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LC滤波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多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耀华 王孝宇 +3 位作者 吴庭旭 张鑫泉 邓益志 童瑞齐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11期21-31,共11页
【目的】为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的控制性能,在PMSM与逆变器之间增加LC滤波器。【方法】建立带LC滤波器的三阶多步MPCC系统,对逆变器电流、电容电压及电机电流进行预测控制,并与一阶多步MPCC和磁场定向控制(FOC... 【目的】为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的控制性能,在PMSM与逆变器之间增加LC滤波器。【方法】建立带LC滤波器的三阶多步MPCC系统,对逆变器电流、电容电压及电机电流进行预测控制,并与一阶多步MPCC和磁场定向控制(FOC)进行仿真对比。【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开关频率和预测步数下,相较于一阶MPCC,三阶MPCC下PMSM的转矩脉动和电流脉动明显减小,电流总谐波失真(THD)更低;对于三阶MPCC,随着预测步数的增加,电流THD、电流脉动和转矩脉动逐步减小。【结论】随着预测步数的增加,三阶MPCC系统的控制性能逐步提升;三阶MPCC的控制性能优于一阶MPCC;在较高开关频率处,四步至五步的三阶MPCC的控制性能优于F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多步预测 LC滤波器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共模电压抑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耀华 邓益志 +1 位作者 张鑫泉 童瑞齐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7期33-42,共10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共模电压较大的问题,对比分析了磁链、转矩和共模电压共同控制、直接去除零电压矢量和虚拟零电压矢量三种抑制共模电压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有效抑制共模电压。前两种方法均未采用零电压...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共模电压较大的问题,对比分析了磁链、转矩和共模电压共同控制、直接去除零电压矢量和虚拟零电压矢量三种抑制共模电压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有效抑制共模电压。前两种方法均未采用零电压矢量,导致磁链脉动和转矩脉动增大;虚拟零电压矢量方法既保留了零电压矢量,又有效抑制了共模电压,但开关频率有所增大;动态虚拟零电压矢量选择开关次数最小的零电压矢量生成方式,可在控制性能基本相当的前提下,有效减小开关频率,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共模电压 虚拟零电压矢量
下载PDF
增氧条件下粉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特征
3
作者 张文萍 蒋易 +4 位作者 张鑫全 文清柏 李汉常 谭歆 王润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82,共12页
为探明增氧处理下粉绿狐尾藻植株的氮磷吸收特征,该研究以粉绿狐尾藻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增氧水平(增氧时长),即CK (0 min)、JO1(4 min)、JO_(2)(6 min)、JO3(8 min)、JO4(10 min),系统分析了不同增氧水平下粉绿狐尾藻幼苗期(7月10日... 为探明增氧处理下粉绿狐尾藻植株的氮磷吸收特征,该研究以粉绿狐尾藻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增氧水平(增氧时长),即CK (0 min)、JO1(4 min)、JO_(2)(6 min)、JO3(8 min)、JO4(10 min),系统分析了不同增氧水平下粉绿狐尾藻幼苗期(7月10日—9月15日)、生长旺盛期(9月16日—12月22日)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明确了植株N、P含量、N/P和叶绿素含量、底泥各形态氮磷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氧8 min时,t_(1)、t_(2)取样时期(9月15日、10月10日)粉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量及t5取样时期(12月22日)的氮吸收量最高;增氧6 min时,t_(3)、t4取样时期(10月27日、11月16日)粉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量及t5取样时期的磷吸收量最高;增氧有利于粉绿狐尾藻在t_(1)、t_(2)、t_(3)时期对氮的吸收,t4时期对磷的吸收,表现为t_(1)、t_(2)、t_(3)时期粉绿狐尾藻的植株氮磷比分别增加5.27%~36.57%、9.04%~63.07%、3.50%~73.45%,t4时期的N/P降低1.38%-34.05%;增氧使t_(2)、t5时期粉绿狐尾藻叶片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含量降低,t4时期叶绿素含量增加同时,使t_(1)、t_(2)时期底泥氮磷比值(sediment total nitrogen/phosphorus,STN/P)分别降低64.84%、54.76%,t4、t5时期STN/P分别增高138.97%、47.02%;层次聚类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增氧6 min是增氧促进粉绿狐尾藻氮磷吸收利用的理论满意方案,增氧降低t_(1)时期叶绿素a、b含量、t5时期底泥碱解氮含量(sediment alkali-hydro nitrogen,SAHN)和t4时期铁结合态磷(Fe-P)含量同时,促进了粉绿狐尾藻t5时期氮磷的吸收。增氧调控粉绿狐尾藻叶片叶绿素形成和底泥氮磷的形态转化,促进其对底泥氮磷吸收,同时提高了粉绿狐尾藻氮磷的吸收利用效果,可抑制甲烷和氧化亚氮、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氮磷比 氮磷形态 增氧处理 粉绿狐尾藻
下载PDF
基于二阶超局部模型的永磁同步电机两步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4
作者 李耀华 种国臣 +7 位作者 刘子焜 张鑫泉 郭伟超 高赛 王钦政 王自臣 徐志雄 董国庆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12期39-50,共12页
【目的】为解决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参数依赖性强的问题,建立PMSM单步和两步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FPCC)系统。【方法】基于超局部模型实现PMSM单步和两步MFPCC,采用微分代数法确定一阶和二阶超局部模型中未知部分... 【目的】为解决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参数依赖性强的问题,建立PMSM单步和两步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FPCC)系统。【方法】基于超局部模型实现PMSM单步和两步MFPCC,采用微分代数法确定一阶和二阶超局部模型中未知部分的估计值,分析超局部模型的窗口序列长度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及参数变化下基于超局部模型的PMSM单步和两步MFPCC的参数鲁棒性,并进行实时性试验验证。【结果】仿真与实时性试验结果表明:一阶超局部模型的窗口序列长度对控制性能影响较大,随着窗口序列长度的增大,控制性能提升,并趋于饱和。二阶超局部模型的窗口序列长度对性能影响较小。参数变化下,基于超局部模型的PMSM单步和两步MFPCC具有较好的参数鲁棒性。随着窗口序列长度的增大,超局部模型计算耗时轻微增大,但对整体实时性影响较小。【结论】基于超局部模型的PMSM单步和两步MFPCC可行,参数鲁棒性强。基于超局部模型的单步MFPCC和传统单步MPCC的实时性基本相当。基于超局部模型的两步MFPCC的实时性略优于传统两步MP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超局部模型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鲁棒性 实时性
下载PDF
一种硬度计球压头的三维测量方法
5
作者 赵路路 李风雷 +1 位作者 张新全 王丹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24年第6期46-48,共3页
本文针对硬度计球压头的检测需求,提出了一种硬度计球压头的三维快速准确检测方法,通过设计定位测量装置,利用自动变焦三维表面测量仪对国标GB/T 230.1-2018《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以及外贸标准ASTM E18-2017《金属... 本文针对硬度计球压头的检测需求,提出了一种硬度计球压头的三维快速准确检测方法,通过设计定位测量装置,利用自动变焦三维表面测量仪对国标GB/T 230.1-2018《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以及外贸标准ASTM E18-2017《金属材料洛氏硬度标准测试方法》的硬度计球压头的几何性能进行高精度测量分析、探究,通过对典型规格的球压头的检测方法和结果论证分析,说明采用自动变焦三维表面测量仪对微小球类零件检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压头 直径 粗糙度 自动变焦三维表面测量仪
下载PDF
五峰山长江大桥南锚碇倾斜基岩地质条件分析
6
作者 李守明 张鑫全 +1 位作者 王猛 曾洪贤 《铁道勘察》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五峰山长江大桥南锚碇位于五峰山山壑间,采用圆形扩大基础,外径90 m,场地内地形变化大,岩土层分布复杂,合理设置适应于地质条件的锚碇基础方案,对工程安全性、经济性意义重大。为了充分利用南锚碇场地内工程性能良好的微风化凝灰质砂岩... 五峰山长江大桥南锚碇位于五峰山山壑间,采用圆形扩大基础,外径90 m,场地内地形变化大,岩土层分布复杂,合理设置适应于地质条件的锚碇基础方案,对工程安全性、经济性意义重大。为了充分利用南锚碇场地内工程性能良好的微风化凝灰质砂岩地基,准确评价岩土体稳定性及对工程的适宜性,采用了露头调查、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的综合勘察手段。基于地质成因分析及赤平投影方法,发现岩面、风化面总体产状具有一致性,倾角约18°,沿倾斜方向分布较稳定;通过进一步分析倾斜岩体及其风化面分布与锚碇基坑的相互作用关系,评价采用台阶式基础方案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其对岩石地基的利用优势,针对性提出了锚碇基坑的施工建议。经优化,考虑倾斜基岩工程地质条件的锚碇基础设计可减少约4万m3的微风化岩石开挖量,使工程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五峰山长江大桥 工程地质 倾斜岩层 重力式锚碇 稳定性
下载PDF
Historical tillage promotes grass-legume mixtures establishment and accelerates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organic carbon decomposition
7
作者 ZHOU Jiqiong GONG Jinchao +10 位作者 WANG Pengsen SU Yingying LI Xuxu LI Xiangjun LIU Lin BAI Yanfu MA Congyu WANG Wen HUANG Ting YAN Yanhong zhang xinqu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910-924,共15页
Perennial grass-legume mixtur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to restore degraded grasslands,increasing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forage quality.Tillage is crucial for seedbed preparation and sustainable weed management... Perennial grass-legume mixtur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to restore degraded grasslands,increasing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forage quality.Tillage is crucial for seedbed preparation and sustainable weed manageme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rass-legume mixtures.However,a common concern is that intensive tillage may alter soil characteristics,leading to loss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SOC).We investigated the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SOC,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soil enzyme activities,and soil properties in long-term perennial grass-legume mixtures under two different tillage intensities(once and twice)as well as in a fenced grassland(FG).The establishment of grass-legume mixtures increased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plant community coverage,compared with FG.Compared with once tilled grassland(OTG),twice tilled grassland(TTG)enhanced the coverage of high-quality leguminous forage species by 380.3%.Grass-legume mixtures with historical tillage decreased SOC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concentrations,whereas soil MBC concentrations in OTG and TTG increased by 16.0%and 16.4%,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FG.TT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ctivity of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by 72.3%,whereas soil enzymeβ-glucosidase(βG)in OTG and TTG increased by 55.9%and 27.3%,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FG.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a close association of the increase in MBC andβG activities with the rapid decline in SOC.This result suggested that MBC was a key driving factor in soil carbon storage dynamics,potentially accelerating soil carbon cycling and facilitating biogeochemical cycling.The establishment of grass-legume mixtures effectively improves forage quality and boosts plant diversity,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grasslands.Although tillage assists in establishing legume-grass mixtures by controlling weeds,it accelerates microbial activity and organic carbon decomposition.Our finding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restoration management in degraded grass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LAGE grass-legume mixtures fencing grassl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β-glucosidase(βG)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南缘阿扎乡古新世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
8
作者 王金贵 冯钊 +9 位作者 李鹏 葛玢 张鑫全 段炳鑫 王硕 侯德华 杨鑫朋 程洲 张欢 刘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9,共16页
西藏冈底斯岩浆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产地。研究区位于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克鲁铜金矿床西侧,古新世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但如此强烈的岩浆活动与铜矿的关系究竟如何?其是否具有好的成矿潜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 西藏冈底斯岩浆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产地。研究区位于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克鲁铜金矿床西侧,古新世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但如此强烈的岩浆活动与铜矿的关系究竟如何?其是否具有好的成矿潜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同位素分析了花岗闪长岩的岩浆起源、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并结合氧逸度分析成矿潜力。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古新世(64.55±0.93 Ma),岩石属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REE(包括Y元素)平均为94.01×10^(-6),富集K、U、Rb、Ba和轻稀土(LREEs),亏损Nb、Ta、Ti、Zr和重稀土(HREEs),无明显Eu负异常。Rb/Sr比值平均为0.20,Nb/Ta比值平均为11.89,锆石ε_(Hf)(t)值为+10.7~+13.3,t_(DM2)变化于285.5~453.4 Ma,I_(A)=490,I_(T)=484,岩体中锆石结晶温度大约在700℃,显示岩浆来源于俯冲环境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具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推断其形成于挤压俯冲碰撞前的弧构造环境。结合高氧逸度、地幔物质以及流体的贡献,可推知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深部铜金资源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南缘 古新世 花岗闪长岩 成矿潜力
下载PDF
苏丹草及高丹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旱性比较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永群 彭丹丹 +6 位作者 彭燕 张新全 陈仕勇 许文志 姚莉 王谢 林超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361-1370,共10页
采用沙培植物育苗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研究9份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及3份高丹草(S. bicolor×S. sudanense)幼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 采用沙培植物育苗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研究9份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及3份高丹草(S. bicolor×S. sudanense)幼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材料在干旱胁迫下保水能力强、叶绿素持有率高、能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依据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化学效率(Fv/Fm)、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7项抗逆相关指标,对12份材料的抗旱隶属值进行计算,其综合抗旱适应性鉴定结果为,材料编号1、2和3的苏丹草与10(‘蜀草2号’高丹草)、11(‘蜀草1号’高丹草)及12(‘海狮’苏丹草)抗旱性较强,编号为7、8的两份苏丹草和9号高丹草抗旱性较差。本研究为高梁属作物抗旱新品种选育和优质牧草栽培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 高丹草 幼苗期 聚乙二醇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抗旱性比较
下载PDF
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昆林 黄新宇 +5 位作者 胡明文 彭琳娜 徐剑 张鑫全 莫建红 曾乐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00-2607,共8页
采用城市砖混结构拆除建筑垃圾加工制成的再生粗骨料,用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制备了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研究了砖混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天然骨... 采用城市砖混结构拆除建筑垃圾加工制成的再生粗骨料,用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制备了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研究了砖混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天然骨料和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骨料,砖混再生骨料空隙率大,吸水率大,压碎指标高。使用附加用水量配合比方法制备的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力学性能上低于标准配合比方法制备的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但工作性能较好。随着砖混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当取代率为100%时,使用标准配合比和附加用水量方法制备的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26.1%和11.9%,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23.9%和22.9%,峰值应力分别降低了13.0%和21.9%,峰值应变分别增大了25.3%和14.9%。工程实践表明,采用砖混再生粗骨料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可以满足中低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砖混再生粗骨料 力学性能 工程应用
下载PDF
BASCA热处理对TB18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伟 辛社伟 +6 位作者 刘向宏 冯军 李少强 张新全 王凯旋 王涛 杨晶 《钛工业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15-20,共6页
研究了TB18钛合金棒材经β固溶缓慢冷却时效(BASCA)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B18钛合金棒材在β相区固溶后缓慢冷却条件下,α相在β晶界和晶内均有析出,晶内α相呈点状或短针状,晶界α相基本呈薄膜状镶嵌在β晶界上。... 研究了TB18钛合金棒材经β固溶缓慢冷却时效(BASCA)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B18钛合金棒材在β相区固溶后缓慢冷却条件下,α相在β晶界和晶内均有析出,晶内α相呈点状或短针状,晶界α相基本呈薄膜状镶嵌在β晶界上。冷却速度对晶界α相影响较大,当冷却速度为1℃/min时,晶界α相以透镜状在晶界上不连续析出,形成“项链”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析出的晶界α相越来越多且相互连接为一体,并逐渐粗化呈连续的波浪状。缓慢冷却后形成的晶界α相对合金塑性和韧性不利,随着冷却速度的减小,合金塑性和韧性均降低。TB18钛合金棒材经过β相区固溶空冷+时效处理后,可获得在抗拉强度接近1300 MPa的水平下,延伸率达到8%,断裂韧性超过80 MPa·m^(1/2)的优异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18钛合金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砖混再生细骨料再生砂浆性能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昆林 莫文波 +5 位作者 莫建红 彭琳娜 申景涛 胡明文 张鑫全 王春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73-2080,共8页
为研究砖混再生细骨料基本性能及其对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的影响,制备砖混再生细骨料掺量不同的再生砂浆,进行砂浆流动性、力学强度、保水性以及稠度试验,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砖混再生细骨料的密... 为研究砖混再生细骨料基本性能及其对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的影响,制备砖混再生细骨料掺量不同的再生砂浆,进行砂浆流动性、力学强度、保水性以及稠度试验,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砖混再生细骨料的密度低于标准砂、而空隙率、压碎指标、坚固性指标和需水量比均大于标准砂。砖混再生细骨料的掺入降低了砂浆流动性和抗压抗折强度,相比标准砂浆,当掺量为100%时,采用不同工地取样的砖混再生细骨料B和C制备的再生砂浆抗压强度分别降低22.1%和35.0%,抗折强度分别降低29.0%和15.2%,再生砂浆的强度并不随掺量的增加而一直降低。保持砂浆稠度基本不变,随砖混再生细骨料掺量增加,砂浆需水量增加,保水性增大,但强度并未降低。工程实践表明:砖混再生细骨料制备的水泥粉煤灰内墙抹灰砂浆可以满足相关规范中抹灰砂浆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砖混再生细骨料 再生砂浆 力学性能 工作性能 工程应用
下载PDF
Effect of Solution Treatment on Recrystallization,Tex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7A65-T74 Aluminum Alloy Super-thick Hot Rolled Plate
13
作者 LI Chen WANG Hao +5 位作者 WANG Wenbo YE Chengtong JIN Zuheng zhang xinquan zhang Hu JIA Lina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2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The effects of the solution treatm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recrystallization,texture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7A65-T7451(120 mm)hot rolled plates at H/2(1/2 thickness)and H/4(1/4 thickness)were studied.The resul... The effects of the solution treatm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recrystallization,texture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7A65-T7451(120 mm)hot rolled plates at H/2(1/2 thickness)and H/4(1/4 thickness)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t rolled microstructure mainly contains a large amount of MgZn_(2) phases and minor Al_(7)Cu_(2)Fe phase.After solid solution treatments,a large amount of MgZn_(2) phases are dissolved back into the aluminum matrix.The main texture types at H/4 are R-Cube,Cube and part of Brass texture,and the main texture types at H/2 are Cube,R,and Copper texture.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by Schmidt's law reveals that Copper texture at H/2 will deepen the anisotropy of plate metal properties.For the plate with the same thickness,the two-stage solution state has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due to the lower degree of recrystallization and stronger grain boundary strengthening effects.Under the two-stage solution system of 460℃/165 min+477℃/165 min,the composi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plate at H/4 are the best and the anisotropy is not obvious.The tensile strength,yield strength,and elongation along the rolling direction are 561.9 MPa,523.4 MPa,and 10.6%,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65 thick plate solid solution treatment TEXTURE RECRYSTALLIZATION ANISOTROPIC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标幺化无权重系数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耀华 张鑫泉 +3 位作者 崔康柬 陈昕 徐志雄 兰奋龙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2年第12期7-12,共6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权重系数设计和调节的问题,采用标幺化成本函数将控制目标转换为无量纲的变量,从而消除权重系数,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研究指出标幺化成本函数统一控制目标的变化范围,仅适用于所有控制目标重要性基本相...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权重系数设计和调节的问题,采用标幺化成本函数将控制目标转换为无量纲的变量,从而消除权重系数,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研究指出标幺化成本函数统一控制目标的变化范围,仅适用于所有控制目标重要性基本相同的领域,并且计算量大,算法实时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权重系数 标幺化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客观评价法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耀华 张鑫泉 +2 位作者 邓益志 童瑞齐 刘晶郁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3年第11期11-21,共11页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的控制目标量纲不同,其成本函数需加权求和,但权重系数的设计与调节较为困难。将模糊决策法、VIKOR法、TOPSIS法、变异系数赋权法和熵值赋权法等客观评价法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以解决...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的控制目标量纲不同,其成本函数需加权求和,但权重系数的设计与调节较为困难。将模糊决策法、VIKOR法、TOPSIS法、变异系数赋权法和熵值赋权法等客观评价法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仅考虑磁链和转矩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上述方法均是可行的,无需权重系数,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计算负担。不同策略的控制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基本相当。由综合性能对比可知,TOPSIS法的控制性能相对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客观评价法 权重系数 开关次数控制
下载PDF
模糊占空比调制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耀华 邓益志 +4 位作者 张鑫泉 童瑞齐 丁红 郭伟超 王钦政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3年第6期21-29,共9页
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电压矢量作用于整个采样周期,会造成较大的磁链和转矩脉动。因此,提出模糊占空比调制永磁同步电机MPTC,采用MPTC选择施加的电压矢量,采用模糊控制确定电压矢量占空比。仿真表明模糊占空比调制MPTC系统运行良... 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电压矢量作用于整个采样周期,会造成较大的磁链和转矩脉动。因此,提出模糊占空比调制永磁同步电机MPTC,采用MPTC选择施加的电压矢量,采用模糊控制确定电压矢量占空比。仿真表明模糊占空比调制MPTC系统运行良好。与传统MPTC、磁链和转矩无差拍模型预测控制以及磁链和转矩无差拍控制占空比调制相比,模糊占空比调制MPTC可减小稳态转矩脉动均方根误差(RMSE)、磁链脉动RMSE均值及定子电流总谐波失真(THD)。由于降低了磁链和转矩脉动,MPTC更多地选择零电压矢量,因此虽然采用占空比调制,平均开关频率反而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PMSM)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 占空比调制 模糊控制 无差拍控制
下载PDF
四川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啸 张新全 +4 位作者 孙飞达 黄琳凯 彭燕 闫艳红 黄婷 《草学》 2020年第S01期22-24,共3页
四川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紧密结合青藏高原和四川农区生态建设及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饲草遗传育种、草地资源与管理、饲草生产及加工利用、草坪与绿地景观等主要学科研究方向,打造了完整的草学人才培养体系... 四川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紧密结合青藏高原和四川农区生态建设及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饲草遗传育种、草地资源与管理、饲草生产及加工利用、草坪与绿地景观等主要学科研究方向,打造了完整的草学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为西南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农业大学 草学学科 学科特色 发展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并联法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耀华 张鑫泉 +5 位作者 董国庆 邓益志 李茂盟 童瑞齐 丁红 Rajibul Islam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3年第2期41-48,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权重系数设计和调节的问题,采用并联法MPTC将多目标成本函数加权求和转换为单目标成本函数电压矢量集合求交集,从而消除权重系数。建立PMSM并联法MPTC,分析磁链控制电压矢量集合和转矩控...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权重系数设计和调节的问题,采用并联法MPTC将多目标成本函数加权求和转换为单目标成本函数电压矢量集合求交集,从而消除权重系数。建立PMSM并联法MPTC,分析磁链控制电压矢量集合和转矩控制电压矢量集合中电压矢量个数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建立考虑开关次数控制的并联法MPTC,并采用模糊控制器动态调节开关次数,控制电压矢量集合的电压矢量个数。仿真结果表明,PMSM并联法MPTC无需权重系数设计和调节。模糊并联法MPTC可根据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动态调整控制目标集合电压矢量的个数,从而优化系统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并联法 开关频率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的永磁同步电机多步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耀华 苏锦仕 +5 位作者 吴庭旭 张鑫泉 崔康柬 陈昕 徐志雄 兰奋龙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2年第9期17-21,36,共6页
针对多步模型预测控制(MPC)计算量大的问题,将事件触发机制引入到永磁同步电机(PMSM)多步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建立基于转矩误差、磁链误差和连续触发次数的事件触发机制。当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相应的采样周期无需多步预测计算,可... 针对多步模型预测控制(MPC)计算量大的问题,将事件触发机制引入到永磁同步电机(PMSM)多步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建立基于转矩误差、磁链误差和连续触发次数的事件触发机制。当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相应的采样周期无需多步预测计算,可从已有的控制序列中选择对应的电压矢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事件触发的PMSM MPTC可行,由于事件触发时,牺牲滚动优化的特性,转矩和磁链脉动轻微增大,开关频率和平均运算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多步预测 事件触发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实践及成效分析——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飞达 张新全 +1 位作者 马啸 黄琳凯 《草学》 2020年第S01期37-39,43,共4页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培养和专业建设的纲领,对于推进本科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应用实践,跟踪近3届专业学生...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培养和专业建设的纲领,对于推进本科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应用实践,跟踪近3届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与效果,就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举措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草业科学 人才培养方案 举措与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