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Slip Stability Behavior of Calcareous Sand Treated by 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Technology
1
作者 KOU Hailei HE Xiang +4 位作者 HOU Wangxiang LI Zhendong zhang xixin AN Zhaotun LU Jiaq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381-1389,共9页
Flow-slip damage commonly destabilizes coastal slopes.Finding a slope stabilization method for calcareous s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crucial.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 is a promising,eco-friendly m... Flow-slip damage commonly destabilizes coastal slopes.Finding a slope stabilization method for calcareous s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crucial.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 is a promising,eco-friendly method for soil stabilization.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microbial treatments,initial relative density,initial cell pressure,and initial stress ratio on the flow-slip stability of calcareous sand specimens by using constant shear drained tests.These tests lay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instability of sand slopes.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bial-treated specimens maintain stable stresses longer,take longer to reach the instability,and withstand larger volumetric strains.Microbial treatment effectively enhances sand stability under constant shear drainage,with improvements amplified by higher initial relative density and initial cell pressure.In addition,a smaller initial stress ratio reduces shear effects on the specimen and increases resistance to flow slides.Micro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flow-slip stability of calcareous sand slopes is enhanced by contact cementation,particle coating,void filling,and mutual embedment of calcium carbonate crys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careous sand 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constant shear drained tests flow-slip stability
下载PDF
槽式太阳集热器单轴跟踪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锡鑫 杨帆 +2 位作者 田文涛 董婷 王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9-214,共6页
针对槽式太阳集热器不同单轴跟踪模式跟踪效果的问题,对考虑当地月度太阳直接辐照强度(DNI)变化的2种水平轴向跟踪模式下,不同地区槽式集热器月度太阳辐射接收量进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当地月度平均DNI的变化并不会改变最佳跟踪模式的... 针对槽式太阳集热器不同单轴跟踪模式跟踪效果的问题,对考虑当地月度太阳直接辐照强度(DNI)变化的2种水平轴向跟踪模式下,不同地区槽式集热器月度太阳辐射接收量进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当地月度平均DNI的变化并不会改变最佳跟踪模式的选择,但会影响集热器太阳辐射接收量及峰值出现的月份。对2种水平轴向跟踪模式在接收太阳能量上的纬度转折点以及集热器外形尺寸对此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所得的转折纬度处于47°~49°之间。随着集热器截面抛物线焦距或开口尺寸的增加,转折纬度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集热器 跟踪 太阳辐射 纬度 焦距 槽式
下载PDF
火成岩岩性岩相特征及时空展布规律——以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石炭系火成岩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俊 李林致 +2 位作者 张锡新 邢晓凡 马明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8,I0007,共13页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火成岩岩性、岩相类型复杂且变化快,研究程度低。利用宏微观岩矿分析化验技术,结合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及全碱—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分析等方法,开展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学及时空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发...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火成岩岩性、岩相类型复杂且变化快,研究程度低。利用宏微观岩矿分析化验技术,结合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及全碱—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分析等方法,开展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学及时空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发育侵入岩、次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六大类火成岩,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识别爆发相、喷溢相、次火山岩相、侵出相和火山沉积相5种岩相,建立符合岩性岩相识别图版。应用地球物理方法验证火成岩岩性鉴定结果并推广至未取心井,符合率达86.7%。平面上,研究区东部主要发育喷溢相火山熔岩,中西部主要发育爆发相凝灰岩。该结果为红山嘴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岩性 岩相 石炭系 时空展布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玛湖凹陷玛页1井风城组富硅页岩成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雷海艳 齐婧 +4 位作者 周妮 陈俊 孟颖 张锡新 陈锐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4-732,共9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北斜坡区玛页1井风城组发育富硅页岩,以富集自生硅质为特征,富硅页岩层段是该区页岩油分布最广的层段。利用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电镜扫描、古生物分析、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采用多尺度岩矿学和地球化学结合的...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北斜坡区玛页1井风城组发育富硅页岩,以富集自生硅质为特征,富硅页岩层段是该区页岩油分布最广的层段。利用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电镜扫描、古生物分析、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采用多尺度岩矿学和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对玛北斜坡区风城组富硅页岩纵向分布、自生硅质成因、富硅页岩中藻类的类型和生烃情况以及与硅质相关的孔隙结构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玛页1井风城组自生硅质的发育与碱湖pH值较高有关,火山物质和陆源碎屑在高pH值条件下易释放溶解硅,在持续蒸发或pH值降低条件下重新结晶形成富硅页岩。富硅页岩中的硅质条带和团块中发育大量保存完好的球形生物化石,为古盐藻休眠孢子,生烃效果显著。富硅页岩脆性较高,发育裂缝、晶间孔和晶间溶孔。玛页1井风城组自生硅质在生烃和成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玛北斜坡区风城组页岩油的进一步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玛页1井 风城组 页岩储集层 富硅页岩 成因 油气意义
下载PDF
便携式跟踪光伏发电装置设计及其跟踪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锡鑫 杨帆 +3 位作者 刘德利 殷谦 宋鹏飞 田文涛 《发电设备》 2019年第6期422-426,共5页
设计了一种便携可移动、开闭环模式相结合、低成本的双轴太阳能跟踪系统,对光伏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跟踪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比较了不同运行模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轴跟踪模式可显著提升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在... 设计了一种便携可移动、开闭环模式相结合、低成本的双轴太阳能跟踪系统,对光伏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跟踪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比较了不同运行模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轴跟踪模式可显著提升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在不同纬度上的效果提升在18%~27%,所设计的跟踪系统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跟踪系统 发电量 太阳能辐射 纬度
下载PDF
半导体离子型纳米复合电解质材料GDC-LCNC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婷 杨帆 +3 位作者 张锡鑫 田文涛 刘荆晶 张毅飞 《发电设备》 2021年第1期32-35,共4页
制备了具备高离子电导率的半导体离子型纳米复合电解质材料GDC(Gd0.9Sm0.1O1.95)–LCNC(LiCo0.225Ni0.7Cu0.075O3-δ),并与纯GDC进行对比,研究了m(GDC)∶m(LCNC)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GDC电解质材料电池性能最差,无电流;m(GDC)... 制备了具备高离子电导率的半导体离子型纳米复合电解质材料GDC(Gd0.9Sm0.1O1.95)–LCNC(LiCo0.225Ni0.7Cu0.075O3-δ),并与纯GDC进行对比,研究了m(GDC)∶m(LCNC)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GDC电解质材料电池性能最差,无电流;m(GDC)∶m(LCNC)为2∶1时,获得的复合电解质材料最大功率密度为223 mW/cm^2;m(GDC)∶m(LCNC)为3∶1时,复合电解质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且在定电压(0.45 V)时,短时(4 h)内电流密度无明显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半导体离子型 纳米复合电解质材料 GDC-LCNC
下载PDF
纳米复合电解质材料NSDC性能研究
7
作者 田文涛 杨帆 +2 位作者 张崇辉 张锡鑫 董婷 《发电设备》 202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为了获取纳米复合电解质材料更高的输出功率和更久的稳定运行时间,采用碳酸盐共沉淀的方法分别制备了SDC(Ce0.8Sm0.2O1.9)和1.2倍碳酸钠的NSDC(SDC-Na2CO3)纳米复合电解质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NSDC电解质电池开路电压最高可达0.8... 为了获取纳米复合电解质材料更高的输出功率和更久的稳定运行时间,采用碳酸盐共沉淀的方法分别制备了SDC(Ce0.8Sm0.2O1.9)和1.2倍碳酸钠的NSDC(SDC-Na2CO3)纳米复合电解质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NSDC电解质电池开路电压最高可达0.87 V,瞬时最大功率密度能够达到450 mW/cm2,在相同温度下性能相比纯SDC电解质电池有很大提高;在掺入一定比例LCNC(Li1.2Co0.2Ni1.5Cu0.1O3)后,NSDC电解质电池稳定工作时间可以达到9 h,并能快速进入稳定工作状态,但电压并无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电解质 碳酸盐 LCNC
下载PDF
追随——有感于《中国共产党简史》
8
作者 张晰昕 《人民司法》 2021年第15期10-11,共2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