利用导致的土壤结构恶化等问题,可为微咸水的安全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水质 评估 SAR CROSS 微咸水 阳离子
下载PDF
Reducing water and nitrogen inputs combined with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improves soil water and salt status in arid saline areas,China
10
作者 LI Cheng WANG Qingsong +7 位作者 LUO Shuai QUAN Hao WANG Naijiang LUO Xiaoqi zhang tibin DING Dianyuan DONG Qin'ge FENG H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8期761-776,共16页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is a useful method to improve crop productivity and decrease salt accumulation in arid saline areas.However,inappropriat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er practices may result in ecolo...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is a useful method to improve crop productivity and decrease salt accumulation in arid saline areas.However,inappropriat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er practices may result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in these areas,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400(I1),300(I2)and 200(I3)mm)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300(F1)and 150(F2)kg N/hm^(2))on water consumption,salt variation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spring maize(Zea mays L.)in the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HID)of Northwest China in 2017 and 2018.Result showed that soil water contents were 0.2%-8.9%and 13.9%-18.1%lower for I2 and I3 than for I1,respectively,but that was slightly higher for F2 than for F1.Soil salt contents were 7.8%-23.5%and 48.5%-48.9%lower for I2 than for I1 and I3,but that was 1.6%-5.5%higher for F1 than for F2.Less salt leaching at the early growth stage(from sowing to six-leaf stage)and higher salt accumulation at the peak growth stage(from six-leaf to tasseling stage and from grain-filling to maturity stage)resulted in a higher soil salt content for I3 than for I1 and I2.Grain yields for I1 and I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for I3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for I2 was 14.7%-34.0%higher than that for I1.Compared with F1,F2 increased th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of nitrogen fertilizer by more than 80%.PFP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I1F2 and I2F2,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Considering the goal of saving water and nitrogen resources,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we recommended the combination of I2F2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HID and other similar arid salin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crop water consumption soil salt variations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下载PDF
农业系统模拟方法在农科院校大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建强 弓开元 +5 位作者 李毅 吴淑芳 张体彬 董勤各 冯浩 于强 《高等农业教育》 2022年第4期75-82,共8页
由于农业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模拟方法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农业系统模拟已成为农科院校综合化发展所需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讨论系统模拟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主要方法和目标进行了总结,给出了适合农科院校... 由于农业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模拟方法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农业系统模拟已成为农科院校综合化发展所需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讨论系统模拟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主要方法和目标进行了总结,给出了适合农科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中系统模拟教学所需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 模拟方法 信息技术 农业大学 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