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情景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潜在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东宇 张丹 +5 位作者 薄明森 刘鹏 黄力平 高健 张同文 谷小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分布格局的影响,通过野外实地采样、查阅各类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文献资料,筛选获得西伯利亚落叶松83个分布数据,利用R语言相关性分析获得8个环境因子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 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分布格局的影响,通过野外实地采样、查阅各类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文献资料,筛选获得西伯利亚落叶松83个分布数据,利用R语言相关性分析获得8个环境因子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和4种物种分布模型,构建了其当前(1970—2000)及未来4个时期(2021—2040、2041—2060、2061—2080、2081—2100),4种温室气体排放环境(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利用环境变量贡献率和环境变量曲线,分析影响其潜在分布的环境因子。以无迁移假说和无限制迁移假说为背景,计算不同气候西伯利亚落叶松潜在分布范围的变化情况,评估其濒危程度。结果表明:(1)4种模型的模拟精度差异较小,受试者工作曲线下的面积(AUC)值及真实技巧统计(TSS)值均达到良好,且叠合模型的精度较单一模型有显著提升,检验结果稳定;(2)当前气候,西伯利亚落叶松总适宜区面积占比为8.87%,主要位于阿尔泰山山脉、齐吾尔喀叶尔山山脉、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天山山脉北坡以及昆仑山山脉;(3)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是坡度、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干月份降水量以及年平均降水量,累计贡献率74.3%;(4)未来气候环境,西伯利亚落叶松适宜分布范围随时间的推移及CO_(2)典型浓度的增加呈显著缩减趋势,且适宜分布区逐渐向北迁移;(5)在两种假说背景下比较西伯利亚落叶松和未来的物种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未来气候环境,该植物最低将达到易危标准、最高将达到极危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落叶松 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 新疆
下载PDF
红砂岩粗粒土破碎性质及累积变形模型研究
2
作者 龙尧 张同文 +2 位作者 李建平 张家生 肖源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4,333,共9页
红砂岩粗粒土具有易破碎性,在动力荷载反复作用下会发生颗粒破碎,导致路基产生明显的工后沉降。针对红砂岩粗粒土颗粒破碎的特点,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仪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荷载试验,研究了动弹性模量、动弹性应变与粒径大小之间的关... 红砂岩粗粒土具有易破碎性,在动力荷载反复作用下会发生颗粒破碎,导致路基产生明显的工后沉降。针对红砂岩粗粒土颗粒破碎的特点,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仪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荷载试验,研究了动弹性模量、动弹性应变与粒径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颗粒破碎率与颗粒形状系数变化率的关系。根据试验材料的动力破碎特性,构建了考虑颗粒破碎的累积变形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粒径越大,动弹性应变越大,动弹性模量越小;动弹性应变先快速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动弹性模量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不断减小,土体出现应变软化现象。颗粒形状系数变化率变化趋势与颗粒破碎率变化趋势相似,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形状系数值趋近于1。此外,所构建的累积变形模型包含了应力状态参数、物理状态参数和拟合参数,能够较好地描述颗粒破碎状态下的红砂岩粗粒土的累积变形趋势。根据试验数据的反算结果,对累积变形模型的拟合参数进行了确定,便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路基变形进行计算。由于室内试验与工程实践现场工况有一定区别,提出了模型修正系数ψ,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该研究结果可为红砂岩粗粒土路基设计、施工及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粗粒土 铁路路基 颗粒破碎 累积变形模型
下载PDF
重载铁路基床级配碎石动弹性模量及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3
作者 龙尧 张同文 +1 位作者 肖源杰 张家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4,共9页
针对级配碎石的动力特性以及颗粒破碎性质,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循环应力比(cyclic stress ratio,CSR)、围压以及加载次数对累积动应变、动弹性模量、颗粒形状系数和颗粒破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SR条件下,... 针对级配碎石的动力特性以及颗粒破碎性质,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循环应力比(cyclic stress ratio,CSR)、围压以及加载次数对累积动应变、动弹性模量、颗粒形状系数和颗粒破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SR条件下,加载次数达到10000次时,累积动应变基本完成。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不同CSR下的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滞回圈面积逐渐增加后保持稳定。低围压下,CSR对动弹性模量影响不显著,动弹性模量增加幅度较少;高围压下,动弹性模量随着CSR的增加而增长较大。循环荷载作用下,颗粒破碎方式主要为研磨;颗粒粒径越大,试验后的颗粒形状系数球度越大,颗粒越靠近球形,其轮廓线越圆滑。当CSR小于0.3时,影响颗粒破碎的主要因素为动应力大小,而围压影响不显著;当CSR大于0.3时,颗粒破碎主要因素受动应力和围压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配碎石 动弹性模量 循环应力比 颗粒破碎 形状系数
下载PDF
新疆西北部萨吾尔山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的气候响应特征
4
作者 尚华明 范子昂 +5 位作者 张瑞波 张同文 张合理 喻树龙 秦莉 魏文寿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10-18,共9页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不仅能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提供关键参数,也是树轮气候学研究的基础。利用新疆西北部萨吾尔山南坡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建立了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树轮宽度年表,采用相关分析和...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不仅能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提供关键参数,也是树轮气候学研究的基础。利用新疆西北部萨吾尔山南坡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建立了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树轮宽度年表,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法分析了树轮年表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一致性,可能包含丰富的气候信息。树轮年表参数有较一致的规律性:平均敏感度、标准差和信噪比随海拔高度降低逐渐增大;反映树轮对环境要素响应滞后效应的一阶自相关系数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减小。(2)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树轮宽度年表与生长季5—9月气温的正相关逐渐减弱,直至变为负相关;与反映水分状况的气象要素(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由不显著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P<0.01)。萨吾尔山南坡海拔2 000~2 100 m是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响应关系发生转折的关键高度。(3)位于下树线区域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受年降水量(上年7月—当年6月)和当年生长季(5—9月)气温共同影响,具备开展区域干旱指数重建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萨吾尔山 树木年轮 西伯利亚落叶松 气候响应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和臭冷杉树轮密度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如先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张同文 +5 位作者 喻树龙 袁玉江 张瑞波 王兆鹏 郭冬 王勇辉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573-587,共15页
本研究建立了长白山红松和臭冷杉的全轮、早晚材密度年表,并分析了2个树种的树轮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树种树轮密度变化具有一致性。红松树轮密度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 本研究建立了长白山红松和臭冷杉的全轮、早晚材密度年表,并分析了2个树种的树轮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树种树轮密度变化具有一致性。红松树轮密度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而臭冷杉树轮密度变化相对稳定。两树种树轮密度年表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整体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平均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其中,生长季早期(4—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可能是影响树轮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季早期的平均最低气温上升,两树种早材密度与平均最低气温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响应趋势,而与生长季早期的降水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响应趋势。滑动相关分析显示:随着气候变暖,两树种树轮密度年表均对生长季晚期(9—10月)平均气温和生长季早晚期平均最低气温的正响应显著增强,而对生长季晚期平均最高气温的正相关减小,与降水的响应相对稳定。臭冷杉的树轮密度年表对上年12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当年4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响应出现显著的正负转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红松 臭冷杉 树轮密度 气候响应
下载PDF
红砂岩粗粒土动力试验及颗粒破碎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龙尧 张同文 +1 位作者 张家生 肖源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0-279,共10页
铁路路基建设需要经过泛红砂岩地区,红砂岩路基的稳定性对列车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列车荷载对红砂岩粗粒土动力特性以及颗粒破碎的影响,采用室内大型动静三轴试验系统,开展动力荷载下的红砂岩试样动力响应测试,分析了粒径大... 铁路路基建设需要经过泛红砂岩地区,红砂岩路基的稳定性对列车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列车荷载对红砂岩粗粒土动力特性以及颗粒破碎的影响,采用室内大型动静三轴试验系统,开展动力荷载下的红砂岩试样动力响应测试,分析了粒径大小、加载次数对轴向应变、动力软化以及颗粒破碎的影响。根据动力破碎三轴试验结果,构建了动力作用下的颗粒破碎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加载次数一定的条件下,颗粒粒径越大对应的轴向应变越大;颗粒粒径越小,越早完成颗粒破碎及土体结构调整。粗粒土软化曲线呈半对数关系,颗粒粒径越大,软化系数越小。动力荷载下,大粒径颗粒主要演化为下一级粒径颗粒和细小粒径颗粒,破碎形式为研磨,存在一个极限破碎级配。根据动力破碎试验建立了动力破碎的概率密度函数f,构建了动力条件下的颗粒破碎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动力作用下的颗粒破碎过程。Marsal颗粒破碎率Br与颗粒破碎模型中的死亡率Ps-t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能为铁路路基工程相关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粗粒土 铁路工程 动力试验 颗粒破碎模型
下载PDF
新疆天山山区夏季极端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7
作者 郭玉琳 赵勇 +2 位作者 张同文 姚俊强 顾张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2期44-51,共8页
基于天山山区11个国家气象站2012—2018年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使用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水阈值,分析极端降水特征量(包括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次、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贡献和极端降水量最大值)的日变化特征,揭示极端降水与... 基于天山山区11个国家气象站2012—2018年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使用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水阈值,分析极端降水特征量(包括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次、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贡献和极端降水量最大值)的日变化特征,揭示极端降水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87°E以东地区,极端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大致都存在自西向东顺时针变化的特点。极端降水主要以短持续性为主,极端降水贡献和极端降水量最大值的谷值都出现在白天。极端降水与海拔密切相关,总极端降水频次更多发生在高海拔地区,在海拔2 000 m左右存在一个极端降水最大值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量 极端降水频次 极端降水强度 日变化 海拔
下载PDF
天山南北坡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7
8
作者 秦莉 尚华明 +2 位作者 张同文 刘卫平 张瑞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713-5724,共12页
利用采自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天山北坡伊犁河流域和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流域的树木年轮样本,按照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研究步骤,分别建立了天山南坡和天山北坡各2条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去趋势序列(δ13 Ccorr)。采用相关函数和共线性分析... 利用采自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天山北坡伊犁河流域和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流域的树木年轮样本,按照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研究步骤,分别建立了天山南坡和天山北坡各2条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去趋势序列(δ13 Ccorr)。采用相关函数和共线性分析揭示了天山南北坡树轮稳定碳同位素与各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南坡树轮稳定碳同位素与生长季降水、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而与温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影响天山南坡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生长季水分状况,尤其是降水;天山北坡树轮稳定碳同位素与生长季尤其是夏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饱和水汽压亏缺显著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表明影响天山北坡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的气候因子可能较为复杂。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季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共同调控着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分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 树木年轮 稳定碳同位素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基于树轮记录的阿尔泰山中段1798年以来6—7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焦亮 马罗 +1 位作者 张同文 王圣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44-1958,共15页
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中段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证明6—7月平均最低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649,P<0.001)。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阿尔泰山中段1798—2017年6—7月平均最低气温方程... 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中段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证明6—7月平均最低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649,P<0.001)。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阿尔泰山中段1798—2017年6—7月平均最低气温方程,通过计算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41.1%)和利用逐一剔除法对重建方程各项参数进行了稳定性检验,证明了重建方程是稳定可靠的。分析重建的平均最低气温年际变化表明,研究区经历了4个暖期(1906—1919年、1922—1935年、1945—1960年和1997—2017年)和4个冷期(1816—1831年、1840—1867年、1869—1886年和1888—1905年),并且与相邻地区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冷暖变化阶段一致。基于多窗谱分析结果发现重建6—7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存在2a、2.4a、2.8—3a、11a、20—22a左右的变化周期,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主要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太阳黑子活动和全球海温变化(SST)驱动。本研究为系统掌握阿尔泰山气候变化规律和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西伯利亚落叶松 树木宽度年表 重建平均最低气温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天山西部雪岭云杉径向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秦莉 尚华明 +6 位作者 喻树龙 张合理 姜盛夏 张同文 刘可祥 苟晓霞 张瑞波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CO_(2)浓度(Ca)急剧上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对森林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全面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中亚干旱区特有树种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 et Mey)树轮稳定碳同位素(δ^(13... 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CO_(2)浓度(Ca)急剧上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对森林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全面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中亚干旱区特有树种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 et Mey)树轮稳定碳同位素(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iWUE)对气候变暖和大气CO2浓度急剧上升的响应缺乏研究。本研究利用天山西部伊犁河流域的雪岭云杉树轮样本,使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和树轮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建立树轮宽度年表、稳定碳同位素(δ^(13)C)以及内禀水分利用效率(iWUE)序列,分析了树轮δ13C和iWUE的长期变化特征,探讨了树轮δ13C和iWUE对气候的响应规律以及iWUE与树轮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的气候因子并没有强烈地限制树木径向生长;夏季平均气温对树轮δ^(13)C分馏有重要影响,iWUE的长期变化受到全球Ca增加和升温趋势影响,但直接影响iWUE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饱和水汽压亏缺(VPD)。全球升温和Ca增加导致了iWUE的持续升高,但并没有导致雪岭云杉树木径向生长的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稳定碳同位素(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 天山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新疆树木年轮水文研究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蕊 姜盛夏 +5 位作者 张同文 陈峰 尚华明 喻树龙 张瑞波 王勇辉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3期1-10,共10页
分析新疆地区现已取得的树轮水文学研究成果,选取基于树轮宽度重建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塔里木河流域等区域共14条河流径流量序列,对各序列的水文历史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和讨论,并对进一步开展新疆地区树轮水文学研究提出了建议和... 分析新疆地区现已取得的树轮水文学研究成果,选取基于树轮宽度重建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塔里木河流域等区域共14条河流径流量序列,对各序列的水文历史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和讨论,并对进一步开展新疆地区树轮水文学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水分是各流域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且树木径向生长与河流径流量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2)对新疆5个区域的河流径流量重建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阿尔泰山区域重建序列间的相关性较高,天山北坡次之,天山南坡最低。阿尔泰山与天山北坡径流量重建序列间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3)14条河流径流量重建序列经31 a滑动平均处理后,结果显示同一区域内河流径流量序列丰枯变化的一致性相对较好。(4)5个区域内部径流量重建序列存在相同的极值年份,且重建序列的部分极值年份与历史记录的气候水文灾害相吻合。(5)新疆地区径流量重建序列的周期变化在高频上较为一致,均存在2~7 a的短周期,其径流量变化可能受到海陆大尺度气候振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径流量 水文重建
下载PDF
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梯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喻树龙 李淑娟 +5 位作者 姜盛夏 张同文 张瑞波 秦莉 尚华明 张合理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在天山北坡不同区域间隔海拔高度100 m左右采集5个树轮梯度年表,分析树木径向生长沿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在树轮年表特征中,平均轮宽、树龄和敏感度等存在海拔梯度变化,平均轮宽和敏感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平均树龄则与海拔... 在天山北坡不同区域间隔海拔高度100 m左右采集5个树轮梯度年表,分析树木径向生长沿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在树轮年表特征中,平均轮宽、树龄和敏感度等存在海拔梯度变化,平均轮宽和敏感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平均树龄则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高海拔采样点在同一区域和不同区域间一致性最好,低海拔采样点次之,而森林中部最差,东部和中部低海拔区域采样点的一致性要好于西部,坡向、坡度等小生境的差异也是影响树轮生长垂直变化规律的重要因素。存在同时影响不同海拔高度树轮生长的环境要素,西部和中部高海拔树木对该要素的响应更显著,在更为干旱的天山北坡中部和东部,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要多于西部伊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天山北坡 树木年轮 海拔梯度 年表特征
下载PDF
新疆区域高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连成 张太西 +3 位作者 毛炜峄 司嘉怡 张同文 王胜利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运用再分析资料(NCEP/NCAR)分析了新疆区域高空年均气温变化特征,同时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新疆高空冷月(1月)、暖月(7月)实测气温数据进行缺测插补,并通过交叉验证法对插补数据进行精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区域冷月、暖月高空气温变... 运用再分析资料(NCEP/NCAR)分析了新疆区域高空年均气温变化特征,同时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新疆高空冷月(1月)、暖月(7月)实测气温数据进行缺测插补,并通过交叉验证法对插补数据进行精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区域冷月、暖月高空气温变化特征,运用插补重建后的高空实测数据对1月、7月再分析资料(NCEP/NCAR)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新疆区域高空缺测插补后的数据精度较高效果较好,能够反映新疆高空气温变化的客观事实。(2)通过对新疆区域对流层(低、中、上)、平流层下层的冷、暖月和年平均变化趋势分析来看,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变化趋势由升温转为降温,并且随着高度的上升升温率在减小,减温率在增大;气温越高的月份,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变化趋势发生改变的高度就越高;2000年后,对流层各层多为偏暖年,平流层下层多为偏冷年。(3)850 hPa和700 hPa年均温转折点均发生在1996年,由冷转暖;100 hPa发生在1995—1997年,由暖转冷;500 hPa和300 hPa均未出现明显的突变年份。(4)1月、7月再分析资料(NCEP/NCAR)与实测数据相关系数大多在0.9以上,总体误差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气温 气候变化 新疆区域
下载PDF
中亚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寒潮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均泽 毛炜峄 +1 位作者 张同文 刘精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1951—2016年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中亚区域两个主要城市的寒潮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6.1次和4.2次,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较频繁;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年内分... 利用1951—2016年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中亚区域两个主要城市的寒潮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6.1次和4.2次,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较频繁;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在11月和12月,而乌鲁木齐的过程频数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出现在4月和11月;阿拉木图的冬半年寒潮过程初日和终日均比乌鲁木齐偏早9 d。(2)1951—2006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阿拉木图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异常偏多年主要出现在1980年之前;阿拉木图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存在21 a显著周期,乌鲁木齐存在39 a显著周期。(3)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最低气温低于阿拉木图,但是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强于乌鲁木齐;56 a来,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的年累计值的变化率分别为-8.1℃/10 a和-5.9℃/10 a,相比而言,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强度的减弱趋势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气候特征 对比 阿拉木图 乌鲁木齐
下载PDF
1901—2017年中亚五国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雪云 姚俊强 +4 位作者 赵丽 张倩 曹孟磊 张同文 张连成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CRU发布的中亚干旱区逐月气候数据序列,分析1901—2017年中亚五国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区域差异,得出以下结论:中亚地区平均气温升温显著,自1988年突变升温以来升温幅度达0.37℃/10 a,2...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CRU发布的中亚干旱区逐月气候数据序列,分析1901—2017年中亚五国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区域差异,得出以下结论:中亚地区平均气温升温显著,自1988年突变升温以来升温幅度达0.37℃/10 a,21世纪为最暖时期。四季平均气温差异明显,春、冬季平均气温升温幅度最大。平原区升温幅度较山区高0.05℃/10 a。最高气温增幅最小,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夏季最低气温增幅为最高气温的近2倍。高山区最高气温增速较平原区缓。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突变后增幅较之前增加了2倍多。受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影响,高大山体阻挡,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1901—2017年四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春、冬季为降水量高值期,增速也相对较大。降水日数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各国变化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特征分析
下载PDF
中亚区域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蕊 张同文 +4 位作者 陈峰 尚华明 喻树龙 张瑞波 王勇辉 《气象科技进展》 2019年第2期11-16,23,共7页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是典型的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其山区分布着大量对气候响应敏感的针叶树种原始森林,是树轮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干旱的气候条件不仅使该地区树木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同...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是典型的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其山区分布着大量对气候响应敏感的针叶树种原始森林,是树轮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干旱的气候条件不仅使该地区树木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同时也有利于长龄树的生长和古木的保存,这为研究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的代用资料。对国内外在中亚区域开展树木年轮气候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树轮记录的这一地区历史时期温度和湿度变化特征,总结了气候变化规律,并为进一步开展中亚树轮气候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气候变化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hydrological changes based on tree-ring data of the Haba River,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0
17
作者 zhang tongwen yuan yujiang +4 位作者 chen feng yu shulong zhang ruibo qin li jiang shengxi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53-67,共15页
Reconstructing the hydrological change based on dendrohydrological data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pattern of a given river. The widespread, long-living conifer... Reconstructing the hydrological change based on dendrohydrological data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pattern of a given river. The widespread, long-living coniferous forests on the Altay Mountains provide a good example for carrying out the dendrohydrological studies. In this study, a regional composite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y developed by Lariat sibirica Ledeb. and Picea obovata Ledeb.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a 301-year annual (from preceding July to succeeding June) streamflow for the Haba River, which originates in the southern Altay Mountains, Xinjiang, Chin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constructed streamflow series and the observations were fitting well, and explained 47.5%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observed streamflow of 1957-2008. Moreover, floods and droughts in 1949-2000 were precisely captured by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requencies of the wettest/driest years and decades, we identified the 19th century as the century with the largest occurrence of hydrological fluctuations for the last 300 years. After applying a 21-year moving average, we found five wet (1724-1758, 1780-1810, 1822-1853, 1931-1967, and 1986-2004) and four dry (1759-1779, 1811-1821, 1854-1930, and 1968-1985) periods in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Furthermore, four periods (1770-1796, 1816-1836, 1884-1949, and 1973-1997) identified by the streamflow series had an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streamflow since the 1970s was the biggest in the last 300 years and coincided with the recent warming-wetting trend in northwestern China.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treamflow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Altay Mountains indicated that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contained not only local, but also broad-scale, hydro-climatic signals. The 24-year, 12-year, and 2.2-4.5-year cycles of the reconstruction revealed that the streamflow variability of the Haba River may be influenced by solar activity and the atmosphere-ocea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zx sibiffca Ledeb. Picea obovata Ledeb.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tree-ring width Altay Mountains
下载PDF
天山不同海拔雪岭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5
18
作者 石仁娜·加汗 张同文 +2 位作者 喻树龙 姜盛夏 许仲林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7-338,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海拔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分别在新疆伊犁尼勒克喀什河流域森林低、中、高海拔采集雪岭云杉树芯样本,建立不同海拔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树轮年表与气象资料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影响3个... 为研究不同海拔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分别在新疆伊犁尼勒克喀什河流域森林低、中、高海拔采集雪岭云杉树芯样本,建立不同海拔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树轮年表与气象资料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影响3个采样点树木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降水响应微弱。高、低海拔树轮径向生长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响应相同,均对气温正响应,与相对湿度负响应,中海拔则与高低海拔相反。自1991年研究区气候突变后,雪岭云杉径向生长发生“生长分异”,高、低海拔树轮宽度指数呈显著下降,而中海拔呈显著上升。气候突变点前后,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对气温和相对湿度响应关系不稳定,中海拔对5—9月的气温的正相关和对相对湿度的负相关显著增强,而低、高海拔主要与7—8月的气温转为显著负相关,与1—2月、7—8月相对湿度的正相关显著加强。根据雪岭云杉对气候要素的响应模式,气温的快速升温会加快水分蒸发,相对湿度随之下降,从而引起的干旱加剧对低、高海拔林区雪岭云杉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适宜的增温可能对森林中部雪岭云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树木年轮 不同海拔 气候变化 分异现象
下载PDF
西昆仑山两种针叶树种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冬 张同文 +9 位作者 吐尔逊·哈斯木 张瑞波 喻树龙 刘可祥 苟晓霞 刘蕊 石仁娜·加汗 王兆鹏 如先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阿依姆古丽·赛麦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226-10240,共15页
利用西昆仑山的雪岭云杉和昆仑圆柏树芯样本,建立其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分析两种针叶树种树木径向生长特征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树种间的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异同及响应关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雪岭云杉和昆仑圆柏年表... 利用西昆仑山的雪岭云杉和昆仑圆柏树芯样本,建立其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分析两种针叶树种树木径向生长特征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树种间的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异同及响应关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雪岭云杉和昆仑圆柏年表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两种针叶树种在1994年气温突变前树轮宽度年表指数和基部断面生长增量(BAI)呈上升趋势,在气温突变后年表和BAI则呈下降趋势,并且昆仑圆柏的树木径向生长速率高于雪岭云杉。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雪岭云杉径向生长与上年生长季(5—6月和8—10月)和当年生长季(3—6月和10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昆仑圆柏径向生长与上年10月和当年生长季前期(4—6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两者均与当年春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滑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年和当年生长季气温对两个树种树木径向生长的负响应在增强,特别是在当年生长季前期更为显著。此外,当年生长季前期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也在增强。在有可能的气候突变年份(1994年)之后,两种针叶树种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敏感性均有所增强,并且雪岭云杉对气温的响应敏感性强于昆仑圆柏,而对降水响应敏感性要弱于昆仑圆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 雪岭云杉 昆仑圆柏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阿勒泰地区1572-2014年初夏平均温度 被引量:4
20
作者 牛军强 袁玉江 +4 位作者 张同文 陈峰 张瑞波 尚华明 姜盛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利用阿勒泰地区3个高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采样点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区域标准化年表(DKH)。通过相关普查发现,DKH年表与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当年6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05(P<0.00001),表明6月平均温... 利用阿勒泰地区3个高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采样点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区域标准化年表(DKH)。通过相关普查发现,DKH年表与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当年6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05(P<0.00001),表明6月平均温度是影响树木年轮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用DKH年表可较好地重建该地区1572-2014年共443 a的初夏平均温度,解释方差达49.6%,经验证表明温度重建序列是可信的。温度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重建初夏温度经历了10个偏暖和9个偏冷阶段,其中1605-1622年和1682-1723年分别是最暖和最冷的阶段,1875-1913年和1753-1804年分别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偏暖和偏冷阶段。存在2.37~2.39 a、2.19 a的显著周期(P<0.05)和73.50 a、14.00 a、7.30 a、2.29 a、2.21 a的较显著周期(P<0.10)。在1684年、1719年前后均出现了由冷转暖的突变。空间相关分析表明文章重建的温度序列对阿勒泰地区温度具有较好的空间代表性。本研究重建的初夏温度序列与阿勒泰西部5-9月平均温度和阿尔泰山南坡温度序列相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西伯利亚落叶松 区域标准化年表 平均温度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